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人要注意啊!很多人的心态是只想修这一世,以后不来了。你不来是去哪里?要跳出三界外,可是哪里有第四界?佛菩萨都在三界之中转的,化身千百亿,以不同的身分和不同的姿态来教化众生。小乘罗汉以了生死为目的,以为可以了,可以不用再来,其实是不可能的!你定得再久,终究要出定的。非要回心转大乘不可,才会不畏生死,才敢入世,才真是了生死。 有人说要度众生,我就对他说,少吹牛了!连你家里几个人都度不了,还度什么众生?他说他家里宗教自由。是啊,因为你度不了,只好自由了。我可不敢吹这个牛,有时人家说我在度众生,我就说,对不起,我是为了吃饭。作人就要老老实实,尽一份心力,能帮到多少就帮多少,如此而已,不敢说度众生。我这么多学生,哪一个被我度了?真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南师太谦虚了)。 佛菩萨是不畏生死的,大乘菩萨要悲智双运。你光知道放下万缘,那是消极的,要积极地入世来救人,「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才是菩萨道,所以菩萨也就是自寻烦恼的人,这要大勇气,大忍辱。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刚才讲过,研究净土的一定要注意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个大愿,光知道念佛是依赖的行为,好像念了佛,佛就会来救你。这也是贪便宜心理,如果我是佛才不来救你,你太没出息了。你能学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愿力,那当然往生。虽然这么说,一般人又不肯去研究阿弥陀佛的发愿,又认为念阿弥陀佛是愚夫愚妇做的事,结果自己搞得一事无成。我碰到这样的人就不耐烦,你要嘛就老实念佛,要嘛就下功夫研究,能做到任何一样,都是可以成功的。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大乘的菩萨行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崇拜,迷信崇拜只是培养智慧的资粮。正信与迷信有时不容易分别,迷信有广义和狭义的,对一切理不透彻的事都相信,是广义的迷信;不论是宗教的,或者入世的学问,你还不透彻理解,就相信了,就是迷信。狭义的迷信是对某一种神,某一种主宰,盲目的崇拜。所谓正信,是把一切理弄透彻了,真正的觉悟了。 修行是求正信的智慧,这样的大智慧像是一把宝剑,能断一切烦恼,能破一切迷惑。人最大的烦恼是生死问题,生命怎么来怎么去?究竟有无前生来世?烦恼不是痛苦,而是困扰你的。
大乘菩萨修行为的是「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而修行的次序是「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 「出阴界入」这里包含了很多佛学的东西。阴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我们重复再说一次,色包含了四大,地、水、火、风,我们肉体就是这四大组合而成。受包含了各种感受,譬如冷暖、喜怒哀乐。想是思想。行是生命的动能,譬如说我们不能任意停止血液循环,不能让地球倒着转。说得好听是动能,不好听就是业力,业是行阴的表现。而一切的根本在识阴,心意识的作用。要跳出五阴是很难的,单单解脱身体的感觉,就很困难。生起病来,发烧、咳嗽,都是受阴,你想不咳嗽,它不听你的,这股动力你停止不了。真修行人,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就可以跳出五阴。
佛学所谓的十二入,是十二根尘。外在的因素是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尘,它们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进入我们身心,合起来就是十二入,十二根尘。 所谓十八界,就是上述的六根与六尘相对,生起六识,各有一界限,因此三六合起来共有十八,就叫作十八界,前面也说过。 真修行人,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不但可以跳出五阴,还可以跳出十二入、十八界。这才是真正成就了。成就了之后,才能挑负起解救一切众生重担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解决众生的烦恼痛苦,正是所谓一肩挑起天下众生的烦恼。 有这样的气派,所以能「以大精进,摧伏魔军」。五阴是魔,烦恼也是魔,都是来磨你的。我们人生的遭遇,没有那一件不是来磨练你的。能经得起磨练,就是大丈夫。如果被磨练垮了,就完了。所以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为什么这里用大精进而不用大勇呢?因为是永远地求进步,不满足于今天的成就,明天要更进一步。如此精进修持,直到成佛境地。
「常求无念,实相智慧。」学佛怎么样证到空?要先求无念。无念是没有烦恼,没有杂想。譬如说打坐,有几个可以做到无念?无念不是没有思想,那叫作死亡。无念是什么都知道,非常清净的境界。六祖说「无念为宗」,他解释「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所以无念是由两个观念组成。无念是完全没有念了吗?有念,是正念常在,也就是八正道的正思惟。人生不在昏沈就在散乱中,一辈子就在这两个中间转;得定是不昏沈,也不散乱。达到这个定境就是妄念清净,净念现前,也就是无念。
到了无念以后,自然可以见到空性,就有了般若智慧。这是般若实相的根本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什么是实相?实相是无相,一切相皆空,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诸法空相」。下面的经文,无论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是要学习遵行的。
「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少欲知足,这句话似乎很普通,可是很难做到。开始学佛时并不是叫你完全断欲,而是要减少欲。能绝对无欲是证果的大阿罗汉才能做到。
广义的欲包括一切,不只是孔子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个人好山林清净,也是欲。喝茶是欲,抽烟是欲,喜爱文学也是欲,乃至喜欢读书也是欲。凡是贪图就是欲,修行能做到少欲就已经很难了。出家人修头陀行是最苦的修行,所以修这种法门的僧人叫作苦行僧,他穿的是粪扫衣,用捡来的布料拼凑缝起来的;常坐不卧,只打坐,不躺下来睡的;不三宿空桑,庙子都不住的。我们小时看到过这样的僧人,戴着像雨伞一样大的草帽,背上背个韦驮菩萨的牌子,前面挂个木鱼,再背个包袱,全部家当都扛在肩上了。碰上刮风下雨,就在人家屋檐下坐一坐,他的斗篷就是房子。少欲知足就是头陀行的第一条。 少欲知足不仅是要求出家人遵守,在家人也要做到。少欲已经难了,知足更难。中国的儒道两家也都宣扬知足,这是东方文化共同的观念。依照东方文化的人生境界,什么是幸福呢?只有知足才能常乐,才能算是幸福。在我们小的时候,这种观念是基本的教育,那时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如何作人,现代的教育受外国的影响,目的是为生活。其实生活也就是作人,但是变得很短视现实,一味追求幸福。可是幸福不是能追来的,只有知足才能有真正的幸福,幸福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只有自己心理上知足,就永远在幸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