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3|回复: 2

[佛法知识] 「自然和尚」《略講宗鏡錄序》第九講(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自下然和尚宣講 ~
2019年8月13日
「講義」
了萬物由我。明妙覺在身。
修物我同觀,參智眼通身。
可謂搜抉玄根。磨礱理窟。
入深決擇,磨明真淵。
剔禪宗之骨髓。標教網之紀綱。
直解宗門精要,幟張教行律度。
餘惑微瑕。應手圓淨。玄宗妙旨。舉意全彰。
煩惱餘習,稱性通淨。大智真諦,動念即是。
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
覺日常照,慢結永歇,智光當前,六衰路斷。
塵勞外道。盡赴指呼。生死魔軍。全消影響。
現自在力。闡大威光。
示真寶珠。利用無盡。
傾祕密藏。周濟何窮。
可謂。香中爇其牛頭。寶中探其驪頷。華中採其靈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糜。水中飲其甘露。藥中服其九轉。主中遇其聖王。


「視頻文字稿 南行法務組 謄字」
就像音樂家,要真正是音樂家,隨一個音符,在曲調之中,在曲目之中的音符,音符其實都一樣,每個曲調都一樣,但是入哪個音韻,入每個曲調裡,每個音符表現居然可以不同,所以他在聽到種種音符時,居然能夠知道應該隨著這曲名、曲調應該有的脈絡,不是嗎?哆瑞咪發嗦都一樣,但放在曲名、曲調之中都不一樣,根本你要帶動的律動是什麼、發心是什麼都不一樣。所以孔子聽那音樂,就知道這曲子乃聖人周公所作,他就知道,我們就聽不出來。我們一聽,我最多能聽到是誰作的?就是香港演滑稽電影的周星馳的,因為我們都是跟那放逸相應,其他根本不相應,心裡面其實你是可以這樣子微細的。
明常住暗。明是在哪裡?明常住暗。為什麼講明常住暗?這不是叫你在器世間中,什麼暗又是明,這樣子去解釋的。器世間的現象,你永遠找不出道理來,但別忘記器世間是覺,沒覺,哪有器世間?所以要你還本來察,還本來檢理,既然還本,告訴你暗在哪裡?誰知道暗?知道暗的不是明嗎?明常住暗,知道嗎?你說不覺,不覺在哪裡?不覺是誰覺的?是不覺覺不覺的?還是你有一個覺,覺不覺的?覺不覺的那個覺,從來就不是不覺;他已經是不覺,你又怎麼知道是不覺?聽得懂嗎?這就是不斷地剖析你,這不要不斷地剖析。
水不離氷(冰)。水先天就是氷,氷化了就是水,從來沒有一個不是水的氷。
靈智常存妙用無盡。何乃遏想念而求湛寂。你要遏掉想念而求湛寂?你要還本,達本。
斷煩惱而證真如呢?要明白真如,斷感覺幹嘛?感覺就是真如所現,明白真如他就超越,他就除妄。除妄不是就以後沒有相,沒有作用,他不是妄,一樣顯出作用來。現煩惱,只是相而已,只是知道法而已,因為他從法中知道他是煩惱法,跟你墮在煩惱是完全不一樣的。覺心要是不知道,那叫什麼覺?覺心說:「我只知道不煩惱,煩惱的我不知道。」光這一念就知道很煩惱,怎麼會不知道?大覺。
妄作妄修,自難自易。在這邊不斷地妄作妄修,自難自易。自難,自己困限自己,叫自難。自易,就是自己輕藐自己叫自易。難易兩個字,叫自難自易。自己輕藐輕忽於自己,自難自易。
歷劫他求終朝取相。歷種種劫去求,但是終朝取相。你說:「師父,我們要怎麼樣不要終朝取相?」已經教你了,早上起來的時候,提一提吧!你說:「怎麼樣破相?」沒有別的方法,但要認覺。怎麼樣向覺中去認?每一天早上起來,覺在哪裡?覺不就是在現在、過去讓你明白煩惱的那些地方,那些六根六塵裡面嗎?剛剛講賊住,你就要認賊。賊當下,認心賊時,就不是賊。天天看著這些感覺,早上起來這一念就是感覺,就是賊,但是你是要撇開賊去看嗎?不是,是你在賊上忘記他的本性,他是賊。你還他本性,叫懲惡獎善。
懲,就是徵明那個心。要是真懲惡,那天剛好講到,怎麼懲?提一提,覺得是誰?習慣再說。那就叫什麼?一切智覺。你要發心,今天早上開始,要一切智覺。一切智覺就不是一切用感覺。我常常跟剖析智,智從一個知,一切法可以遍知,但你不要忘記知要立在日上。日是什麼?覺照為日,知忘記了下面那個日,知就是凡情。知要是念念之間都明白覺照,那是智。智一定遍知,在知就不一定是智。在知就是流轉,就是這樣子。所以都是終朝取相。
不自暫省返照回光。一點點時間都沒有,你都不願意返照回光。
貨鬻衣珠(承紹家業)。鬻(ㄩˋ yù)就是貿易。衣珠,就是《法華經》講的衣裡明珠。你要去貿易這衣裡明珠,不要老是徒受窮苦。這是你本來的衣裡的明珠,本來富貴,你不認,老是穿那破衣服,老是在那邊臨頻辛苦,當街乞討,去討那些感覺,每天抓著那些感覺,以求可可憐憫的那些可憐溫飽。所以你要貨鬻,把那些衣珠拿出來,還你富貴。
承紹家業,那是根本的大富長者子。承紹家業,你根本就是大富,因為你覺心的覺子,就是感覺中叫覺子,其實就是你整體的富貴,那就是你大覺心體整體的富貴。但你甘心臨頻辛苦,五識於連。臨頻辛苦,就是到處奔波。什麼五識?色、受、想、行、識,五蘊之中到處流轉,就在那邊不斷地乞討,所以要承紹家業。
你不知道如是作,但爭空花之起滅,只爭空華起滅。定認眚影之是非,一直抓著眚,就是眼睛的病,眚病,眚的光影,那種是非的錯誤錯認。所有的祖師,隨便找幾句下來,就知道他在告訴你怎麼做。過去看完了,你只是看的好像他是在呼喚你,不知道怎麼下手,今天一步一步走來,你該熟悉了吧?過去要是師父一來跟你講:「當下煩惱即菩提。」你一定認為:「釋自然老妖一個,妖也,魔也。」你要明白理路以後,說煩惱即菩提,就再也不是那種一般的狂人,那些魔人,那些獅蟲嘴巴講的東西吧?那是真正一步一步你已經願意回家,願觀煩惱之時,你才能真正在煩惱現前的作用上面,才他還本來,起出衣珠,開啟衣珠,你願意開啟衣珠啊!就會在這上面不斷地熟悉,願意開啟衣珠的時候,就不再是那種貧賤。既然不再是那種貧賤,何必還要在過去再回頭溫習那貧賤幹什麼?
聽師父講完,希望將來再看看世間的那些講什麼,你就能夠當下知道是是是非了。假如真能夠這樣子的話,我在台灣,你們在牡丹江,今天之所以有因緣,可能就是因為,我就是東北人嘛,雖然生在台灣,但永遠心繫家鄉,大概喔?不然老遠跟你們來結法緣,你們要是一點都聽不進去,不是辜負老衲嗎?老衲已經甲子之年了,而且又是東北人,東北人應該有那種豪氣,不管男男女女都應該有豪氣,豪氣就變成什麼?就變成你向道的堅毅,向道的念念之間絕不放手的心中的力量。我講東北人,○天就在笑,他也是到東北來聽,雖然是南方的菩薩,東北來聽,不是法緣還在東北嗎?我只是這樣講,所以不要辜負大家法緣一場。
要是真正能夠明白如是,就是下面講的可謂搜抉玄根,磨礱理窟。你內心之中才能夠自己為自己搜抉決定玄根,念念之間看到就是過去深密在你心底深處那你看不到的影深的根本心中的本來的妙根、妙用。磨礱,不斷地磨礪。讓你不斷地磨礪找到你心中懂得的心中的理脈。就類似於剛剛講的,過去講煩惱即菩提,你一定是抓著煩惱說菩提。現在慢慢體會以後,說煩惱即菩提,原來是在行者心中煩惱即菩提是完全在煩惱上面還他本來面目。煩惱還他本來面目,那是你堅決決定想要超出煩惱,永遠解脫的這種智慧,證得根本解脫的智慧,所以他沒有一點流轉,沒有一點過去那種愚癡的語言,世間的那種可卑可惡狂想的念頭。
這一些道理哪裡來的?磨礱來的,慢慢磨出來的嘛,才能夠磨出你行者的方向。怎麼磨的?這三年我們不是磨來磨去嗎?跑來跑去也三年了,互相磨。你們大家在那邊沒事聽經,夠磨的,都很辛苦,很辛苦?尤其是凡夫,凡夫的念頭你知道多可怕嗎?出家三十年,每天這樣子參,有的時候打坐參,剛有個念頭起來:「累不累啊?」因為還沒有開悟,就會有那念頭:「累不累啊?」多磨。潛在意識都知道是磨,但是那意識起來,已經在覺心上參了,自心所起的意識再也都動不了你,不是剛好在印證嗎?所以你越覺得到臨門那一腳的時候,雖然我還不到,但是你將來會發現臨門那一腳,臨門那一腳可以有很多階段的,一次一次的心中的增上,都會有一次一次的那臨門一腳,你越是碰到那時候,那無始劫以來的凡情習氣他會湧現。
但是現在講凡情習氣會湧現,要聽對喔!習氣,說是凡情習氣,有的人認為是過去所造的,錯了!是因為你覺心照的就是凡情,凡情習氣就是你自性的區塊,你站在覺心之中就會看到凡情這區塊。什麼叫凡情?覺心現前,覺心不相,覺心現出來的時候就是凡情,就是感覺,感覺就是凡情,所以他永遠是兩個區塊。可是因為直是在覺心現前處,那區塊就會越現前;越是覺心要增上時,那區塊就越強烈,越強烈,其實就是在考驗你是否懂得覺心。他絕對越強烈,最強烈。強烈到最後,你念念之間永遠住在覺心,站在覺心的樹列之下,就是知道感覺都是覺心的安布,叫做覺心的樹列,就是剛剛講的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如是布施,就是樹列。
樹列是什麼?就是菩提樹下。樹列就是菩提樹下,覺心的菩提樹下,看到自在天魔在你眼前射箭。看到那時候,你大概就要成佛了。貪、瞋欲望都在你眼前,而且是最強烈,天欲,現在這們是粗欲,最初的欲望念頭,那是惑著,都是這樣,磨礱理窟。
入深決擇,磨明真淵。你念念之間不斷地去磨礪。
剔禪宗之骨髓,標教網之紀綱。你在剔,剔就是分解、分辨。禪宗之骨髓,那是根本心中不二的至理,那是念念之間本來的大定,那是禪宗。中國漢傳佛教的禪宗,不是你現在看到佛門之中妄想分別的那種禪的禪,那些禪只是一個行為,一個作相。佛門的禪宗,是總約你根本的智慧中說的,是總說你的覺明心體的,那叫禪。
為什麼中國佛教要用禪這個字來總約如是心性?因為心性本來就有一個相,叫什麼?他開始安布一切根本不二的清淨,所以禪者,示單,不二。不二在哪裡說的?就是在一切二中。那在二中,因為在二中,所以你才知道不二。聽得懂嗎?應該現在慢慢聽得懂師父在說的,不是磨礱理窟嗎?被磨了那麼久。因為在二,你才知道不二。假如真正是二,你就不知道什麼是二。你為什麼感覺都是種種分別,種種二?因為你是不二,才能分別的。就像鏡子,從來不是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他才能夠為你現盡一切青、黃、赤、白。無色能現色,不二才能現二。換過頭來,二中一定不二,那叫示單。為什麼要突顯不二?因為不二之中,能擔當一切二。智慧一定能知一切知,但在知就不一定是智。不二一定能擔當一切二,在二就不一定是不二。
大覺心體還有一種相,什麼相?舉賢,讓賢。什麼叫舉賢?賢者,能也。賢者,智用也。覺心為什麼要舉賢?大覺心體現前時,在眼叫見,整個覺心就交給了見,叫見覺。見覺是什麼?現種種世用,賢能而已,他是現而已。見呢?馬上交給色,叫色覺。色覺是什麼?現出種種作用,世用而已。所以你會看到覺體的種種交替,他是一步一步什麼?舉賢。禪字,中國字以前叫什麼?禪(ㄕㄢˋ shàn)也。禪(ㄕㄢˋshàn)位。堯舜禹湯以前,禪(ㄕㄢˋshàn)位,舉賢。心中就是這樣的,不但不二,還能舉賢,起成傳承,這是禪。這不把覺心講完了嗎?這是中國祖師講的禪。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一天到晚,有的人現在南傳就講,中國人講的禪,其實就是我們一個禪坐,一個禪修嘛。祖師所講的道理,南傳都講不出來,禪修?你怎麼修?我不是現在要輕視南傳,我是輕視他們老是這樣子去謗破大乘這個聲音。真正是好好修行人,就是《法華經》中講的,絕對沒有一個真正阿羅漢的不信此法,也就是絕對不是真正修行南傳的,南傳也是心上修,也絕對沒有一個真正修行在心中參究的人,就算最初你是拿這些小法、拿這些小門小徑開始進入,但你真正進到修心的人,聽到別人跟你講心時,沒有不好樂的。你一定能分別是對是錯,但是是對的,你沒有不好樂的,沒有那種絕對馬上就排拒,你就不是修心人。我罵的是這種人,所以他一定能夠回大。
為什麼他能回?不是有一個大乘,有一個小乘,然後叫小乘學大法,是誰把心講圓滿了叫大;誰在修行還不圓滿,叫小,還沒有認知圓滿,叫小。但是要真正修心的人,還未圓滿,一定會好樂圓滿,學習心中一定有一個相,學無止境,我們都叫做學人。學習心中假如一天到晚都只是跟你講,我只要這個就好,其他的我不用,跟我沒有關係。你不要說你是僧人,你不要說你是行者,你是釋子,你連世間學人你都不配,因為你沒發心嘛,沒有那個心,怎麼叫那個名字?名字,你就不配那個名字,就是如此。
直解宗門精要,幟張教行律度。現前就是什麼?就能夠發現,就剛剛講的從小到大,那都是律度,那是心中的根本紀律,那是根本心中不會違犯,不會自己敗壞自輕自蔑,就剛剛講的自難自易的種種心中應該有的行持,那叫紀綱。看到心中的紀綱就是如此。
餘惑微瑕,應手圓淨。一切現前的餘惑,看的那種瑕疵,你覺得覺心任何感覺馬上到覺,好像就有那種力量在種種餘惑現前。什麼叫應手?應手就是在持,在持就是應手。你只要念念在如是持,應手圓淨。持,手有掌持相。你不在持呢?不在持就是你根本提不起來。剛開始在持在哪裡在持?從最初那一念,周顧十方開始願意回頭。
之前跟大家講,早上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貿然下床,趕快在床頭上坐一坐。現在懂得毗尼日用了,趕快念一念,提起來,當然還有直單了,下單: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迴護,那是護持力,這都要念一念,都要發心,每一個心都要放在你修行的氣氛上,最重要就是那一個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當願哪個眾生?不是你老是想到心外的眾生,當願你眼前的一切眾生,感受的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的一切眾生,都是智覺,他不是感覺,周顧十方。不要老是想錯了,當願眾生想外人,那你只是培福,雖然有好心,只是培福。什麼時候才培到真正培福呢?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出四門城,看到苦難生老病死,突然想到用盡世間方法,就處救度一切眾生,也於事無補,所以為了度蒼生,念念回去還要看到自己如何解脫,才能夠永度眾生大病。所以那種當願眾生,也應該要有這種心,於理於外都知道該發什麼心,當下看的就是自性眾生。不是叫你不要呵護別人,因為就是要呵護一切眾生,報答一切親緣的大恩,所以要當前自己要明了,自己要救度之,你才能夠度其度他。
玄宗妙旨,舉意全彰。玄宗妙旨,這所有的一切道理,舉意全彰。舉什麼意?假如還有意可以舉,就違背祖師所講的。舉意就是念頭現處。為什麼現在可以直接講念頭現處?舉意。意字,只要看意在哪裡,中國字寫得多好,上面一個音,下面一個心,音心為意,隨緣傳響就是意。響,有回響就是意。你要離開他看大覺嗎?一切妙旨,一切根本心中的玄宗——本來,你看不到本來叫宗,那根本玄宗當下現處,意現處就是已經到了周顧十方,這麼樣心中的念念清明了。而且剛開始時一定要念念相信意念現處就是覺心,先要這聲音。舉意全彰有初、中、後的道理,為初機人講舉意全彰,是你性中絕對秉持的信念,將來你才能夠真正在中、後根機如實證得舉意全彰,就是如此。
我解釋,煩惱餘習,稱性通淨。大智真諦,動念即是。大智的真諦,念念之間在哪裡看到智覺?動念,你就要照見就是。那才是真正永遠幫你統合一心,永遠幫你照見本來,永遠在一切習氣之中,要是你還不知道舉意全彰,你還不知道現意時當下就是,那就是什麼?那就是煩惱餘習,餘惑微瑕。連這一點都不敢擔當?就是餘惑,就是微瑕,還有這種瑕疵。
現在我跟大家講的不是唱高調嗎?把這聲音放在你心中,你自然就起成慚愧啊。所以為什麼叫聽經聞法?就是彼此之間的聲音之中起成回響。你不聽時,或者不在法上熏習時,你天天在熏習,天天在聽,六根聽的就是凡情的種種律動,每天做的就是那些凡情啦,或者一些世間思惟的心中的造作,你心中的曲目永遠跳不出那些世間眾生的音符,但是明白覺心之時呢?都知道那是虛妄。你要是真正明白虛妄時,不必改你現在任何半點。聽清楚,你真正明白時,不必改半點,不必薙頭染衣,有的人聽到好高興啊,「我不必薙頭染衣。」但是你要放在心裡。因為眾生就沒有那麼老老實實嘛,沒有那麼簡單就老老實實,所以你才要薙頭染衣,在自己身形上面刻鏤形象,永遠刻骨銘心。刻骨我不敢刻,太痛了,我可以刻個頭發吧?刻個形象吧?目的在這裡呀。
我告訴你要是明白時,不必改變形象。但你要知道改變形象,也沒這麼簡單。所以心裡面就要好樂向往,真的不能出家,要好樂嚮往:「我知道那個相,一定要有相才行。」因為相是什麼?相就代表現在的發心。一定要有發過心,堅決心,將來才會老實。你光那一念心,縱然這一生中真的沒辦法現出家相,光那一念心赤誠嚮往,心中明白那一個出家相中的功德,你雖然不現,但心裡面的作用差不多了,將來保證你還能夠在凡情之中與道心相應,與出離相應。
不要聽到師父講完這個,就說:「好吧,那我就這樣發心,就打死不現出家相了。」光你這一心就是偷懶,就是怠惰,你的重點是在這一念心中,所以一定要有這個發心的啊。
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七慢,在哪裡說七慢?七慢無別處,都因背覺起。七慢沒有其他的地方,背覺就是七慢。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七慢,就這七慢。從此以後背離心原,就是慢,最初的慢。從慢中念念越度,就是過慢;越度之中抓死越度,慢過慢;形成種種執著,我慢;在這上面不斷的依著念頭勢力增長,增上慢;然後永遠墮在這邊,永遠感覺不到你還能出離,還能回頭,叫卑劣慢;從卑劣慢中起成的種種邪曲,什麼淫也可以成為助道啦,吃眾生也變成活佛啦,邪慢。
如在家女眾可以領導僧團,什麼她生下來就天賦異稟,我們出家人就要跟她,就如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個班,邪慢。還有一天到晚教你弟子規,但他最不守出家人弟子規的,出家比丘是誰能薙度都不知道,韓瑛館長能薙啊。一天到晚就是鼓動在家人出來講經,花錢請在家人出來講經,從來不叫穿袈裟的上來講,有意無意就告訴你在家人勝過出家人,這個從來不知道弟子規的,卻一天到晚跟你講傳統教育弟子規,邪慢。
講弟子規的那叫做什麼?幫著淨空講弟子規的叫做什麼?那個在家人,網絡上很紅的,那男的,那些光碟可能都銷毀了,那個在台灣想出家,現在怎麼樣不知道了,他出家,當然想跟淨空出家,淨空又說他不收徒弟。他不收徒弟,很奇怪,他下面有好多悟字輩的出家人。他甚至講過:「我從來不收徒弟,但是悟道不是,其他都是韓館長收的。」第一個韓館長根本不能收徒弟。再一個,你剛剛講話有問題,你說不收徒弟,悟道不是,那悟道到底是不是你收的?自己打嘴巴,有收了嘛。然後其他又是韓館長收的,這已經是顛倒了,這已經不守弟子規了。所以他們還是想要跟淨空出家,但淨空還是要標榜他不收徒弟呀,所以這個人吶,就是一天到晚在光盤講弟子規的,年輕男眾,瘦瘦的,戴個眼鏡的,要出家,怎麼辦呢?就叫台灣南普陀的律師,叫做代刀,然後代刀,他們在網絡上寫,某某人出家了,依淨空長老出家,然後由某某大和尚律師代刀。
光這段文章就知道絕對違背弟子規。我想跟他出家,我拿個律師代刀。代刀什麼意思?我不當你是師父,你是代刀的。佛門有代刀這兩個字嗎?代刀也是你師父,代刀喔?表示你根本幫他當師。不要把他當師,他又不作你師,這在《般若經》中講,這叫魔事。然後這裡面所有的一切啟發給後人的,或當下這些人心裡面的律動,你都感覺不到嗎?那叫違背戒律,那個影響有多大?那個當下的心有多邪,你知道嗎?那根本敗壞僧倫。僧倫有代刀的嗎?那我師父是代刀的?可以代刀嗎?薙你就是你師父,什麼叫代刀?帶刀是在京城才有帶刀,那是侍衛,帶一把刀。那叫胡扯,不能代刀的,那叫守弟子規嗎?但是他可以一天到晚跟你講弟子規。佛門倫理都不守了,還教弟子規,現在叫做邪慢。
能摧七慢之山。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行為?念念背覺。不但念念背覺,還逛妄拿背覺的道理一天到晚在那邊狂惑眾生。因為這樣子業力的關係,他的結使跟福德就越來越重,越來越幻散,幻散到最後,到老他都不相信自己講錯了,一點都不反省自心,還越講底氣越重,底氣越堅強、越剛強:「就是韓館長收的,我們徒弟就是韓館長收的。」就是這樣子。你為什麼能夠覺得他們的業力好麼強?就是業力一直使然。什麼業力使然?背覺,慢心就永遠不可能停歇,只能增強。因為後面還有一個增上慢,只能增強。越增上,越卑劣,下面就是卑劣慢。越增上,越卑劣,就是邪慢,七慢之山。
永塞六衰之路。六衰就是六根六塵,現前就是一切六賊。覺日常照,慢結永歇,智光當前,六衰路斷。
塵勞外道,盡赴指呼。一切塵勞外道,離心就是外道。你感覺現在意念不都離心嗎?不都是塵勞嗎?任其你現前所現的一切塵勞外道,這塵勞外道不要想到他人去,不要想到現在一講到這名字就想到外面,就講到你自心,那些感受的塵勞,一直背心離心的感覺,完全看到指呼啊!就看到指月,你要永遠指著你的心原,叫盡赴指呼。
指月是跟誰指?指月,你到家就不必指月。指月就是跟著月亮指的?月亮要看著你的指幹什麼?指月是跟著那些塵勞外道指的。跟誰塵勞外道?跟你心中的塵勞外道,因為你心中隨緣所現就是塵勞,你心中每個念頭起處就是外道。為什麼說他是外道?因為心所現,心現外就是外道。你要知道外道其實根本就是一道,只是打破內外,其實就是還他本來就是一道,那就不是外道。其實能現內現外,有內中的感覺叫內道,有外中的感覺叫外道,內道、外道其實同然是一道,但是你永遠抓著外面的是感受就是外道,背離心原。
塵勞外道,盡赴指呼。就告訴你每個念頭你都要看得到,清清楚楚,盡赴指呼。
生死魔軍,全消影響。現在一切感受,既然都是塵勞外道,但是塵勞外道現前就是什麼?生滅,迷惑。生滅、迷惑就是生死魔軍,因為感受一定是生滅。我不是跟大家講過,沒有生滅,哪有感覺呢?感覺一定要用生生滅滅來增強感覺的,每一個剎那的生滅,你才有一次一次心中補足的增明,那種現象,那種鮮綠鮮明,他就是剎那剎那滅;剎那剎那生,你才有那種鮮明。就在這剎那生滅,這種鮮明之中,明明是生死的業根,卻起成你永遠惑著的剛強,因為你被他惑著,眼前就是他這樣幻化,一直幻化,幻化就是惑著。
過去跟你講眼前幻化,你會覺得眾生凡情太盛,都是幻化,怎麼辦?現在我敢跟你講幻化,就是要你認賊,你明白認賊,不是讓你把他當成賊子,認清賊目,直下還他本來,不都是幻化嗎?全是幻化啊,全是迷惑啊,但是幻化迷惑還會有影響嗎?不是嘛,你是覺心知道他,覺能影響他,他不能影響你。這影響叫形身都無障,任何感覺形身,那種勢力,生死魔軍,那種勢力,那種排山倒海的種種萬千變化,像魔軍一樣,他不能影響你,是你明白覺,就能影響他,那叫智覺,一切智覺。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覺跟感覺就差在哪裡?再提醒大家一句,回頭提一提:「覺得的是誰?」實在不能提,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但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還要多增上一句,因為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我應該站在無量壽無量光上看感覺呢?還是被感覺遮蔽了無量壽無量光?那你就可以一直念佛,當下就起成如是觀照。這觀照的聲音我是這樣子告訴你,但不是說你將來一定要把這聲音念起來:「啊!師父說,要是無量壽無量光上看感覺呢?還是被感覺遮蔽了無量壽無量光呢?」不必,你熟悉的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這一句就在現用,熟悉就是,那是真念佛,真報佛恩。 不但在這句佛號上面有染香的香光莊嚴,而且你當下現用,就直領佛性,就不違背這句名號,那這樣子染香,跟你當下起用,才能夠相輔相成,你才是捷中之捷。
不然都說捷徑啊?念佛都是捷徑啊?你看有的人念了二十年,一點習氣都沒改,捷徑?打劫的劫,劫徑。為什麼是打劫的劫?心中根本沒有發願,你知道嗎?沒有發菩提心,沒有發嚮往的願,沒有發向佛的願。向佛的願就是告訴你,最初向佛的願就是什麼?好樂往生。你一定念佛,你潛在嘴巴說好樂往生,你心裡根本不是好樂往生,甚至解釋錯了:「好樂往生,就是我將來死了以後就去西方了。我一定要去西方啊,你要我去哪裡,你要我去哪裡都不去,絕對不去。」你有那麼大辦法喔?不去?將來往生去西方,那你現在就要一直住在這裡,跟你將來根本沒關係好不好?好樂往生是現在的一切世間情想都應該放淡了,好樂往生嘛!心中是講心性之中,我好樂往生,我好樂景仰聖賢時,心氣就應該往上投入了,你根本不在乎現在的感受,再也不是那一句:「我將來往生的時候,我將來死了要去西方。」結果你講將來,現在天天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東家長,西家短,哪有好樂?我看不到任何好樂,嘴巴講那以為是好樂。
這樣子講的好樂才有可能什麼?才有可能念佛念到最後:「哎呀!原來阿彌陀佛就是基督耶穌,在西方叫耶穌,在這邊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默罕默德。」就是這種解釋,才會出來這種思惟,跟一般民間心裡面的那種委屈依賴有什麼不一樣?然後幻想:「我一定去天國。」不就是那種思惟,一樣的嗎?那一句「一定去天國」,大家就變成著相的執著,根本不是在心性之中的看待。
我以前沒有出家的時候,我是穆斯林,回教徒,我去的沙地阿拉伯麥加聖城讀書的。我剛去根本不會阿拉伯話,同學阿拉伯人從來不會跟你講英文,不會跟你講英文的,你去不會阿拉伯話,有的會華文,像東南亞的地方有些華人,也是穆斯林回教徒,他就用很懷疑的眼睛看著你:「你不會阿拉伯話?你將來怎麼去天國?」會阿拉伯話就會去天國,就是那種著相嘛。那就是跟他們一樣,一天到晚就不是看到心性之中的,還要會阿拉伯話,才會去天國。都是用眾生的這種思惟在編織世間那些感受,好像比較他們相應的故事跟情結,那叫都被影響,而不是全消影響。
現自在力,闡大威光。那是現什麼自在力?這「自在」不要解釋錯了,每一個都自在自在,到那些附佛外道,那些獅蟲,一天到晚跟你說:「要自在,不是那種約束,持戒太約束了。」或者嘴巴雖然講持戒,但隨時跟你講那些自在,好像他有正量,把一大堆那些惡心,逞那些惡心惡性當成正量。自在者,再也不是眾生思惟,因為那全不是你過去習慣的思惟,都不是你過去習慣的音聲文字。
自在是什麼意思?自者,本來。在者,常住。本來常住,自在義。觀自在,就是觀這自在。不是觀你心裡面還覺得非常瀟灑,那叫什麼自在?跟你現前根本沒有關係,跟你現前都不一樣,怎麼叫自在?那就是不同,不同就是變化,變化就是無常。自在是告訴你不管怎麼變化里面,在任何變化里面,他的根本從來不變,那才叫做自在。什麼東西才能根本不變?大覺心體才能根本不變,覺體的根本擔當不變,覺體的根本當前的性用不變,那叫自在。自者,本來。在者,常住。常常要思惟本來常住,叫觀自在。你能如是常觀自在,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然你在觀自在怎樣行深?一天到晚提個名字也不作觀,叫行深嗎?
因為觀自在,要在哪裡?在種種感受之中,你要知道感受是變化,常常能覺感受的那是本來。感受的隨緣變化是生滅,那隨生滅的,能覺這些生滅的是常住。沒有這自在,沒有本來常住,你哪有這些生生滅滅的感覺呢?所以你就會在種種感受現前,這麼大的勢力裡面,你慢慢就回頭,回到這裡,回到能夠起成大照,能夠起成作用的本來常住的清明作用,那時候就是照見五蘊皆空。
然後,過去看到五蘊,都是一次一次向外的攀緣執著,你現在知道自在,照見五蘊皆空。空是什麼意思?他不過就是緣影而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為什麼苦厄?妄執為苦。從此以後,淪落在凡極厄。《心經》這一句講完。誰跟你講只是背一背的?要用,天天要這樣子起來起觀的,你就知道真能度苦厄。不是一天到晚起來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來了以後他就能度你的苦厄,跟你沒關係。講一句話,你的心中都起不了回響,表示什麼?講一句經文,起不了回響,起不了你心中的架構,你就要慚愧,你就要恐懼,那叫覺心闇昧。這句話都起不了架構,將來總有一天,你活在世間,看到大山,大山架構不了你;看到大水,大水成就不了你,你活在世間,是負擔。
一個學佛的人,學心的人,一篇經文下來,經叫貫穿,你沒有看到你當下要做什麼?你學音樂家,給你一個曲調、曲譜,你馬上知道怎麼樣入律,不是嗎?世間人都要如此,我們怎麼不發這個心?你會發現他比世間人用心都還差勁,那叫可憐。
示真寶珠,利用無盡,示真實的心中的心珠。
傾祕密藏,周濟何窮。那才是真正的祕密。剛剛要是沒有講自在,你還不知道那祕密,那祕密是什麼?那祕密不是用言語,不是用現在的光影、影像文件,為什麼不是?就是我常講的,類似於鏡體,鏡體無行無狀,根本不能見,根本也不能拿言語指,根本沒地方指,鏡體在哪裡?根本沒有東西,他又不是玻璃,又不是銅片,又不是水面,你在哪裡看到銅鏡?看到水鏡?他照出顏色來時,他映出顏色來。所以你看到都是什麼?你看到都是鏡色。鏡色是什麼?鏡色就是現在的緣顯,應緣所顯,都是緣顯。但是那麼強烈的緣顯,其實都是你看不見的祕密藏,知道嗎?
怎麼樣起祕密藏?起祕密藏不是把本來看不見的拿出來看見,你不可能看見。那怎麼起?所有一切緣顯處都知道是祕密藏處,就在祕密藏處能夠任其發揮種種莊嚴,那叫華藏莊嚴,華藏一真法界的遍布莊嚴,叫起祕密藏。
師父講完了,聽起來好像很好聽,很激動,那怎麼起?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你就一個一個蹦,每個感受現前就慢慢蹦,蹦習慣的就會了。蹦就什麼?昨天剛好○鵬講的,現在東北人正好喜歡跳廣場舞,廣場就是任何感受現前就是廣場,你在那邊懂得蹦,就是廣場舞。你不要真的跑到廣場跳舞,你每天有一個廣場,不在那邊廣場舞一下?每個念頭開始,都要開始這樣現,周濟何窮。
可謂,香中爇其牛頭,寶中探其驪頷。香中要立,就是心中所有的熏習要熏最至高無上的真正熏香。後面十一頁的經文,幾乎都是講世間應用器界的莊嚴,表示你現在發心的種種莊嚴,要用至高無上的根本清淨莊嚴。香中就是你心中根本的熏習,香要用根本清淨最至高無上的妙香。
然後寶中探其驪頷。驪頷是什麼?驪頷之寶就是最珍貴的。為什麼?他在黑龍的下巴底下。要去拿的話要在龍的下巴拿,又險,驪頷之寶。寶中要探其驪頷,探在哪裡?探在最危險的地方,危險是誰?就是黑龍。龍是什麼?龍是行雲布雨。你要看到你心中的龍相在哪裡?就是你現在每個念頭的雲布處。龍還有一個相,遊在空中,散布空中。龍雖常處大海,什麼海?心海,但是所顯神變都在虛空。事實上都在哪裡?都沒有離開你根本大覺的虛空,都是虛空。為什麼是黑龍?因為現前的時候他就是闇障,就是黑龍。你要在這個地方,這麼大的闇障之中找到你的寶珠,他在哪裡?下巴底下,龍頭跟身體的銜接處,身首的接觸處。這種比喻,只有祖師能比喻得出來,驪頷。你就是這樣幹的,就是這樣做的。

阿彌陀佛!

「補充教材」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明常住暗水不離氷,靈智常存妙用無盡。何乃遏想念而求湛寂,斷煩惱而證真如。妄作妄修,自難自易。
歷劫他求終朝取相,不自暫省返照回光。貨鬻衣珠承紹家業,但爭空花之起滅,定認眚影之是非。

《毗尼日用切要》:
早覺: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下單: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迴護;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睡眠: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
敷單坐禪 : 若敷牀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9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