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才晓得怎么个用...(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07-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起他要学次第乞。
【经历淫室】
这个地方讲的淫室,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风化区一类的。在过去托钵,小乘人托钵,这个地方是不许可去的。那么他要学菩萨,菩萨有定力,菩萨可以去。声闻不能去啊,声闻是定力不够啊。
那么他去到这个地方,遭遇到摩登伽女。摩登伽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小家种,小家种族,是这么个意思。但是她的名字叫缽吉蹄,缽吉蹄也翻作本性。那么诸位想想,这个佛法里面,它讲的这个名词所含的意义,虽然堕落在这个下贱之处所,依然不失本性。名词里头含有这个意思在。所以摩登伽女在楞严这个法会上,楞严经还没有讲一半,她就证了三果罗汉呢,实在是了不起呀。那么由此可知,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聪明绝顶啊,一听经就开悟。可是她在没有跟佛见面之前,她是个外道。她母亲就是个外道,用外道的咒术把阿难给迷住了。
那么诸位要晓得,阿难在这个时候,他是小乘初果须陀桓,我们要注意到阿难这个身份,他是须陀桓的身份。须陀桓在见思烦恼里面,五种见惑已经断了,我们通常讲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比我们的本事大得多啊。我们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几品呀?他比我们的大得多,确实是大得多。
由此可知,当时印度那些外道,他们的咒术也相当历害,一个证初果须陀桓的人,还没有办法,没办法抗拒呀。那么由此可知印度那一些宗教,他们的咒术是相当高的。你说是迷倒一个凡夫,那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能够迷倒一个初果圣人,这个实在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她用...(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11-a/133–序分 示堕发起序 阿难示堕》)
...云来集的弟子啊,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是他方世界的那些佛菩萨、阿罗汉、护法天神,也都到祗桓精舍来集会了。
求学的态度就是下面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祈请完了之后,这就要告退,退在自己的座位上。默然呢,是态度,唯有默然才能够承受大法,所以默然两个字是关键了。默是指什么呢?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呢,这才是一个法器。如果我们在闻法的时候,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就不是默然了。默然,给诸位说,也是三慧等运:音声一到耳根的时候,这叫闻慧;一听就明了了,从明了上讲就是思慧啊;明了就断疑,就断惑,所以从断疑破惑上来讲,就叫作修慧。三慧同时得到。因为什么得到呢?因默然而得到。
那么我们看经、听经为什么不能开智慧呢?我们做不到这两个字。我们读经、我们听经,有分别心,分别音声、分别法相、分别义理,不能用智慧观照啊,我们用意识分别呀。意识是动的,不是静的;默然是静啊,是如如不动啊。换句话说,默然就是楞严里面讲的舍识用根,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反闻闻自性。闻性是默然的,是寂灭相;耳识、意识是动的,是动相,不是默然。所以这两个字是关键的所在。
佛说法常常嘱咐的:谛听谛听!那个谛听就是叫你默然承受,默然承受就是佛常常嘱咐谛听谛听之义。这个样子听经才能够开悟啊,才能够达到如来教学的目标,我们自己的修学才能有真正的成就、成绩。所以我们读经,这两个字万不能够大意的看过去。我们要有“默然承受”这四个字,一部楞严经读完了,我们就大彻大悟,就成佛作祖了。一部楞严经念完了还是老样子,这四个字没做到啊,我们不是默然承受啊。
阿难在这部经上第三卷的末尾,他就开悟了,经没有讲完呢,三分之一就开悟了。而摩登伽女已经证三果了。他们为什么有这个能力?你要是想追究它的原因呢,人家就是做到了“默然承受”,没有分别,没有妄念,句句话印在心地上,句句话跟自己的真如本性完全相应了。
所以古德常常讲,听经要在消归自性。我们也常常希望着,希望能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与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12-a/133–如来答定》)
...听就是叫你默然承受,默然承受就是佛常常嘱咐谛听谛听之义。这个样子听经才能够开悟啊,才能够达到如来教学的目标,我们自己的修学才能有真正的成就、成绩。所以我们读经,这两个字万不能够大意的看过去。我们要有“默然承受”这四个字,一部楞严经读完了,我们就大彻大悟,就成佛作祖了。一部楞严经念完了还是老样子,这四个字没做到啊,我们不是默然承受啊。
阿难在这部经上第三卷的末尾,他就开悟了,经没有讲完呢,三分之一就开悟了。而摩登伽女已经证三果了。他们为什么有这个能力?你要是想追究它的原因呢,人家就是做到了“默然承受”,没有分别,没有妄念,句句话印在心地上,句句话跟自己的真如本性完全相应了。
所以古德常常讲,听经要在消归自性。我们也常常希望着,希望能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与自性合而为一,也就是把自性的光芒引发出来,自性的光芒就是般若智慧。怎样才能够引发得出来呢?也就是默然承受,才行。所以修行在转识成智,那么这讲一个是在行门上,一个在解门上,解门要消归自性。
因此,我们在学佛之前一定要明了:佛为什么要说法?佛根据什么说法?佛用什么方法说法?佛说法的用意何在?这些问题应当要明了啊。如果不明了,糊里糊涂去学佛,别说学了几十年而无所得了,纵然学上多少个大劫,还是不会开悟啊。那么这些问题,在《楞严经》里面都有答案,而且是圆满究竟的答案。希望同修们在这个经里头啊,要留意,细心地去探讨,希望自己有一个入处,这...(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12-a/133–如来答定》)
...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这一段就是委曲之相。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去答复他,先要说这些人情?这就是俗谛呀。为什么呢?他问的这个是一乘法,是无上的大法,这是很难得的,因此开示也不容易。这样的大法开示,如果要是粗心大意给它疏忽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