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8|回复: 0

[其它]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九十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六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3-0096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四十六面,解释《疏》文的第二句,第一句讲的是「体绝有无」,第二句讲的是:

  【相非生灭。】

  这个地方讲的『相』,就是佛在大乘经当中常说的诸法实相。唯有诸法实相生灭讲不上,这段解释得相当的清楚。实相就是前面《疏》文裡面讲的:

  【寂寥虚旷等相也。】

  这四个字都是形容,要用现代的话来说,都非常的抽象,但它是真实的;一切万象、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真实的状况。这种真相,觉悟的人看得很清楚,我们看不出来。实在讲,诸法实相就在我们面前,也就是我们六根常常接触的这些现象。为什麽我们不能够觉察?这就是我们的妄想太多,分别执着不能够断除。换句话说,带着分别执着妄想去观察宇宙大千,于是乎真相就见不到,所见到的叫虚妄相。虚妄相是什麽?就是生灭相。我们见到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生灭相;见到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总而言之,都是生灭相。即使《般若经》裡面讲的,缘起性空,究不究竟?不究竟。为什麽不究竟?在我们拿《坛经》上一句话来说,大家很容易能体会,六祖说「本来无一物」,缘起是不是一物?性空是不是一物?它本来无一物,怎麽会有缘起性空?所以要晓得,这个真如法性当中,一法不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那是什麽境界?就是此地讲的『寂寥虚旷』的境界,所以它确实一法不立。

  有生有灭,那就是有一法,这不止一法,生是一法,灭也是一法,它有了二法。本来无一物,怎麽会有二物?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所谓第一义中,此地讲第一义,离一切名字、言说、心缘,到第二义,那就可以说了,第二义什麽?着相了。着相,才给你讲有生有灭,因为你着相了;你不着相,生灭有无都没有。所以不着相的境界是平等法界,一着相,这个法界就不平等。换句话说,就是看这个相程度的浅深,这就分十法界。执着愈严重的,那就愈往下堕落;虽执着,但是执着很澹薄的,那就往上升。人执着很重,饿鬼、畜生比我们执着还要重,天人比我们执着轻,阿罗汉又比天人轻,菩萨比阿罗汉轻,佛比菩萨又轻。那佛还有执着吗?有执着,十法界裡面的佛有执着。他要不执着,他就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到哪裡去?《华严经》上讲到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还在十法界之上。

  我们讲成佛,那个成佛,佛有很多种,像藏教的佛有执着,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别教的佛、圆教的佛,那是一真法界,已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他完全没有执着,他已经入到平等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由此可知,这相当不容易,要入这个境界难,太难太难,这平等法界。可是要真正想入这个法界,有方便、有很巧妙的方法,那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普贤菩萨在这一会裡面教给我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契入,也就是证得平等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了。诸位念《无量寿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这四十八愿愿愿平等,愿愿互融互摄,这是真平等。就是四十八愿随便哪一愿,都完全包括其馀的四十七愿,这才叫平等。如果这一愿跟那一愿不一样,那就不平等了。愿愿互融互摄,这叫真平等,所谓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上说出这一句话,在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兑现了,一多不二,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一品的品题上所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

  《华严》是用普贤行愿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入这一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比这个就更方便、更要殊胜了。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讲的「行超普贤登彼岸」,意思就在此地。所以那个行超普贤,那是真实话,一点都不假。普贤还要修十大愿王才能超越彼岸,我们这个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越彼岸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十大愿王,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下面给我们讲:

  【相有二种。一状。二性。】

  一种是『状』,状就是形状,第二种是『性』,性质,这两种都是名相。

  【二皆名相。今即性也。】

  我们今天这个地方所讲的是属于『性』,换句话说,是相乃性之相,是讲的性之相。

  【非青黄等。】

  给你讲『青黄』,或者给你讲方圆大小,那都是讲的事相,物相是讲的事与物,我们这裡是给你讲的性。

  【相言非生灭者。】

  现在给你相,相没有生灭。

  【直指此心不是生灭之相。】

  这段最重要的就这句话,我们的心不生不灭。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在《愣严经》上有很长很长的一段经文就是说这句话。《愣严经》上非常有名的七处徵心、十番显见,经文差不多佔了三卷就说这句,可以说就是这句的详细解说。心确实不生不灭,生灭是念头,不是心,心没有生灭,念头有生灭,念头是心的作用,不是心的本体。心的本体如果灭了,那就不应该再有念头。连晚上睡觉还会作梦,是不是?可见得,他那个心理作用还没有停止。既然知道夜晚作梦,心还在那裡起作用,所以一个人死亡之后,他心没有生灭,他心理还是在起作用,他是从一个空间入另一度的空间去了。空间是属于物相,我们今天讲物理现象,不是心相,心相是没有生灭的,没有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