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67|回复: 2

[佛教经藏] 南开:理通了,做起功夫来才容易得力,阿赖耶识、五阴与唯识”五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南怀瑾老师开示:
五遍行
与修行
       玄奘法师所作的《八识规矩颂》中提到第八识的偈颂,“性唯无覆五遍行”阿赖耶识无所不在,但如不因意等七个识起作用,非但不自造作善恶两业,而且不与染法相应。所以说它“无覆无记”
         把阿赖耶识转为白净识,就可以明心见性,也就是回转为如来藏性。
         没有回转过来之前,无明的这一面,都属于阿赖耶识。
        “五遍行”是:作意、触、受、想、思这五遍行千万要记得打起坐来做功夫才容易得力,才能够穷理。就是法眼禅师所讲
        “理极忘情谓”理教通了,这些了解了。做起功夫来才有用五遍行在前五识里有,第六识也离不开它,第七识也有它,第八识也跑不掉,你看这五遍行多厉害,整个都是它,所以称遍行。
        大家做功夫时,有没有把五遍行五阴配合研究两者的关系要搞清楚,如果这个观念弄不懂而要参禅做功夫,乃至明心见性,你能见个什么性?
        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遍行里头也有个想,这两个想是否为一个想?或是二想?也要分得清楚。
        你们打坐坐不好,是因为妄念空不掉,为什么空不掉呢?因为五遍行到处都在,所以妄念如何空得掉呢!
        触身体是否舒服?气脉通不通,一触就受,感受一定知道
        想清净一点,觉得一点妄想都没有,你自以为没有妄想,那正是“”的境界。波浪性的妄念起动,谓这想,像心电图慢慢的动,好象看不出有什么妄想,这是“思
         五遍行的五个东西,在八个识里充满着,从未间断过。
         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正是五十一个心所里头的睡眠,好像人昏过去闷绝了,或累极睡着了。唯识讲这种现象是无心睡眠与闷绝,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但那不叫做空,若叫做空的话,那是冥顽不灵顽空
        我们今天学禅,要开创新方法,不能再用老法子。不一定见桃花而悟道,世界上什么花都有,现在还有塑胶花呢!科学时代要科学禅,要把心理分析得清清楚楚,注意啊!今天科学愈发达,对我们学佛学道愈有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修道,应该比过去的人容易才对,因为有许多科学的理论,给予事实上的帮助。可是一般人还停留在落伍的过去,真是“几多鳞甲为龙去,虾蟆依然鼓眼睛。”鳞甲都变龙飞上天了,田里的虾蟆还在那里呱呱叫,鼓着眼睛大发牢骚。科学在进步,所以学禅要改个方法了。
        阿赖耶识等八个识在未明心见性以前五遍行一定存在其中的。见道证果五遍行便转成妙用
        八识规矩颂二:“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下面两句要注意:“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人在临死前,昏迷了,前五识逐渐散坏,阿赖耶识最后才走。投胎时,则是阿赖耶识最先来。
        一般人用起功夫来,最大的困惑是妄想不能断。谁叫你断妄想?妄想本来非断非常,断不了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打坐解愁愁更愁”,所以有些人打坐眉头越皱越紧。
       妄想本空嘛,不要你去断它,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再说我们都研究过唯识唯识有个名称叫“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在八个识里头都有这些作用,所以它自然会起这些作用。
        换句话说,我们生命的本能分为两分部:一个是感觉状态,一个是知觉状态感觉状态一半是物理的,一半是心理的思想的状态也是这样主要是心理的,附带的是生理的,唯识告诉我们,这是“五遍行”,也就是说,它普遍于八个识的作用里,怎么断得了呢?所以用不着努力地去断思想。
         六祖也告诉我们:“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本空的嘛!断它干吗!你那个知道自己在思想的,不是仍在嘛?结果大家相反,打起坐来,自己那个本来清净的东西,随时在压制思想,在那里妄用功夫,坐一万年也没有效果。
        再进一步,能把五遍行转了以后,就立地成佛了,这个非要般若智慧成就不可,所以唯识并没有告诉我们,断了妄想就成佛,而是要转识成智,只要那么一转就成功了,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心理转不过来,就是业力,把我们寄得牢牢的。转识成智,成智就解脱了。
       所以大家打坐很简单,“空即是想,想即是空,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如何修证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注意这个五遍行五遍行八识里头都有,五遍行好厉害。什么是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是五个遍行。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里头它普遍地存在,五遍行。
        所以我们注意哦,修道的人,不管你修净土,修禅,修密宗,修止观,有时候觉得自己第六意识空了,有许多修道打坐身体上功夫气脉也做得蛮好,也觉得打起坐来我也没有思想没有念头,----你不要自欺了!没有粗的想,正在‘想’的境界。那个细微,“我都知道”,这是的境界,正在五遍行中。
        你什么空了?那就真叫做空了,你空搞一场,是“空(kong4声)”了,钻了空子了所以这个五遍行要认得清楚得很。但是五遍行最可怕,它八个识里都存在的。
       第八阿赖耶识,这是根本,“性唯无覆五遍行”,第八阿赖耶识,没得盖覆的,它没有躲藏在哪里,无所不在,第八阿赖耶识,无所不在。心物一元,无所不在的。
         它自己的性能,这个“无覆”第八阿赖耶识其他的作用、心态的状况它没有心态的状况第六识、第七识有,前五识有一部分。第八阿赖耶识,它没有心态状况。它是这么一个东西。根根等于我们一棵树的,它这个种子所生的树根、等于这个树根第七识等于这个树干;第六识等于树干的中间、那个主要的中心;前五识等于这棵树前面开的花、结的果。比方,我们把它比方是这么一个东西。
          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它其他心态没有可它有这个作用----“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
          所以你们有许多打坐的,很多人因为理路不通,道理不懂、理论不懂,去盘起腿来想试验这个生命的科学,你怎么通嘛,你觉得,“哎呀,我定是很定啊,就是也没有什么念头,可是总是我晓得啊,”好象他要学死人才好,“完全不知道”,他才叫做“定”
          你要晓得第八阿赖耶识正是有“思”哦,这思”都没有你不是闷绝就是昏沉,这不得了哦,大糊涂!它正是“五遍行”中,五遍行第八阿赖耶识中有哦,所以入定的人,一点也都不知道了,那叫做定啊?那是你的佛法,你自己乱解释的佛法。
----- 《唯识与中观》
        我们晓得,现在站在佛法的立场,又是站在唯识法相宗的佛法立“想”“思”五遍行里头分析最清楚
       八识里头都有五个遍行,第一是“作意”,作意拿现在如果假设我们把它翻译成“注意”可不可以呢?差不多。不过还没有“作意”的清楚,这个东西我们研究了很久。第一是“作意”
        第二是“触”接触外界的反应譬如说我们现在头脑神经肉体对外界有反应,这个反应就是触。反应的东西是机械化的,不一定有思想。
        第三是“受”有反应、有领受,这个受、感受,感受到气候的舒服不舒服,冷与暖,吃的东西好不好吃,已经较“触”要深一层,进到心理状况去。所以受也可以作两方面生理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机械的反应),心理上会引起苦、乐,痛苦或者快感;忧、烦恼或者喜欢;爱与不爱,等等,所以是受的境界心理状况。
        第四是“想”,我们现在讲一个“想”,就是我们能知觉的、能够思想的这个,这个都是的作用。
        思”呢?就是“念”不一定在想“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这是《中庸》的两句话。“不思而得”不要去用心,像我们现在思想那么波动性地去想它
       “不勉而中”不勉强做到的,自然很清净,好像自己脑子在清静、极其宁静的状态,譬如禅定的状态,什么都知道,这个是的境界。想与思。
        我们所以呀,严格地讲,很粗的第六意识分别、计度,这个是的作用
         思呢?做个比方,就是当我们早晨睡醒、刚刚睡醒脑子还没有起思想作用,眼睛还闭着,还没有起来,身体尤其是春天年轻人睡得,大家都年轻过来的,睡得慵慵然,都融化了,身体都懒得动,还想睡、睡得很甜,可是似乎醒了——那一点接近于的作用,不是想了。
----《唯识与中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思道断”言语包括文字言语文字也是一样站在哲学的立场,一个人的思想没有表达出来的时候是思想。表达出来则成为言语或文字,再变为行为。其实言语、文字也是行为的一种,是已经表达在外的思想所谓思想,即是内在没有表达出来的言语,也就是心理的行为
        我们平日打坐,心理的语言思想没有断过。很多人认为自己悟了,虽然表面不承认,表现出来的态度好象悟了,看这个不对,看那个不对,不管有没有悟,有一个自我测验的标准,等于现在有各种病可以试验的药品,这里有药品给你
          你有没有做到“言思断道”不是压下去的无念,也不是压下去的无著自然而然不想。从前有个禅师说“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不是故意的有心的去除妄想,是自然不想。“言思断道”,断是形容词,不是有意切断,是自然没有。
         如何是“言思道断”的境界?在教理上,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都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阿赖耶识本身有‘思’的作用,请问‘思’怎么断?现代年轻人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有什么好参的!念佛是我。我是谁?我就是你,你是谁?你就是狗。狗是谁?狗就是我一路转来就是一句话:同体那个不要参了!
        真的话头在这里阿赖耶识全体心识本身就有作意、触、受、想、思的作用。请问,阿赖耶识思路真断了就称为断灭见如果不称为断灭见,那么阿赖耶识‘思’怎么断?
         这就是话头嘛!尤其现在青年,知识普及、逻辑训练好,应该从这个地方参话头。过去的话头:念佛是谁?狗子有没有佛性?管他狗有没佛性,反正送到香肉店都一样。话头也要跟著时代走,学问教育普及思想发达,话头正好在这里参。
         怎么叫‘言思道断’五遍行的‘思’必然存在一个功能,假使人没有思,除非白痴。不过这又是个问题,白痴有没有思?白痴没有反应,没有执著。但是白痴晓不晓得肚子饿人生基本的东西,白痴还是知道,冷了会发抖,见闻觉知仍然有,那么,这个是‘想’还是‘思’这些都是问题,科学时代正好参话头。
          现在时代还把话头摆在念佛是淮?狗子有没有佛性?唉呀!退回宋朝做人好了!
----《宗境录略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