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0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9-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乃佛说不起诤论,种种修行之条件,更解说其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世尊。”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无诤分别,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之。”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如是,世尊。”世尊乃如是曰:“勿耽于欲乐。彼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或勿耽于自己苦恼之惑溺。彼是苦、非圣、不持利益。然而,离此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者。此是眼之因、智之因、寂静、证智、正觉、导于涅盘。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即不称赞、不讥訾而应说法。应知乐之决定。知乐之决定已,应求追于内之乐。不应语恶口,不应于面前而私语。应语柔缓,勿紧急。不应执各国土之语言。不应用过剩之俗称。此即无诤分别之总说。
然,如是言:“勿耽于欲乐。彼是苦、非圣、不持利益。”然者,彼缘何而言耶?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如是之法,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邪行。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与此下劣、贱陋、凡俗者、不持利益不相应者,如是之法,即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凡与自己恼害相应,此是苦、非圣、不持利益,如是之法,即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凡与自己恼害相应,此是苦、不圣非义,与苦所不相应者,如是之法,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所言:“勿耽于欲乐。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又勿耽于自己苦恼之惑溺。此是苦、非圣、不持利益。”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离此等之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此是眼之因、智之因、寂静、证智、导于涅盘。”然者,彼缘何而言耶?彼即八支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所言:“离此等之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导于……。”彼即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不称赞、不讥訾而说法。”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而如何有称赞、有讥訾而无说法耶?如是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如是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
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不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无苦、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如是言:“凡任何人,若不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任何人,无不舍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诸比丘!如是有称赞、有讥訾而无说法。
诸比丘!然而,如何为无称赞、无讥訾而有说法?如是不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而耽着,如是此法,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不耽着,如是之法,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自己苦恼之惑溺,此是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而且耽着,如是之法,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不耽着,如是之法,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任何人,不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若不舍此有结者,有是为不舍”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任何人,若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令舍此有结之时,有是被舍”而说法。诸比丘!如是无称赞、无讥訾而有说法也。
如是所言:“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不称赞、不讥訾而应说法。”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乐之决定,知乐之决定已,应追求内之乐。”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有此等之五妙乐。五者为何耶?眼所识之色,可望、可欲、可喜、可爱、持欲、可染着者,其所识之声……乃至……鼻所识之香……乃至……舌所识之味……乃至……身所识之诸触,可望、可欲、可喜、可爱、持欲、为可染着。诸比丘!此等乃此五妙欲。诸比丘!缘此等之五妙欲而生喜乐,言此为欲乐、秽乐、凡夫乐、不圣乐。我言:“如是之乐不应习、不应修、不应多作、应怖畏之。”
诸比丘!兹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由寻、伺之止息内心安静、心一趣性、无寻、无伺而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乃至……第三禅……乃至……具足第四禅而住。此称为出离乐、舍离乐、止息乐、正觉乐也。我言:“如是之乐应习、应修、应多作、应无怖畏。”如是言:“应知乐之决定。乐之决定已,应追求于内之乐。”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不应语恶口。不应于面前而私语。”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若知此是恶口、不真、虚妄、不持利益,如是可及之恶口,不应语。又所知若恶口之真、如实不持利益,如是不应语,应学之。而且所知若恶口之真、如实而持利益,对如是之恶口,于此以应知其语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