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9|回复: 1

南怀瑾:即生成就、秘密法门--《维摩诘经》又《不可思议解脱经》第三 品(3/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3.06 富楼那说法的障碍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富楼那是佛的高足,很多经典中都出现过,尤其是在《楞严经》中,问了佛一个我们大家要问的问题,这个我们在开头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富楼那也推辞,不敢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富楼那是佛弟子中,原来修习小乘声闻法的,而且差不多已经是个领袖人物了。新学出家的比丘,很多都受他的教育,比方说是大学一年级必修科目的讲师。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度人要讲师道,佛祖是人天之师。韩愈写的一篇〈师说〉,并不算是师道,讲中国文化的师道要看《礼记》中的〈学记〉。师道分两种,第一是人师,以道德品性为人表率:第二是经师,讲学理的,讲四书五经传达学问。做经师容易,能做经师又兼人师的,历代以来就非常少了。有同学送一对瓶子给我,刻上「经师人师」四个字,我都不敢当,恭维太过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佛教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佛法法师,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度人不只是说让人信了佛教、肯跪下磕头、或是肯吃素了;那是教育方法之一,没有错,但不彻底。要让人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了,才算是彻底度人。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让人大彻大悟,至少要能够让人晓得修学菩提的正知正见,才能算是度了人。
    在密宗得了金刚阿阇梨戒的人能说法,起码要有他心通与宿命通的本事;用现在的观念说,是要了解听法众人的心理、程度、性向,才能知道用哪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恰当,才能够因材施教。
    佛在世时,经常跟从他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以印度当时人口比例来看,可说是声势浩大。但由他亲自剃度的弟子不多,多数是由弟子代他剃度的。有两个比丘是目犍连的弟子,一个修的是数息观,另一个修白骨观,目犍连问舍利弗,为什么两比丘修法总是不能进步。舍利弗问清楚这两个比丘没出家之前的职业,一个是银匠,修白骨观,另一个是漂布的,修数息观。舍利弗就要他二人调转过来,因为漂布的习惯看着白布在水里,修白骨观就容易;而银匠习惯作细致的活儿,修数息观更适合。换过方法之后,这两个比丘修了三天就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就是能够「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能够观察学生的根基而施教。
    富楼那当时正在为新学比丘说法,注意这里是用说法而不是讲经。讲经是在佛过世之后,将佛说法的记录汇集成经典,后人根据这些记录册讲学才叫讲经。但禅宗丛林制度下只有说法堂,没有讲经堂,因为大和尚就代表了现身佛,而且大和尚说法时是不带书本的。
    富楼那说法时被维摩居士呵斥,因为富楼那没有观察新学比丘们的心理就说法。像是把又脏又烂的食物放进宝贵的器皿中,简直是糟踢人家。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瑠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维摩居士骂富楼那不了解比丘心中所想的,不要把玻璃混作水晶。因为你不知道众生的三世因果,前世有什么样的修行成就,人家是大乘根器,你教些小乘佛法;人家身上本来没有疮的,你不要去挖他的肉。
    禅宗有位祖师开悟之后说:「我眼本明,因师故瞎」,骂他从前的老师指导无方,把他本来清明的法眼给弄瞎了。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无论世间法或佛法都一样,我们大家要警惕。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对于要走大路的人,不要指引他走小径,牛踏过的蹄印是容不下大海的,不要把太阳光和萤火虫相比。这段话是强调要先认识学生的根器,对小乘根器的人无法勉强教以大乘法,会害了他,反之亦然。所以你看,佛在说《法华经》的时候,有五千位追随佛很久的比丘,认为佛说错了,竟然当场退席,走了。这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之难,众生根器不同,程度不同是很大的问题。
    「富楼那!此比丘人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维摩居士告诉富楼那,在场的这一位新学比丘过去生是修大乘道的。因为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中间转生几次把大乘道给忘了,但是那大乘道的天性还在,怎么能用小乘道来教他?小乘根器的人像是盲人,不能看清楚众生的根性。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时豁然,还得本心。」维摩居士就以身教示范,他当时进入定境,引起了那位新学比丘的宿命通,明白自己过去多生累世走的是大乘路线,亲近供养过五百尊佛,所发的大乘愿也都回向众生。这比丘为此当场开悟,明心见性。此地只提「曾于五百佛所」,而不说五百以上,就是点出这位比丘是小菩萨的果位,得宿命通只能知过去的五百生,今后五百生就不知了。若是大菩萨的神通境界,就连五百生之前的生生世世都能知道。
    「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当时在场的新学比丘,就同维摩居士顶礼。注意!根据小乘比丘戒,比丘是不可以对居士顶礼的。但是大乘比丘戒就没有这样的禁例,对善知识顶礼并不分出家在家的。因为维摩居士的说法,使得这些比丘进入了大乘菩萨不退转地的果位。富楼那因此非常惭愧,简直无地自容,所以现在也不敢去探视维摩居士。
    我们晓得佛的这些大弟子,每一位都是有佛法的专长的。为什么碰到维摩居士这位大乘菩萨就都没用了呢?因为他们虽然专,但是不圆融不圆通,所以没用,这也是小乘与大乘的区别。后世禅宗讲求颐悟,受《维摩诘经》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记载:
     尊者舍利弗准备给五百大阿罗汉宣讲佛法,即苦集灭道、生死轮回、布施禅定等修行福报,即积累资粮,为未来解脱修行,圆觉自性而打下基础。
   此时文殊菩萨抢先给这一群人讲了无相大乘法,核心是人无我,法无我。
    (云何名阿罗汉有所得地?诸阿罗汉者不以名,故名为阿罗汉;不以色,故名为阿罗汉。惟诸凡夫于名色中妄作分别,如是名色实无分别,诸阿罗汉皆如是知,不生分别,是故诸阿罗汉不以名、不以色,名为阿罗汉,无有凡夫,无有凡夫法;无有阿罗汉,亦无阿罗汉法而可得者,是故阿罗汉不作分别,以无作行。故无有行处,无有作者,即是寂定。)
     当下这一群人,目瞪口呆,纷纷离席,并且口出恶言,说我们再也不想见到文殊,任何地方也不愿意听闻文殊的讲道。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如是说时,于大众中有五百比丘从坐而起,于世尊前高声唱言:从今已去,更不须见文殊身,亦复不须闻其名字。如是方处速应舍离,所有文殊一切住处更莫趣向。所以者何?云何文殊烦恼解脱一相说耶?五百比丘一时高声唱是言已,皆各背面出众而去。复作是念:我等云何于佛世尊自说法中欢喜乐学,修行梵行已?云何今日忽闻如是弊恶法乎?)
     文殊听了,笑呵呵地说: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 ‘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此刻舍利弗很恼怒,斥责文殊说:大士,您怎么可以这样断人慧命?将这些渴望佛法的信众,因为不能受持大乘佛经,从而失去了修行解脱的机会。
     (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师利仁者,何故不顺众生而说法也,令是一百比丘退失堕落?)
    这时,佛陀听到舍利弗的言语,就给他说:舍利弗,不要如此说,文殊菩萨所讲妙法,是对的。这些人虽然现在听不懂大乘无相法,可是他们的闻性未曾坏灭,大乘法我二空的种子,会因为今天听闻了文殊菩萨的教诲,从而种在阿赖耶识中,未来因此机缘,可以在转生中,再次听到佛陀、大菩萨讲解无上解脱密意,得此成佛。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作是言,所以者何?舍利弗,是一百比丘若不闻是甚深法本者,当知彼辈必定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从地狱出已,然后方得人身人道。以彼诸比丘辈闻是法本甚深义,故所有恶业重罪应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今日入于大叫唤地狱之中,一触受已,即得上生兜率天中,受诸天乐。汝舍利弗当知,是诸比丘闻此法故,速除多罪,暂少轻受。)
      就算是此刻,这些人因为心生恐惧,恼怒身心,诅咒佛法,谩骂尊者,未来因此果报会入地狱,偿还诽谤佛法的罪业,可是因为亲身听闻了无上大乘佛经的奥义,以此殊胜功德,可以瞬间从地狱中解脱出来。可是如果这些人未曾听闻大乘佛法,一直信受的是小乘佛法,着相修行,这些知见的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会导致他生生世世的轮回,纵有修行的福报,终究不得解脱。
      佛陀说:舍利弗!宁造五逆重罪,不可成就我人众寿阴界入见。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持戒,着于持戒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持戒也。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于定,着于定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禅定也。不得以有所得心依于佛,得于法,于僧断事成就身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一体三宝也。
      佛陀说,宁可犯下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下无间地狱的重罪,也不能在知见上,产生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
为何?因为重罪可消灭,知见则难改。世界为众生心灵色尘之体现,生死聚合,命运起伏之觉受,是心灵习气所体验,而心灵体验与觉受,是随着思维知见而形成的,知见犹如轮船之舵,左右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方向。  
     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当时在座的有五百比丘就起座了;
     说,”世尊,您讲的这个法太高深了,我们不信受、听不懂,我们也不想听,然后就起座离开了。“
    世尊就说,”这些人走得好,离开得好“。
    为什么呢?
    世尊又说:”就如森林里面的枯枝焦芽,他们离开了之后可以保护剩下的这些根性具足的弟子们听到最上乘了义的佛法"。
    世尊又说:"信受最上乘了义的佛法是需要累世的根性的,但是,这些人离开了之后,他们对于究竟佛法的这种不敬、玷污、亵渎,确确实实会为他们种下未来地狱的果报,他们将来会因为谤法、谤佛之罪而堕落地狱,但是因为他亲耳听到过大乘了义的佛法的这个名字,地狱的果报只是一触之报,他下去一触,马上就上来了"。
     所以说大乘了义的佛法不仅仅是需要信受的人有累世劫的福德、智慧根性及资粮你才能够信受,你听到祂就已经是莫大的福报了,更何况你去弘扬祂、信受祂呢。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大宝积经》
    佛往昔殷勤告诫: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圆觉经》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六祖慧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