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你家里开支之外,几乎你全部布施掉。愈布施愈多,愈多要愈布施。所以这个财叫通货,要流通,要让它流,不能把它堵起来,堵起来就死了,就变成死水了,那就有罪业了,一定要叫它流通。流通,这里得来,马上就流掉,决定不要把它守住在那里,那就坏了。你流通的愈多,后头来的就愈多。

  他明白这个道理,因为懂得这个道理,他才喜欢去做,身心健康。最幸福的是心里头没事,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杂念,这是最幸福的。所以他生活快乐自在。事业交给别人做,一点都没有牵挂,是因为他没有得失的念头,他只是祝福别人,没有想到你要多做一点给我多赚一点,我要多分一点,他没有这个念头。以真诚心待人接物,这是他成功基本的条件。所以佛法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听我的录音带,他告诉我,才三年,他真听懂了,真正去照做,愈做愈快乐,愈做愈自在。

  这一桩事情与佛的教诲能相应,你就晓得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桩事情,没有不相应的。点点滴滴都是大圆满,这个诸位如果深入《华严》,你就看到了,你就明了了。无论那一个行业,问题就是你有没有真正的觉悟,世间最不好的行业是杀生,这是最不好的行业。特别是有一些餐厅卖海鲜的,都是活生生的东西现杀,这个杀业最重。能不能落实在圆圆满满的佛法里?能。五十三参甘露火王就是干这一行的,大菩萨。看你用的什么心。甘露火王就像海鲜店的老板,天天杀生,活活的杀。他是菩萨,他杀生,杀了是超度他,你造的是恶业,给你消业障,让你投生到好道去。你杀生,把你这个肉卖的钱,替你做功德,不是赚来自己享受,赚来自己享受,那就是冤亲债主来了,那个麻烦就大了,你就跟众生结冤仇了,冤冤相报那就不得了了。你不是自己用,完全度他。你前世不做好事,堕落在畜生道,今天我杀你,拿你这个生命卖钱去做功德来救你,这是菩萨!所以菩萨一样可以杀生,你才晓得任何一个行业里头都有菩萨。真正如清凉大师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五十三参里面,唯一差别的地方,就是其它一切行业,你看善财童子参访,有礼敬、有赞叹。像傅居士经商,我们就赞叹。如果菩萨开海鲜店天天杀生,我们对他礼敬,绝不赞叹,虽行菩萨道,我们也不赞叹。为什么?那是恶业、逆行,不是顺行。所以在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差不多都有赞叹,只有三个人没有赞叹,甘露火王,杀生的,干这个行业的不赞叹,有礼敬不赞叹。第二个是胜热婆罗门,他代表的是愚痴。另外一个是筏苏蜜多女,她是代表贪爱。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他们干的是贪瞋痴,菩萨!他们做这个事业能够化贪瞋痴为戒定慧,他有这个本事。

  因为他是逆行,在这个社会上最好不要提倡,因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真正是没有自私自利,能怜悯众生救护众生的人,才可以做这个事情。如果我们自己还有利害得失,还念念会想到自己,决定不能干这个事情。你干这个事情,那只有罪过没有功德。像他们这种菩萨,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念念为救护一切众生,他行,他是功德。他杀生是功德,我们杀生是罪业,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干。

  所以善财对他有礼敬,没有赞叹。仔细去读经,要留意这一点。称赞、赞叹的是鼓励我们做,礼敬不赞叹的是不鼓励我们做,让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道理才知道,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我们无论是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从事哪一种行业,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行,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就在自己工作当中,成就圆满的菩萨道。换句话说,我们的家庭就是道场,我们的事业就是道场,道场不一定在此地。把这个地方当作道场,你到哪里去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是道场,要在这个地方修,你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所以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人的榜样,他那些诸大弟子里面,很多是古佛再来的。示现出家修学各种不同法门,那就是各宗各派的榜样,你懂得这个意思。

  世尊当年在世,这些在家的信徒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各行各业,那些也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跟《华严》五十三参没有两样。是作整个社会、各种不同行业人的榜样,告诉你怎么学佛,怎样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怎样入不二法门,入一真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就在你生活当中,就在你自己行业里头,要紧的你要觉、要正、要净。《无量寿经》好,非常适合于现代人,经文不算长也不太短,里面的道理讲得很圆满、很透彻,你细细去研究,细心去体会,你就会开悟了。你就能在一切时、一切处,在生活点点滴滴里面,与觉正净都相应。

  可见得大乘佛法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穿衣、吃饭。穿衣,六波罗蜜圆满;吃饭,三福圆满,那叫会吃。我们每天穿衣、吃饭,白吃了,人家会吃饭的,每一粒米里头都是六波罗蜜。你穿一件衣服的时候,都具足三福;然后你才晓得,大乘佛法很有味道,这个不能不学。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这个圆满,我们世间人常常讲真善美慧,唯有大乘法里头才是真的,真正具足,念念具足。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缘之中,没有一样不具足。我们这样修学,你才真正得到法喜充满。你得到法喜,给诸位说,你就百病不生。人会生病,人会衰老,是忧虑、烦恼太多,忧能使人老。诸佛菩萨永远不老,永远不生病。为什么原因?他得大自在,得大欢喜。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还有一会,明天一会我跟诸位讲我们修行重要的纲领。我在新加坡教学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了,我这个法门叫「传心法要」。但是不是禅宗的,是我们净土宗的。好!我们念佛回向。

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  (第五集)  美国达拉斯  档名:21-040-0005

  诸位同修:

  今天在未讲之前,有一位同修提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念佛人共同的问题,有说说的必要。他说:「临终念佛得一心不乱,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靠自力得一心不乱,或者是靠佛力加持得一心不乱?」

  这个问题应当要很清楚,不能够有疑惑,因为疑惑会产生障碍。你没有疑惑不要紧,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念佛人往生,经上说得很清楚,它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可是真正讲,一心不乱是相当不容易。你看我们古大德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在《弥陀经》批注里面,都告诉我们,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理一心不乱要分破无明,实在不容易。见思烦恼如果断了,他的功夫等于阿罗汉,绝对不是在六道里面。分破无明就是法身大士,绝对不是我们凡夫一生当中能成就的。可是《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他译是用意译的,不是直译的,就是依佛讲的意思翻成中文,中国人读起来很喜欢。另外还有一个译本就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没有人念它,念得很不顺口,外国的文法是直译的。直译里面就比较上跟原文没有改变,而梵文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

  诸位看那个本子能看到,现在这些本子我们都把它印出来了,大家不难得到。我们有《弥陀三经合刊》,这三种译本合刊。《无量寿经》有九种本子的合刊,这些我们总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这个本子流通很广,流通数量很多,大家都很容易找得到。梵文原本里面是讲「一心系念」,不是讲不乱。系念就容易多了,确实容易多了。而《无量寿经》里面也没有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你看「三辈往生」,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讲不乱。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特别是十八愿里面,讲的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那也是属于一向专念,就能往生了。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有没有翻错?给诸位说,他没翻错,他的意思翻得很好。我们往生的时候,是不是得一心不乱?给诸位说,真的是一心不乱,但是不是我们的功夫,我们只做到一向专念。诸位要知道,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你,接引你先放光照你。佛光一接触,就把你功夫提升了一倍了。由此可知,一心不乱是佛加持的。在一般讲的大概都是这个情形,我们念到功夫成片,佛一加持就到事一心不乱。如果我们念到事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佛一加持,就变成理一心不乱,就把你的功夫加倍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罗什大师翻的没错,这个意译有它的道理,这就说明我们只要老实念,只要一心专念,不要打妄想。你这里面是靠自力还是靠佛力?这都打妄想。管它靠什么,只要能往生就成功了,所以不必打妄想,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还有自力、他力,临命终时就去不了,那个问题就严重,因为你心不清净,这个要注意到。

  第二个问题:「念佛是用相续念佛,最后与佛相应,像我们现在佛七念佛法的第一种叫追顶念佛,靠一句追一句,勿使妄念生。」他说:「这好像是靠自力得一心不乱,所以弟子认为这是禅净双修人的念佛方式,不是纯净土修行人的念佛方式,这个对不对?」

  这个问题是亦对亦不对。你要不分别、不执着就对了,你要分别、执着,必定造成你自己的困惑、障碍,那就不对了。刚才说了,管它什么念佛法,只要念的相应。什么相应?是不是跟佛相应?不是的,这一点要知道。最浅的讲法是心口相应,我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想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这叫相应,这种相应叫事上相应。所以平常我们念佛人大概都会供养佛像,你家里有佛堂供养佛像。供养佛像,你应当好好的去选择,选择这个佛像庄严,自己看了心里很欢喜,一生都不要改变,不要去换。看那个佛像不错,这个佛像也很好,你要搞一大堆的佛像也麻烦,到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到底是哪一尊佛像?你就会怀疑了。这一怀疑,佛就走了,就不来接你了。所以供一尊佛像好,佛没有一定的像,佛是随众生心现相。你平常供养这尊佛像,你欢喜,临终佛来接引,他就现这个相。你每天看这个像,终于把佛等来了,这非常欢喜!这一点要注意到,这个讲事上相应,这是功夫最浅的。

  功夫深的是理上相应,理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念这句佛号,我心清净,我心平等,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觉。与这个相应,那就更殊胜了,比与那个像相应还要高明。何况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你看世尊不是问阿难「你要不要见清净平等觉?」这就说明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与清净平等觉相应,理事都相应,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有一念分别,有一念疑惑,有一念执着,与清净平等觉就不相应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明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这是讲得最浅、最白的了,能做到这一层,往生都有把握。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修行到今天,我们要认真的来讨论一下,你修的是什么?你学的是什么?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个总得要清楚!如果有人来问你,你学佛学的是什么?自己想了半天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叫人家相信佛教,怎么能够劝人家也学佛?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过去我们曾经做一个专题讲演,这是好几年前了。第一次讲这个专题「认识佛教」,是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半小时,当然不能讲得很清楚。但是总是扼要的说出来。第二次我在美国东部几个大城市讲演,末后一站是迈阿密,在迈阿密是曾宪炜居士,那个时候他还没出家,他邀请我。他的英语能力很强,而在座听众有不少外国人,我看到这个现场,就临时把讲题改了,改成「认识佛教」,连续讲了七天。现在他们写成小册子,就是那一次讲演的内容,这个讲得比较清楚、比较详细,流通的也很广。

  学佛第一步就是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这才不迷信!佛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信佛、拜佛了,那不能不说是迷信。佛是觉悟的意思,这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音译过来的。当时为什么不翻成「觉」,要翻成「佛」?在古代翻经的体例当中,有所谓五种不翻。这个字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就含着有两种,一种是含多义不翻。佛陀这个名词里面,含的意思很多,觉是主要的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尊重不翻。所以在这个体例当中,他有两个条件。所以用音译过来,再加以解释。觉有自觉、有觉他、有觉行圆满,我们在这里不要细说了,细说耽误很多时间,我想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

  我们学佛就是学自觉、学觉他。觉他,帮助别人觉悟,最后达到自觉、觉他圆满,我们学的是这个。这里面哪里会有迷信?不但没有迷信,对于任何一个人,在佛法里面叫众生,佛法不称一个人。如果说你有一个道场,你这个道场住多少人?这在佛法里面讲叫外行。佛法怎么说?你这个地方住多少众?住多少个众生?要这样说法。这个说法,住多少众跟住多少人差别在哪里?说住多少人,你容易起执着,你容易分别、执着,那就迷了,就不觉了,就着了人相、我相。住多少众,这就是帮助你觉悟,告诉你,众缘和合而生的假相。你这个道场住了几个众缘和合的假相,这个意思你容易觉悟!你不会执着这个身是我,我相、人相,从这些地方提醒你,觉而不迷。这是言语作佛事,言语、名词、术语都是帮助你觉悟的。

  这个释迦牟尼佛懂得,所以他用的这些东西,真的善巧方便达到极处了。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以前,大家晓得,佛教是汉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在汉朝以前,我们中国就有文字。中国文字的起源,根据历史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三代,夏、商、周,周朝时候就相当完备了,这文字相当完备了。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可是中国文字也充满了智能,你看佛是用音声作佛事,音声里给你讲的这些名词术语都是教你觉悟,让你听了不至于迷惑。中国的文字,文字是符号,而这个符号也充满了智能,让你一看就觉悟、就明了了。这个都是高度的艺术,真实的智慧。譬如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我们修学里面顶要紧的是思想。思想这两个字不是好东西,跟佛给我们讲的妄心,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就相应。

  中国古圣先贤跟释迦牟尼佛没接触过,没见过面,没在一块研究讨论过,居然教学手段、方式那么样的接近。这也正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思想,没有思想那个心是真心。你看思,心上面画了很多格子。那个是什么相?那是分别。因为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把你的真心变成妄心。所以思,心上那个田,田是画格子、画界限,心里头本来没有界限。你现在画了这么多界限,我的、你的、他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我们国家、他们国家,这糟糕不糟糕?原来没有这些东西,那个格子就代表这些,你在这里虚妄分别、执着,不是好事情!

  「想」,想比思固然是轻了很多,没有思那么严重,思有执着、有分别;想可能里头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着。但是那个想,妄想!佛给我们讲的,我们的病根是妄想、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思。想里头虽然没有分别、执着,它有妄想。想了怎么样?心上就有个相,你想就有个相。想一个人,心里头就有一个人的相;想一桩事,就有个事的相。你曾经到哪里去玩过,想一想,那个风景相也就现出来了,他心里有相,这都不是真心。如果你把那个相拿掉,把那个田拿掉,那个心就是真心,你们想想这个味道。你才知道中国文字里面充满了智能,决不亚于佛经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所以你真正是会读书或认识字,认识字的人不多。那个字里什么意思他不知道,深深的意思他不晓得。那个字为什么是那个造法,为什么要那么写法,为什么要那么念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中国古时候专门有解释文字的一本书叫《说文解字》,把字的根源一个字一个字给你介绍出来,那很有味道。所以我们学佛决不能够含糊笼统,一定要把这一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学的是什么。

  佛法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恢复自性。除此之外,佛没教给我们一样东西,只是教给我们恢复自性而已。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换句话说,要把真正的自己找回来。一般凡夫把自己迷失掉了,几个人认识自己?几个人明了自己?明了自己、认识自己的人,在佛法里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声闻、缘觉比我们一般凡夫虽然高明,他认识自己了,可是还认识得不够清楚,还在半明半昧的状况之下。我们凡夫是全昧,完全不明,他是半明半昧。到法身大士这才明朗了,才真正认得自己了,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

  自性就是真心,这一桩事情很难讲。为什么难讲?它没有形象,没有形象就难说。任何方法都没有办法表示,不但言语不能解释,连思惟想象都用不上。你才动念头,你就变成思跟想,你就不是真心了,真心里头没有思,也没有想。所以佛说这一桩事情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就是言语说不出来,心行处灭就是你的心不能思、不能想,真心的全体大用就现前了。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凡夫接触外面境界,他会思,他也会想;佛菩萨接触外面境界,他不思也不想,所以他的接触是真心接触。真心接触外面的境界,那个境界很不可思议,就是我们没有法子理解。不可思议在哪里?心、境是融合的,是一体的,这个不容易体会。所以古人有个比喻叫「水乳交融」,把心比作水,把外面所有一切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比如乳,牛奶。牛奶跟水泡在一起的时候,哪个是水?哪个是奶?融成一片了,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心境一如、理事不二,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这个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我、没有自他、没有是非,什么都没有。清净、平等,这是一真法界的样子。不入,怎么说都很难体会,一定要你自己亲证这个境界,你证得这个境界,那你就成佛了。

  佛教给我们是教这个,这才叫真正的学佛。如果只求世间名闻利养,只求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这在佛法里面叫鸡毛蒜皮,微不足道。能不能求得到?有求必应!这太小了!大的都可以得到,小的哪有得不到的,这一些小事轻而易举。可是求要如理、要如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我们讲的合情合理,你才能求得到。为什么?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他不是外来的。现在大家念经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寿,其实哪一个不是无量寿?一切众生个个都是无量寿。你为什么寿命那么短?是因为你迷惑颠倒,糟蹋了你自己的无量寿。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没有两样!

  佛的富贵不但人间不能比,大梵天王也比不上。《无量寿经》你们念得很熟,经上有比较。聪明智慧那更不用说了。欲界天人、色界天人,乃至于超越三界的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智慧从哪里来的?自性本具的。财富也是自性本具的,寿命还是自性本具的。佛教我们求自性,什么都得到了,一桩得到了,统统都得到了,这才显示出佛教学的高明,真正看出它的善巧方便。

  我们现在是迷失了自己,不是从今天迷失,也不是今生才迷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就迷了。这么一来是愈迷愈深,说老实话就是一世不如一世,这个话是真的,每况愈下,它不会往上提升。能往上提升的是极其少数,那是聪明人、不迷的人,他来生会比今生好,他不迷了。几个人不迷?你去想一想,冷静的去想一想,几个人不贪财、几个人不贪色、几个人不贪名?你这一想就晓得了,贪瞋痴的增长要往三恶道去。我们看看周边的这些人,看看社会大众,几个人将来不堕三恶道?佛给我们讲,什么人不堕三恶道,能保持人身?真正修五戒十善的人,五戒十善他确实做到了。

  身绝不造杀盗淫,口决定没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决定没有贪瞋痴,来生才保住人身。我们不要看别人,想想自己,来生还能得人身吗?如果五戒十善做不到,那你就要知道,来生必定去作饿鬼、畜生、地狱了。六道轮回哪里说人死了一定作鬼?可是世间人大家都这么说,人死了都作鬼,大家都这么讲,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为什么?人死了作鬼的是占绝对大多数,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去作鬼去了。你问他为什么会作鬼?贪心太重了。连学佛都贪佛法,你说糟糕不糟糕?贪佛法还要作鬼。这个诸位要晓得,作鬼是贪心去作鬼,并不是我贪的那个对象换一换,不是这个意思。跟换对象没有多大关系,问题是贪心,贪瞋痴这个意念。

  你要想来生不堕三途,你要把贪瞋痴断掉,你要好好的去修五戒十善,才能保住人身。修得很好的可以生天,生到哪一种天?生到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所以凭五戒十善,上品十善,上品的五戒,生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单单凭上品善还不行,还要加上禅定。禅定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要加这个功夫。当然这个功夫并不是很高明的,你没有这一点功夫,你就不能往上提升。

  果然得禅定,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禅定,跟禅家禅定境界是相同的。这是什么样的功夫?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但是他决定不起作用。你的定功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伏住了,像石头压草,没有除根,压住了,有这个力量压住、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这样你才能够生色界天。诸位要晓得,念佛人要念到功夫成片,不求往生,你会生到四禅天,因为你有这个条件,有四禅天的条件。

  这个条件简单说一说。欲界就是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你的定功,你念佛这个定功,能够把这五样东西克服了,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完全不动心,这个念头都不会生了,那这个境界就是功夫成片的境界。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境界现前怎么样?人家说你几句好话,好开心;骂你几句,心里就不痛快了,你就晓得你那个功夫很差劲。你心还被外头境界转,换句话说,你还是在欲界,念得再多,色界天没分,初禅没分,这是老实话!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你才能出得了三界,超越色界、无色界证阿罗汉果。这个在我们念佛人讲,这是事一心不乱。可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依照净土经论来修学,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就超越三界,不但超越三界,还超越十法界;三界就是六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这个是显示出净土的无比殊胜。

  我们凡夫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而成佛,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做得到。其它的法门你去做做看、试试看,财色名食睡、是非人我摆在面前,还动不动念头?如果动念头,换句话说,你欲界都超越不了,外面还有色界、无色界,没指望了,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净宗法门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之心。蕅益大师说得最好,我们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诸位要晓得,发这个心不容易,很难!一般人贪恋这个世间,没有出离的念头。什么人把这个世间看穿了、看破了,全是假的。真正看破了,不想再在娑婆世界逗留了,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难得。凡是起这个心的,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为什么?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还有一念贪恋这个世间,不管贪恋什么事情,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不相应了。

  再给诸位说,世法里头最殊胜、最好的,无过于弘法利生,这是世间第一等好事。如果你要觉得这是好事,我要多做,那你也完了,你也迷了,你也就不觉了。所以才告诉你,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干,那你又错解意思了,是叫你作而无作。我们这个身在此,还没走,活一天做一天,决定没有留恋。念念都是求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一念「在这个世间还做好事」,没有这个念头,那就对了,这才真正是好事不如无事。好事不如无事,可见得不是在事上,是在心上讲的。你心里头要有做好事的念头,不如无事的念头,这个决定不能把意思错解了。庞居士那样慈悲示现,你要把他意思搞错了,他就冤枉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他的意思是教你心上不能有好事的这个念头。

  所以《华严经》上,文殊教善财,善财童子第一个亲近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那里毕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