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03|回复: 9

[其它] 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7 2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慧律法师主讲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报上刊载的事,有时也能启发我们,对修行亦颇有助益。日前,据报载,有一个调查局的员工已娶妾生子,但夫妻感情不睦,后来,这丈夫结识了一名护士,并进而同居。当初交往时,男子欺骗对方,说自己未婚,当护士得知实情,便坚欲与其分手,此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已将感情投注进去,无法收回,数度请求护士回心转意,仍无法挽回对方的心意。一次,他在极度郁闷下,写了一封信,信上表明,若护士离他而去,必定要手刃对方,然后自杀。这封信无意间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不以为意,认为纯属玩笑。不料,有一天,这丈夫去找护士谈判,两人发生口角,邻居听到二人大声地争吵,突然传来护士的一声惨叫,之后就阒然无声,一名不知情的邻居恰好撞见冲出来的凶手,也莫名其妙地被追杀。当电视新闻播报时,现场血迹斑斑,一片凌乱。



众所皆知,要进入调查局,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经过国家高普考,而凶手本身又是个老实人,但他闯了祸,就想要杀人灭口,幸亏邻居机警,才逃过一劫。凶手知道犯下这桩案子,自己必定会被判死刑,就跑到铁道旁,见火车来了,便一头撞上去,结果被撞得支离破碎,死状凄惨。一念之间想不开,杀人、自杀,家庭破裂,叫妻儿日后依靠谁?这真是人间悲剧。



由这则新闻反观自己,我们今天能够切确掌握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坐在此地念佛,终极的目标在了生死,不会为了儿女私情而毁掉自己的性命,糟蹋难能可贵的人生。所以,奉劝在座的女众,如果踫到有妇之夫,一定要保持距离,否则终究是自己吃亏。若陷入感情的纠纷,应以理性来了解生死无常,世间男女的情爱纠葛,无法让我们得到永久的快乐,眼前似乎很甜蜜,苦的却在后头。男女之间,快乐就像西瓜皮,只有薄薄的一层,痛苦却似西瓜肉,非常的多。世间人对欲望、感情,往往因为一念之间看不开,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就像这调查局员工。所以,大家能齐聚在此念佛,是多么不容易的因缘。万般放下,一同念佛、听法师开示,这是大家累劫所修的善根福报



学佛与否影响处世态度



以前,丈夫殴打或杀死妻子的事时有所闻。现在打开报纸,倒是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屡见不鲜。



有一对夫妻,丈夫懦弱无能,妻子气焰嚣张,常常辱骂丈夫,或威胁要离婚,丈夫敢怒不敢言。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回嘴了两句,这妻子一怒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丈夫的心脏,一刀就要了丈夫的命。待冷静下来,还向八岁的儿子赔不是。然而一时的冲动,铸下大错,已后悔莫及。



这就是学佛和没学佛的人之间极大的差别。学佛的人,即使嫁了个不成材的丈夫,会认命、接受。纵使无法共同生活,亦毋须置其于死地,用如此残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应以较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如今孩子成孤儿,自己也锒铛入狱。若非死刑,亦是无期徒刑。由于一念冲动,造成这种不幸的后果。



念力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话说回来,世间人会在一念之间杀死人,由此可见,念头的力量很大。在座诸位,切莫小看打佛七这七天的时间。人的念力非常大,贪嗔痴的念头一动,往往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来。相对的,佛菩萨的愿力、般若智慧、善巧方便力亦不可思议。我们打七时,口念佛号,念念欲往生,百年之后,自然而然就朝西方而去。所以,往生也是靠我们的念力。世间人起心动念,非恨即嫉妒,在内心产生了一股力量,若遇因缘即起现行。像上述那位妻子,不满意自己的丈夫,亟欲离婚,到了有一天,因缘和合,两人争执,控制不住,就酿成杀夫的悲剧。我们每天都加强自己对往生与净土的信念,至死不渝,这种‘心’的力量亦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把握在这里念佛的因缘。



应选择最稳当的法门



修行要抓住重点。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这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凡夫所见则是千差万别的假相,所以会著相。看到这,执著这;看到那,执著那。所以,自古以来,参禅而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难的。有许多人学禅,学得非常好,临命终却不自在。何以故?因为临命终会有病苦。一个人能坐著参禅八小时,远不如念佛、诵经、绕佛八小时,后者在临命终时绝对比前者有把握,因为他有佛的加被,心中有极乐世界,就算临命终有病苦亦无妨,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算临终无法出声念,仍可用忆念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禅宗则不然,若大彻大悟自不待言,如:六祖、大珠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工夫当然没问题。我们现在所指的是一般参禅,似悟未悟,临命终要用却使不上力的人而言。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真功夫又自我赞叹,未悟言悟,习气与贪嗔痴皆重的人。所以修行不能修那种没有把握的法门,为师者亦不可为弟子开示那种模棱两可,有可能了生死,亦有可能无法了生死的法门。所以说要开悟很难,但要求生净土,并不困难。



经过我助念、处理的死者,迄今约有两、三百人,一般人都对死人怀有莫名的恐惧,但我不怕死人。我读大学时,老和尚曾开示:‘要发菩提心。’某大德则告诉我们:‘要行菩萨道。’所以,当同学的祖父罹患肝癌,吐血、拉血、痛苦挣扎,家属因为怕被传染,所以不敢靠近。我说:‘没关系,我来!’就自告奋勇去帮忙,为患者加持,顺便帮他清理一下,心里一点也不怕,因为了知,有朝一日,自己也必定要面临死亡。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临命终一定没有病苦,所以,修行一定要选择最稳当的,千万不可作没把握的事,那么,即使临命终有病苦,我们仍有把握往生,就算念不出来,仍可用忆念的方式——‘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是说。因此,也应当常常观看佛像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极乐应具足信心     要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在,具足坚定之信念。我曾问一位老比丘尼:‘xx法师,你会往生吗?’老比丘尼答:‘恐怕没办法,我不识字,每天只是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临命终,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我?’我正色道:‘你身为出家人,还这样说,信徒怎么会有信心?’老比丘尼说:‘就是因为我是出家人,吃的是十方的布施,所以才更没把握。’这就是不懂得要具足信心,乃是往生的首要条件。所以,当别人问你:‘XX居士,你会往生吗?’你一定要回答:‘会,我绝对会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到底,这叫做坚定信心,因为佛说过,临终十念即会来接引,绝非虚言。     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就读时,曾碰到过如下情形: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师姊,曾堕胎三次,平时并未学佛,才皈依一年两个月,很有福报的是,临命终有南普陀的法师为她助念,而南普陀的法师个个都持戒,修净土法门。广化老和尚也为她开示:‘你现在要万缘放下,此时此刻,谁都无法救你,只有佛有办法救你。所以,你想什么都没用,要一心想佛,不要想你那些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目前唯一要作的,就是紧抓佛号不放,一心一意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成佛度众生。’当时,病者已不能言语,腹部膨胀。助念了多时,至凌晨五点多,病者似乎有话要说,就拉起别人的手,写了一个‘生’字,她虽然因病苦而承受剧痛,但听了老和尚开示后就一心念佛,非常认真。老和尚走后,南普陀的法师仍轮班助念,我们就问:‘你是不是见到佛?’病人点头。我们又问:‘你是否决定往生?’她也点头示意。往生后现大丈夫相,十分庄严,比生前被病苦折腾时的相貌还要好看,往生得十分自在。这就是因为她信心坚定,方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否则她堕胎三次,学佛不深,平日也不精进,唯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结善缘,临命终刚好有僧团前来助念,这表示她前世或今生曾和人结善缘。因此,往生极乐世界首重信心。不论你过去造多少恶业都不用担忧,只要好好求忏悔,时间若够,可加修安乐妙宝(若要品位高、若有犯戒,一定要持安乐妙宝,里面有令戒体清净的咒。)戒们今天学佛,只求往生,下下品亦无妨,那么,好好念佛即可,若要求上品,一定要持戒、求忏悔并加上观想——观想西方三圣。观想念佛时,佛像要看得很仔细,但一般人都只有念佛而已,所以不容易集中精神,若不持安乐妙宝,就要做大功德、持八关斋戒,方法很多,端看我们如何去运用。     修行要有志气     何谓志气?例如:我们修行,若选择修净土,就应当坚持下去,不会被别人左右,东参西参,到最后一事无成。修行若像蘸酱油般,终究是蜻蜓点水,是不会有成就的。修任何一种法,都必须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体悟无常     修行的重点,要体悟无常。大家虽将无常挂在嘴上,却已经麻木不仁,失去警惕作用。固然天天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但是否真正体悟到无常?到火葬场、殡仪馆看看,到左邻右舍探听一下,今天这个人死,明天那个人死,每天都有人死,你说,究竟要计较什么?修行就是不计较、不比较,试问:‘哪一样是你的?’二十四小时都自问:‘哪一样是我的?’这世间无一物是我们的。一切都是假相,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无常法。所以,我们要先体认到‘无常’,就不会觉得修行太辛苦,才有办法来用功。你说一天拜这么多枝香很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肩挑重担和作苦工的人,实在是轻松太多了。所以,若说修行辛苦,比起世间以体力工作的人,那他们的辛苦更甚于我们十倍。而且,世间人的辛苦没有目的,无论吃多少苦,仍是一个生死凡夫,继续六道轮回。我们今天在此吃苦,却是有目的的。我们修行,念佛、拜佛、持午、打八关斋,是希望百年之后到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的目的,而不修行的人辛苦不但没目的而且很可怜,做牛做马,百年之后,双眼一阖,没一样是我们的,所以,我对大家精进的精神感到十分赞叹。     修行应及时     修行是不能等的。不能说等到我女儿出嫁、儿子娶妻......那已经来不及了。我到澳洲去,遇到一位师兄,他的妻子罹患猛暴性肝癌,从发现到死亡才半年的时间。若能体悟无常,就知进修行应及时,心坚定于修行,时时刻刻把‘死’念放在心上。印光大师尝云:‘学道之人,人人都要认识“死”字.......’ 曾有人问我,如何抗拒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并不难,只要承认全世界的人都会死,我也不例外,就会知道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莫在相上打转     修行勿弄巧妙,尽是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念佛虔诫自有感应,但不可过于著相。念佛就希冀见佛,一心想求感应。如此著相而修,光凭这一点,就会著魔。印光大师也曾经针对这一点,警惕过我们。修行不要执意去求感应,即使有感应,也是自然发生的。我念大学时,修行很精进,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所以常常闻到香味。我曾就此事请教过某大德,他要我不要著相,这表示佛菩萨给我们讯息,让我们坚信有极乐世界。所以,坚定对净土的信愿,精进念佛,至死不退,是非常重要的。     学佛应掌握重点     以下介绍学佛的戒规及重点,大家若能确实把握,这七天就不虚此行了。我们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了生死而来打佛七的,所以重点要抓住。     修行要礼敬三宝,恭敬出家众     ‘不敬三宝,学法无益’。若来到道场,不能礼敬三宝,就不要跟人谈修行。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为法藏比丘,是个出家人。释迦牟尼佛放弃王宫不住,也是现出家相。我们今天能坐在此受戒、念佛,也是因为出家人。出家人虽有圣僧和凡夫僧之别,但我们要一视同仁,因为他们都有一件佛传下来的袈裟。所谓尊师重道,若连出家人都不能礼敬,有何修行可言?尊重、礼敬三宝,乃入门的根本要法。     勿在道场说是说非     说是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对错?你怎么有智慧去分辨事情的来龙去脉?凡事自有因果,个人作,个人负因果,你又何须瞎操心?更何况在你的角度看是是非,在其他众生的角度看却又未必如是。所以,是非要全盘放下,若要护持三宝,又不能摆平是非,必然会非常困扰。     明因识果     一定要了解因果的连锁性,它比电脑还准。种何因得何果,在道场中,一定要注意因果。因果就是戒律,持何戒就得何种果报。有念佛的因,自会感得成佛的果。因果一定要分清楚,凡有不知道的,一定要请教法师。但因果也不能守得矫枉过正,例如说:‘三宝物不可拿。’这是指未经过师父允许而擅取。若是办法会,剩下太多东西,师父也吃不完,若师父叫你拿,就无所谓。道场里的卫生纸、水,都可放心取用。所谓在道场要注意,是指未经师父允许,且属于师父、常住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草,都不可擅取,若到道场打电话,一定要付钱,因为它是属于常住的,我们只能多付,不能少付,所以,戒律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因果。明因识果的人就是懂得戒律。     口业要清净     在团体中对某人不满,不能一直传他的是非。例如你对某法师不满,而散播他的是非,导致他人对法师的不满,有可能会因此而断众生的慧命,千万要注意。又如你对某在家居士不满,也不能一直传,以免造成道场的分裂。因为大家都是护法,你散播自己对他的不满,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导致大家意见的分歧,这样罪过很重,应秉持任何事都能以圆满为原则。什么叫作佛法?圆满法叫做佛法。无私心、无我、无偏心、无执著、无分别、无颠倒。要使事情圆满应掌捱:忍辱、宽恕、无是非、一心念佛四项重点。所以,口业清净才有办法入道。何以说口业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开口,就是说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必须藉说话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说,一般而言,口业都造得很重。学佛十年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仍是在造口业。学佛二十年的人亦然。何以故?因为放不下。嗔恨心放不下、对某人不满,不说几句简直要他的命!所以说学佛也并不难,把口业守好(亦即口业要清净),凡事以圆满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多少佛号,持诵哪一部经,一旦定好,就绝对彻底执行,不改变,以此勉励自己,不可边看电视边念佛。     度众生不可引人误会     不可因为度众生而引起别人的误会,例如,要度已婚的人,应虑及对方配偶的感受,以免引起误会。所以发菩提心,要运用智慧,要视情况去度。     以佛为师     要以佛陀、高僧为模范,学习他们的慈悲喜舍,例如佛陀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就是为了要修行。     不遗余力拥护三宝     在家居士拥护三宝,应不遗余力,三宝若有事,应义不容辞来护持。我就读南普陀佛学院时,有一位女众在家居士,发愿每逢初一、十五清扫大殿,风雨无阻。每天作早晚课,从不懈怠,始终如一。而且绝无是非,身上总是挂著一块‘禁语’的牌子,她并不富裕,但就是这点心,结果火化后,烧出来的舍利大如翡翠,非常庄严。因此要坚持护持道场,不遗余力,死命地奉献、服务,无是无非、亲近善知识。     依法不依人     亲近正法的道场,依法不依人。所亲近的进场若没有法,无法令你开智慧、解脱,就算追随再久也没有用,不可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离开。有的人竟然邀法师参加民间的互助会,殊不知出家人是不能标会的。你今天追随法师,是为法而来的。护持法师是因为师父心中有法。我们要护持正法。     何谓‘法’?法就是真理。出家人要有修养,那个道场有正法,在家居士去护持,我们应该为他高兴,因为他心中有正法,不一定非得亲近我们自己的道场。只要那间道场有正法,我们都替他高兴,人多人少都无所谓,要依法不依人。     不畏病苦,坚持念佛     自今日起,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至死不改,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我们在病苦当中,是否有办法念佛?这就要看功夫了。若能训练自己,连在病苦时都能念佛,那么往生时,相貌就会很庄严,不论头痛、腹痛......,乃至一切病苦来,你还能坚持念佛,一切病苦都无法将你念佛的正念打败,那么,我敢保证你百分之百会往生。     痛革前非,改习气     第二,你的习气是否有放下、改进?赌博、酗酒、玩女人及一切奢侈浪费等不好的习气,或者是嗔恨心、贪心、嫉妒心......等习气改了吗?有人问我:‘慧律法师,我能不能往生?’我告诉他:‘你问错人了,能不能往生要问你自己。’道理很简单,是否能往生,自己应该最清楚。试问:‘我贪心吗?’——没有。‘我有嗔恨心吗?’——没有。‘我有愚痴心吗?’——没有。再加上听经闻法以开智慧,内心有正念,即使病苦也能坚持念佛不辍,那么,你绝对能往生,所以不用问我,问自己最清楚。     多用功,少造业     平日应该多听经闻法、诵经念佛,少造恶业。     莫留恋假相,放下再放下     放下再放下,不要执著这假相,应当一心念佛。世间无一物是我所有,触目所及,皆是假相,均是因缘生,因缘灭,只有我们这一念正念才是我们的本性。只有这个正念,才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路。临命终色身带不去,唯有正念会引导我们到清净的国土——极乐世界。所以,放下再放下,不要留恋这假相,不要执著金钱、女色或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应当一心念佛。     坚持净土法门     了解心就是无心,无心就是心;无念就是念,念就是无念很重要,悟禅很重要,但未必一定能了生死,因为若在参悟当中尚有一点迷惑,还是没有办法。临命终通常会有病苦,你要十拿九稳,只有净土法门能够三根普被,故应坚持净土法门。     最后,希望大家多阅读《净土圣贤录易解》,从这些往生净土的实例中多去体会,以发愿起信。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主讲     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日,佛七的圆满日。佛七的意义是什么?七是圆满,我们打这七天,有圆满吗?佛七的重点是什么?就是精进念佛,一心不乱,求生净土,超出三界。     在这复杂的社会,要收摄身心,来这里用功七天,要极大的福报和因缘。所以,打佛七的意义不同于世间人的拜拜。世间人拜水果、不外是求财、求功名,有的还拜四果:蕉、李、梨、凤梨。(台语谐音为招你来旺),他们拜佛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由于这是在台湾,所以用闽南语来念,可以行得通。若在外国,那可就行不通了。其实供佛只是一个心意,因为我们从未看到佛在吃,都是供佛的人自己在吃。从这里可以看出,世间人所求无非是财富、功名。但我们打佛七,所求的则是为超出三界。     这次分精进组和随喜组,不论哪一组,能来参加都很可贵,值得赞叹。要进入佛门是很不容易的,修行是难能可贵的选择。一般世间人,日常所做的娱乐,不外乎饮酒、打麻将,在大陆,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就鼓励打麻将且蔚为风气。我们信佛的人有目标,知道要用功,毋需藉助打麻将来消遣。     发心要正确     打佛七讲求发心,而且要发大心。只要发心正确,佛祖无不慈愍摄受。发诚恳的心,发大菩提心来打佛七,只要知见正确,佛未尝放弃过我们。举例来说,七、八年前,我发了一个大心:(佛法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来弘扬?倘若国外来邀请;有因缘,我就去。)因此当新加坡的佛友邀请我去演讲,我就答应了。当时主办单位租的场地不在室内,而是露天的体育场。一次演讲的花费,如海报、宣传......不下数百万。万一当天下雨,可就麻烦大了,整个演讲活动恐怕会泡汤。当时在场外还加设超大型闭路电视,总共聚集了数万人次,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新加坡佛教能否兴盛,就在此一举。因为真的很难得可以聚集这么多人。可是,演讲举行时,天色开始变暗,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我就在内心观想:观世音菩萨撑著雨伞,站在虚空中。因为万一下雨,体育场这数万人,根本无处避雨。倘若大家因为躲雨而冲散了,再要将这群人聚合起来,恐怕就没办法了。然而我所能作的,就是这些了。所以,我就不停地观想、祈求,结果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续三天的演讲,都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进行的,等到最后一天演讲完,出了会场,才赫然发现会场外已经淹水了,只有体育场内没有下雨。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并非显示自己很有能耐,而是告诉大家,我们如果有诚心,集合众人的愿力——希望佛教兴盛的强大愿力,才能感得佛菩萨的加被,有这样的感应。我们上了游览车,司机告诉我:‘师父,你们的阿弥陀佛真感应!全新加坡都下雨,只有体育场没下雨。’这是由于新加坡的信众团结一致,共同祈求的结果。     我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收的供养,共计一百二十万台币,回国后,我寄了二百四十万的录音带给他们,因为我们并不贪著众生的钱,我吃——不过一碗饭,睡——不过一张床,这个心发出去以后,迄今已八年了,新加坡很多人都在听师父的录音带,学佛人口增加了数十倍。所以,法师的知见正确,发心正确,佛祖自会加被。     相同的,今天各位来打佛七,只要发心正确,真是为了生死而来,无论你过去造多大的恶业,或遭遇什么打击,作任何罪业,无论你多么穷困而心生自卑,乃至你肢体残障或年事已高,佛都不会放弃,因为发心正确,自然与佛相应。所谓‘信愿行’,打佛七,首先要看我们的发心是否坚定。     以般若智慧精进     打佛七、学佛,智慧非常重要。有的人念佛十几年心却不能定,何以会如此呢?因为他不了解无常和空性的思想,所以潜在的烦恼(简言之即习气)仍然存在,就如同火车头后面挂了许多节车厢,还要爬坡,极为吃力,因为有阻力的缘故,想快也快不起来。由于安上种种错误的知见和分别、执著,所以,他虽然用功打佛七却无法受益。修学佛道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然时间愈长,修行成就的机会就愈大,因为有时间去致力于修行嘛!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去放下,知道如何去勇猛精进,这样力量才会出来。若没有菩提心,没有般若智慧,再打上十次、二十次的佛七,也只是结缘而已。     具足大慈悲,发菩提心     何谓菩提心?自利利他是也。要自利,我们的身口意要清净;要利他,则需具足大慈悲心,这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和般若智慧是修行最重要的二环。真正发菩提心者,就知道要来服务众生、利益众生。一个修行人朝夕都以众生为念,想利益众生、帮助众生,那么,自己的烦恼也会比较少。若整天只顾自己,烦恼会比较多,因为他有私心。服务众生会忘了自己这个‘我’,了知一切法无我,就会起欢喜心来服务众生。     妄想重则难以解脱     为什么世间人修学佛道不得力?因为妄想重,内心没有般若智慧。妄想重就是执著性重。例如说,自尊心太强或过于敏感,芝麻小事就放不下。旁人说一句重话,他就烦恼一星期、两星期、三星期,三年五载仍放不下,甚至一辈子都牢牢记著。如此,再怎样修也无济于事。对于讨厌的人,连看都不想看,一辈子都恨这个人。你说,这要如何修行呢?他无法去消化,每每坚持己见,自以为是,认为别人不对,自己有修行,别人没修行,这种强烈轻视别人的念头,要如何修行去获得解脱?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法在现前一念之间。要透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都是缘起法,无自性的,哪有什么善恶、对错、伟大与否呢?将世间的一切贴上标签,无益于圣道的修行。因为修行并非在于你花插多少、佛祖供养得多庄严、仪式唱念多久,以这些繁琐的外相为标准,来贴上标签,名之为修行,这是错误的。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心,故发我们内在清净的智慧。外在的因缘:这些花、庄严的佛相,都只是‘相’,而‘相’是为了启发我们内在庄严、清净的自性,不是外在布置得庄严就叫做圣人或圣道场,这是严重的错误。但为了不坏事相,我们还是要兼顾外相,把佛相画得很庄严、灯光架设得很亮,同样这么去作。     修行应在念念中用功     若我们对世间的名利、是非耿耿于怀,从来打佛七的那天,心中就怨恨一个人,迄今已七天了,仍未放下,嘴里念著佛号,心中暗忖:(总算七天过去了,回去要好好找他算帐,太可恶了,竟倒了我七百万的会钱......。)真正会修行的人就不同于此,他们是天天都在打佛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用功,不是来这里七天才叫修行。若如此的话,其他时间要怎么办?若动一念烦恼的心去轻视别人、去恨众生、落入是非,就别说你在修行或悟道,因为你已离道太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传是非     有的人竟日是非、烦恼不断,在这个道场说得不过瘾,又跑去那个道场说。来到这里,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从外面听来的是非,不可在这里讲,要将它消化。有人说:‘不说,简直会要我的命!’那么,你应该到荒郊野外喊一喊:‘我何以如此倒楣,竟会听到这些是非?’这的确够倒楣,何以人家都听到正法,而自己总是听到是非?这样怎么有办法修行?广化老和尚常常说:‘听到是非是我们的业障。’所以该到荒郊野外好好忏悔。     把握现前一念     修行不可对未来抱著希求的心,因为未来不可知。我为什么每天看新闻报导?因为它给我很大的启示,像日前报导的,三个高中生骑摩托车,红灯亮了,很规矩地停下来,后面一辆卡车撞上来,二人都同时当场毙命。一刹那间,三人都粉身碎骨。亡者的父母赶来,悲痛万分,但已是天人永隔。至于卡车司机,则是由于酒后驾车,一下子伤及三条人命。若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卡车冷不防从身后撞上来,可能连一句佛号都来不及念。     所以,对未来不可有希求之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佛法就是现前一念。你不用去想,因为过去不存在,未来也不存在,现在则是刹那生灭,无所住。那念清净、不住一切相、无所求的心,就能和净土相应,念佛的力量就大。我曾和各位说过:‘来到讲堂,要知道用功。外面的是非不能带进来,不能将垃圾(是非即是垃圾)拿来这里倒。来到这里,就是要拾摩尼宝珠和钻石。’师父说的法要作笔记,要捡对我们了生死有帮助的宝藏而非垃圾。要记住,这是道场,若听到是非,应将它放下。对世俗的名利、是非全部放下,对未来的希求之心全部放下,当知无常乃世间的真相。     娑婆世界系堪忍世界     我们这世间愈来愈糟糕,为领千万保险金而弑父弑母者有之;与妻子一言不合,而手刃亲生骨肉、结发之妻再自裁者有之;因细故翁舅杀死媳妇者有之;罪大恶极似陈进兴者有之。现代人没有学佛,稍有不遂己意即起嗔恨,把人杀成重伤,还要赶尽杀绝,追至医院急诊室,欲置对方于死地。现在的人心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此乃是今之娑婆世界。     就是这些报导使我学乖了。有一次,在凯旋路口,我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车,后面一个年轻人撞上来,我那辅半中古的车被猛力一撞,凹了一大块。但我抓著方向盘,动也不敢动,更不敢下车找他理论,免得丢了性命,岂非得不偿失?     认识这世间,受到委屈就较容易放下。初出家时,有人向我借钱周转,说是很快就还。我当时很单纯,心想:这人很护法。就将常住的钱借给他,哪知这一周转,就像龙卷风似的有去无回。这个人燃了臂香,平日看起来很虔诚,没想到,竟会骗我。我们也拿他莫可奈何,只能说:‘个人作,个人负因果。’     像上述的欺骗行为还不算什么。日前报导,有四个人持开山刀闯入银楼,洗劫了五千多万财物,还将店主的妻子砍伤。店主说,他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成果,不料竟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但这也不算什么。上述是蓄意杀人,以下则是出于意外。数年前的清明节,日本一架巨无霸飞机,搭载了五百四十五名乘客,结果遭遇空鸡,机上旅客仅有一名四岁约小女孩幸免,其他全部罹难。     观照和放下     类此不幸事件层出不穷,相形之下,自己的遭遇就算不了什么。如此观照,就知道我们不是世间最不幸的人。藉由自身的惨痛教训,学得一些经验也不错。若被人欺负,就作是想:幸亏对方没有杀我,就很万幸了!对于世间所发生的事能够去体会,藉由新闻报导得到启发,这也是佛法。当我们遭到不幸、横逆和一切令我们愤怒的事,就这么想:对方还算不错,至少他没有像陈进兴那样,把我杀死。若被人倒了二十万,就想:还算不错了,那间银楼被抢了五千万呢!否则你一直内心抑郁而愤怒也不是办法。     发菩提心和般若智慧非常重要,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去观照,慢慢去疏导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打佛七,才能够做到放下的功夫。有的人念佛十年,心仍无法定,就是智慧不够,被束缚住了。若智慧够,一念就是佛。清净心时时刻刻现前,不要等到打佛七才来用功,应当时时刻刻用功。     认识世间的真相,就知道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水灾、火灾、空难都会要我们的命,连遵守交通规则也会被撞死。我们的生命很短,很脆弱。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个世间的真相,才有办法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来观照、来修行。     缘起无自性,莫执著假相     我们既然了解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这色身终必归空,首先要作的即是:心不著一物。用这种心来念佛,不可执著任何一种假相。对好的事物,不要握得太紧;对坏的事物,亦毋须强烈地排斥。因为成法、坏法,都是缘起法,都是空性法,没有自性。好的东西握得太紧,会造成不幸;坏的东西一意攻击、排斥、伤害,亦会造成不幸。所以,心要不著一物,不论任何事物随手拈来,都能知悉这是会坏、会臭、会烂的。世间任何事物都要如是观照,每一样都会坏,都会变化,都无实体,心不可执著任何一物,用这种心念佛。     念佛应口诵心惟     所有念佛法中,以持名念佛最为方便,这是印光大师再三强调的。我们若自认为根基不够,无法观想,亦无法观照,无法达到无生,那么很简单,用心持念。从口出声,由耳谛听,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如是循环不已。要想办法计数,念几声内心明明白白。若持名念佛行有余力,再加上观想,观想西方三圣在面前。观想不成可用观相念佛,亦即直接观看佛相来念。将佛相摆在桌上,仔细地看,临命终这三尊前来接引,方可随他去。总之,一定要想个办法,让自己念佛时心能够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回向了,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轻松了,解脱了。)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苦为畏途,大可不必来。那么,每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愉快。所以,不要认为来这里是受苦,应当说是享受——享受法的快乐,享受修行的快乐,享受向极乐世界迈进的快乐。每天看三宝(佛、法、僧),听法师开示,修行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不是痛苦而是快乐,要抱持这种健康的心理。修行人没有所谓的假期。因为,持续不断地用功,对修行而言,是很重要的。若要等临命终再来用功,有定力者当然无妨,问题是,你会不会有病苦或业障现前?若这两项现前,那可就凄惨了?病苦现前,虽说你很认真念佛,但宿世造何恶业,自己亦不得而知。发生车祸,被撞得丧失记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平日虽很用功念佛,但业障现前也束手无策。又如有的癌症患者,在末期时疼痛难当。我们临命终是否有上述情形,是很难逆料的。     你说临终十念即可往生,但是否有把握临终能保持正念?所以要珍惜有生之年,身处坏的环境,作坏环境的观照来解脱;身处好的环境,做好环境的观照来解脱。不论何时,都要作观照,以求解脱。例如:在病苦中就观照色身无常,只是臭皮囊,无常终有一日降临,所以,应该要放下;身体健康就观想:真值得庆幸,能有体力拜佛、念佛,所以应当更加用功;贫穷的人就观想:反正我没钱,晚上不关门也不必担心人家来绑票(因为没钱,谁会来绑他?)富人就如是观想:我的经济能力不错,能够布施修福。不论贫富、健康、多病都无所著,要懂得珍惜。否则就像慈禧太后,八国联军时,自北京仓皇出走,来到四川时饥肠辘辘,有人献上地瓜。平日吃满汉全席的老佛爷,从未吃过地瓜,因为饥饿只好将就,吃后还赞不绝口。她平日在宫中养尊处优,讲究排场,此刻为了逃命,也顾不得威仪了。专注得连自己的身份也摆在一旁。放下身段后,就觉得地瓜很美味。等到和解,八国联军退兵,她的架子又端起来了,耀武扬威的心态又出来了,终至亡国。——因为她忘了自己是谁。     由上述的故事可以知道,一个人若真为生死,像慈禧太后那样,后有追兵,就会拼命奔逃而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不但如此,满汉全席、考究的服饰、鞋子、冬暖夏凉的皇宫......,全都置诸脑后,只为逃命。这心情比打佛七还要厉害,还要专注。     我们修行若用逃命的心态去用功,犹如无常鬼在背后追逐般,若不往生就被抓到三涂受苦,就算作人也很痛苦。生恐怖心,毫不眷恋,忘记世间种种假相,一心一意拼命了生死,大家都会往生。用这种心态打佛七,保证会往生。就像慈禧太后逃命,我们被无常抓到也是没命啊!慈禧太后忘了自己的身分是谁,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报,穷奢极侈、愤恨、斗争,终至亡国。同样的,我们修行人若忘了念佛,就难以往生。若一个人仍放不下是非、恩怨,竟日听东听西,在是非中打转,我保证此人必定不会往生,能不堕三涂就算很好了。     以下有几种错误的心态,应当避免。来此,不只是打佛七,回去后,在德行方面也应有所长进,那么,面对世间诸事,即可无障无碍。将我以下所说,也就是修养方面做好,自可无所障碍,临命终还能往生。要放下这些可怕的心病,不能有这些念头,这样日子就会很好过。     贪心不可有     对于世间的金钱、名利、夫妻间的感情,乃至世间一切缘起法的假相,都不可贪著。     嗔恚心不可有     如果对于别人善意的建议、好意的规劝,无法接受而大发雷霆,或有事没事就动怒,以后谁也不敢对你说真心话。朋友、同参道友也会日渐远离,成为点头之交而已,你将无法听到真心话,只会听到一些赞叹,如同麻醉药,让你甜蜜的死亡。如果是正知正见者的赞叹还无所谓,若是一个居心叵测者的赞叹,只会让你的心性麻醉而沾沾自喜。所以,人生一定要有逆境才会成长,有赞叹也要有诽谤;有人顺从你,也要有人忤逆你,我们才会长大成人。否则,只一味想听好话,谁该讲好话给我们听呢?而且,未必在我们面前讲好话的,就是好人。有时讲好话的,其实是坏人,有时说坏话的,反成了好人,因为他可能会因此而救了我们。     有时发完脾气,冷静下来想想,对方说的的确没错,我们为了自尊而心生抗拒,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对方伤害了我们,诽谤了我们,但运用智慧,冷静细思,对方所言亦不无道理。所以,不想改变自己的人,就没有救了,面前是死路一条。要记住,不要嗔恨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心中不可有恨     如果心中有恨,会很凄惨,无法往生。恨就像被钢索绑住。一般人对于不幸的事情会耿耿于怀,对于忤逆的众生,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恶而怀恨在心。这种念头若不及时修正,会障碍我们往生。既名之为娑婆世界,不可能每个人所说的都遂你的意,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看得顺眼。想骗你钱的比比皆是,想霸占你财产的处处都有,因为,我们是活在这业力所感的世间,无明所感的世间。     有一个歌星,报上诽谤她人尽可夫,极尽破坏名誉之能事。她看到报纸,痛哭流涕,精神濒临崩溃,因为报上所载与事实完全不符。从此,她对记者深恶痛绝。然而仔细想想,记者如果没有写出报导,就活不下去了,倘若他手头没资料,当然得自己编了,而所写出来的报导,好似和她生活在一起般。     一个知名的作家很感慨地说:‘记者没来访问我,我甚至没和记者交谈过,杂志刊载的却有问有答。’他也感到非常痛恨。世间人被冤枉,通常都会受不了。事实上,世上被冤枉的例子太多了,否则何以会有‘枉死城’?冤狱的情形太多了,不是他杀的却被栽赃,乃至被判死刑。我们要了解,世间这种事比比皆是,内心不要有恨,慢慢观照这个世间,慢慢放下。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回向了,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轻松了,解脱了。)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苦为畏途,大可不必来。那么,每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愉快。所以,不要认为来这里是受苦,应当说是享受——享受法的快乐,享受修行的快乐,享受向极乐世界迈进的快乐。每天看三宝(佛、法、僧),听法师开示,修行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不是痛苦而是快乐,要抱持这种健康的心理。修行人没有所谓的假期。因为,持续不断地用功,对修行而言,是很重要的。若要等临命终再来用功,有定力者当然无妨,问题是,你会不会有病苦或业障现前?若这两项现前,那可就凄惨了?病苦现前,虽说你很认真念佛,但宿世造何恶业,自己亦不得而知。发生车祸,被撞得丧失记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平日虽很用功念佛,但业障现前也束手无策。又如有的癌症患者,在末期时疼痛难当。我们临命终是否有上述情形,是很难逆料的。     你说临终十念即可往生,但是否有把握临终能保持正念?所以要珍惜有生之年,身处坏的环境,作坏环境的观照来解脱;身处好的环境,做好环境的观照来解脱。不论何时,都要作观照,以求解脱。例如:在病苦中就观照色身无常,只是臭皮囊,无常终有一日降临,所以,应该要放下;身体健康就观想:真值得庆幸,能有体力拜佛、念佛,所以应当更加用功;贫穷的人就观想:反正我没钱,晚上不关门也不必担心人家来绑票(因为没钱,谁会来绑他?)富人就如是观想:我的经济能力不错,能够布施修福。不论贫富、健康、多病都无所著,要懂得珍惜。否则就像慈禧太后,八国联军时,自北京仓皇出走,来到四川时饥肠辘辘,有人献上地瓜。平日吃满汉全席的老佛爷,从未吃过地瓜,因为饥饿只好将就,吃后还赞不绝口。她平日在宫中养尊处优,讲究排场,此刻为了逃命,也顾不得威仪了。专注得连自己的身份也摆在一旁。放下身段后,就觉得地瓜很美味。等到和解,八国联军退兵,她的架子又端起来了,耀武扬威的心态又出来了,终至亡国。——因为她忘了自己是谁。     由上述的故事可以知道,一个人若真为生死,像慈禧太后那样,后有追兵,就会拼命奔逃而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不但如此,满汉全席、考究的服饰、鞋子、冬暖夏凉的皇宫......,全都置诸脑后,只为逃命。这心情比打佛七还要厉害,还要专注。     我们修行若用逃命的心态去用功,犹如无常鬼在背后追逐般,若不往生就被抓到三涂受苦,就算作人也很痛苦。生恐怖心,毫不眷恋,忘记世间种种假相,一心一意拼命了生死,大家都会往生。用这种心态打佛七,保证会往生。就像慈禧太后逃命,我们被无常抓到也是没命啊!慈禧太后忘了自己的身分是谁,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报,穷奢极侈、愤恨、斗争,终至亡国。同样的,我们修行人若忘了念佛,就难以往生。若一个人仍放不下是非、恩怨,竟日听东听西,在是非中打转,我保证此人必定不会往生,能不堕三涂就算很好了。     以下有几种错误的心态,应当避免。来此,不只是打佛七,回去后,在德行方面也应有所长进,那么,面对世间诸事,即可无障无碍。将我以下所说,也就是修养方面做好,自可无所障碍,临命终还能往生。要放下这些可怕的心病,不能有这些念头,这样日子就会很好过。     贪心不可有     对于世间的金钱、名利、夫妻间的感情,乃至世间一切缘起法的假相,都不可贪著。     嗔恚心不可有     如果对于别人善意的建议、好意的规劝,无法接受而大发雷霆,或有事没事就动怒,以后谁也不敢对你说真心话。朋友、同参道友也会日渐远离,成为点头之交而已,你将无法听到真心话,只会听到一些赞叹,如同麻醉药,让你甜蜜的死亡。如果是正知正见者的赞叹还无所谓,若是一个居心叵测者的赞叹,只会让你的心性麻醉而沾沾自喜。所以,人生一定要有逆境才会成长,有赞叹也要有诽谤;有人顺从你,也要有人忤逆你,我们才会长大成人。否则,只一味想听好话,谁该讲好话给我们听呢?而且,未必在我们面前讲好话的,就是好人。有时讲好话的,其实是坏人,有时说坏话的,反成了好人,因为他可能会因此而救了我们。     有时发完脾气,冷静下来想想,对方说的的确没错,我们为了自尊而心生抗拒,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对方伤害了我们,诽谤了我们,但运用智慧,冷静细思,对方所言亦不无道理。所以,不想改变自己的人,就没有救了,面前是死路一条。要记住,不要嗔恨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心中不可有恨     如果心中有恨,会很凄惨,无法往生。恨就像被钢索绑住。一般人对于不幸的事情会耿耿于怀,对于忤逆的众生,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恶而怀恨在心。这种念头若不及时修正,会障碍我们往生。既名之为娑婆世界,不可能每个人所说的都遂你的意,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看得顺眼。想骗你钱的比比皆是,想霸占你财产的处处都有,因为,我们是活在这业力所感的世间,无明所感的世间。     有一个歌星,报上诽谤她人尽可夫,极尽破坏名誉之能事。她看到报纸,痛哭流涕,精神濒临崩溃,因为报上所载与事实完全不符。从此,她对记者深恶痛绝。然而仔细想想,记者如果没有写出报导,就活不下去了,倘若他手头没资料,当然得自己编了,而所写出来的报导,好似和她生活在一起般。     一个知名的作家很感慨地说:‘记者没来访问我,我甚至没和记者交谈过,杂志刊载的却有问有答。’他也感到非常痛恨。世间人被冤枉,通常都会受不了。事实上,世上被冤枉的例子太多了,否则何以会有‘枉死城’?冤狱的情形太多了,不是他杀的却被栽赃,乃至被判死刑。我们要了解,世间这种事比比皆是,内心不要有恨,慢慢观照这个世间,慢慢放下。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嫉妒心态不可有     千万不要去嫉妒任何一个人。这世间能人愈多愈好;富人愈多愈好;美女愈多愈好;俊男愈多愈好,你不用去嫉妒别人。内心的美更胜过外貌的美。心无嫉妒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心美。即使相貌平庸,但没有嫉妒心,就胜过别人很多了。     “害”的心态不可有     ‘害’即是残害众生。也就是说,我们遇事不可屡思报复,不可有这种心。任何是非、恩怨到我们这里,就让它消失于无形,当作浑然无事,任由它去。相信因果,因果自会有所定夺。就算有委屈,因果也会帮我们伸张。虽然现在黑白颠倒,亦终有水清鱼现的一日。这样,人家会更敬佩我们。     不可太过敏感     太过神经质(也就是太过敏感),是很难医治的心病。别人在讲话,就趋前去听人家在讲什么,这也是许多众生的通病。人家丧父丧母,他走过去和对方打招呼,人家正在思考治丧的问题,没注意到,他就起烦恼,疑神疑鬼,误以为别人故意不搭理他。太过敏感,事情尚未搞清楚就发怒,嗔恨众生。这种人没有救,别想要往生,本来很单纯的事情,被他一想,变得很复杂,这样没办法修行。遇到任何事就愤懑于心,被绑死了,至死都难以修行成就。所以,不可太过神经质、敏感。     不可有攻击性     攻击性意即报复。例如:你在报上披露我的事,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遇事就上法院,诉讼不断,只要有人对不起他,他就一定让对方死无葬身之地。攻击性太强,发这种恶愿极为不妥。因为在我们八识田中,会种下这种不清净的种子。这种恶念一定要斩草除根。我们要怜悯众生,伤害我者,不必恨他,要同情他、可怜他。     莫喜大众杂话     不要喜欢大众杂话,话说不完。三个女人一聊,就是一整夜。将十几个小时所谈的内容记录下来,没两句有营养的。归纳起来,不外是丈夫升官,儿子几岁、长得很高大、在美国念书等等,三、四个主题而已。     要是我就条列式报告,然后各自散会。要谈的是有内容的话题。从未听说有人拜佛整夜不睡的,倒是常听到,闲聊彻夜不眠的。一般女人死的时候,都是从嘴开始烂,就是因为话讲太多了。     修行人不要喜欢群聚说闲话,真是穷极无聊!     不可懒惰     修行最怕懒惰,所以,我鼓励各位定功课,看一天要念多少佛,自我督促。虽然说‘即心即佛’,但我们功夫不到,仍要做事相上的努力。不二法门可不是不‘饿’法门,凡夫不可说圣人的话,切莫懒惰,应当精进,定功课,好好用功,诵经、念佛......     不要动怒     要记住,千万别在挚友面前动怒。为什么呢?因为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空间。一怒之下,你就没有朋友了。二、三十年的友谊,会毁于一旦。     言语不可尖酸刻薄     量力而为     承诺别人要视自己能力而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不可轻易下承诺,既已承诺就必须履践。     要认识自己     自己有几两力,是什么个性,是否有智慧,是凡夫抑或圣人?认识自己、安排生命,才不会错误。     不要说谎,这是学佛者最忌讳的     要有羞耻心     学佛的人要有羞耻心,不可无惭无愧。造恶业要有羞耻心,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感到惭愧。例如,明明是诈财,口中却说得天花乱坠,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行为。     不要有自怜、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所谓不幸的心态,是指二十四小时都觉得自己很不幸。所以,他的人生是黑白的,而非彩色的。反之,若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的人生则是彩色的。所以,不可以有这种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不可以有占有的心态     朋友间或夫妻间要互相尊重,但不能有想占有对方的心态。以前有个女众,她的男友对她不错,她自己本身的条件也不差,可是有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常跟踪男友,偷窥他和客户的来往。若发现男友与客户上咖啡厅或PUB谈生意(男友是业务员),就耿耿于怀。她认为男友是属于她的,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遂找来一群流氓,教训她的男友,并警告他们下手不可太重。结果男友在公园被揍得头破血流,她假装路过,再把男友送医,并悉心照料,还说:‘我宁愿在这里照顾你,也不希望你和别的女人讲话!’一段时间,男友伤势痊愈,她又故技重施,到医院照顾男友,如此重复多次。她甚至还说:‘只有在这一刻,我才感觉你是属于我的。’这种心态真是恐怖!     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见’就是众生的执著和分别,是在假相中分别和执著所产生的。所以,不能安排种种的知见,知见就是落入对立,善恶、是非对立。     我们要抱持何种心态,修行才会成功呢?身体若有病苦,要视病苦为良医,让我们了解世间是苦的,也比较不会执著,比较不会去造恶。有病苦才比较会警惕自己,比较会觉悟。至于心呢?遇到逆境要时时观照,世间有逆境,我们才有办法成就菩提,没有逆境,就无法成就菩提。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别理他,任凭他去搞,日久对方就心生疲乏。不管他说什么,我们都一笑置之,保持一颗解脱的心。因此,病苦要观空;顺境、逆境亦要观空。     最后要告诉各位的是,发心难,坚持下去更难。退道心者多,成就者少。因此,修行要分分秒秒保持正念,也就是我们常念的‘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佛法开示不完,今天佛七圆满,不但勉励大家有希望往生,而且要坚持到底。要放下不必要的错误心态,你的后半辈子就会活得很快乐。     修行是不间断的,在家居士护法的心也应是不间断的,唯有藉著出家众,发大愿弘法,在家众竭诚地在金钱、体力上护法,三宝与居士相互的合作,佛教才会兴盛。     说往生很难的人是愚痴。为什么呢?其实仅在十念之间。说往生很容易的人也是愚痴。因为你把净土法门看得太简单了。临终那十念,是平日功夫的累积,所以最重要的是信愿行,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自利利他的大悲心。不计较,不比较,与世无争,处处让人,处处净土。要记住,平日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计较不断,不要和我谈往生。事事退让,对是非置若罔闻,坚持我们的信心,认真用功,不受影响,心即净土,心就解脱。若有人要破坏我们的清净心,就告诉他:‘不要告诉我那些是非,以免破坏我的清净心。’将所有的时间节省下来,用功念佛,不要浪费生命。祝大家能够‘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嫉妒心态不可有     千万不要去嫉妒任何一个人。这世间能人愈多愈好;富人愈多愈好;美女愈多愈好;俊男愈多愈好,你不用去嫉妒别人。内心的美更胜过外貌的美。心无嫉妒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心美。即使相貌平庸,但没有嫉妒心,就胜过别人很多了。     “害”的心态不可有     ‘害’即是残害众生。也就是说,我们遇事不可屡思报复,不可有这种心。任何是非、恩怨到我们这里,就让它消失于无形,当作浑然无事,任由它去。相信因果,因果自会有所定夺。就算有委屈,因果也会帮我们伸张。虽然现在黑白颠倒,亦终有水清鱼现的一日。这样,人家会更敬佩我们。     不可太过敏感     太过神经质(也就是太过敏感),是很难医治的心病。别人在讲话,就趋前去听人家在讲什么,这也是许多众生的通病。人家丧父丧母,他走过去和对方打招呼,人家正在思考治丧的问题,没注意到,他就起烦恼,疑神疑鬼,误以为别人故意不搭理他。太过敏感,事情尚未搞清楚就发怒,嗔恨众生。这种人没有救,别想要往生,本来很单纯的事情,被他一想,变得很复杂,这样没办法修行。遇到任何事就愤懑于心,被绑死了,至死都难以修行成就。所以,不可太过神经质、敏感。     不可有攻击性     攻击性意即报复。例如:你在报上披露我的事,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遇事就上法院,诉讼不断,只要有人对不起他,他就一定让对方死无葬身之地。攻击性太强,发这种恶愿极为不妥。因为在我们八识田中,会种下这种不清净的种子。这种恶念一定要斩草除根。我们要怜悯众生,伤害我者,不必恨他,要同情他、可怜他。     莫喜大众杂话     不要喜欢大众杂话,话说不完。三个女人一聊,就是一整夜。将十几个小时所谈的内容记录下来,没两句有营养的。归纳起来,不外是丈夫升官,儿子几岁、长得很高大、在美国念书等等,三、四个主题而已。     要是我就条列式报告,然后各自散会。要谈的是有内容的话题。从未听说有人拜佛整夜不睡的,倒是常听到,闲聊彻夜不眠的。一般女人死的时候,都是从嘴开始烂,就是因为话讲太多了。     修行人不要喜欢群聚说闲话,真是穷极无聊!     不可懒惰     修行最怕懒惰,所以,我鼓励各位定功课,看一天要念多少佛,自我督促。虽然说‘即心即佛’,但我们功夫不到,仍要做事相上的努力。不二法门可不是不‘饿’法门,凡夫不可说圣人的话,切莫懒惰,应当精进,定功课,好好用功,诵经、念佛......     不要动怒     要记住,千万别在挚友面前动怒。为什么呢?因为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空间。一怒之下,你就没有朋友了。二、三十年的友谊,会毁于一旦。     言语不可尖酸刻薄     量力而为     承诺别人要视自己能力而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不可轻易下承诺,既已承诺就必须履践。     要认识自己     自己有几两力,是什么个性,是否有智慧,是凡夫抑或圣人?认识自己、安排生命,才不会错误。     不要说谎,这是学佛者最忌讳的     要有羞耻心     学佛的人要有羞耻心,不可无惭无愧。造恶业要有羞耻心,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感到惭愧。例如,明明是诈财,口中却说得天花乱坠,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行为。     不要有自怜、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所谓不幸的心态,是指二十四小时都觉得自己很不幸。所以,他的人生是黑白的,而非彩色的。反之,若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的人生则是彩色的。所以,不可以有这种自以为不幸的心态。     不可以有占有的心态     朋友间或夫妻间要互相尊重,但不能有想占有对方的心态。以前有个女众,她的男友对她不错,她自己本身的条件也不差,可是有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常跟踪男友,偷窥他和客户的来往。若发现男友与客户上咖啡厅或PUB谈生意(男友是业务员),就耿耿于怀。她认为男友是属于她的,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遂找来一群流氓,教训她的男友,并警告他们下手不可太重。结果男友在公园被揍得头破血流,她假装路过,再把男友送医,并悉心照料,还说:‘我宁愿在这里照顾你,也不希望你和别的女人讲话!’一段时间,男友伤势痊愈,她又故技重施,到医院照顾男友,如此重复多次。她甚至还说:‘只有在这一刻,我才感觉你是属于我的。’这种心态真是恐怖!     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见’就是众生的执著和分别,是在假相中分别和执著所产生的。所以,不能安排种种的知见,知见就是落入对立,善恶、是非对立。     我们要抱持何种心态,修行才会成功呢?身体若有病苦,要视病苦为良医,让我们了解世间是苦的,也比较不会执著,比较不会去造恶。有病苦才比较会警惕自己,比较会觉悟。至于心呢?遇到逆境要时时观照,世间有逆境,我们才有办法成就菩提,没有逆境,就无法成就菩提。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别理他,任凭他去搞,日久对方就心生疲乏。不管他说什么,我们都一笑置之,保持一颗解脱的心。因此,病苦要观空;顺境、逆境亦要观空。     最后要告诉各位的是,发心难,坚持下去更难。退道心者多,成就者少。因此,修行要分分秒秒保持正念,也就是我们常念的‘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佛法开示不完,今天佛七圆满,不但勉励大家有希望往生,而且要坚持到底。要放下不必要的错误心态,你的后半辈子就会活得很快乐。     修行是不间断的,在家居士护法的心也应是不间断的,唯有藉著出家众,发大愿弘法,在家众竭诚地在金钱、体力上护法,三宝与居士相互的合作,佛教才会兴盛。     说往生很难的人是愚痴。为什么呢?其实仅在十念之间。说往生很容易的人也是愚痴。因为你把净土法门看得太简单了。临终那十念,是平日功夫的累积,所以最重要的是信愿行,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自利利他的大悲心。不计较,不比较,与世无争,处处让人,处处净土。要记住,平日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计较不断,不要和我谈往生。事事退让,对是非置若罔闻,坚持我们的信心,认真用功,不受影响,心即净土,心就解脱。若有人要破坏我们的清净心,就告诉他:‘不要告诉我那些是非,以免破坏我的清净心。’将所有的时间节省下来,用功念佛,不要浪费生命。祝大家能够‘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