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9|回复: 2

[其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42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48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42集


  『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初果是小乘须陀洹,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在佛法里面讲,他是圣人,虽然他还有八十一品思惑没有断,依旧在三界之内修行。佛在许多经论上告诉我们,证得初果之后,就决定不会再堕三途,他在三界当中,就是人间、天上七次往返,他就出了三界。佛说得很多,也说得很详细。如果他在第七次到人间的时候,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如果遇到佛出现在世间,他一定证阿罗汉果,四果罗汉;假如没有佛出世,那怎么办?没有佛出世,他也超越三界,绝对不会有第八次的往来。没有佛出世,他叫做独觉,就是辟支佛里面的一种。他不须要第八次。这是小乘圣者,所以说是入圣流。大师告诉我们,他到人间来投胎,从前的事情也都忘掉了,「昧于出胎」;换句话说,他入胎,他很清楚,出胎就忘掉了。这是讲小乘人。
  而菩萨比初果是高明太多,无论是智慧,无论是断烦恼的功夫,都超过小乘,可是他也有隔阴之迷。隔阴与前面昧于出胎是一样的意思,在文章里面是两个写法,这是文字之美,意思是一样。因此大师在此地警告我们,「者里岂容强作主宰」,者里就是讲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自己做不了主。连初果跟菩萨都做不了主,何况我们凡夫,怎么可能有侥幸颟顸,这是决定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格外的依靠佛力。靠自己的力量确实是有问题,念佛人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那就不一样。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仗就是仰仗,就是依靠的意思。『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唐捐就是舍弃的意思。『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所以修行,只有念佛是最稳当的,最可靠的,但是念佛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持名」,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往生西方条件不是别的,就是你有真信、切愿、一心执持名号,这个样子我们念的佛号才叫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靠佛的力量。「佛慈悲愿」,慈悲愿就是指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是愿愿都兑现,不但是兑现,而且是圆满的做到,所以说定不唐捐。念佛人临命终时,决定不会像一般凡夫手忙脚乱,也不会像初果、菩萨有隔阴之迷,而是「弥陀圣众,现在其前」。这个临命终的人,这是阿弥陀佛与一切圣众前来接引。「慰」是安慰的意思。「导」是引导,来引导他,来接引他。因为有佛力的加持,所以他临终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由此可知,心不颠倒实在是佛力加持的功德大,这才能够自在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含糊笼统把它看过。「佛见」,这是决定没有看错,换句话说,决定是事实。众生临命终的时候颠倒错乱,颠倒错乱有些什么苦?这一颠倒、一错乱,给诸位说,就到三途去投胎,那是苦不堪言!如果一个人,临终时候不颠倒、不错乱,这个人纵然没有学佛,也没有求往生,但是这个人决定不堕三恶道。你想想看:哪一个人神智很清楚,会到地狱饿鬼、畜生去投胎?这是不可能的。凡是到恶道,都是胡里胡涂去的,一颠倒、一错乱就迷糊了,随着业力牵引,这是非常可怕,非常之苦!佛把这一桩事情,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为我们说出「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而且在这部经上,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我们要发愿求生。这就是特为保任此事,「保任」是保证的意思,保证你成就,佛给我做担保,所以这才「殷勤再劝发愿」。这段文是第二次在本经劝我们发愿往生,后面还有一次。愿非常重要,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愿望,愿望就能够带着我们生到西方净土,强烈的愿望才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大家对于这个决定不能够怀疑。下面是假设一个问答,破除我们的疑惑。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这问的意思,佛在经上常说,尤其在《观经》讲净土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当然不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心。既然是自己的心,为什么不说自性弥陀,不说自性佛,一定还要指西方极乐世界那尊阿弥陀佛,让我们去求他,去靠他,这是什么意思?蕅益大师答得好,『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让我们明了。「他」跟「自」是一不是二。「一」是从体上讲,体上、性上说是一;但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是二。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换句话说,对于事实的真相没有搞清楚,才产生这么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一定要破除,若不破除,对于往生净土会造成障碍。纵然拼命去念佛,强烈的愿望求往生,也只能生到边地疑城,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他为什么会生到边地疑城?他有这个怀疑在,这是讲还有愿、还真肯念,生到边地疑城。如果这个疑惑,要是严重破坏自己的信愿,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所以这关系很大。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法门跟《华严》一样,不但跟《华严》一样,实际上超越了《华严》;《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什么法?是圆顿大法。所以这部经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唯有一心就能契入,如果用二心,那就有障碍。他这个疑问产生就变成二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是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得非常妙,六祖初见印宗法师的时候,印宗法师就问他:「听说你在黄梅得到衣钵,五祖平常说法,有没有说禅定,说这些方法?」六祖回答就很妙,告诉他:「真正的佛法是一。」《维摩经》里所讲的,不二法门。他问的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地方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自他二边都要把它忘掉,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统一,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分别,没有其它的知见,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知见、分别、执着统统归一,这就是一心,这样才能够入境界。在净宗里面入境界,就是入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个地方也是一真法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全在了他即自」,「他」跟「自」就是一,就不是二。如果说他佛,他见未忘;如果偏重在自佛,我见颠倒。有他见,有我见,诸位想想《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有我见、人见」,他见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金刚经》前半部跟后半部,前半部是讲四相,后半部讲四见,四见比相讲得更深刻。前半部是「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说得更妙,你有这种见解、念头就不行,「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他这里是落在四见里头,大师答复得很妙!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佛法在释迦牟尼佛当时,教学利益众生就是以「四悉檀」为中心,今天我们依然不能例外。「四」是四种,「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就是四种普遍布施的利益,这叫做四悉檀。悉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这四种悉檀:第一种叫「世界悉檀」,欢喜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首先就是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教化众生第一条。在跟大众接触,叫众人不欢喜,佛的教学就全盘失败了,所以说第一个是要叫众生欢喜。如何让众生生欢喜心,那是方法、手段,那是因人、因事、因地,巧妙各个不同。这个地方只给你讲原则,没有给你讲手段。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能欢喜相处,那就是不和,不和里面就会有争执,争执里面就会有斗争,斗争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世界的不安全。由此可知,佛法对于世间的利益,确实是摆在第一位,世间的利益都得不到,出世间的利益就不必说了,所以第一个是教我们得世间的利益。如何令众生生欢喜心?佛法里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多了。通常归纳起来,像「四摄」、「六度」都是方法,尤其佛给我们规定的「六和敬」,确实是教我们在世间接触广大群众,特别是与我们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他们相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才叫真正高明。这是第一个利益。后面三个,「为人悉檀」,生善的利益;「对治悉檀」,是断恶的利益;最后一条就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利益,叫「第一义悉檀」。四悉檀前面三个都是世间法,最后一个是出世间法。「第一义悉檀」,就是教给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是第一义。后面三个世间跟出世间的利益是「事不孤起」,它生起有连带的关系。
  『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傥是假设。要不从世界悉檀,深深的发起庆信,就是真正的欢喜心。信愿持名,「信」就是世界悉檀;「愿」里面就有两个,愿生西方这是生善,厌离娑婆这是离恶、离苦,一个是为人悉檀,一个是对治悉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第一义悉檀,也就是此地讲的「悟入理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悟入理佛。这是把四悉檀的利益,完全用在净土宗念佛往生上说。四悉是佛法接引众生的总纲领,大小乘佛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则,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唯即事持达理持』,大概像我们一类业障深重的凡夫,走这个路子是最稳当的;那就是「事持」,先就用事持,理不明白没有关系,不要紧,当然理懂得那是更好。理不懂,像历代以至于现前,许多老阿公、老阿婆们念佛往生,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瑞相,他预知时至,他能够站着走,能够坐着走,晓得什么时候走,这都是决定往生。你问他净土经典,他不懂,甚至于很多人念过《弥陀经》,问他《无量寿经》,没念过,《观无量寿经》,没念过,这经什么意思他不懂,不懂他能往生,这就是事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都懂了。这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懂,为什么都懂?因为他事持持得很纯,他心定,信愿坚固,佛来接引他的时候,先用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他的业障就消除,智慧就开了,从事持就达到理持。
  『所以弥陀圣众现前』,见到佛了。『即是本性明显』,本性明显就是禅宗讲的开悟的意思。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见佛。由此可知,他这种智慧的现前,一个是得自己念佛的功德,一个是佛光加持,这真正是得佛加持的殊胜利益。学别的法门,那要完全靠自己,这个地方大半是靠佛的威神加持。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西方世界,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楚,六尘说法无有中断,所以「见佛闻法,成就慧身」。《华严经》上讲十身,智慧之身,实在讲就是报身。确实不由他悟。这个境界,实在说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这么一个境界,圆教初住。在我们这个世间修一般的法门,到达这个境界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修满,第二个阿僧祇劫开始,就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实在是不容易!看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圆初住的地位是轻而易举就得到,这么容易。而实际上,不止。为什么?这经上一再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弥陀经》、《无量寿经》上都说「阿鞞跋致菩萨」,都是圆证三不退的。圆证三不退,实在讲他的受用,虽然自己烦恼没有断,带业去的,神通道力种种受用差不多是跟等觉菩萨相似,不只圆初住,
发表于 2020-2-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