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5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3-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
早年我看到弘一大师《晚晴集》,一个小册子,《晚晴集》里一共节录了一百零一条,都是经典和祖师的语录。前一月,我在达拉斯,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办佛学讲座,我就采用了弘一大师的《晚晴集》,将《晚晴集》作了一次通俗的研究讨论,同学们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我觉得这个很值得试一试。
于是乎此次叶居士来找我,问我讲什么,我就在《无量寿经》里摘录了六十条,如果此法试验成功了,我想《大藏经》也可以采取此法。我们现在印的《大藏经》是日本的《大正藏》,总共是一百册,假如能把一部《大藏经》浓缩成一册,那就方便太多了,像《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这种中国的大部典籍,都用此法把它节录出来成为一册、二册,那将来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到。
当然节录的重点,这就是佛法里常说的‘应病与药’,今天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症状?一般人只知道现在社会非常混乱,真正是天下大乱的一个时代。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大乱的根源是什么?可以说是伦理道德丧失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没有人重视,这是现前社会病态主要的因素。
我们对治这个因素,从世出世间典籍里,这些典籍就是宝藏、宝山,怎样到山里去采药,来对治众生的大病,我们所著重的就是伦理道德与因果的道理事实,我们只采集此方面的。所以此次选读六十段,是以整个社会病态作为标准的,而不是对修净土的人所说的。如果专修净土,我不会选择这些,我们一定会选择四十八愿,一定会选择《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对于专修净土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读的。所以此地所选择的,是以整个社会大众为对象。这是将选读的因缘,简单跟诸位说明了。六十段我们读了之后,也可以说《无量寿经》全经都读到了。
这种方式也有个好处,因为句句都是我们需要的,换句话说,经里精采的教诲,无论是读,无论是讲,都非常方便,因为一部经不可能自始至终都契机,于是乎,一部经中有不少冷场,不切实用,听起来就没有味道了。这节录出来,可以说是句句都是精华,句句都是高潮,所以无论是讲,无论是听,无论是读,都能提起很高的修学兴趣,我们这次是初次的尝试。
贰、正释经文
一、【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句在净宗来说非常重要,古德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净土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种作法确实是有根据的,根据什么?就是这条经文,使我们明了西方极乐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的普贤之德。大乘经论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注意这‘圆’,圆满的佛果,就是天台家讲的圆教的佛果,这是究竟圆满。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从下下到上上都是修的普贤大士之德,难怪连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要跟著普贤菩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据我们从经典里找出来了。
‘无量行愿’,‘行’是实现,‘愿’是志愿,浓缩就是佛门里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展开来就是无量的行愿。普贤菩萨是用十大愿王作为无量行愿的总纲领。‘普贤行’和所有其它一切行门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要知道,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心是真正的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尽虚空遍法界一视同仁。
所以‘礼敬’,他这‘礼敬’的精神和一般‘礼敬’不一样,‘礼敬诸佛’,那些是‘诸佛’呢?一切众生就是‘诸佛’,这是佛在《华严》、《圆觉》上都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要晓得‘礼敬诸佛’不是我们看到佛要对他尊敬;那不是佛,我们对他就不恭敬,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这个‘诸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平等的恭敬,‘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
经上不仅如此,而且告诉我们,一切无情的众生,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动物都有佛性,有佛性的都是佛;无情的众生,我们不叫佛性,叫它作法性,法性和佛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无情的众生怎么办呢?和敬佛一样的恭敬,这桌椅板凳是无情众生,我们对它的恭敬,和对诸佛的恭敬无二无别,这叫做‘普贤行’。
那我们见了桌椅板凳是否也要顶礼三拜呢?那就错了,桌椅板凳我们把它摆得很整齐,擦得很干净,那就是对它的‘礼敬’。所以在仪式上,在外表上有种种差别,内心的尊敬则毫无二样,这叫‘礼敬诸佛’。学佛从这地方学起,不但至高无上的佛法从‘礼敬’学起,佛们课诵本忏仪里,诸位常常念到‘一心恭敬’‘一心礼敬’,‘一心’就是‘普贤行’,‘一心’是平等的,对佛是此心,对人也是此心,对畜生还是此心,对桌椅板凳也是此心,这叫‘一心’。‘二心’就有差别了,所以‘二心’‘三心’那就不恭敬了,那就不是‘普贤行’了,‘一心’才是‘普贤行’。这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知道自己怎么修学。
第二句‘称赞如来’,和第一句用的名词不一样,第一句是讲‘诸佛’,第二句为什么换成‘如来’呢?有什么不一样?这里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说‘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相’上我们要一心平等的恭敬,赞叹要从‘性’上讲。与性相应的是善事,我们要赞叹;不相应的是恶事,恶事不赞叹,恶人不赞叹,但是要恭敬,所谓是‘敬而远之’,恭敬心没有差别,不赞叹。
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一定是先礼敬,然后一定是赞叹。可是五十三位善知识里,他有三位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人是谁呢?第一位是胜热婆罗门,这位善知识代表的是愚痴。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嗔恚。第三位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这三人代表贪嗔痴,善财童子虽然去参学,有礼敬,不赞叹。
由此可知,赞叹是赞叹善法,不赞叹恶法,但是在礼敬没有善恶的分别,所以‘礼敬’和‘赞叹’当中,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我们要晓得,应当要学习的。十愿在此就不逐条细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