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2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相当之深。而祖师答复他说,「前念恶业本无」,这个义味很深,我们起这些恶念,这个恶念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这是「本无」的意思。「后念善生今有」,一念回光返照,清净自在,慈悲平等,这个「今有」。「念念常行善行」,这是勉励神会的,什么叫善行?凡是利益于一切众生的,这是善行。不但要利益一切众生,而且我们要叫一切众生得究竟利益,这是真正善行。还要晓得,如果叫众生现前得利益,将来不得利益,这个不叫善行。佛法里面讲的善行,是令众生现在得利益,将来得利益,来生来世更得利益,这叫真善。所以说佛法里面讲善的标准跟世间的标准的确不相同。世间善的标准往往只看到眼前,不看后世;佛法是要现在、后来,甚至于来生来世,它都要顾及到的,这种善叫真善,这种利益叫真实的利益。祖师又说了,「汝今正听吾言」,你现在正在这里听我说法,我就是「本无今有」。这个正是现身说法了,给他解答什么是本无今有、什么是本有今无,都答复了。
第三个问题,这就是问到生灭。他的问意是说,「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对生灭的真义不了解,正如同耳聋眼瞎,见不到诸法的真实相。这也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六祖告诉他,「将生灭却灭」,就是将生灭灭了这个灭,佛这种说法,用意是教人不要执着性。为什么?因为佛所说一切法皆是方便法,佛讲真如本性,你就执着有个真如本性,错了,那你就不知道佛所说的意思了。「将灭灭却生」,他的用意是令人心要离境界。你看看,不是教你身离境界,是教你心离境界。心离境界就是心里面没有境界,心里面没有境界就是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未若离二边,自除生灭病」,正是佛门里面常讲的「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这样就把生灭这个病舍离了。
第四个问题,就是问修学,到底我们是先顿而后渐,还是先渐修后顿入?「不悟顿渐人」,心里面免不了常常有迷闷。祖师就告诉他,「听法顿中渐」,听法的时候,佛祖说法是顿,立刻就说出来了,渐是什么?是你渐渐就悟入,所以听法的时候是顿中渐。如果你一开悟,这一开悟就是渐中顿,说法是有次第的,你忽然大悟了。这是讲听,听里面渐顿。没有开悟的时候是顿中渐,悟了以后是渐中顿;在修行的时候是顿中渐,证果的时候是渐中顿。这个修行,诸位要晓得,禅家所谓悟后起修,没有开悟谈不上修行,没有开悟的修行总免不了盲修瞎练。所以祖师才说,修行是顿中渐,是顿悟渐修。顿悟之后怎么渐修?像善财童子,在一切顺逆境缘当中历事炼心。证果则是渐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他说迷闷,不迷闷,悟中不迷闷。
第五个问题,他问定慧的先后,到底是先定后开慧,还是先开慧后得定,到底哪一种正确?祖师答复他说,「常生清净心」,对他答复,对我们来讲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常常生清净心,要常常保持着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境是境界,六尘境界,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心、没有妄念,我们俗话说没有邪心、没有妄念,这个是慧中而有定。「定慧等无先,双修自心正」,定慧说不上什么先与后的,一定要定慧等持,这个定慧等持就是禅定。从这个答复的意思当中,我们回想前面在「教授坐禅」一章里面,六祖大师平时的开示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定慧等等,定慧是一体的。定慧是要在境界当中去修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的,而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那是初学人的功夫,真正要成就定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去修清净心、去修不动心。心地清净不动,一切境界了了分明,一切事业圆圆满满,这叫定慧等持。
末后一个问题就是问,到底是先有佛后有法,还是先有法后有佛?祖师给我们说,「说即先佛而后法」,说法,三藏十二部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当然先有佛后有法。可是你听的时候,你听法,那就先有法后有佛。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在说法的时候,那他成佛了,先有佛后有法;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先有法后有佛。什么后有佛?自己成佛,自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不是后有佛吗?如果要讲到佛法的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所以佛法的根源是什么?上一次我们给诸位说过了,佛之根源就是经上常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佛的根源;法的根源,就是经中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就是诸佛教学的根源。佛与法的根源都是一切众生心中本来具足之事,不需外求,外面是求不到的。
【师见诸宗难问。】
这个『难』就是故意的刁难,『问』是问对,也就是辩论,每个人都是执着自己的门庭,所谓是门户之见,彼此不相容。
【咸起恶心。多聚座下。愍而谓曰。】
这底下几句开示非常重要。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见到过,嫉妒障碍,争名夺利,在佛门里面处处都见到,这已经是佛法的衰相了。今日之下,那更不必提了。所以大师看到这个情形,看到这些十方来的学子们,彼此互相不能兼容,常常在一块儿起争论,这个「难问」就是争论。所以非常慈悲,怜悯他们,告诉他们:
【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
这个是真正学道基本的概念。我们要想修学有成就,一定要把自己心里面一切的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要把它除得干干净净。
【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在《高子遗书》里头有几句话说,人想到死的时候,只要我们想到死,死去一样也带不去,「死去一物无有」,这时候万念自然撇开了,撇脱了。所以印光大师当年在世,常常教他的学生说,学道之人应当时常把这个「死」字贴在额头上,就是教我们常常想到死,「我就要死了」,这样你才能把一切放下,「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是印祖常常教人的。高子给我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