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0|回复: 2

[其它]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三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6 17: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释迦牟尼佛的心是慈悲,慈悲得很。什么道理呢?因为《阿弥陀经》里说,这是“难信之法”。念《阿弥陀经》很简单,念“阿弥陀佛”名号更简单,切入一心,可以得到一心不乱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去,这是最为简单,也很容易修持。

  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以后,方才知道佛是不可思议功德。说给我们听,教我们依了《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方法去修,决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要放下,生死心要切。

  现在有些人虽然信佛,但还没有吃净素,事相上也还做不到,有的晚上电影看看、电视望望、录像放放,心都散乱了。我们只有一个心,没有两个心,你事上用得多,道念上就轻,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要专心、要精进,所以慈云忏主“一心皈命……”这篇净土文,作得非常地恳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要“一心皈命”,三心二意就不容易生到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是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所说,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于姚秦时代。鸠摩罗什法师精通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就是戒、定、慧三学。“法师”二字,是“依法为师”——依此法为师。

  鸠摩罗什是印度中天竺的宰相鸠摩罗炎的儿子,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叫“童寿”,祂七岁随母亲到一座寺庙拜佛时,见佛前有一个鼎,他不假思索、毫不费力地就把鼎举过头顶。“怎么像戴帽子一样轻松?”才一动念,就不灵了。那么他心里如果没有打妄想,就能像戴帽子一样毫不费力地举起来;一打妄想,“我小小年纪,怎么能举起这么重的鼎呢?当他心里这么一想,就举不动了。由此,他忽然悟到一切都是唯心造——心里觉得举不动,就真举不动了,刚开始是很轻的。

  法师在临终时,身体都烧掉了,舌头却不化。鸠摩罗什大师不仅是释迦佛陀的译经师,而且也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以下是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是指这部《阿弥陀经》。“我”是阿难自称,“我”阿难亲自在佛面前听闻来的。“一时”两字,因为天上人间时间有长有短,中国与外国时间有差异,像我们周朝同夏朝,一个是一月,一个是正月,这个没有关系,所以不说几时几月,但说“一时”。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阿难尊者说的,未说“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有三种疑问:一疑是他方佛来,一疑是佛重出,一疑是阿难成佛。一说“如是我闻”,三疑俱息。

  佛在舍卫国这个地方有一个公案,当时释迦牟尼佛不是简简单单地去舍卫国的,当时有一位给孤独长者,又叫须达多长者,去他的一位亲戚家,这位亲戚也是一位长者,叫删檀那长者,一到他家里,看到删檀那长者亲自张灯结彩,做种种供养。就问他:“你们办什么喜事,是嫁女儿还是少爷做喜事?”删檀那长者回答,“既不是嫁女儿,也不是办什么喜事,而是要请佛来我家里。”

  这还是给孤独长者第一次听到“佛”名,不知道佛是怎么一回事。删檀那长者告诉他,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万德庄严。长者听后一定要去见佛,他半夜就要去找佛,出去后有一段路很亮很亮,他走到天子桥拜三拜,看不到路了,他就一心念佛,后来路又亮了。走到王舍城,佛正在说法,他来请佛到他们国家去。佛说:“若要我去你们国家,你要先造一个精舍,我可以住在这个精舍。”佛派舍利弗与给孤独长者一同回到舍卫国。

  佛住的地方非常难找,不能离京城太远,也不能太近,最好在一个适当的地方。结果找来找去只有太子的花园最合适。给孤独长者是宰相,就去与太子商量。祇陀太子当时并没有想答应,便随口说道:“你要我的花园也可以,除非你用金砖铺地。”此话一讲,给孤独长者就当真了,立刻开金库用金砖来铺地,铺到只剩下一个角落了。有人传话给太子说:“您是缺钱还是怎样?怎么会把花园卖掉?”太子说:“我是和老宰相说玩笑话的,他要我的花园除非金砖铺地。”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7: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去问长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金砖铺地?”须达多长者说:“我也不是自己享用,我们国家没有佛,我们要请佛来我们国家,所以我要您的花园。”太子说:“就算按您说的,那您的金砖也还没铺遍啊,还有一角没有铺上金砖”。长者说:“我正在想是开大库、中库还是小库。”太子说:“花园我答应给你了,但是里面的树还是我的,我没和你说过树也是你的。”所以现在的祗树给孤独园,就是由祇陀太子供养的树,给孤独长者供养的园。    须达多长者与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精舍测量地基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忽然间微微一笑,给孤独长者问,“尊者,您微笑一定有缘故。”舍利弗答复,“长者啊,我和您还在量精舍的地基时,您天上的宝殿已经建好了。”量了一会儿,舍利弗尊者眉头一皱,长者又问,“尊者,您一定又有缘故。”尊者说,“我和您在量地基时,地基上的蚂蚁,从迦叶佛时代就开始做蚂蚁,到如今还在做蚂蚁。这说明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我才露出这样的表情。”所以像尊者或者大阿罗汉,他的一举一动不是像我们凡夫一样,随便地发怒发笑,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原因。    六种成就里,“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这就解释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俱”就是“同”,这是众成就。大比丘对小比丘来说。这么快,时间又到了,大比丘还没讲完,把这两句讲完。    大比丘、“比丘”有三种含义:怖魔、破恶、乞士。印度话叫比丘,男众叫比丘僧,女众叫比丘尼。这里“与大比丘僧”,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优楼频螺迦叶有五百,伽耶迦叶和那提迦叶两兄弟也有五百,这样加起来就有一千人。再就是舍利弗有一百人,大目犍连有一百人,共计两百人。还有耶舍长者有五十人,加起来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如要详细讲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就是略略讲一讲。    释迦牟尼佛为了度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皈依佛法,用了种种神通,单单优楼频螺迦叶一个人,就要用五百遍的神通才能度过来。我略说一下佛如何降伏优楼频螺迦叶的最后一个神通。    优楼频螺迦叶想害佛,他不称佛,叫瞿昙,你要住在我这里过夜是可以的,我请你住到火龙窟里,你不怕火龙的话就可以去住。佛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只要答应给我住就好了。晚上住的时候,火龙吐火要想烧死佛,不知道佛也用火,佛是用三昧火,它是用凡火,凡火是敌不过三昧火,龙自己烧得热了没有办法,只有佛的钵边才清凉,所以游来游去,索性游进了钵里,里面很清凉,这样一来第二天就把龙降服了。    降服龙王之后,龙王还要请佛,它说我已经看到佛的庄严法相,但是今后我的龙子龙孙却看不到佛,佛有大神通,最好能在我的火龙窟里刻一个印子。佛是大慈大悲答应了火龙,就用神通在石头上印现了佛的庄严法相。    后来玄奘法师到了火龙窟,看到佛的法相庄严,他就写了四句偈,被后人刻在火龙窟里,“佛出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所以佛是真正大慈大悲,现在仍然存在,妙相庄严仍然印在火龙窟里。    “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上午我们讲到“如是我闻”,还要补充一下,这“如是我闻”四个字是阿难尊者说的。未说“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有三种疑问:一疑是他方佛来,一疑是佛重出,一疑是阿难成佛。一说“如是我闻”,三疑俱息。    当初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悲心很重,也不知道要问佛,这时候摩诃迦叶,有些经典也说是阿那律尊者,他提醒阿难赶快去问佛: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佛在世时,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而住?在集结经论时,以何放在经首?恶性比丘如何对待?佛在世时有大威德,恶性比丘没有办法。这些都要去请问佛。    “如是我闻”不同于外道经首用“嚘”“阿”二字,佛经里都是“如是我闻”,《盂兰盆经》里就是“闻如是”。    我们很多念佛人连阿弥陀佛的父亲和母亲,乃至阿弥陀佛出世时的佛名都不知道,现在我再来重复一遍:阿弥陀佛的父亲叫“月上转轮圣王”,阿弥陀佛的母亲叫“殊胜妙颜夫人”。月上转轮圣王在世的时候,国土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阿弥陀佛身为皇太子,他弃国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法名叫“法藏比丘”。我们念佛人一定要记住,就像我们阳间父母一样,如果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太没礼貌了。    我们念佛人其他记不住没关系,但是阿弥陀佛的父母姓名,当时在世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出家后的法号这些都要记住,这些都很重要,我再这样重复一遍,大家就都记住了。因为我们的娑婆世界是以音声来做佛事的,耳根最利。所以《楞严经》中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当从闻中入。”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耳根最利。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7: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清净的国土或以香饭做佛事,饭非常香,一闻到佛的饭香,烦恼都没有了,这叫以香饭做佛事;有些佛土以天衣做佛事,天衣一披上身,烦恼都断尽。而我们娑婆世界以音声做佛事,一定要人家讲然后听,就是自己看经也必须要读出声音来,自己耳朵听到,才能够种到八识田里。    因为眼有眼识,耳有耳识,乃至意有意识。所以六根对六尘,根尘识,三六十八界,十八界都空了就可以成佛了,这非常重要。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鼻根对香尘,舌根对味尘,身根对触尘,意根对法尘。中间若没有识,就不能起作用,虽然有眼,见而不知,不知道分别,分别就是识。所以,憨山大师到弥勒内院听到弥勒菩萨说法,他记得非常牢,这两句话是:“有分别曰识,无分别曰智。”我们思量分别都不是智慧,都是以识用事。学佛法一定要转识成智,转识成智才能转凡成圣。    按八识来讲,转五识为成所做智,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八识为大圆镜智,这就叫转凡成圣。返迷归悟,你不听经,主次分不清,正行和助行也迷迷糊糊,所以一定要听经。    我上午讲过,所有的一切形象、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我们“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有相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的清净心不但无恶念也无善念,“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我们从菩萨一直到地狱众生的本来面目。就算我们成佛了也不增一分,就算我们堕落下去,不管是堕入三途八难,自己的本性是不会埋没的。所以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本来光明。”这就是佛法的真理,即是清净法身。    清净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没有一处不是清净法身。我们为何不清净?落在分别意识上。    就像水不动则清净,一动则浑浊,我们的意识也是这样,一分别就浑浊,糊里糊涂;如果不起分别,就是本来面目。所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月就是清净法身,千江月就是月的影子,云指什么呢?云就是乌云色相,被乌云色相遮住了,就不见本来面目,光明就不能出现。    不起分别,是故此处最吉祥。如同大圆镜,圆在中道,不管胡来汉来,不起分别,于心无碍,无有挂碍;一起分别,就有挂碍,就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这很要紧。那么我未讲正文,先将这几句再分析一下。    所以我们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念经也好,念经就是念经,离开经以外没有分别;念咒就是念咒,离开咒以外没有其它念头;念佛就是念佛,或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或不出口念四字——“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它念头就没有了,这就是清净。    一边念佛,一边思维,一边分别,这个“佛”念不好。我们听经也是一样,只管一心听法师讲经,家里面的孙子啊,小孩啊,都不要去想。人在讲堂,我们心也不要跑出去,就是这样子“一心谛听”,这样子,一入耳根就不会再忘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