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85|回复: 2

天台宗六即佛名字佛---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妙法莲华经’,谈到妙法的妙,有众生法妙和佛法妙。现在是按照天台宗所定的六即佛来解释这个妙法。妙法就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
  所谓妙法,放在佛的份上,它没增一点。在众生份上,也没减一点。在诸佛的份上,它也不净;在众生份上,也不垢。在诸佛份上不生,在众生份上也不减。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妙法的本体。我们人人本具,个个无缺;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叫理即佛。所谓理就是佛,有具足佛性的理,而不是说现在就是佛;只是具有佛的道理。所以说人人是佛,仅是指理即佛而言。
  每人来听经要明白经的道理,明白诸佛所说的道理。须知明白心就是佛;佛也就是心。佛所说的法是因为众生有心,若众生没有心,佛也不用说法。你知道心即佛而只有佛的名字,这叫名字即佛。
  单知道心即佛,佛即心;可是不用功修行,你虽然知道理即佛,名字即佛,又有何用?那佛性就好像在金矿里的金,把矿里的金取出来就是修行。取出来后还要锻炼,用火烧冶,经过锻炼后才是真金。不错,人人是佛,矿里的金是理即佛;从矿里取出来的金是名字即佛;又加上一番修行锻炼,用火把金炼出来就叫观行即佛。
  修行用功,参禅打坐念佛、诵经,无论用任何功都要专一。专一修行到内无六根,外无六尘的程度。内也没有六根的境界,外面六尘也空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永脱根尘。这时候,既无人相,更无我相,无众生相也无寿者相。没有过去心、现在心,也没有未来心,三心了不可得,且四相也空了。这时候就得到一点妙法的滋味。但是还没有确实、真正的知道这个滋味,这时候就叫相似即佛。
  到了相似即佛的时候,还不能停止。还要用功修行,直至能见到本来面目。在禅宗里叫本来面目,在天台宗是说得到一心三谛的境界。三谛就是真谛、俗谛和中缔。在净土法门里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何谓一心不乱?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风也吹不动,雨也打不漏,成为一个。尽三干大千世界就在这‘南无阿弥陀佛’的一念里包括了。这时候没有山河大地,没有房廊屋舍,也没有人、我、众生、寿者,什么都空了。若想要停止‘南无阿弥陀佛’这念也不可能。它就像流水似的不休不停。如此念佛,念到不念自念,就是得到念佛的一心三昧。这时候是很妙的;你听见人说话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你听见刮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你听见流水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正是水流风动演摩诃,都是摩诃大囧琺。当你见到七宝莲池里的四色莲花,各放著青色青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这四种光明。这时候可以百界成佛;不但在这个世界成佛,你愿意到那一个地方成佛都可以,这是净土法门里的一心不乱。并不是像有些不明白佛法的人,他听见声音,譬如听见钟‘当’的一声,他就问旁人有没有听见,还以为是一种境界。任何一个用功的人,那种奇奇怪怪的境界多得很,可是不要执著它。禅宗有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算佛来也不要动心,要修得这种定力。不可以佛来就生欢喜心,一生欢喜心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生欢喜心?须知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相都是虚妄的,你要能在有相上就看见是空的,这就是真空。而在空的份上又能看见是有,这是妙有。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你说这妙不妙?到了这个时候就叫分证即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3-1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到了分证即佛,可是还没究竟。必须要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髅明星而悟道,究竟证果,这就叫究竟即佛。以上所说的是以六即佛来解释这个妙法,到了这个时候才亲证妙法的本体而真正成佛。
  妙法的境界是不思量、不分别。正如某人要学楞严咒,他就落到思量和分别上。须知你越思量就越学不会,越分别就越不明白。你若要去想为什么,就不能记住楞严咒。什么也不想,而只知道念楞严咒是我的本份才对。要想记住楞严咒就不要用分别和思量心去念,分别就是第六意识,思量就是第七意识。我们要用不分别、不思量的妙法,要用真心去学佛法。
  妙法虽妙,但会用的人很少。从前,有一位庞居士,这位庞居士开悟之后回想起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直到现在才开悟,觉得这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他想说明了悟妙法的法门,真是:‘难、难、难!’怎么难呢?如‘十担芝麻树上摊。’芝麻粒是很小的,要把它摊在树上,不是很困难吗?树上根本是不平坦的,摊放每一粒芝麻都会掉落地上,而十担芝麻要用多少时间呢?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修行时,要想改除习气毛病但却偏偏会犯毛病,你想不发脾气,却又偏偏有事情来惹你动怒,好像考验你似的。譬如:想要不喝酒,而偏偏有朋友请你去喝酒。你对他说你戒酒了,他会说:喝了这最后一次再戒吧!然后又有另一个朋友请你,这样下去想要戒酒也不容易。甚至于一切的坏行习气,想要消除是很不容易的。
  庞居士认为开悟是很难的,但他开悟的太太却认为不难。她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所有一切草木都是佛的心印法门,祖师西来的妙意处处在百草头上。‘翠竹黄花,无非般若。’一切青竹黄花都是般若智慧的说法表现。苏东坡曾经说过:‘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流的声音就如弥陀经上说的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而山岭的颜色无非是清净法身。你说那个不是妙法?一草一木妙法本然。这究竟有什么难的呢?因为庞居土一家都是开悟的人,而他开悟的女儿庞灵昭也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就表示妙法是在日用平常之中。吃饭、穿衣、睡觉...都是妙法,就看我们的领悟了。修道的人终日吃饭谓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谓未穿一缕纱。这并非打妄语,而是心不在焉;于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是到了无心的境界上。这时候虽然睡觉但和醒时一样,因为并不糊涂,不像常人作梦,老打妄想。
  在中国有位玉琳国师,他很聪明。他师父要他和他师兄在一天一夜里把法华经背熟,谁若能背诵就把法传给谁。他这位师兄一天到晚睡觉,玉琳国师以为他自己一定能比他师兄先背熟这部经。谁知道他去见师父时他师父告诉他说,他师兄昨晚已经能背了。为什么他师兄能这样快背出来呢?因为他的境界已到了睡而非睡,可能是人了定。会用功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一样可以入定。不会用功的人会嫌这儿吵,那儿不清净,其实假若你心里清净到处都是清净之地。
  上面讲的是第六和第七意识。在楞严经上佛陀曾告诉阿难:‘成佛是由这六根,堕落也是由于这六根。’六根、六识、十法界都是妙法,都是古来讲心的表现。可是要你不思量不分别,一旦思量和分别就落在意识的巢穴里。因此一般人不能专一其心,转识成智。智是识的变化;智也是妙法。在众生份上是转智成识,是把本有的智慧变成意识,所以由妙变粗,而粗即不妙。在诸佛份上是转识成智;所以在意讥的巢穴里能得到真正的智慧而证得妙法。

发表于 2021-2-1 16: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7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