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2|回复: 3

宣化上人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B16. 能净业障分~B17. 究竟无我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六呢,他得一切法而无法相。虽然得一切法,但是可不著一切相没有相,没有法相:这第六。第七呢,能说一偈义(这一个偈颂的意思、这个义理),经无量劫经过无量劫那么长的时间,也说不完这一个偈颂的道理。这第七了。第八就是身遍诸处。他这个身,可以遍满一切处,犹如虚空一样的。这是八大自在我。
  我大约上个礼拜讲的,谁不知这个礼拜就给我就都忘了!这是,我费这么多气力,没有人拿著当一回事。但是,我也还不嫌会麻烦,今天再给你们讲一遍你们再要记不住了,等下个礼拜我再讲一遍。那么相信哪,一而再,再而三,无论如何会有一个、两个人可以记得住。
   这个释迦牟尼佛,他念,“念”就是回忆,就是想。想甚么呢?想过去无量阿僧祇劫,过去没有数量那么多的阿僧祇劫,没有数量于然灯佛所,我于然灯佛前,我在然灯佛那个时候。在释迦牟尼佛最初发心,他那时候是一个陶师。甚么叫陶师呢?陶师就做砖做瓦的、做磁器的这种的工作的师傅,这种的技术人员。就专门造砖,造瓦,造这个茶杯,茶壶,这些个磁器,这个陶磁的师传。
  那么那时候有一个古释迦。这个古释迦一看这个陶师的机缘成熟了,应该去度这个陶师去了。这个陶师叫甚么名字呢?叫广炽陶师。广,就是广大的那个广;炽,就是五蕴炽盛苦的那个炽,就好像很多火似的那个炽。这广炽陶师一看见古释迦来了,他就欢迎得不得了,高兴得不得了!这回我也见著佛了。见著佛,他就听这个佛说法;一听佛说法之后,他即刻就发愿了。他发甚么愿呢?他发愿说,你这个佛啊,真好!将来我成佛也和你这个佛一样,和你这个佛一样,我的名字也叫释迦牟尼。就在这个佛前发愿,去修道。
  那么从这个佛,到到宝积如来这个时候,这是中间经过七万五千佛。七万五千个佛,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那么他由做陶师那时候就发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经过七万五千个佛,就到宝积如来那个时候。这个时间有多长啊?你算算,这每一位佛,都不知多久才能出世!他经过七万五千个佛。那么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
  由宝积如来到然灯如来这个时候,这又经过七万六千个佛的时间,这叫第二个阿僧祇劫。
  那么由然灯如来,再到这个圣观如来,这是第三个阿僧祇劫。那么第三个阿僧祇劫,他经过七万七千佛。
  第一个阿僧祇劫是七万五千,第二个是七万六千,第三个是七万七千五百个佛。那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叫三大阿僧祇劫,他修成佛的。那么这个我相信以前也没有讲过,现在才给你们讲出来,这叫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说“我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得值”,也就是值遇,也就是遇著。遇著多少呢?这回说得更多了,“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诸佛。“悉皆供养承事”那么这每一尊佛,释迦牟尼佛都供养他,承事他“承”,就是奉承而服侍,好像服劳执役,这个种种之类的。“无空过者”哪一位佛,他也没有说空空的就过去,而不供养;都供养。
“若复有人”:假使要再有人,“于后末世”在这个后来,末法的时候“能受持读诵此经”能以心受此经,身持此经,能以对著本子来读,离开本子来诵这个经典,“所得功德”:他所得的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我在以前三大阿僧祇劫,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诸佛呀,那个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百分之中,也不及其中的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乃至于,用这个算数,用这个譬喻来比喻,也比方不出来那么多的功德。所以,我虽然供养过那么多的诸佛,那么大的功德,将来末法的时候有人,祗能受持读诵这个经的功德,就比我那个功德,高出百千万亿那么多的倍数。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须菩提”你应该要知道,假设这世界上有受持五戒修行十善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于后末世”在这个将来末法的时候,“有(能)受持读诵此经”有,能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所得功德”:他所得的这种功德,“我若具说者”我,如果详细完全把它说出来,“或有人闻”:或者有一个人听见我这赞叹这个经的功德,“心则狂乱”他的心里不但不信,而且发起狂乱来了,发起狂乱就狐疑不信。
“狐疑”:怎么叫狐疑呢?因为这个狐,是一种兽类,就是狐狸。这种兽类,它表现得很聪明,实际上它是很愚痴的那么这种兽类对一切的事故、事物,它都生一种怀疑。那么最显著的一种怀疑是甚么呢?它在这个渡河涉冰的时候,这个冰--在北方冬天,这个河上都结冰--那么这个狐狸要是从这个冰上边走过的时候,它走一步就听一听;走一步,听一听。听一听甚么呢?听一听这个冰是不是不坚固?是不是,这个冰这个力量受不住它这个身体,会把这个冰踩破了。所以它渡河就这样子。凡事,它都怀疑,不相信,这叫狐疑不信。“须菩提”:须菩提!你要知道,“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你应该知道,这实相般若的妙义,它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这种妙处你想像不到的。可是,它这种果报亦不可思议!那么如果没有善根的人,你听见这个经典就会不生信心。为甚么不生信心?就因为他善根薄弱。所以这种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B17. 究竟无我分   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佛说这个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个时候。这个须菩提,就对佛说了;须菩提听见佛这样赞叹这个经的功德,于是乎就又请问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云何应住”他怎么样才能住心?怎么样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样子令他这个心才能无所住呢?怎么样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离开相而降伏其心呢?这个,前边也有这么一段经文,但是他那是问的自己怎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现在呢,是说所有一切人,怎么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降伏这个心,怎样能住这个心。
  “佛告须菩提”: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心的人、这样的人,“当生如是心”:他应该,生出这一种心来。怎么一种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他说,发这种菩萨心哪,就要灭度一切众生,就要去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灭度一切众生已”他把这一切众生都度完了之后。这个“已”;“已”就是度完了。“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那么在这个菩萨的心里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所灭度的。为甚么呢?他无所执著。如果要有所执著,那就有了四相了。“何以故。须菩提”:甚么缘故,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呢?都灭度一切众生已,还没有一个众生是他灭度的呢?“何以故。”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释迦牟尼佛,他念,“念”就是回忆,就是想。想甚么呢?
        想过去无量阿僧祇劫,过去没有数量那么多的阿僧祇劫,没有数量
        于然灯佛所,我于然灯佛前,我在然灯佛那个时候。在释迦牟尼佛最初发心,他那时候是一个陶师。甚么叫陶师呢?陶师就做砖做瓦的、做磁器的这种的工作的师傅,这种的技术人员。就专门造砖,造瓦,造这个茶杯,茶壶,这些个磁器,这个陶磁的师传。
   那么那时候有一个古释迦。这个古释迦一看这个陶师的机缘成熟了,应该去度这个陶师去了。这个陶师叫甚么名字呢?叫广炽陶师。广,就是广大的那个广;炽,就是五蕴炽盛苦的那个炽,就好像很多火似的那个炽。
         这广炽陶师一看见古释迦来了,他就欢迎得不得了,高兴得不得了!这回我也见著佛了。
       见著佛,他就听这个佛说法;一听佛说法之后,他即刻就发愿了。他发甚么愿呢?他发愿说,你这个佛啊,真好!将来我成佛也和你这个佛一样,和你这个佛一样,我的名字也叫释迦牟尼。就在这个佛前发愿,去修道。
   那么从这个佛,到到宝积如来这个时候,这是中间经过七万五千佛。七万五千个佛,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
         那么他由做陶师那时候就发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经过七万五千个佛,就到宝积如来那个时候。这个时间有多长啊?你算算,这每一位佛,都不知多久才能出世!他经过七万五千个佛。那么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
  由宝积如来到然灯如来这个时候,这又经过七万六千个佛的时间,这叫第二个阿僧祇劫。
  那么由然灯如来,再到这个圣观如来,这是第三个阿僧祇劫。那么第三个阿僧祇劫,他经过七万七千佛。
  第一个阿僧祇劫是七万五千,第二个是七万六千,第三个是七万七千五百个佛。那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叫三大阿僧祇劫,他修成佛的。
        那么这个我相信以前也没有讲过,现在才给你们讲出来,这叫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说“我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得值”,也就是值遇,也就是遇著。遇著多少呢?这回说得更多了,
        “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诸佛。
        “悉皆供养承事”那么这每一尊佛,释迦牟尼佛都供养他,承事他“承”,就是奉承而服侍,好像服劳执役,这个种种之类的。
         “无空过者”哪一位佛,他也没有说空空的就过去,而不供养;都供养。
        “若复有人”:假使要再有人,
         “于后末世”在这个后来,末法的时候
        “能受持读诵此经”能以心受此经,身持此经,能以对著本子来读,离开本子来诵这个经典,
          “所得功德”:他所得的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我在以前三大阿僧祇劫,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诸佛呀,那个功德
         “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百分之中,也不及其中的一千万亿分之一。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乃至于,用这个算数,用这个譬喻来比喻,也比方不出来那么多的功德。所以,我虽然供养过那么多的诸佛,那么大的功德,将来末法的时候有人,祗能受持读诵这个经的功德,就比我那个功德,高出百千万亿那么多的倍数。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           你应该知道,这实相般若的妙义,它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这种妙处你想像不到的。可是,它这种果报亦不可思议!那么如果没有善根的人,你听见这个经典就会不生信心。为甚么不生信心?就因为他善根薄弱。所以这种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佛说这个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个时候。这个须菩提,就对佛说了;须菩提听见佛这样赞叹这个经的功德,于是乎就又请问佛,说,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
         “云何应住”他怎么样才能住心?怎么样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样子令他这个心才能无所住呢?怎么样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离开相而降伏其心呢?
          这个,前边也有这么一段经文
          但是他那是问的自己怎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现在呢,是说所有一切人,怎么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降伏这个心,怎样能住这个心。
  “佛告须菩提”:佛告诉须菩提,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心的人、这样的人,
        “当生如是心”:他应该,生出这一种心来。怎么一种心呢?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他说,发这种菩萨心哪,就要灭度一切众生,就要去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灭度一切众生已”他把这一切众生都度完了之后。这个“已”;“已”就是度完了。
         “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那么在这个菩萨的心里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所灭度的。为甚么呢?他无所执著。如果要有所执著,那就有了四相了。
        “何以故。须菩提”:甚么缘故,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呢?
          都灭度一切众生已,还没有一个众生是他灭度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