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42|回复: 0

圆瑛大师:《般若心经讲义》,“观”字,非眼观之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自“千佛一如万法一念”新浪博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是谁啊?就是观世音。那「世音」应该用耳朵听嘛,怎么叫「观」呢?
    妙就妙在这个「观」。如果我不讲「观世音」,叫「观世色」,行不行?我叫「观世香、观世味、观世触」,行不行?或叫「耳闻色」,「耳闻香」,行不行?

    这个法可妙了!所以,这个「观」是用智慧观,用心观,不是用肉眼观。
    这个心不是意识心,而是我们看不到的那个心,就是「如是我闻」的「如」,用「如」来观。看拿手好戏,眼见拳,心观掌。因为我们就是那个东西。这叫「观」

    繁体字的观是觀,左边一个雚,右边一个见。我们眼睛能不能看到罐子里啊?
   
   心能不能看到?罐子里肯定是空的,是不是?
    启发我们要在相见性,叫观;
    而不是像藏教菩萨,只见罐,不见里面的空;也不是像禅宗和别教的菩萨一样,非要把罐子啪地一下打碎,才见空;那我们不需要把罐子打破了,就知道里边是空。
    这就是圆顿大法的「在相见性」,而不是禅宗的破相见性,也不是藏教的执相昧性。

    六道凡夫之所以是六道凡夫,他只见雚(罐),不知道里面是空。他只知道香啊、味啊、触啊、法啊,他不见里面的真实本性。他在六尘、六根这种色相里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凡夫的悲剧。他没有见到里面那个空性、那个真心。这是以罐子里面的虚空比喻真空。你可不要把虚空就当成真空,比喻就是比喻。
    所以这个「观」是「从有见空,从事见理,在弥陀见阿」。圆顿大法,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法,都足以叫我们开智慧。时时事事处处,无非道场,无非一真法界,就圆到这种程度。

    前面讲到,汉字文化是诸佛菩萨的特殊加持。它的字架结构,就是在表这个大法。
   
    那再看现代汉字改革,这个观字,变繁为简,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见。「又见」为观。

    凡夫之见,是一见而已,他只是眼睛见到了就自以为我看到真了,就开始执着了;

    可圣人之见,见不见之见——我见到这只茶杯,叫见;
    然后你用智慧来观照:哦,这个茶杯是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由心显现。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那个水呢,是我们心中一念润性;火呢,是一念热性;风呢,是一念动相。茶杯当下是我的心——这叫「观」。这一个字足以叫我们开智慧啊!
▶注: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观”字,非眼观之观,乃心观之观。即是以自心本具般若妙智,观照身心世界之境,破除我法二执。

    “自在”者,即智照无碍。观有不著有,观空不著空;心能转物,不随物转;空有无碍,得大自在。

    一切众生,不能起智观察,但用眼观。所以被境所迷,为物所转,心有挂碍,不得自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