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8|回复: 0

南师:即生成就、秘密法门---《维摩诘经》又《不可思议解脱经》---第7品(9/21-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厉害。其实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笔非常严谨。《聊斋志异》第一篇写考城隍,就是要教人为善。蒲松龄把书写完了之后,送给一位当时的名士王渔洋过目,王渔洋当场出一万两银子,要蒲松龄卖给他,也就是想买著作权。蒲松龄不干,王渔洋只好帮他写一篇序,其中有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你看这首诗很美,实际上是骂人,人比鬼可怕可恶多了,听听讲鬼话远比听人话好。
      布施的道理,就是为善不求人知,这是学佛的人应该有的心理。最近有两位出家的同学要远行,来跟我辞行,我为他们准备了一点钱,装在信封中,写上供养二字。他们虽然是我的学生辈,可是这里就要抛开老师的立场,尊敬三宝。布施同供养意义有何不同?都是出钱,可是心理是两样的。供养是下面对上面恭敬供献,让上面滋养之用,同样的行为,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假如出钱帮助穷苦的人,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在供养?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供养一切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一切佛。
       布施就是舍,是学佛的第一步,因此学佛的人要万缘放下,名利一切都放下。常有人说责任放不下,你真学佛连责任也要放下。像我的责任也很重,就算我这一秒钟死了,世人还是活下去的。所以要放下!放下就是布施。有人说打坐时思想放不下,你布施嘛!把思想给狗吃了,就放下了。假使我死在路旁,这个肉体给狗吃了也蛮好,跟狗结个缘嘛。一辈子鸡鸭鱼肉吃了那么多,死了这个肉体给蚂蚁吃给狗吃,一样也是布施。如果发不起布施的心,也就不用想有什么成就。时下很多年轻人,帮人家一个忙都不肯,我要班上同学告诉缺席的同学,下一堂课带些什么书来,结果连这一句话都不肯传,就是不肯布施。
         除了财布施法布施之外,还有无畏布施。给人精神支持就是一种无畏布施,例如有人遭受到很大的挫折,我对他说:没有问题的,我看了你的相,马上就一切顺利了。其实我是信口说说,但是他很可能因为听了这番话而得到鼓舞,这只是无畏布施的一种方便,其实布施方法是很多的。
         但是,布施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回向一切智。这又是什么个讲法呢?我们放下一切,舍掉一切,是为了成佛。一念放不下,所以不能得道。你打坐在那里搞气脉,任脉通了没有,督脉通了没有……为什么?气脉通了身体会好吗?这就是放不下身见,这一念放不下,怎么能够得一切智?四大皆空,身见先要放下。所以布施是为了回向一切智,得了一切智就成佛了。
       怎么样是回向呢?这个问题严重了,连好几位老前辈都问过我,关于回向的意义。他们的学问都很好,不是不认得这两个字。古人为什么翻译成回向?意义是非常深刻的。你若是懂了轮回,就会懂回向。宇宙万物是旋转的,起点也是终点,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回向也是这个道理。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其实正是你的有。你觉得什么都牺牲了,正是你的成就。不过你如果因此存着要回收的心理去布施,那就糟糕了,反而不会回向的如果你无心布施,它自然就回向。例如有人问我,要怎么念经回向给父母,这很简单,你只要起这一念就回向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不用再念出来这是为了谁为了谁的。
        学佛第一步要心念空灵,无所希求,只有施出去,只有帮忙人家的,不用希求拿什么,自然就回向了。
       我们学佛是求自己成佛,布施是一切放下,它的本质就是回向一切智。普通人不了解,把布施当作一段,回向当作一段,当作两个相对的现在《维摩诘经》告诉我们第一义谛,不要修别的法门,只修布施。你说我没钱,就内布施嘛,内心一切皆空,没有钱不能布施的这个念头也要空掉。一切放下,放下的念头也放下,自然成就一切智。所以说:「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中国有句老话:「为善最乐」,这是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纯粹劝人的话。你可以就这个行为体会一下,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此,你真做了一件善事,帮了人家解决了一件大事,那真舒服。这个道理是什么?善行是喜的,恶行是忧的。喜的东西是阳性的,忧愁的东西是阴性的。真做了好事,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的。就有那么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论大小。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尽管满口佛话,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
       同样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回向一切智。因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靠智慧去做。我常说做好事非常难,是要有智慧去做的。没有智慧,你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其实会增加别人的烦恼。所以六度万行以智慧为主,学佛法是智能之学,不是迷信。所以「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智慧是指普通的聪明,一切智是悟道的智慧。
       清楚了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世间的行为,就是修出世间法,修出世间法要能够入世。我今天还在说一位出家的同学,他光晓得出家修道,如果不懂世法的话,这道是白修了,不能起而行。只能空,空而不能起有之用。释迦牟尼成了佛也还是要出来教化众生,他什么事都懂,例如他也懂放牛,乃至也懂裁衣服。他是得一切智的,就是世法要通啊,这样就叫做入不二法门。
        总结无尽意菩萨的报告,在六度万行中,我们真修持做到了任何一点,都能够悟道,不需要再找别的法门。譬如内布施有一条,万缘放下。万缘慢慢放下多麻烦,一念放下就行了,打坐时连求静的这个心都放掉,内布施掉就行了,可以成就一切智。问题是讲得容易,你真能放下到什么程度很难。有人说,放下就昏沈,那你要把昏沈也放下!嘿,这就是问题了,你怎么把昏沈也放下?老实讲,昏沈是习气。例如佛也说过,人为什么要睡眠?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疲劳,所以进入昏沈需要睡眠;一种是心疲劳,用脑子用思想多了,心理上疲劳了,也想睡眠。这个睡眠是一个境界,就是个习气,能把这个习气检查出来,睡眠昏沈也放下,那是真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回向得一切智,这就是不二法门。

                              9.22 深慧:三解脱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现在是第二十一位菩萨,名号是深慧菩萨,由上一位无尽意,到这一位深深智慧的深慧菩萨。《维摩诘经》一共有三十二位菩萨,报告修行的不二法门,这好像是《楞严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报告修行的圆通法门。上一次提醒过你们,诸位有留心算过吗?
       上一位菩萨讲的是六度,这一位菩萨报告的是大乘的三解脱门。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无作在有的经典上也翻成无愿。看到无愿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念《普贤行愿品》吗?学佛不是都要发愿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作而不作。我们能抓住这三解脱门,一切佛法的道理就都知道了,学佛就是随时把握三解脱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0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