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以上所叙述的种种方便,皆是众生发起信心进行上求佛道之心。而却不知道我阿弥陀世尊下化众生之愿力,种种的方便善巧,无所不至,超过于众生上求佛道之心有百千万倍,没有办法可以比喻。如经典中所谓的,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遍照于十方的一切法界。普遍覆盖一切众生,作其广大的救护,不令其坠堕于生死苦海当中。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周遍于十方的一切法界,普遍接引一切众生,作其广大的摄受,不令有任何的漏失。阿弥陀佛的五阴六入十八界之身,普遍同于十方的一切法界,普遍显示于一切众生,令彼能够了悟佛法,不令其退转于佛道。是故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皆是我们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摄持之对象。犹如彼慈爱的母亲,爱护疼惜幼小的婴儿,抱在怀中乳哺养育,不令其失去正念。世间的父母爱护子女,但只是一世的时间,一生的果报尽了即休止。阿弥陀佛怜念众生,则是生生世世而不舍弃。     以如是义理之缘故,能在我阿弥陀佛的大愿之中,只要一称其名号,即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真实有其意旨也。这是因为我阿弥陀佛之愿力,希望能够常常在世间之中,救度苦难的众生。众生若是能够念佛,岂不会很快速地便能相应,就譬如母亲救拔其婴儿于水火的灾难之中,何必等待子女去请求她。子女若是能够请求母亲救护,则母亲必定倍加慈爱。而彼众生历劫以来逃逝于如来慈父的身边,自己甘心退失而生死轮回,其之所以没有受到救拔者,实在是因为众生自执于六道生死而太难救度了!     纵使有人五逆的罪业全部都造作,十种恶业充满于自心,曾经毁谤佛法和种种的妄语,虚妄诳乱地谈说佛法,无有罪恶而不造者。临命终时,本来应当堕于阿鼻地狱,其地狱之形相已经现前。像这种必定入于地狱之人,若是能够遇到善知识,教导开示而令其念佛,此人因为痛苦的逼迫,能够起于一念悔改之心,能以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者,尚且能够改变地狱之相成为极乐净土,而得往生西方世界。何况那些能够以净土法门的观想修行等而自我庄严,以及能够先忏悔排除所造之恶业者,岂不能够必定相应。譬如昔日有人,因为畏惧老虎而爬上树木,因为惊恐而不觉失声称念‘南无佛’三个字。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而得道。何况是彼人因命终痛苦所逼,勇猛努力地称念十句佛号,而不能感应彰显。     问曰:我听说阿弥陀佛的愿力遍于一切之处,如今观察师父您此说法,只能救拔彼即将入地狱之人,以及尚未命终之人。而那些已经进地狱恶道者,似乎是不能救脱。如果不能救脱,则知道阿弥陀佛和诸佛的愿力,乃是有其不周遍之处吗?     答曰:你难道不曾闻佛经中所说的,一切诸法之所以生起,其实乃是唯心所现。一切的因果和世界微尘,皆是因为心而成就其体性。若能了悟一切诸法尚且不离于众生之心,岂又能够离于阿弥陀佛本心之体,而使其愿力有所不遍之处呢?     问曰:若是如此,为何地狱之人长久劫以来受种种的痛苦,而未曾听说有人去救护呢?     答曰:你又应当观察如今市集村落当中,屠户肉店之内,聚集众生而杀之,日日夜夜而不休止,未曾听闻有人能够停止其杀生也。杀生之因既然不能停止,地狱之果报也无人能救也。然而所杀的是在彼众生身上,而果报却在我人身上,此只是因果业力之难以脱逃,岂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所不遍,而使得地狱之中无所救护呢?     譬如有人,颇为了知经典之义理,能够符合于佛陀的妙心。然而于身业的杀盗淫三者,口业的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等四种口业,因为承袭宿世习气的缘故,不能消灭去除。因为恶业未消灭之故,其人临命终时,无法遇到善知识提携鼓励其念佛,因而直接入于地狱之中,蒙受无量无边之痛苦。     此人虽然受诸痛苦,而其善因并不曾消灭,于其种种的痛苦事相当中,皆能观照而觉察,触到境界之时皆能悟到其是唯心。既然悟到其是唯心,也能了知众生与诸佛乃是同一个体性。以其乃是同一体性故,则知道自心即是如来微妙清净之身。由于能够觉察了悟众生与诸佛是同一之故,则正当其人受于地狱之痛苦时,皆悉如同梦中之事,了悟其痛苦烦恼之相,即是菩提。     由于此心对于自心的真相之了知纯熟而无错谬故,因此又能促使彼多劫的地狱极痛苦之果报,于一短暂的时间而轻受痛苦。因此其虽然在地狱中广受种种众苦,却没有痛苦之相。反而生起代一切众生受苦之心,是以不求能够快速出离。     以其如是微妙正解合乎于佛心之故,彼人昔日所曾供养之佛,乃至于曾经于其名号或形像之处所而归依礼敬之佛,以及经卷中所信解的佛,或是称念阿弥陀佛机感相应之佛。彼种种诸佛则必定如同此人所悟解之境界,还再现出如是广大如同虚空之量,威德无穷炽盛光明之佛,其有无量的相好神通,庄严巍巍光明赫奕。来到彼人受苦地狱其最上的顶部,垂下金臂弹指作响,以慈悲之法音而告敕开示其人。     并于诸佛相好之肢体,放出广大的光明,其慈悲之法音随著其光明,直至地狱最深渊最根本的底部,其地狱当中所有的铁城、铁门、铁网、铜柱,乃至于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等一切的受苦之具,承受佛光的照射者,无不摧毁破碎如灰飞烟灭。如同影像、如同轻风,了无任何的踪迹。又彼地狱之中一切的牛头马面,鬼吏狱卒,乃至伤人的铜狗铁鹰,铁蛇铁嘴、诸多恶虫恶鸟等,承著佛光之照射故,转变而现出如同菩萨之相,对于地狱之众生慈悲相视亲爱怜念。     其受于地狱痛苦的此人,以及一同在地狱受苦之死囚,忽然恢复了本有的心地,增益其善心善念。不但见到彼佛之光明,又听闻其慈悲的告敕开示。就如同在极深的井底,仰望虚空的青天白云一样。举起眼光向上而视,见到佛陀殊胜的身相,因此心中踊跃欢喜,以至诚心头面顶礼,忏悔过错自我责备。与其一同在地狱受苦之众生,共同发起菩提心,然后随著佛光而直接上升,脱离地狱到达佛所之后,得到佛陀的摩顶授记,然后头面接足至心作礼。一旦听闻佛陀的说法,应念便能悟解佛道,随即便能飞行自在游戏神通,亦能清净如佛之国土,与佛一同生活居处。就如同大菩萨一样,成就无上的佛道,普遍教化一切众生,难可穷尽其究竟。     问曰:若是从因果来说,则此佛光只有照射具有胜解之人出于地狱,其他的众多狱囚并没有参与,如何同一时间都可以出离地狱呢?     答曰:譬如有一个造恶逆罪之人,遭受于官司之灾祸,其入于囚狱之时,由于彼人造一恶业的原因,其他众多的过失都产生了。而且必定展转牵累到他的妻子父母亲戚、和其所知识的朋友等人,一同受到痛苦的果报。其有佛法胜解的善行人出狱之时,亦复如是,岂不亦令一同于地狱中受苦者,展转而生起善念,悉皆承受佛陀的慈悲愿力,皆得往生于安乐之处。     若是如此,则我们阿弥陀佛广大的愿力,实在是遍于一切时一切处,岂有独独不能救护已经进入地狱之中的众生呢?若说地狱的果报未尽,而却想要先使其超脱而出,可是在地狱之中没有行善之因,而却想要佛光向下慈悲照射,这样是可能的吗?如果我们更再以彼地狱众生之事来反省自己,那么何不自我忏悔呢。     问曰:如果是等待地狱的果报尽时,佛光再来照射加持。那么我必定因为果报已尽而自己出离于地狱,何须再由佛光来照射呢?     答曰:若是没有佛光,地狱报尽之后虽然能够出离。可是于三恶道之中,不知道要生于何处何道,则必定各个由重报而轻报,展转于三恶道中经历于多生多劫,众多的无量劫,乃至不思议劫,才能够投生来到于人道之中。虽然生在人中可是犹自贫穷下贱,肢体残缺不灵活和百种疾病,受于诸多的极大痛苦。又因为种种的求不得苦,使得心中的恶念转加更甚,如果不做些微的善行,还将堕入于地狱之中。就如同盲人进入于荆棘丛林,有何因由可以脱离呢。     若是其人从地狱出离之后,能够承蒙佛光慈悲下照之威力,则能转变重报使其轻受,转其长劫之果报使其短时而受,转其众多果报而使其减少而受。又能够一旦出离于地狱之后,便能生于有佛之国土。岂可以说不须佛光的加持照射呢?若是作如此见解者,即得广大的重罪。     佛经中云:‘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充满了大火,如果称念彼阿弥陀佛者,便能直接越过而不必怀疑。’何况是一己在地狱中之火而不可消灭,即是此义理也。又云:‘阿弥陀如来,以其悲心彻底恳切之故,乃至于在无间地狱的大火轮当中,代替一切诸众生,受诸无量的苦恼,以种种方便善巧而救脱之,令其往生极乐安泰。’更何况是那一些尚未沉沦堕落于地狱之人,而不救护之。     又云:‘彼阿弥陀佛慈悲之力,普遍覆盖于世间一切的众生,不论众生对于阿弥陀佛之身,是以刀刃劈砍、或是以众香涂身而供养,阿弥陀佛以其平等慈力之故,皆无有分别而同样摄受。’是故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其下化众生彻底恳切之心,于此便可亲见。更何况是阿弥陀佛,以种种不同的身形,使其色身如同众生,于种种的时间处所,作度化众生之事,这实在是很难以凡夫之知见而可测量。若是不能真实相信,不可以说是真正的了知佛法者。     有人说:‘众生之全体即是佛,不知道谁是能救之佛、和所救之众生呢?’我只是向他道:‘你还欠一个悟道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碍行第十七     详究所谓一心平等之法,其体性从来不曾亏缺减少。一切的众生虽然缠绵于业识之中,无不皆能有出于尘劳之心志。才正想要探究佛道,而邪魔之境界却先彰显。只要稍有一事亏于心地,万般善事便完全消失。成功的事情很小,失败却很广大,能够成就佛道的终究是稀有。更何况是五欲六尘交相倾夺,死生流转不断迁变,种种的众生皆是彼此相仿相效,即使是在不同的处境也是如此。     如此便使得我如来在三大阿僧祇劫之中,舍弃无数的头目髓脑、国城妻子,以及自己的身肉手足。持戒忍辱精进修行,承事无量的善知识,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修行一切道品所得到的圆满法门。因为我们种种的障碍,而退失了菩提心,一旦使如来之法门在我们面前而消灭,如是岂不令人痛苦伤心吗?     我如今既然是释迦牟尼佛之佛子,不以努力精进而争取,坐令法界的众生群有,永远失去智慧眼目,其痛苦是更甚于以刀割切自身之肉也。是故我今依照经典之意,创立了十种大障碍之行,名之为‘十不求行’。人们虽然不会故意愿求于障碍,但是于此世间,或是有种种不得已之事,有一切的障碍现前之时。使令我之身心事先居于障碍之中,而使众多邪魔、诸恶障碍之境界,不能侵挠我,不能障碍我。就譬如黄金和烈火同于一炉,烈火虽然侵逼黄金,而黄金必定成就器用。其十种大障碍之行,如今当说:     第一,思惟色身不求无有病苦。第二,处于世间不求无有困难。第三,探究自心不求无有障碍。第四,建立修行不求无有魔事。第五,图谋事务不求一切容易。第六,与人交情不求其能利益我。第七,对于他人不求顺应适合我之心意。第八,施予德惠不求望他回报。第九,见到利益不求沾染分享。第十,被人贬抑不求能够冤曲申明。此十种大障碍之行,摄受了一切的诸大障碍,惟有上根上智之人能够堪任忍受。中下根器之人,不敢对其希求冀望。     若是有得闻此十句之义者,于诸般种种的障碍当中,一一皆能够观照觉察令心觉悟,反省自身体会佛道,坚固执持而不退失。如是则能入于诸魔之境界,而不为群魔退转其修行之心。依循于诸般的声色之中,而不为音声美色迷惑挠乱其心志。乃至于在憎恨、贪爱利养名闻之境界之中,在人我是非、得失利害之场合,我的自心先居于障碍之中,那么彼种种的障碍之事,岂能够成为我之障碍呢?障碍如果不成为障碍,则其佛道的修行尚且可以直接前进,更何况是得到了顺利自然而无有障碍之境界,其佛道修行岂不能够进步呢?     譬如在高峻山崖之树木,虽然久经干旱而如同火焚,尚且不改变其挺拔秀丽之颜色。更何况是在大雨水泽滂沱充霈之时,而更加上充满温暖之气的三春时令,岂不是更加欣欣向荣、茂盛坚实而生长呢?又如同身根残缺之人,其运行动用虽然艰难不便,而于求取饮食生活之计,有其无法胜任之工巧。可是如果将其求得世间生活之心计,转移而向于追求佛道,岂会因为身体的障碍而不能修行佛道呢。     应当了知,此种种的障碍,即是一切众生的大善知识。也是一切众生的最佳庇佑、最好的福田,可以帮助了脱生死的轮回,可以超越凡情而入于圣境。乃是诸世间所有的种种美味,最上衣服,金刚钻石明珠宝玉,乃至所有一切的众多珍宝所不能及的。以此之故,若不是以障碍之处当成是通达之道,则于非障碍之境界,反而变成是障碍了。     何以故呢?色身如果没有病苦,则贪爱欲望之心乃会生起。世间如果没有艰难困境,则骄慢奢华之态必定会生起。探究心性如果没有障碍,则所学之佛法必定不踏实而跳跃自我之等级。修行如果没有邪魔之事,则广大的誓愿便不会坚固。种种事情如果容易成就,则心中便容易存有轻蔑我慢之念。与人交情若是都想寻求要利益我,则往往会令我亏失道德仁义。他人如果顺从配合我,则内心必定自满骄矜。施予他人德惠如果期望回报,则意念便会有不轨之企图。见到利益好处如果想要沾染分享,则愚痴之心必定倾动生起。受人贬抑之冤曲如果想要申张说明,则人我是非之心即未能忘却消除。     以如是的义理之故,则知道十种无障碍之道,反而能够生起种种的过失,以及成就如是一切不吉祥之事,并且成为障道之因缘。何以如此呢?贪爱欲望之心生起,则必定破坏戒律退失佛道。骄慢奢华之态势生起,必定欺侮压迫一切的众生。学习佛法若是跳跃躐等,则必定未得自谓已得。誓愿如果不能坚固,则必定尚未亲证而自谓已证。心志如果轻蔑我慢,则必定称赞自我有大德能。亏损道德仁义,则必定常常见到他人之过非。内心自我满足骄矜,则必定执著自我之行为见解为是。心中意念有所图谋,则必定使虚浮的名声欲其张扬。愚痴之心如果妄动,则必定受到不法的利益而毁害到自己。心中存有人我是非之心,则人我彼此的怨恨必定滋长生起。     如是十种广大的过失,乃是从凡夫的妄想所生,皆名之为邪见。由此展转生起无量无边之恶法,遍满于虚空世界之中。必定令其造恶之众生,堕入于地狱之内。岂可以于顺境之事,不生起敬重谨慎之心呢?     若是能够深深体会此种种的障碍之境界,正确认识病苦之因缘,了知病苦的体性乃是空寂,那么病苦便不能烦恼我心。了知所谓困难的境界,体会困难之境界本来虚妄,那么困难之境界又有何伤害呢?悟解障碍之事并无有根源,那么障碍自然便寂灭,遮障之事便不会造成阻碍。通达邪魔之境界本是虚妄而有,探究所谓的魔境并无根源,那么所谓的魔境又何能娆乱呢?思量了知一切的事务皆是从心而生,其成就与否乃是随业力而定,因此事务之成就并不完全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能力。     体察一切的人情是有其原因,于人情之中是难以勉强的,因此人情乃能任运随缘。悟知人们乃是处于世间,观察众人乃是虚妄而为,人们之不同只是酬偿的业报而已。明了施予德惠并没有真实的体性,观照德惠并不是恒常,功德也不是真实而有。了解世间的利益本来空寂,如果贪爱欲求利益则生起烦恼,因此利益不可任意妄求。受到贬抑之时能够忍受,忍受贬抑即是谦让,那么贬抑之委曲又何能伤害于我呢?     是故释迦大圣教化世间众人时,教导我们应当以病苦之缘为良药。以困顿患难为解脱。以种种的障碍为逍遥。以邪恶的群魔为学法之伴侣。以事情困难为安乐。以弊恶的交情为资粮。以忤逆之人为游乐之园林。以布施之功德为破弃的鞋履。以稀少的利益为富贵。以承受贬抑为修行的法门。如是则居于障碍却反而通达,求于通达顺利反而却成为障碍。因此于此种种的障碍之境界,皆转变而成为殊胜微妙之境界。是故究竟到底是有所得或是有所失,自然便不能确定而知了。人们怎么可以在种种的境界之中,强加生起取舍分别之心呢。     是以释迦牟尼佛于种种的障碍境界之中,而得到无上菩提之道。至于像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为了半句偈颂之时,而遇到食人之罗刹。作忍辱仙人之世时,遇到了残暴的歌利王。遇到瓦砾石头来攻击之增上慢比丘。以木盂放在衣中假装怀孕,而来作大毁谤之恶心嬖女。以及央掘摩罗外道之辈,提婆达多叛逆之徒,皆来作释迦牟尼佛修行的种种逆境。然而佛陀悉皆给予其授记,施予教化而令其成佛。如此岂不是以彼之逆境而为我之顺缘,以彼人之毁坏而为我之成功啊!     更何况是如今时世仁义浇薄、世间浊恶,众人与众事皆异寻常之理。对于学习佛道之人,岂无种种的障碍境界,于今若不事先居于障碍之境,则种种障碍来临之时,便没有办法排遣消除。使得释迦牟尼佛法王的佛法大宝,因此而失去,可不令人感到可惜吗。愚痴的我于是依照经典之义,简略地叙述我所了知的,愿诸见闻者勿要嫌弃。倘使因为听闻此义理之故,于种种障碍现前之时,反而能够勇猛而精进于佛道,那么可以说是悟得了此意旨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显众义第十八     所谓的念佛三昧者,名之为一行三昧也。这是因为彼修行念佛之人既能了知甚深之意旨,能够持守自己一心一意,唯有忆念彼极乐国土,唯有忆念彼阿弥陀佛。并且了知报身与国土无二,了知能忆的与所忆念者也是同一,乃得名之为‘一行’也。虽然名之为一行,也当以彼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无量的法门,以及诸般的功德之行,作为帮助佛道之缘,如是则往生的修行便能疾速地成就。是故所有一切的诸行,悉皆是为了净土而修,更没有别的歧异之道路,是故名之为一行也。就譬如众多河流入于大海之中,便一同得到大海之名。万般的善行同归于极乐净土,同得名之为一行也。     以如是的义理之故,则所有一切的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四弘誓愿、六度万行,皆是净土之行。乃至于一弹指之间的善行,以及散乱心念佛,或是才一称念佛名,或举一手作礼致意,一次礼拜一句赞叹,或者只是一个恭敬之瞻仰。乃至或是供奉一枝香一杯水,一朵华一盏灯,一个供养之器具,或是一念之间的修习,以至于以十念念佛。或是发起一个布施,持守一个戒律,一次的忍辱,以及禅定和智慧等等,所有的一切之善根,皆悉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由于愿力所摄持之故,虽然有迟缓和快速之不同,但是皆得往生于极乐世界。     就如同经典当中所说的譬喻,昔日有人以一小滴的水寄存于大海之中,期愿其能够不败坏不失去,不变异不枯竭,即使虽然经过了许多劫,也要归还他原来的水。其人如是经过了多劫的时间之后,就以如同他往日寄放的量而来求取,果然真的得到原有之水,既没有败坏也没有枯竭。此念佛法门亦复如是,虽然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于极乐世界,就如同彼人所寄放的一滴水,虽然经过了他生他世的轮回,可是善根并不曾消失,也不会败坏枯竭,往生彼极乐世界是毫无疑问的。     以是之故,不论是大乘是小乘,是有漏或是无漏,以散乱心或是定心之善,事相之忆想或理体之观照智慧,皆是名之为一行,皆悉得以往生极乐世界,惟除无有信心之外道种性。是故祖师云:‘只要能够具有确信肯切之心,必定不会欺骗而担误。’又经典当中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实在是可以深信的。如果有一些因地的信愿之心尚未生起,一丝的善行并未建立,自我的身心尚未屈服,而却先想要祈求感应者,实在是不可与其一同谈论言语也。     是故释迦牟尼佛这一位至圣教主,于其一代之中究竟之谈,有无量无边的三昧,无量的解脱法门,无量无尽之行愿,总持而相应于无量的法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法门,圆满收摄一切的法门而无外无余,悉皆能够完全具足。就如同彼广大之大海,能够吞取含纳众多之河流,而其体性却没有增减。又如同如意宝珠,放置在高大的幢旛之上,能够满足一切众生之愿求,而其自身之体性却毫无亏损。此念佛三昧宝王,能够摄持一切法门且能具足一切功德,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由于此义理之故,最初始自我释迦共尊以此念佛三昧,普遍告知开示于种种的大众之会,无非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彼说法大会之中所有承蒙说法而听闻开示的大根机之士,就如同彼文殊师利菩萨等,以及三乘的圣者贤人,天龙八部一切鬼神,无不倾心信仰而归依信受也。等到佛法流入于东土华夏,有慧远大师这样的大心之人,于彼庐山阐扬释迦牟尼佛所遗留之教化,彼信受而奉行者,就如同大风行于小草之上,普遍得到天下人的仰望,无不赞美称叹其教化啊!     自从释迦牟尼佛以至如今,将近有二千三百多年,其中有圣贤超凡之人,大德高僧、儒家巨匠,农夫商人、仕官贩贾,以及匹夫匹妇,奴婢黄门。或是能够自我修行进而劝导他人,或是著作文章而立作誓愿。其尊重佛法如同至宝,看轻自身如同微尘。面临困难时而不畏惧,滨临死亡而不顾虑。挺起身心建立修行,一生努力修行此净土之道者,如何能够知道其有多少。或者有人对他人之修行而随喜,或是信受而一心归依,乃至于随其所得之佛法,尽己诚心而修行者,其数则更加众多。实在是如同所谓的罗列之星辰、恒河之细沙,也没有办法比喻形容其众多也。     或者有一些时而半信、时而不信之人,心中犹豫不决之人,尚且可以往生于彼极乐国土的疑城边地,更何况是具有正信而努力修行者呢?过去往生的传记中所记载的,与真实往生者之数目相比实在是万不及一。自古以来至于今日,咸皆受到此念佛法门之恩赐,这岂是用纸笔口舌所能够完尽而描述的。纵使有人想要别修其他的法门道品,但是因为只有假借自己身心之力,因此有些则有退转信心、或是产生著魔发狂之过失。唯有此念佛法门,因为仰仗著阿弥陀佛慈悲加持之力,修行则必定获得成就,不会再有邪魔障碍之业,永远不会退转于佛道。     此外这个念佛三昧,非但可以远离魔障,亦可远离于人世间一切的县衙官司之口舌灾祸,以及种种的是非之境,困境患难,水灾火灾,盗贼土匪,以及极恶之人凶灾之事,乃至于一切的虎狼毒虫猛兽、鬼魅妖精,如是等种种不吉祥之事,皆悉不能侵犯伤害。此外又不会被一切的疾疫疠瘴、夏暑伤寒、痈疽疥癣、恶劣下贱、眼耳鼻舌的诸般病苦所烦恼,皆能如其所愿所行的而无亏缺损伤,皆能排除一切的灾难病苦等烦恼。     唯有在人世之中的名闻利养,甜蜜恩爱的柔软之贼,以及心中的嗔恨之心嗔怒之火。虽然有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因为其是自我之过失,因此没有办法救拔也。修行之人应当深深加以精进之心,以攘却排除此种过失。若是因为一念之间的因循怠惰,则必定为其顺境之贪爱或逆境之嗔恨心所夺取。然而彼贪爱之软魔,只能伤害具有浅薄信心、贪爱怠惰失去正念之人。若是那么些精进修行者,就如同钢铁在火中锻炼时,如果得到水分反而更加坚强。这些贪爱软魔,怎么敢稍微接近而逼视之呢?     由此之故修行之人因为阿弥陀佛的加持而捍止了魔境,不只是此身可以得到安乐,又能够得到念佛三昧之成就,并有天人鬼神的护持帮助,临命终时正念现前而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人往生净土之际,种种祥瑞之感应不只一种。或者天乐充盈于虚空之中,或有奇异的香气弥满于屋室,或者有光明来照射其身体,或是有七宝的莲华座现在于前。或是阿弥陀佛垂下手臂而亲自来迎接,或是菩萨执持著金台授手而来接引。乃至于临命终前预知往生的时日将至,正念分明而不错谬,诸般的病苦障碍忽然消失空寂。自己能够事先沐浴更衣,然后结跏趺坐,或者集合大众而演说佛法,叉手而向诸人告别。或是更再勉励众人精进修道,书写偈颂之后掷下手中之笔,合掌念佛而往生。     或者临命终之后,其身体如同在生之时。或是牙齿骨头和念佛的念珠,即使经火化燃烧也不会损坏。其光明耀焰异于寻常,五种色彩亮丽鲜明。或是吉祥之物飘浮于虚空之中,盘旋回绕而不散去。或是其火化之烟雾所到之处,有明亮的舍利子如同流珠,触到事物便生出舍利子。如此种种乃是耳闻目击所常常有的。若不是其人平日操履行持非常净洁明白,由其修行的精进之力所感召!哪里能够如此呢?     感叹如今之人,或是虽有在修行而无有实际的效应,这实在是因为其信心之根肤浅微薄,信愿之因地并不真实。未曾建立真正的修行,而却先想要别人知道他的行径。内心则是自满骄矜,外在则欲彰显夸耀。使他人能够对其恭敬供养,内心期望能够有所得。甚至虚妄狂言能够得见清净殊胜之境界,或是见到小小的境界以及梦中的善相,自己尚未能够分辨认识其是非好坏,而却想要先向他人张明宣说。此等卑劣下等之心态,必定为如上所说的邪魔伴侣所迷惑,从此愿力和修行悉皆退失,依旧还是随著生死而轮回苦趣,怎么可以不谨慎小心呢?     若是我们虽然有在道场之中,进行持诵经典、忏悔发愿等仪式,如果不得不被人知道,那么实在是不得已之事,岂可特别自我显露修行之形迹,而使得佛法之观行倾坏失败呢!如是则修行之人还是应当审察仔细,隐密地坚实自我之修行。内心常常怀著惭愧之念,不可显露自我的德行。如果真的是工夫到家之时,不被如上所说的强力之魔和爱软之魔,这二种魔所迷惑,便可以说出自己之修行。     修行当中如果有的人宿世的业障即将消灭,微微见到殊胜的好相。如果其人不能隐密蕴藏其德行,而使其传闻至他人之耳,则其修行必定颠覆失败。所以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次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之圣相,而其平日都未曾言语提及,只有除了到临命终时才向人言说。所以大众千万要记得,不可随便向人言说修行之工夫和感应,这是我至为祈祷、至为祈祷也!     此外这个念佛三昧,其体性虽然圆满,而对于其悟解则应当更加广大之,所修行的则应当竭尽其诸多微细的条理章节,尽力去除种种邪猥弊病,乃至于对于微小之罪业,心中犹应怀有广大的畏惧之心。又应当知解随著大乘之见地,修行依著小乘而学习,乃能符合于此念佛三昧。若是知道小乘并不是自己而小,而将小乘之行随顺于圆融的知解而成为大乘圆教。大乘圆教亦不离于小乘之行,因此小乘即是大乘。小乘和大乘的知解行持,乃是同一理体而无有分别,如此即是超越世间的知见。     佛经中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上的每一句,皆是一个佛法的修行,古人对其每一句皆各有其佛法的训示一章,在此不能详细叙述。     此外又应当要护持众人之心,勿使自我夸大或令人嫌恶,举止动作安然自若。读诵大乘经典,悟解佛法的第一义谛,亲近有益我们修行的善友,虚心请问先觉的善知识。不执著自己之见解,不引发显露自己之特长,心中存有忍辱之志,身口意等行为应当依照经典。听闻正确之知见佛法,不毁谤出家的僧众尼师。止息世间纷杂之善法,不贪求于名闻利养,远离于种种邪恶之事。处事必定要忠信仁厚,将过失归责于自己,深深诫止淫逸之绮语。一心念佛而不散乱,视一切的众人如同诸佛。捐弃世间的伎能工巧,唯求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身行必定清净无染。如是等无量无数之善行,皆悉应当努力修习,此皆能够帮助佛法之正道。     此外更加能够割断世间的贪染之心,于憎恶和喜爱之二种境界,无有种种的障碍留难。坚凝其心使其如一,必定可以往生净土,其功德甚为广大,在此无法全部叙述。是故于此念佛法门当中,隐密而精进修行此三昧,其功德高广却不被人知其名号,而得以往生极乐世界者,怎么能够知道其有多少呢?而那些有记名载入于传记之中的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岂可以思量计算其未经记载而往生者之数目呢?     若是人们能够依照前述之教诫,但依此法而修行,尚且能够利益无量劫来与我有怨业之众生。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师长,佛法门中之同参眷属,世间的兄弟姐妹,以及平日中帮助我解除患难,和提携引导我之人,而却不能够得到其利益?是故可知只要修习此念佛之行,一切的恩德无不皆可回报。以是之故,我们应当一心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二位大士,其境界甚为殊胜深妙。于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之中,很难得以亲近,很难得以忆念。何以故呢?若是众生能够忆念阿弥陀佛及二大菩萨者,必定能够得到解脱之故。听闻到其名号尚且非常困难,更何况是亲近而学习之。是故《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得听闻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及二位菩萨之名号,即能除灭无量劫来生死之罪,更何况是能够至心忆念。若是能够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世间当中的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殊胜之善友,此人将来当坐于菩提道场,生于诸佛之家。’     以是之故十方的诸佛如来显示其广大之舌轮,殷勤恳切地劝导勉励。而我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一再地告诫叮咛,其言词极为激昂恳切,为了使令五浊恶世之众生,必定修行此净土法门,乃能得以度脱于世间之生死。何以故呢?这实在是因为彼五浊恶世之众生,其色身与心灵皆非常痛苦,以种种的痛苦为其性命,犹如处于水深火热之苦聚当中。而释迦牟尼佛特别示现降生于娑婆世界这个苦处,其愿行悲心最为深切,正好相应契合于此世间众生之根机时宜,就如同尽大地中众多的江河溪水、和处于虚空中清净的明月一般,彼此互相感应道交也。     是故我释迦世尊,自从其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乃至于最后入于涅槃,其说法的音声不二。于其所说的法门当中,开始从演说《华严经》的法会之上,最终极尽于《法华经》的说法道场。其如美玉清脆之音声宣布开示,其称扬叙述此极乐世界何有穷尽。彼世尊说法大会之中、所有具大心而且有殊胜志向之士,承蒙随顺于世尊慈悲之意旨,悉皆发起愿力而祈求往生也。更何况是我等末法之世,钝劣根机而流浪生死之人呢?听闻而认识净土法门之人,必须要铭记于肌肉骨髓啊!     自从释迦牟尼佛演说此法之后,阿弥陀佛的愿力便不间断于此世间,代代之中不乏弘传阿弥陀佛大愿之人。释迦圣人以此法门开演唱导于前,诸位贤者以此法门继之于后,于是便广泛流传而普遍于十方三世,又何止是这一个天下而已。其愿力如大雨般霈然充满于六道四生之中,又何止是人道之伦。不但天神向应其教化,鬼道之类亦能随顺之。不论是人或非人,无不个个赞叹仰望,其记载的种种行事,具足完备于诸多的经典文章之中。充盈满溢于海藏的龙宫之中,普遍布满于人间和天上。深化其根坚固其蒂,悉皆能够相应于一切众生的根机,这实在都是我阿弥陀佛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而导致如此的。     释迦牟尼佛言:‘在佛法即将消灭的末法恶世,我其余的一切经法皆消灭之时,唯有此《无量寿经》之教典,多留于此世间一百年,以广度一切的众生群有。’那么此极乐净土之念佛法门,岂不是我等凡夫最后而最重要的训示啊!彼飞禽名之为‘八八鹦鹆’者,堕落在愚痴妄想的畜生异类之中,以其能够随著人们称阿弥陀佛之名,亦能承蒙念佛三昧法力之故,尚且于其埋葬之处生出莲华,更何况是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如果能够作人而不如禽鸟能念佛,可以说是不知道惭愧也!     我如今生于末法之世,正值所谓的后五百岁,是故世人的善根肤浅薄弱,心中常有疑惑而不能深信佛法。此外更上加异端知见邪伪之见解,各个执著于不同的妄见,彼此互相诱惑牵引。使彼具有正确修行之人,大多被迷惑挠乱,于是我心中的伤感充满于胸怀。是故收集彼禅宗、教门和净土的诸多文章,以及诸多的经典书卷。取其极为深奥而且至为重要之义理,叙述作成此说,分类而排列成编。使其流布于天下世间,破斥邪执显示正理。普愿法界的一切众生,于此一部论说之中,一见之后便能心开悟解,了悟自己本有之真心。知道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报正报,还是在于西方净土;并且通达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仍旧不离于我之本性。只要是具有心性本识者,皆能一同往生于西方,悉皆能够深入其阶位也。     我更期愿一切先知先觉的善知识,不吝惜于您的慈悲,若是见到尚未悟解之人,能够如法地给予适切之教导。前辈长者之人若是不明白此法门,也可以随其根机应其病根,为其详细剖析其幽深微妙之处,更再为其明了宣说。彼人若是能够有一念之信解者,其行愿必定可以成就,往生净土一定是可以期待的,其功德实在是难以称述。纵使有一些邪异的执著坚牢固著者,其信乐虽然不深,但是只要一句阿弥陀佛熏染于神识,亦能成为将念佛修行之因缘种子。如此能够展转而利益一切众生,无量无尽无穷无边,劝导众生发心之功德,不可以说是不大也。     若是有人真的能够如此,不师法于自己的妄心,不自欺亦不虚妄。能够随顺于此净土法门之正教,教诲他人而不倦怠者,纵使自己不能修行,即为已经修行。纵使自身未能学习,即为已经学习。何以故呢?法界乃是一相无二,无有自己与他人之分别故。如同昔日有人,自己于其一生之中未曾亲自修行,但能以二次的机会倾尽自己所有的一切资财,以平等之一心,建立法会、劝人一同来念佛之缘故。其临命终之时,亦得往生于极乐净土,其事迹非常昭明显著。     是故可知若能发起慈悲之心,显示摄受他人之相。以及能够利益彼人,劝人念佛修行者,其所得的功德非常弘大众多。这实在是因为阿弥陀佛这个无上法王之功德所使然。但是也不可以执著而认为自己一定不必修行了。是故可知此念佛三昧甚深微妙,此法门之功德广大如海。而想要开显其众多利益之事,岂是我能穷尽而言说的,在此简略地记载我所听闻的,以作为对世间人之劝导发起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示一愿四义之门第十九     有人问曰:劝导众人发心念佛之书籍,我于古人的著作当中已经见到很多了。虽然各有其唱导相和、互相补充之处,言语文句也有些差异,然而其义理岂有差异呢?若是师父您这一本文集,除了叙述依报正报,阐明观照之智慧,分别折伏和摄受之法门,以及显示众多义理者等等。其余如破斥妄见显示真义之类,我好像是未曾听闻也。虽然是古代之至人,尚且未能完整究竟其义理和事相,如同是有所等待其补充。更何况是我等凡夫,于此念佛法门之究竟圆满、而敢随意轻视之呢?我等虽然不能入于念佛三昧直指人心之道,而也获得了一些更新而补充见闻之利益。敢问师父您何以作此文集呢?     答曰:唉!我乃是感伤世间不能依循轨范于正道也,而悉皆追逐于虚妄的物块、致使落入于邪道,是故为之而作如是之说。岂是我喜好于言辞之辩论呢?这实在是出自于不得已也!     此人又问曰:此念佛三昧之说,既然详细而且明了,有的人还是说难以到达,师父您还可以用一句话而穷尽其义理吗?     答曰:何必要用一句,也可以用一个言词而穷尽之。何谓一个言词?即是所谓的‘愿’也。何谓一句而能统摄穷尽?即是所谓的‘戒解行向’也。然而此一部文集之义理,并不超出‘戒解行向’这一句话。而‘戒解行向’这一句,则必定从‘愿’而起,如此乃可说是以一言而统摄穷尽也。或是广说、或是略说,不论卷收统摄或是舒展开演,都可以随意自在,岂可以再滞著于一个固定的方向角落呢?     何者称之为‘戒’?这是说修行人既然修习念佛三昧,若是不能严持戒律。虽然具有正确之信心,但是却常常为彼世间的恶缘杂染,所侵挠而攻夺。尘劳恶缘如果难以遣除,则必定会毁坏我们的法身慧命,令我们的知解进入偏邪之地,因此而不得往生净土。《观无量寿佛经》中云:‘若一日一夜受持沙弥戒,受持具足戒,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是故必定应当要持戒也。     何者称之为‘解’?这是说修行之人,既然修习此念佛三昧,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若是不能以此甚深智慧微妙知解,了知净土与秽土此二国土的真实情境,东方与西方相对而立乃是真实而不虚谬。此外又能够了知,即此清净和污秽的两个国土,全是具足在我自心之中,不离于我当下之心念。若非如此则要从何方法而修,才可得以往生于彼西方净土呢?《观无量寿佛经》当中云:‘读诵大乘经典,悟解第一义谛。’乃能得以往生净土。是故应当具有正确之知解也。     何者称之为‘行’?这是说修行之人念佛求生于西方净土,其智慧见解既然正确,则必定要依其正解而建立修行。二六时中精进行道,身业礼佛、口业称佛、意业忆想佛,三业无有亏欠缺失,勇猛直进而不退失,订定日期求生彼国。如经云:‘修行六念法门,回向发愿求生彼国,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于彼国。’是故应当建立修行也。     何者称之为‘向’?修行人想要必定往生净土,于如是持戒、慧解、修行等所生起之功德。以及今日在一切时一切处,与无始劫以来所有大小之善根,一一皆悉回向于往生西方净土,临命终时乃得决定往生。如佛经中云:‘应当回向发愿求生于极乐国土,譬如预办种种的事物于家中,归家之时必能得到用处。’是故必定应当发愿回向也。     此‘戒解行向’四大法门一句之义理,能够统摄一切的善法。譬如春夏秋冬四时能够成就充实稻谷水果,各得其一段时节之需要,失去一个即不能成就。此‘戒解行向’四大法门,也是如此。若是丧失了其中一种,念佛三昧便不能成就。是故必须应当四种义理具足而修,乃能圆满往生净土这一个‘愿’也!     问曰:只此一句‘戒解行向’,还能够成就多句吗?     答曰:多句即是一句,一句即是多句。不论是多句或一句,其含摄的义理皆能穷尽,不可以说多句的义理比较详尽,而一句的义理则有缺失也!     问曰:若是如此,何不只要说一句即可?     答曰:使用多句乃是广泛而说,而用一句只是简略而言。广泛和简略虽然有差别,然而这实在是因为各别对应于不同的根机,而此二者皆能彰显佛道。岂可只是说一句之法,而废弃了广泛说明之多句呢?     又问:彼乡野之间只有两三家的村落里,那些平凡的匹夫匹妇,和老公公老婆婆,东西的方向都不能辨别,菽草和麦子都分不清楚,于此‘持戒悟解’等一言具有四义之说,愚昧懵然而无法了知。或者只是唯能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只有专心精勤地礼拜于佛,而临命终时却能得以往生,其往生的征兆灵验也非常地明显,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曰:众生的一心之中,有何佛法而不具足。既然从智慧的知解上,相信有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二种国土,然后发起修行称念佛名,并且回向求生于极乐世界,岂会更再毁破佛陀之戒律呢?如是四种义理既然具足,诸般修行不必建立而能成就,于是便得往生于极乐世界,成就其最初所发之信愿。岂可以说其是菽草和麦子都不能辨别、东方西方都分不清楚之人呢?     问曰:若是如此,则修行之人只要一心用功,诸般的修行自然具足,更不必再建立四种义理之说也。     答曰:若是能够先知道四义即是一心者,就如同以其建筑的基地坚牢稳固的缘故,则永远无有退转之事。若是先只知道一心修行而后才渐渐具足四义者,虽然也是得以往生净土。可是于修行当中若是忽然遇到魔业恶缘、邪师乱党,则很多都会有退转。由是可知还是以了知四义为较优也。     到了此时提出问题的大众即将散去,忽然之间,有人承继上一个问题之意旨,又再问曰:我过去听闻净土法门,劝导修行之书,自从古代以及今日,著作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其中的言辞义理纯为良善,悉皆能够相应于众生之根机时宜,差不多可以说是普遍于人间之世。此外依教奉行而得以往生净土者也极为广大,可以说是义理更没有蕴藏剩余了。云何如今师父您更再有所著作,使修学佛法之人再有不同的知解呢?如今详细探究此文集,其义理若是承述古人之说,古人已经清楚地说明,不须更再加以言说。其义理若是另外有所建立,可是如今之人若是莫能了解,恐怕会成就了其臆测之见解。若是不超出此已说和未说之二句,不知道师父您是为了名声远闻呢?还是为了利益供养呢?我期愿能够听闻其要点。     答曰:唉,你实在是很陋劣也!你实在是难以教诲、难以开示明了也!我曾听说古人凡是建立言论,必定要祖述于佛陀之经典。既然是祖述于佛陀之经典,则经典虽然只有一句之义理,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如微尘数的众生,其甚深的智慧辩才就如普贤菩萨一般,经于一劫而谈论此句经文之义句,其义理旨趣犹不能被穷尽。岂可以说古人已经说了,而如今之人便不可以再言论呢?岂是过去释迦牟尼佛已经说了,而古人不可以再言论呢?你却不知道如今之人如果不叙述古人之言语,则古人之言语行为便不能显示。古人若是不事先垂留开示作为如今之人的告诫,则今人之心志思虑便无所凭借依靠。     此外,其义理虽然是叙述古人之言,而其意旨趣向却不是重覆。今人之语言虽然是别有建立,而其义理旨趣并不别异于古人。这只是因为古人的世代已经过去、古人也已经消逝了,其所破解的异端邪说,虽然已经抉择解决了甲这个疑惑,可是却又增加了乙的弊病。乙的弊病如果平复了,丙的恶疾又产生了。如是展转而产生了很多的纷歧方向,如是流传而成为了歧异知见。     此外彼古代圣贤之书,虽然极为众多,其就如同山之高大、海水之累积,可是泯灭消失的也很多。后世之学者根机迟钝,很难全部去探寻研究。是故于彼广泛的文章当中,选择摘取其精华而简要之义,心中急于想要解决当今世人之疑惑。于是收集而编列成册,只想要去除末法时期沉痛之病痾,岂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名声呢?汝今所问的问题,实在应当自惭而感到羞愧也。这就譬如大海添加了江河溪流之水,大海岂会厌恶其更加深远广大呢?巍峨的高山增加了土石,高山怎么会厌恶其更为崇高呢?     此外如今世人之疑问,有些是古人所未曾听闻的。古人所发生的偏差,如今之人未必能够到达。如今时世距离释迦圣人既然很遥远,是故应当依照佛陀之经典,辨别分明如今世人之疑惑也!又如同充满屋室内如同黄金价值的药物虽然非常珍贵,若是不能诊断来者之疾病,而选择其相应有效之药而用之,那么不但是疾病不能痊愈,性命恐怕也难以保全也。     此外佛经中的任何一个义理,经过一万个解释则有个一万分明,怎么可厌恶佛法语言的一再听闻,更何必畏惧排斥那些未曾听闻之言谈呢?你应当以此念佛三昧,披读探究详细明解,并且建立广大的愿力修行,直接精进于念佛之道,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慎勿更再等待临终将行与世决别之际,贪爱境界顾惜色身。那时就如同活活的生龟脱去甲壳一样,万般的痛苦攒入于心中,而后才来自我懊悔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示念佛灭罪义门第二十     有来客问曰:念佛三昧直指之说,最初开始于说明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之境界,最终则是求生于西方净土的行愿之门,无不究竟而完备。但是佛陀在经典当中有‘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声,能够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文句,我于此经典之语,不能完全无有疑惑。若是真的有此道理,如今观察世间之人,无论其是富贵或是贫穷,于其尽其一生当中,没有说不曾称念过一次阿弥陀佛者,如是则应当皆能灭除如是种种之重罪,悉皆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了!何以世间之人依旧仍是愚昧无知业识茫茫,死亡之时如同落入滚汤之螃蟹,其上升或下坠实在无法了知其去处,所谓的灭除罪业之义理又何在呢?不应当是释迦牟尼佛之言语是有所虚妄吧,期愿师父您为我解释回答。     答曰:这真是问的太好了啊!彼娑婆世间尚未了悟之人,因为你如今之所问,于此念佛三昧之修行必定可以不再退转,而且直接往生于西方净土了!如今世间上修行之人,皆认为经典中的此段说法,只是善巧方便劝导众生精进修行之语而已。岂能了知此乃是释迦牟尼佛真实不虚之说,必定是不会欺骗我等众生也。     你难道不曾听闻你自己在无量劫以前,与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同样都为凡夫之义理吗?然而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尘点之劫数,此尘点劫之数目,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有很明白详细的说明。然而我等同样也是在如是数量的时劫当中,居处于生死凡夫之地,漂零轮回于六道之中。于其时劫当中所造的诸般烦恼结业,没有办法思惟限量,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从无量劫到今日一样,其时间之恒久长远是完全无有差异。我们生死轮回经过的如此尘沙劫数,怎么可以称度思量呢。     假使有人于其一生之内,不要说是修造其他的善法,只有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尽其一生之寿命,令其念佛之音声声不绝。随其所称念之阿弥陀佛名号,一句一句皆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而尽其一生以及他生他世所称念之佛号,其灭除的罪业之劫数虽然很多。可是若是相比于过去极大久远劫生死以来之尘点劫数,正如同手指甲上的土,而要相比于大地上的泥土也!     怎么可以说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灭除多劫以来的罪业之故,而便更再也没有其余无量劫之罪业,而能障碍我往生于极乐净土呢?而却不知道尚未灭除之罪业,其劫数之恒长久远,乃是无有开始无有边际,与我世尊释迦牟尼佛过去以至今日是同样长久之寿命。而其数目实在是超过于如是八十亿劫等数量劫数之外。这又譬如是一枝火把的火炬虽然是很热,可是想要消灭所有大地上的雪,岂是很容易可以融解消化的。是故虽然念佛可以消灭罪业,然而却未能往生极乐净土者,其义理便是如此。     况且人们长远劫以来造业之心非常坚固,念佛片刻的时间其心力较弱,退步很容易而精进却很困难。更何况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同为凡夫之时的前际,其劫数则转而更加倍增。乃至烦恼无明是无始以来而存在,发心修行则是在最近之几生几世,其罪业岂是很容易消灭的呢?怎么可以不仔细地思惟呢?     如今所谓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临命终时,一心不乱,称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声,即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乃至或有五逆十恶极恶之人,临命终时地狱的罪火之相现前之时,只要能够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声,悉皆能够往生于极乐净土者。这实在是因为仰仗我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能够灭除罪业之威德神力,以一个短暂间隙之功德,承蒙阿弥陀佛快速紧急而救护的深广大愿之力也。     就譬如壮士正在战争时落入敌人之包围,在其临于命危的仓促之间,遇到一位勇健之将军,赠与他强力的弓箭和锐利之大刀,并且有良好的马匹和好的鞭策。此落入包围之壮士即时便勇猛奋发其心志,踊跃其身骑于良马之上,奋力扬起威神武力,努力勇猛地挥刀挽弓。便能突出重围出于敌阵,战胜敌军获得功业,偃除贼寇国主施恩,归回故乡奉事其国主,永远享受丰足安乐。而此临终之人赶紧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蒙彼阿弥陀佛接引而往生极乐世界,其义理也是如此。是故佛经云:‘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声,即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也。’     然而这并非是指如今那一些念佛之人,心志不能专一,今日三,明日四,于种种修行法门犹犹豫豫的。或是见到目前一些儿声色之境界,便被牵引拽将出去,全然无法把捉控制,就与那一些不曾念佛之人一般。便想要因为在称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当中,真实的灭除多生多劫以来之罪业,使其便不能成为障碍,即得往生于极乐净土,这样的修行是可能达到的吗?     然而如此散心念佛之人,其称念阿弥陀佛的声声之中,并非不能灭除如是劫数之罪业。但是因为初发心的时间比较迟缓的缘故,其得到果报而往生净土也比较迟缓,其念佛之功德只可以作为他生他世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而已!若是能够专心称念而不停息,虽然可以成就聚集露水而成为河流之功业,怎么可以和前面所说的比较其优劣高下和速疾迟缓呢?若是念佛之人能够精进修行,能够如前面所说之人一样发勇猛心,那么其往生净土就犹如反掌之容易。如同射箭想要射中目的,决定没有不射中的。是故可知散乱心念佛者,以及那些虽有志诚心念佛、而尚未能够远离于种种妄想者,或者是被如是的无量劫之外的罪业所障碍,故其往生之果报乃是在他生他世,不能即时相应而得到其功德。     若是能够激励其音声,竭尽其心志,勇猛精进而念佛者,既可灭除其念佛数目所相应劫数之罪业。由于其勇猛强健而精进之力量,其余劫数之罪业,亦不会成为往生之障碍,便能在十念之间得到成就,无有障碍而往生于西方净土。此义理乃是明了而可以知见,决定真实无有疑惑。岂可因为悠悠散散的念佛之人,虽有修行而依旧愚昧无知业识茫茫,其死亡之时如同落于热汤之螃蟹一样手忙脚乱,而怀疑释迦牟尼佛乃是欺骗妄语,其言语是方便善巧劝导众生精进念佛之说而已呢?     是故可知,阿弥陀佛的愿力广大,普遍覆盖于一切时、一切处。能够摄受我微小之善法,而使其入于阿弥陀佛的大愿之中,使其与佛同一体性,并且拔救一切的众生而将其安置于安乐之世界。使一切无量劫以来的罪业皆得消灭,又何止是八十亿劫之生死重罪呢?如是则称念阿弥陀佛之功德,实在是难可思惟测量,大乘佛法圆顿而横超三界直捷往生之意旨,于此便可以得见。     《净土十疑论》当中云:‘譬如十捆绳索编在一起的大绳索,即使是一千个大人也不能扯断。但是弱小的童子只要挥舞著坚利的刀刃,须臾短暂的时间便可以将其断成两分。’就如同《观无量寿佛经》下辈往生的因缘当中所说的,此是譬喻造恶众生才一念佛、即得灭罪即得往生净土也。     此外又如同佛陀在世之时,有人在佛陀的众会之中想要求取出家之因缘。其普遍经历于一切的罗汉圣众,而这些尊者都以道眼观察此人宿世之因缘,大家都说此人永远没有善根,于是没有人肯为其剃度令其出家。后来这个人来到释迦牟尼佛之所,佛陀乃为其剃度。众比丘以此事情前去请问佛陀,释迦牟尼佛言:‘此人虽然没有出家之善根,但是他在无量劫以前,而这个时劫之久远不是二乘人的道眼所能了知。此人因为入山捡取木柴薪火,遇到老虎,为虎所逼,于是爬上树木以逃避危险,不知不觉忽然失声称“南无佛”。以其这一个称念佛名之缘故,于是便能在此贤劫之中,能够遇到我而剃度出家,后来将会契会佛道。’此即是说明那一些一生念佛,未能即刻获得往生之果报,而于他生后世才能得以生者也。     以此事情来比例之,则可以了知只要以一声称于佛名,虽然没有明显的称念哪一尊佛,尚且能够令人灭除罪业而得道。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超过于十方世界的诸佛,专注于忆念彼佛,称其名号所得的功德,其所灭除的罪业障碍,难道是可以思惟言议的吗?《法华经》中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便是此种说法之证明也。     是故可知,若是能够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精进而不休止,此念佛的功德实在是难以称度测量。虽然是业障深重之人,有人因散乱心而退转者,其于往生净土之感应验证,必定可以在将来得到结果。此外称持佛号属于口业,惟可论其功。而忆念佛则是在心,乃可彰显其德。如是论功,则在于我之孜孜不倦的口称佛号。若是彰显其德,乃可见到阿弥陀佛现在于前。二者的义理不同,其高下优劣亦明显可见。口称佛号尚且有如是之功,更何况是心中能够忆念呢?     是故我如今因为你所问的问题,依照经典叙述其事,以表达于诸位一同修行而决定志向祈求往生之人,期愿人人于此义理能够如说而修行,慎勿疑虑而不信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略示列祖行门第二十一     念佛法门之广大,普遍摄受一切的根机,容易进修而功德高大,乃是其他种种的修行所不能及的。最初始自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峰上初度演说,乃是一切大根器众生之所归向也。最终传至东土震旦而流耀其光辉,使三乘之人皆能共证。于是令佛法的教化更加兴盛,可以说是振古绝今。可以称之为最上微妙不可思议,极为殊胜而广大之法门者也。直到了东晋的慧远祖师,于彼庐山之东林,唱导而建立其教化,即于当时而一同相和者,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人。     慧远祖师三次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之圣相,如其所愿而往生净土。当朝的士人刘遗民著作文章,立下誓言,亦见到彼阿弥陀佛亲自为他摩顶,并且以衣服覆盖其身体。此外与一同志向修行的阙公则等人,其临命终时,悉皆随从于慧远祖师之修行而往生净土。这些都是传记里有所明文,实在是世间之人所共知共见者也。     此外石晋时代的翰林张抗,只有持诵大悲咒十万遍。刘宋时期江陵的僧人昙鉴,以其平日乃至一毫、一芒草之善行,皆悉回向于往生净土。南齐时代扬都的僧人慧进,发愿诵持《法华经》,以之为净土之行。而此三人皆已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修行而不虚妄也。     张抗者,即是见到极乐净土在其西边屋子旁边之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净土之相才化去。昙鉴乃是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以清净之水洒其颜面而曰:‘涤除你的尘垢,清净你的心念,你的色身和口业,俱皆能够庄严清净。’又亲眼目睹水瓶中生出花朵,从禅定中出定起身后、即与寺中之僧人道别而往生。慧进因为诵经而导致疾病,乃发愿制造《法华经》一百部布施于人,以填补他应当持诵之经典,经典制造完毕之后疾病便痊愈。忽然听到空中有音声赞叹称善,然后随即则往生。此三人之修行,其功德尤其是难以全部叙述。     又有后魏石壁谷的僧人昙鸾,放弃仙道而修学佛法,修习净土法门这个真正的长生无量寿之法。其临命终时,乃令弟子等人高声称念佛名,而昙鸾随即面向西方顶礼叩头而往生,此时虚空中有天乐,缓缓从西方而去。     隋朝的僧人道喻,以梅檀香木刻造三尺的阿弥陀佛之形像,并且发愿求生于西方世界。后来也曾死亡之后重新苏醒,而在其死亡之中亲自目睹祥瑞之感应,见到阿弥陀佛告诉他说:‘夜里明星现起之时,我便来接引你。’到了约定的期限,果然便往生西方。     而那些有大修行者,譬如唐朝京城长安的善导和尚。台州的怀玉禅师。汾州的启芳、圆果二位法师。真州的自觉法师。睦州的少康大师。以及并州的惟岸法师等。皆是不离大乘菩提之心,建立弘誓立下大愿,具足而修净土之行。其灵感之征验非常昭明广大,感动了诸天世人。而其说法利人之法云,普遍覆盖于一切,含摄包容而无有穷尽。其说法如雨而普遍沾染一切众生之身心,充满广扩于一切万物。其德行不只是简单的一端,实在是不可以完整叙述啊!     此外陈、隋时代于天台山的智者国师,以及天台宗传法的列位祖师,如法智大师、慈云大师等。宋朝初年永明寺的智觉禅师、长芦寺的慈觉禅师。此等大圣德的大师,其修行超越于人天,其恩德降临于三界众生。乃是揭除昏暗道路的智慧法日,破除恶道苦处之大导师。这些大师皆是以此念佛三昧为自利利他,辅助世代教化众人之圣道。其教化众人之形仪既然已经完毕,则皆往生于极乐世界之上品莲华也。     此外唐代长安的净真比丘尼,一生持诵《金刚经》十万遍,即将命终前的五个月之内,十度见到阿弥陀佛,而有两次神游于西方极乐世界。唐代的房翥,因为曾经劝导一个人念佛,而感动幽冥之鬼神。长安的李知遥,因为五会念佛,亲自见到空中有不可思议的神僧前来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上党的姚姓婆婆,临终时念佛站著而往生。温静文的妻子,努力修行而如愿往生。     此外张钟馗、张善和,皆是从事杀生之业,临命终时地狱的恐怖之相已经现前,才十念念佛便得归于净土。石晋时代凤翔一带的僧人智通。宋朝明州僧人可久,由于观看智者大师遗留下来的文章,从此一心专精修习。也是同样神游于极乐净土,并且见到一些已经标定姓名的莲华座。出定离座之后人们去探访对照,全部都是如其所言而有此人。宋朝金太公、黄打铁、吴琼,最初皆是从事恶业,后来因为改过忏悔而精修念佛,其于临终往生之时,皆有明显而祥瑞之感应。     荆王的夫人,观音县府的老太君,冯氏的夫人,虽然都是女流之辈,而其德行反而昭著明显。是故可知念佛法门这个殊胜的法门,凡是有心想要往生者,皆可以从事修行。哪有在分别出家在家,男子或女人,也不论老幼、愚痴和智慧。也不排斥其是外道之流、极恶之人,最忤逆的一阐提之辈也。只要一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法音,尚且能够生于善道。人们若是能够至心念佛,岂有不能西归净土者。如是则只应忧虑人们不能修行,不必忧虑阿弥陀佛不会垂慈感应也。     如今依照传记所载,简略叙述我所见闻者。俾使有一同志向之士,能够见贤思齐,作为自己日用平常言行居止之间的警惕反省也。至于若是天下间四海八方广大之地,古往今来长远之时的种种往生事迹。由于我的耳目所不能接触,所听闻的并不广大,其古今经历的时间既然已经久远,遗落而消失者也极多,又岂是我能全部描述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二十二     详细探究种种的邪见之根源,实在是源由于不正见的师长朋友之教化也。虽然这也是宿世的业力所招感,可是岂能免于自己内心的见惑呢?无知迷惑既然是不离我心,其果报也必定难逃痛苦的恶趣。更何况是彼邪见如果一旦染污于神识,则万般的教化也没有办法挽回其心。所以此《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便是由于此种因缘而作也。     我才立下了著作此书之心志,即以此心缘于娑婆世界,由于种种业力所系之广大痛苦,忆念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之逍遥自在。如此净土和秽土交相参究,众生之痛苦与诸佛之安乐互相显现,无量广大的义理之海,因此聚集于自心,法喜充满盈溢于胸中,就如同不见到有我自身一般。并且思惟理事无碍,色身与国土互相圆融,有些实在不是我用纸笔口舌所能撷取描述的,这实在是犹如已经往生净土了!如是的功德,实在是无量无边。     我如今期愿以如上著作论述之功德,以及未来世有人观见此文集而发菩提心,求生于极乐净土的一切善根。使其如同法性之理,展转流传无穷无尽,再将自己的果报回入于因地,遍满周布于微尘之刹土,为其道行为其愿力,回向布施于一切众生,使其一切功德智慧皆能圆满成就,同得往生于极乐净土。     又期愿能够承蒙如上之念力,皆悉使得十方的国土世界海,以及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如同我所期愿的,若是同行或不同行者,依报正报、色法心法,一时之间皆能趣入于极乐莲邦之教主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的一毫端当中,悉皆转变为极乐国土,人人皆能变现自在,游戏神通,就如同阿弥陀佛所住之境界,永远没有遗留剩余,我的愿力方才圆满。     于是又重复一心,摄受我从无始劫以至今日,乃至尽于未来之际,无论是大功德或小功德,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一切无量的善根,皆能现在于前,普遍与一切的众生,对于极乐国土,至诚一心而回向往生。仰祈诸佛以其神力,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以及观世音、大势至二位大士的功德之力。期愿此念佛法门,期愿此善根,能够周遍于我之六根,以及诸手足肢体。令我的六根,境界与智慧皆能自在,遍满虚空之界,皆为我之色身,悉能宣扬演说如是的净土法门。以此五根色身,即在于一切的众生之前,尽于未来之际,不生疲倦厌烦之心,至诚恭敬而供养之,就如同奉事世尊一般。并以五体投地,胡跪合掌,以至诚心奉劝之,劝导之以偈颂曰:     极乐世界最清净,庄严微妙超世间。弥陀愿力同虚空,相好光明亦如是。  念念不离众生界,普度我等生其邦。我等自甘生死中,历劫沉沦莫超越。  彼佛垂臂待已久,咨嗟弹指诚殷勤。光明欲发莲华开,今正是时愿生彼。  身欲无常时欲过,众苦交煎应当离。愿速念佛同修行,尽此报身生极乐。     此外又期愿此文集之法门,恒常能够存在于世间,就如同诸佛的法身,作为一切众生不请自来之友,普遍利益一切有情,同得往生极乐安养。并愿天龙八部,常常能来护持。于此念佛法门,不容遭受毁破消灭。就如同法性之理体,永远得于流通,与诸佛一般常住于世。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终     附: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著      念佛三昧者,乃是大雄大力的释迦牟尼佛观察此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等业力系缚之诸般痛苦,于是教人称念彼阿弥陀佛,以求生于西方极乐国土之法门也。因为彼阿弥陀佛之身,以及彼极乐国土,乃是清净无比,庄严第一,依报正报皆极为微妙,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彼释迦牟尼佛说法会上所有的大心菩萨,听闻到释迦牟尼佛之言教,而得以往生彼极乐国土者,何止有万亿之多。从此之后念佛法门之法流遍于天下,东土震旦西国天竺,从古代开始以至今日,依循教法而往生者转为更多,实在是不可以微尘数、恒河沙来比喻其数量也。     直至今日距离圣人之世愈来愈远,人世的道德伦理愈渐淡薄浇漓,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境界现今仍然存在,于是乃错解‘诸法在心’这一句话而以为玄妙。于是便妄认自己胸中六尘缘影昏挠挠相者为自心,并认为极乐国土便在其内,而不求生于彼西方极乐国土,这实在是颠倒之至也。     此六尘缘影之心,皆属于现前六尘之境界而有,本来就无有其自体。现前果报之六尘境界若是消失无有,此缘影之分别心亦即消灭,云何更有彼极乐国土在此妄心之内呢?汝等又认为此心本在我人胸中,心比较小而在胸腔中,怎么可以安住置著此广大之极乐佛土呢?     纵使所谓的悟道便以为诸佛的国土是在我人心中者,也只可以说是见性悟道,怎么可以说极乐净土是在心中呢?若是有人作如此的见解者,实在是名之为邪见。纵使是那一些天魔恶贼、外道种性者,也还超胜于这种见解。世间上没有比此见解还更下劣者,实在是可怜悯哉!     你如今若是想要悟得真实本然之心者,首先应当先观察你所误认的六尘缘影之心,本来就在你色身的胸怀之中,而此胸腔乃是住于色身之中,色身则居于国土世界之内。而此娑婆国土以及一切的清净和污秽的世界海,皆悉在十方的虚空之内。此虚空界无有边际无有外余,十方世界的依报正报,一切的世界皆是在虚空之中,此虚空之广大无边实在是难以思议。     此虚空界虽然广大,而我之天然不动真实本心,非有大小之形相而又极大,又能圆满含裹如上最大的虚空。彼虚空界在我真实本心之中,尚且犹如一小片的浮云,忽然间生起点缀于太清苍天之中。那么云何娑婆世界极乐国土等一切的清净和污秽的世界海,而不是在我本然的真实本心当中呢?     那么释迦牟尼佛说诸法在心者,实际上不是在你胸怀之中的妄想分别六尘缘影之心当中也,乃是在我现前一念本自真实之本心内也。此真实的本心,远离于一切的觉知,超越于种种的见闻,永远断除一切生灭增减之相,非是始古、非是今时,其体性本来即是真如,而又具足含摄种种的妙用,乃是十法界迷悟之根本,实在是没有办法而可思惟言议其广大啊!     既然一切的报身国土,皆在你如今大觉不动的真心之中,与佛所证者皆是相同。如是则可以了知极乐和娑婆等国土,虽然是真实存有的境界,可是其乃是全部为我之真实本心。既然国土全然即是我之真实本心,则我如今任意于其中间,舍离东方取于西方,厌离秽土欣喜净土,恶弃娑婆求生极乐。乃至憎厌生死、爱恋诸佛,于其之间任意地炽然著相而求,皆不离于我天然的真实本心也。     由于如是而求,皆不离于真实本心之故。是故彼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现起之时,即是我本然真心之显现;我本然真心显现时,即是彼阿弥陀佛显现。此外我之真实本心即是彼阿弥陀佛之心,彼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中之佛,乃是同一体性而无二无别。是故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并不是说在西方并没有彼极乐国土、没有阿弥陀佛,因此不须求生西方;而这一切只有在你生灭的六尘缘影妄想分别心之中,才称之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此外又云:‘祈求彼佛,即是求于自心;想要求于自心,必须要祈求彼阿弥陀佛。’其义理旨趣已经相当分明了!     云何如今之时,有一些破坏佛法的散漫僧人,清闲之道人和游逸之儒者,以及那些广泛参究禅理者。其不知道即境界之当体即是自心,祈求往生并不妨碍真道之义理。反而于不二无分别之佛法当中,分别此是心内、此是心外,辨别境界、辨别自心,又教人舍离外境取于内心,背离境界趋向自心。使憎恨和贪爱之心念转多,使分别之心更甚,而深深违背真实之义理旨趣也。     一旦分别其为外境,便以极乐世界为外境,教人不必求生极乐世界。一旦分别其为内心,便虚妄乱相六尘缘影这个虚伪的妄想分别为心,而认为极乐世界是在其内。并且自己思惟此六尘缘影之心并无形质,因此又说本来没有一切因果善恶之事、及修行证果之法。     从此以后便放纵心意,虚妄地涉足于世间之尘缘,教人不须礼拜于佛,也不必烧香燃灯来供佛,更不必诵经忏悔发愿等。将种种的善行,称之为著相。其比较好的,便使人缚住心念令其不动,就如同一颗无知的顽石相似,以此而坏乱了真实的禅法。而更过份的则教人放任自如,并且说杀生偷盗淫欲之业,悉皆不实而如同空华,并不会妨碍于佛道。此人因为这种邪见,直接堕落而向著阿鼻地狱底部最下一层而住,其罪过更甚于杀生酤酒。一直要等到此见解能够忏悔时,彼地狱之形相亦随之而坏,如是方能得以出离。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其对身外的田园屋宅、山河大地等其所依止生存之境界,虽然因为见到其是实有,不敢说其是无。同样也是将其指为是心外之物,将自心与境界打成两断,不能得成片段使其心境平等一如。唯有对于自己著衣吃饭,因为贪爱口舌身体之念头很重,不敢叱责其为心外。而对于天堂地狱,以及极乐国土等微尘数的他方世界,虽然曾经听闻其名称,因为不曾亲见之故,直接便说其为无。反而说某某人于某某处很快乐,这便是天堂。某某人于某某处很痛苦,这便是地狱。从来不曾知道其真心非是虚妄,而同样也真实具有天堂地狱,以及如微尘数的刹海世界也。而却以此邪见教人不必求生极乐净土,这真是愚痴之甚也。     呜呼!你既然不能认识不生灭的真心、含裹收摄了广大的虚空,而妄认色身之内、方寸之间的六尘缘影分别妄想者为自心,这便是以贼为子,而不求于佛,其见解实在是卑劣也!《楞严经》云:‘譬百千的澄清大海,却放弃之,而只认取一小浮泡水沤之体,将其视为是全体的海潮,即是穷尽了瀛海渤海,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正是在指此辈之人。     是以我之心性实际上与阿弥陀佛是同一理体之故。是故我阿弥陀佛的愿力威德光明在我的心中,承受我心中愚痴之力,而广作一切的佛事,无时无刻不引导于我。而我心亦于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大菩提心之内,修习念佛三昧而求生净土的一切善行,无一善行不具足含摄了阿弥陀佛之功德,了知彼阿弥陀佛之功德,而成就了我之三昧。     是故可知阿弥陀佛的愿力,始自最初之发心,终至于究竟成佛,无有一法而不直趋我心,因为我心即是佛心之故。而我之心亦于无始劫来以至今日,乃至尽于未来际,修习的一切三昧,无有一法而不摄归于佛海,成就了本来之佛,因为佛心即是我心之故。如是则依报正报、色法心法,因地果地净土秽土,虽然都是同在于一心,而实际上却不妨碍一一各自有其分际,各住其位于一个真心之内也。     以其乃是同一心之故,虽然净土和秽土有所不同,可是所求的净土并不出于真心之外。以其各自有其分际,虽然是同在于一心之中,而必定要舍离秽土、取于净土也。舍离秽土取于净土,则必定感应道交,见到彼本性弥陀。了悟本是一心,则净土秽土各自有其分际,便可以悟知唯心净土。若能如是而修,就譬如一滴之水投入大海之中,便与大海同一气味,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也。岂有任何一个修行是虚妄弃置,不能成就其功德呢?     如今乡野中两三家的村落里之愚夫愚妇,虽然不能认识净土深奥之义理。可是以其相信实际上是有彼极乐国土之故,于其临命终时,反而能够得以往生。而彼畏惧有相、陷于顽空之人,因为误认六尘缘影为本心,认为没有心外之国土。是故虽然有在学道修行,还是要受生死轮回之苦。如是则可以了知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威德愿力,常常在于此世间,教化之事并不曾暂时停息。尚且想要摄取那一些逃逝而专门忘记佛之众生,更何况是那一些忆佛念佛之人,岂不可以往生净土也!     此外彼极乐国土既然殊胜,那么想要求往生者,也必定以深心而起于殊胜的愿力和修行。或是单称阿弥陀佛名号,专门持诵一个神咒。以及只有旋绕经行至心礼拜,乃至于烧香散华,六时忏悔。能够完全拨除尘世之杂缘,一心专注精进修行。观想阿弥陀佛的形相容貌,与其白毫之相,心中没有放弃懈怠,临命终后一定可以往生净土。     此外更加能够孝顺奉养父母双亲,恭敬奉事师长,以慈悲心而不杀生,修习十善业道。更再受持三归依,具足种种的戒法,不违犯戒律威仪。并且能发广大的菩提心,深信事理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他人修行。如果能够修习如此之法,亦得往生彼国。     若是能够得生彼国,不只是能够往生净土而已,又能够了知如上前述的老实努力念念求生净土之时,正是无念、无求、无生之理。何以故呢?即精进修行之当下即是无修,不是说不从事修行才叫作无修。     若是真的以为一切都放下,善恶都无所执著,坦坦荡荡无所作为、无所挂碍,才是无修者,那么其又如何异于断见之外道呢?这不是愚痴是什么呢?难道不曾听闻古人以色相反而是无相,以深深的修行是为无修。以彼古人之言来比例此事,则法法皆是如此,怎么可以不仔细审察之呢?     如今思惟忆念人命无常,转个呼吸气息之间便到了来世。又况且加上尘劳之事连环相续,就如同钩锁铁炼一样不断。若是不能在世间之事萦绕于心,尘俗劳苦郁结于念头时。以及正当顺利得志、休歇停手不得之处,用力一刀割断。发起信愿努力修行,尽力向上一跳,怎么可以应念而生彼国。是故我今恭敬作礼,奉劝一切的佛子,皆当一心精进而修行也。     此说乃是因为我故乡的人士李居士,作劝人念佛图,请我著作语言于其中,是故叙述此说。时洪武乙亥年九月二十日书附。     旧跋     净直我过去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法语,便知道有净土这一个法门。然而心中犹自以为净业和禅宗,正如同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一样,不妨各自擅长其优美。尚未了知净业即是无上的深妙禅也。     自从丁亥年冬年,登入于祖师之堂,礼拜蕅益大师,听闻禅宗和净土不二之谈,说是不但不可以区分而别异,同样也不必等待去将禅净二者会合。虽然非常仰慕蕅益大师之高见,可是心中却暗自怀疑之。如今阅读此《念佛直指》,才相信蕅益大师实在不是自己臆测之说。同时也相信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之言语,实在是不欺骗我人也!     是故努力募集众缘,以刻印流通之,而众多之莲友亦欢喜乐于赞助。这应当是阿弥陀佛的弘誓愿力,普遍贯彻于人心已经非常久远了。刻板既已成就,敬跋数语,以表明我心中之法喜。     辛卯中秋望月,净业弟子车净直书于四莲居,时年六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