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如何舍除这种病?就是舍除自我观念和占有。 如何舍除自我观念和占有?就是不羁于二元观。 不羁于二元观是什么?就是没有涉入身外的和心内的。没有涉入身外的和心内的是指什么?就是对平静的不偏离、不动荡和不疑惑。 平静是什么?就是由自我到涅槃解脱中每件事的平等。为何?因为自我和涅槃两者都是空无的。怎么能两者都是空无的?如言辞所指,两者都是空无的,没有一个是立于真实的。因此,明白这种平等性的人对疾病和空无不以为不同;他的病本身就是空无,疾病本身如同空无一样是空无的。 患病的菩萨应该明白感觉终究是非感觉,但是不该停止感觉。 虽然在佛性完全成就时快乐和痛苦都会被抛弃,但那时并未牺牲对恶道一切众生的悲心。因此,菩萨由自己的苦难里明白了这些众生的无穷苦难,他正确地为这些众生着想,决心要治好所有的病。至于这些众生,没有什么要施上的,也没有什么要去掉的;菩萨只用教导佛法,让他们明白那疾病发生的本源。 这本源是什么?是对象觉知。只要有显然的觉知的对象,它们就是生病的本源。哪些东西是觉知的对象?有相的三界是觉知的对象。 对基本的、显然的对象的彻底了解是什么?就是无觉知,因为没有能毕竟存在的对象。 什么是无觉知?不二元地去觉知内在主体和外在对象,这样叫做无觉知。 文殊师利,患病的菩萨应该这样来调伏自己的心,以便克服老、病、死、生。文殊师利,这才是菩萨的病。如果他另作他想,他的一切努力将归徒劳。正如战胜所有敌人的人被叫做英雄,征服老、病、死的人才叫做菩萨。 患病的菩萨应该告诉自己:『正如同我的病是不实的、不存在的,一切众生的病也是不实的、不存在的。』经由这样的思考,他对一切众生能起大悲而不是落入任何情感上的怜悯。 那戮力去除偶发激情的大悲并不会为众生的任何一生设想。为何?因为落入带感情的、具目的的观点的大悲只会使菩萨徒劳于再世轮回中。 然而不涉及带感情、具目的观点的大悲就不会让菩萨于再世中徒劳。他不因带有这类观点而再世,而是心智毫无牵绊地再世。所以,他的再世几乎就像解脱。因为他是如解脱般地再世,他有能力和才干去教导将众生从束缚里解脱的佛法。如同佛所说的『自己受缚的人能拯救受缚的他人,那是不可能的。而自己已解脱的人才能解脱受缚的他人。』 所以,菩萨应该共享解脱,而不该参与束缚。 什么是束缚?又什么是解脱?没有施用解脱方法而汲汲于从世界解脱,对菩萨而言是束缚。十足施用解脱方法去参与世间生活,对菩萨是解脱。没有解脱方法里的技巧,却要品尝静思、禅坐和入定之味,这是束缚。用解脱方法技巧去品尝静思和禅坐之味,那是解脱。智慧未与解脱方法合一是束缚,智慧与解脱方法合一是解脱。解脱方法未与智慧合一是束缚,解脱方法与智慧合一是解脱。 为何智慧未与解脱方法合一是束缚?未与解脱方法合一的智慧是专住于空无、无相和无愿。然而,因是被情感上的怜悯所感动,不能专心于好、相的培养,不能专心于佛土的增美和化育众生的工作,所以这是束缚。 为何智慧与解脱方法合一是解脱?与解脱方法合一的智慧是被大悲所感动,因此能专心于培养好、相,专心于佛土的增美和度化众生的工作,所有的时间专心深入探讨空无、无相和无愿,所以这是解脱。 什么是未与智慧合一的解脱方法的束缚?未与智慧合一的解脱方法的束缚就是菩萨的种植善根。菩萨被教条信念、烦恼、执着、憎恨和下意识直觉所控制,未能为了觉悟而将善根回向。 什么是与智慧合一的解脱方法的解脱?与智慧合一的解脱方法的解脱就是菩萨的回向。菩萨弃绝一切信念、烦恼、执着、憎恨和下意识直觉,将善根为了觉悟此一目的而回向,但并不从里头有着一丝骄傲。 文殊师利,患病的菩萨应该这样来思考事情。他的智慧在于思考身、心、病都是无常、苦恼、空虚以及无自我。 他的解脱方法就是:设法避免一切身体疾病以免累倒自己,以及在不妨碍轮回之下专心成就众生的利益。还有,他的智慧在于明了身、心、病三者既不新,又不旧;既同时,又循序。而他的解脱方法在于不寻求身、心、病的止灭。文殊师利,这是患病菩萨集中心智该用的方法。 他应该这样来过日子:既不调伏自己的心智,也不放纵自己的心智。为何? 以放纵心智来过活,这适合傻瓜;而在调伏心智里过活,这适合声闻。所以菩萨应该在既不调伏也不放纵自己的心智下过活。 不在两个极端的任何一边过活才是菩萨界。 不是凡夫的范围,又不是圣贤的范围,这样才是菩萨界。 是世界的范围,却不是烦恼的范围,这样才是菩萨界。 哪里有人明了解脱,却不进入最终的彻底解脱,那里就是菩萨界。 哪里有那四个魔王出现,但是他们做的工作却是出世的,那里就是菩萨界。 哪里有人求一切智,却不在不对的时机得一切智,那里就是菩萨界。 哪里有人明白四圣谛,却不在不对的时机体验那些真理,那里就是菩萨界。 一个内观的领域,却不断自愿再生于世,这就是菩萨界。 一个人们体认无生的领域,却不要注定前往涅槃,这就是菩萨界。 哪里有人没有怀抱任何信念,却明白了相对性,那里就是菩萨界。 哪里有人交往一切众生,却保持了免于一切苦难的本能,那里就是菩萨界。 一个不会发生身心耗尽的孤独领域就是菩萨界。 是三界的领域,却与实相领域不可分,那就是菩萨界。 是空无的领域,然而人们培养一切善,那就是菩萨界。 是无相的领域,那里的人注意普渡一切众生,那就是菩萨界。 是无愿的领域,那里的人自愿显示世上的一生,那就是菩萨界。 一个几乎没有承诺的领域,然而一切善根都不断地受到承诺,那就是菩萨界。 是六种超绝的领域,那里的人成就了一切众生思想和行为的超绝,那就是菩萨界。 是六通的领域,却没有去尽亵渎,那就是菩萨界。 是依圣法生活的领域,根本不用觉知任何邪道,那就是菩萨界。 是四无量的领域,那里的人却不接受再生于梵天,那就是菩萨界。 是六忆的领域,却不受任何亵渎的影响,那就是菩萨界。 是静思、禅坐和入定的领域,那里的人却不因禅定之力而再化身于无色界,那就是菩萨界。 是四念处的领域,而身、受、心、法却不是究竟挂念之所在,那就是菩萨界。 是四正勤的领域,却不去觉察善和恶的二元性,那就是菩萨界。 是四如意足的领域,却无需努力就精通,那就是菩萨界。 是五根的领域,那里的人却知道众生五根的利钝,那就是菩萨界。 是与五力共同生活的领域,却喜好如来的十力,那就是菩萨界。 是七觉分圆满的领域,那里的人精通细微才智分别的知识,那就是菩萨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