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6|回复: 16

[学佛文档] 佛说不盗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不盗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不偷盗』,「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过去不知道,不了解道理,也不知道有因果报应,做了这些错事,现在明白了,再也不造偷盗的行为,连盗心都不生。盗心是什么?占便宜的念头,现在人常讲钻法律的漏洞。譬如纳税,纳税是每一个人民对於国家应尽的义务。纳税的人总希望少纳一点,找法律的漏洞,尽可能的少纳税,这个心就是盗心。盗谁的财物?盗国家的财物。这个严重!这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全是你的债主,你什么时候能还得清?所以偷盗,偷盗一个人的财物容易,你只有一个债主;你要偷盗公共设施,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多少债主!这个财物是属於市政府的,譬如市政府设施的,公共的,譬如电话、电话亭,公共的,政府设施的,这是属於这一个都市人民的,你要把它偷盗,偷回家去,全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债主,还不清,所以这个帐要会算。如果是国家设施的,那个麻烦就更大了,你要偷盗的话,全国人民都是你的债主,万万不可以有这个念头。最严重的?最严重是盗三宝物。为什么?三宝物它没有界限,十方三世一切出家人都得受用,你要是盗三宝物,佛说了,五逆十恶,佛可以救你,盗三宝物,佛不能救你。为什么?十方一切出家人都有分,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这算不清!这帐没法子算。所以三宝物是决定不能动心。盗三宝物,果报都在阿鼻地狱。地狱出来之后,生生世世,哪一劫你才能把这个帐还清?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今天佛法衰了,盗三宝物变成了家常事,没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没有人懂得这个因果,没有人知道这个报应可怕。”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不盗”、“不偷盗”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缘觉、大乘,以愿力故欲来生我世界,既来生已,复取一切诸不善业粗朴弊恶,其心喜求强梁难调,专以四倒贪著悭吝。如是等众生八万四千异性乱心,我当为其各各异性,广说八万四千法聚。世尊,若有众生学无上大乘,我当为其具足广说六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若有众生学声闻乘未种善根,愿求诸佛以为其师,我当安止于三归依,然后劝令住六波罗蜜。若有众生喜为杀害,我当安止于不杀中。若有众生专行恶贪,我当安住于不盗中。若有众生非法邪淫,我当安止不邪淫中。若有众生各各故作诽谤妄语,我当安止不妄语中。若有众生乐为狂痴,我当安止不饮酒中。若有众生犯此五事,我当令受优婆塞五戒。若有众生于诸善法不生喜乐,我当令其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若有众生少于善根,于善根中心生爱乐,我当令其于未来世,在佛法中出家学道,安止令住梵净十戒。若有众生悕心求于诸善根法,我当安止善根法中,令得成就梵行具足大戒。如是等众生,作五逆罪乃至悭吝,为...(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大悲比丘命终之后以本愿故,南方去此十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人民寿八十岁,集聚一切诸不善根,喜为杀害,安住诸恶,于诸众生无慈悲心,不孝父母乃至不畏未来之世。大悲比丘以本愿故,生彼世界旃陀罗家,所受身体长大端正,力势刚强,威猛勇健,专念问答,辩才捷疾。如是诸事悉胜于人,以强力势逼捉诸人,作如是言:‘汝今若能受不盗戒,乃去远离种种邪见行正见者,当施汝命,给汝所须资产之物,令无所乏。若不受者,我今要当断汝命根,然后乃去。’尔时,诸人长跪叉手,作如是言:‘仁者,今已为我调御,如仁所敕,我今授持,尽其寿命不复偷盗,乃至正见亦复如是。’尔时,强力旃陀罗,往至王所或大臣所,作如是言:‘我今困乏资产之具,所谓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香华、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琥珀、真宝、伪宝。若我得此种种物已,持施众生。’尔时,国王、大臣即与种种所须之物,令其充足。时旃陀罗因其施故,安止此王及其大臣住九善中。尔时,人民增益寿命满五百岁。其王命终,诸大臣等以旃陀罗绍继王位,因为作字号功德力。
  “善男子,尔...(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不如高行沙弥一人饭。沙弥百。不如沙门一人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人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瓦石满四天下。犹不如真珠一矣。又如维蓝布施之多。逮于具戒众多之施。不如饭沟港一。沟港百不如频来一。频来百不如不还一。不还百不如饭应真一人。又如维蓝前施及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其心无外私。百世孝亲。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百不如饭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刹守三自归。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仁不杀。守清不盗。执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顺不醉。持五戒。月六斋。其福巍巍。胜维蓝布施万种名物。及饭贤圣。甚为难算矣。持戒不如等心慈育众生。其福无尽也。虽为菜糜草席。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佛告四姓。欲知维蓝者我身是。四姓闻经。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一八)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懈怠。应时亦得不退转地。佛告阿难。尔时精进辩者今我身是也。德乐正者弥勒是也。佛语阿难。我尔时俱与弥勒共听经法。弥勒时睡眠独无所得。设我尔时不行善权而救度者。弥勒于今在生死中未得度脱。闻是法者常当精进。广劝一切皆令除去睡眠之盖。当造光明智慧之本。说是事时。无央数人皆发无上平等度意。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六五)佛以三事笑经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归命三尊。慈弘仁普。恕济群生。守清不盗。布施等至。贞净不劮。观捐内淫。信同四时重如须弥。绝酒不饮。尊孝喻亲。以正月奉六斋精进无倦。所生遇佛。德行日隆。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教化周旋。时行历市睹一老翁斗量卖鱼。哀恸[口*睪]曰。怨乎皇天。吾子何咎而早丧身。子存卖鱼吾岂劳乎。佛睹其然笑之。口光五色。度市斯须。又睹大猪浴尿行路。佛复笑焉。阿难整服稽首而白。属笑人多莫由敬质。而今重笑。必有教诏。愿释众疑为后景模。世尊告曰。阿难。...(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皇。号曰梵摩。处彼天位。更历天地七成七败。当欲败时吾辄上升第十五约净天。其后更始。复还梵天。清净无欲。在所自然。后下为忉利天帝三十六返。七宝宫阙饮食被服音乐自然。后复还世间作飞行皇帝。七宝导从。一者紫金转轮。二者明月神珠。三者飞行白象。四者绀马朱鬣。五者玉女妻。六者典宝臣。七者圣补臣。事事八万四千。王有千子。皆端正皎洁仁慈勇武。一人当千。王尔时以五教治政。不枉人民。一者慈仁不杀恩及群生。二者清让不盗捐己济众。三者贞洁不淫不犯诸欲。四者诚信不欺言无华饰。五者奉孝不醉行无沾污。当此之时牢狱不设。鞭杖不加。风雨调适。五谷丰熟。灾害不起。其世太平。四天下民。相率以道。信善得福恶有重殃。死皆升天。无入三恶道者。佛告诸比丘。昔我前世行四等心。七年之功上为梵皇下为帝释。复还世间作飞行皇帝。典四天下数千百世。功积德满。诸恶寂灭。众善普会。处世为佛。独言只步三界特尊。诸比丘闻经欢喜为佛作礼而去。菩萨普智度无...(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
  忍辱虚空等无异  诸法虚空皆如是
  忍辱如空无所念  一切诸法入一智
  如无从生不生习  如是所行道不难
  如是亲近无量道  于是心念无懈倦
  若我他人法如是  所求无得则觉道  
  天子。菩萨复有四事法。于甚深戒行不放逸。何等为四。如是天子。菩萨自思惟。何等名为戒。如是自视身所行。皆知身所行善口所言善心所念善。是名曰为戒。云何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不犯身事。不杀不盗不淫。是名为身行善。云何口所言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所言善。云何意所念善。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意所念善。如是为自视悉见。用是故。皆具得如身口意所行。不作是事无有能普说其德者。亦不青黄赤白红不离色。亦不眼识而可识。如是亦不意识分别而可识。何以故。于是不生无所生。于起无所起。如是不生无所生不起无所起。于是便逮得无能说普演之德。是时心安住而不摇。如是不相逢无能普演。如是无有能普演说。亦...(第0144部~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


...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梵志又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  
  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  
  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等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  
  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第0163部~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于佛。唯愿天尊哀愍我等。使得法戒为清信士。佛言汝善思量之。人能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富贵。寿命延长解脱众难者乎。执持白佛言。今我以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耳。唯愿哀愍去我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  
  佛语执持长者。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礼佛。于是与世尊授三归。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复告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魔无敢当汝者。长者从佛受归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于是已后长者执持到他国中。见人杀生盗人财物。见好色女贪爱恋之。见人好恶便论说之。见人饮酒便欲追之。心意如是无一时定。便自念言。悔从佛受三归五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当还佛三归五戒之法。即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归五戒之法。多所禁制不得复从本意所作。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可尔以不。何以故佛法尊重非凡类所及。可得还法戒不乎。佛默然不应。言犹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拍长者头。复有鬼神解脱其衣裳。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其口中曳取其舌。复有淫女...(第0163部~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又余世界中众生造无间者。乃至犯根罪。心意燋枯。有求声闻乘。有求辟支佛乘。有求无上大乘者。以随愿故生我佛土。集不善根粗犷乐恶。刚强倒见不摄意志。我当为彼八万四千心行乱意众生。广说八万四千部法。其中众生求无上大乘者。我当为彼广说六波罗蜜法。广说檀波罗蜜。乃至广说般若波罗蜜。其中众生有求声闻辟支佛乘。未种善根求度世者。我当令彼住三归依。后乃令住波罗蜜。喜杀生者令住不杀。贪重者令住不盗。染着非法者令住不邪淫。妄语相说者令住不妄语。乐昏浊者令住不饮酒。其有众生有此五病者。我当令彼断是五患住优婆塞戒。有众生不乐善法者。我当令彼一日一夜住圣八分戒。其有少乐善根者。我当令彼来近我法出家十戒得住梵行。其有众生乐求善法者。我当令彼于善法中得受具足尽住梵行。我当为如是造无间业乃至不摄意志众生故。以多种种若干句义文字变化而为说法。示现阴界入无常苦空无我。令住善安隐妙寂无畏城。我当为四众比丘比...(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
  百千万亿劫  常行难舍施
  往昔为王子  名曰须达拏
  止于苦行林  舍妻及男女
  昔见饥乳虎  慈悲舍身肉
  又为救鸽命  不吝自屠割
  见盲婆罗门  乞眼便挑与
  未曾生苦恼  亦无悔恨心
  见来求乞者  大喜恭敬施
  为修菩提因  舍头奉乞者
  长夜护戒聚  不浊不亏缺
  纯一净圣行  不与众恶杂
  不害众生命  不盗他财物
  梵行常清净  不染吝恋着
  口不出妄语  禁酒酒类饮
  等观诸众生  与己一无别
  终不行间说  谗构破于他
  不出凶暴言  语不绮无义
  常行善利行  禁除诸损害
  不于诸众生  而暂起嫌怒
  常断诸邪见  专持正善德
  佛法僧之所  彻诚修供养
  昔舍诸五欲  出家远爱染
  奉佛清净戒  波罗提木叉
  昔行于忍...(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宝庄严  
  说此偈已。佛告毗毗产言。善哉善哉。楞迦主。汝问如来此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楞迦主。菩萨常与六波罗蜜相应修行。于一切众生心无挂碍。楞迦主。菩萨如是之行勿令退减。勿染世法。当更进修佛法胜行。成熟无边众生净佛国土。证契摩诃若那无佛法障。毗毗产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修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楞迦主。当去憍慢过恶不嫉不吝。行四梵行心念饶益一切众生不杀生不妄语不饮酒不淫不盗不两舌不恶口不非宜语。常专修行菩提之心六波罗蜜心利众生心寂静净心。观诸有趣众多怖畏。度脱三有苦恼众生。楞迦主。汝今欲求佛果。当如是知。所言佛者。但以名字假施设耳。何以故。楞迦主。佛体无体故。佛体无根故。佛体无住故。佛体至净故。佛体无尘故。佛体无我故。佛体无取故。佛体无形故。佛体无相故。佛体无入故。佛体无出故。佛体无劳故。佛体无支分故。佛体无著故。佛体无染故。佛体无量故。佛体无所缘故。佛体无杂故。...(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智慧。次于上等生者。其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不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每日十声念佛。愿生其刹。命欲终时。亦梦见此佛。遂得往生。所居七宝宫宇。惟在于地。去佛所为远。功德智慧。又次于中辈生者。  
必修十善分第四十四  
  佛言。行菩萨道生阿弥陀佛刹者。即得不退转地菩萨。具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种好。渐次以入佛位。欲于何方世界作佛。皆如所愿。若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必修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调欺。五不饮酒。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妄言。九不嫉妒。十不贪欲。不靳吝。不嗔恨。不邪见。笃于孝顺谨于诚信。信受佛语。深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善法。昼夜思惟阿弥陀佛。及彼刹种种功德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闻无量无数诸佛。称赞此佛功德。永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有三等分第四十五  
  佛言。其次斋戒清净。一心常念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


...父母奉敬三尊。恭顺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察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所学微妙。而两目无所见。若入山中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枉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  
  于是菩萨寿尽。即下生为盲父母家作子。父母欢喜甚爱重之。本发大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留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不咒诅。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父母喜悦无复忧愁。年过十岁。睒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无上正真。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在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及上时入山清净。我自寻随与父母俱。供养随意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共入山。   
  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第0212部~菩萨睒子经一卷)


...父子孝顺父母奉事三尊。恭顺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观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妇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道决。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皆盲目无所睹。若入山中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于是菩萨寿尽。即便下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十岁号曰睒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望倾斜。于是父母即大喜悦无复忧愁。至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志求空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当入山。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国中诸贫穷者。便与...(第0213部~佛说睒子经一卷)


...萨应灭。所谓睡眠。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灭。所谓贪爱。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善男子。菩萨复应除灭一法。所谓无明。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法。而诸菩萨日夜防护。尔时世尊。语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所谓菩萨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护持此法。彼善男子善女人。护持如来一切戒藏。何以故。善男子。爱自命者则不杀生。爱自财者不盗他物。爱自妻者不侵他妻。善男子。是等众生发如是意。言我敬顺如来正教。彼善男子。常当勤心防护此法。以何义故。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正真等觉大菩提者。彼人悉是为乐故求。而无有求自身苦者。世间惟有乐受乐者。以是义故。我说此言。汝等当知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善男子。此是一法。菩萨常当日夜护之。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而是如来所证觉者。善男子。无有一法如来所觉。善男子。于法无觉是如...(第0217部~无字宝箧经一卷)


...坐。佛告阿难。敕诸比丘。且勿得食。须佛教乃食。佛即咒曰。天下凡有三毒。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佛无是三毒者毒为不行。至诚有经法者毒亦不行。如诸比丘道正者毒亦不行。佛语适竟。饭食中毒皆消去。佛语阿难。令诸比丘皆饭。毒皆已去。佛及诸比丘皆饭已。申日便前长跪。以头面着佛足。白佛言。我无状。用恶人之言。令我作恶。愿从佛求哀悔过。佛即为申日说经。便得第一须陀洹道。申日即受五戒为优婆塞。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两舌。五者不饮酒。申日受五戒已。持头面着佛足。为佛作礼。  

...(第0227部~佛说申日儿本经一卷)


...摄取我。能守护我。令我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思惟。得大欢喜心。无量欢喜心。发清净心。寂灭心。广大心。庄严心。无著心。无碍心。虚空心。见诸佛菩萨心。自在心。顺诸法心。于一念中充满一切佛刹心。见如来心。念十力心。不舍诸佛善知识心。渐经人众城邑聚落。至满幢城。问满足王今在何所。有人答言。今在正殿。行于王法教化众生。应摄取者而摄取之应罚者罚。应治者治。诸有诤者断其诤讼。有恐怖者施以无畏。赞叹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无贪恚痴。尔时善财。遥见彼王处金刚师子座。阿僧祇宝而以庄严。无量宝像以为庄饰。种种香云而普熏之。无量宝衣以敷其上。又复建立无量宝幢。无量宝幡。周遍垂下。张众宝帐顶冠如意摩尼宝冠。阎浮檀金半月庄严。发绀青色。耳普垂[耳*垂]。身佩无价摩尼璎珞。百千宝网罗覆其上。阎浮檀金盖。众宝为铃。常出妙音琉璃为竿。夜光宝藏。普照诸方。彼满足王。有大势力。离诸怨敌。无量...(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闻者皆欢喜。
    口方不褰缩,齿白悉齐密,发言现笑时,见者心欢喜。
    离垢清净身,具相三十二,必当于此界,而作转轮位。’  
  “尔时,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谁女?为谁守护?若先属人,我则不应起爱染心。’
  “尔时,太子以颂问言:  
  “‘汝身极清净,功德相具足;我今问于汝,汝于谁所住?
    谁为汝父母?汝今系属谁?若已属于人,彼人摄受汝。
    汝不盗他物,汝不有害心,汝不作邪淫,汝依何语住?
    不说他人恶,不坏他所亲,不侵他境界,不于他恚怒。
    不生邪险见,不作相违业,不以谄曲力,方便诳世间。
    尊重父母不?敬善知识不?见诸贫穷人,能生摄心不?
    若有善知识,诲示于汝法,能生坚固心,究竟尊重不?
    爱乐于佛不?了知菩萨不?众僧功德海,汝能恭敬不?
    汝能知法不?能净众生不?为住于法...(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四曰心怀调仁。不为嗔恨。五曰其行寂然。未曾愦乱。六曰意抱至真。不为虚伪。七曰其行方幅。无有杂碎。八曰进止坦然。无所贪慕。九曰行在微妙。不为下劣。十曰其意宽弘。未曾迫迮。是为十事。菩萨意性怀笃。具成初住。至第二住。金刚藏曰。又诸佛子。菩萨已住第二离垢之地。离于杀生。不执刀杖。心怀惭愧。愍哀群生。常抱慈心。欲济众生。无有思想。心不念杀。不求人便。不危他人。舍身之安。而解众患。无有二心。况复犯乎。又不盗窃。心常好施不贪他财。己财止足不数多求。睹他所有万物生业财宝之利。不生嫉心。众人迎逆莫不戴敬。草叶毛米未曾默取。念广布施救济诸乏。割身所供惠众穷困。蜎飞蠕动蚑行喘息。随其水陆皆欲令安不遇众患。又舍爱欲邪淫之行。不欲重习。自于妻室而知止足。未曾兴心慕乐他妻。心不思想不干他室。奉清白行不为秽浊。如母如姊如妹如女无异。清净鲜明而无沾污。无有二心况犯色耶。又不妄语。不乐虚言。所宣至诚。言辞真正。所传顺理...(第0106部~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


...  
  尔时最胜菩萨复白佛言。云何上位菩萨于六住地而净其行。佛告最胜。上位菩萨常当修行六度无极。不慕所有成本果誓去声闻心。欲净国土无缘觉意。所为弘广不为小心。见乞索者先自除贪。寻赴前人使得饱满。所有珍奇殊妙之物。念先给人不怀悔意。远离吾我去计常心。其智无量亦无穷尽。愿欲听采深妙之法。净身口意不犯一切戒。常欲拥护诸持戒人。上位菩萨心恒慈仁。不怀伤害加于众生。身自不杀不教他杀。见有杀者劝使修善。不盗人物如毫厘许。设有犯者教令改悔。又常专心不犯淫泆。若见犯者使修净行。常行至诚初不两舌离别彼此。有诤讼者和解令散。忠言谏喻普令行善。终不骂詈使人恚怒。见嗔恚者念行忍辱。不为恶口有惭愧心。所言护口不妄言说。于一切人思惟平等。不念憎嫉除其憍慢。不生恚想向于众生。每自克责愿欲上及。今不行忍后致丑陋。常正其心不轻后学。怀抱悦心在道法者。其心清净无有尘劳。爱乐深妙无比之法。四无所畏降伏外学。使修净业能出其上...(第0372-01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一卷~第七卷))


...  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375部   
佛说孛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孛经
亦名孛经抄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大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遍行地。唯祇园好。因从请买。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须达曰诺。听随买数。只曰我戏言耳。讼之纷纷。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遂听与之。须达默念何藏金足。只谓其悔嫌贵自止。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是止。勿复出金...(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从是因缘。舍身受身至成佛道。常遭明师。遇善知识。寿无量命。常与父母夫婿儿子六亲眷属。常相保守。不经苦患。莫如今也。于是辩才。告提违言。悔过灭罪法皆如是。  
  于是提违。及其眷属。于辩才前。长跪合掌。白辩才言。弟子之徒。奉尊教诲。如法忏已。愿尊更赐余善法教。当勤奉行。增本功德。辩才告曰。今当诚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今当尽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从今尽形。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不妄言两舌不恶口绮语。是口善业。不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尔时辩才。教授提违十善法已。提违眷属。欢喜踊跃。尽心奉行。提违女人。为设种种百味饮食及诸珍宝。长跪叉手。白辩才言。愿尊留神。垂愍教化。今当为尊造立宫室。随所便宜。终身奉事。辩才答曰。汝今以能舍邪就正。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修十善。为正法子。复以十善。教化天下。则为已报师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复当往化余处。  ...(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亦与大悲俱共生世。如是殷勤三为猕猴说出罪忏悔。既忏悔已。告猕猴言。法子。汝今清净是名布萨。汝从今日至尽形寿受不杀戒。三世诸佛时阿罗汉。永不杀生身口意净。汝亦如是。尔时猕猴白罗汉言。我愿作佛。随大德语。从于今日乃至成佛终不杀生。是时罗汉闻猕猴语。身心欢喜即授五戒。法子。汝从今日至尽形寿随学佛法。三世诸佛诸声闻众身业清净。常不杀生持不杀戒。汝亦如是至尽形寿持不杀戒。能受持不。猕猴答言。我能奉持。次受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上法既受戒已。时阿罗汉告言。汝当发愿。汝是畜生现身障道。但勤精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猕猴发愿已竟。踊跃欢喜走上高山。缘树舞戏坠地而死。由阿罗汉受五戒故。破畜生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泽中供养罗汉。罗汉见之即便微笑告言。天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时阿罗汉而说偈言。  
  业能庄严身  处处随趣趣
  不...(第0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何谓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者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要达志明不乱。何谓三自归。一曰归佛无上正真。二曰归法以自御心。三曰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第0411部~演道俗业经一卷)


...漏戒不从他得。波罗提木叉戒不问眠与不眠。善恶无记心一切时有。禅无漏戒必禅无漏心中有戒。余一切心中无也波罗提木叉戒。但人中有。禅戒无漏戒人天俱有。波罗提木叉戒但欲界中有。禅无漏戒欲色界成就无漏戒。波罗提木叉戒但佛弟子有。禅戒外道俱有。问曰。优婆塞五戒。几是实罪。几是遮罪。答曰。四是实罪。饮酒一戒是遮罪。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以饮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如迦叶佛时。有优婆塞。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杀他鸡。他人问言。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切不盗。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语。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切不盗。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语。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别有十二戒。于众生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凡起此四恶有三因缘。一以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于一切众生上有十二恶。以反恶故得十二善戒色。一切无边众生上亦复如是。设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泥洹。先于此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得不饮酒戒时。此一身始终三千世界中一切所有酒上。咽咽得戒色。以受戒时一切酒尽不饮故。设酒灭尽戒常成就而不失也。先受戒时。于一切女人上三疮门中得不淫戒。而后娶妇犯此戒不。答曰。不犯。所以...(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以法自御而不卒暴后无所悔。二者多慈愍心无所加害。三者好名流布声震四远。四者人皆敬爱犹若师父。五者死生天上及与人中快乐无极。于是夜叉闻其所说心即开解。头面作礼稽首其足。即从比豆梨求受教诲。时比豆梨为说十善生天之法。夜叉闻法欢喜踊跃奉而行之。即将比豆梨至龙王所。夫人见比豆梨欢喜无量。头面作礼稽首归命。设施宝座供百味馔。于是比豆梨便为龙王及夫人。说于五道所行罪福。摄身三恶慈愍众生无所伤害。除舍悭贪义让不盗。观欲瑕秽离于女色贞洁不淫。言常至诚无有虚欺。言常柔软无粗犷辞。和其斗诤不讼彼此。语则应律不加绮饰。心常慈忍不起嗔恚。见人快善代用欢喜无嫉妒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奉信佛法圣众及至真式。明了罪福意无狐疑。行此十善具足无缺便得生天。七宝宫殿所欲自然。不杀不盗不淫不欺绝酒不醉。五事具足生于人中。国王大姓长者之家。尊荣豪贵富乐无极。无有慈心残害众生。强劫人财盗窃非道。淫犯他妻爱欲情态无有厌足。妄言两舌。恶口骂詈。嗔恚嫉妒。不孝父母。不信三尊。背正向邪。行此诸恶死入地狱。烧炙榜笞。万毒皆更痛不可言。负债不偿。借贷不归。抵突无信。憍慢自大。谤毁三宝。死堕畜生驴马骆驼猪羊狗犬师子虎狼蚖蛇蝮蝎[虫*(打-丁+片)]蝪及余禽兽。更相残害毒心炽盛。宛转受苦无有出期。悭贪嫉妒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悭火所烧。死堕饿鬼形体羸瘦。骨节相[敲-高+亭]举身火然。百千万岁...(第0428部~菩萨本行经三卷)


...。空界众生及以胎化。所可济度不可称量。唯愿世尊。分别六趣善恶之行威仪禁戒。初中竟善一一分别。使未学者学未知者知。佛告智积菩萨。善哉善哉。能问如来甚深之义。今当与汝分别善恶禁戒所趣。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昔一时无央数劫为金翅鸟王。七宝宫殿后园浴池皆七宝成。游戏园观心得自在。所行法则如转轮圣王。内宫妇女状如天人。于百千万劫。时乃入海求龙为食。时彼海中有化生龙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来斋八禁戒法。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不劝饮酒。不听作倡伎乐香花脂粉高广床。非时不食。奉持贤圣八法。时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左右翅各各长四千由旬。大海纵广三百三十六万里。金翅鸟以翅斫水取龙。水未合顷衔龙飞出。金翅鸟法。欲食龙时先从尾而吞。到须弥山北有大缘铁树。高十六万里。衔龙至彼欲得食啖。求龙尾不知处。以经日夜。明日龙出尾语金翅鸟。化生龙者我身是也。我不持八关斋法者。汝即灰灭我。金翅鸟闻之悔过自责。佛之威神甚深难量。我...(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臣。汝速集兵众。吾欲逐阿须伦兵众。尔时帝释诸臣受天王教。即集天众从四门求觅。但见刀铠弓箭在地。不见须伦众。转转前进直入阿须伦宫殿。见婆呵阿须伦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伦身。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天宫。时诸阿须伦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所行法则。帝释闻之怅然不乐。须伦此语。证我犯不与取戒。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尔时阿须伦王。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释。天帝释。即以美甘露与须伦。须伦与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香花脂粉非时不食。奉持如来三归依法。吾昔所行无数生中作转轮圣王。无数生中作天帝释。无数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贤圣八关斋法度难救厄。设四天下满中火焰譬如劫烧。一心归命称如来名。持八关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烧。若满中水水不能溺。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紧陀罗品第三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信解脱。过去无央数阿僧祇劫为紧陀罗王。须弥山北过琉璃山。琉璃山北过小铁围山。铁围山北有大黑山。紧陀罗...(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  与彼相娱乐
  三昧乐为妻  真谛法为子
  慈悲心为女  以空为舍宅
  无量波罗蜜  以为高广床
  侍卫诸烦恼  隐覆说为食
  总持为园苑  七觉华庄严
  法语为林树  解脱智为果
  是等名世间  第一胜娱乐
  慧者自性法  非是愚境界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离不与取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盗戒
  常受不与取  劫盗他财物
  不与者菩提  无有授与者
  不与而自取  故我不与取
  佛坐菩提树  不得亦不失
  此是自性法  最胜无有上  
  尔时佛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歌舞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常习舞乐  歌乾闼婆偈
  宣示如来藏  嗟叹称善哉
  于彼诸佛所  闻如来常住
  恒以妙音诵  大乘修多罗
  犹如紧那罗  乾闼婆伎乐
 ...(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物因以为名)摩诃迦叶离婆多(此言常作声)须婆吼(此言善脾)阿难陀(此言大欢喜)如是等一千三百五十阿罗汉。复有一千三百凡夫比丘众。  
  复有金刚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德勇猛菩萨。无尽意菩萨。大意菩萨。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如是等无数菩萨摩诃萨。  
菩萨戒品第二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问世尊。胜语世间菩萨戒。愿为我说我当谛听。佛告文殊师利。我今当说汝善谛听。不杀众生。不盗他财物。不非梵行。不起妄语。不饮酒。如是当忆。不歌舞倡伎。不着花香持天冠等。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过中食。若行此事不成就三乘。何以故。以有犯故。发长二指当剃。或二月日若短而剃。是无学菩萨。若过二指亦是无学菩萨。爪不得长。得如一[麩-夫+黃]麦。何以故。为搔痒故。若如此者是分别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并般若波罗蜜。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为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若食抟当如鸡卵大。...(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毗舍阇.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若人若鬼。佛及缘觉声闻菩萨凡夫。随有所问当如法答。不为利养不为自身。不邪命不戏笑。如是应念。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归依。佛告文殊师利。归依者应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复言我某甲。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次言大德。我持菩萨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杀众生离杀生想。乃至菩提。不盗亦离盗想。乃至菩提。不非梵行离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语离妄语想。乃至菩提。不饮诸酒离饮酒想。乃至菩提。不着香花亦不生想。乃至菩提。不歌舞作乐离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卧高广大床离大床想。乃至菩提。不过中食离过中食想。乃至菩提。不捉金银生像离捉金银想。乃至当具六波罗蜜大慈大悲。佛说此祇夜。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誓至菩提  归依于三宝
  受持十种戒  亦誓至菩提
  六度及四等  皆当令具足
  如是...(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龙王。自护身行救济罪福。当作是学。汝等以护身行救济罪福。奉行诸善得成佛道。灭弃邪见不住有常无常之见。当求众祐已殖供养。因供养故。当为诸天世人所敬。佛语龙王。菩萨有一法皆断一切恶趣众难。何等为一。专察妙法。云何正谛。入于法乐多观善法。不听诸恶众邪之想。已断恶法奉行众善。在在所生与佛菩萨贤善性俱。佛言。何等善事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为声闻缘觉之本。立道本者志无上正真道。何谓立本。谓行十事。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恚痴。是谓立本。  
  佛语龙王。人不杀生得十善寂法。何谓十。常施安隐于一切人。常乐慈心断嗔恨心。所生之处常无疾病。常种长命为非人所护。卧安寤欢未曾恶梦。不怀怨结。不畏恶趣。寿终之后得生安处。人不杀生得斯寂法。以不杀生善本之德。愿志无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时而得自在于寿命也。佛告龙王。人不盗窃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无有县官水火盗贼怨家恶子能窃取者。众所爱敬。到处寂然所至无难。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慧施。殖众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以依如来无见之慧。成最正觉使立神通。佛语龙王。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叹之德。何等四。摄护诸根离诸调戏。一切世间悉共称叹。已离邪淫无敢轻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马阴之藏。佛语龙王。人不妄语。诸天世人以八法叹。何谓八。得面清净。语言中当一切世人所见任信。自成其证天人所敬。心怀至诚...(第0452部~佛说海龙王经四卷)


...幢盖伎乐供养。是为菩萨修慈身行。以微妙音歌甚深句义。赞叹如来无量功德。是为菩萨修慈口行。因彼身口善根念佛功德。至诚恭敬。是为菩萨修慈心行。明天。是则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口意习行正念。  
  佛复告明天。又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众生所。亦应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等念众生。明天。云何菩萨摩诃萨于三世众生所。应修慈身口意行等念众生。如是明天。菩萨摩诃萨不杀众生。不盗他财。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云何菩萨不杀众生。于一切众生慈悲爱念。惭愧愍伤永舍刀杖。不偷盗者。若于聚落空处所有遗物不与不取。不邪淫者。若女有主父母兄弟宗亲所护。乃至见彼授华一茎不起欲想。不妄语者。若于乡邑若在王者。堪为证佐。真诚实语守死不虚。不两舌者。常于彼此起和合想。从彼所闻不向此说。从此所闻不向彼说。不恶口者。软语开喻先意问讯。终不以苦切恶言加于众生。不绮语者。时说实说知义而说。为利益彼说心口无差。不贪者于他财利不起欲想。见来取者心无吝惜。不嗔恚者。于一切众生除诸恚恨。起慈愍心饶益心...(第0467部~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起和合想。从彼所闻不向此说。从此所闻不向彼说。不恶口者。软语开喻先意问讯。终不以苦切恶言加于众生。不绮语者。时说实说知义而说。为利益彼说心口无差。不贪者于他财利不起欲想。见来取者心无吝惜。不嗔恚者。于一切众生除诸恚恨。起慈愍心饶益心安彼心。随顺善摄一切众生。不邪见者。有施有济有说。有父母。有今世后世。有苦乐行果报世间。有阿罗汉。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明天当知。彼不杀不盗不邪淫。则是菩萨修慈身行。不妄语两舌恶口不绮语。则是菩萨修慈口行。不贪不恚不邪见。则是菩萨修慈意行。修慈身口意。则是菩萨等念众生。  
  佛告明天。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众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萨作如是回向者。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多作功德福报无量。...(第0467部~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萨摩诃萨最初轮也。菩萨若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无所阙失,于一切如来声闻弟子亦无阙失,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忍等,到于一切自在之地,常随善知识佛及菩萨,得闻正法,供养众僧,植诸善根,恒无厌足,修诸菩萨一切行愿,亦无厌足。何以故?过去诸佛于此十恶皆悉远离,于一一恶不善业等亦不赞叹。以是之故,善男子,于此十善若能守一善业,以如是相所获果报亦如前说。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不盗,能施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畏亦无愁恼,己所有物,如法饮食资身财业,恒求一切如法利益无非法欲。以此善根行业果报,假使曾于六趣流转没生死河,以不盗力故,身口意业所作众罪能障正法,乃至财业等障,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不盗轮皆悉辗除令无有余。亦令人天一切爱乐而无疑悔,乃至临命终时,妻子眷属一切围绕,身不受苦。若命终后,神逝所往,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恒遇所爱诸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乃至能离一切恶法,成就一切无量善法。随所生处,得大财业;有财业已能离怖畏,而悉不与水火贼共,乃至到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无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
  “以十轮觉悟, 欲离一切苦,
   不应讥声闻, 恼著袈裟者。
   随顺缘觉乘, 信心勤精进,
   安乐诸众生, 而受行大乘。
   一切诸缘觉, 觉了最胜法,
   净修于佛道, 速证得菩提。
   远离于杀生, 人天皆爱念,
   生生得长寿, 善修无害业,
   一切所生处, 常乐于佛法,
   亲近世尊者, 速证得菩提。
   若离于偷盗, 一切智所敬,
   悉灭诸悭贪, 守护不盗戒,
   生处常大富, 为他作施主,
   而得严净国, 以众宝庄饰。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除烦恼秽, 干竭于爱欲,
   能远离邪淫, 速得清净国,
   永离欲淤泥, 解脱净众生,
   令入于大乘, 由离邪淫故。
   欲得圣智者, 赞叹于实语,
   弃舍诸妄语, 悉灭于苦恼,
   究竟得实语, 常值于诸佛,
   速疾成菩提, 远离妄语故。
   堪任...(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正慧圣达。蠲除挂碍。所止之处此事必果。又复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净心常寂然。如行颠倒。不能逮得柔顺法忍。如笃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结网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转轮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转女形已成转轮王释梵魔天在世为佛。如转轮王以正治国慈愍万民不行邪恶民知转轮王不行抂横以邪治邦侵怨万民。知郁单越人终不犯恶堕苦地狱。知其域人必生天上快乐之处。知杀生者欲得长寿。盗窃不失。淫劮化生。妄言求辩。醉酒不乱两舌求和。恶口咨嗟。绮语求名。嗔求好颜。诤颂求安。邪见望度。此事未果。慈人不杀欲圣长寿。清廉不盗欲望。不失贞洁不淫。忠信不欺。圣慧不醉。不斗彼此。言和不粗。辞质不饰。忍辱不嗔。放舍不贪。正见不邪。必得长寿。财安不失。妻息贞良。口气香好。黠慧讲谊。眷属和穆。众人赞扬。听采其言。财宝丰饶。莫不瞻颜。世世识道。此事悉果。豫知八等不得不至于果证也。知得果证得入于时。知于道迹不复往来八反生死。又知往还不复三反而周旋。知于往来二反周旋。弃于五阴而取灭度。知于不还不复还反归于此世。知所在处而取灭度。知无所著...(第0075部~大哀经八卷)


...此知于行,迦叶,是菩萨行都无有行名菩萨行。又迦叶,菩萨行满决定清净极为清净,无有是处。若有精进斯说大法,此以诸法如虚空聚不取法聚;是人所说,大法相应非不相应,斯有功德不住恶处,是有德行非是德行,是能持法,如是受持不著持法。何以故?如来所说,最为第一应供中最。众生问道,我应当以胜法而答。云何胜法?所谓一切诸法无想。
  “迦叶,如是菩萨名净持戒,心不起恶不作障碍,不谤比丘尼,不亲近白衣,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嗔、不邪见,不自恼、不恼他,不亲近欲、不贪欲于欲,不毁呰、不调戏,不自作、不教他作,不至淫舍,不至寡妇,不至童女,不近捕鸟网鱼猎师,不近魁脍旃陀罗人,不近他妻、饮酒之人,乃至不以手执其手而共诤竞。如避恶狗,远此亦尔;舍远此时,乃至不生一念恶心,住于慈心。舍二十事。何等二十?舍离女人,终不共戏与其粗语;不共论议起于斗诤;离不恭敬,供养父母;离不恭敬佛法...(大乘宝积部-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命生坚命想,于不坚财生坚施想。彼云何名于不坚身生坚施想?他有所作悉皆为之作务使命,名不坚身生坚施想;不失本善增现善根,是不坚命生坚施想;降伏悭吝而行布施,是不坚财生坚施想。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如是修集善丈夫行,于诸如来无一切过,名相应语,名为法语,无有异想向无上道。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受善戒,所谓五戒。彼乐不杀,放舍刀杖,羞愧坚誓,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等心众生常行慈心。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除舍于贪不起愚痴,于他封禄不生贪著,乃至草叶不与不取。离彼邪淫,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视他女色,其心厌患一向苦恼心常背舍。若于自妻生欲觉想,应生不净惊怖之想:‘是结使力,是故为欲,非我所为。’常生无常想、苦无我想、不净之想。彼人应作如是思念:‘我当乃至不生欲念,况二和合体相摩触?’应离妄语,谛语实语,如说如作不诳于他,善心成就先思而行,随所见闻如实而说,守护于...(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奴婢取其财物,令其贫匮持以施人。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众生中,行平等慈心故。若菩萨摩诃萨,不逼父母、妻子、眷属、亲戚、奴婢财物持用惠施;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得慈悲心。善男子,菩萨不应于他众生有悭吝心,以逼他众生取财惠施,诸佛世尊所不赞叹,何况自割支节施于他人!是名菩萨具足檀波罗蜜。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尸波罗蜜?善臂,是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如是恐怖他人、系缚囚执、鞭杖刑戮,于此事中永断远离;及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亦复如是。是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不缓不缺,勤加精进。如是恐怖他人、系缚囚执、鞭杖刑戮,于此事中永断远离;及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亦复如是。是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父母妻子别离既久,一旦相见,其心欢喜踊跃无量;如是菩萨见一切众生,其心欢喜亦复如是。是菩萨持不杀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杀戒故。是菩萨持不盗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盗戒故。是菩萨持不邪淫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淫戒故。是菩萨持不妄语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实语戒故。是菩萨持不饮酒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饮酒戒故。是菩萨持不恐怖戒,为得成就金刚定故。是菩萨持不系缚戒,欲令一切众生断结使缚故。是菩萨持不囚执戒,欲令众生出五道故。是菩萨持不鞭杖戒,为欲远离诸魔结使留难得法定故。是菩萨持不刑戮戒,为令身口意得不护业故。是菩萨持不两舌戒,为得不坏和合众故。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菩萨持不恶口戒,为得五...(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生厌离;欲想如是,如是此识因身攀缘,生欢喜心增长受想。犹如人身因见女色,即生欲想各各著身,受欲讫已还复厌离而去;此识亦然,既受身已,还复舍去生厌离想。复次,因父母欲事来,中阴受身,攀缘业,此识有从中入,欲因成就身,而彼业无色,其男子、女人因亦无色,但因受攀缘故生欲想而即有色,是故言受欲想也。色受欲想故名为受欲。
  “复次,大药,因持戒攀缘故受后果报。此事云何?我为汝说。言持戒者,身断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饮酒,斗乱谨慎不放逸,是为攀缘。欲受后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即受后有或天身、或人身,而彼有善业,或有漏、或无漏,成就诸阴等,润彼处识,受持或善、或不善诸业,成就识等,受诸欲事已,还自厌离。是故名此因持戒故受后果报也。”
  尔时,大药王子白佛言:“世尊,此识云何受天身?复云何受地狱身?”
  佛告大药王子菩萨言:“大药,汝今谛听,我当为汝解说此事。大药,此识以法...(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有欲生。譬如因花生果,花中无果,果生花灭;如是因身显识,循身求识,识不可见,识业果生身便谢灭,身骨髓等不净诸物咸悉销散。又如种子持将来果味色香触,迁植而生;识弃此身持善恶业,受想作意,受来生报亦复如是。又如男女爱欲,欢会分离而去;识业和合恋结爱著味玩贪吝,报尽分离随业受报,父母因缘中阴对之,以业力生识获身果。爱情及业,俱无形质。欲色相因而生于欲,是为欲因。大药,云何见戒取因?戒谓师所制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行。取谓执取。是戒作如是见,因是持戒,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是因故获于胜有,谓受人天等身,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无漏之善无阴熟果,今此戒取是有漏种植之,于识执善恶业识不淳净,烦恼因故受热恼苦,是为见戒取因。”
  大药白佛言:“云何识取天身乃至取地狱身?”
  佛言:“大药,识与法界持微妙视,非肉眼所依以为见因。此微妙视与福境合,见于天宫欲乐嬉戏,...(第0049部~大乘显识经二卷)


...解脱。众具护养劝导成熟。所谓劝舍小乘守护大乘。如众具护养。如是独静一心净诸障碍。忆念及修劝令成就。有声闻缘觉种性者。以声闻缘觉乘而成就之。有如来种性者。以无上菩提而成就之。  
  云何菩萨除恼行利。略说八种。若有众生所应惭处令舍无惭缠。以得开觉如无惭缠。如是无愧缠睡缠眠缠掉缠悔缠悭缠嫉缠。悉令闻觉亦复如是。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行利。略说九种。普令众生身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杀生。一切种不盗。一切种不邪淫。一切种不饮酒。普令众生口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妄语。一切种不两舌。一切种不恶口。一切种不绮语。普令众生意业清净。谓授无贪无恚正见。  
  云何菩萨清净行利。略说十种。五种外清净。五种内清净。五种外清净者。一者无罪。二者不随转。三者次第。四者一切。五者如其所应。杂恶行者先恶行者一向恶行者等以善法而成就之。是名无罪利安众生。乐解脱者劝令解脱。是名不随转利安众生。童蒙众生。先说粗法粗...(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入佛家。不离正信。上十天光品广说。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珐輪。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喜心者。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嗔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己堕饿鬼中。子为追...(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罗破于性重不得重罪。伊罗钵龙坏于遮制而得重罪。是故有人重罪作轻轻罪作重。是故不应以戒同故得果亦同。世戒亦有不杀不盗。义戒亦有不杀不盗。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不饮酒亦复如是。如是世戒。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果报不净。故不得名第一义戒。唯名世戒。是故我当受于义戒。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愿乃舍  入无量界
  一切菩萨  若入是愿  无不得入
  萨婆若海  
  佛子。住是位中发大愿已。过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嗔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贤圣果者。无有是处。是初住相习种性中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渐渐增广。乃至九住十行十向十...(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化三昧欢喜而退。复有十千始行贤者。入九观定四禅四空定尽灭定七净十戒心入定见道度疑。正道行知见行断知见。得入法故礼佛而退。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珐輪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时十亿大众叹言。未来世中无法无...(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当一心数息系念在前。过去七佛。现在释迦牟尼尊佛。及弥勒等未来诸佛。教念佛已应作是言。七佛僧听。释迦牟尼诸佛僧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贤圣僧听。某甲优婆塞。某甲优婆夷。身口意净堪为法器。今欲乞受十善心戒及八戒法。如是三白。然后教言。我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弟子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身。持身如佛。持身如法。持身如僧。身三业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如是身三汝当受持。一日十日乃至终身。若言能持。复当问言。汝今欲作少分善不。多分善不。满分善不若言能者复当白言。事实如是当随师教弟子某甲。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口持口如佛。持口如法。持口如僧。口四业者。一不妄语。二不两舌。三不恶口。四不绮语。如是口四。汝当受持。一日十日乃至终身若言能持。复当问言。汝今欲作少分善不。...(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今清旦至明清旦欲受八戒。唯愿大德慈愍听许。复应告言。汝能受持八戒斋不。若言能者。汝当持心。心如诸佛及阿罗汉。若言能者。复当告言。汝从前际至于今际于其中间。若身口意犯舍堕法不。如此之罪乃至根本最大重罪。今于三世诸佛阿罗汉前和上僧前。至诚发露五体投地忏悔诸罪。是名行布萨法。既布萨已名清净住。堪为法器。次当受持如来八戒。汝能持不。如是三问。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远酒避花香  高床过中食
  圣人皆远离  如是等八法
  汝等应受持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珐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为赞叹此法。而作颂曰。  
  若能行十善  随顺正法教
  生生常见佛  身意悉开解
  永离诸苦缚  疾成无上道
  若人持...(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之中。十二由旬铁山为械。六十由旬铁柱火网为锁。八十由旬铁狗口中吐火为杻。虚空铁箭自落射心。杻械枷锁化生铜丸。从眼而入遍体支节从足而出。一日一夜八万四千生八万四千死。杀生之业其事如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杀生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杀生之业在地狱中。虽复受苦此名华报。方生人中多病短命。复生四生诸众生中。受种种苦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云何名不盗戒。不盗戒者。普施一切众生财物外命。是故诸佛说不盗戒。名为甘露清凉安隐。护持是戒名生天路。名得道处名涅槃衣名解脱命。是故诸佛赞叹不盗断饿鬼因。偷盗果报有十种恶。一者盗报。必定当堕肉山地狱。肉山罪人项如大山有百千头。于一一头颊生肉埠。百千铁狗从铁山出。啀喍嗥吠争取食之。有诸铁钉从狗口出。入罪人顶从足跟出。剥取其皮敷百千由旬铁刺之上。身皮俱苦经八万四千岁。心如刀割苦痛难处。是名第一偷盗果报。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二盗报。生饿鬼中。身极长大五十由旬。行如五百车声。节间火然如十火车。饥啖铁丸渴饮融铜。发如铁刺自缠身体。百千万岁受无量苦。耳不曾闻水谷之声。是名第二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三盗报。生于寒冰地狱之中。百千万岁八方冰山以为衣服如莲花敷。自啖其肉...(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施一切众生财物外命。是故诸佛说不盗戒。名为甘露清凉安隐。护持是戒名生天路。名得道处名涅槃衣名解脱命。是故诸佛赞叹不盗断饿鬼因。偷盗果报有十种恶。一者盗报。必定当堕肉山地狱。肉山罪人项如大山有百千头。于一一头颊生肉埠。百千铁狗从铁山出。啀喍嗥吠争取食之。有诸铁钉从狗口出。入罪人顶从足跟出。剥取其皮敷百千由旬铁刺之上。身皮俱苦经八万四千岁。心如刀割苦痛难处。是名第一偷盗果报。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二盗报。生饿鬼中。身极长大五十由旬。行如五百车声。节间火然如十火车。饥啖铁丸渴饮融铜。发如铁刺自缠身体。百千万岁受无量苦。耳不曾闻水谷之声。是名第二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三盗报。生于寒冰地狱之中。百千万岁八方冰山以为衣服如莲花敷。自啖其肉火箭入心。是为第三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四盗报生罗刹中。女如天女面貌端正。男有千眼以铁羁头。狗牙上出耳端生火。女作姿时举体火然。饮血啖肉啖火啖炭。食脓食吐。百千万岁受罗刹身极大苦恼。是为第四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五盗报。生铁鹿地狱受铁鹿形。有百千头有百千手。百千尾百十蹄甲百千重皮五...(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在圣法外故名为虚远离空无相无愿法故名为虚。舍利弗。如是恶人能令魔喜。贪着坚执虚妄法故。同于凡夫备足具有罪恶人相。不似得法忍者。沙门事法沙门功德。百千万分尚无其一。舍利弗。是故名为空者虚者。但深贪着世间利乐。非是沙门自称沙门。不应供养而受供养。名为常贼立幢相贼。名为自在杀害人贼。是人所食一口皆不清净。唯有向道得道果者能消供养。是人无此。是故名为不净食者。舍利弗。是故名为空者虚者。于意云何。若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嫉嗔恚邪见。是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杀生不常夺命。杀生时少不杀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盗。偷盗时多不盗时多。世尊。不盗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一日杀百千万亿众生。一日偷盗百千万亿金银宝物。邪淫者昼夜不息。妄语者常欺诳人。口业不净无一实语。两舌者常破和合亦助破者。恶口者口常恶逆。乃至不说柔软一语...(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杀生不常夺命。杀生时少不杀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盗。偷盗时多不盗时多。世尊。不盗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一日杀百千万亿众生。一日偷盗百千万亿金银宝物。邪淫者昼夜不息。妄语者常欺诳人。口业不净无一实语。两舌者常破和合亦助破者。恶口者口常恶逆。乃至不说柔软一语。绮语者无有根本人问此事。以余无量语言干乱。贪嫉者于他物中生非法心。嗔恚者无有因缘横起嗔恚怀恨满心。邪见者乐行非道。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成就如是不善法者罪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百岁成就如是十不善罪。破戒比丘一日一夜受他供养罪多于彼。何以故。是杀生者。多人...(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 若得大涅槃,演说甚深义,
   名真婆罗门,乃得安隐眠。
   身无诸恶业,口离于四过,
   心无有疑网,乃得安隐眠。
   身心无热恼,安住寂静处,
   获致无上乐,乃得安隐眠。
   心无有取著,远离诸怨仇,
   常和无诤讼,乃得安隐眠。
   若不造恶业,心常怀惭愧,
   信恶有果报,乃得安隐眠。
   敬养于父母,不害一生命,
   不盗他财物,乃得安隐眠。
   调伏于诸根,亲近善知识,
   破坏四魔众,乃得安隐眠。
   不见吉不吉,及以苦乐等,
   为诸众生故,轮转于生死,
   若能如是者,乃得安隐眠。
   谁得安隐眠?所谓诸佛是,
   深观空三昧,身心安不动。
   谁得安隐眠?所谓慈悲者,
   常修不放逸,视众如一子。
   众生无明冥,不见烦恼果,
   常造诸...(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佛性。”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如奁底相。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业缘得手足软。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臃满,身毛上靡。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踹。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蜷脊蹲地,飡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深义,
   名真婆罗门, 乃得安隐眠。
   身无诸恶业, 口离于四过,
   心无有疑网, 乃得安隐眠。
   身心无热恼, 安住寂静处,
   获致无上乐, 乃得安隐眠。
   心无有取著, 远离诸怨仇,
   常和无诤讼, 乃得安隐眠。
   若不造恶业, 心常怀惭愧,
   信恶有果报, 乃得安隐眠。
   敬养于父母, 不害一生命,
   不盗他财物, 乃得安隐眠。
   调伏于诸根, 亲近善知识,
   破坏四魔众, 乃得安隐眠。
   不见吉不吉, 及以苦乐等,
   为诸众生故, 轮转于生死,
   若能于是者, 乃得安隐眠。
   谁得安隐眠? 所谓诸佛是,
   深观空三昧, 身心安不动。
   谁得安隐眠? 所谓慈悲者,
   常修不放逸, 视众如一子。
   众生无明冥, 不见烦恼...(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有佛性。”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如奁底相。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业缘得手足软。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膞。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给药,以...(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踡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不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若是如来、应、正等觉真福田故,我应施之;若非如来、应、正等觉,是傍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摩诃萨起如是心越菩萨法。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要净自心福田方净,见求乞者不应念言:‘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应布施,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不应施。’若作是念,违本所发大菩提心,谓诸菩萨发菩提心:‘我为有情当作依怙、洲渚、舍宅、救护之处。’见求乞者应起是心:‘今此有情贫穷孤露,我当以施而摄受之。彼由此缘不盗他物,少欲喜足,能转施他,由是因缘离断生命,广说乃至离杂秽语,亦能调伏贪恚、邪见,身坏命终乘前福业生刹帝利大族、或婆罗门大族、或长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余随一富贵家生,丰饶财宝修诸善业。或因布施摄受因缘,渐依三乘而趣圆寂,谓令趣证声闻、独觉及无上乘般涅槃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有诸怨敌或余有情来至其所,为损害故、或有匮乏求乞身分及诸财物。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菩萨摩诃萨终不应起分别异心:‘此应施与...(第0001-4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六十一卷~第四百七十卷))


...,讽诵读说习持守者,十方诸现在佛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
  “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诸恶悉消,诸善增益,于六波罗蜜转复增益亦无所倚;于内外空亦复增益而无所倚;于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诸三昧门、陀邻尼门、萨云若慧悉转增益而无所倚;所言说者人皆信用,与诸众生共作朋友所语无失,终无瞋恚,终不自用,亦不嫉妒;自不杀生教人行慈,为众生称叹不杀之德,常复赞叹诸不杀者;常自远离于不与取,教人不盗,常复称叹不盗之德;自行清净教人不淫,亦复称叹不淫之德;身自远离妄语、粗言、恶口、绮语,亦常远离嫉恚邪见,教人正见,亦复赞叹正见之德;自行六波罗蜜,常劝助人行六波罗蜜,常复称说行六波罗蜜之大功德;自行内外空,劝人行空,亦复赞叹行空之德,有无空亦复如是;自行陀邻尼诸三昧门,教人行持学诸三昧,叹说总持三昧之德;自行四禅教人行禅,称说行禅定意之德;自行四等,教人行四等,亦复称说慈悲功德;自行四无形定,教人行之,称誉无...(第0002-01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慈大悲,如是学者学三转十二相珐輪,如是学者学度众生,如是学者学不断佛种,如是学者学开甘露门。须菩提,凡夫下劣不能如是学,欲调御一切众生者能如是学。
  “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生边地;如是学者不生旃陀罗家,不生竹草作家,不生除粪人家,不生诸余贫贱之家。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盲,不瞎,不睐眼,不痤短,不聋哑,不顽钝,不形残,身根具足。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夺他命,不盗他物,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贪嫉,不瞋恼,不邪见,不邪命活,不畜邪见眷属,不畜破戒眷属。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生长寿天。何以故?菩萨成就方便故。何等为方便?所谓从般若波罗蜜起,虽能入禅而不随禅生。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得佛清净力,清净无畏。”
  “世尊,若一切法本净相者,菩萨复得何等清净法?”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本清净相。菩萨于是本净相法中行...(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不形沙门、婆罗门面类,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所见知悉谛了,终不祠祀跪拜余天,不持华香而奉上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离十善,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不淫泆,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妒嫉,不贪余,不疑乱,身自作正,教人守正,是为十善,又于梦中自护不失十善,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于梦中面自见十善,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心所学法,持欲安隐一切人,悉为说法是为法施,令一切皆得法所,是即为法施,于一切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第0007部~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


...说本无,闻者不言非,虚空本无,本无是所有无,无本如本亦不言非如;闻已,若转于余处闻终不疑,不言是非如本无立;其所言诚而重,不说不轨,凡夫逆道之作不观视,用是比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转大士。
  “复次,不形相沙门、梵志面貌,是别之谛知谛见,终不祠拜华香施天,亦不教他人,为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身,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不退转大士持戒,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教人不盗;身自不淫,教人不淫;身自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是十戒皆自持,复教彼守行,梦中自护十戒,面见如是,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学诸法,用是心学是法,令群生安隐为说经,持是经授令分德,愿群生令得斯净定以明自立,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大士深法说时终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所言软美,少睡卧,行步出入不乱心,徐行安谛择地而行,被服衣中常清净,无蚤虱尘垢亦无忧,身中无八十种虫。所...(第0008部~大明度无极经六卷)


...亲者。
  复次,实相法中,无父母、兄弟;人著吾我,颠倒计故,名为父母、兄弟。今以善心力故,相视如父如母,非妄语也。
  复次,如人以义相亲,非父事之为父,非母事之为母,兄弟、儿子亦复如是。如人有子行恶,黜而弃之;他姓善行,养以为子,如是相视,则为等心。如说偈:

  “视他妇如母,见他财如火,一切如亲亲,如是名等见。”

  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者,身业道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道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道三种:不贪、不恼害、不邪见。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者,见人不杀代其欢喜;乃至邪见亦有四种。
  问曰:后三业道非业,前七业道亦业,云何言十善业道?
  答曰:没少从多故,通名业道。后三虽非业,能起业,又复为业故生,是故总名业道。
  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问曰:上说行十善业道,此理已足,今何以复言净修梵行?
  答曰...(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波罗蜜具足满?今有财、有施、有受者,云何三事不可得?如所施毡实有。何以故?毡有名,则有毡法;若无毡法,亦无毡名;以有名故,应实有毡。
  复次,毡有长、有短,粗、细、白、黑、黄、赤,有因有缘,有作有破,有果报,随法生心。十尺为长,五尺为短;缕大为粗,缕小为细;随染有色;有缕为因,织具为缘,是因缘和合故为毡。人成为作,人坏为破;御寒暑,蔽身体,名果报。人得之大喜,失之大忧。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之施故,得福助道;若盗若劫,戮之都市,死入地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知有此毡,是名毡法,云何言施物不可得?
  答曰:汝言有名故有,是事不然。何以知之?名有二种:有实,有不实。不实名,如有一草名株利,株利(此言贼)草亦不盗不劫,实非贼而名为贼。又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毡虽不如兔角、龟毛无,然因缘会故有,因缘散故无;如林、如军,是皆有名而无实。譬如木人,虽有人名,不应求其人法。毡中虽有名,亦不应求毡真实。毡能生人心念因缘,得之便喜,失之便忧,是为念因缘。心生有二因缘:有从实而生,有从不实而生。如梦中所见,如水中月,如夜见杌树谓为人,如是名从不实中能令心生。是缘不定,不应言心生有故便是有。若心生因缘故有,更不应...(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复次,若有人受戒,心生口言:“从今日不杀一切众生。”是于无量众生中,以所爱重物施与,所得功德亦复无量。如佛说:“有五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杀生,是为最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复次,行慈三昧,其福无量,水火不害,刀兵不伤,一切恶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
  复次,三世十方中尊,佛为第一。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者、种...(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倍,不可为喻。”如是定心,应当舍身以护净戒。如一须陀洹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儿自思惟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户,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若如此者,是为不惜寿命,全护净戒。如是等义,是名不杀生戒。
  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名不盗。其余方便校计,乃至手捉未离地者,是名助盗法。财物有二种:有属他,有不属他。取属他物,是盗罪。属他物亦有二种:一者、聚落中,二者、空地。此二处物,盗心取,得盗罪。若物在空地,当检校知是物近谁国?是物应当有属,不应取。如毗尼中说种种不盗,是名不盗相。
  问曰:不盗有何等利?
  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

  “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

  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
  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不能救。”已得此观,应当不盗。
  ...(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问曰:不盗有何等利?
  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

  “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

  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
  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不能救。”已得此观,应当不盗。
  复次,是不与取有二种:一者、偷,二者、劫,此二共名不与取。于不与取中,盗为最重。何以故?一切人以财自活,而或穿窬盗取,是最不净。何以故?无力胜人,畏死盗取故。劫夺之中,盗为重罪,如偈说:

  “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处;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
   若盗取他物,其主泣懊恼,假使天王等,犹亦以为苦。”

  杀生人罪虽重,然于所杀者是贼,偷盗人于一切有物人中贼。若犯余戒,于异国中有不以为罪者;偷盗人,一切诸国无不治罪。
  问曰:劫夺之人,今世有人赞美其健,于此劫夺,何以放舍?
  答曰:不与而偷盗,是不善相;劫盗之中,虽有差降,俱为不善。譬如美食杂毒,恶食杂毒,美恶虽殊,杂毒不异。亦如明闇蹈火,昼夜虽异,烧足一也。今世愚人,不识罪、福二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诸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朽,...(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理务,家业作使,是故难持不恶口法。妄语故作,重事故不应作。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满行者,尽持五戒;断淫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淫。”是名五戒。
  如佛偈说:

  “不杀亦不盗,亦不有邪淫,实语不饮酒,正命以净心。
   若能行此者,二世忧畏除,戒福恒随身,常与天人俱。
   世间六时华,荣耀色相发,以此一岁华,天上一日具。
   天树自然生,华鬘及缨络,丹葩如灯照,众色相间错。
   天衣无央数,其色若干种,鲜白映天日,轻密无间垄。
   金色照文绣,斐亹如云气,如是上妙服,悉从天树出。
   明珠天耳珰,宝磲耀手足,随心所好服,亦从天树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一日戒?
  答曰:受一日戒法,长跪合掌,应如是言:“我某甲今一日一夜,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二、如是三归依。“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归依竟。“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此言善宿。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盗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亦如是。已受八戒,如诸佛尽寿不过中...(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问曰:云何受五戒?
  答曰:受五戒法,长跪合掌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二、如是三。“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我是释迦牟尼佛优婆塞,证知我某甲,从今日尽寿归依。”戒师应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寿持!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盗;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诺。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当供养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勤修福德,以求佛道!”
  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
  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相、别相一切尽知,是名佛道智慧。是三种智慧尽能知,尽到其边,以是故言到智慧边。
  问曰:若如所说一切智慧尽应入,若世间、若出世间,何以但言三乘智慧尽到其边,不说余智?
  答曰:三乘是实智慧,余者皆是虚妄,菩萨虽知而不专行。如除摩黎山,一切无出栴檀木;若余处或有好语,皆从佛法中得。自非佛法,初闻似好,久则不妙。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抨则成酥,驴乳抨则成粪。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众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一切外道皆著我见。若实有我,应堕二种:若坏相、若不坏相。若坏相,应如牛皮;若不坏相,应如虚空。此二处无杀罪,无不杀福。若如虚空,雨露不能润,风热不能干,是则堕常相;若常者,苦不能恼,乐不能悦;若不受苦、乐,不应避祸就福。若如牛皮为风雨所坏,则堕无常,若无常则无罪、福。外道语若实如是,何有不杀为福、杀生为罪?
  问曰:外...(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者、但空,二者、不可得空。但行空,堕声闻、辟支佛地;行不可得空,空亦不可得,则无处可堕。复有二种空:一者、无方便空,堕二地;二者、有方便空,则无所堕,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本有深悲心,入空则不堕;无大悲心则堕。如是等因缘,不堕二地。
  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菩萨住是空相应中,无所复碍;教化众生,令行十善道及诸善法。以众生行善法因缘故,佛土清净;以不杀生故,寿命长;以不劫不盗故,佛土丰乐,应念则至。如是等众生行善法,则佛土庄严。
  问曰:教化众生则佛土净,何以别说?
  答曰:众生虽行善,要须菩萨行愿,回向方便力因缘,故佛土清净。如牛力挽车,要须御者,乃得到所至处,以是故别说。
  疾得者,行是空相应,无有障碍,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先说空相应,今说般若波罗蜜相应,后说无相、无作相应,有何差别?
  答曰:有二种空:一者、般若...(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叶等相续,从是相续而有果生。离种无相续生,是故从谷子有相续,从相续有果,先种后有果,故不断亦不常。
  如谷种喻,业果亦如是。初心起罪福,犹如谷种,因是心余心心数法相续生,乃至果报,先业后果故不断亦不常。若离业有果报,则有断常。
  是善业因缘果报者,所谓:  
  能成福德者, 是十白业道,
  二世五欲乐, 即是白业报。  
  白名善净,成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善。从身口意生是果报者,得今世名利,后世天人中贵处生。布施恭敬等虽有种种福德,略说则摄在十善道中。
  答曰:  
  若如汝分别, 其过则甚多,
  是故汝所说, 于义则不然。  
  若以业果报相续故,以谷子为喻者,其过甚多,但此中不广说。汝说谷子喻者,是喻不然。何以故?谷子有触有形,可见有相续;我思惟是事,尚...(第1173部~中论四卷)


...者如先说僧功德。念是三宝得决定心。以如是念求于佛道而行布施。是名归依佛。为守护法而行布施。是名归依法。以是布施起回向心。成佛道时摄菩萨声闻僧。是名归依僧。  
五戒品第十五  
  如是在家菩萨。能修善人业。远离恶人业。如说。  
  修起善人业  如法集财用
  堪则为重任  不堪则不受  
  善人业者。略说善人业。自住善利亦能利人。恶人业者。自陷衰恼令人衰恼。如法集财用者。不杀不盗不诳欺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力集财如法用之供养三宝济恤老病等。堪受能行者则为重任。不堪行者则不受。若菩萨于今世事及后世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说必能成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则不受复次。  
  世法无忧喜  能舍于自利
  常勤行他利  深知恩倍报  
  世间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于此法中心无忧喜。舍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萨乃至未曾知识。无因缘者所行善行舍置自利助成彼善。问曰。舍自利勤行他利此事不然。如佛说。...(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施。时彼长者以不喜故如槊刺心。语迦叶言。汝为受请为欲乞食。迦叶答言。我常乞食。长者语言。汝若乞食宜应及时。迦叶即去。如是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尔时世尊往到其家语首罗言。汝今应修五大施。首罗闻已心大愁恼。作是思惟。我尚不能修于小施。云何语我作五大施。如来法中岂无余法。诸弟子等教我布施。世尊今者亦教布施。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细小施尚不能作。况当五大施乎。佛告长者。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等名为五大施。闻是语已心大欢喜。作是思惟。如此五事不损毫厘得大施名。何为不作。作是念已。于世尊所深生欢喜信敬之心。而作是言。佛是调御丈夫。此实不虚。自非世尊谁当能解作如是说。谁不敬从无敢违者。即说偈言。  
  色貌无等伦  才辩非世有
  世尊知时说  梵音辞美妙
  所说终不虚  闻者尽获果  
  说是偈已深于佛所生欢喜心。即入库藏取二张[(畾/且)*毛...(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刹那住故。此中作验。第一义中有如是业果与众生名字诸行合诸有欲得胜果众生。如来为说得果方便故。此若无如来不说得乐果方便。譬如虚空花鬘。今说有方便者。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求法方便者  谓十白业道
  胜欲乐五种  现未二世得  
  释曰。法者谓果法。方便者谓得果法。因因者谓白业。果者谓现在未来得五欲乐。得何等果。谓得报果依果。白谓善净。能成就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十者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等。名十白业。亦名十善业道。皆从身口意生。云何名胜果。谓于人天趣中得最胜人天。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人能降伏心  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  得二世果报  
  释曰。以是故佛说有此得果方便。如所说者其义得成。论者言。汝说业果有相续故。而以种子为喻者。则有大过。如论偈说。  
  作此分别者  得大及多过
  ...(第1178部~般若灯论十五卷)


...正命等。此一切处恒持覆护。是名随具足戒受制戒律。有此二分威仪具足。是名护他心戒。威仪行处如声闻地。后自当说。于小罪中见畏不犯同于重戒。若有犯者皆悉发露。是则名为具足守戒。依于五力得生四分。为有信力解脱戒满。依精进力具正命分。依于念力守护诸根。依于慧力因缘分满。依于定力四分具足。何以故。若无五力则无四分。有三分摄优婆塞戒。何者为三。一者他所贵重离破坏分。二者有犯过失改悔清净。三者受持不破不夺他命。不盗他财不得邪淫。是名初分。远离妄语是第二分。远离饮酒是第三分。又五分摄于八戒。何者为五。一者离破坏他。二者离坏自他。三者有犯改悔。四者为不失戒忆念护持。五者念分不散。离于夺命及离偷盗。是名初分。离于淫欲是第二分。何以故。远离淫欲不坏自身。自妻妾故不坏他身。离淫他故离于妄语名第三分。次离三处是第四分。何以故。当习歌舞华香严身高广床座饮食非时。渐渐习知观身空无我。受此戒忆念不犯离于饮酒。是第五分。何以故。恒自忆念我今有戒。以依此分醉酒狂逸都不得发。比丘尼戒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戒。此等悉属出家戒故。依比丘戒而得此戒。优婆夷戒者属在家故。戒相似故。如优婆塞禁戒无异。何故佛制诸比丘戒亦沙弥...(第1229部~决定藏论三卷)


...戒比丘得为礼不。答曰。得礼。以初发心菩萨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故。如尊者罗睺所说偈。  
  若发深心  必生菩提  故为一切
  之所恭敬  
  问曰。云何受具足戒比丘。而礼不具足戒未入正位菩萨耶。答曰。应礼菩萨。何以故。声闻戒要须受得尽寿便舍。菩萨发心成就自性第一义戒。解脱戒。是故声闻虽受具足戒。犹应礼彼未入正位菩萨。以菩萨体性不杀。远离刀杖。乃至虫蚁尽无杀心。而有惭愧。如是广说。体性不盗。乃至体性不邪见。如波罗提木叉戒。命终时舍。罢道时舍。菩萨大士性戒成就。乃至道场。终不中舍。以是义故。虽受具戒。应为作礼。问曰。成就体性戒者。乃可供养。不应礼拜。答曰。不然。以有戒功德故。亦应礼拜。岂但供养。汝言。不受戒菩萨。不应向礼。我今复当为汝广说。不但以白四羯磨故。而受具足戒。如比尼毗婆沙中说有十种受具足戒。菩萨有种种受戒。何等为十。如佛自言善来比丘。自然已得受具足戒。如摩诃迦叶。自誓因缘...(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云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云何修行戒门?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瞋恚、邪见。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愦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云何修行进门?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