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586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0集) 2013/4/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一页,倒数第六行当中:
我们学到二苦、三苦、四苦、八苦,八苦我们学到生老病死,后面还有四种。「爱别离」,我们数据里头有,爱别离,「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爱别离,爱好的不但是人,还有事、还有物,你喜欢的工作、学习所喜欢的功课,居住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喜欢的偏偏要离开,不能不离开,这就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谓常所怨雠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不喜欢的、讨厌的人,偏偏天天在一起;不喜欢的工作,不能不做;不喜欢读的书,被逼着非要读不可,这都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你爱的、你讨厌的人事物,喜欢的偏偏要离开,讨厌的偏偏天天伴着你,这也是一般人都无法避免的,总是业力所牵。人在这个世间没有别的,说穿了是冤冤相报,如果不觉悟,不把这个结化开,那真的是没完没了,生生世世牵连着。
第七「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这叫求不得苦,对象也是人、事、物。可是我们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跟他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真求到了。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没有求长寿,寿命也延长了,延长二十一年。这是什么?积德行善,把命运转过来了。人都有命运,命运怎么来的?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力牵引着你。你要明白道理,业既然是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这些事情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做人会安分守己、会断恶修善。为什么?自己一生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于任何人都不相干,这是真的。佛法不但改变个人命运,改变你家庭的命运,改变国运,改变全世界的世运,端在你是不是真的明了,明了事实真相,佛法的名词叫诸法实相。你能够明了诸法实相,叫看破,你就知道哪些是该取的,哪些是应该放下的,命运就改了。
末后这一条,「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阴是盖覆的意思,意思说它能盖覆真性。我们有真性,真性不起作用,不能明显,发不出来,五阴有这个作用。盛就是盛大的意思,盛大在哪里表现?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这叫五阴炽盛苦。五阴这个名词是指我们的身、心,是五种东西组合成的。色就是物质,色身,色身里面有感受、有思想。行是不间断,就是生灭,它生灭不间断,这叫行苦,前念灭了后念生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物质的身体也是念头制造成的,没有生灭的念头就没有物质现象。所以相由心生,相就是色,色由想而生,受想行识里头,想的作用最大。这叫五阴炽盛苦。
我们再看念老的批注。分类不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分类不同,均表苦类众多」,一类一类的,苦太多了。「菩萨了达一切诸苦,皆是虚妄,毕竟不可得,故能安忍,住于平等,故曰不计众苦」。菩萨难得,对于这些众苦的现象他通达明了,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于是他就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这个虽苦他没有感受到,放在心上才会感受到。不放在心上,不以为然,若无其事,别人感受很苦,他无所谓,所以是不在乎。他能看破,不计较这些,虽有,知道怎么来的,知道怎样应对。念佛人应对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就是这一句佛号,所有一切受,苦受、乐受、非苦非乐之受,都归一句阿弥陀佛。才有这个感受,阿弥陀佛提起来,这个苦乐忧喜舍就伏住了,这叫会念佛。念佛的功夫可以降伏烦恼,可以控制烦恼,让烦恼不起作用。所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遇到慧可。慧可大师知道这是一位大德,从印度到中国来的。他有苦,苦在哪里?修学多年, |
|