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第三难:善者受亏恶者得利难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 问难者提出两种情况:一、有的人一生精勤念佛,但是到了临终时一念退转,从而丧失了往生大利;二、有的人一生造恶不断,到了临终时才开始发心念佛,从而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为什么平时为善者临终时反而吃亏,而造恶者反而获利呢? 莲池大师回答说: 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莲池大师首先对这两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开示。 首先,有人平生造恶甚多而到临终能保持正念,这种情况千万人中一人而已。如果不是宿世有善根,到了临终诸苦交煎、迷乱昏昧之时,怎么能提起正念呢?其次,有人一生精勤念佛,到了临终时忽然退悔,这种情况同样是千万人中一人而已。纵然有之,那么此人念佛定然也是泛泛悠悠,绝非精勤。因为精专就不会杂乱,勤奋就不会间断,怎么还会退悔呢? 大多数人在临终时都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其痛苦犹如生龟脱壳,痛苦、恐惧、绝望、悔恨等各种情绪交织,神识颠倒而不能作主,只能由业力牵引而继续轮回。那么,一生造业甚多,临终时却能够提起正念闻法念佛的人,宿世必定有深厚的善根,正如《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是故汝等闻斯义。” 比如唐朝张钟馗一生杀鸡,张善和一生杀牛,临终时地狱相现前,忽蒙善知识开示,遂以真信切愿至心念佛,瞬间即转地狱境界为极乐境界,永脱生死轮回之苦。这既显示出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不可思议,同时也说明,没有一个众生的往生是偶然的。 《大般涅槃经》云:“若有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乃能于是恶世受持如是经典,不生诽谤。”张钟馗与张善和临终时能够感得善知识现前,且对善知识的开示能够闻即信受,足证他们宿世善根成熟,非一般凡夫众生可比。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有人一生念佛而临终退悔,只因此人平时念佛泛泛悠悠。莲池大师说:“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不懈怠,亦不精进,未能一心,故不得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若人念佛却又枉失往生大利,大多是由于这个原因,大众当深思之。 莲池大师又针对众生的病症开出了药方。 首先,造恶之人应立即改悔,断恶修善,持戒念佛,切不可心存侥幸,寄希望于临终时。其次,真心求生净土的人,要勇猛精进,不须担忧临终退悔。 心存侥幸,必受其害。众生烦恼炽盛,无量劫来所造恶业堆积如山,而所修善业无几。《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譬如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时生死攸关,凶险至极。张钟馗与张善和临终时的因缘极为罕见,并非人人能遇。怀感大师在《释净土群疑论》中列出众生临终难以念佛的十种情况:一者,善友邂逅,未必相逢。二者,众苦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不语,不得称名。四者,狂乱失心,岂能注想。五者,忽逢水火,不暇至诚。六者,辄遇豺狼,以斯夭命。七者,逢值恶友,坏尔信心。八者,饮酒过差,惛眠致殒。九者,军阵斗战,奄尔命终。十者,迥坠高岩,难修正行。 天如禅师说:“如此等十种之事,皆是寻常耳闻眼见。不论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业所招,现业所感。忽尔现前,不容回避。尔又不是神通圣人,有宿命通,能知临终有业无业。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临终好死恶死。如上十种恶缘,忽然遭著一种,便休了也!便做手脚不得了也!便有知识活佛围绕,救尔不得了也!便须随业受报,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受罪,到那时要闻佛名,不闻了也!”(《净土或问》) 禅师之语如当头棒喝,促人猛醒。因此,修行中不可存丝毫机伪之心,当下即须脚踏实地,为生死大事作准备。《净土圣贤录》记载,善导大师修行勤笃精苦,昼夜礼诵,每当入室,都会长跪唱念佛号,直到力气用尽为止。有修有证的大祖师修行尚且如此精勤,何况我等罪障凡夫呢? 煮沙成饭,亘古未闻。前文已述,一生念佛而临终退悔之人,定然是口念弥陀,心不染道,平时作出种种修行气派,一旦阴境现前,唯有手忙脚乱,徒呼奈何了。煮沙不能成饭,种瓜方能得瓜,故而净业行人应时时审查自己的发心。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指出修行人发心有八种差别,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欲得佛果,须种成佛之因,故应舍邪取正,舍伪取真,舍小取大,舍偏取圆。 众生只要发真为生死之心,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必能感通佛力,无论何时命终,都决定往生,如彻悟大师所说:“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彻悟大师遗集》) 随着众生的精勤念佛,西方七宝池中标有此众生名字的莲华会愈加鲜艳,幽溪大师说此等众生“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净土法语》),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结穴:普劝诸人火急念佛 以上三个问难含摄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之法义,也涉及古今净业行人修行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莲池大师的开示皆从平实处着手,断众生疑网,并授以对症之良药,其救饥拯溺之心,可谓至深至切。观此《三难净土》及大师一生法化,归根结蒂,无非导人趣向净土而已。昔作《普劝念佛往生净土》法语一则,正可见大师肺腑,读之使人心有戚戚。兹录全文如下,众当省察。文曰: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捧读法语,仿佛闻见莲池大师厉声教戒:“念佛!念佛!念佛!”我等今世幸得人身,堪叹光阴无几,尤须死尽偷心,依教奉行,届时必定功不唐捐,径登安养,终不负大师一片切切婆心。祈与诸莲友共勉之!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净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