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1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要从头预备起,这样,你次次都有进步。在佛法里面讲,你每讲一遍都有悟处,这样你自己才能够法喜充满;才能够把你无始劫以来,懈怠的毛病、习气改除掉,这才是精进波罗密啊!那么,我们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心里面就不会再起一个妄念了。妄念不起这就是禅定。所以...(●[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去见见佛。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就不晓得,这一个城市里头还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不知道!诸位想想,所以说是,没有善根的人,佛住在那里那么多年,住在一个城里头,一个都市里面,几十年都不晓得有个释迦牟尼佛。真正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啊!大本无量寿经里头也说得很好,它说:世间之人,前世修得有善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他才有这个因缘,闻得阿弥陀佛名号;一闻佛名,他就能生欢喜心,他就能生慈悲心;这个就证明了,他的善根深厚。善根要不深厚的话,不会有这种情形。我们也曾见到有人闻到佛名之后,心里生欢喜,甚至于流眼泪。也有人听到这个佛名的时候,这个心里感受到毛发悚然,敬畏之至。这都是有深厚善根的证明。这一个法门摄受的范围非常之广大,无论是在家,是出家,都可以修学,都有同样殊胜的成就。所谓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辈之人,就是上等人,也就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发心舍俗出家。那么,讲到出家,要跟诸位说明白。出家重要的是在心里面不执著,这叫真出家。如果,身出家了,这个心还留恋在家庭里面,那反而不如在家修行。所以,莲池大师有四料简,讲出家人有四种;第一种呢?心出身出,身心俱出的,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种是心出家,身不出家;第四种是身心俱不出。身出家了,心不出家,和那个身心俱不出,这两种人,都不能成就。心出家,身在家跟那个身心俱出的人,有同样的成就。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晓得。那么,由此可知,出家著重在心之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出家,不一定在形式上。不但是一切人道得这个法门的利益无量无边;就是畜生道,闻说阿弥陀佛,念佛往生者也很多。你看,佛门里头,有个小册子叫物犹如是,那个里面全是记载著畜生念佛往生的,真正是不可思议!像八哥、鹦鹉,它们会念佛;还有寺庙里头,领养这个去放生的,有放生的猪、牛、羊,还有的是这一些禽兽之类的;常常在寺院里面,听到这个暮鼓晨钟,听到这个念佛、念经的音声,它跟著听;它听久了,它不会人言,但是,它心里面有感受;所以往生,也有往生的瑞相;那么,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人才说,‘上上根不能踰其坤,下下根一口证其踰。’这两句话前面讲过。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最圆满、最玄妙的法门。
‘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功德,确实是说不尽的。十方诸佛都赞叹不尽,我们那有能力,能说得出来?不但没有能力,就是我们思维想像,也没有法子,也想不出来。华严经里面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这是华严经上两句话,那么,这是我们解释这一句‘闻说阿弥陀佛’。这个‘慧’,是说世间的聪明智慧。‘了’是明了,或者是了解;佛法则是指一切大乘经典。人是什么人呢?有修有证的人。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以这个三学、三慧;要依这个方法来修学,证得了三学三慧。这种人,他才能够把佛法真正的意思才能说得出来。所以,不是世间聪明才智的人,拿到佛经一看,他就懂了,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要记住一个先决的条件。
三学,这里讲得很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是一定的层次,决定不会乱的。所以,佛法的修学就是学的戒定慧。戒定慧有许多层次,换句话说,它要依照这个修学人程度浅深,而来说明他的境界;程度高的人,这个戒定慧的境界也高,内涵也深,也广大。初学的人,这个戒定慧都说得很浅,便于入门。三学次第与圆融,我们要并进,换一句话说,我们要同时来修学。譬如说,在实际生活环境里面,我们要次第地来修学。戒律的大意是防非止恶,它的精神也就在此地。戒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定,不是说,我是持戒了,这个世间我做个善人、做个好人。那个目的是次目的,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一心不乱,就是得定。这个定还是手段,还不是目的。定的目的在开慧,在开智慧。所以,前面给诸位说过,到后面这个一心不乱里头,我们还要跟诸位来细讲。事一心,就是,这三学里头到这个定的这一个阶段,但是,没有开慧,这个就叫事一心。如果,这个定开了智慧了。那么,这就属于理一心不乱了,那个境界要大大地不相同。戒学的修法,当然不是几句话能够说得了的。可是,初学的人,必需要依五戒十善来修学。而出家的人,必需从沙弥律仪,就是十条戒律,二十四能威仪去做起,这个在修学里头讲,这个叫根本法。五戒十善,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大,如果要不细讲,的确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民国初年,就是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为我们念佛的同修们,选定了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以及安士全书,选了这三样东西,作为我们...(●[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掉了,得大自在啊!你要不能摆脱掉,那你就是苦海无边,没有边际啊!弘法利生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是目的。看一切人都觉悟,看一切众生都解脱了,都往生佛国土了,都见佛闻法了,这是多么开心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尽心尽力在这儿做的,欢欢喜喜在这儿做的。如果,你是为名来做,做了多少年,名也没有得到,那你多苦恼呢?为利去做,你做了多少年,也没有人来供养你,那你不气死了。什么都不为,这多自在啊!众生有福报,有缘份的,他相信,他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离苦得乐了。福报少的人,他听到了,听了不信,不愿意照这个做,也好;‘一利耳根,永为道种。’跟前面故事里头所讲的一样,一称南无佛,他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他也证阿罗汉果,那有什么不好呢?所以这个叫思慧。我们念念为度一切众生,不能著度众生的相,就像前面金刚经里所说的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