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49|回复: 17

[佛教经藏] 宣化上人:玄觉禅师、天人师:永嘉大师悟道后心得精华、了生死的道~《证道歌诠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永嘉大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錀。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沉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一九八五年三藏法师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证道歌诠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一部《证道歌》是中国一位祖师作的。这一位祖师是永嘉的人;永嘉就是在中国的温州;永嘉县是个地名,他的名字玄觉
  这位大师,他由四岁就出家;四岁,父亲母亲,就把他送到庙上出家了。出家之后,是博览群书读了很多书。因为从四岁就开始出家,庙上就请专人来教他读书,所以他对学问非常地有基础。因为他学问这样好,以后又是专门用功修道,于是乎他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不愿意自己独得这种的法的利益,就把它写成了《证道歌》,来启示后人,令后人也懂得怎么样修行,怎么样认识真正的正法。
  这位大师,他听到有人讲曹溪的命脉,南华寺的六祖大师禀承释迦如来以心印心,耳提面命口授心会,这种的以心印心的法门,承受释迦如来所传留下来这个衣钵心法。于是乎,他也就不远千里,来想要亲近六祖大师,求他给印证他的见地。那么他到了南华寺,见了六祖,手里拿着个锡杖,穿着袍搭着衣;六祖大师当时正在上堂说法呢,他就右绕三匝,然后停止在六祖大师的前边,就振威一喝,大吼了一声,也不叩头顶礼。
    六祖大师就对他说了,说是出家人叫沙门,这沙门必须要有礼貌;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你为什么到这儿来这么样地粗里粗气,一点礼貌都没有?就问他;这永嘉大师就在那儿说话了,这回说什么呢?说∶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间就是用功的时候,哪有时间行礼呢?哪有时间管这些个细节呢?没有时间来讲究这个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因为这生死事比什么事情都大,这无常鬼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我哪有时间来行礼呢?这是答覆。
  六祖大师就说了:“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说你为什么不研究这无生法呢?“你为什么不要明白无常迅速这个道理呢?”六祖大师就这么说。永嘉大师就说了∶“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说,,你要是研究研究,也没有一个生死;要是明白,也没有一个快慢,也没有一个无常。那么六祖大师就说了∶“你既然说体本无生,了本无速,谁当分别?”谁有这个意思来分别呢?啊?永嘉大师就说∶“分别亦非意。”说是分别,可是也没有意。那么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了,说∶“如是!如是!”永嘉大师听他给他印证了于是乎这回就大展具,向他顶礼,谢法,然后就要告假走了;到这儿就讲了几句话就要走了。
  六祖大师说你为什么要走得这么快?为什么走得这么迅速?永嘉大师说∶“我本自不动,岂有速乎?”说本来我也就没有来没有去,有什么快慢的?六祖大师说,啊!你真得到这个无生的意义了!永嘉大师说∶“无生岂有意乎?”说无生怎么还有个意吗?还有个意思吗?六祖大师说:“你没有意,谁当分别呢?”谁又在这儿分别呢?永嘉大师又说∶“分别亦非意呀!”这么六祖大师又给他说你是可以了,但是你不要走。
  那么这个永嘉大师也真正明白了,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了,于是乎就在南华寺住了一宿。所以一般人称这个经过叫“一宿觉”;在那儿住一宿就开了悟了。这是永嘉大师,他去见六祖求给证明一段的公案。
  后人有一些个故意表示他懂,表示他明白,又说这个《证道歌》是荷泽做的。你看!永嘉大师和荷泽大师都过去了,人家自己本身并没有说这个歌是我作的,那歌不是你作的,这么样子来争。后人就要这么多事干,来给蒙混视听,张冠李戴,弄出一些个麻烦来!实际上这个《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他作的。因为古人他写出什么东西,也不一定愿意留个名字,所以后人就吹毛求疵,故意这么扰乱视听,来说是荷泽做的。
  永嘉大师他这种道德学问,是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人,他的智慧和辩才也是没有比他再高的了。因为这个,他所作这个《证道歌》是非常地好,讲得也非常地简单明了,令人读诵起来,是菩提心油然而生,这个智慧灯,不期然就点起来了。
   我讲完了《心经》,就讲的《永嘉大师证道歌》;讲到这儿,现在我们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这一本是第三次讲的。这个《证道歌》当时也是一个礼拜讲一次,礼拜天讲。这个《心经》和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这都有注解了。这《证道歌》我是用文言文解释的这个《证道歌》那么当时怎么样讲法,我把它写出来,然后再讲解。讲解那时候大家也都听了,讲解一过去,就忘了。那么以后有人把它写出来,这是保存我第三次讲佛法的一个记录。你们现在要想知道我过去所讲的东西,可以看看那个《心经非台颂解》,可以研究研究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证道歌》我一研究佛法之后我就非常地欢喜,所以我就把它读得能背得出。那么以后因为欢喜,也就把它布施出来;是我到美国来之后,第三次的法布施,来对大家讲。那么你们各位,在今天我想我们这洛杉矶这么多学生,有这么多青年人,研究研究这《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也很需要的。
    昨天,有人就打电那么在话给我,问我这两天讲不讲经,说大家都着急要听我讲经。我说这个大家真是要我的老命了!我讲经,天天都在讲经,那个录音带比我现在讲的经好得不知多少倍。这是以前精神也充足,身体也没有这么多病痛,讲法的时候也很有毅力,也很有一种创作的这个气派,所以讲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那么拖泥带水,或者颓靡不振那个样子,讲讲,把人讲得睡着了;不是那样子,那么讲得很好。我现在精神也没有那么好了,气力也没有那么充足了,为什么一定要叫我再另给你们讲?听录音带不是最好吗?
   那么这录音带;讲佛法我现在也体会到,有了录音带我可以懒一点,可以躲懒偷安。但是这些个弟子嘛,还不愿意饶过我,不愿意叫我躲懒偷安,所以来催。昨天问我,我说我不知道,不知道我讲不讲;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想这个。那么,这今天到这儿来,坐到座上,我才灵机一动,欸!再给大家讲一讲《永嘉大师证道歌》也好。所以我问了有没有这个书,他们说有。因为这个,所以今天我们就开始讲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以后每一次来就讲这个好了
       讲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讲完了你们大家都学着唱一唱;学着唱这《证道歌》,令人听着也就能开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怎么叫大师呢?“大”他是弘范三界,教化众生;“师”他是人天的师表,天人之师。那么这个他是以法为师,也叫师,一切的佛法都是他效法的,好像对着师长一样。他又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也是一个师字的意思。这个师就是一种榜样、模范、准则;一般人的一个好榜样,一般人的一个好规矩,一般人都应该效法他,所以叫大师。
  这位大师,他由四岁出家,时时刻刻都是用功修行,都是寻师访道。所以在《证道歌》里边,他说∶“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游江海”就是各处去寻访善知识;“涉山川”就登山爬岭地到名山大川去,都是为着寻师访道,访友求明,访善知识,求明眼人来指导自己。所以
        “寻师访道为参禅”就要了生死,为学参禅这个法门。“自从认得曹溪路”,自从他明白这个曹溪的这个向上一招,这种最后的这个心印法“了知生死不相关”,他就明白了,对生死的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暂告一段落,今天晚间再继续,对各位来研究。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今天中午简单地把这个“永嘉大师”的大概的意思,简单地说已尽,现在讲这个“证”
  “证”:这个就是证得,也就是有所证明的,证明这个道是可以证的,可以修的,可以行的。这个也是印证,也是证据的证印证言其修道的人,你自己开悟了,自己不能给自己印证,必须要找有道的高僧,大善知识,他是过来人,求他来给印证这才算呢!不能我自己称自己就是开了悟了,证得什么果了;自己称自己证果,这叫未证言证,未得谓得。没有证果,他说证果了,没有得到真正智慧,他说得到了;这在佛教里头犯了大妄语,一定会堕拔舌地狱的。因为这样,所以自己不能自立为自己做祖师,必须要由明眼善知识,和祖师来给你印证,你才可以入祖师位,所以这个证就这样子。
  “道”:谈到这个道字,韩愈说得很有道理。韩愈说∶“由是而至焉是谓道。”从这儿走到另外一个地方,这就是一条道路。可是他这个道路是人行的道路;
         我们现在讲这个道路,是人要修的道路;修这个道路是要在里边修,而不是在外边修。所谓内圣,你才能外王;你内里头有聪明睿智了,有圣人的智慧了,外边才能教化大兴,才能教化众生。这个,是这个道。
  中国在儒教,有仓颉造字;仓颉先是他造中国的文字。仓颉这个人也是个菩萨再来。他怎么会造字呢?因为他有天眼通。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国的字,多数用这个象形;象形就是写出这个字,与这个形相合,相副合。好像这个“道”字上边两点;这两点就代表一个阴数、一个阳数。这两点要是把它一撇一捺,这就是个“人”;要是把这个一撇和那个一捺中间离开它,这就成一个“八”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个八字。再要是把这个一撇短一点,那一捺长一点,就又变成一个“入”所以这个道字,顶上这两点就有这么多的变化。
  那么现在这儿,这个字顶上这两点,就代表这阴阳也是代表人。这个字,不过它分开了;分开一阴一阳那么一阴一阳这又是这两点在上边,然后再加一个“一”字。这个“一”字,是怎么成的一呢?无缘无故就有一个“一”字吗?不是
        这个“一”字就“O”字那儿化出来的。那个“O”字中间断了,把它伸开;本来它是圆的,现在把它伸直了,所以就成一个“一”字。上边那个两点,那也可以说是那个“O”字,断成两段了;断成两段所以它就变成一阴一阳了。那么这一断,里头就包括着阴阳。
         这个“一”是“O”字变化出来的,然后又加上一个自己的“自”。这个说这种阴阳,要修行,修这个道是在自己。
  那么“自”字和上边那个两点、一横”合到一起,这又是一个“首”。这个字,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头一样的。首者,头也,是头一样的,最重要的了生脱死的大事;了生脱死,这是在自己,而不是到外边去找去,不是向外驰求。所以,自己怎么样呢?自己要修行。修行,所以在这个首字的旁边和下边给加上一个“走”;“走”字就是说这个道--合起来这是个“道”字--道,你必须要修行。你必须要修;修就要去行去,实行,所以用个“走”字。这是这个道的大概的意思。
  那么这个道它的上边两点就代表阴阳,也代表我们的人两个眼目,也代表我们人的两个耳朵,也代表我们人的两个鼻孔;这都是一种表法这些个不论你眼睛、耳朵、鼻子,都是在自己身上的,所以不要到外边去用功夫,要在里边来用功夫。所以这个“道”字合起来就是这样子。这,外边有有形的道,里边有无形的道;有形的道就是受生死的道无形的道就是了生死的道
        那么这位永嘉大师他写的这个《证道歌》,就是了生死的道,这是每一个人自性里边所应该修的这个道。
  “歌”∶歌就是歌唱。他作这个证道,本来是或者写文章,或者作诗;他这个不是诗,也不是文章,也不是赋,也不是词,是个歌。歌就是歌唱的,可以用它来唱。那么唱这个歌做什么?它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令人启发本有的智慧;你能触类旁通,能以因为这个歌的音声而悟道,这是永嘉大师他的用意在此。
  本来,禅宗这个法门是离言说相的,没有什么可说的;离心缘相的,你心里想都想不到的;离文字相,也没有什么文字可说。那么既然是这样子,为什么永嘉大师他没有事情,愿意找事情来干一干,写出这一首《证道歌》来,这是干什么?这岂不是多余的嘛?不是的。
       他虽然知道这个禅宗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法不立,可是还需要用言语歌词来表露它,以便接引这个不懂的人,令他由这个歌词上,由这个歌唱歌颂上,引起他的兴趣;可以说是撇砖引玉,可以说是他用心良苦。所以,在不需要说的时候,他也要说;不需要写著作的时候,他也就写出来这个歌,来鼓励大家发菩提心,这是他的用意。
  本来修行,言说都没有,又怎么会有个歌呢?既然没有歌,怎么会又有这个歌中的解释,这个诠释呢?这都是多余的,可是我因为永嘉大师他不怕麻烦,多此一举来接引众生,我也就不量力,不想一想自己是孤陋寡闻,那么用这个以管窥天的这种的少知少见的这个见解,来下一个赘疣,写了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注解。这是,写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的一个动机,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歌,唱起来令人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它很顺口的,也很容易念的;不论大人小孩子、男的女的,都很容易念的。我头一次遇着这一篇歌的时候,我欢喜得不睡觉也不困了,不吃饭也不饿了;甚至于穿没穿衣服也不管了,就这样子。所以我就天天来唱它念它,不知不觉也就能背得出了。
  那么,可是我讲了之后,一般人是不是像我这样子高兴呢?我知道我在三藩市讲这个《证道歌》,就没有人那么样子去注意,没有人高兴得不吃饭也不饿了,不睡觉也不困了;没有人高兴得那个样子。由这个就知道,我们人的根性,每一个人都不同;有的人就欢喜读这一部经,有的人就欢喜读那一部经,有的人哪,就说这一部经好,说那一部经说得就不好:这都是一种错误的观感。
  佛所说的经典,没有哪一部经谓之好,哪一部经谓之不好;佛所说的法都是第一义谛,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要能拿着佛法,以修世间法这个心来学佛法;那不要完全的,就有求世间法的一半那种的诚心,已经就够了。
  你看!我们在世间,求名求利的人,天天计算想我怎么样能得到名,我又怎么样能得到利,我怎么可以名利双收,我又怎么可以出风头,又怎么可以令人相信我;求这个财色名食睡这五种东西,无所不用其极,想尽千方百计来追求自己所欢喜的,所欢喜的就是世间的这一切世间法。
        你要求出世法,要能这样子念兹在兹地,寤寐都思维来计划,你说那你怎么会不成道业?你怎么会不成佛?就因为我们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这个心太恳切了,修行就没有那么恳切,没有那么虔诚;虽然说是也拜佛也念经,也听经也讲经,总而言之没有求世间财色名食睡那么样地诚心,所以我说有一半已经就是用不了了。
  你们各位想一想,我们天天去上班去,祗有万佛城的人到办公室那儿上班,没有代价,是真正为佛教来服务,抱着一种牺牲。世间的人上班,哪一个人不求代价?哪一个人是去尽义务上班的?你找一找。那要是你能求出世法,有这个求世间法那种的诚心的一半,已经都用不了了。所以我,有所感触这种的情形,所以向大家这么说一说。
  “诠释”“诠”把它显露出来,宣显出来,把道理说得更浅显一点,说得更清楚一点,令人一看就容易懂了,这个叫个诠。并不是什么高谈阔论,祗是管窥之见,蠡测之智。好像用竹管子来看天看得那么多,用一个蚌壳,蛤蜊那壳子来推测大海的深浅一样,来解释解释这一篇的歌词。
  这一次就把《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这个题目解释一个大概,那么等下次再来,再继续解释。要有人来,明天中午也可以讲,是晚间也可以讲;后天一早起四点钟,开车回三藩市,赶到这十二点半,在那边给这个三、五个人讲这个《祖师传》。那么这样的计划,看看你们各位明天有时间来,就多讲两次;要没有时间来嘛,你就等到下次。
  《证道歌》这是一个方法,修行的一个方法;我们要是能依照这个方法去了解认识,我们也可以就证道了。那么这个名字,按照天台七种立题,这一首歌就是叫人法立题人就是永嘉大师,是个人;《证道歌》这就是个法,以这个法来证道∶那么人法立题。
                                  【别释愿文】
  这个永嘉大师他四岁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就学习经、律、论这三藏法,对天台教是有深刻的研究。他俗家是姓戴,这位大师是没有染世缘,没有到社会里来磨练,所以他是很清纯的,纯洁无染。他作出这个歌词都是言言真实,字字珠玑,没有好像一般的注解,或者写作啰啰唆唆地;他没有的,因为他没有染污,所以是纯洁是清净的。
  一九六五年的时候,十二月七号那天开始讲这个《证道歌》。那么讲《证道歌》,我就先发了十四句的这个愿文,这十四句的愿文,就是用这个恳切至诚心来解释这个歌词。
  宣化清净身语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第一句就说“宣化清净身语意”∶那么我们人,所造的就是身口意造出来的业;身业要不清净也容易造业,口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业容易犯的就是杀盗淫;杀生、偷盗、邪淫,这三种的罪业就由你身体来造成的意念所犯的就是贪瞋痴;我们人平时讲是讲非,或者听是听非,或者掺杂到这个是非之场合里头去,这都叫贪瞋痴。
         所谓“是非场,绝勿近”是非的场合里头不要接近它;“邪僻事,绝勿问”,人家讲是是非非的这些个问题,不应该去问怎么回事啊,你说什么。不应该问这个;问这个,这都是不清净的业造成了。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天地给我们这么一个身体,给我们这么一个灵性,是叫我们到这儿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儿尽做一些个不合法的事情我们学佛的人,每一个人回光反照一下,看看我们自己天天在做什么,天天是不是在佛教里头争名、争利、争着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是不是这样;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不配做一个佛教徒了。
         佛教徒是要卑躬折节,要不和人争,也不贪,也无所求,也不自私,也不自利,也不打妄语;我们要能做到这六大宗旨,那才是真正一个佛教徒,那是意业清净了。
  呢,口有四恶口业,这口业就是绮语、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这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一种毛病,专门挑拨离间,专门造是造非,专门讲一些个对佛教有害处的语言,令人对佛教徒一点也不佩服。说是,“你看!他是学佛的,多少年了,你看他那种态度,那种盛气凌人,那种的不可一世的样子!那学这一个什么佛啊?”令人家不佩服了。我们天天学佛法,在这个地方如果不下一番功夫,那真是对不起佛教了!
         那么我们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这种贡高我慢、嫉妒障碍这种病;这种病要不祛了,始终是在佛教里是一个大障碍,不能出离三界。所以这身口意这个三业,非常要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妄言这妄言我们人人都很容易犯的,不知不觉就打了妄语,不知不觉就说错话了,很容易犯的毛病恶口恶口就是骂人讲粗口,什么话最粗鲁就讲什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就是恶毒之口两舌一个人就有两个面子,对着张三讲李四的是非;对着李四,又去讲张三的是非;把这张三和李四两个人给讲得好像水火一样,互不相容。那么制造出这种矛盾来了,他好像“坐山观虎斗,趴桥看水流”,看你鹬蚌相争,他要渔翁得利,是这么样子的。
        所以,我在要讲这个注解之前,要清净我这一些个习气毛病,那么身也清净,是口也清净了,意也清净了,所以“宣化清净身语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这个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皈命三宝“乃至十方三世佛”这三宝,是现在的这个三宝啊?不是仅仅现在这个佛法僧三宝,“乃至十方三世佛”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的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萨”∶这一切的十方三世一切的菩萨,大菩萨;菩萨中的大菩萨也都皈命顶礼他们“西方东土历代祖”有西方的历代祖师、东方的历代祖师,也都是给他们顶礼“古往今来贤圣灯”∶那么古往今来这一切贤圣,就像我们照世之灯似地“惟愿三宝垂加护”我在写这一部证道歌之前,希望佛法僧三宝;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无尽常住一切的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这《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这个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这个道理“见闻精进证不退”见着这《证道歌》的,听见这个《证道歌》的,听见我注解这个《证道歌》这样的人,精进;他们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都能证得这个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证得这三不退转。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间,救这一些个苦难的同胞,苦难的众生。“一切众生皆灭度”使令所有的众生都得到灭度,都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还我本来法性身”那么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的法性身“觐见威音古慈亲”∶“觐”就是朝拜去,再去朝拜最初的这位威音王佛,这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最古的一个慈悲之父,慈悲的父母,我们大家都一同去见这个威音王佛去。
  【正释歌词】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君不见”:这个君子的“君”字,就是说的;说你看见没看见哪?“君不见”就是你看见没看见?为什么说是“君”呢?“君”是称呼之词,就称呼你;不直接说你看见没看见,说君看见没有看见哪,就是称呼人,也就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人。也就好像说什么呢?就好像说先生,某某先生、张先生啊李先生啊这个先生一样;这个“君”字就是譬如先生这个称呼。“不见”说你看见没看见哪?“不见”就是一种探问的口气,就说你看见没看见哪?就是试问之词,试探之词。
        看见没有看见什么呢?“绝学无为闲道人”哪!“绝学”也可以说是无学了,证得无学位了。初果的圣人和二果的圣人、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还是有所学习的;四果的阿罗汉,就是无学位了“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就是断绝了,把学习的这个道路断了,没有了。“无为”,他为什么要绝学呢?因为他证得无为的这种智慧了
        他虽然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着他无所事事,可是在默默中,他正在转法轮,是教化众生呢!不过他不着相,不愿意留一个行迹给人看见;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因为这个,所以叫“绝学”“无为”,他在表面上看着他是无所作为。
  “闲道人”∶他很清闲的,很悠然自得的那个样子,好像什么事情他也不注意似的;可是他是个道人,闲可是闲,可是个道人。这个道就是一个得道之人,不是修道之人了;他是个得道的人,得到什么道了?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了,得到这个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这个法门了,所以就很自在的“闲道人”也就包括自在的意思在里头,也是包括快乐的意思在里头,也包括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头,所以这个叫“闲道人”你看他无所事事,对什么事情他也不着急了,也没有烦恼了,时时都是悠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他这个通天地有形的外边,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就小而无内;所以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这叫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万物静观皆自得”∶众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也不用加思索去研究才能懂;他很自然地就得到了,都明白。“四时佳兴与人同”这个春夏秋冬这四时的这种美好的光阴,他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没有什么分别,这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他因为得到道了,所以也没有妄想可除了,也没有真可证了。妄尽真存了,所以他不除妄想;不是说他有妄想不除妄想,因为他没有妄想可除了,无真可证了,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他以前和我们一般的众生也是一样来着,也是有无明烦恼,可是他现在修得变成佛性了,就返本还原了,返迷归觉了。他根本的生死的问题断了,没有了,所以他这个无明的实性,现在他已经转成佛性了。
  “幻化空身即法身”他以前也是这个幻化的,虚妄不实的这个身体,现在他证得这个法身的理体“法身觉了无一物”∶什么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实相就是那个无形无相的。“觉了”他要明白了,“无一物”一物也不执着了,没有东西可执着,没有一切的境界能把他迷住了。所以说“法身觉了无一物”;无一物,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到什么境界上,什么程度呢?就是证得他那根本的源流了,根本的佛性了,所以就是“本源自性”。他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这本来就是一个现成的,现现成成的一个天真的佛。因为这样,所以他就绝学无为,是一个闲道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什么叫五蕴呢?它是蕴结而成的。为什么叫五盖呢?它盖覆自性而现不出来光明。为什么又叫五阴呢?它这都属于阴,隐伏在那儿藏着的意思。
  色,是一切有形有色的,一切的颜色就是以领纳为义以分别为义;以思考为义。以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识就是以了别为义,明了分别这五种东西也会遮盖自性,也会遮盖自性,也会遮盖自性,也是遮盖光明的自性,更是在那儿遮盖这个自己本有的智慧;这五种东西都是很强烈的,所以叫五阴炽盛苦。炽盛就像火着得很旺似地,就那么样盛。虽然火烧人,烧得可以把人烧死;你真正地找那个火的体性呢,它也没有,都是虚妄的。因为这个,所以说
       “五蕴浮云”,就好像浮云似地,在空中去又空中来,所以“空去来”,它没有实体。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五色祗有颜色没有实体的形相;你染成什么色,它就是个什么色。它要藉着其他的物质而显这个色,它色的本身并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再往显明了一点说,那个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的变化。微尘,很多很多聚集到一起,你才能见着它有个形相,有个色了;要单单一粒微尘呢,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个亦复如是,这五个颜色聚集到一起了,你看见是青、黄、赤、白、黑了;要分散开单单一个青色,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一个黄色,就像一粒微尘那么大,你也分别不太清楚;单单红色和白色和黑色都是这样子,不容易分别得清楚了那么聚集到一起,这个色现出来了。
       我们这个五蕴也是这样子,由那个一点点的聚集而成,所以显出来一个色法。有了色法你就有了纳受了,领受了;有一种领受就变成一种想阴这个想就像野马似地,跑得很快的,那个妄想它钻天入地。那个就有了行,有了行动了,有了迁流了,然后又有了分别了。
  五蕴这个法它没有实体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那儿存在着。所以这个五蕴,就像那空中的浮云、云雾一样,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头很自由地来去。所以“五蕴浮云”就等于浮云一样地“空去来”,在虚空里头来来去去地;可是你真要是找那个浮云,你也找不着的。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瞋痴,这叫三毒。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给毒得睡着了,人事不省了,几几乎乎就给毒死了就是贪得无厌,贪而无厌。我们人这个贪心是不容易降伏的,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吃的,贪睡。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你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说财、色、名都不贪了,吃的又放不下,又贪吃的,贪吃好东西;说吃的也无所谓,但是睡眠不足受不了,所以贪睡。
  这贪睡的人,他一睡着了你给他什么他都不要了。你说我有一百万块钱,现在你醒一醒,我现在送给你;他也不醒,他不相信。为什么呢?他说∶喔!这大约是做梦呢,不会是真的。所以他还是睡,照睡可也。你无论有什么事情,你摇不动他这个睡觉三昧的这种定力。甚至于信佛的人说,不要睡了,我们拜佛;今天佛来法驾光临我们这个道场,你拜拜佛了!他说不行了,我现在还没有睡醒呢!说那你去做早课啊!他说睁不开眼睛啊,怎么做?总是舍不得这个睡,也就是贪嘛!。
  这个贪睡、贪名、贪吃的、贪财、贪色;贪不来就要发脾气了。好像或者我的利益被旁人给抢去了,这要发脾气了,;一生出瞋恨心,以后就无所不为了,什么都可以做得出了,一些个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这贪瞋痴这叫三毒;这三毒因为它的力量很厉害,能把我们法身慧命都给毒得,醉得不能觉悟了
        可是,它虽然是这么厉害,它也就像水里的泡沫似地,自生自灭,你要不随着它去转,它也没有什么办法的。所以这就好像那个水泡,在水里现出来了,也是个假形;没有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得见的,连个尸首都没有,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在那里。这就是一股也像云雾那么样地障着你,所以说三毒就好像水泡似地“虚出没”,它在那儿虚妄而生又虚妄而灭。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实相”你要是证得这实相理体的人“无人法”这时候人也空了,法也空了,人法双亡;法执也破了,人执也没有了。你人的执着没有了,就没有人我是非;法的执着没有了,就也没有一个说“我懂得什么什么法了,你又不懂了”这种的贡高我慢,轻看旁人的思想了,所以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这个“业”可以读个“雅”“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这个字读个“雅(ya-3)”,因为和这个“法”字要谐音,唱的时候应该唱成一个“雅”“刹那”是很短的时间,一刹那很短的时间“阿鼻”是梵语,翻译过来中文叫无间地狱,就没有间断的时候;它一个人也满,多人也满,在这个地狱里头,时间也没有间断,总是在那里受苦。那是有五种的无间,在《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人要想知道五无间地狱,研究研究《地藏经》。“刹那灭却阿鼻业”“刹那”就很快很快地,甚至于连一呼吸都不需要就可以灭却。“灭却”就是消灭了,没有了;“阿鼻业”就无间地狱那个罪都没有了!
  我说得这么容易,恐怕人不相信,以为我打妄语来骗大家;不是的所以永嘉大师他自己就发誓了,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说我要是用这个妄语来欺骗一切的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我就愿意自己遭受果报,入拔舌地狱,像微尘恒河沙那么多的大劫,我也愿意在那里受罪的;可是我没有骗一切的众生我是说的真语、实语、如语,不打妄语。所以你们各位,不要不相信我所说的话。
  这是永嘉大师他知道我们众生,就是多疑不信。所以就又叮咛嘱咐,苦口婆心,悲心切切,来告诉我们,对我们每一个人,他发一个誓愿来坚固我们的信心。那么各位想一想,古来的祖师,对你我他所有的一切众生是多关心!多盼望我们早早地返迷归觉,借路回家啊!这一种的殷殷期待我们返迷归觉,我们不要再在外边旅行得不知道回家了。我们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这是在旅社之中,不是自己的家庭;我们应该赶快回我们自己本有的家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这是要紧的。十方诸佛,一切的历代祖师都在那儿等着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是一样的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现在生出一种怀疑心,永嘉大师叫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偏偏就要显显自己的本事,要生一种怀疑,“怎么样证实相,无人法,就能灭去这个尘沙劫的罪业呢?怎么能灭却这个阿鼻业地狱的罪呢?这是太容易了,没有这个道理,我不相信这个!”那么我现在给你再说多几句。
   因为你证得实相的理体了就好像你这一个人沐浴过了,把身上的污泥都洗干净了;那个污泥就是阿鼻罪业,无间罪业,你把它洗干净,它自然都没有了。可是你要洗,它才能干净呢!也就是神秀大师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休使惹尘埃。”那时候就是走这条,证实相、无人法这条道路的;可是没有到呢!
       等到六祖大师他就说∶“菩提本无树”,他已经不需要菩提树了;“明镜亦非台”也不需要这个明镜台来照了;“本来无一物”那么到那个一念不生全体现的时候,所以本来无一物了;“何处惹尘埃”呢?在什么地方又有尘埃呢?啊?那个尘埃也就是阿鼻业;那个阿鼻业都空了。
   但是你要去往那条路上走,才能证得你要不走,不是听听说说就完了的;你一定要念兹在兹,天天来恭行实践修行。你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学戒律,或者你修种种的法门,要去修行;你要不修行,永远都不会证得的。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生出三心二意,尽那么自弃前程;自己不去做去,不去修行,尽生了一种中道自划,裹足不前的这种的思想。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觉了”:这个“顿”字一般人讲,说是立刻的意思。要按照这个文来看,不能当立刻来讲,应该当即刻来讲。那么立刻即刻又有什么分别?这个立刻无前无后前也不连,后也不接,立刻就觉悟了;和过去没有什么关连,和未来更没有什么关连,它就是现在这个即刻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可是这个语气和那个“立”又不同了。这个即刻就是与前边也有一点关连,与后边还有一点关连;没有和前边也不接契,和后边也不接契了。即刻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个立刻呢,就有一点断绝的意思,即刻没有断。这是按照字义,有这么一个理由在这儿。
  那么一般人讲“顿觉”,都是说很快地就开了悟,这就是立刻的意思。可是要是详细来推究这个字义,这个“顿”,是就走到这个地方什么时候走?是从前走来的,从前一步一步走来的;不是说,一步也没有走就开了悟了∶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因为一般人的讲法,说它是立刻开悟了,就好像以前也没有修行,以后也不用修行了,这就够了!不是这样的。
        这个“顿”就是从前修行过,到这个地方开了悟了;开悟之后,还要继续往前去修。这理是顿悟了,事可是还要渐修。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切一切都要合理的;世间没有不合理的事情。说是,我们见着一棵树,这棵树很大,这棵树什么时候生出来的?在几百年以前生出来的,不是由今天生出来,今天它就那么大,就那么高。那么树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个年龄,说长大了,成人了;成人了这叫“已冠”,就是可以戴帽子了。那么这已冠是什么时候帮助这个已冠呢?是在一岁那时候;一出生他就一年一年长大了,长到二十岁才叫已冠。
       已冠并不是这个人一出生就是二十岁了。所以由这个来推测,这个顿悟也是从渐那儿修来的,才有顿悟的成就;不是没有修,即刻就顿悟了。假如他今生没有修,他顿悟了,豁然开悟了;可是他也在往昔都是修过的,所以今生机缘成熟了,豁然间开悟了。所以我说这个顿悟,是由渐修而来的。那么顿悟了,还要渐修而去,所以不能说与前后都没有关连,这叫个“顿”。
  这“顿觉了”这“觉”就是觉悟了,就是明白了,也就是开悟了把这个理论明白了,把这个道理明白了。明白这个道理你还要去修行去;你要不修行那也一点用没有的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会造电脑,我们把造电脑这个理论明白了,有软片,怎么样可以把什么事情装进去,然后就可以有用了。可是我们要是明白这个理,不做电脑,那个电脑还是没有的。你要明白这个理了,然后再去造出一个有形相的电脑,那电脑才会现出来。最初没有人发明电脑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早就想到要发明电脑。可是都想是想到,但是无所措手,谁也不知道怎么样发明,就是在那儿想。你明白那个道理了,你不去做去,不去实行,那还是不能有事实的表现。
       那么你开了悟了,然后你还要去真真实实地修行了,更要努力了。
  所以古人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的时候,就是没有开悟的时候;大事已明呢,更丧考妣大事要是明白了之后,更好像父母死亡了那么样子,去谨慎从事。所以这开悟也是这样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还要去做去,还要去实实在在来用功修行,这才有办法,那个电脑,或者那个神脑才会实现出来。
  “如来禅”“如来”的另外一个名称有十号,“如来”字就是佛的十号之一。那么其余那九个名词是什么呢?就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加上如来,这是佛的十号之一。本来每一个佛都有八万四千个名称,那么这个名词太多了,人记不住。以后,佛的名号就改成一万;一万以后又改成一千;一千以后又改成一百;一百人还记不住那么多,就单单一位佛就这么一百多个名字,把电脑都弄糊涂了。所以就改成十号保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那么保留这十号,这每一位佛都有这十号,都是一样的,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所以才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也都同具这十个名号。
  那么“如来”“如”如如之理,是那个理相等;“来”就是说的那个事,这是理事无碍的一个表示。又这个“如”乘如实之道;“来”来成正觉。所以这个佛本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为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不来不去的。

  “禅”就是梵语,叫禅那,翻译过来就叫静虑;就是清静了就是思虑把你的思虑逐渐地减少了,这就叫静虑--没有那么动了,不动那么多。你动那么多就是妄念;
        你不动了就是个真念,就是个正念,所以叫静虑。把思虑都静下来,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叫静虑,又叫思惟修。那么说静虑这个妄想都没有了怎么还有思呢?这个思惟是似有似无地,并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就是什么呢?就是参禅那个“参”字。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字,譬如你参话头;参话头不要参话尾,那话头是在这个言语还没有说出来那个地方,这话语之头,参那个参那个,那有一个什么思虑没有呢?没有,那祗是一个参;参就像什么呢?就像用锥子钻窟窿一样。又好像打井,向地下用锥子锥地一样,把地硬给钻出窟窿来。本来地没有窟窿,就是来钻钻,钻窟窿这个钻这个东西就是那个参。那个参是个无形的,你打井钻窟窿是个有形的;可是有形来譬喻这个无形的。这个无形就是硬往那钻,钻不进去还要钻,钻到什么时候可以钻透了,那就“破本参”了,所以这叫一个参。
  参什么呢?就参这个思惟修,所以这叫。这个“如来禅”是没有妄念,没有邪念,没有杂念,祗有一个正念来参,来钻这个窟窿。这时候,喔!什么时候钻透了,那就开悟了,那就破本参了。“顿觉了”这个功夫就是“如来禅”也就像如来禅,就是叫如来禅顿觉了就是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度,第二度就是持戒度,第三度就是忍辱度,第四度就是精进度,第五度就是禅定度,第六度就是般若度;布施就是度悭贪持戒就度毁犯,忍辱度就度瞋恚,精进度就度懈怠禅定度就度散乱般若度就度愚痴。
  一,布施,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布施。这个布施,不是说叫人家来布施给我,而是我时时要布施给人。不是说,你布施啦!你布施啦;你布施给我,我不布施给你,不是这样子。所以布施,不一定说是要人家来和我化缘,我才布施;我看见有什么困苦艰难的人我都应该帮助他们,这叫财施。又看人很饥饿地,不懂得佛法,我应该用佛法来布施给他,令他们明白佛法,这也是叫法施或者这个人在惊恐无依无靠的时候,我们能以帮助他,把他这恐惧给解除了,这叫无畏施。
  所以我们布施要知道能破除我们的悭贪我们什么都舍不得;舍不得帮助人,就愿意人帮助自己,这就悭贪。这种悭贪,你要不去行布施,破不了这个悭贪。你越悭贪吗?我越要舍,把这个悭贪就给破了,给度了。这个悭贪觉得生大惭愧了,这个悭贪鬼就跑了,这是大约的这布施是这样子。
  二,持戒,也就是守规矩,也就是教人规规矩矩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还是和布施差不多。那个布施是尽量去布施给人,就是众善奉行;这个持戒,更要诸恶不作了你去布施了,然后你还去杀人放火,还去打劫,那也没有用了。说“我杀富济贫哪!我去打劫有钱的人哪,我帮助这穷人”;那还是一样的。那么要怎么样呢?“诸恶不作”,不做一切恶了,要奉行一切善,要止恶防非,把你的不对的地方都要改了它,对的地方尽量去扩展它,令它发扬光大,令它能以时时都有一个正念。
  这是持戒大略的意思,就是这样子,就是要守规矩,要守法律。在家庭,不要和任何人争吵;在国里头,在社会里头,也要守秩序,守国家的法律;在这个世界上呢,不要妨碍其他的人,这就是持戒律。
  三,忍辱,忍辱度瞋恚瞋恚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脾气。我们发脾气,哦!无明火起三千丈,把初禅天都烧得受不了了,那么这怎么样呢?我们就要修忍辱脾气瞋恚属火的,忍辱属水的;水性柔和,火性暴燥,所以就要修忍辱。这忍辱,能忍的那不算;要忍不了的你能忍,那才算呢!受不了的你能受,那才是真修忍辱行呢!
         你看那弥勒菩萨,那肚子大大的,吃得胖胖的,心里什么也没有。他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常是笑口常开,常是那么欢欢喜喜地,他那就修忍辱,就修忍辱行。
  我们要是修忍辱功夫的人,就要学弥勒菩萨;不要故意表现,我们也笑,但是奸笑,不是真笑,心里有一种瞋恨,好奸的,好狡猾的,明着装人,暗着就装鬼,连掺糠带施水。我们学佛法的人这样的行为是要不得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里头,都要往真了做,不要戴个假面具,这才是佛教徒的本来面目;你尽戴个假面具去欺骗人,结果是自己吃亏的。你在社会上那样可以的,因为社会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互相在那儿你也没有真心话对我讲,我也没有真心话对你讲。
        那么在佛教里头,我们要很坦白很直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能我们明明不对,还要狡辩一下,总是把过错推到旁人身上,这就错了。这样子,你“肚里摇旗,神道先知”!你不坦白不真诚,那菩萨是不欢喜的。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拿出真心来,拿出诚心来,时时刻刻都要实实在在地,老老实实地,真真实实地,不要有丝毫的虚伪在里头存在着。我方才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忍辱,我也修忍辱,也表示一个很欢喜的样子;但是是假的,不是真的。里边气得不得了,忍也忍不住,甚至于心想要杀人,面上还要现出一个很友善的态度;这是错了,这不是忍辱了,这是狡猾奸诈。那么忍辱是大概就这样子了。
  四,精进这个精进不是说我修行了,我精进了,我念经了,我念佛了,我拜佛了;常常要登一个报纸表示我怎么样修行了。不是这样的这个精进要你自己身精进,心也精进,时时都不懒惰,时时都不自欺,时时都那么毕恭毕敬地如对佛天,如临师表这样子不自欺,这叫精进。时时都念兹在兹地来修行佛法不是说,哦!我修行佛法,正那儿拜拜佛,一回头就骂人,或者一回头拿把刀就杀一个人。那就不是精进了,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个假的。
  五,禅定禅定度散乱。为什么我们要修禅定?就因为我们太散了,浪费很多精神,很多汽油都浪费了。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觉触,意缘法;这都是向外散你那个精神。向外散你的精神,这就是散乱。那么散乱要怎么呢?就要修定,就要修禅定。禅定就坐那个地方,把你这个心沉静一下,就好像那一碗浑水,你放到一个地方不动弹它,它那个尘土就都沉到碗底上去了,从上面一看,就看到底了。那一看看到底,这就智慧光明现前了你那浑的时候呢,那就是愚痴,那就是无明在那儿搅乱,令你什么都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了,然后就发慧了;发慧就得到般若。
  六,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你有了智慧了,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了为什么我们人尽做犯法的事情呢?就因为太愚痴,所以就不知道往正当的做了;我们要是不愚痴,那就有智慧了。
  这个六度,简单讲就是这样子,要往详细地说,尽未来劫也说不完这个六度的这个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度”在中午简单地解释已尽,现在讲这个“万行”
  这个“万行”就言其这行门之多;实在地来讲不止万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这个“万行”就是我们所修行的法门,我们所修行的善法,不是恶法。这个善法很多很多的,数不尽那么多,说不完那么多。总括起来说它是万行
        也就是我们修道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种种的善事都要去做去,种种的恶事都不要去做去,也就好像戒律那一条说“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既然是众善了,你就不能说出一定的数目;你要说少了,也不对,说多了也不知多少,所以就叫万行。
  “体中圆”这个六度万行不是向外边去找去要向里边来找六度也可以说是从你自性里边先做起,你从自性上用功夫。拿布施来讲,我们眼睛看东西,不要那么贪而无厌;眼睛看得你不贪了,你又要布施,就要把眼睛这个贼度了。那么你不要尽去贪那个味,贪这个香和不香。你持盗戒,不偷盗,你这个鼻子很容易偷东西,闻着好味也不打人一个招呼就要闻;就要闻着一股香味,不能说去告诉人一声,说你身上有香水味,我好不好闻一闻哪?没有人打这个招呼的。就是这个人他身上搽得很香,这个香味很好闻的,于是乎就不管了,鼻子这个贼就去偷东西,就不持戒了,就犯了盗戒了。这耳朵欢喜听东西,欢喜听音乐,欢喜听好的声音,坏的声音;听好的声音就生欢喜心,听不好的声音就生一种瞋恨心。人家骂你一句,你就心里生了瞋恨,这就没有忍辱的功夫,你没有把耳朵这个贼度好。你这个舌头,不要尽吃东西的时候就用它,不吃东西的时候,应该讲法的时候你不讲,你就懒惰起来了;吃东西的时候就精进了,这个舌头。或者讲是非的时候,你又愿意讲了,讲正经的事情就不讲了,这就是懒惰,邪精进,不是正精进;你要能真正正精进,就要把这个舌头懒惰的毛病度了,它就愿意说法。这个身本来常常应该定的,不应该动的,可是你总要东跑西跑,南跑北跑,不定;你要真能修这个禅定的功夫,就把你身体各处跑的这个散乱就收拾了,那么你意念里头要有了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把你这个愚痴给度了。
  所以这个六度,也可以说是度你这个六贼;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把它们都度得听话了。你再能不打妄想了,天天什么妄想都没有,这是六度万行圆满了,所以“体中圆”。你要能真不打妄想,不思善,不思恶,你说这不是六度万行体中圆是什么?
  “梦里明明有六趣”,本来是一种虚妄的,妄想所现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有很多种梦,有的是虚妄的梦,有的是真实的梦,有的是预先鬼神来启示你的梦,所以这个梦,你也可以说它是假的,也可以说它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梦,或者真的梦,或者预先的灵感,这都没有什么凭藉,你抓也抓不着,你再想看也看不见,也拿不来,也送不走,那么这是这个梦。有一些梦是由你白天所遭所遇的,晚间就有了这个梦了。一些个想到的,有的你也没有想过,也没有遇见过,突然就梦见这种境界了,还很灵验地,都变成事实,这可以说是真梦;虽然是真梦,也是取不得,舍不得。你拿也拿不到,你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预先的灵感,在事情还没有来之前,或者一年之前,或者一个月之前,或者一个礼拜之前,你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你遇着什么境界,遇着什么人,都做一些个什么事,欸!到时候它果然就是那样子。这是预感预先的灵感
  那么,这种灵感多数也是从前生跟着来的因为前生你修行,有一些个护法善神来帮助你,所以什么事情就给你一个灵感,令你有所觉悟。譬如,你本来是个在家人,你做梦梦见出家了,甚至于穿着黄袍搭着祖衣,俨然就是个大善知识,你做这样的梦;你也不是个出家人,怎么做梦自己是出家呢?这或者就是说你前生是个出家人,那么今生迷了,这一些护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点醒你;点醒你叫你明白,哦!原来我是一个出家人,所以要能继续再发菩提心修道,这很好的。其他种种的事情都可以以此类推。可是在梦里头,我们做梦知道是虚妄的,我们没做梦之前是不是就是醒着呢?
  其实我告诉你,我们人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呢!可是告诉你说你在做梦,你不相信。你说∶“哎!我怎么在做梦呢?我这个车是最名贵的,我坐到这个车上很舒服。我那个飞机可以飞那么高,上天。这怎么叫做梦?这都事实啊!我那房子那么漂亮,我家庭那么圆满,用什么有什么,这怎么是算做梦呢?”
  你不算做梦?你要真醒着的,你前生的事情你怎么不记得了?说∶“有前生吗?”你不相信有前生,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说我相信;那么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记得呢?昨天你都干什么来着那一天?说我都记得;你完全都记得吗?不一定。那么这就又忘了呢!那么在上个月的事情,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都记得。前一年的事情,你都记得了吗?也不一定都记得那么就在这一生之中,前几年的事情,你就都把它忘了,何况前生呢?这前生的事情,你更都把它忘了,所以你不记得前生的事情,这不是在做梦是在干什么呢?
  所以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在做梦的时候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地有天道,有人道,有阿修罗这三善道;又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这叫六趣。这六趣你明明白白它这是有的,在做梦的时候觉得它是有的。
  “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正开悟了,你真正明白了;你真明白了,不要说自己这个身体,这个六道轮回,就连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没有了,也都空了。你了悟了“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你要觉悟了,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何况自己那么样渺小的一个身体呢?你还执着它干什么你还那么看不破放不下做什么人家说你一句,你也放不下了;打你一拳,你更受不了了。你看!
         为什么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为你没有觉悟:你要觉悟了,“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你看!有什么可看不破放不下的?有什么可受不了的?啊?
  “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那鸟在空中飞,没有一个鸟飞的道路。你用刀斩水,那个水是暂时地有那么一个痕迹,一过了也就没有了。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还有什么可执着的?所以连三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无罪福,无损益”我们本来的自性,是圆陀陀,光灼灼,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满虚空,周遍法界;也没有什么叫罪,也没有什么叫做福,也是没有什么增,也没有什么减,所以才说“无罪福,无损益。”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那个自性;那个自性就是寂灭性
  所以说“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在这个里头再找个什么东西。你不要再头上安头,骑驴再觅驴,生出种种的执着来,所以“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尽在这儿打妄想。
  “比来尘镜未曾磨”∶这有个比喻,比喻什么呢?比喻那一个镜子被尘土都盖住了,没有把它磨现出它的光明来,所以“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现在你知道了。分明,你都知道了你明白了;明白了,你就要把它来做一做,用一种擦抹的功夫,把这个尘土擦干净了它。你把尘土擦干净了,这就是“剖析”。你把它那个尘土都擦没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现出来了。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谁无念”:谁能没有念头呢?谁要没有念了,谁就是无心道人谁能没有生死了呢?谁又能以不生了?“谁无生”没有所生了;你要能不生了,也就不死了为什么有死?就因为有生;你要无生就无死了,所以才说“谁无念。谁无生。”你哪一个能没有念呢?哪一个能无所生呢?你不生这个念,办得到吗?
  “若实无生无不生”“若实无生”你要真能不生妄想,没有杂念了;杂念不生了那就全体现了。“若实无生”你要真能不生妄想“无不生”那就是没有不生了,就是真空里头自然就有妙有了;妙有也有真空了。
  “唤取机关木人问”这说这个木人问这个机关怎么样开?怎么样开这个机关?怎么样打破这个机关?也就是我们怎么样能断这个无明?怎么样能显出这个法性来?怎么样能把烦恼制住它?这个“机关”就是消息。你要想问这个消息嘛“木人问”就好像木头人问似地。木人是无心的,也是无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无念无生,无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将来一定成佛的,早成晚成,早晚一定会成佛的。我们到无念无生的时候,那就离佛不远了。你真能无念无生,那就无不生了;这个生就生出来妙有来了。可是我们人,都是执着这个有,不明白空理。前边说“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后边还是说一切诸法空相这个空。你要明白空理了,没有什么说是对啊不对啊,好和不好;是和非,都没有了,不在这个形式上用功夫,所谓“彻法底源,远离诸相。”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放四大”:什么叫“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也是周遍世界的,也是周遍法界的,也是周遍法界的也是周遍法界的;这个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风是无形的。我们人身体就是四大假合四大和合而成一个身体;四大要分离了呢,这身体就没有了地水火风:我们人身上有肉、筋、骨坚硬的这就属于地大;有涕,鼻涕、唾,口水,有眼泪,就是属于水大;我们人身体有温暖有热力,这属于火大;我们有呼吸气,就属于风大。那么四大和合而成一个身体;四大要分离了就各还本位。地归地大,水归水大,火还于火大,风还于风大,各有所还,所以才说四大假合。
  既然是四大和合而为一个身体那么与我们每一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要明白了,就与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关系;那为什么要执着这个身体呢?为什么那么看不破放不下呢?
  “莫把捉”:就是叫你把这个执着破了它,不要自己把自己总用一个绳子绑上它,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松驰开,不要绑着它,不要有所执着,这就是放。放开它,你就不要执着这个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不要执着这“四大”。
  ”寂灭性中随饮啄”“寂灭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一个名词。“随饮啄”就是很自然地,你不要矫揉造作“饮啄”“饮”就是喝水;“啄”就是吃东西。那个雀吃东西就叫啄,人吃东西不叫啄,叫吃。“随饮啄”就是很自然很随便地,不要勉强。
  “诸行无常一切空”这一切的诸行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也就是空了。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无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的行门都是无常的,所以说一切无常就是归空了,也都是空的。
  “即是如来大圆觉”:这“如来大圆觉”有的本子上说是“诸佛大圆觉”“诸佛”和“如来”这都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如来”比较念得是顺口一点。因为这是一个歌;歌就是歌咏之词,就是常常唱念的,唱着念的。所以一切空了,这就是十方诸佛的圆觉的本性。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决定说”“决定说”不是含糊其辞地,不是马马虎虎地,不是模棱两可地这“决定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要说这个道理?就“表真僧”什么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你持戒律,杀盗淫妄酒都不犯,这就是真僧;你犯了杀盗淫妄酒,虽然穿着出家人衣服,这不算真僧。有的本子上就说“表真乘”,这个乘就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没有一个大乘、小乘、二乘,就是个佛乘“表真乘”就是成佛
  “有人不肯任情征”假设要有人不同意我所说的道理,那你就来辩论;你用什么道理来辩论,我都可以同你辩论“任情征”“征”就是辩论,就是讨论、研究你用你那个情识立出理论来;你立出你的宗来,我和你来研究辩论。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这直截了达,彻底的方法达到那个法的源头了“佛所印”这是十方诸佛都给印证的。
       “摘叶寻枝我不能”你要是舍本逐末跑到那个枝叶上,在末稍上用功夫,把那根本忘了,尽是迂道求。“我不能”,我不能做这个事情。我是要找真的,讲真的,说真的,做真的;你叫我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大就小,我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不能,我不这样干。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摩尼珠”: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人不识”:可是这个如意珠人不容易认识,多数都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人不认识这是如意珠。怎么叫如意珠呢?如意珠能遂心如意;如意珠能应变无穷;如意珠是妙用无方;如意珠是无入而不自得“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千变万化,妙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叫如意珠“人不识”得到什么地方去取这个如意珠哪?旁的地方找不到,什么地方呢?
  “如来藏里亲收得”∶这个如意珠是要在如来藏里取出来,在那儿接收过来的。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也就是六种神通。你要得了如意珠,就能具足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是漏尽通,具足这六通。
  究竟如意珠到底是什么?如意珠也可以说是你我现前的一念真心,如意珠也可以说是你我具足的那个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所以它有六般神用。
  “空不空”你说它空,它还不空,你说它有,它还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也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圆融无碍,变化无穷。
  “一颗圆光色非色”:为什么说它是大圆镜智呢?这儿就说“一颗圆光色非色”你说它有色,它又不是有色;你说它是没有色,是空,它又不空,所以“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净五根”:这个“净五根”我看以前有的本子上也有说“净五眼”的。“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眼”就是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那么究竟这一个字倒是什么字?倒是“净五根”呢,或者是“净五眼”?
  这个“净”也是清净,也是干净了,没有染污了信根净了,就是没有怀疑,祗有一个信。进根净了,祗有一个进而没有一个退。念根净了就祗有一个念念不忘的这个根,没有忘的那个根了。定根,你要具足定根了就没有散乱了;不散乱,那就谓之,你要净了慧根,不愚痴。你信进念定慧这五根都扎下根去了。
  这个“净”,又可以说是这个加上肥料,它长得更旺了,更有力量了;因为扎下根去了,所以就得到五力了。
  “得五力”“五力”就是信的力量、进的力量、念的力量、定力量,和慧的力量;得到这五种力量了,五根也净了,五力也得到了。那么这得到,是不是谁都知道呢?不是的。
       “唯证乃知”谁证得这种的境界谁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会到各处去卖广告,做宣传,大字标题说,哦!你知道吗?我已经净了五根了,我已经得到五力了,以扬名,甚至索取供养;没有人这样。这样子他就还是个门外汉!还是那个不懂的人,才这样做的;懂的人,就不会刻意自我宣传,不会自夸其德。
  所谓“有麝自来香,何须大风扬”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了,不是尽去向外驰求,叫人家知道自己∶不是那样。你凡是这个人他要光芒外露,不能韬光晦迹;各处自我宣传这都是一瓶子没有满,所以半瓶子在那儿晃。那么后边那三个字才又说了,
       “难可测”∶这“难可测”就是旁人不认识,不能知道。谁证得这个境界谁自己有会心之乐,不是叫旁人知道自己;甚至于连自己都不叫他知道,那不更好吗,又少了一个妄想!“难可测”这个“测”就是揣测;你揣测不到的,你测量不透的,因为它无形无相的,所以说“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在照镜子看见你那个形象,那是很不困难的一件事“水中捉月争拈得”可是你到水里头去捞那个月亮,你怎么能把它捞上来呢?你没有法子把它捞上来。这也就是说的人家净五根,得五力这样的人;你看这个人是与人不同了,你可以见一个大概了,但是你真知道吗?你真得到吗?
         你还没有,所以你去推测,那就像水中捉月似地“争拈得”,你没有法子获得这个月光的;没有法子得到,因为它祗是一个影像而已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今天中午我对各位说今天晚间讲《证道歌》有人愿意听就来了,没有人愿意听就不需要来了,所以今天晚间我要履行我这个诺言,来给大家还还这个法的债务,稍微讲一点。我就讲一句也算我讲了,况且也不祗讲一句啊!
  “常独行”:说这个修道的他常常是要自己一个人,不和任何人来往,不攀缘;一个人去住,对修道的人是最好的。可是要到山里头去住去,不是在闹市上;在闹市上一个人住,接近社会这一些个种种的问题,根本就不容易立得住,不容易修行。你要一个人到了山里边,住到一个人到不了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修道的人的本份;吃东西也不吃好的,穿衣服也不穿漂亮的,睡觉也很简单不贪舒服,不贪自在不贪享受,这是真正修道的人本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们各位,要注意这一点,真正修道的人,他不愿意和人接近的,不愿意和人拉拢关系来攀缘;所以他要到那深山穷谷去,到那人到不了的地方去修道,所以才叫“常独行”,常常地自己一个人在那儿经行。这个“独行”他到什么地方去呢?就是经行,在那儿运动运动,也就像现在这个慢跑似地;不过现在慢跑他还跑,这经行他是不跑,他是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这叫“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那么这是独行 
  “常独步”:这个“独步”就是他自己单独一个人在那儿打坐,也不怕孤独,也不怕寂寞,也不怕没人谈话,所以叫“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这和通达的人,就是所谓开智慧的人,开悟的人,“同游涅槃路”,一起到涅槃这条路上去,向那条路走。
  “调古神清风自高”:他那种节操是特别清高,没有那种卑鄙下流,和人拉拢关系,投机取巧这种的行为;没有这种的很下流的一种行为,所以他这个节操高节,这叫“调古”。“神清”,他这种态度、气质都是神清气爽的,没有一点谄谄面谀的样子,这叫“调古神清风自高”。他这种态度,他这种的行为是特别清高的,所以说“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他的相貌很瘦的,“悴”,可是有一种刚毅,百屈不挠的精神,有一种不可侵犯的那种尊严,所以说“貌悴骨刚人不顾。”人都不敢侵犯他,不敢轻慢他。那么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有一种威德这种态度,这是修道的人一种态度。
  “穷释子”“穷”就是穷出家人;“释子”就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释子。“口称贫”他自己常常称呼他自己叫贫僧,他不称自己是富僧“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虽然他身看着好像是穷似地,可是他道就不贫穷,有道德;他的道德是富贵的,“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褛褐”他这个穷,表现他身上常常穿这个补补钉的衣服,很破的这个衣服。“褛褐”“褛”就是很破的,褴褛;“褐”是坏色,那个颜色一般人所不欢喜的。
  “道则心藏无价珍”要是往道上来讲,他就有一个如意珠;他心里有个无价的珍宝,就是如意珠。这个如意珠,如意宝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变化无穷神妙不可思议。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无价珍”:这无价珍,就是无价宝。这个无价宝并不是像我们世间人有形有相的那种的珠宝,或者几十克拉的钻石,几百万两黄金,多少银子,多少琉璃、玻璃、砗磲、玛瑙、赤珠等。这个所谓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七宝都是有形有相;
         这个“无价珍”也就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它的名字又叫如意珠。“用无尽”: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还不用预备一个地方来收藏它,就在你这个自性里边本来具足的。
  “利物应机终不吝”“利物”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应机”就是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恰到好处“终不吝”你不需要舍不得,不需要好像很刻薄很悭吝,很孤寒很贪的;不需要的。
  “三身四智体中圆”你要得到这无价珍了,你就会有三身就是法身遍一切处;报身,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报身;化身,就是千百亿化身法身就是毗卢遮那佛报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清净法身是毗卢遮那佛这是法身佛,圆满报身是卢舍那佛这是报身佛,千百亿万化身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可是虽然说法、报、化这有三位佛,那我们要是能得到这无价珍了,法报化这三佛我们自性里头具有的,和佛是无二无别的“四智”祗有佛有这个四智可是我们要是得到这无价珍了,我们也有四智。
  这“四智”是什么呢?“四智”就是大圆镜智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常应常静。又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我们人也有这个观察智慧,可是不妙。因为不妙,所以祗知道有形有相的,而无形无相的或者过去未来的,我们就不知道了这个妙观察智,无论你想要知道过去的事情,也一观察就知道;想要知道现在的事情,你一观察也知道了;你想要知道未来的事情,你一观察也知道了,这是妙观察智。
        又有平等性智,平等性智的智慧,自己体验到,自己深深地领会到自己和一切的万事万物仍然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彼此之分别。“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它是无欠无余地,平等平等的。成所作智,又有一种的智慧叫成所作智。那么这无价珍里头具足这样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解六通心地印”:又有“八解六通”你有这个八种解脱了,又有“六通”;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有五眼六通,都知道这个“心地印”:这个无价珍就是我们这心地法门,心地的一个宝印;这个宝印里边就包藏着三身、四智、八解、六通这等等的这功能。
  我恐怕时间不太够,我等一等请某法师和你们各位讲一讲这个八解脱。【编注:“八种解脱”是: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六通”是: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如意通”。六,“漏尽通”。】  
你们各位听到了,要注意这个无价珍。这无价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一种宝藏,不要把它丢了。怎么会丢的呢?你贪财,把这个无价珍会丢了;你贪色,会把这无价珍丢了;你贪名,会把这个无价珍丢了;你贪吃的,也会把这个无价珍丢了;你再贪睡,都会把这个无价珍浪费了,丢了。你要想得到这个无价珍,就要认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不要贪快,不要贪捷径,不要躐等而进.要依照佛所说的法门去修行,不能自己欺骗自己,而又去骗世界的人。你们各位要知道,欺骗人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欺骗人
          所以我们不要心里有内疚,我们做事什么时候都要往真了做,修行也要往真了做,这样子你一定会得到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的。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一决一切了”“上士”也就是上等之人,也就是善根利智的人,也就是宿世有修持的人;所以他非常地聪明是真正的聪明,不是世间的那个聪明。世间是什么聪明呢?就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的人也很聪明,可是往往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就帮助他做了很多的糊涂事;这个样子谈不到是上士。这个“上士”就是有上士,也就是大菩萨乘愿再来;所以他一闻千悟,听见道理一说出来了,他即刻就真正地了解了,一切都明了了。“上士一决”他有决断,不是优柔寡断,他所见的理是彻底的,所以一切他都了然,就是一切都明白了。也就像那个镜子照物一样,他一照就了了,“物来则照,物去则无。”
  “中下多闻多不信”:这个“多闻”有的本子上又写“多疑”,意思是差不多的。“多闻”就是看了很多的书,可是他又有所怀疑,他认理认得不清楚;因为认得不清楚,所以他也就生不出信心来。因为这样子,所以叫“多闻多不信”;他听得也很多,可是他什么也不相信。好像我们听经,没有听经的人偶尔听一次经,觉得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天天听经,听得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了。因为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就不注意了;不注意了,往往听经的时候就会睡觉了如果要是打起精神来注意,不是天天听他就不会睡觉了“多疑多不信”也就听得多了反而不相信了;偶尔听到印象反而深一点。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修行就像自己把身上的衣服洗干净了一样;不是向人去推销你的货品,推销你的修行,到处卖弄人说:“我闭过关了,我又用过什么什么功,或者我拜过什么经,持过什么咒!做了什么大法事等”这么各处去卖广告、炫耀,各处去自我宣传,这是我执的表现,我相未去除就是“向外夸精进”
   那么修道就好像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把不干净的衣服洗干净了它就是了;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了,还要对人说一说∶“你看!我这个衣服我洗得多干净啊!”没有人这样的。要有人自己把衣服洗干净了,再去向人夸耀,向人去宣传,那明理的人一定想这个人一定是个疯子,一定是发狂了;要不然,为什么要说这种狂话呢?修道向外边自我宣传也是这样子。或者我做了什么功德了,到各处去自我宣传一下;这都是“向外夸精进”,向外去宣传自我陶醉。
  那么,这修道就是“时时勤拂拭,休使惹尘埃”,时时都把自己这个镜子擦干净了它,就对了。什么是自己那个镜子呢?就是那个自性,自己本有那个佛性,那就是好像一面大圆镜智似地。那个大圆镜智也就是我们自性的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从他谤”“从”就是随便;“他”就是其他的人;“谤”就是毁谤“任他非”“任”就是任凭;“非”就是不正当的一种批评,也就是或者毁谤,这都叫或者说,你有什么过错,这也叫那么说,随便他怎么样毁谤,任凭他怎么样来批评我,怎么样来给我安上一个过错,说我的不对
       “把火烧天徒自疲”“疲”就是疲倦了;“把火”就是拿着一把火来烧这个天。你拿着这把火烧天,你什么时候也烧不到天;可是你拿着久了就自己会疲倦了,甚至于那个火星子掉到你自己身上,你自己的衣服都会着了。所以才说“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这说无缘无故他来无理取闹,故意来毁谤你;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想尽方法来把罪名加到你的头上,来毁谤你。你明明没有做这个事情,他说你做了,你明明是守规矩的,他说你不守规矩了;就这么和你的所行所做正相反,他无缘无故就来毁谤你。他要合理的呢,那就不叫毁谤了,那就叫讲公道话;因为他不合理,横逆自来,很突然地没有给你一个准备的时间,他就要来毁谤你。这样子才叫你就要任凭他毁谤,“从他谤,任他非”,你任凭他随便怎么样说啰!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火烧天徒自疲”,这就有个比喻,比喻什么呢?他无缘无故来毁谤你,来是非你,就像用一把火在那儿烧天似地;久而久之他自己就疲倦了,自己就觉得辛苦了“我闻恰似饮甘露”,我听见他这么说我的不对来毁谤我,无理取闹他在那儿很冤枉我,这就像什么呢?我听见这一类的话就好像喝甘露水那么甜,吃蜜糖那么甜。
  “销融顿入不思议”“销”就是消化了,消灭了,没有了;“融”就也是融化了消灭了它也融化了它“顿入”就是立刻入;“不思议”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解脱的力量,得到这种不动心的这种功夫了,能以逆来顺受,能以毁誉不动于心。你毁谤我,你赞叹我,我心里都不动了,这就是饮甘露了,这就是“销融顿入不思议”了!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观恶言。是功德”“观”就是观察、观听,也就是的意思。怎么不叫听呢?怎么不说是“闻恶言”,或者是“听恶言”呢?为什么要“观”呢?“观”是回光返照,返观自性,反求诸己,也就是一个回光返照的功夫。有恶言的时候你就要回光返照,就要用你那个妙观察智来观察观察。这个“观”妙观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就是分析证得圣果,具足四智;那么不具足证这个四圣的果位,有没有这个四智呢?有是有,是普通的,不是彻底的,是还有一点这个妙观察智。这个“观”是一个谁都会观的,谁都有这个观察的力量;观了之后就察一察。察什么?观什么?就是这个“恶言”“恶言”这是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恶言”也就恶口的一个别名,他出言对人不客气不合理,无理取闹,就是“是功德”。你要想就是给我来加肥料,给我来吃维他命,给我来吃补品的;这个补品维他命,这都有功德的,对我身体上。
  “此则成吾善知识”那么你要能这样一想,这就是“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说这个人他就是成就我的善知识。我修道不能成就,是他成就的。我做功德,功德不成就,现在他会成就我了;我所求不能满愿,他现在满我的愿了;他能供给我一切我所需要的。我身上没有维他命,他骂我一点,就是给我维他命吃;我身上没有功德,他骂一骂我我有了功德了;我身上没有福报,等他骂一骂我我有了福报了。你看!还有,你信佛你有点功德,可是他要来考验考验你;来考验你看看你受得住考验受不住考验,所以才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所以说它“是功德。
  用恶言来骂我这个人,就是想成就我,他是对我有好处的;这叫反面来找好处,逆来顺受。
  “不因讪谤起怨亲”∶要不是因为他来讪笑我;“谤”,毁谤我;“起怨亲”,他或者毁谤我,或者讪笑我,我对他一点也没有仇恨的心,一点也没有不满意的心,一点也没有憎恨的心,不单没有,而且我还要感激他。我还是怨亲平等,我也不和他生一种怨恨的心,也不和他生一种亲近的心;怨亲平等我要这样看。因为我有了这个慈忍力了,所以我怨亲平等了,没有贪瞋痴这三毒在里头。“起怨亲”,我听见人家骂我,我也不生怨恨心,也不生憎恶的心,我也不生欢喜心;要是生欢喜心,那还是被境界所摇动。所以欢喜心也不生,就是生一种的平等心,和没有听见这个话的时候一样的。
  “何表无生慈忍力”你要没有这种程度,你不到这种境界,那怎么能表达出来你这个无生法忍这种慈悲忍耐的这种的力量呢?所以,你们各位,逆来顺受要反面找好处,对你的敌人,应该要和解他。我们每一个人也不应该有敌人,不应该有一种仇恨的对象。我们要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明白佛法。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宗亦通。说亦通”:本来在中国的佛教有五大宗,就是禅、教、律、密、净这五宗。禅宗、教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五宗都叫宗;可是现在这一段文字所说的这个“宗”祗是指禅宗来说的。他所注重的是禅宗,所以这个“宗”字也就是指的禅宗“通”就是通了了;“说”就是讲说,就是说的教宗
  “定慧圆明不滞空”“定慧”是从戒律而生的;你要持戒才能生定,有定了,然后才能发慧“圆明”“圆”圆融无碍;“明”就是光明遍照;“滞”就是滞碍了;“空”就是所谓的虚空,也就说的这个真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不是我现在才通达这个法“恒沙诸佛体皆同”那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那个本体都是一样的。这是这一段文的大概的意思。
  怎么说这个“宗”是说的禅宗呢?那个“说”怎么又说的是教宗呢?因为永嘉大师他是禅宗的法匠,所以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本着禅宗的理论来说的。所以他说“宗亦通”,对这个宗门,禅宗这向上一法也明白了,也通达无碍了;“说亦通”,讲经说法这个讲说这一门也是通达无碍了。
  有的参禅就批评学教的不对的;有的学教的又批评参禅的是不好。那个韩愈说“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辅之,出者诬之。”为什么要入主出奴,入辅出诬呢?因为不通之至,也就因为禅这个“宗”也不通“说”也不通;没有能圆融无碍,没有能包罗万有,所以他就是己非人。因为有这个毛病,于是乎就产生了入主--他欢喜哪一个宗,他就说哪一个宗是正确的,是好的;他不欢喜哪一宗,就说哪一宗是不正确的,是不好的,就妄加批评,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来批评这个无上甚深这个妙法。这一批评不要紧,所谓“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那么因为他没有到圆融无碍这个程度上,所以宗也不通,说亦不通,就在那儿贡高我慢,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来妄加批评佛所遗留下来的这种的教法。
  这一类的人是很可怜的!自己谤佛,谤法,谤僧;谤到地狱里头去了,还不知道怎么去的,你说这样的人多么可怜哪!
  那么为什么他宗也通了,说也通了呢?就因为他定慧圆明了;定也具足了,慧也具足了。定慧圆明是怎么样才能定慧圆明?就是从持戒那儿来的所以修道的人要不持戒律,那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很好吃的这个东西,可是你里边掺上狗粪了,人人都不但不愿意吃,而且还都掩鼻而过,也可以说好像煮沙欲其成饭一样的。所以修道的人必须要注重戒律;你不持戒律那是误己误人,那是骗己也骗人。骗己,自己不能定慧圆明;骗人,令人不生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定慧圆明”“不滞空”滞空就是停留在空上了,停留在空理上,在那儿欲进不进,欲退不退,这叫踟蹰不前;往后也不是往后,就徘徊在歧路之间,那就滞空了滞空,就得到一点点的空理,在这儿不往前去进步了,停留在那空的理上,这叫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这永嘉大师他说,不是单单我明白这个道理这样地来说,“恒沙诸佛体皆同”∶那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他所以成佛的那个基础,也都是从这条路来证得诸佛的理体证得诸佛的法身
  由这一段歌词来看,虽然没有明显地提出来戒律,可是戒包括在这个定慧之中了。你要没有真正持戒,绝对不会有真正的定力;你没有真正的定力,你也没有真正的慧力。你就是会说两句半的口头禅,那也不实。所以,各位善知识,佛法里头丝毫也不能掺杂假的东西,也就好像你眼睛里,不能掺沙子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躬行实践,不注重说食数宝的那种的口头三昧。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师子吼。无畏说”“狮子”兽中之王佛说法是无所顾忌也就譬喻狮子吼没有什么恐惧。这种法一说出来“百兽闻之皆脑裂”:“百兽”就是其他的走兽,飞禽也包括在内。“皆脑裂”一听见狮子吼把它们脑都给吓破碎了“香象奔波失却威”象是兽里头的最大的,它庞然大物很够威风的,可是一听见狮吼也就吓得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平时那种的威风都没有了“天龙寂听生欣悦”可是天龙八部在那儿默默中听见这个狮子吼,都欢喜了。
  比如说,佛说法好像狮子吼;“百兽”是什么呢?百兽就是旁门左道,邪说异端这一类的宗教,都把它们譬喻为百兽。这种天魔外道,就好像那个百兽一听见狮吼,吓得,喔!大小便也不知不觉就都流出来,就那么厉害,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天魔外道一听见佛说这个正法音,也吓得战战兢兢,恐惧不安了“香象”也就是外道的领袖;外道领袖他神通也都丢了,智慧也都没有了,也令他那个徒众都不佩服了“失却威”了。可是,这一些天龙八部、护法善神,乃至于十方诸佛菩萨,都在那儿皆大欢喜,欢喜踊跃赞叹。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可以再去参加旁门外道那一些个邪说异端来诱惑人,令人生出来一种的争心、贪心、有所求的心、自私的心、自利的心;一天到晚专门在那儿打妄语,讲假话来骗人你这样子,都像这个百兽脑都裂了,一闻见正法,也都吓得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了。你们各位既然走到佛教的大乘的门里边了,不要再误入歧途,走错路,信那种欺骗人的宗教,天天都是给自己往脸上贴金,不看看全身都是在那非常邋遢的里边生活着。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游江海。涉山川”这是说古来那些个大德高僧,都是参方访道,不辞山高水深路途遥远。“游江海”,这个“游”不是像我们现在旅游这个游;这个“游”到处访友求明,到处参访善知识。善知识他所住的地方,是人人都不愿意住的地方,他去住去,所以或者在深山穷谷这岩穴里边,息交绝游,与世相异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他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他是无所求于世人,无所贪于社会,无所争于全人类。所以这样的高人他常常是“穴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他住在那个深山穷谷里头,无挂无碍,无拘无束,无人无我,无是无非,在那儿一心办道。所以你要想访这一类的善知识,必须要自己不辞跋涉之苦,到处去参访善知识,所以说“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寻师”∶他就是为着寻师,寻善知识,寻良师益友,他到各处参方行脚;这又叫行脚,行脚不是坐飞机,也不是做火车,也不是坐巴士,也不是坐汽车,也不是骑这个自行车,就是用脚来行路有的人说那真笨透了,可是他会开悟;你这么聪明,到现在还是在那儿愚蠢,一窍不通。所以就为的“寻师访道为参禅”,就为参禅,参这个禅。
  参禅这个法门就要有相当的功夫,不是一锹就可以挖个井,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一个一分钟修行了,一分钟就可以成佛果的;这要参,这个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志来研究。
  所谓“念兹在兹,心无旁鹜”,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就譬如什么呢?就譬如“如鸡孵卵”就像老母鸡菢鸡蛋一样,天天在那儿趴着,用热气来孵那个鸡雏;时候到了,小鸡子就生出来了,参禅也是这样子“如龙养珠”好像龙养自己那个宝珠一样,也是念兹在兹,时刻不忘地在那儿养那个珠。又好像什么呢?又好像“猫捕鼠”好像猫在那儿等着老鼠出来;它不出来则已,一出来一爪就把它抓住,它就跑不了了。
         那么要有这种的持长耐久的时间,你自然就开悟了。所谓“久坐有禅”;你久坐自然就静虑了,是梵语,翻译过来就静虑;静虑就是叫你那个念虑停止下来,静止下来。
  “自从认得曹溪路”∶可是就从认识曹溪这个法门了,这个禅宗向上的一招“了知生死不相关”就明白这个生死没有什么问题的。
           怎么会了生死?就要得到无漏怎么会得到无漏?你就要去欲断爱;你能去欲断爱,那生死也会了,也会得到无漏这种的法。所以佛经上说无漏法;无漏法就是要去毛病,去你这个染污的念,而剩下清净的念。就“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今天晚间时间又到了,希望这一次来所讲的这个道理,各位都用心把它研究研究。我们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个《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他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来告诉大家。这也可以说是婆心切切,不保守秘密。我们听见这个歌词之后,要能发心把这个《证道歌》都读得熟了它,能以背诵如流,每天或者唱它几遍,或者念它几遍,这都是我们无形中的一个鞭策,无形中的一个善知识。各位不要把这一篇歌词忽略了它!
        能以背诵如流,那才没有白听这个《证道歌》一场。你念得熟了,它自然就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你要不熟,当然就不会真正地了解了。所以,各位不要把听经的时间都空过了,所听到的,把它深深地研究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前边那一段文说的“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宗”就是“说”就是讲经说法。那么说是参禅这个心地法门也通达无碍了,讲经说教也是通达无碍了;宗不碍说,说不碍宗,互相是圆融无碍
       现在这一段文所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是说你用功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你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可以参禅。
  “行亦禅。坐亦禅”“禅”是半梵语,具足应该说是“禅那”,翻译到中文叫思惟修,又叫静虑。怎么叫思惟呢?思惟就是你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去找;思惟修就是思惟修行。怎么又叫静虑呢?我们人这个,也就是个妄想,这个妄想不容易停止的,不容易在那儿不动的。
        那么这回就叫这妄想不动了;不动这就是个静。静虑也就是要修这个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虽然不动,可是明明了了;虽然明明了了,可是不动。这个的意思就以“摇动”为义。这个静虑就像什么呢?就像水里头有沙泥,你如果不静它就不能澄清,沙泥和水在一起混合着,它就看不清楚。那么静虑呢,静虑就是把沙石泥土都沉到底下去了,也就是把烦恼客尘伏住了,停止了,这叫静虑。
  那么这个静虑参禅不是说我坐着才能参禅;要那样用功呢,就把这功夫用得死板了,不活动了那么把功夫用活起来,好像生龙活虎似地;可是虽然是生龙活虎,然而它本体是不动的。本体不动,这就是思惟修,也就是静虑,也就是参禅。参禅就是叫你那个妄想停止了,把那真正的智慧现出来了,所以这叫行也禅,住也禅,坐也禅,卧也禅;行住坐卧都是在用功的期间,都是在修行,摄持你的心念的,用这种功夫。
  你这种功夫用得内里头也没有个心了,外边也没有个形了,远处也没有一个物了;万事万物都是合而为一了,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能以一多无碍,一多不二,能到这个境界上。为什么内里头也没有心,外边也没有身,远处也没有一切的物质了?并不是没有,而就把你这个分别的识心停止了;你这个分别的识心一停止了,你本有的智慧给现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这个分别的识心不停止?一天到晚妄想纷飞,犹如海中的波浪那么多。为什么?就因为没能停止你的妄想,没能停止你的妄想就乱七八糟地东想西想。你要能以没有妄想了,这时候这叫“制心一处”,把这个心制到一处了,“无事不办”,所有事情都办完了。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了;这是参禅的好处,就不再受生死了。
  “语默动静”“语”就是言语;“默”就是不言语;“动”就是行动;“静”就是静虑。“体安然”无论你说话也好,是不说话也好,动也好,静也好,那个本体它是不动的;它是安然而不动的,所以说“体安然”。这个“体”是个什么?就是我们那个佛性;我们那个佛性是不垢不净的,不生不灭的,不来不去的,不增不减的,所以“体安然”你要到这个境界上的时候,“纵遇锋刀常坦坦”∶你就纵然遇着刀斧临身,白刃斩体的时候,也很坦然自在地,并没有什么痛苦。为什么没有痛苦?
  为什么我们有痛苦?就因为我们这个执着没有破;我们要执着破了,什么痛苦也没有了,什么快乐也没有了。你快乐吗?你贪快乐是执着。你又怕痛苦吗?这都是执着。你忧愁吗?这是执着。你烦恼吗?那是执着你要没有执着的时候,就刀斧临头也坦然自在,欢欢喜喜地没有一点的痛苦艰难。
  “假饶毒药也闲闲”“假饶”假如你就遇着毒药,这也是等闲事,没有什么大问题,能化毒药为甘露;你就无论什么毒药也若无其事似地。为什么能这样子?就因为他没有执着了;我们要是没有执着了,把我执、法执都破了,毒药它也不发生作用了。
  好像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到了中国,中国人就欺负他,旁门左道就妒嫉他;于是乎就派这个地下工作的人员,去用毒药想把他毒死;前前后后有六次那么多,可是始终都不发生作用。这是一个“假饶毒药也闲闲”也像等闲事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最恰当的证明。
  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我师得遇燃灯佛”“我师”这是永嘉大师他称我师“我师”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所有佛的弟子的师父,所以他才这样地亲切说“我师曾遇燃灯佛”说是我的师父释迦牟尼佛,在过去遇见燃灯佛,燃灯佛就给释迦牟尼佛授记那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头陀行的时候,走到一个路上,看见路上很多的泥水在那儿,很难走的。可是他看见那一边有一位老比丘走过来了,于是乎他就愿意以身来布施供养老比丘。他就把他这个身体躺到那个泥堆里头,垫到泥水的上边,请这位老比丘走过去。可是走过去还有一点点泥水,他身体的长度不够,于是乎他又把他头发打开,用头发铺到泥水的上边,请这位老比丘从他头发上边走过去这个泥水的路,就这样子。这位老比丘就是燃灯古佛
  燃灯佛一看到这样子来用身体布施来供养他,来给他把路垫上,然后布发掩泥,把他这个发摊开来,掩到那个泥上边,这种的诚心是很稀有的,不可多得的。于是乎他观察观察他的因缘,就给他授记做佛了,说是“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你的佛号就叫释迦牟尼佛,你生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你在那儿成佛,你的佛号就叫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寂默。能仁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寂默就是具足常乐我净这四德,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能以在慈悲喜舍上来令众生都得到他所应得的这种法雨。
  “多劫曾为忍辱仙”∶释迦牟尼佛是在“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什么叫三祇?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么叫一个“劫”呢?我们这个人世间一增一减,这叫一个劫。,是从人寿十岁往上增,每一百年寿命增加一岁,人的身量高一寸。那么人十岁那时候,身量高度大约也祗不过最多是两尺高。那么每这个一百年增高一寸,寿命增加一岁,由这样往上增,增到人的寿命到八万四千岁,然后再减;减也是像这增一样的,一百年身量减矮一寸,寿命减少一岁。那么这样减,再减到人的寿命十岁,这叫一个劫
         这样的有一千个,这叫一个小劫。一千个这个劫,这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就是一个中劫;那么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我们这世界成住坏空,成的时候要经过二十个小劫,住的时候也是二十个小劫,空的时候也是二十个小劫,坏的时候也是二十个小劫;所以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这叫一个大劫。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释迦牟尼佛修的三大阿僧祇劫;这阿僧祇也是梵语,印度的一个大数目。这个数目叫什么呢?就叫无量数,三个大的无量数,这叫三大阿僧祇劫,在这么长远的时间,释迦牟尼佛每秒钟也也没有退失过菩提心,都是向前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每秒钟也没有空过过,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他修什么呢?
        修福,修他的福报,就是做种种的善事;修慧,就是读诵大乘经典。修福这福足了,修慧也慧足了,所以这叫两足尊了;这在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修福修慧那么修福修慧,一定遇到很多横逆的境界,不顺利的境界,所以他就修忍辱行;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他修“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行好”,都是由忍辱而成就的。所以在百劫,其中有一百个劫那个时候他种他的相好,“百劫种相好”
  那么因为他能忍辱,所以他的相好就庄严;如果他要脾气大呢,那相貌就丑陋。我们人,哪一个人相貌端正,心地良善,那就是相好,在那儿种相好的;我们哪一个人很丑陋的,声音也不洪亮,讲话疲疲拉拉那么一点也不清楚,那就没有种相好
         一善一切善,一恶一切恶,所以一样好样样都会好;你一样不好样样都不好了。
        所以我们人,尽量要没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的人,这相貌就生得圆满端正,人人见着你都要亲近你,认为你是和蔼可亲,没有那么满身上都是炸弹,都带着机关枪炸弹之类的,没有武器。所以释迦牟尼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在《金刚经》上,你们听见《金刚经》的都会知道,那上不说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作忍辱仙人的时候,在那儿修道;修道那时候这个歌利王就带着宫娥、婇女、妃嫔到深山去打猎。一打猎,这宫娥婇女一见着那儿有一个老修行,胡子长长地,头发长长地,也不知道是个人哪是个怪物,就怕得不得了。那么怕得不得了她们又好奇,倒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就往前走;走走走,那么有的胆子大的人就问∶“喂!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在这儿修道呢!“你修什么道啊?”他说我修忍辱,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忍耐着。
  那么这些宫女、婇女、妃嫔,从来也没有看见这么奇怪的人,就都把他围上了;看他也不咬人也不打人,讲话也还是一样讲人话,于是乎就和他接近了,就把他团团围住了在那儿。那么团团围住,这个就问长,那个就问短,这个就问这个,那个就问那个;这个忍辱仙人因为忍辱嘛,也就不怕烦琐地答覆她们的问题。答覆问题正在这个时候,歌利王打猎回来了。回来了一看,他这个宫娥婇女啊,妃嫔都在那儿围着一个头发长长的,胡子长长的这么一个人;在那儿干什么呢?他一看,他这些个妃嫔婇女呀,宫娥啊,对他都黏黏呼呼地很像很老友似地,他就喝起醋来,就妒嫉了;妒嫉就问:“喂!你在这儿干什么?”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忍辱。歌利王说∶“你修什么忍辱啊?你诱惑我这些个妃嫔、宫娥、婇女,你这能修什么忍辱啊?你真修忍辱吗?”他说我真修忍辱。真修忍辱?那好!我来试验你的忍辱功夫怎么样!”
    于是乎拿出他这个歌利剑,无坚不摧的宝剑,就把这个忍辱仙人的膀臂给剁下一条了,说∶“你现在忍辱不忍辱?”这个忍辱仙人说忍辱歌利王又拿宝剑把另外一条臂膀又给剁断了说:“我见你诱惑我的宫娥婇女,你在这儿你还装老实人,你真是的!你瞒得了我?你现在能不能忍辱?”忍辱仙人还说能忍辱。歌利王又把他腿给剁断了一条,还问他∶“能不能忍辱?”他说我能忍辱。歌利王又把他两条腿也都给剁断了,问他∶“你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我还是忍辱。他说∶“你专门打妄语,讲大话,不老实,你现在看着我有宝剑,所以你不敢说你不忍辱;你要说你不忍辱,恐怕我把你头都给剁下来。所以你就怎么样痛苦,你也要讲假话,说你忍辱;不然的时候,你说你能忍辱,究竟你有什么证明?证明你不是打妄语?”
   这个忍辱仙人这时候说∶“我如果不是在忍辱的话,我这个四肢都会没有了;如果我要是忍辱,我心里不生瞋恨心,我这个四肢还能恢复如初。”说完这话,果然他这个四肢就恢复如初。
         歌利王还不信,说∶“你真是个妖怪!你的胳臂腿都断了,你还能恢复如初,谁相信你这个邪术?你这种邪法没人相信的!”这么样一说的时候,喔!这护法天龙八部就不高兴了,即刻就劈雷闪电,就要把这个歌利王给劈死 那么这个时候忍辱仙人就给他求情,叫他不要把他打死,说我要将来成佛,我先要度这个人。
         于是乎释迦牟尼佛证果成佛的时候,首先要度这个憍陈如,就是往昔的这个歌利王;所以人发愿,始终会都满他的愿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1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