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68|回复: 3

南师:行阴区宇十种阴魔;消除邪见.开悟真义.对于求无上正觉之道.不遭受枝节歧路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原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想阴已尽者,此人平常的梦想消灭,寤寐一如,昼夜都住在光明虚静的境界中。犹如晴空无障,朗然清明,再没有粗重的前尘影事来往心中。看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犹如明镜照映物象。来了无所黏,过了也无踪迹。只是一片清虚,照了一切事物。当下适应,了然无碍。再没有过去存留的习气。唯有那至真之精灵,了了常明。因此一切万有生命根元,都披露无遗。见到了十方世界中的十二类众生,都能够了解他的种类。虽然还不能通晓他的每一个生命根本的由来,但是已经看到了其共通的生命本能。这个生机犹如游动不定的微明光体,像太阳焰影光照一样。捉摸不定而又清明存在有扰扰摇曳的现象。这就是为生理心理活动本能究竟机枢的窍穴。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区宇。如果经由这个既清明而扰扰微明发光的本元性能,再进而入于自性元本澄清之境,元来习性一经澄清,有如波澜平息,化一道清流。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尽。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潜伏为其根本作用。
(1)原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两种无因论:(一)这个人见到一切万物,本来是无因而自生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到此程度,生机已经完全破了。由于眼根本来具有的八百功德,看见了八万劫所有的众生,在生命业力之流中,犹如一湾流水的回环往复,死于此而后复生于彼。只见一切众生,如轮转一样回旋其处。而对于八万动外,都涉冥无有所见。因此便有了这种见解。认为这个世间,十方所有的众生,八万动以来,本来是无因而自有的。由推理想象,忘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
       (二)这个人见到一切结果都是无因而来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人对于生命的来原,自己认为既已见到它的根本,知道了人本来生人,鸟本来生鸟,老鸦本来是黑的,鹄鸟本来是白的,人与天人们本来是站立起来的,畜生们本来是横伏行走的,白的既不是靠洗成,黑的也不是靠染造。自从八万劫来,根本就没有改变过。等到这个形体寿命完了,也依旧还是这个样子。我本来就见不到什么菩提正觉之性,哪里更有什么成菩提的事实呢?他认为应当知道现在的一切物象,本来都是无因而的。由此种推理想象,他就亡失了正遍知。堕落成外道,迷惑了正觉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一外道,建立无因的理论。(这种理论,宇宙万有的根本,是冥然无因而自生的。万有现象,都是自然的规律。起初既无为什么目的之因,终亦无有因之果,相同于自然物理论者的一部分理论。)
(2)原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遍常论:(一)这个人穷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性能,两处都是无因的。由此修习心空,能够知道两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都是死此生彼循环不息的作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精神不灭论。)(二)这个人穷究四大的本元,认为地、水、火、风,物质四大种类的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由此修习物元,能够知道四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四大性能之体,本来都是经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性能,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物质不灭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想阴已尽者,此人平常的梦想消灭,寤寐一如,昼夜都住在光明虚静的境界中。犹如晴空无障,朗然清明,再没有粗重的前尘影事来往心中。看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犹如明镜照映物象。来了无所黏,过了也无踪迹。只是一片清虚,照了一切事物。当下适应,了然无碍。再没有过去存留的习气。唯有那至真之精灵,了了常明。因此一切万有生命根元,都披露无遗。见到了十方世界中的十二类众生,都能够了解他的种类。虽然还不能通晓他的每一个生命根本的由来,但是已经看到了其共通的生命本能。这个生机犹如游动不定的微明光体,像太阳焰影光照一样。捉摸不定而又清明存在有扰扰摇曳的现象。这就是为生理心理活动本能究竟机枢的窍穴。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区宇。如果经由这个既清明而扰扰微明发光的本元性能,再进而入于自性元本澄清之境,元来习性一经澄清,有如波澜平息,化一道清流。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尽。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潜伏为其根本作用。
(1)原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两种无因论:(一)这个人见到一切万物,本来是无因而自生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到此程度,生机已经完全破了。由于眼根本来具有的八百功德,看见了八万劫所有的众生,在生命业力之流中,犹如一湾流水的回环往复,死于此而后复生于彼。只见一切众生,如轮转一样回旋其处。而对于八万动外,都涉冥无有所见。因此便有了这种见解。认为这个世间,十方所有的众生,八万动以来,本来是无因而自有的。由推理想象,忘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
       (二)这个人见到一切结果都是无因而来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人对于生命的来原,自己认为既已见到它的根本,知道了人本来生人,鸟本来生鸟,老鸦本来是黑的,鹄鸟本来是白的,人与天人们本来是站立起来的,畜生们本来是横伏行走的,白的既不是靠洗成,黑的也不是靠染造。自从八万劫来,根本就没有改变过。等到这个形体寿命完了,也依旧还是这个样子。我本来就见不到什么菩提正觉之性,哪里更有什么成菩提的事实呢?他认为应当知道现在的一切物象,本来都是无因而的。由此种推理想象,他就亡失了正遍知。堕落成外道,迷惑了正觉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一外道,建立无因的理论。(这种理论,宇宙万有的根本,是冥然无因而自生的。万有现象,都是自然的规律。起初既无为什么目的之因,终亦无有因之果,相同于自然物理论者的一部分理论。)
(2)原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遍常论:(一)这个人穷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性能,两处都是无因的。由此修习心空,能够知道两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都是死此生彼循环不息的作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精神不灭论。)(二)这个人穷究四大的本元,认为地、水、火、风,物质四大种类的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由此修习物元,能够知道四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四大性能之体,本来都是经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性能,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物质不灭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5)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他所知所见的境界当中,生起推理和想像。这个人就人坠入四种颠倒的见解。就矫说另有一不死的存在。随便建立四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自己反遍计其所执的谬论:
        (一)这个人观察生命本能活动中的变化之元,见到迁流不息的,就名之为变。见到相续运行的现象,便名之为恒。见到自己所见之处,就名之为生。见不到能见的根本,便名之为灭。在相续运行的基本原因中,认为另有一具不断的性能,就名之为增。正在相续运行之中,其间有空隙隔离之处,便名之为减。见到其各个存在处,就名之为有。见到其各个亡失处,便名之为无。这些道理,都由用心观察所得而发生差别的知见如果有求法的人来问他的义理,他就答说:我现在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一切时,都乱其言语,模棱两可。使来问的人,茫然不解,反而遗失其本来要问的问题。
       (二)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都各自没有固定的存在。认为自己因无而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他一个无字。除了无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
       (三)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都各自有他动念的起点处所。认为自己因有而得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一具是字。除了是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
        (四)这个人见到了有与无。但是他的境界却陷于矛盾之中,其心也因之而乱。如果有人来问,他就答说亦有就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其辞,使人无法穷诘。总之,他们都是由推理和想象,矫揉乱立虚无的谬论,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五外道,四种颠倒矛盾性的不死矫乱,自己遍计他的虚谬理论为是。
(6)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运行不息,犹如无尽之流。于是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知见。或者自己坚意固守此身说四大(地、水、火、风)种性之色就是我。或者认为我的自性圆融,普遍包含着一切的国土世间。说我之中,本自包括了物理的成分。或者认为眼前的物理光色,跟着我的运用,起循环往复的作用。又说光色本来我的附属,一切物理的现象,都是我所显现的。或者认为我依附有生命本能活动,我就在物理色相之中。总之,这些人都推想死后是有相的。便从这四种循环相对现象中,重重反复,可以发展为四四十六种相。或者因此推想,认为烦恼毕竟就是烦恼,菩提(正觉自性)毕竟就是菩提。菩提和烦恼,两种性能,可以并驾齐驱,互不相触。他们都由这种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有相的缘故,而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六外道,建立了五阴(色、受、想、行、识)中的我死后有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7)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对于先前已经除灭了色受想的阴境中,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见解。他见到色相终归消灭,心念本来就无所系。他认领受的感触作用也会消灭,一切并无所缀。感觉作用的性能消散了,即使还有生理,如果没有领受感触的想念之心,等于草木一样。现在这个生理实质犹在,尚且无个可得,死后哪里更有相可得。因此推寻,认为死后无相。如此循环研探,由色受想行四阴的互相反复,所以有八无的理论。从此推理,认为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并无实义,都是究竟断灭的。总之,他们由此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就什么都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七外道,建立了五阴中(身心的色、受、想、行、积,)死后根本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8)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他在行阴还存在的境界里,见到色受想三阴已经灭了,于是就双计有无,认为行阴是有,色受想三阴是无,自体互相矛盾。这个人就坠入死后一切皆非,生起颠倒的理论。他在色受想的作用之中,看它好像是有,仔细追寻,又是没有。他在本能活动的行阴迁流不息的境界之中,仔细观察它好象是没有,事实上又并不是没有。这样循环往复,穷究以上四阴互相对待的八相,都浊固定的现象。只是随便抒住一点,就说死后也是有相存在,也是无相可得。复又推想一切本能活动的作用,都无固定的性能,都是在虚妄的变迁。因此自己心里觉得已经通达大道,已经领悟到真理。认为有无都不是。以致虚实失措,茫然没有把握。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想象,死后一切俱非。身后是昏错渺渺,没有什么可把握的,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八外道,建立五阴中,死后万事皆非,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9)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却认为身死以后什么都虚无,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七种断灭的理论。他们或认为死后身体断灭,或欲念灭尽,或痛苦灭尽,或极乐灭尽,或极舍灭尽,这样就是毕竟的无。如此循环推求,穷尽七际。(地、水、火、风、空、识、觉的七种边际,又有说是四禅和四空天等,)现前一切终归于消灭,灭了便不会再有。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和想象死后就断灭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象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九外道,建立五阴中死后都归断灭,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10)原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就认为身死以后,决定是另有存在。于是生起推理和想像,这个人就会坠入有五种涅槃的理论。或以欲界的天人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涅槃所依的境界。因为他们看见天人境界的光明清净,就发生爱慕。或以初禅离生喜乐的境界,不受忧虑所逼,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二禅定生喜乐的境界,不为苦痛所逼,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三禅离喜得乐的境界,唯有极悦随顺而住,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苦乐双亡,再不受轮回生灭性的影响,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总之,他们迷于这五种天人有漏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清净无为的极致,视这五处是绝对安隐,是最难超胜的清净所依之处。这样循环往复,都以这五处为究竟,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十外道,建立五阴境中(身心的色、受,想、行、识。)现出五种的涅槃境界,心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原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的狂妄知解,皆是自心行阴在生命本能活动中的用心交互作用,所以显现这些狂妄知解的悟境。众生顽迷不识,自己不肯反省忖量,遇到这种境界现前,就以此愚迷作为正知解,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是大妄语,结果堕落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必须将我所说的话,传示于末法时期。普遍地使一切众生,觉了其中义理。莫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一般真正修行的人,消除此等邪见。使他的身心,开悟真义,对于求无上正觉之道,不遭受枝节歧路之误。不要使自心生起得少为足的偏见,以此作为大觉法王的清净指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