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4|回复: 2

[佛教经藏] 净慧法师:证悟为本:我们即身修行,一定即身去研究证悟,离开证悟什么也成就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今天讲的题目是《证悟为本》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因为证悟对修行人来说太重要了,是修行的根本。本就是源泉的东西,就像树的根、人的腿,树离开根不能吸收营养;人离开腿不能走路;修行人离开证悟,就不能弘法利生,也无法了生脫死。
        有一天,一位寺庙主持见到我说,“我怎么总觉得身体特别疲倦,做事力不从心,看你怎么也五、六十岁,却精神饱满?答案就一个,修持的方法不一样。这位主持师没有静坐的功夫,而我却几十年都静坐。静不静坐,区别太大了。静坐能精化气,气还神,精饱不思淫;气饱不思食;神饱不思睡。由于静坐的人神足,所以这样。无论出家、在家,感到老了,力不从心了,都是神不足的表现。修行人七、八十岁照样精神,比四、五十岁时候精神还足。
        证是通过身体修行转化我们的身体。静坐念佛通过身体修行可以使我们的神识得到不同层次的道次,即不同果位,才能谈到证悟。声闻乘有四果,缘觉有四向,菩萨有五十五个品级。悟是不同道次灵感的不同境界,简单说悟是一种灵感,这种灵感与世俗灵感有区别。
         所以证悟是修行人的根,是修行人的源,是修行人要达到目地的的必经之路,必须通过身体行到那个境界。离开证悟想证得果位,往生西方佛国土根本做不到。无证悟想成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存在的。修行人只有找到本来面目、找到本,才能往生,了生脱死,享受果位不同的待遇。这就是证、就是悟。没有证悟,只有理悟和体悟,不能说出释迦牟尼佛的法之本意,光有体悟不行,理悟更不行。
        我讲个例子,我讲《维摩诘所说经》时,谈到“宴坐”这个词。从字义上理解,是吃饭时的坐姿,也就是吃饭时随便坐,修行人叫泥巴坐。可是,当入定观察到这个问题时明白了,从文字表面去理解错了,不能说出佛法之本意。这里“宴坐”是指正法住世时,吃饭时都是结迦趺坐着吃饭。不但睡觉时打坐,夜不倒单,就连吃饭时,都是打坐吃饭,都精进到这种程度。所以证悟来自于静坐。以文解义解释不了佛法,而且把佛法本意给说偏了。你又没有活在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所以必须有证悟,证是修行人的本,是修行人的根,是修行人的源泉;悟是修行人要达到目的地的必经之路,是通过的路径。只有证悟的人,才能把佛法讲到原来的意义上去,行门清静,无诸过失,说法论义,皆合经意。只有证悟的人,才能穿越时空,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开正道门,这才叫证悟。证悟来自于定,定来自于静坐,所以讲静坐是修行人的支点。
        为什么说证悟是修行人的本、是修行人的根?就像有人问你为什么修行。谁都会回答,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往下问,怎么才能达到目地有人会说,修禅、净、密,守戒,或者会说“一本经书、一句佛号”等这只是说了路标和路径,没有说具体怎么走。再通俗点说,就像问种地干什么,为了粮食丰收。怎么才能丰收,要有好地、好肥、种子、合理密植、用工、光合作用,一定能够丰收。事实上就单株而言,重要的是这棵庄稼的根,只有庄稼这棵根,才能吸收营养,吸收光合作用等,离开庄稼这棵根,无从谈起。所以说证语为本,证悟来自于定,定源于静坐,静坐是修行人的根。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坐了六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坐了六年,后来又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坐了四十九天悟道“众生皆有佛性”。这里示现什么,我给大家展开说说。
        第一,释迦牟尼佛通过静坐,示现小乘人如何了断八苦。告诉他的所有声闻乘弟子:你不坐,不能了脱生死;你不坐,不能成佛;只有坐,你才能成佛。所以他的弟子才宴坐、夜不倒单,精进到吃饭、睡觉都打坐。佛也不例外,即生不走小乘人的路子,在没有通达佛的境界之前,他的身体就不能感悟到小乘人的这些境界,就说不出让小乘人明白的那些法。佛给我们做了榜样,没有因为自己是佛就不去坐。如果佛不坐,你看佛不坐,你也不坐,你不坐,我也不坐,那永远不会有成就的一天了。因此,佛示现雪山静坐六年,就是亲自做表率,告诉弟子们必须静坐,才能了生脱死,才能证果位,才能成道。
         第二,独处山林静坐,这就是缘觉的修行方法,是示现辟支佛乘的修行方法,能讲出辟支佛的一些境界来。
         第三,接受牧羊女的供养,这就是菩萨乘说你怎么能看出菩萨乘来,小乘根基的比丘一看佛接受供养,认为佛不能吃苦、不能成道,离他而去。而佛照样接受供养,恢复体力,照样坐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道。小乘根基的人不理解原意,都忽略这一细节。这是佛在示现一个菩萨乘人和众生的关系。佛这样示现就是告诉我们:菩萨乘人离不开众生,佛都离不开众生,菩萨行人的你能离开众生吗?由于接受众生的供养,让众生有种福田的机会。众生供养你,你不舍离这些众生,乘愿回来度这些众生,这不正是菩萨乘人么?
         我告诉你,一个乘愿再来的菩萨,到这个世间弘法,不管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萨,还是报身菩萨,他们来到这个世间,不论出家还是在家,都是从小沙弥或最基础的做起,都从修行而起,包括维摩诘居士。自己亲身体悟过,你才能给别人讲法。否则我们一个肉体,没有体悟到声闻、缘觉的境界,能讲出他们的境界来吗?讲不出他们的境界,怎么带领他们?弟子向你提问题,你不坐,光从书本找佛理,讲不出证悟的东西,弟子能信服你吗?只有通过肉体证悟,在定中观察才知道,才能像释迦牟尼佛证得佛的境界以后回过头一看,另一番景象。就像彩虹一样,从飞机上看彩虹是圆的,在地上看彩虹是半圆的。
          第四,示现唯一佛乘,别无余乘。所以示现菩提树下破魔军、成正觉,别的乘都不究竟。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原意如此。
         我讲的这四层意思经书上没有记载,一些小乘人理解不了,一些菩萨行人理解却不愿说。只有讲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回头看佛为什么示现破魔军、唯一佛乘。声闻、缘觉智慧不足,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只有成佛才能彻底破魔军,破内里的魔。道是怎么来的?示现苦行六年来的。
         所以我说这个世界上,菩萨行人修的是苦乐法,菩萨行人是乘愿再来之人,其他人修的是生灭法,了生脱死之法。同样是人,为什么修的不同的法?法本身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人。菩萨行人已经证悟到那个境界了,你我还没有证到那个境界、那个果位,还没有解决生死的问题,就没有能力去修苦乐法,因此要先修生灭法。
         众所周知,佛在菩提树下成正果。为什么选择菩提树,不选择别的树?学佛人既修持佛法,又要知道一些常识。菩提树生长于印度,自身具备三个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菩提树独木成林。一颗树就像一片林。上面枝叶特别茂盛,象征一个人可以成就。二是菩提树树大如伞。上面的树冠大的像伞,象征学佛的智慧非常广泛、圆满,可以遮风挡雨,独撑一片天。三是菩提树下寸草不生。         “寸草”就是烦恼,寸草不生就是一丝烦恼都没有。所以修行人要有独立的精神,真理在少数人手里,不要随众,要知道寻善知识特别难。然后通过修行开发自己的智慧,去掉自己的烦恼,要像菩提树一样独木成林,智慧具足,没有一丝烦恼。
         我再问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悟得佛道,都证悟到什么了?这个经书上有记载,所以除了“众生皆有佛性”,很多人包括法师也不能讲出更多来,表面上可以这么说。但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破魔军之后,除了证得“众生皆有佛性”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实际上接通了自己肉身即这个化身,与法性身之间的智慧流,通达了宇宙的智慧,这才是他真正证得的东西。

         就像没插电源的电视机,是电视机,却实现不了自身具有的功能;通电了没调好频道也不行。接上电源有能量,调好频道才能放出节目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发了四十八大愿,谁发的,那是因地修行时报身所发,不是化身所发。然后化身又按报身的愿力去做,调好频道和它对应上了。所以说化身佛和报身佛虽有区别,但愿力是一样的,能播放出这些节目来,就像天人合一。化身与报身愿力的合一,实际就是化身佛与报身佛的合一,享受报身佛的法喜和神通。坐了四十九天,示现佛讲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
        化身是报身的妙用。报身可以不动,十方分身即化身去实现报身的愿力。报身是功德的享用,用现在的话讲,成佛就是为了享用。你修、我修、大家修,我们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脱生死不再受苦,更为了终有一天获法喜充满!成佛是享用最大的快乐,无法比拟的快乐,究竟的快乐、永久的快乐、永恒的快乐。报身佛有享用,所以为了享用才成佛。要不然我学佛时就天天受苦、受罪,成佛了再回头度众生,继续受苦,那谁还学佛啊?现在苦行,跟成佛时的快乐相比,现在吃这点苦太值得了。

       法身是报身愿力的实用。光有这个报身,没有这个法性身也不行,托不起你享用的范围。你要享福得有这个地方去享福,愿力就是这个地方,即娑婆世界。
       法性身是化身智慧的源泉。为什么佛有这么大的智慧?因为他法性身已经成就。刚才说了化身、法身、报身互相是什么关系,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真正证得的东西。
         刚才讲“证”,现在讲“悟”一方面,悟是化身通达了法身所入娑婆世界的神通智慧,悟就是智慧通达。整个娑婆世界都是他的法性身,没有他不知道的,小到一个众生怎么想的,大到哪尊菩萨怎么成就的,他都知道。量众生起心动念,佛全部知道。而且佛能够造化宇宙,十方佛国土任由往来。这就是智慧,沒智慧根本做不到。

          为什么证悟是本啊?释迦牟尼佛不证得这些,一切免谈;他亲自证得的,才能如此。悟是化身圆融,化身不通达智慧,讲出的法就不圆融。你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又那么说,前后对不上岔,三百余会,你可能言多语失,前后不一致。要不怎么说,佛讲法圆融无碍。有人说,你能不能讲到一个字不错,一句话不错,我说我不能,因为我不是佛、我不是圣人,谁批评我或说我讲的不好,知见不同,非常正确,我没那个境界,只有佛才能讲法圆融无碍。悟的另一方面是报身的愿力。
         他如果不苦坐六年,悟不到这些境界。他通过坐,通过禅定,通过悟,通达了佛的智慧、法的圆融,知道了他的报身卢舍那佛因地修行发了什么愿,怎么去度众生。过去往昔的法,他全知道了。现在事、未来事,没有他不通达的。这不就是真正悟的内涵吗?“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外在的东西;报身佛卢舍那佛因地行菩萨道时发的愿,愿力的实现:
         “为一大因缘故,让众生入佛知见、行佛知见、证佛知见”,才是真是内在的东西。这都是报身佛卢舍那佛的愿力。报身佛的佛国土非常庄严、非常好,都是十地菩萨围绕。佛知道了,我不能舍弃这些众生啊,在我往昔这些众生对我有恩,都和我有缘,我得驾慈航去化度他们。谁去度啊?他的化身佛去度。这才是释迦牟尼佛实际的证和悟。
         对佛而言,证悟是本。我们学佛人,也应证悟为本,离开证悟我们的道业不成。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十人修行,十人得度。表面上看,那时的人业力轻。事实上,那时的人文化不高,非常纯朴,看到佛放无量光,就心生尊重。佛能讲出宇宙真理,弟子对佛所说就丝毫不怀疑。佛怎么说弟子怎么做,他们不做分别想。让他守戒,他就守戒;让他修行,他就吃苦修行,所以督摄六根,证得无漏。一般比丘这么做,他的弟子们这么做,他的儿子罗睺罗这么做

         达摩祖师也这么做。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打坐的像印到石头里去,没有一定的神通印不进去,没有定力印不进去。让你坐九个小时你早就跑了。定力来自于基础,来自于长期打坐,定以后有证悟,法喜充满,定力弹指一挥间可得。所以,十人修行十人成道,肯定成功。包括法华会上离席的五千比丘,他们也是有体悟的。只不过智慧不足,度不度众生,不关自己的事。你让我度众生我不干,谁愿意干谁干,我得先把我自己管好再说。这不就是态度问题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是小乘人的境界。
         末法时代,弘法就弘传正法或大乘之法。因为像法和末法时代不用正法修行,谁也不能了生脱死,没有一个人能例外。不用正法修行,只是种善根,即生就达不到往生的目的。想往生就离不开正法,佛不例外,菩萨不例外,任何人也不例外

         但是,当下一些法师讲法,就挑众生愿意听的讲。众生愿意听什么,他就讲什么,所以倍受欢迎。众生喜欢简单的,越简单越不费力越好,这样的“受欢迎之法”存在时间还长。学这些法的都是初学之人、根基尚浅或不信的人,末法时代后五百世就是这样。
        真正修行人在现在这个社会讲正法不受欢迎,以后的人讲正法也不受欢迎,受不受欢迎没关系。真正弘法的人,在世一天就要弘传正法一天。否则,不说出真相来,误众生,越少人得度,佛法要越早灭度。
         一些法师讲法时,若有知见不同者提点意见,就心生不快;认为对自己横加批评的一定是魔,说佛住世时都遭魔难。其实大可不必。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应该说证悟不同,所要度的众生不同。不要去分别、研究谁批评我对不对,因为你讲的不是你法、我法,而是佛法,只是因为你沒有证悟。讲法不同,听法的对象也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讲的法,是给初学者听的;你修禅、修密的同道高仁,不要去批评人家,要心平气和,互相鼓励,互相包容,这样才能弘传佛法。另外,不要把这些众生封闭起来,修了这一个法,别的法听都不听了,佛经看都不看了。是佛法都要听,互相吸收营养。
          有的人,一听说肉好吃,就天天吃肉,别的都不吃了,行吗?也有的人,天天光吃一种素食,别的什么也不吃,会缺乏营养。所以只要能吃的,像水果、蔬菜、真菌、粉条,各种粮食都尝一尝,什么滋味都有,这样才构成你的生活。
         佛法也这样,什么法门你都去学,都知道一些,在修行的时候,只要不改变初衷,就会变成你的一门深入。学佛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人说,“在家人讲法,我不听”;也有人说,“出家人都是有魔难才出的家,庙上的人,天天都在忙着做法事,为搞活经济而挣钱。”这样出家人看不起在家人;在家人瞧不上出家人,怎么能行?所以学佛人要广学、博学;哪宗哪派的都要包容、交流,别光听这个的、不听那个,多单一。单一的后果是什么?一颗庄稼弱不经风会倒下无收,一个人在道业上弱不经风最后就要失败。
       另外,佛法不是随便讲的,没证到“人、法二空”的人,一定要负因果,有因果跟着。对于出家人,社会上的人、事不要乱加批评,最好是不谈是非。特别是修行人,只讲修行、讲证悟、讲佛法,不是佛法不介入。不明真相有因果跟着,他说对,你也不介入,他说错,你也不介入。所
         以学佛的人,不因恩、爱、情、仇去转化自己,有句“六七因中转”确确实实被转,不是不容易转。只有学佛有证悟的时候,才能弘扬出正法,不误人的正听、正行、正见、正觉。有证悟的人说出一些境界来以后互相参悟、互相提高。
        在我这不谈任何一个法师讲的对不对,只是那位法师和我讲的知见不同、证悟不同、听法的对象不同,讲的法不同、众生根基不同。
       佛住世时,说你一定要根据众生的根基讲不同的法,维摩诘居士也是这样你没有证悟,不知道他的根基什么样子,你会把他耽误了;有的小乘根基,你给他讲,你会摧毁他;大乘根基的人,你给人家讲小乘法,会给人家讲跑了。
        所以说,修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修得证悟,有证悟功夫的人,才能弘传佛家的正知、正念、正行,把佛法传播下去。在正法时代,出家人证悟的多,跟佛修行的人多得证悟。一千二百比丘都有证悟,他们带的弟子容易接受正法,所以正法住世一千年;到了像法时代,证悟的就少了,由于证悟的少了,说服力就差,说服力一差,就都去做功德,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形式、摆设、爱好、信仰、宗教;
         到了末法时代,证悟的就更少了,都快凤毛麟角了。在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就是末法。让他付出一点,他不干,有一点困难,他就转弯了。天天观察到的、想的、吃的、用的都是末法,分明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利见,这不行、那不行、这不能干、那不能干。有个“创建世界和平日倡议书”,拿到这个庙上,说“别贴了,我们庙上还不知道吃素?”到了那个庙上,说“别贴了,没啥用”这恰恰是行菩萨道的人倡导的。
       有的在家人拿到了一看,说这个倡议书太好了,我们家到那天肯定不买肉了,吃素食。你看看多重要,减少杀业多好啊,有的人一看没给他好处,再小的事他也不干了。
        我曾谈到了什么是真僧。佛是真僧、菩萨是真僧,而不是看到的表象。有证悟的人是真僧,观世音菩萨现乞婆是真僧。有人还说观世音现白衣像不是真僧,弥勒菩萨早已证得了真僧境界,可有人说弥勒菩萨不是真僧,弥勒菩萨久远劫来早已成佛他不是真僧?
        他为度众生现布袋和尚,示现学佛人的乐观态度,一位法师看到布袋和尚像不拜,你这不是著相吗?不是小乘人吗?这位法师现在还在罗刹洞打坐,再打坐也得改变这种心态。我们这些小乘根基的人,没有悟得这个智慧,才盲目下断言。
       “我是出家人,即身我就是真僧,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你穿白衣我不拜你,拜你就犯戒。”菩萨示现不同的像度众生,不现白衣像能行吗?这就是世间的书呆子,拿着教条、死守教条,在误自己。分明可以成就菩萨道,真正行菩萨道,增长你的道业。你有本事,你也现三十二相。所以不要盲目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一部《金刚经》,让你去破相。
         我们即身修行,一定即身去研究证悟,离开证悟什么也成就不了!信佛信了一生,这不行、那不行;这个不说、那个不说,最后白费劲了,出了一次家,你说多不容易。我说出家人非常不容易,但是这一生要是空过了,只能说是我今生出了一回家,少造业了,没造哪一方面的业。现在有人说,出家人有道、无道不知道,打坐、不打坐不知道,但你到庙上一看,富丽堂黄,非常豪华,到哪去都坐飞机、住上千元一宿的宾馆。有人说出家人怎样怎样。我跟你们说,越那样,越有吸引力,出家人越多,出家人越享福越好。这些岀家人也真慈悲,帮助我们种福田,这些出家人往生不往生、负不负因果,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也管不着。这些出家人也真慈悲,背负着因果让你种福田。
        我是谈咱们自己修行的事情,种不种福田是你的事情。主要在把握修行方法,一门深入,争分夺秒,用身体去证悟,争取有自己的证悟;无论年龄大小,争取自己的今生,了脫生死、达到今生证悟的目标年龄小的、也不要盲目乐观,也得有开始的一天,年纪大的也别悲观,不修、不证永远也没有开始。
        给大家讲一个典故,玉皇大帝派三个人下界,问第一个人你下界想做什么,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就说到这个世界去创造问第二个人你下界都干什么,说你派我去,我就去享受;问第三个人,说我既要创造又要享用。上帝给前二位各打五十分给第三个人打了一百分。到了世间,第一个人表现的非常好,死了几百年上千年,人类给他打了一百分;第二个人贪脏罔法,死了之后,人类到现在也有人骂他,人类给他打了零分;第三个人死了,很平凡,人类给打了五十分。
        上帝和人打的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上帝说,人是为自己活着,我派你去,你也得有自己的生活,为你自己活着,我既没让人骂,又创造了,还有时间学佛修道了。贪欲、贪财的人,没有时间去修行。
         所以,提倡做一个平常的人,只有这样,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才是会利用时间、身体和世间一切完成自己道业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