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9|回复: 24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附有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附有说明》


问:“初发心功德”,什麽是“初”?


答:新华严经论说:此品初发心功德品者。创始发心见无古今。名之为“初”。


问:什麽是“发”?


答:论说:无心智应。名之为发。


问:什麽是“心”


答:论说:身边见尽。名之为心。


问:什麽是“功”?


答:不为而成大果。名之为功。
论说:又福智遍周。名之为功


问:什麽是“德”?


答:但化利一切不欣来报。自获无边妙相庄严故。名之为德。
论说:事无不达。名之为德


问:“初发心功德”,什麽是“初”?


答: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初者十住中第一住故。


问:什麽是“发心”?


答:刊定记说:发心者。起三种心。增上脩诸行故。此即三发心中解行发心也。起信云。发心有三种。一信成就。二解行。三证。


问:初发心功德品的简要内容如何?


答:华严三十九品大意说:初发心功德品者 表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力。而为汝说。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祗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经于一劫。如是功德。宁为多不。天帝释言。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其中所说譬喻。条则广多。难可穷尽。数在经中。阅经可知。广明发心功德难量。如经自具。


问:初发心功德品的简要内容如何?


答:华严吞海集说:经中。天帝释白法慧言。开发菩提心。有几何功德。答此义甚深。不可以世间乐具及四禅乐四空乐四果乐可比。何以故。开发本有成佛心时。令如来种不断故。充满一切世界故。于一切法悉无馀故。


圆宗文类说: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赞曰
发心功德者
三世佛智开
天王问法慧
答即甚难该
承力为汝说
后喻胜前来
发已能知际
摄胜德五圆
六种皆震动
他方证亦然
偈中復显义
菩提心最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根据经与论谈“初发心”★★】》


问:为何称菩提萨埵(觉有情)?


答:大智度论说:復次,有人言:「初发心作愿:『我当作佛度一切众生。』从是已来,名菩提萨埵。
如偈说:
「『若初发心时, 誓愿当作佛, 已过诸世间, 应受世供养。』
「从初发心到第九无碍,入金刚三昧中,是中间名为菩提萨埵。」


问:为什麽菩萨布施时,常行精进?


答:大智度论说:菩萨布施时,常行精进。何以故?菩萨“初发心”时,功德未大,尔时,欲行二施,充满一切众生之愿。以物不足故,懃求财、法,以给足之。


问:菩萨从初发心,通常发什麽愿?


答:大智度论说:菩萨从初发心,作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欢乐,常为一切,不自惜身;若惜身者,于诸善法不能成办。」““以是故增益精进””。


问:为什麽说“以是故增益精进””。


答:大智度论说:初发心菩萨,于一切善法中精进,渐渐次第得精进波罗蜜。


问;菩萨初发心,功德不足,那怎麽办?


答: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时,功德未足故,种三福因缘:布施、持戒、善心,渐得福报以施众生。


问:可是,菩萨的财不足,如何满足众生呢?


答:论说:众生未足,更广修福,发大悲心:「一切众生不足于财,多作众恶,我以少财不能满足其意;其意不满,不能懃受教诲;不受道教,不能得脱生、老、病、死。我当作大方便,给足于财,令其充满。」


问:菩萨怎麽做才能给财满足众生?


答:论说:便入大海,求诸异宝;登山履危,以求妙药;入深石窟,求诸异物,石汁、珍宝,以给众生。或作萨陀婆,冒涉嶮道、劫贼、师子、虎、狼、恶兽,为布施众生故,懃求财宝,不以为难。药草、呪术,能令铜变为金,如是种种变化,致诸财物,及四方无主物,以给众生,是为身精进。得五神通,能自变化,作诸美味,或至天上取自然食,如是等,名为心精进。

问:声闻法有讲四谛,对吗?


答:智度论说:声闻法中虽有四谛,以无常、苦、空、无我观诸法实相,以智慧不具足不利,不能为一切众生、不为得佛法故,虽有实智慧,不名般若波罗蜜。


问:为什麽不名般若波罗密?


答:何以故?诸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时,无大愿,无大慈大悲,不求一切诸功德,不供养一切三世十方佛,不审谛求知诸法实相;但欲求脱老、病、死苦故。


问:那,菩萨初发心时如何呢?


答:诸菩萨从初发心,弘大誓愿,有大慈悲,求一切诸功德,供养一切三世十方诸佛,有大利智,求诸法实相。除种种诸观,所谓淨观、不淨观,常观、无常观,乐观、苦观,空观、实观,我观、无我观。捨如是等妄见心力诸观,但观外缘中实相,非淨、非不淨,非常、非非常,非乐、非苦,非空、非实,非我、非无我。如是等诸观,不着不得;世俗法故,非第一义。周遍清淨,不破不坏,诸圣人行处,是“名般若波罗蜜”。


问:初发心,修戒很关键性的?


答:大智度论说:復次,佛持戒具足清淨,从初发心修戒,增积无量,与怜愍心俱,不求果报,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不杂诸结使,但为自心清淨、不恼众生故,世世持戒。以是故,得佛道时,戒得具足。应如是念佛戒众。


智度论又说:
復次,过去诸佛初发心时,皆以少多“布施”为因缘;如佛说:「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缘。」


论又说: 復次,是摩诃衍中,有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不生恶心;世世报得五通,身体似佛。


问:“婬欲”对初发心菩萨来说也是很关键的?


答:论说:
欲使菩萨从初发心,常作童真行,不与色欲共会。何以故?婬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刀割截身体,不与女人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婬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初发心,即得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论说: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与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已,入无馀涅槃;是佛般涅槃后,馀法若住一劫,若减一劫。


问:清淨有几种?


答:大智度论说:
清淨有二种:一者、“初发心时”,即得菩萨道;二者、小住,供养十方诸佛,通达菩萨道故,入菩萨位,即是阿鞞跋致地。


论又说: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阿鞞跋致地,常不捨十善行。


论说:
「云何菩萨所有物布施?」
「菩萨“初发心”时布施,不言是可与是不可与。」
「云何菩萨布施之后心不悔?」
「慈悲力故。」
「云何菩萨不疑深法?」
「信功德力故。

问:对于钝根初发心者,应该修什麽观?


答:论说:是故初发心钝根者,先用无常等观,然后观五众寂灭等。


问:阿罗汉和初发心菩萨,对比如何?


答:论说:阿罗汉等虽漏尽,不如初发心菩萨。譬如转轮圣王太子,虽在胎中,已胜馀子;又如国王太子,虽未即位,胜诸大臣有位富贵者。


问:「初发心菩萨,应念何等法?」

答:佛答:「应念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萨婆若、佛法、佛道,皆是一切种智异名。


问:初发心者应如何作愿?


答:初发心时作愿「我当作佛,度一切众生」


论又说:诸佛初发心时,见诸佛以三乘度众生,自发愿言:「我亦当以三乘度众生。」


论又说:菩萨从初发心来所有布施,为一切众生,所谓布施等诸善法为一切众生故修,不自为身。


问:发心就是菩萨吗?


答:十住毘婆沙论说:若人发心,必能成无上道乃名菩萨。或有但发心亦名菩萨。何以故。若离初发心则不成无上道。


十住毘婆沙论说:
问曰。初发心是诸愿根本。云何为初发心。


答曰。  初发菩提心 或三四因缘


问:或三四因缘?这怎麽讲?

答:众生初发菩提心。或以三因缘。或以四因缘。如是和合有七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问曰:何等为七。


答曰:1.  一者诸如来 令发菩提心
2.二见法欲坏 守护故发心
3. 三于众生中 大悲而发心
4. 四或有菩萨 教发菩提心
5.五见菩萨行 亦随而发心
6. 或因布施已 而发菩提心
7.或见佛身相 欢喜而发心
以是七因缘 而发菩提心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说: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


问:初发心就能超过声闻乘,这怎麽讲?


答:论说:言初发心过声闻地。如《法印经》中如来说言:『弥勒!发菩提心有七种因。何等为七?
1.一者、诸佛教化发菩提心;
2.二者、见法欲灭发菩提心;
3.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慈悲发菩提心;
4.四者、菩萨教化发菩提心;
5.五者、因布施故发菩提心;
6.六者、学他发菩提心;
7.七者、闻说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发菩提心。


问:我的问题是:为什麽初发心就能超过声闻乘?


答:论说:若菩萨成就深心毕竟不退,得大悲心大勇勐力,为诸世间一切众生过箭所射,而观众生起大慈悲,摄诸善根聚集增长,故言初发心时过声闻地。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说第二发心就能超过辟支佛地?


答: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者,辟支佛人、胜声闻人毕竟不为他身,毕竟自为身求寂灭涅槃。若菩萨初观察法性上上观无生法忍时,未得过不定道,所有生心皆悉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故,言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


问:为什麽说第三发心就能超过不定地?


答:第三发心过不定地者,于初地中离不定因得定因故,所有生心过不定地故,言第三发心过不定地。


问:为什麽说第四发心就能超过安住定地?


答:第四发心安住定地者,二地已上远离一切所治之法,是故安住毕竟定地故,言第四发心安住定地。


问:菩萨要如何才能不退转?


答:弥勒菩萨所问经论说:又不退转者,菩萨摩诃萨有八种法,能成不退转地。


问:那八种法?


答:何等为八?一者、大悲;二者、心安住;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发精进;七者、善住念;八者、值善知识。
初发心菩萨应速修行此八种法如救头然,后方修集菩萨其馀不退转法,依此八法修集其馀不退不转一切功德。彼不退转一切功德,处处经中广说应知。


问:初地已上菩萨有几种?


答:初地已上菩萨復有三种:
1.一、初发心,谓在初地,已入见道正性离生,真无漏心创现行故;
2.二、已修行,谓上六地,已得修道,进修行故;
3.三、不退转,谓上三地,修道已满,离诸功用无加行道任运现前,一切烦恼毕竟不起,念念胜进无退转故。


论又说:以初发心来常断婬欲法故。初发心者已入菩萨定心正位,应如是知。


问: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


答: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说:文殊师利答曰: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


问:初发心像什麽?


答: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


问:初发心还像什麽?


答: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淨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


问:初发心还像什麽?


答: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


问:初发心还像什麽?


答: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


问:初发心还像什麽?


答: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问:初发菩萨又名什麽?


答:菩萨地持经说:初发心名为求行菩萨。


问:为什麽称为求行菩萨?


答: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为上导。为极巧便。为功德具足。为极贤善。为极真实。于一切众生悉捨恶行。于世间出世间正愿为上无上。如是当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初发心有几种相?


答:初发心有五相。一者自性。二者行。三者缘。四者德。五者胜。


问:如何比喻初发心?


答:菩萨地持经说:初发心菩萨名为度。大乘菩提诸菩萨数。是故初发心度之所摄。发是心已。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初发心是菩提根木。发是心已。见诸众生受无量苦。而起悲心欲度脱之。


问:初发心应该和悲心有关吧?


答:是故初发心是“大悲”所依。依初发心建立菩萨菩提分法。及众生所作菩萨所学悉能修习。是故初发心是菩萨学之所依。如是初发心名为摄。名为根本。名为依。


问:初发心菩萨有几种?


答:菩萨地持经说: 初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出。二者不出。


问:什麽是出?


答:出者。从初发心乃至究竟终不退转。


问:什麽是不出?


答:不出者。则有退转。退有二种。一者究竟退。二者不究竟退。究竟退者。退已终不復起菩萨之愿。不究竟退者。退已还起。


问:初发心菩萨有几种缘?


答: 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


问:什麽是四种缘?


答:云何四缘。:
1.一者善男子善女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彼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为大事不可思议。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2.二者虽不见闻如上神变。闻说法者赞歎菩提及菩萨藏。闻则欣庆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3.三者虽不闻法。见法灭相而作是念。无量众生当遭大苦。菩萨住世则能除灭。我今当修菩提之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4.四者不见法灭。见恶世众生为十烦恼之所恼乱。


问:你说“见恶世众生为十烦恼之所恼乱”,那十种烦恼?


答:一者愚痴。二者无惭愧。三者悭嫉。四者苦恼。五者秽污。六者烦恼。七者恶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


问: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四种因是什么?


答: 云何四因。一者种性具足。二者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难行苦。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四种力是什么?


答:云何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方便力。
1.菩萨自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
2.因他发心。是名他力。
3.先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少见佛及诸菩萨。或少闻歎说则便发心。是名因力。
4.于现世中近善知识。闻其说法能修众善。是名方便力。


问:初发心菩萨有几种?


答:瑜伽论说:又诸菩萨最初发心略有二种。一者永出。二不永出。


问:什麽是永出?


答:言永出者。谓发心已毕竟随转无復退还。


问:什麽是不永出?


答:不永出者。谓发心已不极随转而復退还。


问:发心退有几种?


答:此发心退復有二种。一者究竟。二不究竟。究竟退者。谓一退已,不能復发求菩提心。不究竟者。谓退已,后数数更发求菩提心。


问:当知菩萨最初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
首先,什麽是四种缘?


答:瑜伽论说:云何四缘。谓善男子或善女人。若见诸佛及诸菩萨有不思议,甚奇希有神变威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既见闻已便作是念。无上菩提具大威德。令安住者及修行者,成就如是所见所闻不可思议神变威力。由此见闻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是名““第一初发心缘””


问:第二初发心缘是指什麽?


答:论说:或有一类。虽不见闻如前所说神变威力。而闻宣说,依于无上正等菩提微妙正法菩萨藏教。闻已深信。由闻正法及与深信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二初发心缘。


问:第三初发心缘是指什麽?


答:论说:或有一类。虽不听闻如上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菩萨藏法久住于世。能灭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由为护持菩萨藏法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三初发心缘。


问:第四初发心缘是指什麽?


答:论说:或有一类。虽不观见正法欲灭。而于末劫末世末时。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惭愧。多诸悭嫉多诸忧苦。多诸麁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今正起。诸随烦恼所恼乱时。能发下劣声闻独觉菩提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当应发大菩提心。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由见末劫难得发心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是名第四初发心缘。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菩萨最初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那,什麽是四因?


答:瑜伽论说:云何四因
1.谓诸菩萨种姓具足。是名第一初发心因。
2.又诸菩萨赖佛菩萨善友摄受。是名第二初发心因。
3.又诸菩萨于诸众生多起悲心。是名第三初发心因。
4.又诸菩萨于极长时种种勐利无间无缺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无有怯畏。是名第四初发心因。


问:菩萨最初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那,什麽是四力?


答:论说:云何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加行力。


问:请进一步说明这个“力”!


答:论说:谓诸菩萨由自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是名第一初发心力。


问:什麽是第二初发心力?


答:又诸菩萨由他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是名第二初发心力。


问:什麽是第三初发心力?


答:又诸菩萨宿习大乘相应善法。今暂得见诸佛菩萨。或暂得闻称扬,或暂得闻称扬赞美。即能速疾发菩提心。况覩神力闻其正法。是名第三初发心力。


问:什麽是第四初发心力?


答:又诸菩萨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时修习种种善法。由此加行发菩提心。是名第四初发心力。


问:如果菩萨依由四种缘,四因,四力而发心,那会如何呢?


答:论说:若诸菩萨依上总别四缘四因。或由自力或由因力。或总二力而发心者。当知此心坚固无动。或由他力或加行力。或总二力而发心者。当知此心不坚不固亦非无动。


问:初发心菩萨最先发什么心?


答:大乘集菩萨学论说:此初发心菩萨先于一切众生发十种心。何等为十。
1.所谓利益心。
2.安乐心。
3.怜愍心。
4.润泽心。
5.爱乐心。
6.摄取心。
7.守护心。
8.平等心。
9.教授心。
10.称赞心。


问:要如何比喻初发心?


答:大集譬喻王经说:
1.彼初发心如散种子,当如是见,
2.彼修行已犹如种子增长,
3.不退转地如成枝叶,
4.一生补处犹如出华,
5.彼如来地犹如成果,随众生欲如是聚果,如来涅槃当如是见。


十住经说: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已胜一切声闻、辟支佛,““以发大愿、深心清淨故””


问:菩萨发菩萨心会如何?


答:十住经说: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宝亦有十事。何等为十?
1.一、初发心布施离悭,
2.二、修持戒头陀苦行,
3.三、以诸禅定解脱三昧令转精妙,
4.四、以道行清淨,
5.五、练以方便神通,
6.六、以深因缘法庄严,
7.七、以种种深方便智慧贯穿,
8.八、置以神通自在幢上,
9.九、观众生行放多闻智慧光明,
十、诸佛授智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菩萨初发心得十麽?


答:六十华严说:此菩萨因初发心得十力分。何等为十?所谓:
1.是处非处智、
2.业报垢淨智、
3.诸根智、
4.欲乐智、
5.性智、
6.一切至处道智、
7.一切禅定解脱三昧正受垢淨起智、
8.宿命无碍智、
9.天眼无碍智、
10.三世漏尽智


问:菩萨因为什么而初发心?


答:十住品说:
1.见最胜智微妙身, 相好端严皆具足, 如是尊重甚难遇, 菩萨勇勐初发心。
2.见无等比大神通, 闻说记心及教诫, 诸趣众生无量苦, 菩萨以此初发心。
3.闻诸如来普胜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譬如虚空不分别, 菩萨以此初发心。
4.三世因果名为处, 我等自性为非处, 欲悉了知真实义, 菩萨以此初发心。
5.过去未来现在世, 所有一切善恶业, 欲悉了知无不尽, 菩萨以此初发心。
6.诸禅解脱及三昧, 杂染清淨无量种, 欲悉了知入住出, 菩萨以此初发心。
7.随诸众生根利钝, 如是种种精进力, 欲悉了达分别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8.一切众生种种解, 心所好乐各差别, 如是无量欲悉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9.众生诸界各差别, 一切世间无有量, 欲悉了知其体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10.一切有为诸行道, 一一皆有所至处, 悉欲了知其实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11. 一切世界诸众生, 随业漂流无暂息, 欲得天眼皆明见, 菩萨以此初发心。
12. 过去世中曾所有, 如是体性如是相, 欲悉了知其宿住, 菩萨以此初发心。
13.一切众生诸结惑, 相续现起及习气, 欲悉了知究竟尽, 菩萨以此初发心。
14. 随诸众生所安立, 种种谈论语言道, 如其世谛悉欲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15. 一切诸法离言说, 性空寂灭无所作, 欲悉明达此真义, 菩萨以此初发心。
16.欲悉震动十方国, 倾复一切诸大海, 具足诸佛大神通, 菩萨以此初发心。
17.欲一毛孔放光明, 普照十方无量土, 一一光中觉一切, 菩萨以此初发心。
18. 欲以难思诸佛刹, 悉置掌中而不动, 了知一切如幻化, 菩萨以此初发心。
19.欲以无量刹众生, 置一毛端不迫隘, 悉知无人无有我, 菩萨以此初发心。
20.欲以一毛滴海水, 一切大海悉令竭, 而悉分别知其数, 菩萨以此初发心。
21.不可思议诸国土, 尽抹为尘无遗者, 欲悉分别知其数, 菩萨以此初发心。
22.过去未来无量劫, 一切世间成坏相, 欲悉了达穷其际, 菩萨以此初发心。
23.三世所有诸如来, 一切独觉及声闻, 欲知其法尽无馀, 菩萨以此初发心。
24.无量无边诸世界, 欲以一毛悉称举, 如其体相悉了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25.无量无数轮围山, 欲令悉入毛孔中, 如其大小皆得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26. 欲以寂静一妙音, 普应十方随类演, 如是皆令淨明了, 菩萨以此初发心。
27.一切众生语言法, 一言演说无不尽, 悉欲了知其自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28.世间言音靡不作, 悉令其解证寂灭, 欲得如是妙舌根, 菩萨以此初发心。
29.欲使十方诸世界, 有成坏相皆得见, 而悉知从分别生, 菩萨以此初发心。
30.一切十方诸世界, 无量如来悉充满, 欲悉了知彼佛法, 菩萨以此初发心。
31.种种变化无量身, 一切世界微尘等, 欲悉了达从心起, 菩萨以此初发心。
32.过去未来现在世, 无量无数诸如来, 欲于一念悉了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33..欲具演说一句法, 阿僧祇劫无有尽, 而令文义各不同, 菩萨以此初发心。
34.十方一切诸众生, 随其流转生灭相, 欲于一念皆明达, 菩萨以此初发心。
35. 欲以身语及意业, 普诣十方无所碍,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萨以此初发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菩萨初发心已超越声闻和独觉?


答:十地品说:菩萨摩诃萨亦復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


问:初发心菩萨对比阿罗汉如何?


答: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说: 佛告长老舍利弗言:「此阿罗汉智慧,与初发心菩萨智慧甚远,何况此菩萨故!所以者何?初发心菩萨当得成佛,阿罗汉终不能得。」


问: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念何等法?


答: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念何等法?」
佛言:「应念一切种智。」

问:须菩提言:「何等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


答:佛告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所有、无念、无生、无示。如须菩提所问:『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法缘,念为增上,寂灭为行,无相为相。须菩提!是名一切种智缘、增上、行、相。」


问:菩萨凭什麽能成就因、能成就果?


答:伽耶山顶经说: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


问:“发心”就如什么?


答:经说: 「復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牙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


「復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淨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


「復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


「復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


「復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问:发心从何生?


答: 「復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


復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
问:发心由何所摄?

「復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

问:发心的差别分如何?


答: 「復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



「復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


「復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读经笔记“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虽然是读经笔记,但“初发心功德品”的原文都在此篇裡!!!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后半段的偈颂,都有补充说明!!!】》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问: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答:法慧菩萨言:


「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


问:「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


答: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馀一切无能量者。」


问:菩萨初发心功德真的不可思议?


答: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谕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且置此谕。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淨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果“意”是梵行,那怎麽讲呢?


答: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


问:如果业是梵行,那怎麽讲?


答: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飢渴、苦乐、忧喜。


问:如果佛是梵行,那怎麽讲?


答: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


问:如果法是梵行,那怎麽讲?


答: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


问:如果僧是梵行,那怎麽讲?


答: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


问:如果戒是梵行,那怎麽讲?


答: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淨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鬀髮是戒耶?着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问:如果你做了以上的观察,你会如何?


答:如是观已,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淨梵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又第二人,于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麁世界,麁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复世界,复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
1.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
2.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
3.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
4.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
5.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
6.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
7.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
8.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
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馀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馀解、无馀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淨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麁解,尽无馀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復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淨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馀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淨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盖,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歎,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劝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于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遍照无数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馀无能测。」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復置此谕。假使復有第二人,于一念中,能作前人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无数劫中供养之事;念念如是,以无量种供养之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经无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于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养;念念如是,以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供养之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尔许世界所有众生,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乃至住劫,亦復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遍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淨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淨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纔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歎,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淨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着。」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一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雨众天华、天香、天末香、天华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作天妓乐,放天光明及天音声。


是时,十方各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刹微尘数佛,同名:法慧,各现其身,在法慧菩萨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于今者,能说此法;我等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佛,亦说是法;一切诸佛,悉如是说。汝说此法时,有万佛刹微尘数菩萨发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记,于当来世过千不可说无边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兴于世,皆号:清淨心如来,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我等悉当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须弥顶上说如是法,令诸众生闻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诸世界中亦说此法教化众生。其说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愿力故,为欲显示佛法故,为以智光普照故,为欲开阐实义故,为令证得法性故,为令众会悉欢喜故,为欲开示佛法因故,为得一切佛平等故,为了法界无有二故,说如是法。」


尔时,法慧菩萨普观尽虚空界十方国土一切众会,
1.欲悉成就诸众生故,
2.欲悉淨治诸业果报故,
3.欲悉开显清淨法界故,
4.欲悉拔除杂染根本故,
5.欲悉增长广大信解故,
6.欲悉令知无量众生根故,
7.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
8.欲悉令观察涅槃界故,
9.欲增长自清淨善根故;
承佛威力,即说颂言:


问:发大心是了为什麽?


答: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

问:怎样发心就无退转?


答:究竟虚空等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如诸佛法皆往诣,如是发心无退转。


问:入法界品说: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心“无暂捨”。


答:慈念众生无暂捨,离诸恼害普饶益,光明照世为所归,十力护念难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入法界品说: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辨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忧恼、无沉没、无不现证。


答:十方国土悉趣入,一切色形皆示现,如佛福智广无边,随顺修因无所着。

问:十行品说:非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欲先令一切众生满足善根、成一切智。


答:有刹仰住或傍复,麁妙广大无量种,菩萨一发最上心,悉能往诣皆无碍。


问:兜率宫中偈赞品说:以无量心修习“胜行”,大悲普复一切众生,不断三世诸如来种,入一切佛功德法藏,


答:菩萨胜行不可说,皆勤修习无所住,见一切佛常欣乐,普入于其深法海。

问:入法界品说:能于一切佛刹中“绍隆佛种”不断者境界故


答:哀愍五趣诸群生,令除垢秽普清淨,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馀。


问:夜摩宫中偈赞品说:但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进


答:已住如来平等性,善修微妙方便道,于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顶心无着。


问:愿一切众生得普现身,普“能照”现一切佛法;

答: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于佛所行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行。


问:法界品说:而我悉分身, 现前兴供养。 不思议刹海, “无量趣差别”

答:诸趣差别想无量,业果及心亦非一,乃至根性种种殊,一发大心悉明见。

问:入法界品说: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着


答:其心广大等法界,无依无变如虚空,趣向佛智“无所取”,谛了实际离分别。

问:无生相,无法想,无分别!


答:知众生心无生想,了达诸法无法想,虽普分别无分别,亿那由刹皆往诣。

问:十地品说:因热恼故,忧愁悲歎,众苦皆集。此因缘故,集无有集者,任运而灭亦无灭者。』菩萨如是随顺观察缘起之相。


答:无量诸佛妙法藏,随顺观察悉能入,众生根行靡不知,到如是处如世尊。

问:十定品说:勤加修习,离诸热恼,无有疲厌,“心不退转”,立深志乐,勇勐无怯,顺三昧境界,入难思智地。


答:清淨大愿恒相应,乐供如来不退转,人天见者无厌足,常为诸佛所护念。


问:其心清淨,对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无所着!


答:其心清淨无所依,虽观深法而不取,如是思惟无量劫,于三世中无所着。

问:心坚固,趣佛菩提无障碍!


答:其心坚固难制沮,趣佛菩提无障碍,志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劳。

问:言语寂灭,真如绝异解,言语道断也?


答:知语言法皆寂灭,但入真如绝异解,诸佛境界悉顺观,达于三世心无碍。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入法界品说:初始发心,种诸善根,获胜神通,成就大愿,修行妙行,具波罗蜜,入菩萨地,得清淨忍,摧伏魔军,成正等觉,


答:菩萨始发广大心,即能遍往十方刹,法门无量不可说,智光普照皆明了。

问:大悲、慈心?


答:大悲广度最无比,慈心普遍等虚空,而于众生不分别,如是清淨游于世。

问:入法界品说:菩萨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间悉皆如影,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入真实相无碍法门,修行


答:十方众生悉慰安,一切所作皆真实,恒以淨心不异语,常为诸佛共加护。

问:过去皆忆念,未来悉分别!


答:过去所有皆忆念,未来一切悉分别,十方世界普入中,为度众生令出离。

问:一切迷惑皆除断!


答:菩萨具足妙智光,善了因缘无有疑,一切迷惑皆除断,如是而游于法界。

问:离诸分别心不动!


答:魔王宫殿悉摧破,众生翳膜咸除灭,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问:怎样能成不动智!


答:三世疑网悉已除,于如来所起淨信,以信得成不动智,智清淨故解真实。

问:怎样令众生得出离?


答:为令众生得出离,尽于后际普饶益,长时勤苦心无厌,乃至地狱亦安受。

问:众生的根欲与业行佛都了知?


答:福智无量皆具足,众生根欲悉了知,及诸业行无不见,如其所乐为说法。


问:慈念众生,大悲!


答:了知一切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捨,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间而演说。

问:放光明除黑暗!


答:放大光明种种色,普照众生除黑闇,光中菩萨坐莲华,为众阐扬清淨法。

问:悉能明了众生心!


答:于一毛端现众刹,诸大菩萨皆充满,众会智慧各不同,悉能明了众生心。

问:能问诸佛深义!


答:十方世界不可说,一念周行无不尽,利益众生供养佛,于诸佛所问深义。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智慧善巧!


答:于诸如来作父想,为利众生修觉行,智慧善巧通法藏,入深智处无所着。

问:无有疲厌无所着?


答:随顺思惟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尽,智虽善入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着。

问:三世诸佛家中生!


答:三世诸佛家中生,证得如来妙法身,普为群生现众色,譬如幻师无不作。

问:树下成菩提,为众生示涅槃!


答:或现始修殊胜行,或现初生及出家,或现树下成菩提,或为众生示涅槃。


问: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能了知! 


答: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身语意想皆已除,种种随宜悉能现。

问:当然,菩萨所得诸佛法,众生是不能了解的!


答:菩萨所得诸佛法,众生思惟发狂乱,智入实际心无碍,普现如来自在力。

问:为什麽虽未具足一切智,已获如来自在力?


答:此于世间无与等,何况復增殊胜行,虽未具足一切智,已获如来自在力。

问:住究竟一乘道,那会如何?


答:已住究竟一乘道,深入微妙最上法,善知众生时非时,为利益故现神通。

分身遍满一切刹,放淨光明除世闇,譬如龙王起大云,普雨妙雨悉充洽。

问:众生是有但如幻?


答: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大悲哀愍咸救拔,为说无为淨法性。

问:佛力无量,譬如虚空无有边


答:佛力无量此亦然,譬如虚空无有边,为令众生得解脱,亿劫勤修而不倦。


问:如何成一切智?


答:种种思惟妙功德,善修无上第一业,于诸胜行恒不捨,专念生成一切智。


问:一念难思力如是?


答:一身示现无量身,一切世界悉周遍,其心清淨无分别,一念难思力如是。


问:于一切法无妄想?


答:于诸世间不分别,于一切法无妄想,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

问:知想境界险且深?


答:一切世间唯是想,于中种种各差别,知想境界险且深,为现神通而救脱。
譬如幻师自在力,菩萨神变亦如是,身遍法界及虚空,随众生心靡不见。

问:“缚”与“解”智悉忘

答: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淨无所取,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