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4|回复: 0

[学佛文档] 章嘉大师说的很重要的一句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88集(净公上人)  
今天麻烦大了,小乘不学,儒跟道也不学,这个问题严重了,大乘不得其门而入,原因在此地。纵然去研究大乘,没有儒跟道的基础、没有佛的小乘的基础,变成什么?变成学术,他一生所研究的,他能讲、他能写,做不到,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有断,还是凡夫。那他呢?我们今天讲,佛学,他是搞佛学的,把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那么成绩是知识,不是戒定慧。学佛一定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定慧不要了,那就变成三有漏学,不是无漏学了,有漏学是世间法,所谓有漏就是烦恼习气完全没有断掉。这是最近这一百五十年普遍的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外国也不例外。这个现象如果再要这么下去,佛法就在这个世间消失了,经典还留著在,统统变成学术、变成佛学的知识,里头戒定慧这三无漏学的功德利益我们完全得不到。
这些话早年我这三个老师都告诉我,都劝我要重视,因为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是跟方老师学哲学,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对於经论喜欢,对於戒律就疏忽了,不理它了。这里头有个很大的错误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订的这个戒律是三千年前,而且是印度,三千年前古印度的生活规范,我们学这个干什么?所以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生活规范是中国古圣先贤订的。所以还好就是我对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反对,我还是努力在学习,可是对佛法戒律,那是印度人的东西,尤其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东西,我们没有学这个的必要。章嘉大师看得很清楚,知道我这个观念不容易纠正过来,所以他有他的善巧方便。我们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我跟他三年,至少有一百个星期。每一次我离开的时候,老人一定送我到门口,一定对我轻轻说一句话,戒律368
很重要。他没有罗唆,他不劝你,只提一下,戒律很重要。我也是听得耳熟了,也不以为意,我总认为是老和尚他执著这个,也许对现在的东西知道的不多。都是我们对老人误会,老人慈悲! 
到他老人家圆寂,我的指导老师失掉了,也非常的感动,他的火化是在另外一个单独的地方给他起一个塔,不是一般的火化炉,单独给他做的。甘珠活佛主持火化的大典,在火化的小塔他住了一个星期,我是因为有工作,只能请三天假,我在那里住了三天。三天三夜我就在想,我跟大师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我反省,做了一个总结,这一反省,这个印象太深了,戒律很重要。想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终於被我想出一个答案。我们所想的是世间法,这是我的一个概念,世间法三代的礼就不一样,三代是中国夏商周,不相同,有兴有革,好像现在我们的法律,过几年不太适用了,要修订一次,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没有人修订,还是老样子,总得适合於现代化的生活,它得有修订,没听说有人修订。悟出个什么道理?它是出世间法,它不是世间法。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对戒律尊重的心生起来了,它是超越世间法,你如果不遵守你不能够超越世间。所以才晓得,因戒得定,想到这个,因定开慧。这个不是世间法,《弟子规》不能得定,《感应篇》也不能得定,可是佛法里面这个三皈五戒十善能得定,从这个地方算是认清楚了。这是章嘉大师苦口婆心,轻描淡写提醒我这一句,他也不跟我讲,我也不问他。他走了以后,在他的塔前面住了三个晚上,想出这个道理,於是乎对戒律就重视了,开始看戒律的经典。对於现代年轻人很难接受。
    所以戒律从哪里学起?这些年来我们提出来了,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你学三皈五戒十善不难,可以能跟古人并齐,不会在他之下。如果不从《弟子规》,那你就没有根,这根之根你没有,你的成长速度会很慢,也可能你退心,这一条路你走不通。於是我们才真正认识《弟子规》跟《感应篇》的重要,有这三个基础,《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就决定能生净土。为什么?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带业往生得有这个条件。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你想到极乐世界作佛,先把人做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你确确实实有能力生欲界天,你得有这个能力。《弟子规》跟《感应篇》可以帮助我们生欲界天,来生不失人身那是肯定的,那一点怀疑都没有,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在佛法是保证你不会堕三恶道。如果这个基础没有,学佛也不一定会堕恶道,很难讲,看你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如果最后一念还是贪瞋痴,三恶道去了。临命终时亲情不能放下,这是贪爱,财产不能放下,都是障碍,都属於贪,贪堕饿鬼道,愚痴堕畜生道,瞋恨堕地狱道。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