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9|回复: 0

[学佛文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十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十一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11


  请掀开经本,五十六页。
  前面讲到法身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一段文里面提到,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应身也是有量的。这个文在五十六面倒数第三行,讲「有量之量」,第二句看起:
  「如阿弥陀实有期限,人天莫数,是有量之无量。」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看到经上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又看到佛在经上讲,阿弥陀佛将来入灭了,观音菩萨成佛。观音菩萨成佛以后,度化众生也是无量寿,入灭之后,是大势至菩萨成佛。这个确实经上是有的。这样说起来,阿弥陀佛的寿量是有量的,怎么可以称为无量?这个地方解释,解释得很好。《无量寿经》上说过,假使十方众生,这是假使的话,不是真的,十方所有的一切众生,都证到辟支佛果,辟支佛比阿罗汉还要高一些,神通都像目犍连,目犍连神通第一,寿命都是论劫数的;这么多的人尽他的寿命,合起来共同计算阿弥陀佛的寿量,都算不出来。能够算出来的,经上的比喻像大海当中的一滴水;算不出来的,像大海水。我们可以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寿量是无量还是有量?算不出来就是无量。所以这里给我们讲,这是有量的无量。是有量,但是没有人能够计算得出来,这就是说无量。经上这个说法诸位要知道,是讲阿弥陀佛的应身,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应化身。当然报身,一般经上都说有始无终,证得之后就永远不会有灭的,报身是智慧身,那是无量的,那是无量之无量。法身,量与无量都说不上,它不落在数量之内,所以统统都说不上。这是有时候会遇到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个问题,在五十八页第二行。大论,就是《大智度论》上有这么一段话,「大论三十六云」,第三十六卷,我们晓得《大智度论》有一百卷,三十六卷有这么一段话。「当知释迦更有清净国土」,释迦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有净土,「如阿弥陀佛国」,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有两样。「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也有不净土,也有秽土,「如释迦文佛国」,就像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读了《大智度论》,这个人就不想生西方净土了,为什么?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有净土,跟西方极乐世界没什么两样,为什么要跑到那个地方去?要跑到那么远,十万亿佛国土,跑到那里去干什么?《大论》上讲的话没错,我们要问问,释迦牟尼佛的心清净不清净?清净当然现净土,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这在理上讲的通,事上就有可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才能够生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净土?
  这还是前面的话,前面有个比喻,学生跟老师听不听老师的教诲?如果真的听老师教诲,老师教我们念阿弥陀佛生西方极乐世界,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释迦牟尼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生一佛国土,就是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生一切诸佛国土;这一切诸佛,当然包括了释迦牟尼佛。见阿弥陀佛,见一尊佛,就是见一切诸佛。我们知道这点,就能够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不管读到经论佛怎么个说法都不会再怀疑。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叫我们生他的净土,叫我们生阿弥陀佛的净土?给诸位说,阿弥陀佛的净土容易生。这是弥陀因地所发的本愿,只要执持名号,他就来接引。我们释迦牟尼佛的净土,释迦牟尼佛没有发这个愿,说你念他的名号,他就来接引你生净土,找遍《大藏经》也找不到这句话。这就是说明,西方净土比其他一切诸佛净土容易往生。生到西方净土就等於生一切诸佛净土,因为你到西方净土之后,你想到哪个佛的净土就到哪个佛的净土,这个叫一生一切生。
  这一大段,我们「释名」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二大段。第二大段是「辨体」,在五十九面第五行。「前文解释能说所说,能观所观,皆能诠名。」前面一大段是解释本经经题里面所含的妙义,这一段是要显体,体就是讲它的性质,也就是说佛讲这部经理论的依据。佛是依什么给我们说《观无 量寿佛经》?一定要知道它理论的依据,我们的信心才真正能够建立。如果不知道它理论的依据就相信了,这只能说他的善根深厚,行,他能成就。有些人,你没有理论的依据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所以辨体就非常重要。
  解释里面有句话说,「寻名,意在忘名显体」,这句话很重要。实在讲,这就是经论里面常常教给我们,听教,古人讲听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听经,或者听开示,古人用听教。听教要在消归自性,要消归自性一定要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相,才能够与心性相应。如果执著这些相就不相应,佛说经名也就是说教,如果我们能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见性了。性是什么?性就是经之体。由此可知,佛是依什么给我们说经?是依真如本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本性建立的,佛给我们所说一切经,也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就可以相信了。
  下面给我们解释辨体的意义,它的正文在六十一面第二行。「次辨体者,体是主义」,次是第二段。初是释名,是第一大段,这是五重玄义的第二大段辨体。辨是辨别,体就是本经的性体,先解释体这个字怎么讲法。体是主义,主就是宾主,前面讲名,名不是主。譬如我出家了,师父给我取个名字叫净公上人,净公上人是不是我?不是的,这个人才是我。名字,我换个名字无所谓,我可以换个名字,不能换个身。身是一个,这是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