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4|回复: 1

南怀瑾老师:六代祖师惠能和尚的公案其中被人误解的几个问题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个人认识:
     很多人认为六祖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时就已悟道,五祖言“亦未见性”仅是出于一种保护。
      其实不然,菩提非树,明镜非台,境界是好,可是只是见到了法的空性,犹如寒山大师“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无物可比喻,叫我如何说”到底是空寂孤寒了一些,还要有“我心如灯笼,点火内外红;有物可比拟,明朝日出东.”的起用。
     像牛头融禅师,未悟道前经行静坐万事不理,经四祖点化悟道后每天自己走几十里乞食,来供养弟子与随众修行。
     就像南老师说的,六祖真正悟道,是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在这个时候六祖才真正是大彻大悟。
    从前他听客诵《金刚经》,证得了空性。在这里,“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证得了“空有不二”。
    六祖在这里用这五个“何期”把所悟表达出来,他体会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也就是《六祖坛经》开篇所说“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关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的问题
      这个公案,是六祖初出山时的一段机用,就是后来禅宗所谓的机锋,也就是机会教授法的一种妙语,并不就是禅宗指示明心见性的法要
       这等于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是同样的隽语。
      “云驰月驶,岸动舟移”,你能说谁在动?谁在静?
       如果当你在睡眠中,虽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只是不见不闻,那里还有如此妙句
         这就是佛学“唯识”学所说:境风吹识浪。一切情感思维,都从外境之风吹起的“依他起”之理,并非就是佛法禅宗心要的那个与宇宙万法同根,“圆成实性”的心性之体的心。
         有人往往把风幡案中的“是仁者心动”一句话,便当作已经了解了禅宗的心法,那真与禅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了
       如果这样,用现在心理学的分析,岂不也能够做到禅的境界,更何必谈禅呢!倘使用这样见解去见唐、宋时代的大禅师们,一定会骂是“屙尿见解”!等于“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离题太远了!
      个人理解:真正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来形容六祖实在是太贴切了,六祖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惊天动地的。
    “风吹幡动”,“仁者心动”,到底谁在动?
      是不是风动?当然风在动。是不是幡动?幡也在动。仁者心动没动?仁者心也在动。实际上,这三个说法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所说的。
       无风幡如何动?幡不动如何知道有风来?心不动谁知道风来幡动?“风动”和“幡动”是现象
       “仁者心动”是根本。
         什么时候心不动?
        永嘉禅师言“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于第一义而不动。

发表于 2019-10-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