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96.《阿弥陀经》说“一生补处”,不知是什么意思? 处是指佛位,补就是候补。其他世界,证到佛果,候补佛位,必须经历多劫,极乐只须一生,就能证到候补佛位。 97.什么叫做开静?开静是个什么境界? 绕佛坐念以后,忽然止声静默,就叫做止静,再引磬开念,就叫做开静。 98.观经说:“观像时,先观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转……”,经仔细沉思,始终不明白八棱旋转成什么样子,请指教。 例如观丈六金身时,两眉中间的白毫,象大拇指粗的绳子,不作圆形,作八棱的长绳想,再想此绳向右盘旋,结作珠形,就是佛顶珠。 99.念佛止静应该怎样去做? 念佛止静有观想的办法,古代大德也有主张净念只管相继。因为妄念止于口,但并没有止于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办法。净念相继,本来是有念,如果强迫无念,只这一用力,就又是妄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然渐渐消失。 100.念佛时虽声音很细微,但听起来好象是钟鸣,这样是不是贪恋静境? 这是高度入静的表现。 101.念佛四要诀说,不求一心,如果到临终仍旧不能一心,那不就会出问题吗? 这本书说不求一心,是针对初学来说的。如果一开头就要他达到一心不乱,他一定会畏惧而后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达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始终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须做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时,依然心猿意马,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三轮循转的办法,如果还不行,就加上数十念珠法。如果仍旧不行,就干脆丢掉佛珠,单用计数的办法。 103.念佛念到“打成一片”,是什么意思? 净念相继,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好象许多铁屑,熔于一炉,再经千锤百炼,成为整铁一片。 104.无念与失念如何分别? 本性一点也不动,本来就没有念,这就叫做无念。因为产生了无明,就有了许多妄念。修到妄念断去,显出本性,回归到本来面目。断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净念,如果这个净念丢掉了,就叫做失念。简单地来说,无念的意思就是无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105.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什么意思? 尽虚空不离一心之外,极乐弥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弥陀,则弥陀显应,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说“自性弥陀”。依报(身体居住的环境)和正报(身心),不离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净土。 106.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见到种种瑞相,为什么《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是说真空的本体,瑞相是妙有的表象,象依体有,体因象显,这就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象遗体,偏执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彻底破除这些迷惑。不变是体,随缘是象。果然能够明白本体了,就认识表象了;果然能够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8.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到这个境界,还须存往生的愿吗? 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09.有一种人,身体很健康,但他念佛时,就是心乱,不知道他的乱心是身体的病,还是本性的病? 此事不关身体强弱,一是本性太钝,二是业障太重。 110.听说念佛是第六识念出,心乱时,念由六识念出,净念时是六识念,还是八识念呢? 念虽起于六识,但弥陀圣号却是第八识种子起现行,不管心乱与心静,两识都有关系。 111.古代大德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如此说来,只要意念清净,虽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这样是否叫做真实念佛呢? 心叫做如来藏,净就是佛,染就是众生,于是就应该明白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头离染得净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办法,净宗则以持名为捷径。古代大德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说佛号为因,清净为果。不可误解为不要修因,就能当下一念清净。能够当下一念清净,能有几人呢?果然能够当下一念清净,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112.病时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吗? 病时因为体力不支,不是故意懒惰、怠慢,自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处危难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 113.人命终时,子孙悲惨,两眼流泪,会阻碍往生吗? 不叫病人看见,就没有关系。 114.真正念佛的人临终没有中阴身,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没有中阴身? 临终佛现,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读过,这样就无中阴身。 115.临命终时,什么是正念? 佛子平素修什么法门,到临终时,不为世俗事情牵挂,心仍旧停留在所修之道,这就是正念。 116.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惭愧,家事多忙,一天只念佛号一万二千,其他什么都不会念,不知今后能否成就? 法门贵精不贵多,你这样下去很好。周利盘陀伽尊者,念扫帚两个字,都能证果,何况念万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说:“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你居士果然能够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阔论的人,一定能够成就。 118.明年五十九岁,运气不好,请问念佛能消灾过运吗? 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够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 119.平素念佛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临终时,精神恍惚,又没有人助念,能够往生吗? 积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个时候也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感应,但要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 120.平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样? 佛化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风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也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 121.学佛的人临终前,预先知道自己要走的日子,是不是佛的指示? 有的是佛菩萨现象指示,也有的是净功感通而知的。 122.报上登载基隆闹鬼,能够置人于死地,念佛的人,遇见就没事,这是什么因果? 妖由人兴,又有俗话说:“疑心生暗鬼。”佛家认为万法唯心,能够说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够心地光明,不怀鬼胎,自然就不会与鬼祟为伴。 123.修净业的人往生后,肉体火化,能够烧出舍利,说明他的功夫达到了什么程度?能够烧出舍利,就确定往生了吗? 古代的大德说,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必须勤断贪嗔痴,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力两种力量,所以并非人人能够烧出舍利。能够烧出舍利,当然是净业成就的表现。 124.在念佛的时候,心里闲着,无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断生灭。虽然一时警觉,把心收回,但马上又去千里。于是索性翻开书本,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听佛号,鼻闻香烟,这是不是六根清净呢? 六根门头,虽然都对净境,但是六处分飞,怎么能做到一心呢?请去看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仔细体会,使心专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进。 125.念佛人最要紧的就是临终正念分明,我在早课念诵心经、大悲咒,平时又散念观音圣号,不可能同时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终,怎么办?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要一门深入。念佛人应该以念佛为主,念心经等等可作课外助缘,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妨碍正课。真正修净业的人,不会遇到意外横祸。 126.念佛时,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经上说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马,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方法很多,但要符合自己的情况。居士可以权衡各种办法,采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127.念佛菩萨的名号,念到一心,就会有感应,这个一心能与佛菩萨相应。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来得痛切,为什么不能相应呢? 佛菩萨心念众生,众生心念佛菩萨,两者互念,才有感应。例如打电话,必须双方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相通。居士念色来得痛切,色念居士也来得痛切。 128.我们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以后,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净土法门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证不退,然后回到娑婆,广度众生,并不是安居极乐,自图享受。如果是自图享受,就是小乘,与成佛无份了。 129.在净土修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补佛位。自然能够随意往来十方,不必多讲,否则分证声闻、缘觉、菩萨等果位,等级很多。在别教菩萨初地,就能百界示现,圆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现。这是按通常情况来说的,如果有其他愿望,就另当别论了。 130.念佛是为了明心见性,但不知怎样去做,才能明心见性? 念佛当然能够明心见性,但是它的捷径是求带业往生,速出轮回。方法在《阿弥陀经》已经说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愿行,诚心念六字洪名,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这样做就会成功。 131.临终时因环境以及地方人事等问题,以致快速移动,无人助念,本人神识不清,此情此境,只有任其堕落,有什么好办法吗? 明知是有障碍的地方,就应该早想办法摆脱。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经能够来去自由,很有把握,也无所畏惧了。密宗有大灌顶光明咒砂的办法,但无缘的人,也不会遇到别人来布施。 132.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涅槃? 佛有三身,所谓涅槃的,只是有相的报化二身,法身则不生不灭。西方实报庄严土,有阿弥陀佛的报化身,经上记载将来入灭,入灭以后,观世音菩萨即继承佛位。 133.弟子阅读净宗各祖师著作中说,念佛人在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念念不离阿弥陀佛,甚至睡觉做梦都要会念佛,有这样的功夫,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否则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轮回。又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这样的标准,弟子还离得很远,怎么办?请开示。 古代的大德说:能否往生,就看这个人有没有信愿;品位高低,就看这个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由此看来,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浅,只要有信愿,就能够往生。虽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经摆脱轮回,远远胜过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说的二六不断、念而不念、一心不乱,都是上上品的因,做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具足信愿,每天早晚念数百声、数千声,中下品也有份。 134.净土法门,十方共赞,处处指归,最为殊胜。弥陀成佛已经十劫,在十劫前有没有这样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弥陀独创的吗?没有弥陀,那么众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弥陀佛呢? 这个问题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一、净土法门即是念弥陀圣号的法门,弥陀以前,没有弥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赞,即是赞叹念诵弥陀圣号。十劫以前,并无弥陀,十方各佛凭什么开这个法门呢?二、弥陀法门,持名往生,这是依赖弥陀的愿力,按照经上所讲,是弥陀独创。至于众生成佛并非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顿超,不过稀有难得,不普遍罢了。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没有高低,只因为弥陀因地发愿特殊,所以果地利益众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这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