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6|回复: 11

[求医问药] 拜佛与医学(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 14: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五]为什么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坐定于足跟内侧,上身伏向前,约45°角,此时是—丹田用力。(小腹向下贴近鼠蹊部)(头、肩放松)两手相尖,轻触于中线上,俯首,视力集中。
(另有一法:二手指相叠于中线,右在左上。)

一、佛法方面涵义:

1、伸手迎佛:代表背尘合觉,澄浊返清,与佛相应。

2、保持俯首(不可中途仰头),表一路恭敬,谦卑到底,才能相应。

3、坐定,保持重心不动(在跟中),表一路观心、安住心、不动不转。

4、两手伸向中心线↗∣↖,代表—‘向中道’,两手相触于中线上。手‘直’而且‘柔’,代表‘直心,柔软心’。且手指整齐并拢—代表一路摄心不散。

5、二肩拉开:表‘开心’。

二、解剖生理方面涵义:

1、俯首:如上已述。

2、坐定,‘丹田’向下使力,使上身略向前倾45°。(注意非上身载力)(上身松柔软)。

3、脊向后圆拱,尤能拉开腰荐关节。

4、肩放松,而拉开,手尽量向前方中央伸出(柔软、不僵硬,而又能直),尽量拉开肩、腋窝。(伸手至有拉动肩胛骨之感)(手先伸直,做下一动作—趴下撑肘,才能充分拉开腋下、及肩周围各肌肉,疏通血脉及腋下淋巴)。因腋下有很多淋巴结,须要舒展运动,使令流畅疏通,才能清除废物,加强免疫力。(淋巴结负责过滤、抗菌、消毒。)

此图是去掉胸、腋、手之部份皮肤和皮下脂肪,显示出腋窝、胸壁和手臂‘表面’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这只是大略表示‘表浅’部份,‘深部’的淋巴更复杂(省略)。

这些淋巴结,收集上肢,胸部外侧及乳房来的淋巴液(淋巴液,前已介绍),而由锁骨下干,回收入静脉。

·因‘腋下’的部位,平日都被夹住、压迫,很少舒展活动,尤其肩膀常紧张者,压力更大。压力大时,当然阻碍这种‘逆地心引力’而向上之回流,故不利于血液、淋巴之疏通。

此及下一动作(撑肘、趴下),予腋下最大舒展空间—不但利于淋巴、静脉回流,且利于腋动脉之输出。




★注意:肩、手勿僵硬紧张,手放柔软些,(力在丹田)。

未坐定,上身吃力,仰头压迫颈椎神经血管,令手僵紧、曲折。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六]为什么伏地时(1)肘宜撑开?(腋下张开)(2)掌、指宜平贴整齐?   一、佛法修心方面的意义:   1、放大心量,包容一切,等同佛心。   2、手指整齐表‘心不散乱’,掌平贴表示‘平等心’。(佛之手掌有‘平坦柔软’之相。)   二、解剖生理方面利益:   1、拉开肩关节,增加灵活度。   2、拉开胸廓(包括和呼吸有关之胸廓肌肉),可加大肺活量,帮助彻底呼吸,增加细胞之带氧量。   3、活化肩、腋等部位之血流、淋巴。(肩背平,勿耸肩。)   ·此图是以简单‘蓝线条’,代表‘肌肉’,表现出由‘胸部’(锁骨、胸骨、肋骨),连到‘上臂’的肌肉以及由‘肋骨’连到‘肩胛’的肌肉。   ·拜佛中,此连续动作 肘向外撑(撑开腋下及肩膀),即充分舒展图中所表示之肌肉,可增加吸气量。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七]为什么礼佛要头面(印堂、眉心)贴地?   一、佛法修心方面之意义:   1、彻底降伏‘我慢’之烦恼。(以我最尊之‘头面’,礼迎佛最低之双足),意即—谦逊至极,才能‘体会’觉悟之基础。彻底放下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平等法)   二、解剖生理方面之利益:   1、印堂(眉心)贴地时,(眼须张开,勿闭),头之顶门与肚脐—足跟中点,约在一直线上。(此姿势,类似胎儿于母胎中之姿势)   2、头与心脏,与全身乃至足底几乎拉平,又拉开脊椎各节,使脑脊髓液,回流顺畅。   3、‘头’与‘心脏’,高度差不多,入脑之血流,不必向上‘抗地心引力’,而可平顺而入,故脑部循环良好,改善对全身之指挥功能。   4、下半身,因此跪伏之姿,产生一过性之‘挤压’作用,站起时又放松,犹如压海绵,一压一放,可挤出含藏之污物(运回心肺处理)。且因‘跪伏’,使下半身与心脏贴近,血流送回心脏时是‘平流’,不必耗很多能量向上加压运送,故血液循环良好。又,脊椎向背部拱起,不致压迫位在腹腔中、脊椎前之大血管,故血流阻力小。   5、脊椎向背部拱起而趴伏(见下图):   ·一方面:腹部空间较大,位在脊椎前方之大血管,流通较顺利,使腹部之器官、及下肢血流供应丰富。   ·另一方面:如前述,脊椎向背部拱起时,对脊髓神经、血流皆有相当利益,兹不重复。   ·第三方面:横膈膜可充分运动,达到彻底深呼吸。   正(合于医学、物理原则)   脊椎向上拱,各节拉开,血流丰富。   误(不合医学、物理原则)   臀部抬起,头太向前趴,腰肌紧张,腰椎塌向腹部,压迫腹腔及神经血流。     *请注意,五体投地时,臀部勿抬高翘起,非但不雅观,且臀高头低呈倒栽状,易头晕。若血压调节不好的人,忽然脑部降得比臀低,压力变化,大脑一下充血,会头昏脑胀,失去拜佛‘清明觉醒’之意义,而且颈部也挤折不适。     亦非以‘头顶’著地。头顶著地,易有‘臀高头低’之势,且呼吸,气道较不顺。     由图可见,脊椎骨塌下,脊稚二旁之肌肉鼓起紧绷,此状况,会压迫血流神经,不但易腰酸、背痛、腿麻,也对腹部内脏不利。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八]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一、佛法修心方面的意义:          ┌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 1、代表│        └我要翻转凡心,成为佛心。(接受佛的教导)   2、先如半握拳,再翻转,令手心向上。也代表—我要掏尽我的心,来供养佛,毫无保留。   3、手心尽量翻平向上,勿倾斜,表示心平气和(佛手,平坦柔软如兜罗绵,我们亦效法之),(但初因手臂筋紧缩,不易做到)。手指如莲花瓣,柔软而整齐(勿僵硬、散乱、使力)。仔细观察—当心紧绷,手必紧硬(有些微妄想,就有一指,不自觉紧起来),心散乱,手指必杂散。须调至空灵、柔软,却不失整齐,如莲花瓣,柔软当中,排列整齐。我们常说人往生西方,有瑞相—全身柔软。‘全身柔软’,来自安心、放下自在—‘心之柔软’。相对的,观照手之全然放松,亦可达到心之宽松,而开发观想、智慧的功能。   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4、双手如莲,心开花开。此动作,亦提醒我们—莲花的开放,并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由内部自觉的力量。我们的心花开放也是一样。   5、翻掌接佛时,观想:   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们双手莲花上,接受礼拜,我们可以和佛面对面,这是多么欣喜、幸福之事啊!此时自然由内心绽放微笑。(拜佛是欢喜事,千万别紧绷著脸、呕气般!佛拈花,我们就微笑。)   再观想,佛放清净慈悲的光明,由我们顶门照入全身,使全身全心都清净光明,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欢喜放光,光明遍照十方,普摄一切众生同沐佛光。   6、一切病痛、烦恼,就好像黑暗,有了光明,就没有黑暗,全心观想光明,以‘心’转变‘境界’成光明。(心转、境转)   7、再观想,所有众生,都和我们一起礼佛,沐浴在佛光中,一起用‘心’转‘境’。   若能转境,即同如来 —楞严经    二、生理解剖方面的意义:   1、如下图,越是末梢细微精密活动,越属高层脑部管辖。各种动物都难以有像人类般的手指活动,(图上可见管手指活动之管辖区,在脑中占特别大的比例),尤其‘小指’和‘心的专注程度’有密切关系。   心不专注,小指很难听使唤,故—由小指带动,作翻掌之柔软动作,可放松内心的紧张,也舒活大脑相应管辖部位之功能。   大脑左侧面观   (一)         ‘橘红色部分’表示—‘脑部’管各部分‘运动’之中心。 (二)       将(一)图‘橘色部分’作剖面图,显示脑中各区及其所管辖之对应部位。   2、一般人,因为长期紧张执著,肌肉都多少有缩紧变短之现象,所以伏地翻掌之动作,都很难做到完全将掌翻平,而呈倾斜之面,这是靠大拇指那侧之肌肉(由拇指—肩之肌肉群),已明显短缩,气血不畅。若要勉力翻平,则大拇指那侧肌肉要相当用力,但若持续用力,就会僵硬,血气不通。                 请注意翻掌接佛,手指勿僵硬、紧张、散乱,掌面勿倾斜。               心未放松,有所紧张挂碍,大拇指就僵硬紧张。大拇指之背侧,不能平贴于地,显示该侧肌肉群,平日因紧张,已有缩短现象。   故初学者,若掌不能翻平,只要每拜翻掌时,‘刹那’使力翻一下,就即刻放松、深吸气,勿持续紧张用力。每拜若能‘刹那’拉开一下、又放松,不久就可恢复原来肌肉的弹性和长度,很容易将掌翻平。翻掌虽是个小动作,却和整个上臂之肌肉、血流神经有关,乃至牵涉到脊髓和脑部(锥体径路)之传导,故不宜草率。   礼于一佛,即礼一切佛 礼一切佛,即是礼一佛 以佛法身,体用融通 故礼一拜,遍通法界 —三藏勒那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九]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   一、佛法修心方面的意义:   1、接佛后,又轻轻‘半握拳’,代表领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   也如蕅益大师云:   ‘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握拳表‘全摄’—全部领受在握,入心。       2、握拳又平贴于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二、解剖生理方面利益:   1、约同前章,(省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为什么恢复跪姿时,双手宜收到膝旁?(勿离膝太远)   因下一个动作是翻脚准备起立,此动作之支点是在‘膝盖’,故双手若先收到膝旁时,则头、肩、手整个上身,重量也正好会落在膝盖间。如此,重心稳固(一心、无二心),全身方可轻松、灵活翻脚。        翻脚支点是‘膝’,若双手不收到膝旁(离膝太远),则整个上身重心也必离膝较远,则重心不稳。甚至尚须以手用力按地,作另一支点,则肩、手也载力沉重,膝、腿也载力僵硬,翻脚就难以灵活自如,起身也站不稳。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一]为什么起身之前,须先跪‘翻脚掌’?         转足踝— ·二大趾向外、前方分开。 ·二足跟靠拢。   一、佛法修心方面涵义:   1、学习佛法,贵在切实起行,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灵活翻足掌,转足踝,目的是为起立时能保持于原位(保持原初发心)此代表:随缘灵活运转,而重心不动,初衷不变。此中有随缘不变之‘坚固’深义,有不变随缘之‘灵活’。修学佛法,理事不二,愿大家恭敬行之,切勿草草忽略。   二、生理方面利益:   现代中医临床研究,在内踝、外踝处有‘踝脉增氧穴’,该穴,予以磁针,或予以刺激按压,能增加带氧量。灵活翻转足踝翻脚,自然而然活动刺激踝脉增氧穴,使全身氧气充足。(经行时,灵活动足踝,并以足跟支力亦有此功效。)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二]为什么由‘恢复跪姿’—‘起身’,皆宜以‘头部’作引领?(趁吸气起)   ·譬如拉一木偶,只拉‘头顶一线’,即可全身提起,既已接佛、礼足佛光加被,如被佛‘由顶上提起’般,由头顶引领起身。   一、佛法修心方面之意义:      ┌提纲,则众目张。 1、│    └挈领,则襟袖至。   以头部(顶上一线)作引领,代表‘提纲挈领’,把握‘源头’重点。   2、提示我们:做事、动作皆须掌握‘要领’和‘施力点’、‘支点’。提衣,若不由领子中央提,则歪斜、拉杂;拉木偶,若不由顶上一线拉,亦不得中正。   *注意: 起身时,不垂头,颈和背直。(亦不仰) 由伏地—恢复跪姿 若趁吸气,如由‘头顶一线’拉起—头一起,则肩、手随之而起(收回膝边)。(—挈领则襟袖至)       由跪姿—恢复立姿 亦是同一要领,—提纲挈领。   二、生理方面的影响:       参考前面,知统理肢体运动之中枢,其实是在脑部,故由头部引领,由顶上一线提起,全身放松不著力,反而活动自如,翻脚起身特别灵活。若不以头部作引领(趁吸气起),则肩、手载力沉重,起身腰也吃力,可说处处紧张、著力,处处疲劳。   起身若不由顶上拉起,易倒栽向前。(吃力)   如此起身,亦很吃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三]为什么要趁吸气时,起身?   一、物理、生理原因:           ┌不吹饱气,就扁塌皱折。 一个汽球│         └一灌饱气,就膨起硬朗,能支持形体。           ┌不打气,就扁塌,无能承载车之开动。 一个轮胎│         └一打气,就饱满,能支持,有承载力。   同理:   人不充份彻底吸气,不靠气体支撑力,就得耗很多能量、力气,维持姿势;若能善用吸气,藉空气之力,就能节省能量而动作轻松灵活。大家不要小看‘吸一口气’之力量,昔日火车即藉‘蒸汽之气力’而发动,喷射机亦藉‘向后喷气’而产生‘向前推进’之力,各人自己实验体会,就能明白—   ┌趁吸气时,站起来  ┐ │                  │二者之间的差异,就知‘吸气而起’之奥妙。 └呼气(将了)站起来┘   因我们的肺,是由很多小肺泡构成,每个肺泡,如同一小汽球,若不吸气,个个汽球扁塌,支持力就差。若彻底吸气,个个汽球饱满,就能助维持形体姿势,犹如打气于轮之内胎,外胎亦可维持形状及支撑力。(参考下方图示)   了知法界,本无有阂, 有我无始,顺于凡俗— 非有有想,非阂阂想。 今达自心,虚通无阂, 故行礼佛,随心现量。   —三藏勒那    二、由‘一口气’体会佛法:   很多人误会,自己的‘身’,是小小一个皮囊肉,其实,我们的鼻孔,完全和整个宇宙空间相通、无隔,吸一口气,随时可取用自‘无限远的气流’,我们能自由吞吐天边的云彩,也能自由吸极乐世界的莲香,说实在,我们和十方诸佛,根本是同一鼻孔出气。他呼出的,我吸进来;我呼出的,他吸进去。深深体会,其实我们和一切众生,不但息息相关,且,一口气全然相通,我们不能离呼吸这一口气而活,故,实际上,我们的‘身’也遍及这口气出入的整个空间,而且‘互相呼吸’、‘互相涉入’,难以画出‘隔阂,界限’。但人心虚妄设立,画定界限,又妄自尊大,认为我自己重要,轻慢众生,由此虚妄界限,生出无限贪、嗔、痴、慢、...之恶业,又虚妄受苦。礼佛中,由专注清净,吸一口气的体认,渐渐体会—心、佛、众生,本无差别,本体广大平等,渐渐放下种种‘自以为是的憍慢’,放下‘自我意识’走出自私执著,实践平等慈悲。人能放下一向固执的—‘我的见解’、‘我的意见、个性’才能柔软体会众生的心,发挥‘拔苦予乐’慈悲的功能,否则,老坚持自己的‘个性’去衡量别人,一定会格格不入。   礼佛—   让我们的‘个性’由刚冷易碎的‘冰’,化成柔软流通的‘水’,再升华成遍布法界虚空的‘云’。   佛教导弟子,修习定心之法,初步要‘知息入,知息出’。呼吸的‘息’,中国字即是‘自心’二字之合成,心与呼吸是有直接关连的,而且,可说是一体,我们平时,不知‘息出’、‘息入’,何以‘不知’?因为心攀缘于外务,挂碍外境,充满杂念,所以不知息之出入。当能‘知’息出入之刹那,就是已放下外境万缘,故佛教导散乱心的弟子,学习静下来,知息之出入。心安定,息必长而稳定,心散乱,息必短而气浮粗。呼吸是每日不间断之‘身业’,但反而被忽略了!日日糊涂,一口气不来之时,必更糊涂!礼佛,乃练习息息与佛相连,息息念佛,一口气不来,就生在佛前。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对身心的利益   ·姿势正确拜佛、自然引发深长呼吸(丹田的呼吸)。   ·当姿势正确拜下去,自然有强而有力,彻底的‘呼气’,可以把我们体内废气,乃至内心烦恼,气闷怨恨,一起吐出去。把内心执著一扫而光,产生‘安定心’作用。   ·彻底吐气,然后全身放松,充分吸气,如此彻底换气,不会有‘死腔’‘废气沉滞’。   ·我们吸气时,犹如‘拉风箱’。(我们人体的风箱,就在‘胸腔’。)靠著拉大风箱体积,使风箱内压力变小,外面空气自然向‘压力小处’流入,形成了充气(犹如人体吸气情况)(下右图)。而压缩风箱体积,内部压力就变大,大于外界气压,则气体就流出(犹如呼气状况)。(下左图)      ·上面说:我们人体的‘风箱’就在我们的胸部,藉著两种方式进行呼吸,分述于下:   一、藉由‘胸廓肌肉的拉动’         ┌变大(则压力减小),外面气体可以流入—吸气。 使胸腔┤       └变小(则压力加大),把气体往外压出—呼气。   下图表示: 胸廓肌肉拉动—胸腔变大变小,和肺、呼吸的关系。(剖面图)     为说明之方便,图中肺泡是“放大”表示出。   其实肺中充满了密密麻麻小肺泡(约六亿个)直径约0.14mm,如果总计肺泡的表面积,大至六十平方公尺,几乎可铺满一个网球场。肺泡群聚如空心葡萄,上覆满了‘血管网’(如葡萄皮上的脉络),肺泡壁和血管网可以互相交通,血中废气,透过肺泡壁—呼出;新鲜氧气,透过肺泡壁—渗入血管—供应全身。   二、藉著「横膈膜’的升降   ‘横膈膜’是胸部和腹部的分界膜,它会下降也会上升。   横膈膜由侧前方观        横┌下降—相当于把风箱底部往下拉,风箱变大—胸腔变大(压力就减小),造成  膈│      空气入肺。  膜└上升—相当于放掉(不拉风箱),风箱弹回—胸廓恢复原状,把气体排出,造            成‘吐’气。)   下图表示横膈膜之下降及上升       横膈膜下降↓ 肺可随之↓往下膨胀(吸) 心脏也可随之下降↓   一般常用‘赫氏的模型’来了解呼吸作用。以无底玻璃瓶,下包橡皮膜,下方‘橡皮膜’—相当于横膈膜。      (1)将橡皮膜往下拉,则‘瓶连膜’空间变大,则瓶内压变小(小于瓶外压力),气体依自然物理原则‘往压力小’处去,故瓶外空气往瓶内流,使气球充气—相当于肺膨胀—吸气。   (2)放掉橡皮膜—‘瓶连膜’空间变小,瓶内压上升,压力使气球内之气体外流,故气球扁掉,相当於呼气。   ●横膈膜是胸部和腹部之分界膜   (1)若‘由前往后’透视,则横膈膜有如‘帽子型’或‘降落伞’,呈‘弧型面’,它后面在背部附著的状态,如图示,有几对‘脚’,附在腰椎上。靠中线的一对脚(左右脚)附在腰椎2、3、4节的前面,另一对脚附在腰椎(第一节)横突上。           由腹面向后看横膈膜,可看出它呈弧形面,有如降落伞,它靠腹侧这一面,附著在胸骨、肋骨(缘)。它靠背侧那一面,附著在腰椎(横突),及肋骨。它背侧尚有几对‘脚’,延伸到腰椎第四节。             由背面看‘横膈膜’,图中显示它和肋骨、脊椎、心脏之相关位置,可看出下缘之附著部位。   (2)若‘由上往下’透视,则横膈膜有如‘腰子型’(肾脏型)   ●为什么要讲解“横膈膜”构造?   因为一般人不了解横膈膜构造功能,常以不当姿势,阻碍它的活动,影响呼吸,造成疾病。如我们站立时,若以‘腰椎前塌太甚’的姿势站立(脚趾支力)。则横膈膜之‘后半部’以及前面提到的横膈膜几对‘脚’,就会被这塌向腹部的脊椎挡住,不能充分往下移动,所以肺之膨胀也会被障碍。   试比较以下三种不同状况的横膈膜:       简示脊椎和横膈膜升降的关系:     橙色—横膈膜(像帽子般的弧形面,但因后方有脊椎嵌在其中,故它有围绕在脊椎           前、及侧面之部份。)     绿↓—横膈膜的下降运动。    拜佛时:作躬身(脊椎向后拱)的动作,         以及跪伏之动作时,可消除‘腰椎前塌’对横膈运动之障碍,而且因横膈膜下缘的‘脚’,附在腰椎上,故当腰椎‘后拱’—就连带拉动横膈膜。而腰椎‘后退’—同时也使横膈膜可充分往腹部降下去,而不受‘腰椎前塌’之障,则肺可充分往下膨胀充气。   在跪伏姿势时,充分吸气,由背后可以见到腰椎之两侧‘腰胁部’也充气鼓胀起来,此即‘横膈’充分下降—‘肺’可充分往背后、下方膨胀吸气之状态,甚至连‘小腹’、‘尾骨周围’皆受推动而膨胀。(平日亦宜如此彻底呼吸,非仅拜佛时。)   我们一面拜下去,一面唱念佛号,就可以自己体会—   1、如果姿势正确,自然发音容易又顺畅,因呼与吸的气体量多,无形中一口气会变长,而且越拜下去跪伏到地时,发声越易,能越大声,(呼气长而有力),这对全身细胞换新鲜氧气,有大助益。   2、如果姿势不当,(如:腰塌),不合生理原则,则拜下去就觉没气发音,唱不出来,此即横膈活动有障碍。   ·横膈膜有个外号叫‘第二心脏’。横膈膜强力收缩时自然诱发丹田呼吸。拜佛的动作,促使横膈充分发挥功能,呼吸大量气体。   ·大多数人,平日都是很浅的呼吸,故肺部中有不少‘死腔’,没有作气体交换,累积著废气废物。   在正确拜佛的动作中,如躬身、跪伏—腹部的肌肉自然往内压缩,腰部的肌肉一起协调,就会在彻底呼气中瞬间加大腹内的压力,这时候,腹部的内脏就会像含水的海绵受挤压一样,把内脏里面静脉中含著废物、废气的血挤压出来,挤得彻底些,把这些垃圾送回到心脏、肺脏去换新鲜的血液。而放掉海绵,自然松开吸满新气,此正是全身放松而吸气之状态。清洗一块含污的海绵,若不彻底在水中一压一放,则不易洗净每一孔洞,同理,若不彻底深呼吸,也不能充分新陈代谢,排出废物。   我们的肺脏是负责把废气(二氧化碳)呼出去的,而在拜佛的动作中,强大的深呼气,刹那之中就可以排出大量的废气,几乎达到平常浅呼气时的四倍。要有深的吐气,才能够有深的吸气(大舍大得),才能够吸入足够的氧气来供应细胞的需要。一般人因为忙著注意外在的事务,呼吸是很浅的。所以肺有一部份没有膨胀起来,好像扁扁的汽球,可以说是‘死腔’,身体中就有很多的废气堆积著,排不出去。所以,细胞的‘含氧量’也常不够。缺了氧气的细胞就容易发生癌病的变化和各种疾病。   根据‘血液动力学’,当我们深吸气的时候,胸腔扩大了,就会变成‘负压’,因为体积变大,压力减少了,它的压力比大气压力要小,所以能够发生吸引的作用,把空气吸进来,也如用吸管吸水,或抽水机之功能,帮助血液吸回到胸部—心脏、肺,做排废气,吸鲜气的工作。   拜佛念佛时自然会引发深的呼气,深呼后,只要完全放松,自然伴随著深的吸气。拜下去的时候是最深的吐气,呼气呼到极点。趁正要深吸气时站起来(自然而然,非刻意)。这和‘血液动力学’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呼吸,仿佛按摩一样,以“气体压力”来按摩,一压一松来按摩每一个内脏,这是最深入柔和的按摩。横膈膜仿佛一只柔软的‘佛手’,时时亲切地持续为我们一上一下按摩。胸部、腹部的内脏,都直接、间接被横膈膜运动所按摩,这样使得血流变得强大而且顺畅。这种惊人的按摩会使得各内脏活跃起来,也生起调和的作用。拜佛的动作,使这只常体贴按摩的‘佛手’,更活跃柔软,更有弹性发挥‘内脏按摩’的功能!(佛的按摩比人为,殊胜多了!)   而且拜佛时深长的呼吸,可以使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丰沛起来,并且脑子里面负责送走垃圾的静脉血也可以顺利的回流,不致于停滞在脑子。有些人,额头上有青筋暴露起来,当生气的时候更明显,这是头部的静脉血流瘀滞的现象。也就是因胸腔压力大、阻力大,(没有深吸气),故没有办法顺畅回流到心脏的情形。   如果能够反覆五体投地的拜佛,拜下去的同时唱念佛号,那就等于是长而且强的吐气,吐气尽头,放松自然就会吸气。吸气的时候站起来,靠著空气膨胀的力量站起来。这样多次之后,脑子的静脉就能够顺利回流更新,消除脑静脉血流的瘀滞状况。连带地,含有大量氧气的动脉血,就能够顺利送到脑部,精神的活动就能够提升,所以也有安定心的功能。   因为脑子里面如果废物太多送不走了,必然发生刺激,会令人心不安,甚至脾气不好、想不开,就容易造恶业,就没有办法修行诸善功德。更重要的是,拜佛的时候,最好能配合佛号的唱念,佛号是佛的万德洪名,融合佛修行成就的一切功德在里面。佛名的每一个字,它的音波震动都是震彻整个宇宙法界。佛名音波震动对我们都有提升开发佛性的功能,当然有治病的效果。只要您愿意实行,都可以亲自体会不可思议的效果。   要知道,我们的呼吸与整个宇宙,其实是没有隔阂的,是一气相通的。我们和佛也是一体的。吸气的时候,吸的是极乐世界的芬芳;呼气的时候,呼的是满虚空阿弥陀佛的心香。透过拜佛的时候,专注一心,及呼吸的体会,进而可以和尽虚空、遍法界的佛、菩萨合而为一,和阿弥陀佛同一鼻孔出气。   南无阿弥陀佛   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附录   疑问与探讨   ·有人问:脊椎呈S型是‘生理弧度’,本就应该如此弯曲,才是‘正常’的。为什么佛家说脊椎要正直呢?(打坐七支坐法,亦有言‘脊直’)。   ·探讨:脊椎呈S型,在医学书上,叫做‘生理弧度’,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于是就‘理所当然’认为人类应是如此,认为这样才‘正常’。(‘正常’二字,有时只能说是‘普遍如此’,和‘正确’是有别的。)到底,脊椎变成S型,是不是‘必要’的呢?人在胎儿时期,脊椎呈圆弧型(形如拜佛跪伏之状),婴儿亦然。幼儿期,刚学坐,学走路,脊椎还是‘直直的’,而长大后为什么变S型呢?(老时更严重),这是因为心多向外探寻,起立就仰头向上看、东张西望追求,很少返观收下巴;又多自以为是,少低头,慢慢颈椎就向前塌,弯曲了。又坐著,站著,忙料理眼前的外物,(如写字、读书、看黑板、打电脑、看电视、洗碗、吃饭、开车。)心被前面事物所牵引,向外攀缘,身也自然,一直向前倾,又要抗地心引力平衡姿势,久之,腰就向前用力—腰椎塌向前,骨盆也前倾了。因大多数人都如此,所以脊椎几乎‘统一’变成S型,S型变成无可避免的‘必然’(犹如空气污染)。但‘必然’,是不是‘必要’呢?是不是‘理想’、‘妥善’的状况呢?   ·教科书上解释S型的好处,只是说—‘跳跃时有缓冲,避免直接震荡脑子’。但,事实上我们观察,人跳跃时,一定不可能以‘笔直’的姿势跳跃,一定会先弯身再跳,所以,是否须为偶而的跳跃,就把脊椎弯S型呢?—使平时体内一些该直畅才好的‘管腔’,都变成扭曲阻力大,较不通畅(这是不是很大的牺牲、损失呢?)也使脑脊髓液流动常受曲折之阻,反而影响‘缓冲’‘保护’的功能。   ·观察许多病因,多来自脊椎太弯曲产生压迫,(包括末学自己的病因,也不例外)若能用自觉(调心)把脊椎调直些,血流之阻力、压力必会减少,免疫功能会加强。且脑脊髓液也会流畅,不但脑之营养改善,调节功能好,保护、防震的功能也会好。拜佛是很好的‘整脊疗法’,端心自然端身。   末学昔日常苦于种种症状及阻塞、疼痛,后来,信受、体会佛这教导,又由拜佛体会‘拉开脊椎’的利益,体会调直通畅的好处,种种症状都改善了。(销除身业之障)   ·佛家只贵‘自愿’、‘自觉’、‘自端心,自端身’,不勉强任何人。只贵亲身体验,不贵争辩胜利。您愿意坚持S型,或愿信佛,调直些,随您的智慧、福报,自由选择。因为一切善因善果,是自己享受,而苦因苦果也是自己承受。   *肉体虽是幻化之躯,然于修行人而言,是‘法器’,用以藉假修真,虽不必贪著刻意去练身,反增长‘身见’,却也不宜非理使用,致妨碍道业,增加苦受。但始终掌握无量寿经‘端心、端身’之旨,都摄六根,一心念佛,礼敬诸佛,善用法器,导归极乐,方是至要。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4: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证法师编述   后记及感恩   在‘毛毛虫变蝴蝶’录音带及书(‘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一集)中介绍过拜佛好处利益之后,陆续有很多人问起拜佛的方法,建议出版专集介绍,并提出各人学习拜佛中,种种身心的问题。原先,我们只拟用一小册,以图片简介‘方法’,但后来因问题太多,不得已须说明其中细节原理,使大家能明理,切实起行,自行调心调身,消除生活中身、心的痛苦、烦恼。   为使读者对拜佛要领,内涵能一目了然,附上图解照片是必须的,但因无现成相片可用,故敬邀诸位发心习学之居士,各自在家拍摄‘分解动作’照片,寄给末学整理。由各人学习照片及心得中,发现了不少共同的问题,于是,篇幅越加越多,变成了“厚厚的”小册子。   过程中,很感谢各位法师居士们不惜辛劳、资财,甚至重复多次拍摄,如紫华园居士伉俪,为了改正一、二个动作,就拍了十卷底片,由炎夏忍受灯光高热,拍到寒冬,还是一片热诚欢喜。参与的每位菩萨都很有耐心,忍耐‘失败重来’的辛劳。而‘利他’之事,无形中必定‘自利’—有几位居士因重覆改正拍摄努力练习,结果,无形中矫正了脊椎压迫之老毛病,宿疾因而改善痊愈了,甚至人也长高,(脊椎间隙拉开),手也变长了(关节松灵)。有的老菩萨本是满头白发而常礼佛后,新长出之头发竟是黑的。   又因书中言及医学原理,必须引用‘人体解剖图’,以说明构造,而每本解剖教枓书上,都标明不允许任何型式之翻印,为了尊重作者、出版社及版权法规,故而无法采用现成图谱,只好自己亲手学习恭绘各解剖图。末学参考学习各书所绘的简图,当然没有原教科书上的照片详细精美,此实不得已之作法,恳祈大家原谅包涵。学习恭绘解剖图中,也体会到一套解剖教科书图谱制作之困难。末学参考模仿现成的图书,要恭绘尚且不易,何况原作者由详细解剖大体(尸体)到构思、立体表现,及透视图策划绘制,他们的历程一定更困难、艰钜。   末学傻傻地以愿帮助大家礼佛同成佛道之心,一笔一佛号,习绘解剖图供养大众,谨向各参考书籍之作者们,致深忱敬意、谢意,并念佛回向,同生极乐国。   深深感恩素未谋面的‘○○念佛会’,毅然承担下来繁琐的出版前编辑工作,会中同仁热诚发心负责电脑合成及打字。为了帮助大家观想当下立在莲花上拜佛、接佛足,三宝弟子(他(她)们不肯列名)诚恳求佛加被,用心制作。由于各自拍摄之相片,有的背景光线未臻理想,故而使相片处理工作相当辛苦吃力,但令人非常感动的是他们整个过程都说‘满腔欢喜’,更使末学‘满怀感恩’。   也感恩陈医师及电脑工程师林正楷居士,热诚相助打字、制作‘拜佛深呼吸对身心利益’章中的图。大家有时难以想像,为了一张表现呼吸动作的解剖图,由揣摩,到绘出修改,须耗费多少生命光阴。但也唯有投注付出的人,最能获得‘了然于心’,扎实的利益。   一纸、一笔、一刀、一图的提供,甚至奔波邮寄、包装、影印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缘,感谢大家慈悲发心,愿一切合作因缘都化作往生佛国之资粮,回向众生同生极乐。谨向诸位合作出书的菩萨们,深致敬意谢忱。   示范及摄影:林美雅、刘文隆、邓焕云、王玉娟、何三江、张碧香、黄南旸、蔡凤宝、吕振安、蔡佩芹、黄崇玮、罗晓蓉、侯怡如、许琼文、黄靖婷、黄靖欹、叶庭沂、蔡淑惠、蔡之芸、游金花、罗玉实、叶美淳、叶全佑、朱文央、林永风、曾丰琇、林翔逸、林浩霆、魏瑞云、黄文龙、杨厚生、谢清佳、苏义发、蔡碧秀、魏志雄、蔡志明、郑素水、叶全真。   美术编辑电脑合成:三宝弟子、林正楷、许育硕、罗晓蓉、方铭诗   电脑打字:三宝弟子、蔡凤宝、黄南旸、林正楷、林珊如、谢慧芝、何文绮。   骨骼、模型、器材及参考书提供:道祥法师、妙音法师、蔡木象、林陈玉女、陈忠铃、陈忠信、林永风、吴建峰、林美津、林美薰、林美瑛、李翼安、林昌棋、林淑美、蔡平贵、谢素珍、王世勋、高韵淳、沈文示、陈建利、游芬媛、刘文隆、林美雅、何三江、叶宽财、林宏荣、蔡平佃、吴秀鸾、蔡文基、林来宸、蔡志凯、蔡佩谕、许琼文、侯怡如、蔡绵绵、陈智濠、陈守村、林淑容、魏瑞云、魏白桂、许应鹏、林冠宇、林佳仪、郭惠瑛。   校对:妙音法师、魏仰莲、侯怡如、许琼文老师、杨厚生、谢清佳   感谢凡云企业慈悲允用观音圣像   图谱参考书籍及CD: THE CIBA COLLEC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IONS(FRANK H. NETTER. M.D.) ATlas of Human Anatomy(Sobotta/Figge) Color Atlas of Anatomy(Rohen/Yokochi) The Atlas of the Humman Body(Takahasi nagao) 3D人骨百科全书(玉课科技) 图解临床脑波检查法(黄世贤译) 五行磁吸针磁疗针灸学(郭立文著) 针灸科学(黄维三著) 中国针灸学基本教材(庄育民著)   感谢台湾大学晨曦佛学社念佛组全体学长,及台湾科技大学杨锦怀教授、邹永雪伉俪、台湾大学谢清佳教授及李郁雅、黄上铭、李志伟、林志雄、徐佳琳、吕瑞旻、林慧怡、刘嘉凡、张国忠、李伟菁、叶馨琇、徐湘婷、罗正普、许云翔、王敏华、李文钟、江育贤等慈悲切磋,提供宝贵意见,协助出版。   本书内容,欢迎助印流通,请勿擅改、增减内容。为尊重书中人物肖像权,本书中之照片,请勿移作他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