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4|回复: 2

[佛教生活]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安慧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烦恼者。谓所有诸烦恼皆是随烦恼。有随烦恼非烦恼。谓除烦恼所余染污行蕴所摄一切心法。此复云何。谓除贪等六烦恼。所余染污行蕴所摄忿等诸心法。又贪嗔痴名随烦恼心法。由此随烦恼随恼于心令不离染令不解脱令不断障故。名随烦恼。如世尊说。汝等长夜为贪嗔痴随所恼乱心恒染污。缠有八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心故名缠。由此诸缠数数增盛缠绕一切观行者心于修善品为障碍故。修善品者。谓随修习止举舍相及彼所依梵行等所摄净尸罗时。此复云何。谓修止时惛沉睡眠为障。于内引沉没故。修举时掉举恶作为障。于外引散乱故。修舍时嫉悭为障。由成就此于自他利吝妒门中数数摇动心故。修净尸罗时无惭无愧为障。由具此二犯诸学处无羞耻故。

    暴流有四。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随流漂鼓是暴流义。随顺杂染故。初是习欲求者。第二是习有求者。后二是习邪梵行求者。能依所依相应道理故。见暴流是能依。无明暴流为所依。由有愚痴颠倒推求解脱及方便故。

    轭有四种。谓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障碍离系是轭义。违背清净故。此亦随其次第习三求者相应现行。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取后有是取义。所以者何。由贪著欲系缚耽染为因。诸在家者更相斗诤。此诤根本是第一取。由贪著见系缚耽染为因。诸出家者更相斗诤。此诤根本是后三取。六十二见趣是见取。各别禁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彼所依止萨迦耶见是我语取。由见取戒禁取诸外道辈更相诤论。以于是处见不一故。由我语取诸外道辈互无诤论。于我有性皆同见故。然由此取诸外道等与正法者互有诤论。由彼不信有无我故。如是执著诤论根本。复能引取后有苦异熟故名为取。

    系有四种。谓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以能障碍定意性身故名为系。所以者何。由此能障定心自性之身故名系。非障色身。何以故。能为四种心乱因故。谓由贪爱财物等因令心散乱。于斗诤事不正行。为因令心散乱。于难行戒禁苦恼为因令心散乱。不如正理推求境界为因令心散乱。由彼依止各别见故。于所知境不如正理种种推度妄生执著。谓唯此真余并愚妄。由此为因令心散动。于何散动。谓于定心如实智见。

    盖有五种。谓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转故。问于何等位障诸善法答于乐出家位觉正行位止举舍位。于乐出家时贪欲盖为障。希求受用外境界门。于彼不欣乐故。于觉正行时嗔恚盖为障。于所犯学处同梵行者正发觉时。由心嗔恚不正学故。于止举两位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盖为障。如前所说。能引沉没及散乱故。于舍位疑盖为障。远离决定不能舍故。

    株杌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先所串习为方便故。成贪等行心不调顺。无所堪能难可解脱。令诸众生难断此行故名株杌。所以者何。对治道犁难可破坏。约此义故立为株杌。于无量生串习贪等以成其行。坚固难拔犹株杌故。

    垢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毁犯如是尸罗学处。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于聚落或闲静处见已。作如是言。此长老作如是事行如是行。为聚落刺点染不净。说名为垢。以贪嗔痴能现犯戒不净相故。

    烧害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长时数受生死烧恼。故名烧害。由于无始生死流转因贪嗔痴数被生死苦烧害故。

    箭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于有有具深起追求相续不绝。于佛法僧苦集灭道常生疑惑。故名为箭。于诸有财三宝四谛。随爱疑门能射伤故。

    所有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积畜财物有怖有怨。多住散乱故名所有。由多积集所有资具恒与怖等共相应故。

    恶行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恒行身语意恶行。故名恶行。由贪嗔痴能引杀生等诸不善行故。又即依此贪嗔痴门。广生无量恶不善行故。建立三不善根。所以者何。以诸有情爱味世间。所有为因行诸恶行贪求财利。行恶行故分别世间。怨相为因行诸恶行。由怀嗔恚不忍他过多行恶故执著世间。邪法为因行诸恶行。由怀愚痴起颠倒见。因祠祀等行诸恶故。是故此贪嗔痴亦名恶行。亦名不善根。

    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令心连注流散不绝故名为漏。此复云何。依外门流注故立欲漏。依内门流注故立有漏。依彼二所依门流注。故立无明漏。令心连注流散不绝是漏义。

    匮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于有及资生具恒起追求无有厌足。常为贫乏众苦所恼故。故名匮。以贪嗔痴能令身心恒乏短故。

    热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不如正理执著诸相执著随好。由执著相及随好故。烧恼身心。故名为热。不如正理妄执相好烧身心故。

    恼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随彼彼处爱乐耽著。彼若变坏便增愁叹。种种忧苦热恼所触。故名为恼。由于色等诸可乐事深爱著已。彼若变坏是诸有情。便为种种愁叹等苦所恼乱故。

    诤有三种。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执持刀杖兴诸战诤种种斗讼。是故贪等说名为诤。

    炽然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为非法贪大火所烧。非法贪者。谓随贪著不善业道。又为不平等贪大火所烧。不平等贪者。谓非法非理贪求境界。又为邪法大火所烧。邪法者。谓诸外道恶说法律。以非法贪等能发身心炽然大火。如火炽然故名炽然。

    稠林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于诸生死根本行中广兴染著。令诸有情感种种身流转五趣。令诸有情处生死本行大树稠林难可出离。是故贪等说名稠林。

    拘碍有三。谓贪嗔痴。由依止贪嗔痴故。顾恋身财无所觉了乐处愦闹。得少善法便生厌足。由此不能修诸善法故名拘碍。依贪嗔痴顾身财等。拘碍有情不得自在修诸善故。又此顾恋身等。即依五种心拘碍说。何等为五谓顾恋身顾恋诸欲乐相杂住。阙于随顺教诫教授。于诸善品得少为足。拘碍心故名心拘碍。诸如是等烦恼义门差别无量。
    邪行者。谓贪嗔二烦恼。迷境界及见起邪行。修道所断见道所断。随其次第。贪嗔二种缘少净相及相违相为境界故。名迷境界虽亦缘。有情起于贪嗔。然依境界门起故。亦名迷境界。慢迷有情及见起邪行。以于下劣等起计己胜等行于有情门邪解转故。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迷所知境起邪行。依增益损减门。如其所应。见取戒禁取迷诸见起邪行。由于诸见过失取为第一及戒禁清净故。疑迷对治起邪行。于诸谛中成二解故。无明迷一切起邪行。又十烦恼皆迷苦集起诸邪行。是彼因缘所依处故。所以者何。苦集二谛皆是十种烦恼因缘。又为依处。是故一切迷此因缘依处起诸邪行。又十烦恼皆迷灭道起诸邪行。由此能生彼怖畏故。所以者何。由烦恼力乐著生死。于清净法起悬崖想生大怖畏。又诸外道于灭道谛。妄起种种颠倒分别。是故十惑皆迷灭道起诸邪行。

    界云何。谓除嗔余一切通三界系。嗔唯欲界系。缘违损境生故。又贪于欲界与乐喜舍相应。如于欲界于初二静虑亦尔。于第三静虑与乐舍相应。已上唯与舍相应。贪于欲界与乐相应者。谓在五识身。与喜相应者在意识身。与舍相应者在一切处。于相续末位所以不与忧苦相应者。由此欣行转故。嗔与苦忧舍相应。苦相应者在五识身。忧相应者在第六识。所以不与喜乐相应者。由此戚行转故嗔能逼恼自相续故名戚行。与舍相应者于一切处。如前说。慢于欲界与喜舍相应。于初二静虑与乐喜舍相应。于第三静虑与乐舍相应。已上唯舍相应。慢于欲界乐不相应者以五识无故。若尔于初二静虑。云何与乐相应。与意地乐相应故无过。云何于彼有意地乐。由说彼地有喜乐故。如经言。云何为喜。谓已转依者依于转识。心悦心踊心适心调心安适受受所摄。依于转识者即依意识。于三摩呬多位余识无故。云何为乐。谓已转依者依阿赖耶识。摄受所依所依怡悦安适受受所摄此经意说。乐受依初二静虑生时。与如是心心法聚相应。由欣踊行还令此聚皆得踊悦。又令所依阿赖耶识。自体安乐怡适。由此乐受作二事故。体虽是一建立二种。若喜若乐。是故说此相应慢与乐喜相应。如慢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亦尔。邪见于欲界与忧喜舍相应。于色无色界随所有受皆与相应。云何邪见于欲界与忧喜相应。谓先造妙行恶行者。见此无果生欣戚故。所以不与苦乐相应者。由一切见皆在意地故。疑于欲界与忧舍相应。于色无色界随所有受皆与相应。所以欲界非喜相应者。不决定心若未息灭喜不生故。色界中疑疑上静虑者。由喜乐定力所引持故。亦得随转。是故于彼亦与喜乐相应。无明有二种。谓相应不共相应无明。一切烦恼相应故。若于是处随所有受皆得相应。不共无明于欲界与忧舍相应。于上界随所有受皆得相应。喜乐相应不相应理应如疑说。何故诸烦恼皆与舍相应。以一切烦恼堕中庸位方息没故。所以者何。烦恼生起展转相续渐渐微薄。势力将尽堕处中位。于此位中必与舍受相应。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7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