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5|回复: 1

[学佛文档]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0)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前面有几条劝我们离瞋恚、断三毒(贪瞋痴);这个是劝我们少欲知足。人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幸福快乐从哪里来呢?给诸位说,决定不是从修福当中来,你看看今天社会上,作总统的、作大官的,乃至于发大财的资本家,这有大福报,都是修福来的。他们快不快乐呢?不快乐。幸不幸福呢?不幸福。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痛苦不堪。由此可知,幸福快乐修福得不到;修福只能得财用不缺乏,真正的幸福得不到。真正幸福要修道才会得到。什么叫道呢?清净心是道。这一句教给我们少欲知足,这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是我们生活决定不能够缺少的。什么叫少欲呢?五欲六尘的受用够了就行了,不必要贪多,那就叫少欲。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很舒适,生活很优游自在,这个人就是真正有福;绝对不在他有多少财富,多少产业,那个不见得是福报。所以知足少欲之人,心地坦然,没有烦恼,没有忧虑、牵挂,你说他多自在。“无所忧畏”,“忧”就是忧虑;“畏”就是恐惧;心里不安都没有,真正能作到心安理得。理,得到了,明了了,心就安;理得,也就是说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清楚了。
  “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触事”是六根接触六尘。“有余”是智慧有余,他不迷;他能力有余,处世、待人、接物都作得恰到好处,这就叫触事有余。所以怎么不快乐呢?当然快乐。
(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这首偈子,弘一大师在这里注得很好。这是世尊弟子中,有一位周利槃陀伽尊者,他根性很钝,我们现在这个道场里的同修,大概都找不到一个像他的。他的哥哥教他念四句偈,他念了三个月都念不出来,看这位尊者,笨到这种程度。最后,哥哥就放弃教他了,叫他不要出家,回家去,这么笨,僧团里你没有缘分的。他就哭哭啼啼的很难过。释迦牟尼佛看到了,把他叫回来,教他两句偈(半偈)。后来他念会了,以后证得阿罗汉果,大开圆解,辩才无碍。这是有典故的,世尊就说出了。周利槃陀伽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呢?他前世是三藏法师,是讲经弘法的;但是吝法,教人自己留一手,不肯统统教给别人,所以这一世就得吝法的果报——愚痴;吝财,得贫穷果报。
  “身、语、意业不造恶”,这是第一句,这个意思我们很容易懂得,表示三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就是对于一切有情众生(动物),我们不恼害它,也不要叫它生烦恼,因为它们是有感情,有知觉的。“正念观知欲境空”,这一句是智慧。观,是观察、观照;如此便能知道欲、境这两桩事情都是空的。“欲”是我们的享受——五欲六尘;“境”是我们所接触外面的环境。如果用心、色二法来讲,欲是心法,境是色法,两样都不是真实的。《心经》上就是讲这个问题,法相宗《百法明门论》也是讲这个问题。你看百法里面给我们说的,前面九十四种叫有为法;有为法里面,有心法、心所法,这个地方“欲”就包括了;“境”,色法也包括了。所以一切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心,一个色;在此地是一个欲,一个境。《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空,不但心法是空,色法也是空,这是教我们观慧。为什么教你不造恶?为什么不要恼害有情?因为万法皆空。
  “无益之苦当远离”,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不必修。大乘经里常说的,跟小乘不一样。小乘修苦行,着相修;大乘不修苦行,因为晓得那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也不一样。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能吃苦,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瞋、痴、慢;能过清苦的日子,对种种色法享受,不去追求,不去争取,心就安啦!自然很快乐,所以佛常常赞叹。虽然无益的苦行不须要去修,但是生活还是过得平淡一点的好。当然生活不能太苦,太苦佛也不赞成,佛不赞成过得很苦;能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想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就能够激发道心,有这样好处。
  释迦牟尼佛教周利槃陀伽后面是哪两句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如是行者得度世”,能够照这样子修行的人,可以了生死,超越三界。所以佛就用这两句话教周利槃陀伽,当时教的时候也很困难,教上一句,下一句忘掉了;教下一句,上一句又忘掉了,好不容易他才能把它记住。所以讲业障深重,我们比起周利槃陀伽是幸运太多了;他都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12)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律部
  “名誉、利养”,我们今天所说的争名夺利,这可以说是世间人,自古以来,大家拼命要追求,拼命去争取的。“乐”,这个字念去声;是爱好的意思。为了名利造许许多多的罪业,你要夺取的,必然要伤害人,这伤害人甚至于不择手段,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只争取眼前一点点的小利,不知道后患无穷,所以佛说那是迷惑颠倒的人,他要这个东西。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要,纵然这东西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呢?避免祸害,成全功德。所以有利,这利给大众去享受,自己不须要,这是聪明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我们冷静想一想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是不难明了的。人在世间一切的享受,不外乎衣、食、住、行。衣服够穿就行了。吃,又能吃多少呢?很有限。居住,晚上睡的再舒服,床做得再大,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也不过就六尺长、两尺宽而已,再大的床也不能同时占用。所以说实在话,人生在世享受真的非常有限。我在美国看到有很多华丽的大房子,他们请我去看看,我坐在那里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很自在;我不操心,我在那里真的享受;主人就可怜了,天天打扫、维护,一天到晚为这个房子操心,多可怜!但他请我去享受。所以聪明人不作糊涂事,房子愈小愈好,收拾容易,负担也很轻,生活没有压力,这个人就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人。所以快乐永远是觉悟的人才有,迷人、愚人决定没有快乐。下面“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的比喻容易懂,也许诸位看了,会想有这么严重吗?真的是这么严重。
(13)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智者大师
  “色声香味触”是佛门里面讲的五尘,如果加一个“法”,就是六尘。“法”是属于知识,属于心法;其他五种是属于物质,是我们六根接触的对象。眼所见的叫“色”,耳所听的叫“声”,鼻所闻的叫“香”,舌所尝的叫“味”,身所接触的叫“触”。外面的环境很容易迷惑人,很容易令人生起贪、瞋、痴、慢;为了追求物欲上的享受,生出种种的罪业。“令生爱着”,“着”是执着。佛在一切经论里常常提醒我们,修行就修这个。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五尘,不可以爱着,但可以尽情的去受用它,这个叫得大自在;如果一爱、一执着,毛病就生了,心被境转了,自己作不了主,这叫凡夫,叫迷惑颠倒。佛菩萨对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没有动念头,也没有爱、取、有,决定不执着,他的本事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也就是学这个。学心里头确确实实在享受的时候,或者享受以后,我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对了。
(32)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人怕冷,就想到夏天多好;夏天太热了,又想到还是冬天好。这叫什么?打妄想。现代跟从前不一样了,如果觉得这个地方天太热了,冬天好,就会飞到阿拉斯加那边去;如果嫌太冷了,往赤道那边飞——很热、很暖和。现在这些都可以兑现,以前不能兑现,叫打妄想。如果把妄想舍掉了,心安就理得了,是“安身处处同”,这要真功夫,不是真功夫不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