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8|回复: 4

南师:我的家庭教育、我的父亲...我总梦到一只黑色的大老虎向我身上扑过来,把我抱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南怀瑾老师的父母亲大人】
       孟子曰:“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他说想要孝养父母有道,先要回过来问自己。我们读古书出身的,对父母都很孝顺哦。说老实话,我一回家看到父亲还会发抖的哦;我父亲已经对我很客气了,可是父亲始终是很威严的。我从小养成的规矩,父亲一到前面,我赶快站起来。只有父亲躺在床上高兴的时候,问我十多年在外面都搞些什么,只有那时心情才放松一点,平常总是很严肃的。这是老的教育,你们没有看过,我生在这个时代的夹缝,受的是新旧教育,古今中外味道都尝过了。所以你要真讲孝顺,是“反身不诚”,问自己内心。
      我现在回想,在抗战胜利后回到家里住了一年,我觉得这一年当中至少做到了使父母悦,是真的高兴。不过时间太短了,现在想起来都很难受,所以我经常说到黄仲则的诗,感人肺腑。开始讲《孟子》的时候我曾讲过这首诗,“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对于我自己的母亲,我经常有这个感叹,现在已九十多岁了(编按:怀师的太夫人一九九零年百岁仙逝),虽然她晓得我还活着,但是想到“此时有子不如无”,就觉得自己是个不孝的儿子,这是遭遇时代的影响,有这个儿子等于没有。
       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啊,我曾经反省过自己,我十几岁就离家,十年后回去不过相处一年,所以我再出门的时候,父亲就拍拍我的背,他说你要走了,不过我很高兴,我有个好儿子。他虽然很痛快地讲,但是我晓得此次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再见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三年,常常夜里睡觉做一个梦,梦到一只黑色的大老虎向我身上扑过来,把我抱住,我“啊”叫起来;我妈妈听到就安慰我,可我害怕,一定要找我父亲,我父亲把我抱在怀里,靠在我旁边,我就不怕,睡着了。我常常这样,我父亲就赶快起来哄我,其他的事就是妈妈,我父亲不太管我。这个梦做了好几年,后来我到峨眉山去闭关,我一上到那个山顶,在山王庙里看见了一只泥塑的黑色大老虎,就是我梦中所见的,这是现身说法。
       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父母家庭的教育关系太大了。譬如一对父母都忧郁内向的,那个孩子在旁边长大很难受啊。后来我告诉我的学生说,我有经验,我父母都非常好,是了不起的父母,可是有一次我在书房里看书,我父亲跟母亲不晓得什么事吵架了。我难得听到他们两个人吵架,那时候我还很小,记得很清楚,他们吵得很厉害,我正在看书看得痛快的时候,看到父母两个吵架,一下子火来了。我往吵架的父母两个中间一站说:不要吵了,你们两个人吵什么东西!当时是莫名其妙,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发了这个坏脾气,就站在中间两手一拦,对父母好像对普通人,吵什么!我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人,非常威严,我这样一吼,他真愣住了,瞪着眼睛看我,讲不出话来。我母亲也不敢讲了,把背转过去,两人就不吵了。
       当天晚上,我父亲告诉我:你有长大了,现在你犯错误什么的,我不会打你了,只给你讲道理。他后来对我讲话态度非常慈悲,也非常庄严。听了他这样讲,我眼泪也掉了下来。(师讲到此处,音声哽咽)
       现在我讲到这一件事,好像回到当年与父母相处的情景。当时我眼泪掉下来,不晓得为什么,觉得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心里讲不出一个道理来我的父亲看见我掉眼泪,他笑了,过来帮我把眼泪擦了,说:去读书,好好看书去,没有事。我这个话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的时候十一二岁,像我们家庭的教育,把《朱子治家格言》摆在桌上,而且要会背。早晚要向父亲背,背完了照着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我在家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虽不算大富大贵人家,也是很不错的家庭,家里很多佣人,可是大雪天,一大早,父亲把我叫起来扫院子,我母亲当然心疼,何必呢?家里有佣人啊!不行,非要他自己出来扫不可,不然长大了没得出息,不知道人事的艰苦;佣人固然有,为什么他该享受啊?!
       我那个手冻得啊都肿起来了,像螃蟹一样,还不准我带手套,拿个扫把在扫雪。夜里关了门以后,点个灯到处看看门闩好没有。我说我们当年是受的这种教育。
       你看我们那个时候的人格教育,家里书房里贴了一张纸,画了线条,有一百个框框,有些是三十个框框,一张一张放在上面,叫什么?“功过格”。每天自己读完书了,爸爸坐在后面说:想一想,有没有错?自己想想:有,拿起黑笔来在框框里点个黑点。有什么好事吗?有,某某人没有橘子吃,我送一个橘子给他,在框里点个红点,算一件好事。每天的思想行为,好的点红的,坏的点黑的,给自己看,这个叫功过格,我们是这样来的。
       我们以前读书,你们现在没有看到过,叫念书,出声地朗读吟诵出来,回到书房里拿到书,每个文章有音韵,像唱歌,这个叫读书,叫书声琅琅然,会读得很开心,记忆很深刻。像我小时候坐在书房里,我父亲悄悄从楼下上来,听到我在念书,不错,然后告诉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告诉我夜里不要贪睡觉。
       像我下这个工夫,这些诗我能够懂,是什么年龄?十二岁。老实讲我还没有跟老师好好读过书哦!读书有一个经验,孔子讲研究《易经》“玩索而有得”,用玩的啊!现在的教育我完全不赞成,把你们的脑袋从小给读死了。你看我现在还懂得国学,我们小时候一天到晚在玩,什么时间读书啊?我是晚上读书。我的父亲晚上没有事了,一把摇椅坐在我后面,我只好读啊!像我读诗“尘世无繇识九还”,我下面抽屉里面看《红楼梦》。他在摇椅上摇,我晓得他一停了,肚子一靠,“……识九还啊!……”轻松读出来的,也是“玩索而有得”。像你们这样死读书怎么行,都读死了。
       因为我小的时候喜欢练武功,自己关在书房,没有老师,偷偷地叫人到上海买了许多武术的书,现在都没有了。当时那些书都有插图,古的著作,大约二十世纪的初期吧,很了不起。我就在楼上书房里自己按照图案练武功,想作侠客。有一天读完了书,照那个图案,一跳挂在梁上,两个腿倒转来勾着,好像侠客飞檐走壁。忽然一下掉到地上,蹦的一声,我父亲在楼下听到,上来问:“出了什么事啊?”就看我倒在地上
      哦,你在练武功啊?”看了挺心疼,唉!我也叫不出来,只流眼泪,父亲拉个椅子坐下等我。这是医学了,尤其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没有哭出来不要去抱,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就受伤了。注意哦,你们将来做了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个常识。老年人更要注意,跌倒了,你还给他拍背,这样一来,会死人的。这都是医学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父亲当时,也不来扶我,看我动了一下,才伸一只手把我拉起来。他说你要练武功,不是这样的,书上学不会的。然后他把穿的长袍一解开,就比给我看,哟!原来我父亲武功很高啊!他打得很好啊!但是中国的教育是“易子而教”,自己的儿女不自己教,交给朋友,请他教如果不易子而教,是会有问题的啊。所以作父母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易子而教才好。
       后来,父亲给我找一个老师林伯伯,是当地的名医。这个林伯伯不教人,我不晓得他武功那么高。他穿个长袍,走出药店是个白面书生。他不肯教人,我父亲找他,没有办法,只好夜里来教我。我父亲还叫邻居的孩子四五个,陪我一起练武。
       林伯伯说,你学这个干什么啊?现在你武功再高,抵不住一颗子弹。练身体可以,最好学医。然后跟我讲范仲淹的话,年轻人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是范仲淹年轻的立志,不做一个治世的宰相,就做医生。出将入相跟做一个名医,功德是一样的。所以父亲说,你晓得吧,范仲淹说的,“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你读医书吧!我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差不多连着几个月,我就读《黄帝内经》了;这跟当时年纪轻是有关系的。
       现在一般大学毕业,跑到工厂、公司做事,并没有诚心,而是来学习的,半年一年懂了要跳槽的,越跳得快,薪水就越多,然后夜里再读个硕士,薪水就更多了,拿个博士薪水再加上去,所以没有真正诚心在学东西做事情。中国过去师徒之间不是这样,像我们家里做过生意的,徒弟学三年只给他吃饭,一点零钱,没有薪水,三年以后开始起薪做伙计。譬如我们家里有个布店,那个学徒在布店学会了,做了五六年,我父亲说:“你行了,开个布店去吧!”他说:“不行啊,那我不是对不起你,不是跟你抢饭吃吗?师傅,我不能走。”我父亲说:“不要紧,我鼓励你,给你本钱,你到别的地方去开同样的一个布店。”然后学徒勉勉强强才肯走了,自己去做老板。现在不是这样,学生进来做事不会跟你同心的,这跟商业道德都有关系的。
       总而言之要注意,“天下无如吃饭难”,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父亲是遗腹子,我父亲出生时,我的祖父已经去世了,他自己读书学问也蛮好,后来做生意,靠自己站起来操持这个家庭。我在小的时候,父亲告诫我两副语体的对联,其中一个对子“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一个人有钱有地位像一条龙一样,非常自由,游尽五湖四海,这是富贵的重要;“贫穷如虎,惊散九族六亲”,一个人穷了像老虎一样,亲戚朋友看到都害怕,认为是来揩油的。
       另一副对子说:“打我不痛,骂我不痛,穷措大(现在叫穷小子)肝肠最痛。哭脸好看,笑脸好看,田舍翁(现在叫有钱人)面目难看。” 活了几十年后,对人间事阅历多了,回头再想这两副联语,的确是世间的淋漓写照。
        我父亲常常告诉我,“孩子啊!小心节省,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啊”,一块钱会逼死你,最难是一块钱。所以我常常引用古人的诗,“美人卖笑千金易”,现在老板有了钱,到外面乱来,包二奶,讨姨太太,撒手千金万金,多容易!“壮士穷途一饭难”,一个了不起的人才,穷途末路,饭都没得吃。这些都是我从小受的教育,深知这个道理。
       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书。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里信佛,我的祖母、父亲、母亲都信。同时家中自明、清以来,一直有问家庙,族中每一代总有一个人出家到这个庙子当和尚,一切生活所需都由我们这一家族供养,过去还出过三个得道的圣僧。我父亲除了供养这间家庙,其他时常有别的尼姑、道士来化缘,也都高高兴兴地和他们布施结缘。可是奇怪得很,我们家的门口,却又贴了一张——“僧道无缘”的信条。你说有趣不有趣?
       其实,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一种特殊现象。平常读书人讲的是孔夫子、孟夫子的伦常之道,反对佛教、道教出世间法的做法,因此便有人在自家门口贴一张“僧道无缘”的纸条,表明是儒者的立场,和尚道士到了门口一看,自然晓得这一家免谈,自动走开。以前在大陆上有句土话:“和尚进门,不要钱,就要人。”,要钱是化缘,要人是把你家孩子带去出家,这个划不来,一般家庭都怕。可是我家的情况很特别,虽然门口也有这么一张,和尚、尼姑、道士照旧来化缘,这很有意思,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户人家肯布施,不会拒绝。事实上,中国所谓儒家的知识份子,尽管表面不赞成佛教道教,但是骨子里往往免不了对于这二家形而上学的向往。
       我们的孝道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这孝道文化从那里来?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会来,古代维系这大家庭社会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还因此著了一部重要的书籍,叫做《孝经》,作为孝道的典范。这本书现在大家很少看,像我们老一辈的,在小时候便已经读得很熟了。记得1947年我回到家里,父亲听说我研究佛学,研究得还不错,要我讲一点佛经给乡人听,他也要参加,我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家孩子,长到几十岁,从外面回家,看到父母亲都会赶紧跪下来磕头。父母亲坐在旁边时,孩子不敢随便坐。我父亲讲话很威严,我听他讲话有时还会畏惧,畏惧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很自然诚恳的恭敬而已。
       平常家里的客人不少,因为我那时有点小名声,常常有人来找我谈话。每当我父亲走过来,我一定马上站起来听父亲吩咐。他老人家看了便说,你长大了,以后不必这样守礼,马虎一点可以,可是我一直不敢。这是因为自小受了老式文化教育很深影响的关系。我父亲要我讲佛经,他也要听,我说您不能来,您来了我就讲不出来。最后不得已,我对父亲说,您真要来,那我讲《孝经》好了,父亲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讲这个?我说现在的青年不得了,家乡的子弟们先要懂一点《孝经》,不然学个什么佛?!我父亲想想,也认为有道理,因此我在家乡曾经讲过一次《孝经》。《孝经》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基础,现代人千万不要忽视了它。  
----整理自《孟子与离篓》《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漫谈中国文化》《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南怀瑾讲演录》《孟子旁通》《佛教的孝道思想》


发表于 2019-11-1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9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