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80|回复: 13

[佛教经藏] 慧律法师:净土法门:心要、内明、往生、疑难、实修实证、问答、开示总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学佛法的众生,因为没有正法与邪法的辨别能力,有赖善知识、法师从旁指导,提升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认识“跟随一只野狗,就会发现一堆的粪(邪知邪见)跟随一只老虎,就会发现一片大森林(正知正见)。”
~误将方便当究竟
  大乘佛法的伟大,即在广开方便门。诸如:朝山、拜忏、佛七、诵经、种种法会......。然而大乘佛法的悲哀,就是把方便当究竟。误将梁皇、水陆、念佛、诵经......,认为是修行。把庄严的宗教仪式,误为佛法之必然。殊不知,庄严的仪式,只是求解脱悟道的增上缘,祖师慈悲藉此因缘而作接引。其实,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的法会、佛七......等活动。
  在此必须了解:何者为究竟?何者是方便?能悟到究竟,所有方便皆是究竟。所谓究竟,就是要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若一切活动,未能配合觉性的启发,只能称之为增上缘。拜忏不能随文入观、自我省察惕励,仍是习气不改,就失去拜忏的意义。
       朝遍名山,唯独遗漏我慢高山,心地如何能平?所有方便法其立意本善,但众生往往在相上打转,忽略了应从心地下手。若能了解朝山是缘起法,当体即空,便能悟明心性。但能契入空性,参与一切活动,都能法味盎然。倘误把方便当作究竟,认为自己在修行,欲觅菩提,了不可得。
~心性不明,着相修行
  修行的重点,就在离相。没有心性功夫,不但无法断烦恼,甚至,愈精进却离佛愈远。时下有一些修行人,以自己认为精进的方式用功,诸如:打饿七、搞神通、长坐不卧、不吃不睡、刺血写经(此举精神可嘉,但并不鼓励。)......花样繁多。在外表上看似乎令人激赏,实则难免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嫌
       观照、断烦恼、彻底放下贪嗔痴,方名之为修行。只要善用心法,不着相,行住坐卧皆是修行。
  梁武帝问达磨祖师:“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何以故?功德须发自本性、清净心、无所著心,倘若布施可积功累德,成佛岂非变为买卖交易?本性不增不减,功德若能累积,则已落入数量观,此是福德而非功德。更有人拜佛求消灾,念佛求见佛,而不知自性即是佛未悟到平等圆满的觉性,用妄想修行,境界现前,无明必定一马当先。
  许多初学者急于成就,经教不通,功夫不到,名堂却很多,或负重拜山,或练不倒单,或勉强静坐,误认以此方式可即刻开悟,彼将开悟视为一种境界在追求,认为可修出某物,如是有所求之着相而行,不仅背离清净无为的本性,尚且容易退失道心,更有甚者,走火入魔亦时有所闻。
       此即是:“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在色身上用功,其实是“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万法本不可得,道在心悟岂在坐耶?在假相上做工夫,犹如未打地基而建高楼。心外求法,恰似新手驾驶,超速疾驰,未达目的即车毁人亡。切记!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精进应当具正知见,不起妄念即名真精进。
~错把依赖当依止   
  要明心见性,当有正知正见。要有正知正见,当依大善知识发明心地。修行要有方向,善知识如同眼目,指引正确的知见和下手处。若无正确的观念,则永不能成道。因此善知识对于道业是否成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法身慧命之存亡,端赖行者运用般若智能,慎择善知识。
  “倾心依附”是学道者对善知识应有的态度。《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若对师长怀有成见,或有不同的看法,修行难以成就,盖其心与善知识不能相应。若以感性、崇拜、仰慕的心态来亲近善知识,修行之路无法长远。以其所崇拜者,为善知识外在条件,如:学历、相貌、辩才......等。然善知识是“人”,而不是“法”,难免有未尽圆满之处,学道者遂忘失自己乃是为求法、了生死而来,处处看师父的缺点,指陈师父的过失,长此以往,道心便退。
  修学者若出于感性的心态,崇拜善知识,亦常见将善知识神格化之情事,举凡健康状况、家庭琐事、乃至谋职生子皆求助于善知识,已达“每事问”之地步,此是将追求真理的指导者,沦为趋吉避凶、求神问卜之附庸误以善知识为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而错把依赖当依止,自心本具智慧光明及判断力却闲置不用。佛告以:依法不依人。遵循善知识教导,系为学习放下解脱自在之菩提道,而非将民间信仰模式,套用于善知识身上。
  就体性而言,与其亲近外在之善知识,莫若内心一念回光返照,于一切法即相离相,自心即是最大之善知识。若见诸相,当体即空,即是见自性佛。倘若烦恼、颠倒,牢执不放,外善知识虽欲救拔亦爱莫能助。是以,自救更胜人救,肯放下即是自救之最佳途径。自我解脱,远比依靠善知识更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念什么都一样,问题是要见性,见性的话,不念它也是佛佛不念佛、佛不绕佛、佛不礼佛。佛不念佛:自性就是佛,念念般若,涅槃妙心就是佛;佛不绕佛:诸法本空,没有能绕所绕,诸法寂灭;佛不礼佛:拜来拜去,本身来讲,还是自己的清净自性今天来讲,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这是不对的,阿弥陀佛从来没有来跟去,诸佛的本体并没有来去。我们一般以为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不是这个道理,是我们的心清净,显现了阿弥陀佛。就众生的角度来讲,阿弥陀佛临命终显现,来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去,其实佛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佛如果有来去、生灭、增减,那就不叫佛。所以要了解,所谓接引,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讲的,是因为我们至诚恳切,感召了佛的清净的国土,所以我们临命终看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的像,像是表法的。
      但是,真正的究竟义,佛、阿弥陀佛、证得本体的诸佛,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因为众生对这一层道理不知道,所以一直求佛来接引。当然,这个是好事,但是,最重要的东西他没有掌握,就是心没有清净,念了一辈子的佛,不受用。
       就像一个人,他的心里贪、嗔、癡很重,一边念佛,一边跟别人吵架,看到什么都贪,看到珠宝也贪,看到衣服也贪,虽然每天也在用功、做功课、念佛,但他这个心不够清净,临命终很危险的。可是,如果有禅宗的心性的功夫的人,他就了解这一层道理,我们靠着自力,还有靠着他力的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下功夫。这一层道理,很多念佛的人都不懂,以为念佛就什么都依靠阿弥陀佛,
       却忘了要降服自我的贪、嗔、癡,要降服自我的无明,要开佛的大智慧,都不愿意听经,都不愿意闻法,内心夹杂着无明,无明夹杂着傲慢,人家的意见稍微和他不一样,他就跟人家吵成一团,说别人是业障,说别人不了解,说别人不能往生,每天都只有责备别人,这个是很悲哀的。心都不清净,如何往生净土?
      所以这种念佛的观念完全是错误的,他一直想要靠他力,而忘记了他力是增上缘,要靠自力才是亲因缘。如果我们把心比喻作一面镜子,当我们把这面镜子擦干净了,这面镜子自然就会反光。我们的心如果一边念佛一边卡住无明,临命终阿弥陀佛怎么来接引呢?平常看他很好,可是小事情就跟人家计较,放不开,看不破,为了一点点小钱就跟人家过意不去。跟他意见不一样,就说人家着魔了,是邪魔外道,走错路了,每次都赞叹自己,却摸不清楚自己的门路是什么。所以修净土法门,念佛的人,要了解,诸佛菩萨本来就没有来去,讲接引往生,是因为我们的心清净,还有,是我们的至诚恳切感动了佛。

      所以两种力量一定会往生,第一用清净心念佛:时时刻刻降服自我,破除无明,用这种心来念佛。念佛绝对不起贪、嗔、癡,绝对不跟众生百般的计较,众生得罪我,我一样宽恕他,内心一直保持这种清净的念头,临命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一定会现前的。如果不懂得降服自我,边念佛,边吵架,跟自己过意不去,跟别人过意不去,那这个念佛的力道就会非常的小,而且临命终会处于危险的境界。第二要至诚恳切的念佛。所以,念佛的人这两点一定要守住。
问: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如果临命终能够有端相(佛来接引:见佛、见光、见花、闻香),当然这是最好的了。但如果说,我们在无意识当中死亡了,这要看他这辈子所造的因果神识脱离出来以后,就不会受到身体无意识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神识只要脱离肉身,无意识状态就摆脱了,它就照样比活人更清楚。
  看过经典就知道,我们的中阴身脱离出来以后,六根猛利,似有神通,好像有大神通。所以,就算他临命终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但如果他这辈子自从听到佛法,肯修福、肯修慧,就算他被车子撞到了,变成植物人,可是他深厚的善根还是在,只是因为他的灵魂受到肉体羁绊,只要断气以后,灵魂脱出来,所有的善业就继续显现出来,不影响往生。再讲一句更贴切的话:如果这个人平常一心念佛、戒杀、放生、吃素、用功、度众生、散播正法……就算有一天走出去,在路上很不小心被车子撞死了,当下就往生,一定往生!所以,临命终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他是综合这辈子所修的善根,是这辈子的综合体,要不然,修了那么多的福报,临命终怎么报呢?因为这样死,就不能往生,太不公平了。所以,临命终怎么死的还是其次,重点在于活着你怎么做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别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样的,就说别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样的法门,是一种罪过。有的人弘扬了某一个法门,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门,这不是佛陀正确的思想。”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就。
       众生因为没有正法眼藏,也没开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许的法,他就觉得很知足,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善知识,是一个大善知识,他就倾心的依附他,不晓得他把你引导,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都不知道!”
      “我看有的写那个注解,写得多严重,说:末法时期不修净土法门,简直是丧心病狂!严重啊!修念佛法门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着他一样,就统统是不足以谈,统统把你判作敌对。所以,有一个高僧大德那一句话,我非常的赞叹,他说:一直强调末法时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讲得真是好!唉,末法了!这些大般若智慧统统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证,我现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再来就等死,等阿弥陀佛来接引。中间的烦恼怎么办?不要管它!他不知道说中间这个烦恼,我现在听了净土法门,我现在不解究竟的如来实义,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烦恼,临命终能做得了主吗?现在情绪都控制不住,临命终再加上病痛,你能做得了主吗?”
         “更糟糕的,下焉者不学不修,持一法二法,自以为大,喔!这个太多了,末法时期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持一法,一句佛号,一部经论,就认为不得了了,自以为大了!八大宗派都是契入毕竟空嘛,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样而已嘛!是不是?契入究竟三昧毕竟空,答案都是真如自性平等。因此只要动一个念头说:我修得比你行!这一句就坏了,只要认定说:我这一宗决定比你那一宗还好!动到这个念头,也坏了清净心。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好好的体悟佛的用心良苦,不能一味的执着自己的法门最高超,最殊胜,赞叹得不得了,把其他的宗派贬低到一文不值,不跟你看法相同,像是罪人,恶人,罪不可赦之人一样的,这个是哪门子的佛法呢?这连佛的心,门都没摸着边儿,是不是?谈什么修行呢?”
     诸位比丘!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有骨气,有志气,要承担如来的家业,荷担其弘扬正法的责任,不可以加自己的种种错误的知见,一切讲经说法,都必须依佛的知见来弘扬不可因为个人的情绪,或个人执着某一个角度,不了悟究竟的平等究竟空性的法门,在哪一种知见大做文章,修了这一宗,突显这一宗,把其他的八大宗派批评得一文不值,诸位!这绝对不是正法。正法绝对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每一个修行人,无论是出家,无论是在家,因为他的时间,空间性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宗派,八大宗派。”
      “我们修大乘佛教,大家都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念佛少了两种功夫一,三昧二,一心不乱,都没有这种功夫。忽略了这两种功夫,所以,生死不得自在,念佛不得力,经教不通,心性也不明,也不听经,也不闻法,关起门来,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也要往生极乐世界,何况你呢!是不是?他们认为:我这样叫做专修!我说:没有妄念叫做专修,不是诵一本经叫做专修;也不是念一句佛叫做专修。这一句佛,要念到有三昧的功夫;这一句佛,要念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很多的大乘法师在弘扬净土,缺少了这个正确的观念,所以,看起来很多人都在念佛,了生死自在的,没有几个人,问题就出在这个三昧和一心不乱,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我们总认为,念两,三句佛,拜几拜佛,拜个八十八佛,就叫做修行;我告诉你:用一句国语的话:差远了!这个离道十万八千里。”
      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经教不要听,心性不必悟,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经典也不要看,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我说:这个教育是错的,而且是严重错误的!除非我们年岁太大了,今天如果说八十岁才听到佛法,接近黄昏的年龄了,实在没有办法,在经教,心性也没有办法,这个是迫不得已的,赶最后一班车。”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知,破魔之事无他,也就是:
        一,多闻,研求。所以,师父一再开示,不能说一句佛号念到死,一部《无量寿经》诵到死,其他都不听经,不闻法,这样子没有办法成就,应当理解佛陀的大般若智慧;应当理解佛陀的涅盘妙心,从一实相,然后,好好的来念佛。
       二,持心不贪世间一切,尤其是财,色,名,利,权,位等。
       三,任何时候,境界现前时,立即觉知
       四,持心不动,不信它,不随它,也不喜欢它,也不悲泣它,(不以所见境界为喜,为悲,乃至自以为尊,为胜等)。就是不能起骄傲的念头,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五十种魔事,奈何不了你。所见一切境界,也不能欢喜得不得了,忘记继续念佛,继续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老实告诉诸位一句,就是,你今天念佛念到见到南无阿弥陀佛,西方三圣,也不可以动一念说:喔!我已经是圣人了,我很有修行了!不可以,这个很容易堕入魔的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如是见,如是无所见,一心念佛,还是求生极乐世界,不理它,不管它,临命终,自然转化这个清净念,为极乐世界莲池里面的莲花,莲花化生。
       总而言之,修行者要完全不遇障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要完全没有境界现前(不论善境界或恶境界),也不太可能。但我们不能期求完全没有障难或魔事,而应希望我们有能力克服障难及破除魔事。又,境界不在善恶,只要自心不贪爱取着,便都不成问题;【只要自心不贪爱取着】这个要画双红线,这个就是破魔的秘笈,你什么统统要放下,你管它放光,见佛,见光,见花,闻香,你统统放下,这个就不成问题;要是动一个贪着,就麻烦大!若自心贪着,即使是善境界也会变成魔事。这一点就是佛在本节经文中一再强调的:于每一重阴魔之末,佛都会说: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现在学佛的,经教不看,心性不明,稍微一点点就不得了,成狂妄之徒。看了《楞严经》,生大惭愧心,佛陀教我们,千万不作圣解。而众生之所以会得少为足的原因,都是由于在初发心时,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也都是由于正信,正知见不足。所以,师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你一定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你要对佛有信心;你要解如来的真实义,行,就是很重要,要脚踏实地,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绝对没有办法一蹴即成,不可能的!所谓的顿悟,也是由渐悟,福慧慢慢具足,一刹那之间,那个叫做顿悟。(中略)所以,六祖那一种顿悟,不是今生今世,一生一世修来的,那是示现的,知道吧!六祖也是累积百千万劫,号称为东方如来,在我们汉地示现顿悟。人家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祖教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就大悟,就成为一代祖师了!六祖怎么来的,他是累积尘点劫,慢慢慢慢修学,然后,在今生今世来汉地出生,然后,一刹那之间,听到五祖开示,恍然大悟!  
       因此我们要了解,修学佛道,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诵一句《无量寿经》,就可以搞定它的,这不可能的,这绝对没有办法的!果真你也能够万缘放下,一念佛号提起,诵一部《无量寿经》,而得成就,我恭喜你,那你是宿世大有善根的,你也不是简单的人。但是,一般没有办法的,说:老实修行,老实修行,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你以为这么简单喔?
         什么叫老实?没有妄叫做老实嘛!是不是?什么叫做专一呢?不起分别心叫做专一嘛!是不是?你诵一部经,妄念那么一大堆,这个叫杂修啊!我诵无量部经,心都专注在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这叫专修啊,你要弄清楚啊!专修和杂修,还是在心性功夫里面论断的。念一部经叫做专,你真的专的下来吗?那就是以少为足。
------以上文字为慧律法师在《楞严经》中的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坦言:“佛法真的很难懂,自己修行了30多年,对佛法认识只属皮毛:佛法只能靠自己本身一点一滴累积。”佛法虽难懂,然而唯有靠努力学习,进修自己;一个没有正法的佛弟子,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方向目标,浑噩度过人生。进入末法时期,佛法走入衰微的阶段,附佛外道团体崛起,借用佛教名义,歪曲佛教教义,这个情况让许多正信佛教团体忧心,因此积极鼓吹正信佛教活动,让正法重现。
~无知无明行事愚昧
  法师以台湾严重社会问题为实例作为弘法讲座的开场白,“台湾有一对大学生情侣,相恋3年后,女方提出分手,与另一位男生展开恋情。一天晚上,两人骑电单车外出,旧男友一直驾车紧跟在后,看到两人如此亲密,一时愤怒下,驾车撞向他们。旧男友驶车掉头来回3次,誓要辗死女方不可,最后女方断送生命;新男友因及时爬上路中央的安全岛,逃过一劫。”从这个例子,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被卡住,无明我执就会衍生,会做出自己预想不到的事件。
  “无明,即是烦恼,是指一种无知的状态,无知即是无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的无知,对佛法的无知。由于无知,便产生各种盲目的行为,使自己在无尽的因与果的交替和融合里,沉沦,使众生以幻为真。无明,自无始以来便蒙蔽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远离真正的智慧,做下许多傻事,造下无边罪孽。”
        无明的实例实在很多,比如:爱搞英雄主义者的人类,自我吹擂,让他人相信自己的伟大:部分无知宗教领导者为获得众生的信任,胆敢自称“我是佛中之佛”、“我比佛更高,不怕因果”等等,让众生迷茫。“众生为求捷径,一般都会找乩童指点迷津,有些少女更因乩童的怂恿,把自己献身给对方,这是无知的行为。现今众生爱听八卦、爱看八卦,这也是无知的行为。
  法师坦言:正信的佛教徒是不迷信,不求奇迹、不大吃大喝、不盲目拜拜、不盲目念佛、不进行无谓的苦行、尊敬佛、法、僧……破除邪知邪见,才是真正的修行。慧律法师说:“初学佛法的佛教徒有如一位刚学生字的小学生,不明白生字的意义,经常造错句子,惹出很多笑话;熟悉了生字,就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初学佛法的众生,因为没有正法与邪法的辨别能力,有赖善知识、法师从旁指导,提升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认识跟随一只野狗,就会发现一堆的粪(邪知邪见);跟随一只老虎,就会发现一片大森林(正知正见)。
  一些活了接近百岁的众生,本身虽是佛教徒,但对佛法毫无认识,白过人生。现今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为谋求生存,必会追求无限的名与利,法师形容道。这个世间,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藏到哪里,总在棺材里。太过追求名利者,自问自己真的是拥有它吗?众生必须要认识自己,了解生命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被外在的事物迷惑。”
  “修行需要观照自己,因为人类太过注重自己的身体、满足自己的身体,因而不停追求外在的欲望。”通过“不净观、半坏观、死观、白骨观、苦观、无我观等。的观照修法,彻底可以感受到,外在的亮丽是不长久的,皮肉烂坠、五脏六腑变坏发烂,体内生出的蛆虫吃脓血烂肉,最后剩下一副白骨,英俊美貌已不存在。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缘起性空,一切眼前的事物,皆是假象,不需执著,因为死后带不走。
  “我执”与“法执。促成众生在世间活得不愉快,前者意思为:众生强烈追求色、受、想、行、识(五官、身体,感受、意识)的爱护与执著,其实追求的是无限的痛苦:后者则为:修学佛法的人执著于自己对“法”的见解,自认自己或自己尊敬的法师最有修行,认为其他的法师没有修行:修行人必须要尊重别人,这是学佛必有的态度,虚心学习佛法,才能体悟真正的解脱。
~不被“迷惑”牵着走
  解脱是从佛法求得解脱;因为今生痛苦、贫穷,是过去种的因,今生要受的果报,求解脱的方法,即要自己承担,面对现实,努力改善自己的命运。因此惭愧忏悔、忍耐、修善去恶、用佛法来转识成智,将烦恼转过来,过去的事情直下承担,心安理得,如此方是真正的解脱。
  “佛法有如大海的灯塔、指南针、飞机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世间如何的动荡、无常显现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仍能以智慧面对。佛法无国界,由于众生不懂佛法,应更要修行,提升智慧,不被“迷惑”牵着鼻子走。
~修行的依序渐进过程
  第一阶段:
  无知:没有能知,没有所知。无见:没有能见,没有所见。无念:没有能念,没有所念。无觉:没有能觉,没有所觉。无受:没有能受,没有所受。
  第二阶段: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念、如是觉、如是受
  第三阶段:
  知如、见如、念如、觉如、受如
  第四阶段:
  知不可得,毕竟空:见不可得,毕竟空;念不可得,毕竟空;觉不可得,毕竟空;受不可得,毕竟空。
  第五阶段:
  没有任何言说;一动不如一静,有为不如无为,知相空性不可说。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第一、一直念佛到后来,会感到昏沉、想睡觉,提不起佛号;第二、一念佛号,反而妄想纷飞,烦恼不断。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念佛的要领,纯粹是用意识心在念佛。
      修学念佛法门,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还要用般若的智慧,了解自性就是我,佛就是我们的本性,然后用回光返照的功夫,不着一切境界。用不执着心,当佛号现前时,统统是全体心性的展现,大用时时现前。
      但如果用的是意识心,设定一个佛号,然后执持佛号,在事相上念佛。就初学者而言,这是对的,但工夫要纯熟,就很困难。烦恼一起来,就无法念下去,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工夫。用意识心念佛,强迫自己去接受佛号的观念,会造成意识的对立若是用心性念佛,念而无念,佛号自然流露。有这些现象,这表示悟得还不够,念佛的工夫还不到家,用的不是真心。 不用真心念佛,刻意地去寻求佛号,好像佛号在外面,追逐佛号,而并非由本性散发出来的自性念佛,精神紧绷就会觉得很疲倦。要突破这种状况,必须体悟到事相的本身就是无常,无常当下就是空,然后,烦恼就减少。 建立空的思想以后,就没有得失、取舍的观念。自然对于世间的名利、男女、幻化的一切大地万物,都可以放得下。 放久了,佛号现前,一用起功来,就是本性念佛的工夫,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我自己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从早到晚佛号不断,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我的心,我的心就是极乐世界。何以故? 因为念念都能观照无常,知道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东西,知道一切法苦空无常。 因此,我时时都能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贪恋。
       求生净土的信念,就一直从心里面生起,自然而然信念真切,自然就有力量。 因为对我而言,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结合为一体,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只是凭着盲目和冲动,也不会在生活中失去观照,而陷入无力感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明这个事实。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原本是等同虚空,没有束缚,只因妄想执着,造成局限,而引起痛苦。
  心如果执着会产生极大的力量,下面的故事就是个例证:过去有个土财主出国旅行,到法国买了一只珍贵的盘子。回到家中忍不住想向朋友炫耀这项珍品,于是利用假日邀集三五好友聚餐,设宴款待。席间特地用此盘子,端出一道佳膳美肴。朋友见状,个个赞不绝口,叹为希有。正当主人陶醉于赞美声中,有一名迟到的客人匆匆赶到会场。一看到餐桌上早已杯盘狼藉,主客正是酒酣耳热。待他仔细一瞧那只盘子,不禁失声大叫。所有人立刻围拢过来,追间之下,这名客人吞吞吐吐的说:「那只盘子,是法国贵族用来小便的夜壶。」话一讲完,在场的人都呕吐不止。其实,那只盘子一定是洗得干干净净,只是一沾上「夜壶」这个名词,搞得所有的人吐得七董八素。足见人心执着的力量有多大。心灵没有办法超越,正是因为六根面对六尘(感官的世界)产生了执着,而让我们产生极大的烦恼。事实上,人都是被名相所转;人对种种名相加以执着,束缚自己。
  因此,佛才说:「没有人能束缚我们,只有自己束缚自己。」
~问:请问‘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如何解释?
      答:‘生’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去’是实实在在没有去。这两句话分开来讲比较容易,合在一起,意思就深了。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才有疑惑;如果真明白了,就不会有疑惑
       极乐世界有没有?确实有。它与我们娑婆世界一样,决定是存在的虽然决定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己变现的,不是从外境而来。大乘经讲:‘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真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换言之,心的作用虚空世界依正庄严是这么来的,所以说‘生则决定生’你变的,你念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的境界。你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去则实不去’这个世界是我们真心变现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真心变现的,从自己心跟识来说,没有来去。
       这个说法如果还不容易体会,我们用电视来比喻。电视画面是一个,但频道很多,我们娑婆世界是一个频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频道。我们念佛就等于打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频道,极乐世界就现前了,这是则决定生。实在没去,还是在这个画面上,并不是从这个画面另外出来一个画面。此,极乐世界就在此地,但是你见不到。举例说明,譬如你晚上睡觉作梦,你在梦境里,天地不一样,但你还是在此地,并没有离开这个房间,没有离开那张床。每天晚上作梦都现不同的境界,这就说明‘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所以,一定要相信,决定有极乐世界,绝对不是假的。我们心里想佛,佛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就现前;想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现前。这些都不是从外境来的,是从心想生,所以要有好的念头。恶念就是想妖魔鬼怪,善念就是想佛菩萨。你想过好日子,想遇到好境界,就要有好的念头。念佛是最善的念头,纯真无妄;念其他的都带妄,善里面总有夹杂不善。有念佛是纯善,没有一丝毫夹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
~问:有人说《大藏经》里没有说‘一生成佛’,而净土宗是提到‘一生成就’,请问应该如何理解?
     答:《大藏经》有‘一生成佛’譬如《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讲一生成佛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发了菩提心,五十三参是他修学的次第,最后他参访到普贤菩萨就圆满成佛了。他不是隔生,而是在一生当中成佛。另外《法华经》中,龙女八岁成佛,也是一生,不是在第二生。
      净土宗讲‘一生成就’成就也是成佛的意思净土宗讲一生成佛,这一生是在极乐世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往生,就跟极乐世界连成一起,没有界限。所以,我们在此地只要念佛真正能往生,不管什么品位,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是一生成佛。因为到极乐世界后,各个都无量寿,所以统统是一生成就。
~问:请问有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兰真主世界吗?
      答:确实有。就像我们地球上有中国、新加坡、美国,都在这个地球上。许多诸佛的世界都在这个空间里面,但是空间维次不相同,这里面有高低的差别。
~问:见到有人举着牌子写道:‘缴五块钱就可以让某某法师给你在极乐世界登记名字’,有很多人去缴钱,请问我们应如何处理?
      答:我也愿意去缴钱,这是好事情,问题是他有什么保证?如果他没有保证,到时候不兑现,我们的钱就给他骗去了。所以,他拿不出保证来,我们就不要相信他这是很明显的在骗人。受骗的都是好心想到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修学很困难,能够花五块钱就买到一个通行证,这太容易了,不要说五块,五万块我都愿意去买。
~问:请问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如经上所说的实况,或者是修行到最高的层次所幻化显示出来的境界?
     答: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跟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一样,你认为我们眼前的世界是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就真有;你认为我们眼前的境界是幻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幻化的。你自己多想想!
~问:永明延寿大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法师说:‘现在一万个念佛修行人,只有两、三个才能往生,连下品下生都没有分’,请问主要的原因为何?
      答:净宗法门在大乘佛法里面称为‘易行道’易行的意思,就是指净宗法门与其他大乘法门相比,净宗比较容易成就,但也决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为何会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三途?佛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而变现出来的境界,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由来。
      由此可知,佛教我们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除,如果这种烦恼、习气不断,就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无论哪一个法门,净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不执着,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尘沙烦恼’就是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最后,你能把无明烦恼破尽,就证得圆满的佛果。这是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这个事情难!

       净宗法门说是易行道,就是说它不必断烦恼,而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也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是易行道。但是必须要明了,往生净土虽然不要断烦恼,可是一定要伏烦恼,烦恼伏不住还是去不成。从前的人有能力伏烦恼,所以是万修万人去;现代人疏忽了,不懂得伏烦恼,以为念佛就能往生,这是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烦恼比断烦恼容易,只要烦恼不起现行,就是伏烦恼譬如我没有断贪嗔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但是我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让我的烦恼不起作用。念头才起,‘南无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打掉,这就是用功夫。不管是贪念、嗔念、愚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把它打掉了,这样的功夫才能得力。念到心清净,清净心现前就是功夫成片。在顺境、善缘不起贪念,逆境、恶缘不起嗔恚,永远保持平等心、清净心,这才能往生。
       《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之殊胜,发愿求生净土,请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没有教方法之前,就先教她修三福‘三福’是根,这一点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要是具备这个条件,念佛肯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再具备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就肯定生方便有余土;再具备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肯定生实报庄严土。佛说得这么清楚,决定不能疏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修纯善的心。《十善业道经》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观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给我们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所以,我常劝同修,恶人、恶事绝不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碍《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们必须具足善人的条件。
        佛经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能符合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心里面没有一丝毫的不善,就决定往生。所以,我们把世间不善放在心上,这是绝大的错误。别人不善与我不相干,我不必把它放在心里、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是我们的心不善,放在口上是造口业。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谓‘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人往生’,那两、三个人是善人,心纯善、口善、行善,他的条件具足,如此才能往生。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不然就破坏了自己的善心;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里到处说,就破坏了自己的善行,这很可惜!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了不起!常常见世间过,往生就成了问题。几时我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没有过,过失只有我自己一人,往生才有把握。
~问:请问能否调和我国传统的念佛法门和日本的本愿法门?本愿法门即使是错误的,但是否可以吸收相似的部分?
      答:你们必须懂得中国净宗的法门,也要懂得日本的本愿念佛法门。日本的本愿念佛法门与中国念佛法门是一不是二,因为日本的净土法门是唐朝时日本的一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留学,他们拜善导大师为师,所以日本的‘善导寺’很多,你只要看到‘善导寺’,就知道是净土宗道场。本愿念佛法门是专依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这个风气在唐朝很盛行。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唐朝时代,中国、外国的法师包括日本、韩国,曾经很用心的探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教。哪一部经最重要?经过研究、探讨,最后大家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最重要,所以《华严经》就成为中国大乘佛法的根本法 轮。我初学佛时,方东美先生跟我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教的概论,他认为佛教哲学概论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说法也非常好。
      《华严经》究竟是如何圆满的?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若不念佛求生净土,《华严经》就不圆满。专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核心、总结,所以《无量寿经》超过《华严经》。古人说,‘《华严经》和《法华经》是《无量寿经》之导引’,就是引导我们归《无量寿经》,这就把《法华经》和《华严经》比下去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
     《无量寿经》全经哪一部分最重要?四十八愿最重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十念必生’,这才把第十八愿看作本愿。这是日本人的看法,中国人也知道,但是没有像日本人这么重视。可是日本人只把第十八愿看作本愿,把其他四十七条疏忽了,这是错误。诸位要晓得,古时候日本法师没有错误,但是现在日本法师有这种错误观念。我们要知道,四十八愿每一条都包含其余的四十七条,《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愿只要缺少任何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就不能称为‘本愿’。因此,日本净宗与中国净宗没有分别,若有分别,只是人事的分别,教义、教理上没有分别,方法上也没有太大的分别。
      ~问:《法照大师略传》中,文殊菩萨为法照大师摩顶授记,请问是否也是为我们念佛人授记?:这个话讲得通。由此可知,真正念佛人得诸佛护念,菩萨拥护。
      ~问:十二祖彻悟祖师做的‘弥陀百偈’虽好,但不易明白,请问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议殊胜功德?答:我曾看过‘弥陀百偈’,但现在已记不起来了,必须把偈子找出来看。念佛法门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太多了,不但我们无法说得尽,诸佛如来也说不尽,可是总纲领、总原则都在三经一论当中。
      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现在中国大陆有些出家人极力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说这是居士会集的,决定是错误,不可采用。‘居士做的,我们不能相信’,岂有这种道理?居士成佛的有很多,出家人堕地狱的也不少,问题不在出家、在家,是在真修行。
      居士是否能讲经说法?与释迦牟尼佛同一个时代的,维摩居士也天天讲经。维摩居士讲经如不如法?释迦牟尼佛不但赞叹,而且还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人,时常到维摩居士座下听经,对维摩居士的礼敬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与对佛的礼敬一样。升座讲经是代佛说法,不论男女老少,比丘、菩萨一定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所以,一些人不读经,完全凭自己的意思来排斥,这是错误的。我们遇到这些现象,避开就好,佛法教人决定不与人争,争论就不是佛法。因此,他说他的,说累了就不说了,公道自在人心。
       问:若不求生西方净土,即使菩萨还有隔阴之迷,请问是指哪个阶位的菩萨?答:《华严经》讲:‘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转。’若放宽一点讲,十法界的菩萨决定会退转,所以至少要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才能保证不再退转。这也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一定会退转。换言之,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一品无明,在现前时代,众生业障如此之深是不可能的。这是倓虚老法师讲的,黄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说,所以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最适合大众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每天都诵《无量寿经》每天都是这样用功,用功这样搞,这样搞搞。搞了几十年烦恼一样存在,为什么?没有回到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你生命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面对的是现实,你要面对的是缘起缘灭的种种生灭,生灭的法则,简单讲一个修行人你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游戏规则,就是因缘生 、因缘灭这种游戏规则 。
       要先体悟到生命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缘起缘灭的真理,再来接近一步,继续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你没有如实知,如实见,不了解生命的游戏规则,你有强烈的执着意识形态,你没有办法接受突发状况的人生跟宇宙所产生种种的逆境 。
       什么叫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空间发生任何事,他都很平淡。因为他了解这是生灭,佛陀所悟到的生灭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记得!你必须要接受任何一个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彻底的体悟到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如果你今天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我告诉诸位,你的苦还有得吃!
       什么叫做五蕴皆空?照见一切色法决定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摘自慧律法师《八关斋戒开示》。所以在念佛、念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都摄六根,让六根不攀缘执着外境很重要,多学习《金刚经》等般若经作为修净土的辅助,才能真正放得下,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就懂得如何都摄六根等,很多人专修转念净土几十年还是不懂得如何放不下身心世界,极乐世界就去不了!)
                              一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慧律法师
~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日,佛七的圆满日。佛七的意义是什么?七是圆满,我们打这七天,有圆满吗?佛七的重点是什么?就是精进念佛,一心不乱,求生净土,超出三界。
  在这复杂的社会,要收摄身心,来这里用功七天,要极大的福报和因缘。所以,打佛七的意义不同于世间人的拜拜。世间人拜水果、不外是求财、求功名,有的还拜四果:蕉、李、梨、凤梨。(台语谐音为招你来旺),他们拜佛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由于这是在台湾,所以用闽南语来念,可以行得通。若在外国,那可就行不通了。其实供佛只是一个心意因为我们从未看到佛在吃,都是供佛的人自己在吃。从这里可以看出,世间人所求无非是财富、功名。但我们打佛七,所求的则是为超出三界。
  这次分精进组和随喜组,不论哪一组,能来参加都很可贵,值得赞叹。要进入佛门是很不容易的,修行是难能可贵的选择。一般世间人,日常所做的娱乐,不外乎饮酒、打麻将,在大陆,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就鼓励打麻将且蔚为风气。我们信佛的人有目标,知道要用功,毋需藉助打麻将来消遣。
~发心要正确
  打佛七讲求发心,而且要发大心。只要发心正确,佛祖无不慈愍摄受。发诚恳的心,发大菩提心来打佛七,只要知见正确,佛未尝放弃过我们。举例来说,七、八年前,我发了一个大心:(佛法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来弘扬?倘若国外来邀请;有因缘,我就去。)因此当新加坡的佛友邀请我去演讲,我就答应了。
      当时主办单位租的场地不在室内,而是露天的体育场。一次演讲的花费,如海报、宣传......不下数百万。万一当天下雨,可就麻烦大了,整个演讲活动恐怕会泡汤当时在场外还加设超大型闭路电视,总共聚集了数万人次,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新加坡佛教能否兴盛,就在此一举。因为真的很难得可以聚集这么多人。可是,演讲举行时,天色开始变暗,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我就在内心观想:观世音菩萨撑著雨伞,站在虚空中。因为万一下雨,体育场这数万人,根本无处避雨。倘若大家因为躲雨而冲散了,再要将这群人聚合起来,恐怕就没办法了。然而我所能作的,就是这些了。所以,我就不停地观想、祈求,结果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续三天的演讲,都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进行的,等到最后一天演讲完,出了会场,才赫然发现会场外已经淹水了,只有体育场内没有下雨。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并非显示自己很有能耐,而是告诉大家,我们如果有诚心,集合众人的愿力——希望佛教兴盛的强大愿力,才能感得佛菩萨的加被,有这样的感应。我们上了游览车,司机告诉我:‘师父,你们的阿弥陀佛真感应!全新加坡都下雨,只有体育场没下雨。’这是由于新加坡的信众团结一致,共同祈求的结果。
  我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收的供养,共计一百二十万台币,回国后,我寄了二百四十万的录音带给他们,因为我们并不贪著众生的钱,我吃——不过一碗饭,睡——不过一张床,这个心发出去以后,迄今已八年了,新加坡很多人都在听师父的录音带,学佛人口增加了数十倍。所以,法师的知见正确,发心正确,佛祖自会加被。
  相同的,今天各位来打佛七,只要发心正确,真是为了生死而来,无论你过去造多大的恶业,或遭遇什么打击,作任何罪业,无论你多么穷困而心生自卑,乃至你肢体残障或年事已高,佛都不会放弃,因为发心正确,自然与佛相应。所谓‘信愿行’,打佛七,首先要看我们的发心是否坚定。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般若智慧精进
  打佛七、学佛,智慧非常重要。有的人念佛十几年心却不能定,何以会如此呢?因为他不了解无常和空性的思想,所以潜在的烦恼(简言之即习气)仍然存在,就如同火车头后面挂了许多节车厢,还要爬坡,极为吃力,因为有阻力的缘故,想快也快不起来。由于安上种种错误的知见和分别、执著,所以,他虽然用功打佛七却无法受益。修学佛道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然时间愈长,修行成就的机会就愈大,因为有时间去致力于修行嘛!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去放下,知道如何去勇猛精进,这样力量才会出来。若没有菩提心,没有般若智慧,再打上十次、二十次的佛七,也只是结缘而已。
~具足大慈悲,发菩提心
  何谓菩提心?自利利他是也。要自利,我们的身口意要清净;要利他,则需具足大慈悲心,这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和般若智慧是修行最重要的二环。真正发菩提心者,就知道要来服务众生、利益众生。一个修行人朝夕都以众生为念,想利益众生、帮助众生,那么,自己的烦恼也会比较少。若整天只顾自己,烦恼会比较多,因为他有私心。服务众生会忘了自己这个‘我’,了知一切法无我,就会起欢喜心来服务众生。
~妄想重则难以解脱
  为什么世间人修学佛道不得力?因为妄想重,内心没有般若智慧妄想重就是执著性重。例如说,自尊心太强或过于敏感,芝麻小事就放不下。旁人说一句重话,他就烦恼一星期、两星期、三星期,三年五载仍放不下,甚至一辈子都牢牢记著。如此,再怎样修也无济于事。对于讨厌的人,连看都不想看,一辈子都恨这个人。你说,这要如何修行呢?他无法去消化,每每坚持己见,自以为是,认为别人不对,自己有修行,别人没修行,这种强烈轻视别人的念头,要如何修行去获得解脱?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法在现前一念之间。要透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都是缘起法,无自性的,哪有什么善恶、对错、伟大与否呢?将世间的一切贴上标签,无益于圣道的修行。因为修行并非在于你花插多少、佛祖供养得多庄严、仪式唱念多久,以这些繁琐的外相为标准,来贴上标签,名之为修行,这是错误的。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心,故发我们内在清净的智慧。外在的因缘:这些花、庄严的佛相,都只是‘相’,而‘相’是为了启发我们内在庄严、清净的自性,不是外在布置得庄严就叫做圣人或圣道场,这是严重的错误。但为了不坏事相,我们还是要兼顾外相,把佛相画得很庄严、灯光架设得很亮,同样这么去作。
~修行应在念念中用功
  若我们对世间的名利、是非耿耿于怀,从来打佛七的那天,心中就怨恨一个人,迄今已七天了,仍未放下,嘴里念著佛号,心中暗忖:(总算七天过去了,回去要好好找他算帐,太可恶了,竟倒了我七百万的会钱......。)真正会修行的人就不同于此,他们是天天都在打佛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用功,不是来这里七天才叫修行。若如此的话,其他时间要怎么办?若动一念烦恼的心去轻视别人、去恨众生、落入是非,就别说你在修行或悟道,因为你已离道太远了。
~不传是非
  有的人竟日是非、烦恼不断,在这个道场说得不过瘾,又跑去那个道场说。来到这里,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从外面听来的是非,不可在这里讲,要将它消化。有人说:‘不说,简直会要我的命!’那么,你应该到荒郊野外喊一喊:‘我何以如此倒楣,竟会听到这些是非?’这的确够倒楣,何以人家都听到正法,而自己总是听到是非?这样怎么有办法修行?广化老和尚常常说:‘听到是非是我们的业障。’所以该到荒郊野外好好忏悔。
~把握现前一念
  修行不可对未来抱著希求的心,因为未来不可知。我为什么每天看新闻报导?因为它给我很大的启示,像日前报导的,三个高中生骑摩托车,红灯亮了,很规矩地停下来,后面一辆卡车撞上来,二人都同时当场毙命。一刹那间,三人都粉身碎骨。亡者的父母赶来,悲痛万分,但已是天人永隔。至于卡车司机,则是由于酒后驾车,一下子伤及三条人命。若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卡车冷不防从身后撞上来,可能连一句佛号都来不及念。
  所以,对未来不可有希求之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佛法就是现前一念。你不用去想,因为过去不存在,未来也不存在,现在则是刹那生灭,无所住。那念清净、不住一切相、无所求的心,就能和净土相应,念佛的力量就大。我曾和各位说过:‘来到讲堂,要知道用功。外面的是非不能带进来,不能将垃圾(是非即是垃圾)拿来这里倒。来到这里,就是要拾摩尼宝珠和钻石。’师父说的法要作笔记,要捡对我们了生死有帮助的宝藏而非垃圾。要记住,这是道场,若听到是非,应将它放下。对世俗的名利、是非全部放下,对未来的希求之心全部放下,当知无常乃世间的真相。
~娑婆世界系堪忍世界
  我们这世间愈来愈糟糕,为领千万保险金而弑父弑母者有之;与妻子一言不合,而手刃亲生骨肉、结发之妻再自裁者有之;因细故翁舅杀死媳妇者有之;罪大恶极似陈进兴者有之。现代人没有学佛,稍有不遂己意即起嗔恨,把人杀成重伤,还要赶尽杀绝,追至医院急诊室,欲置对方于死地。现在的人心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此乃是今之娑婆世界。就是这些报导使我学乖了。有一次,在凯旋路口,我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车,后面一个年轻人撞上来,我那辅半中古的车被猛力一撞,凹了一大块。但我抓著方向盘,动也不敢动,更不敢下车找他理论,免得丢了性命,岂非得不偿失?
  认识这世间,受到委屈就较容易放下。初出家时,有人向我借钱周转,说是很快就还。我当时很单纯,心想:这人很护法。就将常住的钱借给他,哪知这一周转,就像龙卷风似的有去无回。这个人燃了臂香,平日看起来很虔诚,没想到,竟会骗我。我们也拿他莫可奈何,只能说:‘个人作,个人负因果。像上述的欺骗行为还不算什么。日前报导,有四个人持开山刀闯入银楼,洗劫了五千多万财物,还将店主的妻子砍伤。店主说,他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成果,不料竟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但这也不算什么。上述是蓄意杀人,以下则是出于意外。数年前的清明节,日本一架巨无霸飞机,搭载了五百四十五名乘客,结果遭遇空鸡,机上旅客仅有一名四岁约小女孩幸免,其他全部罹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照和放下
  类此不幸事件层出不穷,相形之下,自己的遭遇就算不了什么。如此观照,就知道我们不是世间最不幸的人。藉由自身的惨痛教训,学得一些经验也不错。若被人欺负,就作是想:幸亏对方没有杀我,就很万幸了!对于世间所发生的事能够去体会,藉由新闻报导得到启发,这也是佛法。当我们遭到不幸、横逆和一切令我们愤怒的事,就这么想:对方还算不错,至少他没有像陈进兴那样,把我杀死。若被人倒了二十万,就想:还算不错了,那间银楼被抢了五千万呢!否则你一直内心抑郁而愤怒也不是办法。
  发菩提心般若智慧非常重要,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去观照,慢慢去疏导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打佛七,才能够做到放下的功夫。有的人念佛十年,心仍无法定,就是智慧不够,被束缚住了若智慧够,一念就是佛。清净心时时刻刻现前,不要等到打佛七才来用功,应当时时刻刻用功。
  认识世间的真相,就知道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水灾、火灾、空难都会要我们的命,连遵守交通规则也会被撞死。我们的生命很短,很脆弱。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个世间的真相,才有办法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来观照、来修行。
~缘起无自性,莫执著假相
  我们既然了解: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这色身终必归空,首先要作的即是:心不著一物。用这种心来念佛,不可执著任何一种假相。对好的事物,不要握得太紧;对坏的事物,亦毋须强烈地排斥。因为成法、坏法,都是缘起法,都是空性法,没有自性。好的东西握得太紧,会造成不幸;坏的东西一意攻击、排斥、伤害,亦会造成不幸。所以,心要不著一物,不论任何事物随手拈来,都能知悉这是会坏、会臭、会烂的。世间任何事物都要如是观照,每一样都会坏,都会变化,都无实体,心不可执著任何一物,用这种心念佛。
~念佛应口诵心惟
  所有念佛法中,以持名念佛最为方便,这是印光大师再三强调的我们若自认为根基不够,无法观想,亦无法观照,无法达到无生,那么很简单,用心持念。从口出声,由耳谛听,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如是循环不已。要想办法计数,念几声内心明明白白。若持名念佛行有余力,再加上观想,观想西方三圣在面前。观想不成可用观相念佛,亦即直接观看佛相来念。将佛相摆在桌上,仔细地看,临命终这三尊前来接引,方可随他去。总之,一定要想个办法,让自己念佛时心能够定。
~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回向了,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轻松了,解脱了。)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苦为畏途,大可不必来。那么,每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愉快。所以,不要认为来这里是受苦,应当说是享受——享受法的快乐,享受修行的快乐,享受向极乐世界迈进的快乐。每天看三宝(佛、法、僧),听法师开示,修行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不是痛苦而是快乐,要抱持这种健康的心理。修行人没有所谓的假期。因为,持续不断地用功,对修行而言,是很重要的。若要等临命终再来用功,有定力者当然无妨,问题是,你会不会有病苦或业障现前?若这两项现前,那可就凄惨了?病苦现前,虽说你很认真念佛,但宿世造何恶业,自己亦不得而知。发生车祸,被撞得丧失记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平日虽很用功念佛,但业障现前也束手无策。又如有的癌症患者,在末期时疼痛难当。我们临命终是否有上述情形,是很难逆料的。
  你说临终十念即可往生,但是否有把握临终能保持正念?所以要珍惜有生之年,身处坏的环境,作坏环境的观照来解脱;身处好的环境,做好环境的观照来解脱。不论何时,都要作观照,以求解脱。例如:在病苦中就观照色身无常,只是臭皮囊,无常终有一日降临,所以,应该要放下;身体健康就观想:真值得庆幸,能有体力拜佛、念佛,所以应当更加用功;贫穷的人就观想:反正我没钱,晚上不关门也不必担心人家来绑票(因为没钱,谁会来绑他?)富人就如是观想:我的经济能力不错,能够布施修福。不论贫富、健康、多病都无所著,要懂得珍惜否则就像慈禧太后,八国联军时,自北京仓皇出走,来到四川时饥肠辘辘,有人献上地瓜。平日吃满汉全席的老佛爷,从未吃过地瓜,因为饥饿只好将就,吃后还赞不绝口。她平日在宫中养尊处优,讲究排场,此刻为了逃命,也顾不得威仪了。专注得连自己的身份也摆在一旁。放下身段后,就觉得地瓜很美味。等到和解,八国联军退兵,她的架子又端起来了,耀武扬威的心态又出来了,终至亡国。——因为她忘了自己是谁。
  由上述的故事可以知道,一个人若真为生死,像慈禧太后那样,后有追兵,就会拼命奔逃而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不但如此,满汉全席、考究的服饰、鞋子、冬暖夏凉的皇宫......,全都置诸脑后,只为逃命。这心情比打佛七还要厉害,还要专注。
  我们修行若用逃命的心态去用功,犹如无常鬼在背后追逐般,若不往生就被抓到三涂受苦,就算作人也很痛苦。生恐怖心,毫不眷恋,忘记世间种种假相,一心一意拼命了生死,大家都会往生。用这种心态打佛七,保证会往生。就像慈禧太后逃命,我们被无常抓到也是没命啊!慈禧太后忘了自己的身分是谁,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报,穷奢极侈、愤恨、斗争,终至亡国。同样的,我们修行人若忘了念佛,就难以往生。若一个人仍放不下是非、恩怨,竟日听东听西,在是非中打转,我保证此人必定不会往生,能不堕三涂就算很好了。
  以下有几种错误的心态,应当避免。来此,不只是打佛七,回去后,在德行方面也应有所长进,那么,面对世间诸事,即可无障无碍。将我以下所说,也就是修养方面做好,自可无所障碍,临命终还能往生。要放下这些可怕的心病,不能有这些念头,这样日子就会很好过。
~贪心不可有
  对于世间的金钱、名利、夫妻间的感情,乃至世间一切缘起法的假相,都不可贪著。
~嗔恚心不可有
  如果对于别人善意的建议、好意的规劝,无法接受而大发雷霆,或有事没事就动怒,以后谁也不敢对你说真心话。朋友、同参道友也会日渐远离,成为点头之交而已,你将无法听到真心话,只会听到一些赞叹,如同麻醉药,让你甜蜜的死亡如果是正知正见者的赞叹还无所谓,若是一个居心叵测者的赞叹,只会让你的心性麻醉而沾沾自喜。所以,人生一定要有逆境才会成长,有赞叹也要有诽谤;有人顺从你,也要有人忤逆你,我们才会长大成人。否则,只一味想听好话,谁该讲好话给我们听呢?而且,未必在我们面前讲好话的,就是好人。有时讲好话的,其实是坏人,有时说坏话的,反成了好人,因为他可能会因此而救了我们。
  有时发完脾气,冷静下来想想,对方说的的确没错,我们为了自尊而心生抗拒,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对方伤害了我们,诽谤了我们,但运用智慧,冷静细思,对方所言亦不无道理所以,不想改变自己的人,就没有救了,面前是死路一条。要记住,不要嗔恨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不可有恨
  如果心中有恨,会很凄惨,无法往生。恨就像被钢索绑住。一般人对于不幸的事情会耿耿于怀,对于忤逆的众生,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恶而怀恨在心。这种念头若不及时修正,会障碍我们往生。既名之为娑婆世界,不可能每个人所说的都遂你的意,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看得顺眼。想骗你钱的比比皆是,想霸占你财产的处处都有,因为,我们是活在这业力所感的世间,无明所感的世间。
  有一个歌星,报上诽谤她人尽可夫,极尽破坏名誉之能事。她看到报纸,痛哭流涕,精神濒临崩溃,因为报上所载与事实完全不符。从此,她对记者深恶痛绝。然而仔细想想,记者如果没有写出报导,就活不下去了,倘若他手头没资料,当然得自己编了,而所写出来的报导,好似和她生活在一起般。
  一个知名的作家很感慨地说:‘记者没来访问我,我甚至没和记者交谈过,杂志刊载的却有问有答。’他也感到非常痛恨。世间人被冤枉,通常都会受不了。事实上,世上被冤枉的例子太多了,否则何以会有‘枉死城’?冤狱的情形太多了,不是他杀的却被栽赃,乃至被判死刑。我们要了解,世间这种事比比皆是,内心不要有恨,慢慢观照这个世间,慢慢放下。
~嫉妒心态不可有
  千万不要去嫉妒任何一个人。这世间能人愈多愈好;富人愈多愈好;美女愈多愈好;俊男愈多愈好,你不用去嫉妒别人。内心的美更胜过外貌的美。心无嫉妒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心美。即使相貌平庸,但没有嫉妒心,就胜过别人很多了。
~“害”的心态不可有
  ‘害’即是残害众生。也就是说,我们遇事不可屡思报复,不可有这种心。任何是非、恩怨到我们这里,就让它消失于无形,当作浑然无事,任由它去。相信因果,因果自会有所定夺。就算有委屈,因果也会帮我们伸张。虽然现在黑白颠倒,亦终有水清鱼现的一日。这样,人家会更敬佩我们。
~不可太过敏感
  太过神经质(也就是太过敏感),是很难医治的心病。别人在讲话,就趋前去听人家在讲什么,这也是许多众生的通病。人家丧父丧母,他走过去和对方打招呼,人家正在思考治丧的问题,没注意到,他就起烦恼,疑神疑鬼,误以为别人故意不搭理他。太过敏感,事情尚未搞清楚就发怒,嗔恨众生。这种人没有救,别想要往生,本来很单纯的事情,被他一想,变得很复杂,这样没办法修行。遇到任何事就愤懑于心,被绑死了,至死都难以修行成就。所以,不可太过神经质、敏感。
~不可有攻击性
  攻击性意即报复。例如:你在报上披露我的事,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遇事就上法院,诉讼不断,只要有人对不起他,他就一定让对方死无葬身之地。攻击性太强,发这种恶愿极为不妥。因为在我们八识田中,会种下这种不清净的种子。这种恶念一定要斩草除根。我们要怜悯众生,伤害我者,不必恨他,要同情他、可怜他。
~莫喜大众杂话
  不要喜欢大众杂话,话说不完。三个女人一聊,就是一整夜。将十几个小时所谈的内容记录下来,没两句有营养的。归纳起来,不外是丈夫升官,儿子几岁、长得很高大、在美国念书等等,三、四个主题而已。要是我就条列式报告,然后各自散会。要谈的是有内容的话题。从未听说有人拜佛整夜不睡的,倒是常听到,闲聊彻夜不眠的。一般女人死的时候,都是从嘴开始烂,就是因为话讲太多了。
修行人不要喜欢群聚说闲话,真是穷极无聊!
~不可懒惰
  修行最怕懒惰,所以,我鼓励各位定功课,看一天要念多少佛,自我督促。虽然说‘即心即佛’,但我们功夫不到,仍要做事相上的努力。不二法门可不是不‘饿’法门,凡夫不可说圣人的话,切莫懒惰,应当精进,定功课,好好用功,诵经、念佛......
~不要动怒
  要记住,千万别在挚友面前动怒。为什么呢?因为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空间。一怒之下,你就没有朋友了。二、三十年的友谊,会毁于一旦。
~言语不可尖酸刻薄
~量力而为
  承诺别人要视自己能力而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不可轻易下承诺,既已承诺就必须履践。
~要认识自己
  自己有几两力,是什么个性,是否有智慧,是凡夫抑或圣人?认识自己、安排生命,才不会错误。
~要说谎,这是学佛者最忌讳的
~要有羞耻心
  学佛的人要有羞耻心,不可无惭无愧。造恶业要有羞耻心,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感到惭愧。例如,明明是诈财,口中却说得天花乱坠,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行为。
~不要有自怜、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所谓不幸的心态,是指二十四小时都觉得自己很不幸。所以,他的人生是黑白的,而非彩色的。反之,若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的人生则是彩色的。所以,不可以有这种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不可以有占有的心态
  朋友间或夫妻间要互相尊重,但不能有想占有对方的心态。以前有个女众,她的男友对她不错,她自己本身的条件也不差,可是有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常跟踪男友,偷窥他和客户的来往。若发现男友与客户上咖啡厅或PUB谈生意(男友是业务员),就耿耿于怀。她认为男友是属于她的,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遂找来一群流氓,教训她的男友,并警告他们下手不可太重。结果男友在公园被揍得头破血流,她假装路过,再把男友送医,并悉心照料,还说:‘我宁愿在这里照顾你,也不希望你和别的女人讲话!’一段时间,男友伤势痊愈,她又故技重施,到医院照顾男友,如此重复多次。她甚至还说:‘只有在这一刻,我才感觉你是属于我的。’这种心态真是恐怖!
~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见就是众生的执著和分别,是在假相中分别和执著所产生的。所以,不能安排种种的知见,知见就是落入对立,善恶、是非对立。
  我们要抱持何种心态,修行才会成功呢?身体若有病苦,要视病苦为良医,让我们了解世间是苦的,也比较不会执著,比较不会去造恶有病苦才比较会警惕自己,比较会觉悟。至于心呢?遇到逆境要时时观照,世间有逆境,我们才有办法成就菩提,没有逆境,就无法成就菩提。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别理他,任凭他去搞,日久对方就心生疲乏。不管他说什么,我们都一笑置之,保持一颗解脱的心。因此,病苦要观空;顺境、逆境亦要观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要告诉各位的是,发心难,坚持下去更难。退道心者多,成就者少。因此,修行要分分秒秒保持正念,也就是我们常念的‘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佛法开示不完,今天佛七圆满,不但勉励大家有希望往生,而且要坚持到底。要放下不必要的错误心态,你的后半辈子就会活得很快乐。
  修行是不间断的,在家居士护法的心也应是不间断的,唯有藉著出家众,发大愿弘法,在家众竭诚地在金钱、体力上护法,三宝与居士相互的合作,佛教才会兴盛。
  说往生很难的人是愚痴。为什么呢?其实仅在十念之间。说往生很容易的人也是愚痴。因为你把净土法门看得太简单了。临终那十念,是平日功夫的累积,所以最重要的是信愿行,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自利利他的大悲心。不计较,不比较,与世无争,处处让人,处处净土。要记住,平日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计较不断,不要和我谈往生。事事退让,对是非置若罔闻,坚持我们的信心,认真用功,不受影响,心即净土,心就解脱。若有人要破坏我们的清净心,就告诉他:‘不要告诉我那些是非,以免破坏我的清净心。’将所有的时间节省下来,用功念佛,不要浪费生命。祝大家能够‘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学佛三要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义理扭曲,这是很危险的。譬如打开《大乘起信论》,其中‘三细六粗’,三种细的?六种粗的?《往生论》、《十四讲表》自己看,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所以,要多多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然而由于现今工商社会非常繁忙,若无法长期跟在师父身边修学,不妨多听录音带,反覆的听,薰习久了,渐渐也能有所体会。这也是现在工商业社会弘法的变通方法之一,能不受时空限制,让大家接触与听闻佛法。
  二、要有好的环境
  一棵树的成长,除了有种子之外,还要土地、阳光、空气、水等的灌溉与培育,也就是说,先天的条件还需配合后天的环境,像参加各种法会,以大家共修的力量来互相提携、讨论与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要能自觉
  佛法就是真理,即佛陀在菩提树下所发现证悟到的,佛陀发现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四十九年说法之中,不断教育弟子们如何自觉。‘觉’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工夫,随著你反省的深度,就越能体会到佛法的真实。内在净化到某称程度,本性的作用一发挥出来,般若智慧获得开采,那就能转凡成圣,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当然,自觉也要有条件,根器够的人,一句话即见本性,根器不够的人,那就要好好地亲近善知识,亲近三宝,多听录音带。
       慧律法师答: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
       有人讲:轮回也不能看到。因为,才三天的时间,不可能每种都解释得很清楚。信佛不单是为了了生脱死要解脱六道轮回。信佛就是要有智慧,要如何去解决我们心中的结。我们如果信佛、拜佛有智慧,此时此刻就能活得很快乐、很自在,很如意。所以,佛是世、出世间的大圣人,所有一切圣人里面,佛是大彻大悟最究竟的圣人,有些初学佛的人说这是吹牛,当然这要经过长时间的比较比较。
       说信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要解脱我们心中的烦恼,要让我们觉悟到生命的无常,世间是苦的,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是痛苦的。诸位要有心理准备,不幸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降临我们的四周。有时父母往生,有时孩子发神经,有时车祸,有时生意失败,有时太太跑了,这随时会发生。佛陀告诉我们,你不要认为这世间有任何快乐可追求,所有的快乐都是短暂地刹那间地,没有一秒不在变化。有的人说,这是不是太消极?错了,这样才叫做积极。你要知苦,才能离苦,才能救度一切众生的苦。你要知道这世间是苦的,你才会想要脱离这世间跳出六道轮回,你才会想发大心救度众生要离开这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知苦才能离苦。换句话讲,你如果能透视人生宇宙的道理,你就不会被这些所迷茫、所束缚,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
       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刹那间都在变化所以,我一上车就持《大悲咒》,我如果坐飞机就念《大悲咒》,因为怕飞机会爆炸,你不要笑,这很难讲,因为很久没失事了,要轮到谁都不知道,真的!人何时要往生也不知道,这么年轻就做心理准备喔!我不像你们到了六、七十岁还不知道要准备,我都准备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火车我票都买好了,只等上车,不知你们买好了没?
问: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不能反射太阳光?诸位,不要忘记,靠他力,还有一个重点,你的镜子要干净的,干净的镜子自然就会反射太阳光。要是心卡了一层无明,怎么念都没办法的。
  了生死,说是要靠阿弥陀佛,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心要清净的,才相应。这面镜子用墨汁把它涂黑了,这面镜子能反光吗?不行。无明、烦恼、执着、傲慢、贪、嗔、痴、杀、盗、淫,就是这面镜子上的黑墨。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误会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而我对自己的烦恼、习气却一概不管,不懂得要降伏自我,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量功德,没有错啊,这句洪名,在我们的心性当中。六祖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一切的功德在清净心而得,清净心才有功德嘛。
  所以,我们一般对净土法门误会太大,认为我念佛,就可以了生死;我念佛,就可以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理论上没有错,问题是:内在的烦恼有没有解决?
       如果说,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金刚经》?为什么要讲《法华经》?为什么要讲《华严经》?为什么要讲《楞严经》?……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叫你统统不要讲?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讲四十九年呢。
  因此,一定要了解:解如目,行如足。‘解’就像眼睛,解开佛的心,开智慧,就像眼睛一样,你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开了佛的智慧,可是,你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啊,去拜佛,去念佛,行如足嘛。所以,要开内在的智慧,拜佛、念佛才会显示真正的意义,才与佛相应,清净心才能与佛相应。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的人误会了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就好,平常的个性也不改,也不内敛,也不收敛,也不注意修养,也不具口德。动不动开口:我念阿弥陀佛。好像阿弥陀佛理所当然要接引我。我个人的修养、涵养也不管它了;修身养性也不管它了。跟隔壁吵架,或者起贪、嗔、痴,内心里面就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这刚好错误。你没有办法降服自我,清净心没有达到极致的时候,没办法相应的。
  诸位,你有没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没有无明心、没有烦恼心、没有杂念、没有妄念,一心,不乱哦。当然,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上生。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好学生,就是你要考试,最好考一百分。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考九十分,或者八十分,最起码六十分。
  像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有人劝导,念阿弥陀佛,也会往生。但是,我们不能看在最糟糕的角度,临命终手忙脚乱的,你怎么集中精神来念阿弥陀佛?所以,平常对自己的要求要很严格,我要的就是一百分!那你往生才有希望。不然,如果我要求六十分:念念佛,又打打妄想;念念佛,又打打牌;念念佛,又去吃喝玩乐;念念佛,又造少许的恶业……反正我会去极乐世界就好,就变成,把自己要求得比较低一点。
        如果要求自己考一百分,再差一点,也有九十分啊;如果要求考九十分,再差、再差也能考七十分;如果对自己要求六十分的话,就常常不及格,那就糟糕了。
  所以,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分数要高。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身’不杀、盗、淫;‘口’不犯口业;‘意’不贪、嗔、痴;‘戒’持戒要清净。我们将如此的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如果按照佛交代的,这样去念佛,这样才对。
  现在的净土法门,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都是依靠、仰仗阿弥陀佛。理论上是对的,可是忘记自己要下功夫,心不清净,不相应。所以,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你没有解开心的结,没有回归理性,没有回归智慧,念佛卡住了。
  很多人都误会净土法门,也误会老法师的意思。一心不乱怎么解读?一心不乱就是打破无明;一心不乱就是没有烦恼;一心不乱就是平等心;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要这样解读,才真正的认识净土法门。
  太多人误会净土法门,认为它太简单了,那就糟糕了。不容易的。
问: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很简单,什么事都退让,什么事都谦卑。我用三种哲学,你可以过一生:
  第一个叫做老二哲学。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能跟人家争一个长短,什么事情都跟人家过意不去,什么事情都要抢做老大,那么这个会死得很惨。想要往生的要懂得退让跟谦卑,叫做老二哲学。
  第二个叫做刹车哲学。要懂得踩刹车,比如说,你这个杀、盗、淫的习气太重;贪、嗔、痴的习气太重;食、衣、住、行的欲望太多,这个要懂得踩刹车。欲望太重的话,临命终控制不了,那没办法往生。叫做刹车哲学。
  第三个叫做半部哲学(又叫做知足哲学)。半部哲学就是说——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这个世间你只能拥有一半这个世间你最多只能拥有一半——有阴就有阳;有男就有女;有天就有地;所以,有支持你的人,就一定会有反对你的人。
  这个世间你不可能全部拥有,只有一种人可以全部拥有:就是人家来赞叹你,我们随喜;人家来反对你,你宽恕他,你的人格就拥有一百分。你要接纳反对你的人,同时随喜赞叹你的人,这样你的人格就一百分但是如果说,这个人支持你,你跟他很好;那个人老是跟你作对,你嫉恶如仇,不原谅他,不宽恕他,那么你的生命只能拥有一半。
  所以一般人来讲的话,比如说:你今天散播这个法宝,如果说一百个人里面,有五十个人支持你,五十个人反对你,这个是很正常的,英文叫做It’s normal,这个是很正常的,那么你要生知足心。再比如说:你搞旅行社,有十个人支持你,可是,还是有旅行社眼红,因为你是金牌导游啊。或者说旅行社搞得轰轰烈烈的,我告诉你——逆境就会到。不会全部的人都支援你啊,这个世界要懂得半部哲学。你来到这个世界,最多只能拥有一半。
       心灵来讲你可以拥有全部,就是佛的心。但是在事相来讲,你只能拥有一半。那么你就必须生知足心,也就是满足心,你一定要知足、满足,你这样才可以过快乐的日子。叫做半部哲学。
  一叫做老二哲学要谦卑,退让到老二,不抢名,不抢利。
  二叫做刹车哲学什么事情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啊,偏差的行为啊,一直搞到极端,变成对立。
  三叫做半部哲学:这个世间有阴就有阳;有天就有地。来到这个世间,在事相的角度来讲,你只能拥有一半。
       要时时刻刻生知足的心,有智慧的心。来到这个世间,难免有遗憾、缺陷,你不可能拥有全世界人的心,也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你,百分之百,绝对不可能
                                                      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病厄之人,或留作医界实验?据印光大师所言:“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医学界之“死亡基准”有四:
      1、全身死亡:俗谓“心脏死”,乃传统医界所使用之基准。当病者无呼吸、心跳停止且无角膜对光反射(瞳孔涣散、放大)谓之。
      2、无法回复意识:病者绝不能回复意识。此基准内容较为模糊,故不被采用。
      3、脑上部死亡:患者呈现无思考力、无理性及无自我意识之状态。此基准内容亦模糊,故不被采用。
      4、全脑死亡:此即所谓“哈佛(Harvard)基准”,乃哈佛大学请专家于一九六八年拟定,其认定死亡之标准包括:对外部刺激完全无感觉、无呼吸运动、无反射,且于间隔二十四小时所作之脑波检查,呈现几乎平坦之脑波像。
        此时,脑虽已死,但其他器官,如肺、心脏等,皆可以各种方式使其功能继续维持。若欲移植器官,则须在此时进行。
        倘修行功深,于色身毫不执著,将可用器官捐赠所需之人,乃菩萨行径,确值吾人赞叹,但须认知,捐赠器官乃于气绝而体温犹存,且未施打麻醉剂之情形下,将该器官生生取下。读者诸君倘能于临终之际,任刀割针剌而无动于心,自可行菩萨道。若以一念慈悲,临终之际因疼痛而口不能言,致生嗔心,堕地狱,岂非有违初衷?
      或谓曰:“佛教徒执著色身如是,焉得慈悲之旨?”细究之,此非发心与否,而系能力问题,能力可及,自不待言。能力不及,何若安详往生,至极乐莲邦修学成道,斯时神通具足,又可以善巧方便,广度众生,远较捐赠器官,所救度者仅少数几人更胜。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怎么会知道呢?」
      老和尚接着说:「辩论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要实实在在的修行。」
      这位同学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顶礼,请求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这位同学就问老和尚:「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老和尚慈悲地说:「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土,任何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没关系,因为它是在最底层长处,都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我,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优越感太过于强烈,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干,别人劝谏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我刚出家的时候,由于深度近视加上散光,所以,如果有人在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向我打招呼,因视力不佳没有看到,就走过去了,往往因此招致不少言语上的毁谤这个时候,我就告诫自己,要像广钦老和尚说,要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念头这么一转,整个心舒畅无比,就不再罣碍了
      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意见跟我不一样的就列为敌人,不知道说那个意见跟我不一样的,也许是最成就我的人。不要把敌人当作是敌人,不要把意见不同的人当作是敌人;要把敌对的人当作感恩的人,我说这是转凡成圣的关键。
  有人反对你,normal,正常。有人个性很坚强,难以调伏随便你!为什么?你改变不了他,两个人,要不然就很辛苦修学佛道进入什么?无诤!我就是不跟你诤,你立刻就会进入解脱状态。六祖讲:【诤与道相违。】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什么叫做大转法轮?讲心性究竟义,令众生解脱的,令众生从心性上彻底解脱的,那个人就是转大法轮。你改变你的习气、无明,就是究竟菩提。把恶的习气改成善的习气,你就是在转法轮,不一定是我,你就是在转法轮,转自己的心轮。转迷成悟,在心性上转;转识成智,在心性上转;转烦恼成菩提,在心性上转;转凡成圣,也在心性上转,这个就是转大法轮。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更要把握时间,好好精进。以印光大师为例,他的房间陈设非常简单:一盏灯、一张桌子、几本佛经、简陋的床和硬梆梆的棉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断绝一切外缘,从早到晚佛号不断,每天四十九遍《大悲咒》,《弥陀经》好几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佛都在心中。像这样,怎么会不上品上生?相形之下,我们的修行实在太享受了。所以,往生并不困难,只在于你‘要’与‘不要’。发勇猛心要精进很容易,然而要持之以恒就很难。因为,我们会疲乏、会倦怠。今天朋友来喝茶、闲聊,明天我们去拜访朋友......,每天送往迎来,外务繁多,久而久之,心就散乱了。要懈怠懒惰很容易,要精进却很难。心放逸了,一下子收不回来。所以,我们众生总是依凭著情绪在修行。心情好,就拼命用功,心情差,对功课就不屑一顾了。众生的修行就是这样起起落落。
~真精进当在心地上用功——
  当然,佛教的精进未必一定得在佛堂拜佛、念佛,才称之为精进。佛教对精进的定义是:二十四个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让它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不要让它落入对立的观念,要让它永远保有那颗纯真、至诚的赤子之心,此方谓之真正的精进。
  就一般人的观念,都认为精进就是在佛堂里用功的念佛、拜佛,殊不知,一走出佛堂,人家稍有得罪,就立刻发出不平之鸣。在佛堂很认真的大声念佛,步出佛堂也扯著喉咙,大声和人争执,真是‘不增不减’,个性完全没改有人学佛三年,不但脾气没改,反倒变本加厉,反正他什么都不怕,丝毫无所顾忌。对于这种愈学愈糟的人,我们真的是莫可奈何。
      因此,真正的精进要好好从心地上下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