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7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7-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
“还源观”说:今此释云:,
1.色是幻色必不碍空,
2.空是真空必不碍色;
3.若碍于色即是断空,
4.若碍于空即是实色。
5.如一尘既具如上真空妙有,当知一一尘等亦尔。
5.若证此理,即得尘含十方无亏大小,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故得殊胜微言纤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逈超言虑之端,透出筌罤之表。
问:请简单的说什么是真空妙有!
答:庐山莲宗宝鑑念佛正报说:
乃不有之有。即是真空妙有也。真空者。即是实相。妙有者。森罗眩目法界交参。岂有东西之辨哉。
问:什么是真空?
答:佛说华手经说:若法及所得, 二俱不在空, 是名为真空
问:如果见到真空,那会如何?
答:妙法圣念处经说:若见真空, 即到彼岸, 永离生灭。
经又说:
轮转因烦恼, 了达证真空, 解脱烦恼离, 真实理非无。
问:真如是怎么样的境界呢?
答: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说:
实性真空, 本来寂静, 如海湛然, 无有增减, 虽遇风缘, 水成波浪, 即波为水, 动静一源。
问:为什么说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答:还源观说:
《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淨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等。若据理而言,即尘众生妄计经卷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等三千界。依此义故,名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问:什么是“一尘含容空有遍”?
答:还源观说: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
问:师兄,这段话,我们前面不是谈过了吗?
答:对!我们谈过了!
★★现以“大正藏77显密差别答问”的这段话,做为此篇的【结尾语】:
若能明察密号名字,深开庄严祕藏。则地狱、天堂:佛性、阐提、烦恼、菩提、生死、涅槃、边、邪、中、正、空、有、遍、圆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
待续。。。。。。
★★下一篇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第四个条目:
【四行四德: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
附录:
我们这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四)环”的还源观原文附录如下供参阅:
三、示三遍者,谓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云遍也。言三遍者: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復万差。《起信论》云:「真如者,自体有常乐我淨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恒沙功德,乃至无有所少义故。」《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
何以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如上事相之中,一一更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法性佛所说,智眼能明此方便。」
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淨?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答:「大智圆明覩纤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现处一尘而耀全身。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何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淨也。由此尘性本体同如,即是真也。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是俗也。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由观尘相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是涅槃。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是烦恼。由尘相体本空寂缘虑自尽,即是菩提。由尘相体无遍计,即是小乘法也。由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也。如是略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
《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此释云,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如一尘既具如上真空妙有,当知一一尘等亦尔。若证此理,即得尘含十方无亏大小,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故得殊胜微言纤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逈超言虑之端,透出筌罤之表。《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淨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等。若据理而言,即尘众生妄计经卷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等三千界。依此义故,名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