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4|回复: 2

宣化上人:见性法门,自悟成佛之《六祖法宝坛经》 般若品 第二卷(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去常愚。常白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究竟什麽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语,在唐朝中国话就叫智慧。在所有的地方,任何时候,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念念没有无明,常用智慧处理一切事,这就是修智慧行门。你若一念愚痴,般若就断绝。这断绝是个比喻,并非真正的智慧断绝了,因为真正智慧是不生不灭,那怎会断绝呢?意谓在愚痴时,般若不现前。若是不迷不愚痴,这时就般若生。例如人说喝酒抽烟是不好的,吃迷魂药是不应该的,但你不相信,这就叫般若绝。有智慧的人怎会这样呢?若有人告诉你喝酒抽烟、吃毒药是不好的,就赶快改,这就是般若生。愚痴的人,就是明知不对,但还要试一试。
   世间的人都愚痴得不得了,不只一个人,而是多数人都愚痴,他自己不知般若,往往口里说智慧,而心常做愚痴事。这就是不该做的,而他去做了。他常自己说我修行智慧,念念说空,就是般若。在般若有二十种的空门,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真正的空,虽经教懂一点,咒会持几句,经会念几句,但自己毛病仍不改,这就是口头禅。天天说空,而不知改自己毛病。真空是要把无明、毛病习气完全空了,要把你不明白,尽做糊涂事的行为都空了。
    般若是没有形相,它无长短方圆,或青黄赤白黑。心生智慧而没有无明,智慧是明明了了,能知是法非法。你若是能有这样的见解,这就是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蛋。”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国话就叫「到彼岸」。若解释明白就是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何谓「彼岸」?它是对此岸而说的,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盘。在生死涅盘中间经过些什麽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似海,因有烦恼,故有生死。若断烦恼,那麽,生死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生死。若无烦恼,有生死也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为何在这里受生死?就因有烦恼。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但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明白的事,若你知道,你有所明白了,此即是般若。
   “若著到境上,就有生灭。涅盘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若不著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我们应该在此地用功夫。你说我心里有很多杂念,那杂念就是波浪。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境界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通流」即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这一段经文很有用,你若能用些功夫研究明白,一生可受用无穷。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丢修行。能明白这种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淫慾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纵慾。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慾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
  “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慾,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慾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有人就说:「那就不要除烦恼,乾脆留著它!」若留著,则烦恼仍旧是烦恼。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麽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
   「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盘法即空。」你若明白,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法执。
    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後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烦恼。
        如你说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纽约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若你说三藩市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若你没有那麽多分别心,就没有那麽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後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
如分别三藩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三藩市和纽约都是空的,分别它做什麽?不分别即是菩提。
    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麽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住何地方而无罣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麽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上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著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看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尘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就是般若,不变就属愚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麽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可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著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国话就叫「到彼岸」。若解释明白就是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何谓「彼岸」?它是对此岸而说的,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盘。
       在生死涅盘中间经过些什麽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似海,因有烦恼,故有生死。
      若断烦恼,那麽,生死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生死。
       若无烦恼,有生死也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为何在这里受生死?就因有烦恼。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但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明白的事,若你知道,你有所明白了,此即是般若。

   “若著到境上,就有生灭。涅盘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若不著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我们应该在此地用功夫。你说我心里有很多杂念,那杂念就是波浪。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境界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通流」即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这一段经文很有用,你若能用些功夫研究明白,一生可受用无穷。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丢修行。能明白这种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
         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淫慾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纵慾。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
        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慾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

  “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
        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慾,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慾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
         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
        有人就说:「那就不要除烦恼,乾脆留著它!」若留著,则烦恼仍旧是烦恼。
       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麽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

   「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盘法即空。」你若明白,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法执。 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後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烦恼。
          如你说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纽约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若你说三藩市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
         若你没有那麽多分别心,就没有那麽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後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
       如分别三藩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三藩市和纽约都是空的,分别它做什麽?       不分别即是菩提。
    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麽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住何地方而无罣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麽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上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著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
         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看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尘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
          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就是般若,不变就属愚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麽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可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著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
          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