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9|回复: 4

[其它]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三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八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九百一十一页倒数第七行,我们从经文看起: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这四句经文是告诉我们六道轮回的真相。『善恶变化』,就是六道的果报。人的念头善恶不定,最重要的就是断气前的最后一念,这是关键的时候。最后这一念善,就引导他到善道去投生;如果最后这一念不善,是恶的,他就到恶道去往生。所以,念佛人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念,平常念多少都不相干,决定性的是最后一念。那平时念是养成习惯,希望最后这一念能提得起来,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决定不能够疏忽的,关键是在最后。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那些作恶的人,每个人善根不一样,作恶多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往生了。这个不是不公平,实在讲各人行业不相同。在我们想象当中,肯定是这个人过去生中宿世善根深厚,他才有这个机会。一生不念佛,最后这一声念佛,肯定遇善知识提醒他,他到那个时候来不及去思惟,人家教什么他就听什么,这就能往生。这种缘可遇不可求,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十万人当中也未必能找到一个。所以最有把握的就在平时,平时最有把握的是要放下。
  为什么临终他提不起来?我们对这个世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不定想到什么事情,把佛号忘掉了。所以念佛人临终助念真的是一桩好事,助念的目的就是提醒最后一念,关键在此地。助念一定要懂得助念的规矩,不要去探望这个地方热、那个地方凉,那不重要,那反而扰乱他,对亡者不是一桩好事情,对活在世间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处。他走了没有走,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帮不上忙。所以还是守规矩的好。
  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我们要记住,老老实实的帮他助念,他没有状况的时候,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状况?譬如说,他说他看见什么人在门口,什么人来接引他,这是状况。与净宗不相应的,要特别提醒他,不要理他们,一句佛号念到底,开示就开这一句话,一点都不罗嗦。见到什么样的家亲眷属,不要理他,见到别的佛菩萨的时候也不要理他;见到阿弥陀佛,劝他赶紧跟佛走,见到观音、势至也可以;不是西方三圣,就特别提醒他,决定不能跟他走,临终开示就这一句。见家亲眷属很多,那是《地藏经》上说的,不是他真的家亲眷属,都是冤亲债主变化家亲眷属来诱惑他,把他带走,那就要报复他。这些事情平常要讲,常讲,让他有印象,临终时这种状况现前,这一提醒,他就不理他了,一句佛号念到底,那个境界就没有了,就消失掉了。这些我们得相信。
  唐朝张善和这个公案要记住,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你看牛头人现前,这是地狱相现前,牛头人来索命。他的运气好,碰到一个法师,听到了,点了一把香,放他手上,念阿弥陀佛,就大声念了。念了几声,他告诉,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这是真往生,这个不是假的,他自己亲自说出来的,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所以平常善念、恶念很重要,不能有恶念,恶念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念佛的人把恶念、善念全放下,统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念阿弥陀佛是大善,世出世间善法没有比念佛更善的,这总得要记住。自己所亲爱的人,怎么个想法?把他当作阿弥陀佛想,这个对自己很有利益,全是阿弥陀佛。
  《会疏》里头说,「今世虽善果」,果报不错,得人身,闻佛法,善果。我们所做的因,做的这个业因,如果是不善,「来世变招殃过」,这个殃过是恶道。现在虽然是恶报,生活很辛苦,人缘不好,我们讲人事环境不好,对我们不满意的人多,毁谤的人多,陷害的人多,障碍的人多,这个讲我们现前受的是恶报。可是所做的善,我们所做的业因善,「则后生化享福报」,这个善的业因一定给你带来福报。「千变万化,不可具述」,说不尽。这是变化这两个字又一个解释。「又《嘉祥疏》曰:恶因得苦,善因得乐,其报易前也」。易是难易的易,前是进的意思,就是「善恶感报疾速」,就快,果报很快,「故云易前」,易前,快速。尤其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只要冷静一点细心去观察,果报全在面前,众生都在表演。
  『追逐所生』,「逐者,追从也。谓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随其业因,感得善恶之报」,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道路不同』,这一生关系再密切,父子、夫妻、兄弟,死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道路,不一样。「作善者,天堂果报以待之」,天堂等着你去。「作恶者」,得地狱,「刀山剑树以待之。因果各异,生处悬殊。故临终分手,竟成永别」。能不能再遇到?非常困难,不是没有,有,很难。「三途一报历五千劫,辗转六趣,何日重逢」,时间是以劫来算的,辗转在六道里头受生,分手之后再见面,难了。「且重逢亦不相识,故曰会见无期」。
  这桩事情,我们看到近代催眠,这在外国很流行,中国这几年也很多。催眠到相当深度的时候,会知道现前家里的人,你所认识、接触的人,跟你过去生中有什么关系,都能说得出来。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是冤冤相报,他自然会聚在一起,他不聚在一起,他怎么报法?邬余庆这个居士,我前面提过,告诉我,他在上海这个朋友,这个事情是真的,一点不假,儿子是他的老板,德国人,投胎到他家来。因为财产是托他管的,不是赠送他的,他回国去之后死了,你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那个灵魂念念不忘。由此可知,这个人还不错,不是个坏人,坏人他不能得人身,不能到人道来;到人道,要具足五戒、中品十善,才能得人身。得人身,念念不忘他的财物,他来了。这个人也非常聪明,有智慧,一看到小孩面孔变成老板那个样子,他就晓得,当机立断,把财产转给他儿子,还给他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否则的话,他这个老板不能把这个财舍弃掉,那这个东西没完没了,将来双方日子都不好过。这样一来就整个还清了,还清,替他保管这段时间,把他的事业发展、扩大了,他当然有报酬给他。你看两方面都好。如果不是个学佛的人,他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这段经文是教我们,对事实真相要看清楚,该放下的要放下。
  如果我们家亲眷属真的是恩爱,希望永远都能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念佛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真的永远在一起。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真的。为什么?你去看看我们净土宗十三代祖师的传记,初祖远公大师当年在庐山建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发愿在山上一起念佛,规定功课,求愿往生,个个都往生。往生不是同时的,有先走的,有后走的。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就看到莲社早走的这些同修,都在阿弥陀佛的身边,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这是非常有力的一个证据。到极乐世界才真的永远在一起,个个都得无量寿。极乐世界的无量是真无量,不是假的。在极乐世界决定证得常寂光,证得常寂光是真无量,没有证得常寂光的时候是有量的无量,证得之后就变成无量的无量。这种机缘我们在这一生能遇到,多稀有,可贵就是要把它掌握住。真正要想掌握住,这经不能不读,为什么?我们的妄念、妄想多,习气很重,怕一时把不住。所以现前就要放下万缘,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不要再留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就对了。这个地方丝毫不能差错,一差错,那不是千古恨,真的铸成大错了。
  下面这一段,「劝力修善」。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这就是你还等待什么?我们看念老注解,「于是世尊哀之,劝醒世人,何不趁此强健之时,努力修善,将欲待至何时耶」。你还等到什么时候?世尊苦口婆心。人老身体衰了,精修就有困难,体力不够。像般舟三昧,我们想到般舟三昧就想到体力的问题。般舟三昧是精进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一期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躺下来,不能坐下来,只许可站着、走动,要拜佛可以。站着、走动,拜佛,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九十天一期,这个要什么?要很好的体力才能修,没有这个体力,这修不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善友,吉祥云比丘,他就是修般舟三昧。《华严经》在这个表演是非常明显告诉我们,华严会上佛菩萨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文殊、普贤率领,带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比的殊胜。所以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世间一切法也要年少,出世间修行亦复如是,年轻就遇到佛法,勇猛精进,成就快!
  「如《涅盘经》云」,这释迦牟尼佛叫着迦叶,迦叶年老,「譬如甘蔗,既被压已,滓无复味」。这好像甘蔗,甘蔗被压了之后,汁都出来了,剩下来是渣滓,渣滓就没有味道了,佛用这个做比喻。「壮年盛色,亦复如是。既被老压,无三种味」,年老了,三种味都没有了。第一个,「出家味」没有了,年岁老了不能出家了;第二个,「读诵味」没有了;第三个,「坐禅味」没有了。「年老者失三种味,故应及时努力,切莫迟延」。人要有智慧,人要有警觉心,能够把时间抓稳,年轻的时候应该勇猛精进,老的时候想勇猛精进来不及了,体力不许可。后头这一句话,切莫迟延。
  下面这一段,「示迷教业果」,教是经教,对于经教迷惑会有什么样的果报。这里头分两段,第一段,「三毒增上」。这又分两小段,第一段,「相续有根」。请看经文: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这几句话说明,娑婆世界,我们居住的环境,「秽恶」,秽是染污。在今天这个时代,看这段完全是现实社会的描写,环境的染污、身体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已经到人不能容忍的阶段,太严重了。为什么?圣贤教诲完全没有了,见不到,也听不到了,想学习都找不到地方。由于严重的染污,所以「众生三毒炽盛」,贪瞋痴慢疑不是往下降,它上升,升的速度太快。我们细心去观察,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这么快的速度向上成长,这还得了!三毒炽盛就会「造恶可哀」。造恶为什么可哀?有果报。
  「初段表贪毒,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次段显瞋毒」,这一段讲痴毒,这贪瞋痴。瞋,「至成大怨」,结下的仇恨。愚痴,「身愚神暗,不信经法,善恶之道,都不之信」,不相信行善有善果,造恶有恶报,他不相信。「痴毒之祸,伤人慧命,且为三毒之本,故痴毒为患极深」,这是特别说明愚痴之毒危害太深了。人要有智慧,他就不会有贪心,他就不会有瞋恚,这个是我们要有高度警觉。以为我有智慧,但是我还有贪心,你就要认真去反省,你还有贪心、还有瞋恚,你没有智慧。你学的是什么?知识,不是智慧。真正智慧现前,烦恼肯定化解,智慧有这个能力、能量,知识没有。所以知识跟智慧要很清楚辨别出来,不要误会把知识当作智慧。我们只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种善根,才能够修善业。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经的意思是说,「世人愚痴,不明何者是善,何者为恶」。这是现在社会普遍的现象,把利看作善,把义看作恶,是非颠倒,这非常可怕。尤其是把学佛看成错误、看成是迷信,把圣人的教诲看成是错误,中国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子,都是古圣先贤那一套东西误导了我们,这么说法。以竞争为能事,以累积的财富多少为标准,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没有了;佛经上所说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全没有了。于是我们冷静去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灾难?稍稍涉入经藏都知道,世间所有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感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是真理,这不是学术,完全是事实真相,现在没人懂。
  于是,「各逞己意,妄加分别」,这就是心、言不善。「于善恶三世因果之恒规,不能生信」,恒是永恒不变,规则。恒规超越时间,古今不二,超越空间,遍法界虚空界也不能改变它。所以,今天讲《十善业道》,还有少数人听;讲《太上感应篇》,听众都跑掉了,他不能接受。听的时候,他很难过,说句句都在骂他,都在指责他,他不服气,不听你的,掉头而去,对你产生怨恨。所以说『世人善恶,自不能见』,你自己见不到,给你说出来,不相信。
  「既不知因,便不畏果」,根本不知道因果报应的定律,所以他不怕。「但图当时快意,不惧后患无穷」,根本他就没有想到,后患真的是无穷。「纵情恣欲,任意作恶,竞造恶因」,这是竞争,看谁造得多,看谁造得大,这比赛。「不顾当来之凶祸」。许许多多从各地传来的信息,讲的灾难,结果灾难没来。说这些什么?这吓唬人的,这个不能相信,而且振振有辞,肯定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意思就是,所有一切预言全部否定,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决定不要去相信它。这是真正不顾当来之凶祸,等凶祸现前,后悔莫及了。故云『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这个竞就是竞争,作善不竞争,造恶要竞争。
  「又《嘉祥疏》谓,世人以死之祠祭杀生为凶,嫁娶等为吉,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人死祭祀,杀生来祭祀,把这个当作凶事;可是婚嫁,这是吉事,以杀生为庆贺,喜事。不知道只要是杀生就不是好事。好事更不能杀生,不可以把自己的好事、自己的快乐,让这些畜生牺牲生命,结下冤仇,它不服。哪一个畜生愿意,甘心情愿,把它的肉奉献给你,来庆祝你,哪有这种事情!都是弱肉强食,它没有办法抵抗你。你杀它、吃它,现在我们也有时候听到,被杀的这些动物附体来报复,这几年这些事情很多,我们听了作何感想?应该真听懂、真搞明白了,赶紧回头,不能再杀生了。所有一切罪业,杀生最严重,所以戒条都把杀生摆在第一条,偷盗摆在第二,邪淫摆在第三。而实际上杀盗淫常常有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三种都造了,三毒全造了。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吉凶是因,祸福是果。杀生祭祀是凶,杀业所感三途之报为祸」。佛家祭祀用蔬果,蔬菜、水果。「世人皆以嫁娶为吉,但不知因喜庆而杀生,反成凶事,而招当来无穷之祸。此正是世人不明善恶所招之恶果也」。世间人真不知道,所以竞各作之。
  『身愚神暗』者,「《嘉祥疏》曰:身造恶故云身愚,心不信故云神暗。又《净影疏》曰:身愚神暗,心塞意闭」,心犹如茅塞,不能开解,「生死善恶,自不能见。故知愚暗,即是痴毒。以愚痴故,心意闭塞,不能正信因果」。也就是说,他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见到祸福。这人糊涂,没有智慧。愚痴,最大的伤害就是不能正信因果,他不相信。「不能信受经法」,佛菩萨的经论他听不懂,圣贤人的教诲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正道不入。但是邪说,「外道邪说,反易信奉」。故云:『转受余教』,他迷信,他相信这些。
  「如是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溺生死。而其根本,正是痴业」,这愚痴可怕。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愚痴?愚痴,怎么能解决?一定要向圣贤学。科学行不行?科学不能解决愚痴,愚痴要圣贤学问。为什么?科学是属于知识,不是智慧,科学可以用妄心取得,智慧不可以,智慧要用真诚心才能得到。一真一切真,真能解决问题,妄不能解决问题。妄解决问题必然有严重的后遗症,愈解愈麻烦,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都看到的。也就是科学技术不能够让人化解贪瞋痴,不能,科学帮助人增长贪瞋痴,这个麻烦就大了。智慧能帮助人化解贪瞋痴。所以不相信正道,不能接受圣人教诲,对于外道邪说他相信,这叫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远沦陷在六道轮回。
  「生死无常,以痴为本」,所以痴非常严重,它的害好像明显上来看没有贪瞋那么严重,其实它比贪瞋严重。古人有个比喻说,贪瞋容易断,痴难断,痴好比藕,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要定慧的功夫。前面讲的贪瞋,有戒有定就能断;愚痴要有定有慧它才能断,没有慧是没办法断愚痴的。所以经教的薰修,对一般知识分子来说,佛家讲的中下根性的人,有经教长时间的薰修,对于化解三毒有一定的好处。经教修学也要懂规矩,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这是古德教导我们的。为什么?一门容易得定,容易得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目标。我们这部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首先得清净心,再进一步得平等心,最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觉的意思。所以知道我们所修所学为什么,我们想得什么,这个要清楚。清净平等觉现前,是你真得到了,智慧开了,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清净心现前,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往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全是清净心。
  底下一段,「耽着毒欲」。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佛看在眼睛里头,伤心。注解里面说,『蒙冥抵突』,「蒙者,有眼球而不能见也」,世人常说,有眼无珠。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利害,这叫蒙冥。「憬兴云」,蒙又作这旁边有个目字的蒙。「蒙,覆不明也。冥,暗昧无知」,糊涂,迷惑颠倒的人。抵突,「抵者,兽以角触物。突者,冲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冲突,抵突就是冲突的意思。「又义寂释此句曰」,他说,「无所了知」,对于事理他不知道,「触事违犯,如小儿夜行,狂犬妄走,无所不作也」,这比比喻来说。无知,往往闯祸,闯祸他自己还不知道。下面举这两个例子,小孩夜行,没有人带着他,容易闯祸,为什么?他无知。狂犬妄走,狂犬也是无知,容易做错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作。
  「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听经听不懂,听圣人的教诲也听不懂。为什么?糊涂,愚鲁,智慧不开。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些人对人、对事、对物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所以他听不懂,他学不到,虽然学也达不到效果,这叫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切法从真诚心中作,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法,无论干什么事情,无论对什么样的人事物,都要用真诚心、要用恭敬心,你才能得智慧。如果掉以轻心,轻慢心,你就没有办法理解,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永远隔一层,真的不能了解。这什么原因?诸佛如来、世法的圣贤都是用真诚心,他所说的话、他写的文章,真诚清净心中流出来的。我们也用真诚清净,就跟他相应,能够听得懂他什么意思,能看得出来。那我们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那就没法子。
  所以古时候的教学,学生对于所学的没有真诚恭敬,对老师教导的没有真诚恭敬,老师就不教了。为什么?教是白教,你不能吸收。这个原则我们要学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得上。对于没有诚敬,敷衍塞责这种心态,就不必跟他说真的,劝善也用很浅显的话,赞叹让他生欢喜心,这就好了。你给他讲真的,没用,念几声佛号给他听,对他有益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好事情,这个方法可以应对一切众生。
  这底下说,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以抵触为性,乃好冲突」,这把冲突说出来了,也就是说,他成见很深,自以为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就很容易发生冲突。亦因此对于经法「不能信受」。于是『心无远虑,各欲快意』,他没有想到将来,也没有想到别人,他所想的完全是自己,自己想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绝对不会替别人着想。有智慧的人不如是,有智慧的人起心动念先想到会不会伤害别人。不会伤害别人,对别人有没有好处?如果有好处,这事就可以做。对社会、对别人有不利的事情,对自己有利,都不能做,这是佛菩萨,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正的爱。
  「《会疏》曰:不顾后世,但求现乐,故云各欲快意」。这个意思说得深,他想到来生、想到后世,想得更远了。能如是想的话,我们就相信,这个人起心动念不会造恶。为什么?起心动念都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对于后世就非常在意,对于现前自然就有约束,不敢为非作歹。但是蒙冥抵突不信因果的这些人,他们「存心瞋恚,贪财好色,无有休止,故云哀哉可伤」。为什么说『哀哉可伤』?他造的这是地狱业。心存瞋恚,贪财好色,无有休止,这就是地狱业,来生果报在地狱。看到一个人堕落地狱,这很可怜,哀哉可伤。
  下面这段经文,「劝发深思」,也分为两段。第一段,「昧事真相」,也是愚痴。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
  第一句,『先人不善,不识道德』,「表祖上愚痴」,这个人所作不善是其来有自。「《净影疏》曰:素不为善,明其无行」,就是说一向不肯做善事,说明这个无行,没有善行。「不识道德,彰其无解」,不明了。
  中国的学术,在整个世界来讲,真是洋洋大观,非常丰富,任何一个国家族群都不能跟中国相比。你到世界上去看,你找不到第二套《四库全书》,这是事实。这套书里头讲的是什么?中国老祖宗、历代的圣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经验、效果,全都在这部书里头。这部书的分量,以前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说过,假设这个小孩出生下来就会读《四库全书》,每天读十个小时,读到一百岁还没念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学,是古往今来大家都尊重它是经典、是真理,必须要遵从,不能违背的,所谓经天纬地。历史是经验,这些经学在世世代代推行当中,实行的效果、成效、经验,留给后人做参考。子学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哲学,历代的思想家,这里面是他们的东西。文学,涵盖是艺术,文艺分量很大。可是这四大类都不能离开核心的思想,核心的思想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包括艺术都不偏离。这是中国人的宝藏。
  我们同学晓得,唐太宗在这部书里头,这部书,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作品收进去。唐太宗那个时候,是从三皇五帝到晋代,这些著作都搜罗到了,一万多种。里面精挑细选,取其精华,专门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些文字,把它抄录编成一本,叫《群书治要》。所以《群书治要》是精华的精华,主要的对象是提供给国君做为施政的参考。所以他那个《治要》,那个治是政治,怎样把国家治好,怎样把世界治好。世界的目标是和谐,我们中国人讲太平盛世,天下太平。
  那这个地方讲,「先人不善,不识道德」,这个问题严重了,祖上愚痴,没人教。这是哪些人?家破人亡就会出这些现象,家破人亡,没人教了,这个要知道。过去的社会,中国旧社会,可以说它是以家为社会的核心,家是个社会组织,我们现在看不到。现在这个小家庭跟中国过去家完全不一样,性质不相同。从前的家,团体生活,不是个人的,兄弟不分家的,世世代代都不分家。所以今天我们展开家谱来看,家谱里头看到的,五代,五代同堂。五代里面就延伸为九族,我们自身,自身为单位,上面有父母,父母上面有祖父母,祖父母上面有曾祖父母,曾祖父上面有高祖父母,上面四代;下面,下面有儿子,儿子下面有孙子,孙子下面有重孙,所以上下就九代,不分家。你就知道,我们自己有兄弟姐妹,父母有兄弟姐妹,我们的伯父母,再上去,曾祖父母有兄弟姐妹,你就知道这个家族多大。历史上记载,家庭兴旺到极处的时候,这个家有一千多人,一个高祖父。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这最常见的;家庭人丁不旺,衰了,大概也有两百人。
  既然是家庭生活,你就晓得,最重要是什么?和,和为贵。那要不和,那天天吵架,这家就完了。所以家的规矩非常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小孩要做圣贤。所以父母对她的管教格外严格,这个我们在古籍上都看到。这是夫妇有别,不同的任务。
  像《弟子规》这些东西,一个大家庭,人人都要遵守。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小孩从出生,他就看到,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这么好的规矩,他就学会了。所以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就这个道理,从他睁开眼睛,他会看、会听,他已经开始学习,到三岁,这一千天,根扎下去了。这一千天的根扎得好,他一生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现在这种教育没有了。现在人心不善、言行不善,一定要原谅他,为什么?没人教他。我们这一代不知道,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上面去,曾祖父母大概还是不清楚;到高祖父母,也许知道有这些事情。你说怎么办?所以一定要学孔夫子忠恕之道,不要去责备这些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