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8|回复: 0

南师:概括六十部大经论与三百多部显、密思想集中的精华--《宗镜录》8.2--真正的唯识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弥勒毗卢之阁,入普贤法界之身。弥勒楼阁上次提过。
   学佛第一步先要改正心理行为,那得先研究《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从发愿到行履,都要那么做的。
“能令客作贱人,全领长者之家业,”这是《法华经》上次讲过的典故。“忽使沈空小果,顿受如来之记名。也是《法华经》的故事。《法华经》先是把小乘根器、焦芽败种赶出去。佛最后讲完这部经又对这些人授记,任何人都会成佛,那些原来被贬被斥骂的,慢一点他又会回转过来变成好的,只是时间问题。
  未有一门,匪通斯道;必无一法;不契此宗。过去觉王;因玆成佛;未来大士;仗此证真。则何一法门而不开?何一义理而不现?无一色非三摩地;无一声非陀罗尼门。尝一味而尽变醍醐;闻一香而皆入法界。风柯月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   任何声音皆是咒语,最高总持法门”。
  这些文句很有文学味道,接下来最美的文字又出现了,真是经常高潮迭起!
风柯月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很美的句子!任何景致都可传心。一片树叶,风一吹,悠悠一飘,悟道了!月亮照在沙汀上,一看!悟道了!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些都是好句子。搞文学的人抄起来,将来自己文章写进去,人家不晓得来源,嘿!就把人吓倒,学问好。你不要告诉他是《宗镜录》上来的哟!他问你,你叫他去查、去读书。
    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嗅薝葡之香,掬沧海而已得百川,到须弥而皆同一色。焕兮开观象之目,尽复自宗;寂尔导求珠之心,俱还本法。
                    通玄峰顶不离人间
        “遂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妙峰”,《华严经》境界。善财童子悟子道,得了根本智,但是差别智难求。世间法都要会,样样可通大道。善财奉老师之命出外参访,第一参就找法名叫“德云”的和尚,德云在哪里?站在妙高峰顶上,又妙又高。善财童子拼命爬,爬到妙高峰一看,连个人影都没有,那有个德云比丘?这事怪了!跑到山里找和尚,山顶上没有和尚,和尚大概下山还俗去了!
      “和尚哪里去了?回头一看,和尚在另外一个峰顶”。这个故事,又妙又高。一般总认为出家、出世是道,结果善财到了妙高峰顶找不到人。那么,道在哪里?在另外一个山顶上,那个山顶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那地方就有道。
    《华严经》五十三参,第一幕镜头就把佛法说完了!
       妙高峰顶找到德云,道德如云,一切道德象云、雨一样洒起来,盖覆天下众生。这个不是站在妙高峰顶能够办到的。一个人在孤峰顶上独立,万缘不沾,“不要找我,我要修道”,你永远找不到这个和尚,而且不能成就道德之云。
       所以德云比丘在另一个峰头站着。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没有先爬到妙高峰顶的话,你就不会回头找到德云和尚。因此你只好剃了头先爬到妙高峰上再说,不爬到这里不行,找不到的,这条路只有这样通。要把这个佛经的故事悟到,可以修道了!
      所以,搞通《宗镜录》,“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那才是真正的妙,极平凡而极高明,佛法就在世间最平凡,妙高峰就在这儿。
      下面一节是结论。
      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分为百卷,大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以玆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其传斯旨耳。
      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三藏十二部有多少佛经?永明寿禅师为我们做整理工作,删去繁文缛节,集中精要。
    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文章体裁是对话问答方式。什么叫《宗镜录》?宗字在此,唯心为宗,万法如镜。
      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把所有佛法要点集中记录下来,所以叫《宗镜录》。
      分为百卷,大约三章。永明寿的分类大约三章,他觉得已经整理得非常科学,那时可以,现在又不行了。
      “先立正宗,以为归趣;”(这是第一章。)
      “次申问答,用去疑情;”(这是第二章。)
      “后引真诠,成其圆信。”(这是第三章。)
      “以玆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其传斯旨耳。以上是永明寿写《宗镜录》的一篇序文。我们没有办法照他的卷一、卷二……这么讲下去,因为我研究过,照这样讲下去,大家会很无聊。老实讲,大家佛学没有基础,尤其现在的青年同学,你说中国文字不好嘛!个个很高明,中国字都认得,道理都会讲,但是不深入,你说好嘛!实在不行,很难办。所以我研究半天,只好颠倒过来讲。这是第一次试用这个方法。
      现在,我们不照次序讲,因为我曾经照次序分段做过一阵功夫,本想做完,但中间跟大家开始研究讨论时,又把工作摆下来。我做的工作素来没有结果,这是学西藏喇嘛的方法。没有结果,就永远跟大家在一起;有了结果,涅个槃就跑掉了!所以很多事我都做半截摆在那里,以保留一个未了之缘。
                     唯识与因果
       接着我们讨论第四十二卷。真正的唯识来了。
       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永明寿禅师对唯识学尤其见解独到。他把当代各宗各派研究唯识的大师一齐请来,分别提出要点,而归纳出一个总结论。可是后世一般研究唯识的中国人,对他的唯识连理都不理,认为非正宗,这是很开玩笑的事。换句话说,后世研究唯识的学者,有必要注意及此。
      宋代以后,佛教祖师咸称永明寿禅师为弥勒菩萨的现身,他宏扬自宗唯识,特别讲得好。所以我们先研究他的唯识部分。尤其是现代人,配合这个时代即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学术文化思想,以及廿一世纪开始的真正佛法,必须先要了解这个。
研究《宗镜录》综合的唯识学,必须先从四十二卷提出一个思想理念:明辩因果。
我经常说,学佛的人,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必须相信佛法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思想。
      (编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自作自受等思想,普见大、小经典,现略举数则,以供参证:一、《中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其受报如是。’二、《杂阿含经》:“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三、《孛经抄》:“天地之间,一由罪福;人作善恶,如影随形;死者弃身,其行不亡;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四、《光明童子因缘经》:“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五、《涅槃经》:“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六、《法华经》:“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