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6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5-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师与《楞严经》
辽代通理大师:在辽代,《楞严经》最先被通理大师选刻,也是大师刻三藏石经的第一部,时在1093年。由此可见,通理大师担心《楞严经》会先从人间消失,所以早在近一千年前就认为刻《楞严经》最迫切。
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曾苦参《楞严经》,最初听说《楞严经》中“大觉”出生虚空和山河大地的义理有疑而出家,后来听说《楞严经》和《成惟识论》所代表的性相二宗教理不能融会后疑团更大。之后到径山坐禅.到第二年用功至极后,突然证悟了身心世界都消殒的境界。从此明白了《楞严经》所说的.这个身体“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道理、性相二宗的矛盾也就全然参透了,它们本来没有矛盾。
日后著有《楞严经玄义》和《楞严经文句》,对《楞严经》倍加赞叹:“是诚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又说:“既未深明道路,又无真师,必洞彻教理,方死参究。虽不能通三藏众典,《楞严》一部,不可不精熟也,譬如独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断必有错误。”
莲池株宏大师:莲池大师为一代净土宗师,禅净双修,著有《楞严经摸象记》,曾用“至精、至微、至玄、至极”八字来高度评价《楞严经》。
曾经有人以《楞严经》的真伪來求决于莲池株宏大师,大师说:“纵使他人能说此经,吾亦尊之为佛祖也.相反,纵使佛现于前而说《楞严》是伪经者,吾等亦视为魔说可矣!”由此可见大师对于《楞严经》义理的推重。
明代紫柏真可大师:紫柏真可大师是一名侠义僧,他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宏宗演教,著作等身。他创刻的《嘉兴藏》以收录典藉多.续刻时间长,私人倡缘募刻而著称。紫柏丈师对于《楞严经》极为赞赏,曾有偈曰:“七处征心心征心,八还辨见见辨见.从教猛风荡钧舟、一任吹去水清浅。”
他说:“首楞严,此言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法华》触事而真也,第名异而实同……倘能悟此,则《楞严》与《法华》宇字皆实相顶佛也。”又有诗曰:“十卷楞严一柄刀,金牛不见眼中毛。试将智刃游心马,积劫无明当下消。”
幽溪传灯大师:明代中兴天台宗的幽溪传灯大师著有《楞严经圆通疏》.他在注疏中说:“佛之知见也,盖一代时教,统为《法华》佛知见而设,独《楞严》一经,明佛知见最亲。”
清代梦东彻悟大师:清代梦东彻悟大师本为禅宗祖师,后改禅归净,被视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有诗作称赞说:“花香鸟语圓通性。水绿山青常住心。一部《楞严》浑漏泄.不需低首更沉吟。”
谛闲大师:谛闲大师在近代为复兴天台宗的中流砥柱,一生教在《法华》,行在《楞严》之本,一生讲《楞严经》达十三次之多,并著《大佛顶经序指味疏》等,他赞叹《楞严经》说:“斯经高妙极致,非文言句义而能尽述。惟有退藏密机,虚怀仰赞而已。凡后之志学之士,苟能惜人身得之不易,悟大教值之倍难,或即生欲发真归元者,欲明心见性者,宜应于此一经尽其心力,赤体荷担。坐卧经行,澄心体究,语默动静,反照提撕,其或宿种忽芽,大开圓解,如初春霹雳,蛰户顿开。”
虚云大师:虚云大师是近代禅宗大德,现当代禅宗宗风得以不坠,皆赖大师一生扛扶。老和尚一生对学人的谆谆开示中处处提及《楞严经》,他说,“奉来一法通时法法通,不在乎多看经典的。看藏经,三年可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现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地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戒律精严,弘扬净土、密护诸宗,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极为推崇《楞严经》,认为它既是念实相佛的最切要法门,也是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大教。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与《净土四经》合编为《净土五经》,更使《楞严经》为信众极广的净宗修行人所熟悉,他说;“《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
太虚大师:大师自己研读和听讲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及一些大禅师的语录和《高僧传》后,才开始以明心见性为追求的目标。《楞严经》对于太虚大师的自身修学,有殊胜的因缘。他出家后的第二年春.在宁波天童寺就开始学习《楞严经》经文.第三年又听当时高僧讲解《楞严经》,并广泛阅读《楞严蒙钞》、《楞严宗通》等注疏.有“近代佛学复兴之父’之称的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开讲《楞严经》时,大师就去听过。大师在普陀山掩关时,除坐禅礼佛。阅读写作,并学习台、贤、禅各宗著作外.对于《楞严经》和《起信论》特别研究过。有一次闭关两三个月后,一天晚上静坐时,由于听到前寺开大静的钟声而获得一次悟境,大师从此极力推崇《起信论》和《楞严经》。大师一生有过三次殊胜的证悟体验,其中一次就是“悟入楞严心境”。大师在经过此次开悟后,就在普陀山写成了《首楞严经摄论》,对《楞严经》赞赏备至:“然一部中兼赅禅、净、律、密、教五,而又各各专重,各各圆极,观之诸流通部既未概见.寻之一大藏教盖亦稀有,故惟本经最得通量。虽谓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经、证入本经者可也。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未尝有一宗贬为权教,应量发明平等普入。”此后.大师便开始了他的弘法生涯。在他的一生当中,曾有许多次开讲《楞严经》。
弘一大师:弘一大师一生除了精研律宗,对《华严经》、《地藏经》等大乘佛教经典也有精深的研究.弘一大师以艺术为佛事,留下众多艺术珍品,从中可以看出大师对于《楞严经》的极力推崇。弘一大师创作了《世梦》、《山色》等一些专门讲述佛法修行的歌曲,曲调优美,义理深邃,可以给人很多深刻的启发。以《观心》这首歌为例,弘一大师所作歌词中说:“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可以说是对《楞严经》“七处征心”的简明概括。可见,《观心》代表丁弘一大师对于《楞严经》的艺术性理解。弘一大师还留下一轴书写宋代法常和尚《渔歌词.楞严一笑》的珍贵墨宝,遒劲的笔力表现了大师直面生命的无常而潜心修行,证悟后连生命来时的足迹都已忘却。
明代寒山大师: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