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3|回复: 12

[学佛文档] 大正藏第37册No.1745无量寿经义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45 无量寿经义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45 无量寿经义疏




  No. 1745 [cf. No. 360]

  无量寿经义疏上卷

  沙门慧远撰

  圣教不同。略要唯二。一声闻藏。二菩萨藏。教声闻法。名声闻藏。教菩萨法。名菩萨藏。声闻藏中。所教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声闻声闻者。是人先来求声闻道。常乐观察四真谛法。成声闻性。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四真谛法。而得悟道。本声闻性。今复闻声而得悟道。是故名为声闻声闻。经言为求声闻者说四谛法。此之谓也。缘觉声闻者。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因缘。成缘觉性。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悟道。本缘觉性。以最后身闻声悟道。是故号曰缘觉声闻。经言。为求缘觉者说十二缘。据此为言。成二虽殊。同受小法。并于现在闻声悟道。是故对斯二人所说。为声闻藏。菩萨藏中。所立二。一渐。二顿。言渐入者。是人过去曾学大法。中间习小。证得小果。后还入大。从小来。称之为渐。故经说言。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入是法中。此是渐入。言顿悟者。有诸众生。久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始见佛。则能入大。大不由小。因之为顿。故经说言。或有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此是顿悟。渐入菩萨。藉浅阶远。顿悟菩萨。一越解大。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处一。是顿悟菩萨一越解大。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说。为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故龙树云。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法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地持亦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说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故知圣教。无出此二。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等。名虽反改。其义不殊。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珐輪。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小大。故知是顿。已知分者。次释其名。今言佛说无量寿经者。盖乃标经部别名也。诸经所以皆首题其名。为示所明法。此经宗显无量寿佛所行所成。及所摄化。故始举之。但彼诸经得名不同。或但就法。如涅槃等。或唯就人。如提谓经。太子经等。或单就事。如枯树经等。或偏就喻。如大云经。宝箧经等。或有就时。如时非时经。或就处所。如楞伽经。伽耶山顶经等。或人法双题。如维摩经。胜鬘经等。或事法并举。如彼方等大集经等。或法喻并彰。如华严法华经等。或人法双举。如舍利子问疾经等。如是非一。今此经者。就人为名。初列人。凡有四种。一举说人。如维摩等。二举问人。如文殊问等。三举所说之人。如太子经等。四举所化之人。如须摩提女玉瑘经等。今此经首。通举能说及所说人。初言佛者。举能说人。无量寿佛者。举所说人。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资说。三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人说。此经佛说。为简余四。是故举佛。佛者。外国语也。此翻名觉。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此之一义。如涅槃释。二觉悟名觉。对其智障。无明眠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悟。故名为觉。所对无明。有其二种。一是迷理性结无明。迷覆实性。对除于彼。变妄契真。悟实名觉。二事中无知。迷诸法相。对除于彼。悟解一切善恶无记三聚等法。故名为觉。故持地云。于义饶益聚。非义饶益聚。非非义饶益聚。平等开觉。故名为佛。义益是善。非义是不善。非非义是无记。于此悉知。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自觉者。简异凡夫。导言觉他。别异二乘。觉行穷满。分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为佛。口音陈唱。目之为说。无量寿者。是其所说。此经宣说无量寿佛所行所成及所摄化。言所行者。宣说彼佛本所起愿。本所修行。言所成者。说今所成法身净土二种之果。言所摄者。普摄十方有缘众生。同往彼国。道法化益。名为所摄。又今一切诸菩萨等。学其所行。得彼所成。同其所摄。名所摄矣。此等差别。不可备举。摄德从人。是故但云说无量寿。佛名有二种。一通。二别。如来应供等。是其通名。释迦弥勒无量寿等。是其别称。别中立名。乃有种种。或从种性。如释迦佛。迦叶佛等。或从色身。如身尊佛。身上佛等。或从音声。如妙音佛。妙声佛等。或从光明。如普光佛等。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从内德。或就譬说。如是非一。此佛从其寿命彰名。寿有真应。真即常住。性同虚空。应寿不定。或长或短。今此所论。是应非真。于应寿中。此佛寿长。凡夫二乘不能测度知其限算。故曰无量。命限称寿。云何得知是应非真。如观世音及大势至授记经说。无量寿佛寿虽长远。亦有终尽。彼佛灭后。观音大势至次第作佛。故知是应。经者。外国名修多罗。此翻名綖。圣人言说。能贯诸法。如綖贯华。故名为綖。而言经者。綖能贯华。经能持?。其用相似。故名为经。若依俗训。经者常也。人别古今。教仪常揩。故名为常。经之与常。何相开顾。将常释经。释言经者。是经历义。凡是一法。经古历今。恒有不断。是其常义。故得名常。此经始终。文别无三。序。正。流通。初至对曰愿乐欲闻。是其由序。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已下。是其正宗。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已下。是其流通。化必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兴。正陈所说。故次第二辨其正宗。圣者说法。为利群品。说经既竟。叹胜劝学。付属传持。故次第三辨其流通。

  序中文义。虽复众多。义要唯二。一发起序。二证信序。佛将说经。先托时处。神力集众。起所说宗。名为发起。与说为由。名发起序。证信序者。佛说经竟。阿难禀承。将传末代。先对众生。言如是法。我从佛闻。证成可信。名为证信。以此证与传经为由。名证信序。以何义故立此二序。一序由经二故。经唯是一。何曾有二。经体虽一。约人随时。故得分二。一如来所说经。二阿难所传经。如来所说。益在当时。阿难所传。传之末代。对此二经。故立两序。对如来所说。立发起序。对阿难所传。立证信序。然此二序。更有多义。备如常释。文中初言如是我闻。是证信序。一时以下。义有两兼。若取本事起发之义。判属发起。阿难引来证成可信。名为证信。义既两兼。不可偏取。证信序中。三门分别。一释如是我闻有之所由。二明立意。三释其文。有所由者。何缘经首悉有如是我闻之言。由佛教置。佛何缘教。阿难请故。彼何因请。由彼阿泥楼陀教故。阿泥楼陀何缘故教。由见阿难心忧恼故。阿难比丘何故忧恼。由见如来般涅槃故。佛将灭度。在于双林先首而卧。是时阿难以佛将灭。悲啼涕泣不能自胜。阿泥楼陀开觉阿难。汝传法人。何不请佛未来世事。徒悲何益。阿难对曰。我今心没忧海。知何所问。阿泥楼陀遂教阿难请问四事。一问世尊灭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问世尊灭后。诸比丘等依何而住。三问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问一切经首。当置何字。阿难被教。心少惺悟。遂依请佛。佛随答之。诸比丘等以何为师者。当依波罗提木叉为师。若我住世无异于此。木叉是戒。比丘所学。故说为师。言诸比丘依何而住者。当依四念处住。何谓四念处。所谓比丘依内身修身观。精勤除世贪爱。如是依外身。内外身。受心法亦如是。是谓比丘所依住处。故经说言。若住四念处。名自境界。不为魔缚。若住五欲。名魔境界。为魔所缚。恶性比丘云何共居者。梵檀治之。梵檀是其默不共语。若心调伏。为说离有无。言一切经首置何字者。当置如是我闻佛在某方聚。林等六事。由佛教故。一切经首得着如是我闻。此初门竟。次辨立意。佛本何意教置此语。为生物信。如是。云何得生信也。其如是者。阿难彰己信顺佛语。道佛所说如。言佛所说是。令他众生同己生信。其我闻者。若为生信。阿难自是不足之人。若言此法是己所说。人多轻谤。由言此法从佛闻故。人皆归信。信有何义。须立此言而生信乎。释言。信者。入法初门。摄法上首。凡入佛法。要先起信。故华严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至珍宝处随意采取。若人无手。空无所获。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随意采取道法之宝。若无信心。空无所得。信有此义。故立如是我闻之言。以生物信。立意如是。此两门竟。次释如是我闻之言。其如是者。解有两义。一约法释。阿难道佛所说之言。如于诸法。故名为如。说理如理。说事如事。说因如因。说果如果。凡所论者。皆如前事。故名为如。如法之言。是当道理。故名曰是。良以乖法。名为非是。故如法之言。得称为是。二约人解。阿难道今释迦所说。如于过去一切佛说。故名为如。故涅槃经云。如过去佛所说不变。故名如来。乖诸佛说。其言则非。如诸佛说。其言则是。故曰如是。言我闻者。阿难对彼未来众生。陈己餐说。故曰我闻。闻实是耳。何得云我。诸根之别。皆我用具。就主以彰。故云我闻。法中无人。何处有主。而言就主称说我闻。释言。法中虽无定主。非无假名绾御。亦得称我。故涅槃云。譬如四兵。合以成军。虽无定主。亦得称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此亦如是。问曰。阿难得理圣人。以何义故同凡说我。释言。阿难虽复说我。不同凡夫。云何不同。说我有三。一见心说我。谓诸凡夫我见未亡。我见心中称言有我。二慢心说我。谓诸学人。我见虽亡。慢心犹在。我慢心中称说为我。三世流布我。谓无学圣人。见使久亡。慢使亦尽。随世流布假名说我。然今阿难结集法时。身居无学。见慢亡除。随世流布假名说我。故不同凡。问曰。我者假名世谛。无我真谛。真谛是胜。何不就胜。何不就膝。宣说无我。乃从世谛假名说我。化我凡夫法须如是。若不说我。何由可得檦别彼此。令人识知。故须说我。是故乃至诸佛为化。亦常说我。智者不怪。一时已下。义虽两兼。对前一向证信序故。自下偏就发起以释。于中有三。一明佛化主。二从与大比丘已下。辨其徒众。三尔时世尊诸根悦下。如来现化而为发起。阿难启请。前中一时。举佛化时。言其佛者。举佛化人。住王舍等。举佛化处。言一时者。人有异释。今正论之。为化之辰。因之为时。于佛一代。化时众多。简别余时。是故言一。一时之言。经中大有。如涅槃说。我于一时在王舍城。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我于一时在恒河岸。我于一时在尸首林。此言似彼。佛如前释。住王舍者。约城通举。此城古昔多有王住。名王舍城。耆阇崛山。随处别指。绕王舍城。具有五山。皆有精舍。简别余处。是故须言耆阇崛山。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翻名为灵鹫山也。此山多有灵仙居住。故名为灵。亦有鹫鸟居止此山。故名为鹫。又亦名为鹫头山矣。多有灵鹫居此山顶。名鹫头山。又此山顶似鹫鸟头。名鹫头山。游化处中。目之为住。法身平等实无栖托。示化在方。故云住耳。何不就实。乃托化乎。为通化教。故须从化。第二众中。先列声闻。后彰菩萨。诸经多尔。何故而然。凡释有四。一近远分别。诸声闻人。多近如来。故明佛后。随近先列。菩萨之人。多不近佛。为是后列。声闻何故偏近如来。菩萨不近。解有两义。一声闻之人。习道未久。未闲道法。虽得圣果。进止威仪。常顺佛教。如律经中。制阿那律不听与彼女人同宿。制娑伽陀不听饮酒。制十七童子不听在于水中戏等。皆是罗汉顺佛教制。乃至如来般涅槃。制诸声闻不听食完。为是近佛。菩萨之人。久闲道法。不假佛教。故不近佛。二声闻之人。现蒙佛度。舍凡成圣。荷恩深重。虽得圣果。常随如来围侍供养。故多近佛。菩萨之人。虽荷佛恩。化众生事。随缘摄化。多不近佛。以彼声闻多近如来。故先檦列。菩萨不尔。故在后列。此是第一近远分别。二就威仪形相分别。声闻人等。执持威仪。形相似佛。世共尊敬。故在先列。菩萨随化。形仪不定。故在后列。如彼文殊一夏之中。三处安居。即是事也。三就治分别。亦得名为约教分别。如龙树释教有二种。一者显示。二者秘密。依显示教。罗汉辟支。同佛漏尽。举佛后。先列声闻。菩萨随化。现处诸漏。示为凡夫。世人若闻在罗汉上。人多惊怪。故后列。诸经之中。先列声闻。多皆据此。若依甚深秘密之教。菩萨德尊。宜在先列。声闻德劣。须在后列。故华严经。先列菩萨。至后祇洹重阁会中。方列声闻。四多少分别。如涅槃说。一切众中。少者先列。多者后列。于彼经中。声闻众少。故在先列。菩萨众多。故在后列。此后一义。局在涅槃。余通众经。今此且依前之二义。先列声闻。后彰菩萨。声闻众中。文别有四。一檦其众别。二辨其数。三叹其德。四列其名。初言与大比丘众者。檦列其众。此乃约佛以明其众。以身兼彼。称之为与。大者。外国名曰摩诃。义翻有三。一名为众。如世多人。名为大众。二名为胜。胜过余学。于彼九十五种道中。最为胜上。故曰摩诃。三名为大。旷备高德。过余近学。故名为大。比丘胡语。此翻有五。一名怖魔。初出家时。发心广大。令魔战怯。故曰怖魔。如涅槃说。魔云何怖。魔性妒弊。忌他胜己。见彼胜己。故怀恐怖。又惧其人多化众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故生恐怖。此之一义。就始彰名。二名乞士。既出家已。无所贮畜。乞求自活。故曰乞士。三名净命。于乞求时。正命乞求。离于邪命。故曰净命。此之两义。据中立名。四名净持戒。既出家已。精持禁戒。无所毁犯。名净持戒。五名破恶。以持戒故。离犯戒过。故曰破恶。此后两义。据终立称。人多名众万二千人。辨其数也。共集称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叹其德也。一切大圣。叹其人高。举一名余。故云一切。钝根近学不能过故。名之为大。大有二义。一位高名大。如下所列了本际等。皆是究竟无学圣人。过余近学。故名为大。二德胜名大。此等皆是利根声闻。成就胜德。故名为大。会正名圣。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神异。故名曰神。无壅曰通。通别有六。所谓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此诸比丘。于小乘中修成毕竟。故曰已达。问曰。阿难于佛在世。身居学地。未得漏尽。云何得名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释言。阿难虽居学地。未名大圣神通已达。从多以叹。是故说言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问曰。阿难德实未周。何须在此众中列之。释言。阿难此会请主。须辨列。又复阿难增上利根。虽居学地。而成无量胜妙功德。故曰大圣。于神通中解了毕竟。亦名已达。上来叹德。下列其名。于中初言其名曰者。经家总举。次别列之。此等皆悉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了本际者。憍陈如是姓。阿若是字。阿之言无。若之言智。证无。成智。故曰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名为本际。于此本际知见明了。名了本际。余者。经中或有曾闻。有不闻者。于彼一万二千人中。今此且列三十二人。皆如斯等上首者也。总以结叹。下次列其菩萨之众。于中有四。一标其众别。二普贤等。列其名字。三具诸菩萨无量德行下。赞叹其德。四如是之等不可称下。总辨其数。初中又者。复重之辞。前列声闻。更明菩萨。故云又也。与义同前。辨佛兼彼。故云与耳。言大乘者。举法别人。乘是行用。行能运通。故名为乘。乘别有三。简别余二。余二不如。是以称大乘。众菩萨俱。约法举人。非一称众。菩萨胡语。具则名为菩提萨埵。传者略之。但云菩萨。此方翻之。名道众生。菩提名道。萨埵名众生。良以此人内心求道。备有道行。以道成人。名道众生。问曰。声闻缘觉人等。斯皆求道。并有道行。同以道成。何故独此名道众生。释言。贤圣名有通别。通则义皆。如涅槃说。故彼文云。须陀洹等亦名菩萨。求索尽智无生智故。亦名为佛。正觉共道不共道故。但今为分贤圣之别。是故偏名大乘众生以为菩萨。等分贤圣。何故偏名大乘众生以为菩萨。解有三义。一就愿心望果分别。唯此众生求大菩提。余悉不求。是故独此名道众生。故地论云。一上决定愿菩提。独言菩萨故。二就解心望理分别。凡夫著有。二乘住无。不会中道。是故不得名道众生。唯有菩萨。妙舍有无。契会中道。是故其人名道众生。三就行分别。入佛法中。凡有三种。一教。二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深。行为最胜。声闻钝根。从教为名。声者是教。餐声悟解。故曰声闻。缘觉次胜。就义立因。缘者是义。于缘悟解。故称缘觉。菩萨最上。就行彰名。以能成就自利利他俱利之道。是故其人名道众生。故地持云。声闻缘觉。但能自度。菩萨不尔。自度度他。故名道胜。以道胜故名道众生。共集称俱。次列其名。于中先列贤劫之中成佛菩萨。又贤护下。别余劫中成佛菩萨。就贤劫中。普贤妙德与慈氏三人别列。妙德文殊。慈氏弥勒。姓慈。故曰慈氏。字阿逸多。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云无胜。等者。于贤劫之中其余菩萨。此贤劫中一切菩萨。约时总分。就明余劫诸菩萨中。随胜略举十六正士。又贤护等十六正士。举初格后。总以檦列。善思议等。就其所等。随别以列。皆遵普贤大士行者。彰其所习。亦得名为简下异上。下叹其德。于中分二。第一叹其权实二德。二其所修行清净已下。叹其自利利他二德。前中有三。一就自分略叹其德。二入佛法下。就其胜进广叹其德。三具足功德微妙已下。双以结叹。就初略中。先叹实德。游步以下。叹其权德。实中。具诸无量行愿。修行具足。行。谓六度四摄等行。愿。谓无量菩提行愿。如华严说。此等皆具。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成德圆备。德成无退。故曰安住。有德斯成。故曰一切。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名功德。如清冷等。水家之德。故名功德。经说功德。有通有别。通则一切诸行皆是。别则宣说慧行为智。余戒施等名为功德。今就通矣。德体名法。权中初言。游步十方。身形无碍。行权方便。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上来就其自分略叹。下就胜进广叹其德。于中还初叹其实德。于无量界现成佛下。叹其权德。实中初言。入佛法藏。证会名入。究竟彼岸。彰果毕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下。叹权中。于无量界现成正觉。总以叹之。此叹胜进。故举成佛为权德耳。处兜率下。别以显之。于中具论。应有十相。一升兜率天。二来下入胎。三住胎中。四者出生。五童子相。六娉妻相。七出家相。八成佛道相。九转珐輪相。十般涅槃相。今此文中。少一住胎。有余九相。就初相中。处兜率天。身升兜率。兜率。本是一名。传之音异。此云妙足。亦名知足。是欲界中第四天也。何故生此。如涅槃释。兜率天胜。为是偏生。彼云何胜。经自释之。上天闇钝。下天放逸。彼无此过。故得名胜。又修施戒。得上下天。修施戒定。生兜率天。故彼天胜。问曰。兜率欲界乱地。云何修定而生彼天。释言。此非八禅地定。盖乃欲界思慧心中。修念佛三昧。生彼天中。名依定往生。如地论。无量料简。不可具论。弘宣正法。口业化也。此初相竟舍彼天宫。降神母胎。第二相也。问曰。何故舍上天乐。为欲使彼阎浮众生。咸荷佛恩。生敬重心。故须舍之。是义云何。由舍天乐。阎浮众生咸皆念言。佛舍天乐。来生阎浮慈我等故。生敬重心。问曰。于彼生之中。何故如来偏受胎生。释言。于彼四生之中。卵生湿生。果报卑劣。故佛不生。化生虽胜。备有多义。故佛不生。如涅槃说。略有八义。一劫初时。众生化生。尔时众生其病未发。不假佛化。故佛不出。佛出世时。众生胎生。为欲增长同生之力。故受胎生。二寄生上族。表彰法胜。故受胎生。三生王种。假之护法。故受胎生。四欲教人敬父母之业。故受胎生。五生上族。为息物慢。故受胎生。六受胎生。为息物谤。是义云何。若佛化生。人多诽谤。言佛是幻化。非是真实。为息是谤。故不化生。七为留身益于后世。故受胎生。是义云何。若佛化生。还复化灭。如电光尽。无复遗余。佛为留于残身舍利。而益于后。故受胎生。八为同诸佛。故受胎生。三世诸佛。化胎众生。法受胎。故须同之。具此多义。故受胎生。此第二竟。准余经论。是中少一住胎之相。通此所少。第三相竟。从右胁下。是其第四出生之相。于中有三。一生处异常。二现行下。所现奇特。三释梵下。天人敬养。初中从母右胁生者。世人生处。不净臭弊佛为异之。故右胁生。虽从右胁生。如出云雾。母身安适。无为无苦。第二所现奇特之中。初先明其身现奇特。举声已下。口现奇特。身中有三。一于十方各行七步。示现丈夫奋迅之力。于十方界独出无畏。二身光普照。令人觉知。三无量下震动大地。使魔怯伏。六种动者。如地经说。所谓动踊振觉吼起。动如车掉。踊如泉诵。亦如釜沸。振谓下。如世空物。振之则下。觉者动势。令人心觉。乃至空居众生亦知。吼者发声。地如面起。上来明其身相奇特。举声已下。口现奇特。自唱尊号。令人归趣。上来第二所现奇特。第三段中。天人敬养。文显可知。佛德深重。故使释梵咸来奉侍。人天归仰。第四相竟。示现已下。是其第五童子之相。于中有二。一身具众伎。谓示算计文艺等事。佛已久知。随化始学。故曰示现。二博综下。知解宽广。博综道术。知事宽广。博谓广博。综谓综习。仙通秘术。无不博学。名博综道术。贯练群籍。知教宽广。贯谓贯通。练是委练。世俗异典。名为群籍。于此悉知。名贯练群籍。此第五竟。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游后园下。是其第六娉妻之相。于中初言。游于后园讲武试艺。娉妻前事。如本起说。槃马筋力。名为讲武。共射金鼓。说为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娉妻后事。佛实离爱。随化示居。故曰现处。问曰。何故示现此相。先受后舍。彰欲可厌。此第六竟。见老病下。是其第七出家之相。于中六句。合为三对。其六句者。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是第一句。明其所舍。如本起说。出城游观。东门见老。南门见病。西门见死。将斯类己。悟身非常。故生厌离。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是第二句。彰其所习。北门见沙门。由见沙门。故求学道。文略不举。此二一对。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是第三句。重明所舍。而着法服。是第四句。彰其所受。此二一对。剃除须发。是第五句。重明所舍。端坐树下。是第六句。明其所作。亦明所修。勤苦六年。先同其邪。行如所应。翻邪学。正道是其所应修学。顺而行之。此二一对。此第七竟。现五浊下是其。第八成佛道相。于中随事。次第有五。一沐汤形垢。二灵禽下。行诣道场。三吉祥下。受草安坐。四奋大下。神力降魔。五得微妙下。现成佛道。初中三句。一居浊刹。示有尘垢。言五浊者。一者命浊。报命短促。二众生浊。人无善行。三烦恼浊。诸结增上。四者见浊。邪见炽盛。五者劫浊。饥馑疫病刀兵竞起。秽土有此。名五浊刹。佛现处中。随顺群生。示有尘垢。二沐金流。金沙河中。沐汤形垢。名沐金流。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天按树枝。攀之出池。第二段中。灵禽翼从诣道场者。如经中说。五百青雀。随从佛后。名禽翼从。此皆神鸟。故曰灵禽。佛得道处。名曰道场。如治麦处。名为麦场。治谷之处。说为谷场。如是一切。第三段中。初感吉祥而为徴瑞。其吉祥者。是刈草人。经中亦名为吉安也。安祥义同。佛将成道。感见此人而为徴瑞。知己定当成吉祥果。是故名为吉祥感徴。即以此人。表己所成功果福祚。是故名为表彰功祚。次从受草。佛心哀怜。身从受草。是故名为哀受施草。后敷而坐。依树得佛。名为佛树。敷此树下。跏趺而坐。盖乃随人见闻不同。若论菩萨。见佛如来。从金刚际。起金刚坐。上至道场。处之成佛。如涅槃说。凡夫二乘。唯见如来吉安取草。敷而为坐。如此中说。第四段中。初奋大光使魔知之。奋犹放也。次魔来逼试。下佛降之。言以智力者。是降魔德。智谓正智。知邪不从。力谓通力。神力伏魔。亦可慈力。慈心伏魔。皆令降伏。是降魔能。魔罗。胡语。此云杀者。害人善故。泛论有四。涅槃说八。言其四者。一烦恼魔。谓贪瞋等。能害善法。二者阴魔。谓五阴身。共相摧灭。三者死魔。能坏命根。四者天魔。于彼第六他化天上。别有魔天。好坏他善。四中初一。是生死因。末后天魔。是生死缘。中间阴死。是生死果。此之四种。大小通说。言其八者。前四种上。更加无为四倒之心。于佛真德。常计无常。乐计为苦。我计无我。净计不净。以此四种。近坏正解。远障真德。故名为魔。此后四种。小乘法中。未以为患。不说为魔。大乘为过。故说为魔。通论此八。并须降伏。何故如是。烦恼阴死。无为四倒。妨违自行。故须降伏。伏法不同。彼烦恼魔。小乘多用谛观降伏。大乘多用空慧降伏。阴魔死魔。小乘多以无余涅槃而降伏之。得灭舍故。大乘多用常住法身而降伏之。无为四倒。于大因中。正解降伏。于大果中。菩提涅槃真德降伏。天魔一种。妨于自行。亦妨化他。故得降伏。用法不同。自行因中。正智降伏。知邪不从。彼自退散。自行果中。十力降伏。十力牢固。不为魔邪所倾动故。自行如是。化他之中。用法不定。若在因中。自身降魔。利益众生。多用神通。教他降魔。多用神咒。彼无神力能降伏故。若在果中。自身降魔。利益众生。多以慈心。于彼怜愍。即便退散。教他降魔。亦用神咒。彼无慈力能降伏故。今此所论。偏降天魔。违其自行。正智降之。违其利他。通力伏之。故云智力皆令降伏。第五段中。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现成佛。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此第八竟。自下第九转珐輪相。先请后说。释梵祈劝。请转珐輪。是初请也。二以佛游步。下因请起说。于中有二。一身口起化。二光明。普照无量土下。身口摄益。前中初言以佛游步。身业起化。现佛威仪。游行化物。名佛游步。佛吼已下。口业起化。于中十句。佛吼而吼一句。是总。一切圣教。是佛所吼。菩萨用之为物吼也。扣法已下八句是别。约喻显法。于中前四。闻思修证四种法也。扣法鼓者。说闻慧法。益众生也。严鼓诫兵。说教诫人。吹法螺者。说思慧法。利众生也。吹螺应时。说理应机。执法剑者。说修慧法。益众生也。剑能破裂。修能断结。建法幢者。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上出。后四是其四无碍智。起说被物。震法雷者。法无碍智化众生也。天雷一动。卉艺生牙。法音一闻。阐道快成。曜法电者。义无碍智益众生也。电光一发。有物斯睹。义言一宣。诸义悉见。澍法雨者。辞无碍智化众生也。以辞宣说。如云注雨。演法施者。乐说无碍利众生也。随人所乐。宣说授与。名演法施。此八是别。常以法音觉诸世间一句。总结。上来第一身口起化。自下第二身口摄益。于中有四。一身业伏魔。令离邪业。二掴裂下。口业破邪。令离烦恼。此二一对。三入国分下。身业受供。生人福善。四欲宣法下。口业说法。令修出道。此二一对初中有四。一放光普照无量佛土。二以神力令一切界六种振动。三由前放光。总摄魔界。令皆归伏。四由前振动。动魔宫殿。使之惧怖。第二口中。文亦有四。一能摧邪。掴裂邪网。为破邪法。消灭诸见。教断邪心。此二除见。散诸尘劳。为破欲境。五欲境界。有能尘坌。劳乱众生。名曰尘劳。说空破遣。目之为散。坏诸欲堑。教舍欲心。爱欲之心。深而难越。故说为堑。教断名坏。此二除爱。此之四对。合为第一明能摧邪。二严护下。明能通正。严护法城。遮人毁谤。法能遮防。说之为城。赞善息谤。名严名护。开阐法门。闻说正教。总法有通入趣入之义。故名为门。披演令入。名开名阐。三洗濯下。结前第一摧邪之义。见爱烦恼。名为垢污。教除名洗。四显明下。显前第二通正之义。显明清白。光融佛法。显前文中严护法城。除邪显正。故曰显明。所显之法。出离邪谤。名为清白。光扬正法。出于邪妄。故名为光。融治使净。名融佛法。宣流法化。显前文中开阐法门。宣流化人。故曰开阐。此初对竟。第三身中。入国分卫。始行乞食。胡言分卫。此云乞食。获诸丰膳。因乞得食。贮功德下。受用生福。贮谓积也。贮积多德。名贮功德。现受物供。故名为示。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云福田。第四口中。欲宣现笑。起说方便。下正说之。于中初言以诸法药救疗三苦。令出生死。苦苦。坏苦。及与行苦。是其三苦。义如别章。此应具论。授法教断。名法救疗。显现已下。使人入道。于中初言显现道意。教人发心。显现菩萨所发道意。使人发矣。无量功德。教人发行。授菩萨下。终令得果。授菩萨记。得果方便。行因克果。如心记物。故名为记。圣说示人。目之为授。成等正觉。正显成佛。自下第十般涅槃相。示现灭度。正显取灭。下彰其益。拯济无穷。彰益宽广。消除漏等。彰其益具足。消除诸漏。因其现灭。令人厌有。断生死因。殖众德本。因其现灭。使人欣寂。修涅槃因。上来广叹权实二德。自下第三双以结之。具足功德。微妙难量。结前实德。游诸佛国。普现道教。结前权德。上来其权实二德自下第二叹其自利利他功德。行能益己。名为自利。行能兼润。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为利他。菩萨所行。要不出此。故赞叹之。于中初略叹。菩萨经典究畅下。广叹。略中初别。后总结之。别中有四。一自行清净。二譬如下。化行善巧。先喻后合。喻中初言譬如幻师。喻起化人。现众异像。为男为女等。喻起化相。本学明等。喻起化德。本学明了。喻习化法。学为化本。故名为本。于佛化法。习之委善。名学明耳。在意所为。学成起用。成在于心。故名在意。任意为化。故曰所为。下合显法。菩萨如是。合前幻师。学一切等。合起化德。学一切法。合本学也。谓学一切化他之法。贯综缕练。合明了也。贯通综习。知法委审。故曰缕练。所住安谛。合在意也。于所住法。安心审谛。靡不致化。合所为也。靡谓无也。致谓运致。于一切处无不运化。又复致者。是其感致。令一切众无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合前化相。合现众像为男女等。此是第二化行善巧。三未曾下。显前第一自行清净。以于所得。未曾憍高而自纵恣。故行清净。四愍伤下。显前第二化行善巧。愍伤悲也。心有悲心。愍伤众生。故能为物种种现化。上来别叹。如是之法。一切具足。总以结之。上来略叹。下广叹之。于中有四。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二无量佛咸共护下。明依佛法修胜进行。三供养佛下。依前自分广修成德。四受持如来甚深法下。依前胜进辨修成德。就初段中。先修自利。后起利他。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是自利也。于菩萨法。穷究通畅。得其宗要。知其妙旨。是故名为究畅要妙。名称普至导御十方。是利他也。第二段中。亦先自利。如来道化各能宣下。其是利他。就自利中。无量诸佛护。上德摄下。行入佛境。故为诸佛同共护念。护使离恶。念令增善。念佛所住等。下修上顺。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证行同佛。佛所法住。菩萨同住。亦可诸佛住于如行。菩萨同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教行同佛。大圣是佛。法界诸度。是佛所立。菩萨同立。下利他中。初利他相。通诸法下。明利他德。利他相中。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菩萨师。教法利人。如来道化各能宣布。说法同佛。为诸菩萨而作大师。益人同佛。现行佛化。故为菩萨而作大师。以深禅慧开导众人。证法益物。以深禅慧。化行同佛。禅止慧观。证行虽众要不出此。开导众人。益人同佛。下他德中。明具三种自在之行。故能化物。通诸法性。是智正觉自在行也。谓能通达二谛法性。达众生相众生世间自在行也。众生多死。故曰众生。众法成生。亦名众生。若形若体。种种相状。一切悉知。明了诸国。是器世间自在行也。初句云通。第二言达。第三说明。语左右耳。此三广如他经中说。自下第三依前自分广修成德。于中有四。一摄修方便。二亦无作下。因行成德。三住深定下。次明起修。四超过世间所有已下。因修成德。初中复四。一修自利。二坏裂下。明其利他。三超越下。复明自利。四善立下。重明利他。初段自利。明修教行。第二利他。教人离过。第三自利。明修证行。第四利他。教令修善。故有四别。初自利中。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明修福行。供养诸佛。兴福广也。化身如电。起行疾也。一念之间。化身遍至。供养诸佛矣善学已下。明修智行。善学无畏。修习智方便。晓了幻化。智行成就。又学无畏。于人不怯。晓了幻化。于法能知简邪取正。名为善学。达正过邪。所以无畏。以无畏智统摄诸。法故名为网。亦可学此拟用摄人。故说为网。明见诸法离有无性。犹如幻化非有非无。名为晓了幻化法矣。法若定有。不名幻有。法若定无。不名幻无。无法为有。方名幻有。有法为无。方名幻无。无法为有。有则非有。有法为无。无则非无。幻法如是。故取为喻。化亦如是。经说十喻。具举斯耳。上来自利。是初段竟。下约利他。坏裂魔网。令离邪业。解诸缠缚。令离烦恼。缠谓十缠。无惭。无愧。睡。悔。悭。嫉。掉。恨。忿。及覆。是其十也。缠众生故。缠缚心故。名之为缠。缚谓四缚。欲缚。有缚。无明缚。见缚。是其四也。欲界诸结。除无明见。名为欲缚。上二界中。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有缚。三界无明。名无明缚。三界诸见。名为见缚。缚众生故。系缚心故。名之为缚。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此两段竟。自下第三重明自利。超越声闻缘觉之地。所修殊胜。此明所出声闻名义。泛解有三。一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二我众生等。但名无实。故说为声。如地论说。观斯之解。义说为闻。三佛所说。大乘法音。名之为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曰声闻。如法华释。前二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体相如何。分别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义如上释。其缘觉者。名义有三。一十二缘法。名之为缘。观此得觉。故名缘觉。如彼十二因缘经说。二现在世事相因缘。名之为缘。藉斯得悟。故名缘觉。如辟支佛得道经说。三如来藏缘起法界。名之为缘。于中悟迷。故名缘觉。三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相状如何。分别有二。一缘觉缘觉。二声闻缘觉。缘觉缘觉者。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是故名为缘觉缘觉。声闻缘觉者。是人本来求声闻道。成声闻性。值佛为说四真谛法。得悟初果。以钝根故。不得漏尽。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本声闻人。于最后身。藉现事缘而得觉故。说之以为声闻缘觉。此等一切。菩萨悉过。故言超越。得空无相无愿三昧。所得渊深。此明所入。众生及法。悉无自性。故名为空。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名无类。三昧。胡语。此云正定。于此三空正住不乱。故名三昧。就此得名。义有多门。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此三段竟。自下第四重明利他。善立方便。是化他智。方便之义。泛论有四。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方便等。进趣向果。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巧修诸行。故曰方便。三权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权巧摄物。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名方便。四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论云。此法巧成。名为方便。又他经中。说六相门。以为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今此所论。权巧方便。于权巧中。方便有三。一身业方便。权形异现。如观世音。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如是一切。二口业方便。随化众生。种种异说。名为方便。如无二乘。权以说之。如是一切。三意业方便。谓方便智。随化众生。种种异解。今此所论。是其权中意业方便。善立三业。巧便度物。故曰方便。显示三下。是化他行。显示三乘。说三乘因。就大分小。名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说小乘果。缘觉名中。声闻名下。于此二中说有涅槃。名现灭度。此等即是口业方便。上来四段。合为第一摄修所行。自下第二因修成德。于中初明自利功德。宣扬已下。明利他德。初中有四。一所证平等。二具足下。所成众多。三广普下。所证深广。四得佛下。所成殊胜。所证等中。亦无所作。无因可作。亦无所有。无果可有。言不起者。无净可起。言无灭者。无染可灭。此举道理。得平等法。约理辨证。名前无作无所有等。为平等法证会名得。所成多中。具足成就无量总持。得陀罗尼。行德多也。如他经说。百千三昧诸根智慧。余德多也。信进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就明所证深广之中。广普寂定。所证广也。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广寂定。深入法藏。所证深也。于真法藏能深入矣。所成胜中。得佛如来华严三昧。故德胜也。华严三昧。如华严说。彼一三昧。统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上来自利。宣畅一切。利他可知。自下第三重明起修。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佛等。修起自利。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直以三昧法门力起。故须住定。下明起行。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摄行宽广。由见多佛。供养生福。受法生智。一念之顷无不周遍。起行速疾。下明利他。济诸剧难诸闲不闲。扶人离苦。难别有八。三涂为三。人中有四。一盲聋喑亚。二世智辨聪。三佛前佛后。四郁单越界。天中有一。谓色界中长寿天离。此八难中。三涂为剧。菩萨济之。人天苦微。名曰诸闲。菩萨劝化。故曰不闲。分别显等。授人善法。分别显示真实之际。证法教人。理性真实。得处名际。授人名示。得诸如来辩才智等。教法利物。得诸如来辩才之智。起说之得谓得如来四无碍智解了诸法。入众言音。起说之解。入谓解也。谓解众生种种言音。用之起说。开化一切。正明起说。自下第四重明所成。于中初明成就自德。于一切下。成利他德。自中初言超过世间诸所有法。所成殊胜。心常谛等。所成不动。又过世间。明成断德。谓过分段变易世间一切法也。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明成智德。谛谓安谛。谓常安住真实无为度世之道。下利他中。于一切力物随意自在。成利他德。由成胜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为诸庶等。起利他用。为诸庶类作不请友。化益方便。庶谓凡庶。类谓品类。不请有二。一宿无道根。仰感菩萨。名为不请。二无现乐欲。不知求圣。名为不请。菩萨于此强为作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正明化益。声闻舍物。不将众生以为重担。菩萨荷负。故用众生而为重担。担别有四。如胜鬘说。此第三竟。自下第四依前胜进辨修成德。于中初先辨其所修。一切善本皆度已下。明其所成。前所修中。初明自利。二兴大悲下。明修利他就自利中。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佛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已心。故曰受持。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明修胜行。法界诸度。是佛种性。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不利他中。先法后喻。法中四句。初兴悲愍。明起悲心。二演慈辨下。明起慈心。依慈心起说。名演慈辨。教法生解。名授法眼。三杜三趣开善门者。显前悲益。杜谓塞也。教人离恶。故杜三趣。教人修福。故开善门。四以不请法施黎庶者。显前慈益。喻中两句。初如孝子爱敬父母。彰前慈厚。于诸众生已下。显上悲深。上明所修。下明所成。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明其所成。度犹到也。涅槃彼岸。行因到之。故因成矣。悉获佛等。明其果成。有福智。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明得如来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者。明得如来智慧庄严。智慧深广情缘莫测。口量不及。名不思议。上来叹德。如是之等不可称计。是第四段彰其数量。此等悉为影响显法。故皆来会。为法心同。故来一时。上来第二辨列徒众。自下第三如来现相而为起发。阿难启请。于中文六。摄为三对。言文六者。第一如来现相起发。二阿难请问。此为初对。三如来审问汝为自请为受化请。四阿难实答我自请问。此是两对。五如来赞叹敕听许说。六对曰下。阿难奉敕彰已乐闻。此是三对。初中尔时。举现相时。言世尊者。举现相人。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若论胡音。楼伽陀伽。此云世尊也。诸根悦等。明所现相。诸根悦豫。示现喜相。眼等五根。同现喜相。名之悦豫。姿色清净。示现喜色。色无惨戚。故曰清净。言光巍巍。重显喜色。言颜魏魏。重显喜相。魏魏是其高胜之貌。佛何故喜。喜有两义。一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二念众生得益时至。故生欢喜。第二段中。尊者阿难。举能请人。承佛圣旨。彰所请依。旨谓意旨。此承如来意力加被。故兴请问。即从座等。启请方便而白佛等。正宣诸辞。辞中有三。一申己所见。二唯然下。彰已所念。三何故下。结问所为。初中。先法。次喻。后合。未曾瞻下。怪今异昔。法中还举向前所现。喻中如镜影表里者。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合喻可知。未曾瞻睹殊妙如今。怪今异昔。自下第二彰己所念。于中初言唯然大圣我心念言。总宣己心。唯是专义。彰己专念。故曰唯矣。然谓尔也。彰己心中所念实尔。故曰唯然。启佛令知。故云大圣。自宣己心。名我念言。下别显之。于中初先念佛所得。去来现下。念佛所为。前中五句。相隐难识。且以言之。初句是总。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四是别。总中初言今日世尊。表别所念。为简余佛。故云今日。下余句中今日例尔。住奇特者。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在世所无。故云奇特。下四别显。初句自德。第二利他。第三自德。第四利他。第一第三自德何别。前是涅槃。后是菩提。第二第四利他何别。前者是其利他之行。谓四摄等。后者是其利他之德。所谓十力四无碍等。初中世雄。佛之异名。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故曰世雄。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诸佛同住。今日世雄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故今念之。第二句中。今日世眼。佛之异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住导师行者。四摄法等。是佛导师化人之行。今佛住之。由住此行。今欲导人令入佛法。所以念之。第三句中。今日世英。佛之别号。佛于世间最为英胜。故云世英。住胜道者。无上菩提。是最胜道。内证真道。是菩提道矣。佛今住之。由住此道。知诸佛德。故今念之。第四句中。今日天尊。是佛异名。天有五种。如涅槃说。一者世天。谓世人王。名为天子。二者生天。谓四王天。乃至非想。三者净天。谓须陀洹。至辟支佛。四者义天。谓诸菩萨。以解诸法空寂义故。五者第一义天。谓佛如来。解知佛性不空义故。佛于如是五天中上。故曰天尊。行如来德者。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四无碍等。是佛功德。游入名行。由入此德。堪任度物。故今念之。上来一段。念佛所得。下念所为。胜诸如来。是所为也。去来现佛佛佛相念。举余类此。得无今佛念诸佛耶。测此念余。耶者。是其不定之辞。以理测度。未敢专决。是故言耶。何故已下结问所为。何故威神光光乃尔。此初对竟。自下第三如来审问。告曰云何。是总问也。诸天教汝自以慧见。是别问也。自下第四阿难实答。无天教我。对佛前言。自以所见问斯义矣。此两对竟。自下第五如来叹问。敕听许说。于中初先叹其所问。阿难当知如来正觉下。举佛功德。敕听许说。叹中初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是总叹也。善谓好耳。哉是助辞。称机。当法。合时。名快。发深下别。发深智慧。叹其问智。向前念佛五种功德。名发深智。真妙辩才。叹其问辞。向前叹佛住于五德。名真妙才辩。辩实名真。言巧称妙。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愍生问义。叹其问心。亦得名为叹问所为。阿难向前举佛五德而为请问。此之五德。以慧为主。名问慧义。如来已下。叹问利益。于中有四。一如来彰己悲心怜生。佛悲殊胜。余不能加。不能盖上。名无盖悲。亦有经本治为无尽。无盖是正。不须治改。以此大悲矜哀三界。矜犹怜也。欲。色。无色。是其三界。二所以下。如来彰己。出世为物。所以出兴。问以起发。下对显之。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教法利人。惠以真利。证法益物。理是真实。教人名利。三无量亿下。明佛难值。先法。后喻。四今所问下。约对三明问有益。今问多益。总明有益。开化一切。别明益也。上来叹其所问。下举佛德敕听许说。于中初先广举佛后。述前所叹。阿难谛下。敕听许说。说己所念。又复前段广举佛德。明己能说。后敕听许说。明己欲说。就前段中。先明果胜。所以者下。辨因显果。就明果中。初先对上阿难所念。明佛慧胜。以一餐下。对前阿难所见诸根悦豫等事。明佛身胜。明慧胜中。如来正觉。总举佛智。其智难等。别以显胜。其智难量。明智深也。穷证涅槃甚深法性。故智难量。明智深也。此则是前住佛所住。难量之智。证法名住。多所导御。明智广也。此则是前住导师行。慧见无碍。彰智自在。于诸法门知见无碍。此则是前行如来德。无能遏绝。显其智胜。不为他人之所仰遏绝。显其胜相。名无遏绝。此则是前住最胜道。下明身胜。以一餐力能住寿等。约化显实。随化示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无衰损。明佛体常。亦得名为约实显化。以实常故。随化现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无衰损。文中初言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彰命常也。诸根悦等。明身常也。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就上所现诸根悦豫。明其常德。姿色不变。就上所现姿色清净。明其常命。光颜无异。就上所现光颜魏魏。明其常定。上来就果明佛身慧二种俱胜。下次举因显成前果。所以者何。徴问发起。所以如来得此胜慧常身者何。下对释之。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明其所修成满故胜。定止。慧观。此二行主。以是偏举。余皆从之。故隐不论。定慧究竟。故名为究。通畅自在。故名为畅。宽广无边。称曰无极。此则是其心自在行。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其所学自在故胜。此则是其法自在行。善入一切界之门。法门之力无所不现。名为自在。上来至此广举佛德。述前所叹。阿难谛下敕听许说。说己所念。谓念西方无量寿佛。谛听。敕也。为汝。许也。此第五竟。第六阿难奉教听受。文显可知。上来序竟。就正宗中。文别有三。一明所行。二阿难白佛法藏比丘为己成佛而取灭下。明其所成。三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住正定下。明其所摄。此三皆就弥陀佛说。言所行者。彰彼如来本昔所修无量行愿。言所成者。彰彼如来现今所得身土之果。言所摄者。彰彼如来现今摄取十方国土无量众生同往彼国教化利益。此三即是经之大宗。就所行中。初列多佛。明起行缘。时有国王闻佛说下。彰彼法藏依之起行。前中合举五十四佛。初五十三。一处并举。末后一佛。法藏亲承。一处别举。就前五十三佛之中。乃往过去不思劫等。彰其时今。定光出等。次第并列。如此诸佛皆悉已过。结前生后。下次列其自在王佛。名世自在。是其别名。如来应等。是其通号。佛德无量。依德施名。名亦无限。经随一数。略列十种。十中前五。是佛自德。后五利他。就前五中。初二一对。前一道圆。后一灭极。后三一对。初二因圆。后一果极。就初对中。言如来者。彰其道圆。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言应供者。显其灭极。证灭相应。故名为应。又证灭故。合应供养。故云应供。就后对中。初二因圆。于中初言等正觉者。其彰解圆。余经中亦名正遍知也。正者是理。于理穷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称理名等。正者还是余经正也。言其觉者。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彼知也。明行足者。明其行圆。明是证行。证法显了。故名为明。分别有三。如涅槃说。一菩萨明。所谓般若波罗蜜矣。二诸佛明。所谓佛眼。三无明明。谓十一空。彼非智解。故曰无明。能生智明。故复名明。前二能证。后一所证。又龙树说。佛具宿命。天眼。漏尽。故曰三明。行是教行。如地持说。止观名行。又龙树说。戒定慧等。名之为行。此二圆具。故名为足。言善逝者。明其果极。善名为好。逝称为去。如来好去。故曰善逝。佛德满足。更何处去。而言好去。虽无去处。非不能去。如劫尽火。虽无所烧。非不能烧。故得云去。就后五中。前四是别。后一是总。前四别中。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及天人师。此之两号。是他化能。彼无上士调御丈夫。能调物心。自调调他。调御中极。故曰无上。士者。是其人之别称。此无上士能善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天人师者。能授与法。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六道俱化。天人益多。以是偏举。佛者。是其化他之德。此翻名觉。自觉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世尊者。此号是总。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上来明佛之起行缘。下明法藏依之起行。于中初明世间之行。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下。明出世行。地前所行。名为世间。地上出世。世间行中。次第有三。一闻法发心。二出家修道。三诣佛所礼赞发愿心。初中。时有国王。举起行人。闻佛说法心怀悦豫。闻法心喜。寻发道意。正明发心。菩提心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第二段中。弃国捐王。明其所舍。行作沙门。彰其所为。此翻名息。息诸恶故。号曰法藏。列其名讳。高才勇等。辨其性行。才谓才巧。才德过人。故曰高才。志强名勇。心明称哲。此德孤出。名世超异。第三段中。初诣佛所。次到已敬。稽首。敬也。屈尊接卑。故用表敬。右绕爱也。旋绕不舍。故用表爱。长跪已下。赞叹发愿。长跪合掌。兴赞方便。以偈颂曰。经家总举。何故言偈颂。言义妙美。诸赞叹者。多用偈颂。又偈巧约。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法藏比丘。欲以约言广收佛德。故以偈颂。下出偈辞。初有七偈。赞叹佛德明其所求。后十三偈。发愿求佛。明其能求。前七偈中。初五偈半。正叹佛德。后一偈半。结叹佛德。前正叹中。初两偈半。叹佛身业。次有半偈。叹佛口业。后两偈半。叹佛意业。就叹身业中。言光魏魏。叹佛光胜。以为一门。言颜魏魏。叹佛身胜。复为一门。魏魏之言。已如上释。复有七句。显光魏魏。威神无极。光发所依。由佛威德神力无极。故能放光。如是炎明。正举光体。无与等者。对人显胜。余人身光无与齐等。日月摩尼至若聚墨。对事显胜。此等诸光。若对佛光。皆悉隐弊。犹如聚墨在珂贝边。下有两句。显颜魏魏。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故颜魏魏。伦谓匹矣。次叹口业。正觉大音响流十方。下叹意业。于中初有两偈之文。叹佛行德。后之半偈。叹佛断德。行是菩提。断是涅槃。前中初偈。叹佛德胜。后之一偈。叹佛德深。胜是教行。深是证行。前叹胜中。戒闻精进三昧智慧。举其德体。威光无侣殊胜希有。就德显胜。威德无侣。他不能齐。殊胜希有。佛德过彼。后叹深中。深谛善念诸佛法海。趣证方便。谛谓审谛。深思谛观。念佛法海。故能得证。如来藏性。是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证行成就。此叹行德。下叹断德。无明是痴。欲者是贪。怒者是瞋。佛断永无。故断胜矣。上来别叹三业功德。自下结叹。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总以结叹。功勋广等。随别结叹。功勋广大。结叹前口。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故佛化他功德广大。智慧深妙。结叹前意。前有多德。偏结其慧。以行主故。深结前深。妙结前胜。光明威等。结叹前身。上来叹竟。自下发愿求前所叹。于中初有十偈之文。正起愿心。后之三偈。请佛证知。前十偈中。初之五偈。求佛法身。后之五偈。求佛净土。求法身中。初之一偈。愿求佛果。次有两偈。愿求佛因。后之两偈。校量显胜。就求果中。愿我作佛齐圣法王。求佛自德。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求利他德。就求因中。初有偈半。求自利行。下有半偈。求利他行。求自利中。初偈举彼六度之行。布施调意。是其檀度。修施治悭。名为调意。戒是戒度。忍是忍度。精进进度。三昧禅度。智慧智度。慧胜名上。下对起愿。吾誓得佛。起行所趣。普行此愿。求因趣向。下求利他。文显可知。上求求因。自下两偈。校量显胜。坚其愿心。假令有佛百千亿万。举其佛宝。无量大圣数如恒沙。举其僧宝。供养斯等。供前僧宝。斯等诸佛。供前佛宝。不如求下。对愿比校。彰其不及。却犹退也。虽供多圣。不如自己求道不退。故重坚发。经中如此比校大多。不可具说。供养有限。求道之心无齐限故。下求土中。初三偈半。自求净土。后一偈半。求土摄他。就自求中。初有两偈。泛举多土。次有半偈。明己所求。于诸土中。最为第一。后之一偈。显第一相。前泛举中。如恒沙等。广举多土。光明照等。就彼多土明庄严相。光遍此国。明佛如来光明庄严。如是精进威神难量。明佛如来神通庄严。佛于彼土勤现化事。名为精进。化事众多。是故名为威神难量。此泛举竟。令我作佛国第一者。于前所举诸国土中。诸相庄严最为第一。现今所成弥陀国是。下有一偈。显第一相。其众奇妙。明众第一。道场超绝。明处第一。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明国第一。亦得名为乐第一也。泥洹涅槃。本是一名。传之音异。故下文言。弥陀国中。众生受乐。而次泥洹。上来自求。下有一偈半。求土摄物。我当愍哀度一切者。明己当来成佛道时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净等。明于当来生我国者齐获胜益。十方来生。生人多也。心悦清净。归心纯也。已到我等。获利胜也。上来十偈。正起愿心。下有三偈。请佛证知。于此文中。初有半偈。请世自在佛为己作证。次有半偈。更兴愿心。次有一偈。请十方佛为己作证。下有一偈重起愿心。初半偈中。幸犹愿也。愿佛信我所求不虚。明我当来定必得果。是故请言幸佛信明。佛证不虚。是故言是我真证。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半偈更兴愿中。发愿于彼所求之事。力励精勤修习所欲。法身净土。各愿于彼力精所欲。其次一偈。请十方佛作证可知。末后一偈重起愿中。结誓自要。故云假令身止诸苦忍终不悔。上来明其世间之行。下明出世。于中初略。如是修已诸彼佛下。广明所行。略中有三。初法藏请。如来反答。彰彼先知。不为宣说。二法藏重请如来为说。三法藏闻说。依之奉行。初中先请。后佛反答。请中法藏说此颂已。结前起后。而白佛下。彰彼请辞。我发无上正觉之心。牒前起后。向前偈中求身求土。名发无上正觉之心。心为行本。彰己有本。明堪起行。生彼请也。愿佛为我广说经法。正请宣说。我当修等。彰请所为。所为有三。一是所行。二是所成。三是所摄。我当修行。是其初门。修行法身净土之因。摄取已下。是第二门。明己所成。身所成土摄取佛国清净庄严等。是所成土。于世速成。是所成身。拔生死等。是第三门。明己所摄。摄取众生。教化令出生死苦本。拔生死者。出生死果。拔勤苦本。离生死因。由因数受生死之苦。故名彼因为勤苦本。下佛返答。饶王佛者。世自在王之别名也。告法藏等。返请之辞。此初段竟。第二段中。初法藏请。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彰己不知。前佛据其自分所修。道言自知。法藏今就胜进所习。言非己境。不相乖违。斯谓此也。弘谓大也。此前所请出世之行。其义大深。非我境界。为是次请唯愿广等。请佛宣说。文中偏求净土之行。身行略无。我闻此下。彰请所为。下佛为说。知高明志愿深广。知其心大。下佛授法。即为法藏而说经言。总明所说譬如下别。别中初先教其坚心。先喻。后合。于是世已下。正为宣说净土之法。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泛说一切诸土之因。国土粗妙。泛宣一切诸土之果。粗犹粗也。说恶说粗。令其舍远。说善说妙。使其修习。于诸说中随欲广教。名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此第二竟。自下第三法藏闻说依法修行。于中初别。法藏比丘摄取下结。别中初先见上所说净土之果。超发已下。修上所说净土之因。因中初先更发胜愿。其心寂下。依愿起行。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世无及者。明修证行。理绝众相。故无所著。求入名志。证深离相。故世无及。具五劫下。明修教行。于中初明法藏比丘五劫起行。阿难白下。彰彼如来寿命长久。成前法藏于彼佛所五劫修行。阿难先问。后佛答之。彼佛寿命四十二劫。法藏寿命亦应如是。故彼法藏于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问曰。若彼得寿多劫。劫尽之时居住何处。而得修行。释言。余人见其劫尽。其法藏等。见彼国土安隐不动。故得起修。与法华中。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其义相似。上来别竟。法藏比丘摄取下结。一人具修无量土行。未来还得无量种土。随人异现。上来略竟。自下第二广明所修。于中初先广前大愿。时彼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下。广前所行。就前广愿中。文别有六。一法藏诣佛所彰己行。二如来遣说。三法藏自宣己所发愿。四我建下。说已重复立誓自要。五法藏比丘说此颂下。如要相现。六于是法藏具足修下。总以结叹。就初段中。如是修已。结前生后。诣彼佛等。启白方便。而白佛等。申己所修。我已于前五劫之中。摄取严土清净行矣。第二段中。佛告比丘。汝今可说。正劝宣说。宜知是时。催令速说。发起悦等明说所为。为益诸众。故须宣说。发起悦可一切大众。为益凡夫二乘故说。由彼法藏自说已愿。令众同喜愿生其国。名发起悦可一切众矣。菩萨闻下。为益菩萨。由彼法藏自说己愿。令诸菩萨学之同发。故云闻已修行此法满足大愿。闻已修行。起愿始也。缘致满等。愿心成也。自下第三法藏比丘自宣己愿。唯垂听察。请佛得说。如我所愿当具足说。总许宣说。下正说之。于中合有四十八愿。义要唯三。文别有七。义要三者。一摄法身愿。二摄净土愿。三摄众生愿。四十八中。十二。十三。及第十七。是摄法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是摄净土。余四十三。是摄众生。文别七者。初十一愿。为摄众生。次有两愿。是其第二。为摄法身。次有三愿。是其第三。重摄众生。次有一愿。是其一愿是第四。重摄法身。次有十三。是其第五。为摄众生。次有两愿。是其第六。为摄净土。下有十六是其第七。重摄众生。就初段中。初有两愿。愿生无苦。后之九愿。愿生得乐。无苦中。初一愿愿其自国无苦。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不取正觉。不取正觉者。诸愿不满。终不成佛。假设所愿不满得成。誓终可不取。是故说言。设我得佛。国有地狱畜生饿鬼。不取正觉。余亦如是。言地狱者。地下牢狱。是其苦处。故云地狱。言饿鬼者。饥渴名饿。恐怯多畏。故名为鬼。言畜生者。此乃从生畜养为名。一切世人或为敢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故云畜生。后之一愿。愿己国中所有众生命终。不向他国受苦。此之两愿。愿生无苦。后九愿生得乐之中。初之两愿。愿生身乐。后之七愿。愿生心乐。心中五通各别为一。漏尽分二。故有七愿。次有三段文相易知。第五段中。初三愿。摄他国众生。次一愿。摄自国众生。次一还摄他国众生。后八还摄自国众生。第六段中。明摄净土。文显可知。第七段中。初五摄取他国众生。三摄取自国众生。次五还摄他国众生。次一还摄自国众生。后二复摄他国众生。此第三竟。自下第四约前所愿立誓自要。于中合有十一偈文。前之十偈。立誓自要。后一请证。就前十中。初三自要。后七顺求。前自要中。初偈约佛自德自要。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兴心名建。得果决定。故云必至无上道矣。此言顺举。斯愿不满誓不成者。是自要也。后二约就化德自要。于中初偈举佛法施化益自要。后偈举佛名闻普周化德自要。靡犹无也。我成佛时名闻十方。有人究竟于我名字无所闻者。不取正觉。就顺求中。初偈是略。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举己善因。下用求果。求无上道。求佛自德。为天人师。求利他德。余六偈广。于中初有五偈半文。广举佛德。末后半偈。发愿求同。前举德中。初有两偈。举佛化德。次有一偈。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佛自德。次有一偈。复举化德。后一偈半。重举自德。就初两偈化德中。神力演光照无际土。身业化也。消除已下。口业化也。消除三垢。济度厄难。小乘法教。化断三毒。名除三垢。开彼慧眼灭昏盲闇。大乘法化。闭塞恶道通善趣门。人天法化。功祚一偈。举佛自德。功祚成满。是佛德洪。功果福祚。皆悉成满。威曜朗等。是佛德用。且举光用。余略不论。威曜十方。光之广也。日月戢辉天光不现。光之胜也佛光映弊。日月摄光。不能外照。名戢重辉。为众一偈。重举化德。文显可知。后一偈半。重明自德。初偈明佛因成得果。供一切佛具众德本。福因成也。愿慧悉满。智因成也。为三界雄。明因得果。下有半偈。彰用自在。佛无碍智。达无不照。上来一段。广举佛德。愿我功慧等此胜等。发愿求同。功是福因。慧是智因。愿我以此福智之力。等佛如来最胜之尊。上来十偈。立誓自要。斯愿一偈。请证要瑞。若定克果。大千应动。空雨妙华。自下第五如要相现。法藏说已。应时地动。应前所要。雨华散上。应后所要。自然已下。出声记叹。自下第六总以结叹。初先结之。超出下叹。上来明愿。下次明行。于中有二。一明修具。二随生下。明报殊胜。前中复二。一修净土行。二从不生欲觉已下。修法身行。修土行中。时彼比丘于其佛所大众之中发此弘誓建此愿已。牒前起后。牒前愿心。起于后行。龙神夜叉乾闼婆等。是其八部。发此弘誓。牒前所发四十八愿而起于后。建斯愿已。牒前我建超世愿等而起于后。下明起行。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总明起行。所修佛下。别明起行。别中先举净土之果。于不可下。对之修因。前举果中。所修佛国恢廓广大。明土广也。超胜独妙。明土胜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修因可知。法身行中。初别。后总。别中有四。一离烦恼。二勇猛下。明修善法。三远离下。明离恶业。四弃国下。明修善法。离烦恼中。初就自行明离烦恼。无有虚下。就利他行明离烦恼。前自行中。文曲有四。第一明离烦恼因缘。二忍力下。明修对治。三无染下。离烦恼体。四三昧下。复明修治。就初段中。先离惑因。不着色等。明离惑缘。前离因中。不生欲觉瞋觉害觉。正明所离。觉有八种。如地持说。一是欲觉。思财思色。二是瞋觉。亦名恚觉。思欲瞋他。三者害觉。亦名恼觉。于他人所念欲加害。四亲觉。追忆亲缘。五国土觉。念世安危。六不死觉。谓身不死。广集资生。七族姓觉。念氏族高下。八轻诬觉。念凌他人。此八种中。初三过重。为是偏举。不起欲想瞋想。重复显之。不起欲想。名离欲觉。不起瞋想。名离瞋觉。不起害想。名离害觉。亦可前言不生三觉。就始彰离。不起欲想瞋想害想。据终明离。未对境界。预起邪思。名之为觉。对缘生心。说为三想。此皆离之。下离惑缘。不着色声香味触等。此初段竟。

  无量寿经义疏上(终)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1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