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3|回复: 1

南怀瑾老师:释迦牟尼佛求道十二年,睹明星而悟道,大家却都忽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根据经典与传记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刚生下来,便具有与众不同的禀赋。因为过去多生累劫的修持,才有这一生出生时的各种瑞相。他抛弃了王位,又出家求道十二年。

**        大家要注意这“十二年”,因为很容易把它忽略过去。

**        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释迦牟尼佛修持的十二年来讲。

**        当时印度的宗教,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这些修法,在释迦牟尼佛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当时释迦牟尼佛学了各种苦行,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修炼。他不像我们现在人学佛,三心两意的,东面去拜个老师,西面去拜个老师,这边去套几句话,那边去套几句话。

**       而释迦牟尼佛每一次都是诚诚恳恳去学,该下的功夫,他都做到了,然后他认为那些都不是道,不是究竟,于是自己又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经过六年,认为苦行也不是道,只好又离开了。

**      后来在恒河边菩提树下打坐,发誓非成无上正等正觉不可,否则便死在那里,最后终于睹明星而悟道。

**        其实这一段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再讲一遍的原因,是要提起大家的注意,也就是要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这十二年中,做了些什么,又是如何修持的?

**       我们看了他的传记,只看到他学无想定三年,最后“知非即舍”,往往忽略了他在这十二年当中,认真修持的一面。

**        我们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无想定”?这是印度的古法,中国及世界各地都有,也就是修道人想学到的那个“莫妄想” ——没有妄想。

**        比如我们大家打坐,能不能做到盘起腿来没有思想?绝对做不到。我常说笑话,只有两种人可以做到,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除了这两种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得到。刚刚有位比利时的同学,也与我讨论到这个想与不想的问题;

**       我们也谈到释迦牟尼佛,在学无想定三年以后,发现那不是道而丢掉,并不是他没有修成,而是修成后丢掉了它。因为那不是道。由于佛经文字简单,我们容易看过去而忽略了。

**       佛学的“非想非非想定”,这个名词很美。“非想”,不是我们普通惯性的思想境界;但是“非非想”,不是思想,勉强就说它是一种灵感吧!是一种超越思想的灵感。现在有一种“超越冥想”,其实,也还不是这个“非非想”。

**        “非想非非想定”与“无想定”的这个“定”,完全不同。无想定是把思想完全灭除掉,而这个非想是“绝对没有思想”,可是又不像无想定般什么都不知道。它不是没有知觉,没有灵感的一种功夫,这是当时所标榜的最高修炼方法。

**       释迦牟尼佛以三年的时间,达到了这个境界,但发现它不是道,所以又丢掉不要了

**        大体上,佛经传记所讲的佛的修炼经过,这是很重要的两点。

**        为什么不提其他的修炼呢?原因是这两种修持的功夫、实验,已经涵盖了世界上很多修持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修学,都可以不必再细述了。例如

**       佛在学道前,对于数学、武功、文学,都达到了最高明的境界

**        出家后,又学成了这两种最高的法门,但是认为还不是道。

**       其实,假如你真能做得到,天天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即使你没有道,别人也认为你有道,皈依弟子也都来了。(众笑)

**       大家注意,释迦牟尼佛认为这个并不是道,当时他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雪山去修苦行了。他一天只吃一个干果,当然饿扁了,饿得不成人形了

**他这样修,是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但是六年之后,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然后就下山去了。

**        释迦牟尼佛到了恒河边,牧羊女供养他很好的乳酪;

**        因而摆脱了父亲派来的五个紧跟着的年轻人。因为这五位认为佛放弃了修行志向,所以离开了佛,这五个人后来就是佛在鹿野苑最先所度的大弟子。

**        这时一般人也都认为他“退道”——退票了。因为大家都认为,出家人应该苦行,于是那些跟他的人自然退会。

**       可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他因为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才睹明星而悟道。

**       所以我经常提醒出家人,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与营养,因为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修道与证道的,这是一个事实。有关身体的健康与营养,以及与修道的关系,我们都要一步一步提出来研究。

**        佛接受了营养,恢复了体能,才渡过恒河到菩提树下。

**    那时,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明师,只有靠自己,到菩提树下打坐、发愿。

**        这简单的几个字,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看的时候,意思似乎懂了,可是没有深入体会。

**      佛当时的誓愿,推开了宗教,推开了庄严的辞句,等于说发了誓、赌了咒——这一次如果我不成道,就在这里死掉算了。不起此座,就是这句话,他求道就是那么的专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根据释迦如来应化史集的记载,佛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陆续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

**       第七天的凌晨,抬头一看,注意啊!释迦牟尼佛打坐不像我们那么呆板,头也不敢抬,他大概也要休息休息,抬头一看,看到天上的明星,而证悟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到了第七天睹明星而悟道。

**      天快要亮了,抬头一看天上一颗亮星,那大概是向东方看,月亮下去了,整个天朦朦的,晨星出来了。他看见了,一下开悟了,大彻大悟。

**       这是禅宗的记载,你注意哦!非常重要。禅宗讲睹明星而悟道,这几个字就解决了,比较俗语化、口语化。佛学呢?“睹明星而成正觉”,已经佛学化了。

**       他悟道了,讲的这几句话,特别注意。

**        “奇哉!”拿现在白话翻译,就是好奇怪啊!所以感叹,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又变成佛学化了。你看中文把它翻译成语文体。

**       “一切众生”,不止一个人哦!每人都完全具足,都充满的,本来就是个佛,我们大家不但有佛的智慧,还有佛的功德,一切具备没有欠缺

**         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生命得到自在。他得到了一个结论:

**         “人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然一切人都是佛,个个都是佛,普通人为什么不变成佛呢?有个东西把自己挡住了。

**         所有的思想、感情,能够知道的,都叫妄想,被这个妄想的东西挡住了。只因妄想执着,把自己的主观抓得很牢,所以不能成佛,就是那么简单。

**        佛悟道所讲的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唉呀!修行搞了半天,原来我是道。此时悟了道的释迦牟尼佛原想涅槃,所谓涅槃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来的地方,例如把冰熔化为水。

**        他讲了这个话以后就要涅槃了,就要走了,才感动大梵天天主赶快下来跪在前面说:你不能涅槃啊,天人再三恳求,还要弘法度众生啊!

        释迦牟尼佛:“止!止!吾法妙难思。”好了!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我所了解到的道理,不可思议,无法表达,每个人都是佛,叫我讲什么呢?
        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而凡夫偏喜欢在思议上搞,要怎么讲呢?
       说法四十九年。这是禅宗的开始。
        作人平凡就是佛。一般人学佛学成了疯子,不肯平凡
        那你只要不妄想不执着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简单?
        你说,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唉,你那个除妄想的念头不又是妄想执着吗?  
**        那么,一般众生为什么不是佛呢?只因为自己的思想把自己障碍住了,把自己虚妄不实的思想当成真的,紧抓着不放,所以不能证得佛的境界。

**        佛先为世人说小乘法,比较简单明了

**        后才说大乘法。这一说就说了四十九年,到了八十一岁才走。        

**------《如何修证佛法》《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圆觉经略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