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52|回复: 13

[宣扬佛号] 念佛与称佛名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3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念佛与称佛名的区别:

《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念佛往生法: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般舟三昧经的异译):云何名为菩萨思惟诸佛现前三昧也。贤护。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具足诸行。独处空闲。如是思惟。于一切处。随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人尔时如所闻已。即应自作如是想念。如我所闻。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今在西方。经途去此过百千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安乐。如是如来今现在彼。为诸菩萨周匝围遶。处大众中。说法教化。然而是人依所闻故。系念思惟观察不已。了了分明。终获见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

。。。

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成就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诸佛现前三昧。亦复如是。其身常住此世界中。暂闻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名号。而能系心。相续思惟。次第不乱(《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系念不乱)。分明睹彼阿弥陀佛。是为菩萨思惟具足成就诸佛现前三昧。因此三昧得见佛故。遂请问彼阿弥陀佛言。世尊。诸菩萨等成就何法。而得生此佛剎中耶。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若人发心求生此者。常当系心正念相续阿弥陀佛。便得生也。既得生已。世尊于是知彼心故。亦即念彼。彼方得见佛世尊耳。贤护。时彼阿弥陀如来应等正觉。告彼人言。诸善男子。汝当正念。精懃修习。发广大心。必生此也。

贤护。时彼菩萨复白阿弥陀佛言。世尊。是中云何念佛世尊。精懃修习。发广大心。得生此剎耶。贤护。时彼阿弥陀佛复告彼言。诸善男子。若汝今欲正念佛者。当如是念今者阿弥陀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身色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众宝辇轝。放大光明。坐师子座。沙门众中说如斯法。其所说者。谓一切法本来不坏。亦无坏者。如不坏色。乃至不坏识等诸阴故。又如不坏地。乃至不坏风等诸大故。又不坏色。乃至不坏触等诸入故。又不坏梵。乃至不坏一切世主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彼作如是念如来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贤护。尔时彼菩萨从三昧起已。来诣汝所。说此三昧相者。汝时即应为彼说法。随顺教化。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楞严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乘庄严宝王经》:若有人能忆念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名者。是人当来远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犹如鹅王随风而去。速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无量寿如来听闻妙法


称名往生法:

《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地藏菩萨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文殊般若经》: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专称观音菩萨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楞严经》:(持楞严咒者)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此无量寿如来陀罗尼(即往生广咒)。才诵一遍。即灭身中十恶四重五无间罪。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若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诵七遍已。实时还得戒品清净。诵满一万遍。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显现身中。皎洁圆明犹如净月。临命终时。见无量寿如来与无量俱胝菩萨众围绕。来迎行者。安慰身心。即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证菩萨位

《大乘庄严宝王经》:若人得闻如是经王而能读诵。是人若有五无间业皆得消除。临命终时有十二如来。而来迎之告是人言。善男子。勿应恐怖。汝既闻是大乘庄严宝王经。示种种道往生极乐世界。有微妙盖天冠珥珰上妙衣服现如是相。命终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发表于 2019-7-3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经下品下生念佛称佛都是佛名,不知师兄想区别个啥来?

《观经四贴疏》释下品下生:
(一)
(二)
(三)
(四)

(五)明罪人死苦来逼,無由得念佛名。
(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轉教口稱彌陀名號。
(七)
(八)。。。。。。

点评

被祖师的思想禁锢久了,想溜出来散散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16:06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与称名的区别(续):

《往生论》说修行五种门,得生极乐:①礼拜门、②赞叹门、③作愿门、④观察门、⑤回向门。称名属于②赞叹门,念佛属于③作愿门
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补充内容 (2019-7-31 17:05):
观察门也属于意业念佛范畴。《论》:“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作愿门相当于止,观察门相当于观

点评

引用(念佛属于③作愿门)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往生论注》释作愿门:------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土名号,能止一切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18:04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7-30 21:03
观经下品下生念佛称佛都是佛名,不知师兄想区别个啥来?

《观经四贴疏》释下品下生:

被祖师的思想禁锢久了,想溜出来散散心:kaixin
发表于 2019-7-3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7-31 16:04
念佛与称名的区别(续):

《往生论》说修行五种门,得生极乐:①礼拜门、②赞叹门、③作愿门、④观察门 ...


引用(念佛属于③作愿门)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往生论注》释作愿门:------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土名号,能止一切恶。。。

点评

心念或是想念、惦念之意,所思所想也不局限于名字,譬如想到昔日友人或故地,脑海中便会浮现音容笑貌或景观,而不会只是一个劲的默念名字。再说持名念佛在往生论的时代似乎还没有获得今天这样的统治地位,后世的注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18:41
发表于 2019-7-31 18: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门方便而已,毕竟殊途同归!究竟处,持名念佛与观想观像等等念佛。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7-31 18:04
引用(念佛属于③作愿门)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 ...

心念或是想念、惦念之意,所思所想也不局限于名字,譬如想到昔日友人或故地,脑海中便会浮现音容笑貌或景观,而不会只是一个劲的默念名字。再说持名念佛在往生论的时代似乎还没有获得今天这样的统治地位,后世的注释不一定是菩萨的原意
发表于 2019-7-31 20: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没有谁认为往生念佛只局限名字,但净土三经以名号为体却是净土宗祖师慧眼独到阐释之处,这不是我辈凡夫说推翻就可以推翻的。

点评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类似的还有“受持读诵某经,即是报佛恩”等等,你说这类话的重心在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21:26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念佛与称佛名的区别

guanru 发表于 2019-7-31 20:09
这里没有谁认为往生念佛只局限名字,但净土三经以名号为体却是净土宗祖师慧眼独到阐释之处,这不是我辈凡夫 ...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类似的还有“受持读诵某经,即是报佛恩”等等,你说这类话的重心在哪

点评

几年前末学也和师兄一样思维过此话的重心,后来结合净土另外两经一起阅读参考祖师疏论才确认持佛名是重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22:32
《观经四贴疏》释此段义: -------六,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咐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1 22:17
发表于 2019-7-3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号即法,持名即是观佛忆佛想佛。它不存在什么时代变异,或演化成为当今统治地位的说法。。

《观无量寿经》结尾咐嘱文: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若七日。。。
《无量寿经》: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发表于 2019-7-3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7-31 21:26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类似的还有“受持读诵某经,即是报佛恩”等等,你说这类话的重心在哪

《观经四贴疏》释此段义:

-------六,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咐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发表于 2019-7-3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7-31 21:26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类似的还有“受持读诵某经,即是报佛恩”等等,你说这类话的重心在哪


几年前末学也和师兄一样思维过此话的重心,当时理解这里的“即是”没有重心。后来结合净土另外两经一起阅读参考祖师疏论确认持佛名才是此观经的重心。

点评

不说重心了。这类话中,有目的,有方法,如报佛恩是目的,受持读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手段,你现在似乎反过来了,不但反过来了,而且只要报佛恩,不要受持读诵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 08:1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08: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7-31 22:32
几年前末学也和师兄一样思维过此话的重心,当时理解这里的“即是”没有重心。后来结合净土另外两经一起 ...

不说重心了。这类话中,有目的,有方法,如报佛恩是目的,受持读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手段,你现在似乎反过来了,不但反过来了,而且只要报佛恩,不要受持读诵了

点评

这相当于说持心经咒的人搞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 10:07
发表于 2019-8-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8-1 08:13
不说重心了。这类话中,有目的,有方法,如报佛恩是目的,受持读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手段,你现在似乎 ...

这相当于说持心经咒的人搞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