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6|回复: 2

[佛法知识] 「自然和尚」《宗鏡錄序》第二講(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自下然和尚 宣講 ~
「講義」
最初不覺。
冃取為最,因裁而初,起自覺明,似背明覺。
忽起動心。
幻生法爾,體假謂動。
成業識之由。
赴感從緣,妄為緣感,依他而識,業始來也!
為覺明之咎。
《楞嚴經》云:明妄非他,覺明為咎。又云: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因明起照。見分俄興。
明既以所,幻起照能,能照而見,倏然成分。故俄興之俄,人我熾生也!

「视频文字稿 ~ 南行法務組 騰字」
在最初之時,你忘記了大覺,就是最初不覺。明白如是性,將來就能明心見性,就能返璞歸真。返璞歸真就是祖師講的一法不增,一法不減,過去怎麼見,現在還是怎麼見。但是過去割截是割截,從此流浪;現在割截是性中的擔當,這是漢傳佛教,叫大乘佛法,叫你明心,叫你見性。但見如是性,就是剛剛講的覺海澄清。這是祖師永明延壽禪師根本教授的真諦,所以為什麼叫大乘行都難行能行?你要去體會割截,那麼龐然的割截,隨緣感受的差別,過去在差別時你只能墮差別,現在卻在這麼龐然的差別勢力裡面,我要倒吸一口氣,堅定信心,我要在這種差別之中不壞差別,但我要認得他根本就是一如,這種不是真發心人難以看到。
鏡體在哪裡看到鏡體?就在差別之中的每一個差別。差別不是一起現的,現在現黑之時,等一下就現白,那叫差別。差別要是一起現,那就像鏡子突然一現,有黑有白,有藍有黃,那也只是叫一個色而已,一個鏡色,那鏡色叫雜色。什麼叫差別?差別就是一個一個現。但他一個一個呈現之時,能現出差別的不還是鏡子嗎?不然你怎麼知道差別?覺心不都是這樣子現的嗎?一個個冒的嗎?一個個冒出來之時,不還是一個個的不同嗎?一個個的不同就好像一個個的遮覆,一個個舉體都已經從緣了,就好像緣氣的熾盛,那種龐然。過去看到龐然是流轉,將來你要看到龐然,就知道性如是耳,就是如是現,就能如是現。例如鏡子,你看到如是黑色這麼龐然,為什麼鏡子能現黑色那麼龐然?鏡性如是!為什麼你要在意他那麼龐然?你還要覺得說鏡色為什麼那麼龐然,表示你八分的力量還在鏡色,根本不認鏡體。光聽你的聲音我就知道,你還有個力量還全在鏡色,不是嗎?你才會知道為什麼鏡色那麼龐然。
鏡色不就是鏡體嗎?明白這道理,你要真正明白是鏡子時,鏡子在現出種種恐怖相,比如說一眼看這好恐怖,你怎麼不會害怕,被嚇到呢?鏡子而已。雖然嘴巴說鏡子,然後你不知道恐怖嗎?你當然知道,還跟人家講現這種樣子,別人看到,要不知道鏡子的人看到會被嚇到,他會以為多恐怖,他會以為是什麼?你比他還清楚,那叫旁觀者清。不是嗎?覺心將來你用得到就是如此。
現在跟你們講,你們千萬不要以為太遙遠。現在跟你們講的意思就是,告訴你們心性之中就有如是智慧的擔當,你應該起成慚愧,要回頭照了。不要老是只是抓著現在以為的人生,以為的凡情,音聲之中就被他無始終了。這種終了到最後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在哪裡?因為現在的凡情之中,凡情就是剎那生、剎那滅,你覺得有感覺時,感覺你都抓不住,你卻老是希望在種種抓不住的感覺之中,一直不斷地向上希冀,向上作計劃,那已經叫做委屈,將來生中你都很難保任還在哪裡!不但自己難以保任,自己對現前的一切親緣眷屬,你永遠都會懷有虧害的,因為他的責任都是你心中能夠有道,親緣眷屬念念之間受你的熏習,受你之間親緣。什麼叫親緣?就緣起在他心中也能夠如是法喜。你只要用功,周遭的環境都能變,剛剛講大山大水都能變,何況你的親緣不能變。他自心沒有力量,但你有力量,他突然感受到之時,那一念的感受就是他將來無盡的善根。那是我們要做的事情,那是真正的至孝,那是真正的慈悲。
因裁而初,起自覺明,似背明覺。根本起自覺明,覺明起處好像就是覆蓋,覺明起初好像就是割截,不是嗎?根本都是覺明。覺明若是沒有這個相,哪有覺明?現前之時,又好像背離了明覺,又好像整體是覆蓋,整體是割截。其實這些,將來你要是體會之時,那是好似而已,你自己在這好似之中永遠釐不清楚而已。將來你體會心性時,他一樣割截,一樣覆蓋。古德講:他舉體作緣。舉體作緣,就告訴你性中就是如此,舉體作緣。
鏡體照色之時,舉體作色。鏡體照色是不是舉體作色?鏡體照色,要是這邊有色,那叫二法,那誰在照色?誰是鏡子?什麼叫鏡子?現色就是鏡子,舉體是色。舉體是色之時,你好像找不到鏡子,好似似背明覺,找不到鏡子了,但他舉體不就是鏡子嗎?你還要找什麼是鏡子?明白道理時,舉體就是鏡子。一切法中,將來證得處就是明白,所以證有明的意思,明白就叫證,就是如此,就是似背明覺
忽起動心。這一步一步,為什麼要講樣子講?就是讓你體會心境就是如此。看到心性就是如此之時,你就不會妄想我怎麼流浪的;你明白心性就是如此之時,你才會哈哈一笑,原來我怎麼會被他騙的!自己欺騙自己的!這種心中的作用,感覺到好像似乎有種種隨緣的種種飄鼓吧?是不是似有?好像覺心到感覺了,所以忽起動心幻生法爾。就在這些動心,法爾如是,起成幻生,幻生當下就是法爾,不就是如是嗎?
體假謂動。體這個假,體這個字要在哪裡說?我這樣寫的意思就是,體假就叫體恤的體,為什麼不講恤呢?因為我要告訴你整體的作用,所以用體。體就有體恤的體。過去不是講說私房錢,叫體己錢,就是體恤自己。體恤的恤,一個忄一個血,心血。什麼叫體假?就整體作隨緣,不是體假嗎?整體體恤於緣,不是體假嗎?但是為什麼要用體字?就告訴你整體作緣時,他根本不是整體,所以我一定要用體字,叫體假。能夠體假,就是性,不能體假,怎麼是性呢?
就在體假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到好像明明是覺,現在體假的時候,力量全然好像到了假緣現前了,力量跑到前面去了。動怎麼寫?重力為動。簡體字(动)是云,是吧?要用繁體字。重力為動,你心中傾重在哪個力量,你就覺得有動。
繁體字中,尤其要看這些經文,還是要看繁體字。繁體字是中華民族的真正國粹智慧,中國人的,別人永遠壞不了的智慧。
重力為動。要體會體假之時,仿佛好像有一種幻覺,好像有一種力量跑到前面隨緣,你就感覺到有動了,其實這動就是什麼?忽起動心,忽然起一個相,忽然起一個心,名字叫動心。明明是他可以起如是的心的名字叫做動心,你卻永遠從此以後心動,是不是叫被自己騙了?你將來要參,在哪裡?讓心不動?你永遠參不了讓心不動。你說:「我要參,開始:我要向道,讓心不動。」你現在的心動不動?你現在讓心不動的心動不動?你要說:「我現在讓心不動的心不動。」那你又如何讓心不動?你要說讓心不動的這動心已經動了,那你又如何能夠心不動?攪擾。根本不可能心不動的,你知道他性如是耳,照你本來面目就是這樣子,你從此以後不隨妄動,就是不動。
就像鏡子照色之時,鏡子現前就是鏡色,似乎有動,可你明白鏡體之時,指的是色,你也從來不動。不動什麼?不動你明白是鏡。一步一步,大乘佛教是讓你闡明心性,是這樣闡明的,要把心性講清楚,你下面就不會再隨他起成種種自我欺騙。你的心性若是闡明清楚,那現前的所有一切性用還是朗然在目,朗朗現前,就是如此,就是法爾如是,一切法不增,一切法不減,那才是法中的一切亨通。
都不是現在外道以為就是讓心不動,如就是風動、幡動,仁者心動,只要你心不動,風也不動,幡也不動,那你在這邊動些什麼東西?誰在這邊妄動?風不動了,幡也不動了,不餓死?天天不動?風動、幡動,本來就是世間法爾就是如是。所以我也常講,風動、幡動,你看著仿佛給他一個動的名字,其實一切法中本來自性之中根本不動。我說的不動,再也不是過去凡情認為的動中,讓他改變一個性質,讓他不動,而是你能直下擔當自性就是如此。從此以後不再妄加解釋,妄加認為心中的不動。風本來就是動,什麼叫做風?參流為風,就是動!不動的是虛空,動者為風。風性恆動,所以他正在動時就是不動。
他常動,他的動相當前就是不動時。你若是用眾生的語言說他動,表示他本來是動的,他突然停止,叫做不動,這不動也叫動,因為他動了性了,這個不動也叫動啊。你要把他當成風停止叫不動,才是真正的動。風性本來就常常在參流,就是動。所以看到風時,風就是這樣的風,他有動嗎?幡呢?幡根本不會動,動者是風。要沒風之時,幡為什麼不動一動?幡就算隨風飄揚之時,幡也不動,你看到就是風吹幡動,動者是風。
要明白如是道理之時,心中明白之時,就是心不隨妄動。心不隨妄動之時,這些我們過去講的風起雲湧,一遍寂然,就是如此,就是這樣子,法爾如是,不是嗎?就是法爾如是的心性之中他能夠最初現前割截,最初現前覆蓋,也是如是,不是嗎?從來沒有叫你說改成心不動了,幡不動了,風也不動了,你不是在動?一天到晚在動,你那力量還在妄加力量,妄加曲解,那才叫真動。
什麼時候才能夠體會世間法中一遍寂然?明白心性時就明白法性,明白法性時就一定明白心性,心跟法性根本就一如。你明白心中的動時,就能夠解讀根本幡不動、風不動。幡不動、風不動時,何妨現起一切世間種種莊嚴?就是如此!根本就是如此。叫忽起動心
成業識之由。再往下講就會知道,這一句一句就是為了闡明,而不是下套子。不是像成業識之由,「啊!我成業識之由,所以我只能流轉。」而是告訴你心性之中就會成就好像業識之由,業識的開端。就是這種忽然覺得的動,業就是隨緣之時緣起的造作,就是業,好像就有個業識的開端。但你明白業識,不是覺嗎?整個業識不就是覺嗎?覺要是不能夠現起差別的業識,還是覺嗎?覺能現出差別的業識之時,什麼叫差別業識?感覺就是差別業識,在黑有黑業的業識;在白有白業的業識,他能現出種種差別的業識,如是的開端,你還有覺嗎?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是覺,覺現前處就能成業識之由,懂嗎?藉理,你卻成業識之由之時,不但背性背覺,還是念念之間連「成業識之由」這幾個字念念之間都不敢面對,從此就是凡夫,從此回頭無望,歸家無望。就算你能回家,還不敢擔當「成業識之由」,知道心性之中就是如是相,你也是外道!因為你能夠知道心性之中就能夠成業識之由,你能夠明白他能成業識之由,你能明白他現相就是成業識之由,你已經是超出業識的人了。
在鏡子現色之時,他隨黑現黑,就成黑中的種種境界變化。你講這句話時,我已經肯定你不只是隨著過去種種鏡色的黑中流轉束縛的人了,所以你才能剖明心性,成業識之由!我的解釋就是赴感從緣,妄為緣感。他明明是赴感從緣,覺心一定赴感從緣,但是卻在上面妄為緣感。
覺心一定知黑知白吧?用這譬喻去體會一下,覺心一定知黑知白,不知黑不知白怎麼叫做覺心呢?可是就在知黑知白當下這一瞬間變成了黑知白知,還一樣嗎?知黑知白是智慧;黑知白知是從緣。但是覺心一定能夠知黑知白時,他一定也能夠起成黑知白知。相就是從知黑知白建立的黑知白知。所以赴感從緣之時,妄為緣感,就有黑知白知。
妄不是告訴你只是否認。妄就跟你講如是幻化,幻化為妄,就是能夠起成緣知。你從明明覺心的知黑知白中,馬上看到就是黑知白知。你要如何跳出黑知白知一般凡夫的業力?不是要你離開黑知白知,不是要你避開黑知白知,只要知道黑知白知整體就是知黑知白,知黑知白當下就是黑知白知,從此以後一如,你就回家了。
就是在這地方慢慢體會,現在有點聽不懂是因為心不熟。心不熟就是熏習的量太少了,紅塵中的量太強烈了。你千萬不要以為師父一直在講:「不是一定要你們紅塵之中起這些聖教量,就不要生活了。」錯了,你一定用錯方法了。告訴你參時,不就是現前感覺參嗎?我又沒有讓你離開現前的感覺。現前的感覺不就是你現前紅塵的每一個當下嗎?我有讓你離開每一個感覺參嗎?假如你在現前的感覺每一個當下可以參時,你不是還在面對感覺嗎?這種面對跟你過去的面對一樣嗎?過去的面對搞不好就是對抗,現在的面對搞不好就是念念之間懂得回光。過去的面對之中沒有半點空間,現在的面對之中他不但能夠顧全自己,也能夠想到他人,不是嗎?絕對沒有說讓你離開世間,哪有離開世間?
我們薙頭染衣都沒有離開過世間。我就是世間人,為什麼立這相?因為我根器太劣。你們現在都還不肯立,表示你們根器很勝。根器很勝,在家中就可以發心好好修行,既然如是,那就應該好好參學,就不要再辜負自己。你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自己都如何這樣子回光返照,為自己增添自己心中的方向。你不知道那孩子時,你以為你在教育孩子?你跟他講太多的道理,也不見得能講得清楚,可是他在心裡面卻能夠體會母親在做什麼,或父親在做什麼時,他自己能入種種道理。
就如同大山大水,從來沒有語言,從來沒有聲音,可你是親近大山大水的人,將來山水活會在你的心中,自然能夠發出種種大山的意境,大水的聲音,這就是覺性!這就是佛性!就是如是。
明白成業識之由,叫做依他而識。整個叫做依他而識,業始來也!業開始來,叫由。依他,就是業。完全依他,就是業。到了欲界,就是感受最強烈處,叫他化自在。欲界頂是他化自在天。什麼叫化自在?覺心!如能知黑知白,知黑知白叫化他,他能夠化成他,不是嗎?化他還是覺心的清淨,所以叫梵天。可是化他當下,就是他化,就變成黑知白知,不是嗎?他化,就是欲界。三界就在這裡呀,你心中天天都在三界之中輪迴的。所以欲界現前處,就是感受情境現前的最強烈處,就是欲界。欲界最初就是完全明明是化他的智慧,當下頓然變成了他化的種種辨析,叫他化自在。但是剛開始的他化還是自在的,還是辨析而已。
一步一步向下沉淪,一直到了哪裡?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以後就在須彌頂上。本來那辨析,是辨析一切法中,是不落塵埃的辨析,所以永遠在虛空,還在空天,住在虛空。就在如是辨析之間,就執著感受,就結成形質,就最初的須彌山建立。忉利天在須彌山頂,上接空居,下臨地際,就是最初的紅塵的開始,那也是最初的主宰之時。
忉利天分王臣,有王有臣,分王臣相。心性之中就有一個統御,跟一個臣佐,王臣相,他站在須彌頂,須彌頂就是已經看到地際。地際用到中國老祖先的講法就是形跟質,形質具現。你天天作用就是這樣子,每天都是在地際之中形質具現。不是你現在人體形質具現而已,而是我們常常就在形質具現的業力里面,所以你永遠難脫如是形質之中的妄想。但是這麼樣的形質,又哪個是你?大家仔細思惟我們都有,大家都平等的,都有這人身,在人身之中,哪一個剎那是你?你又能夠掌握住哪個剎那。你自己的身體都掌握不住剎那了,你是哪個身體、哪個形、哪個質?不要說形質了,你覺得我,「你覺得我」哪一個我是我?覺我的那個是我,一定要種種我才能夠覺我?有喜我、怒我、哀我、樂我、這種我、那種我,你才覺得有我。能覺得我的那一些我,你說他是哪種我?
那個我字到底在哪裡?中間一直抓著這種種現前,你根本捉不住的種種我,卻在一天到晚就在起成我中的種種幻想,我中的執著,我中心中的自我欺蒙,但是這些種種我中的感受都是剎那生滅的,沒有剎那生滅你根本不知道我在哪裡?所以,將來你會明白一切差別種種現前的種種我中、小我的種種變化裡面有能知的清淨,叫大我。那個大我能夠明白種種現前小我,但明白現前小我的根本不能拿種種我來量的大我。中國人講,無形為大,不能給他什麼形。大我,你最初明白的大我,就是大乘佛法講的心性之中的常、樂、我、淨的我。你再說我,就不是捉着哪個小我說我的我,你不抓着哪個小我說我的我,你才能夠明白一切小我的業感因緣。
你可能覺得好像很難?哪裡難?你天天在用都是小我,你天天在享受小我時,仔細思惟,你根本也沒有捉得住過小我,小我都在忽生忽滅。你在一天到晚想要抓的那個,從來也非種種小我的大我,只是你不還他原來本來的面貌,你自己讓他屈就只肯一天到晚不斷追逐小我而已,所以你才能夠委屈了他,不是大我辜負了你。
我,你都找不到,身體你都找不到,你在哪裡去找什麼?還在這邊執著什麼?還在這世間上妄執什麼?但你要明白這些道理時,假如只是明白師父講的道理,也不過是小乘人,二乘人。你要知道小我,你抓不住的他,只是要你離開過去小我之中的妄執,因為你明白種種小我的大我,也不是哪種小我可以衡量的,你要跳出那種妄執。當你能夠跳出種種妄執時,就能夠什麼因緣故我已成種種小我,如是小我之中我會利多少眾生的種種我相。因為他知道一切小我都能夠不執著,同時也知道是什麼因緣故立種種我。他明白什麼因緣故立種種我時,就能夠講出一切種種世間法數因緣,講到什麼心故成就種種世界,什麼心故成就種種力量跟智慧。他起成擔當,起成智慧,所以可以善用一切,能夠智光之中建立一切小我。他為什麼能建立?建立一定是那種小我。雖然是小我,可是小我就是現前的一切眾生蒼生,那就是大我,那是大慈大悲,那是真正大我。所以叫業,依他而識,成業識之由。
為覺明之咎。咎叫做過失,過失為咎。什麼叫過?越分為過,超越了你根本的本分。什麼叫失?違常為失,違背了常法就會失。全明之中現前似乎就有如是之過,就有如是之咎,好像是越分。覺心在種種感覺時,就越成了舉體隨緣,不就是超越了本分嗎?覺心在隨緣之時,明明覺得一切感覺是常,可是你卻舉體作成了感覺,感覺是無常。感覺是互生互滅,那是無常。能現出這種種無常的是你心中根本不墮無常的性常,你卻不去住如是常,只是現如是無常。
為什麼他會現如是無常?其實你心中的性常現出就是什麼?心性中根本的性常,現常處就是緣起的無常。過去不認之時就是過失過咎;將來認他時,過去的過咎就是你就路還家當下的下手處。如何超越一切過咎?明白如是過咎不過是相爾,明白一切過咎如是的現相不過法爾,就叫見性,就叫明法,就在這裡參!
《楞嚴經》云:明妄非他,覺明為咎。覺明中的妄不是真正依他起。剛剛雖然說依他起,只是告訴你現前仿佛是依他,但是能現依他的不是還是覺嗎?所以明妄非他,覺明為咎。不是說真正有個他法上你起成妄的,就是覺明。因為明覺起處似乎就是他,不是真正有個他來讓你起妄。但是他就是覺明所起所立的他,所以他就是覺明,覺明為咎。
又云:若無所明,則無明覺。若是你在感覺之中沒有所明,所明就是什麼?所明就是緣起。沒有所明,你還有明覺嗎?明覺在明些什麼?明覺現前處就是有所明處。所以,若無所明,則無明覺。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什麼叫有所非覺?假如你只是抓着所,就不是覺。你抓着鏡色,他不是鏡子。你只是抓着鏡色,他怎麼是鏡子呢?他就是鏡色,就是流浪。所以你抓着真有個所,已經就是非覺,就已經離開鏡子,離開覺體了。無所,不知道鏡子的譬喻,不能照色,那是鏡子嗎?有說叫做鏡明處嗎?他根本不明,不明處如何會有鏡子?
這句話就是要你不斷反觀反思的,有所,非覺。你要抓著所,不是覺。你要離開所,還找得到覺嗎?這句話若你常常思惟的話,能夠打破你無始劫來種種過去潛伏在你心中的闇鈍,不肯在自心之中去認的闇鈍,所以將來你在感覺之中也不會避開感覺,但你還唯一只是感覺嗎?不是,你已經體會他是覺。雖然不熟,但你已經有聲音告訴你,他其實是覺,所以不會避開現在一切感覺,在感覺之中你也不會只是抓着感覺。真的抓着感覺,那不是覺,要離開這個,你也找不到你的明覺。這就是大乘佛法中講的不即不離,不就是你心性中一天到晚懂不懂?因為不即不離,才是不離眾生界,永遠不會真正避開眾生界,叫大慈大悲,那才是真正大慈大悲。
無明,既然立了如此無明性的話,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怎麼都不明白,又怎麼是覺?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在性中這覺,必明,這一定的。哪個覺不明?但是就在必明之中,好像就幻化成一種明覺。剛剛講的知黑知白,現在馬上幻化成黑知白知,妄為明覺,不是嗎?就妄為在所明上的種種覺。你心中是不是這樣交替的?妄為明覺。
覺非所明。其實覺還不是所明,但是因明才看得到所,對不對?因為有明才知道有所。這就是一直不斷的這樣讓你去溝通,一直不斷地熟悉覺心的作用,那叫《楞嚴經》,誰還敢講《楞嚴經》是偽經?就呂澄,就是民國呂澄那一代人,梁啟超他們那一代人,對日本佛教以後敗壞佛教,回來以後就說《楞嚴經》、《圓覺經》都是偽經,他們都看不懂經文。有很多的教團,現在的僧團,台灣有很多大僧團都承襲呂澄他們的這些思想,都真的認為大乘非佛說。他們講的《阿含經》,他們講的清淨道,一聽他們的聲音,連一點心性都辨析不明,還說什麼清淨道呢?只有真正明白心性的人,就算講不全《楞嚴經》,但字裡行間每一個心性都能架構,都能辨析得清楚!就是告訴你覺非所明,因明立所。覺不是所明,但是明白就是任何所。因明立所。但所就就從這幻化義。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既妄立,突然感覺我好像有一個能知的心,能知的心是從妄所立的,這也叫妄能。明白的心不必立能的,但是他現前處你就妄起有所。妄起有所以後,你還以為有一個能知的心,那已經是妄能。從此以後能所開始不斷的在心裡面,你永遠找不到歸家,生汝妄能。
妄能之中,剛剛講妄能你就看著所,在所你就找一個能,你以為離開所找個能,從此以後永遠都是什麼?不是外道,都是愚癡流轉。你都不肯直下擔當,妄所就是圓明。但要知道他就是覺明,妄才永遠從此停息。他不但停息,你還擔當妄的名字。妄再也不是虛妄的妄,妄動名字叫做幻生,幻起幻滅。變化中就是這樣子,覺心的變化就是如此。自心所起的如此,再也不會迷惑你自心的,那才叫《楞嚴經》。自心都不能起成如此,世間還有什麼叫華藏莊嚴吧?絕無是處。
今天你若是稍微聽得懂師父講的,我也只能講到一點皮毛,稍微懂得一個出家人漢傳講的大乘佛法的一些理趣跟下手處,你就知道佛門之中講的大乘,那真正是唯心而說,你要真正去體會心性,直下擔當的,叫明心見性。你最初的因地心中不是在明心見性上參,你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證得明心見性?絕無可能。明心見性,一切法中明白心,一切法中明白心性,將來有一天心熟之時,豁然開朗,整個過去的凡情脫落。
為什麼脫落?脫落不是講玄,心熟就脫落。過去有個故事叫周處除三害,過去他是一個大惡人,突然一念之間懺悔,馬上脫落,惡心脫落。那一念的轉換,就脫落了。為什麼會轉換?講到周處除三害,再講到世間的轉還,為什麼能轉還?因為那念覺心本來非善非惡,不能拿善惡來量他。假如他已經是惡,永遠不會向善,他沒有救了。為什麼他是惡人,有機會向善,你知道嗎?因為你那念覺心,根本超越一切善惡,所以今天只是隨緣作惡,將來有因緣故能善。但是你不要把善抓成是究竟,從這惡能轉善,從善中能夠流轉為惡,才會使一個佛門真正了脫生死的行者,突然發現他是超越世間人的智慧之中的向上那一句,從此他明白那不是大覺心體,他一定超越善惡,你不能拿種種善惡來量他。也就是我一直說的,他非種種善,非種種惡,他才能夠現盡種種隨緣,現盡種種善惡,但是你能拿哪個善、哪個惡來量他?你明白如是心境,明白他超越善惡,才能夠真正拔濟眾生。假如你不明白如是道理,你真拔濟什麼眾生?你以為他真有如是惡嗎?
就你我常常說的,佛門之中的超度佛事,就算拔濟餓鬼的大蒙山跟小蒙山,不是說他真正有如是惡,有如是苦難,你去超度他。他要是真正有如是苦難,你怎麼超度他呢?我講這個話,不是說他現在的苦難是虛假。眾生墮在夢境之中,明明有如是諸趣,有如是苦難。為什麼你能超度他?因為惡業是虛,只要有一念之中知道現在所處的餓鬼的惡業,都是心中攀緣執受現前的感受而來。攀緣執受現前的感受,就忘記了覺體。整體都變成了攀緣,所以就在這感受之上,就逐勢力。
所以餓鬼的惡字怎麼寫?食我為餓,就是一直不斷的種種我攫,我受,在這邊不斷地果腹取食,越走越深沉,不是餓鬼嗎?在這麼大強烈的餓鬼業中,你要怎麼樣斷除?你要告訴他,你覺得貪婪、覺得受餓之時的覺,也從來非種種法,就出離。
佛門之中拔濟苦難的法,真正叫無遮道場,給他的是最畢竟的。不是說我只是接濟你,吃一頓飽飯,回去再乖乖做餓鬼。但要明白今天我以施食,每個食物上面放入植入的種種心中的體會跟聲音,那是直下叫你但聞飯香,你就知道能夠體會到那個香中的傳法,體會到我要傳達給你,能夠知道今天能施如是法的我、主法的我尚且是虛妄,我們人類尚且是虛妄,何況有你惡鬼真有實?就是因為我墮在人中的執著,你墮在餓鬼之中的執著,我們才宛然儼然有六道。
今天如何會利益你,也能夠拔濟我?就是告訴你六道虛妄,現在的感受虛妄。你但聞飯香,傳達內足飽足里面,就這個聲音的存在,你馬上脫離餓鬼,那就是究竟解脫。不是餓鬼究竟解脫,你念念之間就是放大蒙山時,主法念念這樣子作觀,好像我們不是頓然究竟,但是你這樣作觀,你不知道一次一次你救度苦難這種發心,這種作觀,就是一次一次的熏習,一次一次的增加,一次一次的增量,一次一次的增益,你總有一天,就在這些念念之間懂得如何救度苦難這種心中的擔當跟剖析里面,你有一天就超越自心的苦難,超越你過去六道的惡業。你知道虛妄,將來在一切感受之中,你也能夠用虛妄二字為自己解決了。
為什麼懂得虛妄?虛妄再也不是一個抽象的名字,是因為你知道覺體故,所以他虛,感受就是虛。所以講虛妄,講放下,一樣明白覺體。你根本覺體的道理都不明白,妄說放下,那叫胡扯,你放得下嗎?放下是真有個東西放下叫放下嗎?是你明白覺體叫放下。鏡色之前叫你放下鏡色的執著,你是真有鏡色放下嗎?不是嘛,你是明白鏡體,鏡色就放下。
一般的人都是在教理上根本不通之時,叫你放下,叫你說種種虛妄,那是自心欺騙自己,你到哪裡說修?你講虛妄那念心虛不虛妄?你講放下那念心放不放下?明白覺心,這一切都不是過咎,這一切聲音都不是過咎。所以覺心中的道理,唯有大乘佛法一直不斷地為你闡明,唯有大乘的祖師念念之間、字裡行間為你念念之間導引你歸家。

後面那句因明起照。見分俄興。因為因明起照,所以我講說明既以所。什麼叫明既以所?剛剛講覺明就起成妄所,明既呢?以所來立明,明現前就有所,那你能夠以所來立明,叫明既以所。
就幻起照能。剛剛講說生汝妄能。幻起了照能,就似乎好像有一個能見所見,一個見他。能照叫做見,見與所見其實就是一體,但是就在這個一體之中,他一定能夠現什麼?似乎就在這幻化之中一定能現,仿佛有個能見、有個所見,不是嗎?一定是在所中起的妄能。這妄能雖然講妄,但是你要永遠知道這妄是要告訴你幻化如是,就表示你心性中就如此,你好似就有個妄能。好似,為什麼是好似?因為你是行者,你已經慢慢懂得道理,那就叫好似。好似就有個妄能了。
就像鏡子照色之時,你看到鏡黑,似乎在鏡色之中你好似有個鏡照,一定有個鏡照才能照鏡子。其實你現在說的鏡照是因為你看到鏡色分別的鏡照,這鏡照是因為妄色所起,那叫妄能,那叫妄照。我平常跟你講的鏡照還不是講到這角度上的鏡照,你可能怎麼聽,習慣的都是這角度的鏡照,鏡子後面有個鏡照,我說的鏡照是現前之時就有鏡色鏡照,那是根本的鏡性之照,他起成照中的作用,照中就立所,所以有個所照。所中能夠起能,就能照。能現起能所,能照所照是為鏡照。所以你會發現,要是心中不熟時,那個心裡面一步一步的拔濟,那是要慢慢去熟悉的,念念之間在理路之中、在心性之中熟悉以後,你慢慢慢慢能夠體會出理路來的。在那個地方,他能夠忽然感覺到倏然成分。好像有一個能見,能見叫見分,所見就是相分,就有一個相。相,中國字寫得多好,一個木頭的木,一個眼目的目。一個木頭的木是什麼意思?建立,樹立相。眼目的目是什麼意思?現見相。一定有個東西樹立,然後現見,才叫相。你沒有樹立,你見什麼見?根本沒有東西,你看到什麼東西啊?所以也沒有眼目的目。所以同時要存在,一定有個東西樹立,在你心中建立,然後有所見。那面的建立是建立的建,後面的有所見是見到的見,是相分之始。你心中不就是這樣有相分的嗎?好像倏然而分,就有見分跟相分,倏然成分。
但是這成分,仔細想來,祖師寫的文字裡面,叫俄興,他偏偏用這個俄字,俄字,人我也。就妄分人我,何況有相分見分,見分相分?就妄分人我,就有我跟對待,有對待當然就有能所。立人立我,就是最初的妄想分別開始。祖師寫的字,不是隨便跟你立字的,所以這時候什麼叫會集,什麼叫亂改祖師的字,這叫大過失。祖師都是有禪定的人,你會集什麼東西?你會集的人還會會集什麼?會集的人,現在都是末法,會集的某某人,什麼叫蓮居的那個,他還是佛教同願會裡面的什麼秘書還是理事長什麼的,同願會是什麼?同願會就是日本侵華的漢奸組織,北京同願會。會長是誰?叫王揖唐,打打百度看看王揖唐,大漢奸也,最無恥的漢奸,他們的會長。他在華北的時候,為了要滿足日本人,他做過五次的治安掃蕩。什麼叫治安掃蕩?掃蕩抗日分子,甚至整個村把他們活埋,殺死多少人,王揖唐,那就是夏蓮居的頂頭上司,他會集什麼?那一定要過去祖師、譯經的祖師都不能隨便讓你譯的。
不像現在,不懂什麼叫做伏藏師那些,那些幫宗喀巴祖師翻譯什麼菩提道次第廣論,就一個人,就民國的法尊法師,我沒有意思要講法師如何,但就絕對不順譯法。譯怎麼可以一個人閉門造車呢?譯,就算沒有那麼大的財力,跟沒有那麼大的智力,你也要集合大眾僧人不斷地還要懂得藏文,還是懂得點墨之中,還要懂得檢點文句實不實啊!不是你只是把他音譯出來就好了,那不是害人不淺?
過去譯經能夠這樣子譯嗎?隨便你自己在家這樣子譯就好了?所以現在有多少人學把漢傳的經典音譯,在家都可以譯,做翻譯工作。你可以翻譯世間任何文字,唯獨佛經不允許如是譯,因為佛經之中傳遞的每一個字裡行間,是傳達心性之中的交替教授,你用錯字,感覺就不一樣了。你用錯一個字,所以中國人經典之中的用字,多仔細!
有的時候,一句話中,你不見得要明白經義,但看到字相中,中文字相以後,你豁然開朗。因為字中仿佛就已經幫你指出道路來,指向之路,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中國人的福德。你站在這福德上面,若是再不好好學佛,不好好學習大乘佛教,就辜負今生了,真的是辜負今生。
只要不是佛教,就背離覺體。背離覺體,就不是佛教。只要背離覺體,一定是什麼?就是人我俄興處,因為感受就是人我。只要這麼強烈的感受,其實就是覺。你忘記了覺,就是人我。這中間有任何其他的空間,這中間沒有任何其他你想要迴避的地方,就是如此。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多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時,你還要體會覺心之中的面目,那一念一念之間要去認他的本來面目,尤其是認本來面目之時,才能夠體會到為什麼學佛用到心性叫難行能行。因為過去那麼大的勢力,讓你流轉的勢力,你不但一法不能違例,還要看清楚,重新認定他,其實就是你的自性。當你明白自性時,魔勢,勢就是勢力的勢,魔勢頓歇。當魔勢頓歇處,你才能夠更重新坦蕩,叫做倒駕慈航,回頭解釋的一切的緣起變化。不但能解釋,而且能夠做主一切緣起變化。當你能做主時,就叫做行菩薩行,入菩提道。

阿彌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