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0|回复: 1

宋太祖的不杀誓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据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就刻立了一块“誓碑”,藏于太庙寝殿的夹室之内,秘不示人,只有当朝天子知晓其中内容。宋太祖还规定:凡四季祭祀和新皇帝即位时,天子在拜谒太庙礼毕后,必须独自一人到碑前恭读誓词。此后北宋历朝皇帝都恪守这一规定。直至北宋灭亡之际,京城一片混乱,市人闯入太庙,这块“誓碑”的真面目才为外界所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碑上有文字三行: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然犯谋逆之罪,止于狱中赐自尽,不得于市曹中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渝(改变、违背意)此誓者,天必殛之。

**上述碑文的大意是:(1) 周世宗柴荣的子孙,有罪也不能加以刑罚;即便他们犯了谋反的大罪,也只能在狱中赐自尽,不能在市井中公开行刑,也不能株连其他亲属。(2) 不能杀害士大夫以及上书议政、谏诤皇帝的人。(3) 后世子孙如违背这一誓言,天必除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显然,誓碑的第一条是对柴氏后人的特殊照顾,这是因为宋朝的江山是太祖当年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来的—当时,中国处于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后周皇帝柴荣病逝,时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借领兵抵御北方民族侵略的机会发动兵变,逼迫年幼的周恭帝退位,篡夺了政权。所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后人认为,宋太祖对此是心存歉疚的。

**再来看其第二条,为什么偏偏要对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人特别照顾呢?这正是宋太祖的过人之处。原来在唐末五代时期,各地割据的军阀大都鄙视文人、士大夫,对上书议论朝政的士人,动辄加以镇压和迫害,导致士人不肯为其效力。当时,政局持续动荡,政权更迭频仍,出身行伍的宋太祖目睹这“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一幕幕,意识到人心向背的重要,正所谓“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一个强大的政权需要有识之士的辅助,所以宋太祖格外注意对士大夫施行优厚的政策。也正是这种“崇文”的国策,为北宋皇朝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不过,后世也有人质疑这块“誓碑”存在的真实性:既然“誓碑”存在,又何必秘不示人?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朝廷顾忌如公开这种保护士大夫的国策,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将肆无忌惮地批评朝政,危及政权稳定。立此规定,却不让受保护的士大夫知晓,恐怕也是这条铁律得以实行又不危及政权稳定的最好办法,从中可见当时宋太祖这位开国君王的良苦用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有人会问,岳飞不就是为宋高宗所杀的吗?这不是有违“誓碑”祖训吗?

**这方面有学者提出了反证,认为岳飞之死与“誓碑”的存在并不矛盾,因为此碑文字中所说的士大夫并不包含武将在内;岳飞当时虽然已官至枢密副使(负责全国军政的副长官)之高职,却不在文臣士大夫之列,他是带兵打仗的武将,故不在“誓碑”保护范围。

**有关这块“誓碑”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有诸多争论,更多的历史真相的揭示还有待今后的深入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