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42|回复: 17

六祖法宝坛经超绝智慧精华摘录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2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般若品精华.

本帖最后由 安楞严 于 2011-9-6 20:29 编辑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点评

三,疑问品精华 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6 20:37
发表于 2011-8-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疑问品精华

     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点评

四。定慧品精华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6 22: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6 20:37
三,疑问品精华

     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 ...

四。定慧品精华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点评

五。坐禅品精华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6 22: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6 22:20
四。定慧品精华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 ...

五。坐禅品精华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点评

六。忏悔品精华。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6 22: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6 22:21
五。坐禅品精华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 ...

六。忏悔品精华。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慧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师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点评

七。机缘品精华。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 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 双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7 12: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6 22:24
六。忏悔品精华。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 ...

七。机缘品精华。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 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 双修是正。”


  “即心元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双修离诸物

         礼本折慢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无比

          但信佛无言, 莲华从口发

         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 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 长御白牛车。”

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三身元我体,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 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 终亡染污名。”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无端起知见, 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 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 茫然趣两头。”

   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象,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 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 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 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 许汝知少分。”

  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汝曾作什么来?”
  “圣谛亦不为。”
  “落何阶级?”
  “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甚处来?”
  “嵩山。”
  “什么物恁么来?”
  “说似一物即不中。”
  “还可修证否?”
  “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如是,如是!”
  
      “返太速乎?”
  “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谁知非动?”
  “仁者自生分别。”
  “汝甚得无生之意。”
  “无生岂有意耶?”
  “无意,谁当分别?”
  “分别亦非意。”
 
     汝在此作什么?”
 “入定。”
 “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黄梅意旨,什么人得?”
  “会佛法人得。”
  “和尚还得否?”
  “我不会佛法。”

   “慧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点评

八。顿渐品精华。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7 18: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7 12:17
七。机缘品精华。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八。顿渐品精华。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如何是不立义?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因守无常心, 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 我亦无所得

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点评

九。宣诏品精华。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7 18: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7 18:23
八。顿渐品精华。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

九。宣诏品精华。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点评

十。付嘱品精华。 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7 18:44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楞严 发表于 2011-9-7 18:26
九。宣诏品精华。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 ...

十。付嘱品精华。

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发表于 2013-5-1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1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修心来度世人,你自性不明何以度人?
发表于 2014-5-9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度,度他,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4-6-1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不懂慧能大师的意思,但是,慧能大师我是非常崇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7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