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3|回复: 1

[求医问药] 拜佛与医学(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8 16: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七]为什么拜佛须躬身、观足跟中心(观心)?

目的:保持动中,重心不动。

★注意:‘身形’和‘足跟垂线’之关系

·非向‘前’之弯腰。(身向前倾)重心偏向‘趾’。
(趾、小腿皆吃力)

·是向‘心’之躬身。
(脊椎向后拱,身后退)
重心保持在‘跟’。下身后退(腹可退一尺—‘肚脐—对—足跟’)。

一、佛法调心方面的涵义:

·脊椎(胸椎—尾椎)后退—(向后拱起如拉弓)—表谦退、礼让,躬身退后,亦表恶法退(善法自进)。

佛法—‘但去凡情,别无圣解’,只要凡情、烦恼‘退去’,则道自‘进’。★鞠躬的‘躬’,是‘身如弓’,依说文,弓有‘以近穷远’之意,弯身如拉弓,将弓弦向后拉,‘拉力’虽向后,‘射力’却向前。修行亦如此,‘私心’后退,‘道力’向前。

·拜佛不同于一般运动;拜佛乃在锻炼‘动中,心不动’—动中定,动中一心不乱,故身虽运动,而‘重心’安住不动。

        ┌身:只有一心(一重心—自然物理
即动作中│    重心)
        └心:一心念佛

若动中,重心时时偏移,则须耗力于‘平衡’。很多肌肉要紧张吃力,心就不易放松,而多所住著。(多心、乱心)

二、解剖生理意义:

1、矫正平日‘骨盆’过度前倾,腰椎过度塌向腹部之五大不良影响

·如前所述,若站立时,以‘足尖’载力(重心偏前),则腰椎过度向前塌,至少有五种不良影响。

·此‘向心躬身’(重心在后跟)之动作,即是针对此偏差之矫正。

矫正功能如下:

(1)可拉开,放长平日已缩短僵硬之腰背肌肉,韧带及‘腿后部’之肌肉。

(因平日之僵紧,这些肌肉多少已缩短又缺乏弹性,若继续下去必‘老倒缩’(台语),出现运动障碍。)故初学拜时,要做此动作—拉开已缩紧之肌肉,会觉得绷紧,或稍痛(沉积之垃圾释出)这是必然现象,只要持续拜下去(方法正确),又拜后以热水沐浴,帮助‘垃圾’清走,即能快速改善。

(2)如(1)所言,肌肉拉松、放长,减少对‘血流’之压力、阻力,其中‘血管’也连带拉动,促进循环。

(3)脊椎向后拱(图1→2),会拉大‘椎间空隙’,各‘棘突’拉远了等于整条脊椎‘拉长’了,又整条脊椎向后移,可减少对前方脏腑之压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6: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拜佛之动作由躬身—五体投地,脊椎拉开、放长之程度(由背后中线量)可长十多公分。(间隙拉开、拉长)   拉开脊椎间隙矫正骨盆前倾    (4)脊椎之前方有很多重要构造,若向前压迫太甚,则影响其通畅。简述如下:   (将下腹部,由正中线,直剖成左右二半,观察右半骨盆)   腰荐淋巴结 主要显示出在腰椎、荐椎前面的大血管(红色—动脉,蓝色—静脉)和淋巴结(绿色)     (将下腹部,由正中线,直剖成左右二半,观察右半骨盆) 若腰、荐椎向前塌入太甚,则给其前方大血管及淋巴结之压力大,阻力大,不利流通。   又如:第一腰椎前面,有一‘乳糜池’。‘乳糜池’收集了下半身的回流‘淋巴液’(包括双脚及腹腔消化道),汇集后,往上送入胸管(入胸腔)。   注:咱们的身体,很会‘资源回收’。淋巴液,犹如各细胞运用过后之水,须回收处理。(另有警卫系统免疫功能。)   ‘乳糜池’,是大回收站。各淋巴结,是小回收站。(负责过滤抗菌)    ‘回收站’若交通阻塞,与垃圾堆积,造成公害,身体亦同然。平日腰椎过塌者,若塌在第一腰椎附近,则会影响‘乳糜池’之回收,各细胞会‘废水回收不良’,而有肥肿现象。   此图简示:                         ┌(1)左下肢(左腰干)┐ (一)‘乳糜池’—收集├(2)消化道(肠干)  ├三大路线来的淋巴液。                       └(3)右下肢(右腰干)┘   (二)由乳糜池往上,是人体最大最长之淋巴管,叫做‘胸管’—(约30—40公分)。胸管,由腹部穿过横膈膜(和主动脉一起),上至胸部,行在胸椎之前,它一路收集胸部各处来的淋巴液,最后进入脖子的基部。   乳糜池上行为胸管     ┌左边头颈部┐                              ┌左锁骨下静脉 和│          │来的二支会合—注入左静脉角(即│            之交会角)   └左上肢    ┘                              └左颈内静脉      胸管这一路线收集全身3/4之淋巴          ┌头颈┐ 右边│    │之淋巴,以及右边胸腔的淋巴(下图■部份)     └上肢┘   集合成一‘右淋巴总管’(约只有1—2公分)注入右静脉角(上图)   (5)拜佛躬身,使腰椎向后移,对‘横隔膜’之‘下降’有重要影响。因横膈膜后方中央附在腰椎之前方。(此详见[二十四]‘拜佛深呼吸利益’章)     ·腰椎后拱:整片腰背后移,横膈膜后半部,可下降无阻,吸气时,‘肺’方可充分膨胀(开发丹田呼吸)(横膈呼吸)。           ·腰椎前塌:障碍‘横膈膜后半部之下降,也障碍‘肺’之膨胀,故呼吸短浅。   (6)如前所说—‘俯首’可使颈椎后部扇状展开,椎间孔空间加大之原理—同理,‘躬身’可使整条脊椎后部(棘突)扇状展开。   解剖图(比较三种不同姿势时‘椎间孔’之空间大小)    如图(3),俯首或躬身时,椎间孔空间加大,亦可调整太过前倾之骨盆。故通过各节椎间孔出来的‘神经血管’都减压舒畅,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以下附二表,列出常见的病症,都和脊椎神经受压有密切关系,各人可依自己的病症,检讨脊椎受压之部位和自己姿势之间的关系,拜佛予以矫正,并注意日常工作姿态,妥善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5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