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三、历代祖师开示菁华 善导大师开示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凡人临终,须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若得舍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称意之事。 ※凡有疾病,但念无常,一心待死。 ※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 ※或问:‘念佛生净土耶?’师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永明大师开示 ※四料简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真修行之士,端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专一诚意,念持一句阿弥陀佛。 只此一念,是我本师。 只此一念,即是化佛。 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 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 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 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 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慈航。 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 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 只此一念,是唯心净土。 但只记得一句阿弥陀佛在心,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何必问人更觅归程乎。 莲池大师开示 ※生死事大。 ※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 ※若夫聪明才辩,妄谈般若,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魔也。愚贵安愚,吾诚自揣矣。宁为老斋公老斋婆,勿为老魔民老魔女也。 ※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 ※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樵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 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 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 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辩融大师教导莲池大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疗,积妄非暂念所能除,莫管他妄念纷飞,只贵在念佛精切。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遍重放生也。 ※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载在简编,昭乎耳目。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珂,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得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梵网以放生为常住法。常住者,金刚身,无量寿也。 ※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之恩,不可不知此。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教人放生,使彼悟生生不息之理,而得金刚无量寿之身也。 蕅益大师开示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 ※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记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能持者,即是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即究竟觉矣。 ※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录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余曰,心要莫若念佛。 ※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 ※此持名法门,虽似曲为中下,仍复最顿最圆。所持之名,无论解与不解,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无论达与不达,当体无非一心三观。 ※名字即法界、中道、实相,举一全收,无一法在名字外。 ※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扩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 ※专求己过,不责人非。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慧。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 ※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净,念得亲切,自然蓦地信去。所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也。 ※学问愈多,我慢愈炽,习气愈长,去道愈远。惟益多闻,增长我见,可惧也。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 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法门不衰于无外护,衰于无内守。 ※稍涉世间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 ※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记数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碍记,下根必须记,故总以数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钝者亦不失缘因善根,倘托言事理一如,不须记数,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几希矣。 ※忏悔、回向、再加念佛,无有不成就者。 ※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蓦直持去,不用三心两意,深信净土可生,发愿决定往生,以持名为正行,以六度等为助行,万修万人去,断断可保任者。 ※佛法盛时,人争务实,逮其衰也,众咸竞名。是故超生死证菩提,名必争人我,长魔业,志士不可不熟审也。 阿弥陀经要解菁华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 ※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其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 ※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 ※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愿者,信之卷,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行策大师开示 ※修行别无要术,但真信愿生,一向专念,则一切行履,无烦改辙。 ※真歇和尚云: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惟此一事,更无余事。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独于净土之教,谆谆赞说,是为超凡入圣之捷径乎! ※凡我同伦,宜各痛念娑婆险恶,早求出离六道,舍秽取净,毋骛虚名、毋执空见、毋受高帽禅和口头三昧惑乱、毋求旦夕速效,动诸魔事。恒以念佛为正行,勉修众善为助行,净念相继,愿行相资,自然千稳百当。 ※若不专念,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