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053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9-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当年讲《法华经》那一时,正是他现在听《法华经》之时,我们说他进入了时间隧道,用现在科学讲,进入时间隧道回到过去。其实哪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金刚经》里讲要离寿者相,就不要有这些时间概念,这些概念,爱因斯坦这大科学家都说这是人类的错觉。因为你执着,你才有时间的观念。当我们用功的时候,读经的时候,一入定那正是佛讲经之时。
下面『佛在』,「一时,佛在」,「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要知道他是一位多元文化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千万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看。不是上帝,不是神明,他是一位教育家,他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每天办班教学。这里这个「在」字讲得很有意思,他不讲佛住,他讲佛在。一般我们说你住哪里?我住在油麻地,我住在汉口道。在和住就不同。为什么讲佛在,不讲佛住?这是因为在有随缘的意思,他不住。你看《金刚经》里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他无所住。佛无所住,他住在哪?我们说如果佛有住处,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当下就是,只是我们迷惑颠倒,看不到一真法界。佛跟我们手牵着手,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在六道轮回里面。佛住一真法界,他就看见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的,他就应机说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有应他就在,这里的众生因缘成熟,他就在这里说法;这里众生因缘没有成熟,他就不在这里,他很随缘,随缘现身。我们也要学习世尊的这种随缘,一切都不执着。连我们的身体都不执着,身体在世间一天就好好为众生工作一天,什么时候因缘成熟,娑婆缘尽,我们毫不执着求生净土,这就好。这是无住又生心,生心就是求生净土的心,念阿弥陀佛的心,这就好。
『佛在娑竭罗龙宫』,「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水海。咸水海就是大海,大海的水是咸的。海水是苦涩的,你不敢喝的,它代表苦海,一切世间就像苦海一样。「龙宫」,这是大龙菩萨所在的道场,这位菩萨是法身大士,他在龙宫里面。我们要问了,龙宫到底有没有?现在科学很发达,整个太平洋、大西洋从头到尾、从顶到下都探测过,为什么没看见龙宫?要知道龙宫不是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里面。空间有多维次的,它是在另一个维次空间。这些空间与空间之间,哪怕是交错在一起,你也看不到,为什么?因为它在不同的时空里面。我们相信龙宫真有,不是我们看不到就没有。龙宫,龙代表千变万化,所以大海里头这些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众生,其实代表什么?就代表我们的社会,你看我们社会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人事物。这是在这样的一个道场里面,这是指我们现前的社会。
『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讲听经的大众。比丘就是出家人受了比丘戒,但是他们不是一般比丘,是「大比丘」。前面冠上个「大」字就不是普通人,他是大乘菩萨示现。有八千人,实际上这个数字也是代表圆满的,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些修行人,他们有能力到龙宫听法。然后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菩萨后面加个摩诃萨就是大菩萨,都是一真法界里的菩萨。合起来,八千比丘加上三万二千菩萨,总共四万人。
比丘众的众字还代表僧团,有六和、和合的意思。如果一个团体修六和敬,就是世间受人尊敬的团体。像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在我们老法师的领导之下,人人能够守六和敬,遵佛的教诲,遵我们师父的教诲,这样的话真正做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六和敬里面这两条最重要。见解要相同,同一个修学理念,戒和同修是同一个修学的方法,怎么修学?从基础学起,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这里修,这是戒和同修。这种团体真的是龙天护法护持,对于整个社会安定和睦、消灾免难会起积极的作用。大比丘众是六和僧团,加上这些大菩萨,汇集在大海里头龙宫里面听佛讲《十善业道经》,这也是一个殊胜的法会,佛很高兴说出这个大法。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同一个时间继续来学习。好,谢谢大家。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2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昨天我们简要的介绍了学习本经的一个缘起,我们用师父上人所节录的「雍正皇帝上谕」这篇文章来作为序言,来学习,也介绍了本经的经题,还有翻译者实叉难陀大师。昨天我们讲了本经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给我们表达了六种成就,「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属于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娑竭罗龙宫」这是属于处成就,这个地方,「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众成就。所以,这里包括信、闻、时、主、处、众六种因缘的成就。可见得一部佛经能够弘传出来,因缘非常不容易,要六种成就都要具足。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本经的正宗分;序分就好比一篇文章的序言,正宗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先看到这里。这是正宗分第一句话,世尊释迦牟尼佛首先开口来问龙王。在佛经里面,通常我们看到佛的弟子或者信众向佛请教一个问题,佛就予以回答。因为佛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不会无缘无故出来讲话,一定是有人启请。本经,世尊没有等听众的启请,首先开口说,这种情形实际上是听众因缘成熟,佛看到大众受教的因缘成熟,能够接受这个大法了,于是就不等待听众的启请,就首先开口讲话。正如《佛说阿弥陀经》里头也是没有人请问,佛也是首先开口讲。这样一种方式的教学,通常我们在本经题目上面会加一个「佛说」,是佛不问而自说。这证明佛的眼中看这一门的教学科目非常重要,不需要人来说、来问,他就要主动说了。
这一段,『尔时』是讲听经的大众,刚才介绍的总共四万人,八千大比丘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